鹾海浮标-中国海盐历史梗概3.doc_第1页
鹾海浮标-中国海盐历史梗概3.doc_第2页
鹾海浮标-中国海盐历史梗概3.doc_第3页
鹾海浮标-中国海盐历史梗概3.doc_第4页
鹾海浮标-中国海盐历史梗概3.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鹾 海 浮 标中国海盐历史梗概3张荣生(2015年58月,为盐城中国海盐博物馆更新展陈作)目 录总前言一、浩瀚大海的馈赠五味之祖(海盐生产厅)二、生民安国的必需食肴之将(海盐运销厅)三、国计民生的支柱国之大宝(海盐管理厅)四、灿烂的海盐文明文以盐盛(海盐文化厅)五、吴盐如花皎白雪淮盐今昔(盐品体验厅)结束语第三展厅国计民生的支柱国之大宝(海盐管理厅)31.前 言:中国的盐政管理是特殊而古奥的学问,有关它的文献汗牛充栋。“百口之家,百人食盐。”(春秋齐人管仲语)“因民所急而税之,则国足用。”(唐人刘晏语)“人人吃盐,则人人供税。”(唐人韩愈语意)是中国盐政管理的理论基础。古代的盐政管理,以保障国家盐税收入为中心,以调节盐的产、运、销有序运行为内容,以维护盐业经营获得商业利润为目的,以保护官盐、限制和打击私盐为概念,通过行政措施和法律手段,对特殊行业进行单列的、专业化的控制,并形成独立的、自成系统的控制理论。它的要点是统筹兼顾国家、盐商、盐民和市场四者利益关系,根据不同的时代环境,对四者利益关系的构成进行博弈和调整。两千年来的盐政管理,积累了繁富的文献史料,其中包含着不少对于后人治国理政可供思考借鉴的经验和教训。32.周代的“盐人”。中国古代最早设置的盐官职位,要算周朝的“盐人”,他是隶属于天官冢宰手下,专管盐事的官。如果说冢宰相当于今天的人事部长,那么“盐人”相当于人事部里一名司长。他的职责有三个:一是秉承国王旨意,下达关于盐的行政命令;二是当拥有盐资源的诸侯国前来贡盐时,由他负责收纳;三是在祭祀、宴客、御厨等各种用盐的场合,由他负责安排。33.管子的“海王篇”。春秋时期的管仲(前725前645年)是首创中国盐政管理制度第一人。他是齐国政治家。齐国处于山东半岛北部,因北临渤海而擅有鱼盐之利。他的理论贡献,是提出以下观点:一是人不分性别、年龄、地域,都得吃盐,因而管控食盐可以支撑国家财政;二是食盐通过征购后加价卖出,可以获得商业利润;三是制盐劳动与农业生产需要相互协调,不能相互妨碍;四是国家可以从其他产盐国购进盐斤,然后加价卖给不产盐国,经营转口贸易,同样获得盈利。他的论盐著作,是管子海王篇,后代认其为百代论述盐政之祖。 34.汉武帝与“盐铁官营”。西汉武帝是创行“盐铁官营”第一人。他改大农令为大司农,职能相当于今天的财政部。其下设置分领盐事、铁事的大农丞,均为独立机关。在全国产盐郡县,设置盐铁官署。据汉书地理志,计有:河东郡安邑县,太原郡晋阳县,雁门郡沃阳、楼烦县,五原郡成宜县,西河郡富昌县,朔方郡沃野县,陇西郡及所属西县,北地郡弋居县,上郡独乐、龟兹(qic)县,安定郡三水县,渤海郡章武县,渔阳郡泉州县,辽西郡海阳县,巨鹿郡堂阳县,千乘郡千乘县,北海郡都昌县,东莱郡曲成、东牟、黄县、昌阳、当利县,琅琊郡海曲、计斤、长广县,辽东郡平郭县,会稽(kuij)郡海盐县,南海郡番禺(pny)县,苍梧郡高要县,南郡巫县,蜀郡临邛县,犍为郡南安县,巴郡朐忍县,益州郡连然县,共27郡37处。为惩治不法,规定:“胆敢私铸铁器,或私自煮盐的人,就把他的左脚趾头钉上铁镣,同时没收其工具。”35.“盐铁会议”与盐铁论。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朝廷召开听取民意、讨论盐铁政策的咨询会议。代表官方意见的御史大夫桑弘羊,与从郡国举荐、代表民间资本利益的“贤良文学”,就食盐专营政策的利弊得失,展开自由反复辩论。会议的由头是“问以民所疾苦?”贤良文学意见是“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毋与天下争利,视以俭勤。”桑弘羊意见是:盐铁官营“为国家大业,所以制四夷、安边足用之本,不可废也。”经过综合权衡,昭帝采纳桑弘羊主张续行盐专卖,兼采贤良文学意见中止酒专卖和关内铁专营。史称“盐铁会议”。宣帝时,庐江太守丞桓宽收集会议档案,编著盐铁论成10卷60篇,内容涉及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篇各标目而相互连贯,遂成古代盐文化名著。 35.卫觊与“国之大宝”。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有个山西人叫卫觊,在曹操(155220年)手下做官。曹操率大军与袁绍(?202年)争夺河北,两军相持不下。关中诸将不知哪方能胜,都持观望中立态度。荆州刘表(142208年)援袁反曹。而益州刘璋(?219年)与表有隙。曹操就派卫觊出使刘璋,传令璋出兵东下,牵制表军。觊行至长安,道路阻绝不得进。受命留镇关中,恢复生产,安抚民众。他写信给荀彧(163212年)转呈曹操,说:“关中土地肥沃。因遭战乱饥荒,居民逃难到两湖的有10万余家。听说关中安定,陆续回迁的不少。但家产已破,无以为业,诸将趁机招兵。军阀尾大不掉,会成为朝廷后顾之忧。必须想办法让返乡的民众回归农业,这需要一笔资金。古人称盐是国之大宝,战乱以来利归民贩,不如恢复官府专营制度,委派军人监督卖盐。所得利益,用于购买耕牛农具,发给回迁难民。农业强了,军阀弱了;收成丰了,后方实了。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他的建议被曹操采纳。于是农业丰收、地方安宁,诸将服从、后方稳固。派军人监督卖盐,对盐业实行军事管制,一时成为魏、蜀、吴三国的共同政策。盐在左传成公六年里原称“国之宝也”,至此因卫觊上书,而称为“国之大宝”。他的官职不断升迁,后来做到尚书。 36.刘彤的论盐铁表。盛唐开元元年(713年),左拾遗刘彤向玄宗上论盐铁表,建议恢复对食盐征税,解决财政亏空。语曰:“臣闻汉之五叶,孝武为政,厩马三十万匹,后宫数千人,外讨戎夷,内兴宫室。殚费之甚,实百当今。然而古费多而货有馀,今用少而财不足者,何也?岂非古取山泽,而今取贫人哉?取山泽,则公利厚而人归于农;取贫人,则公利薄而人去其业。此所以古今不一,赢俭相悬。故先王之作法也,山海有官,虞衡有职;轻重有术,禁发有时。一则专农,二则饶国济人,盛事也。臣实谓当今宜之!夫煮海为盐,采山铸金,伐木为室者,丰馀之辈也。寒而无衣,饥而无食,佣赁自资者,穷苦之流也。若能收山海厚利,夺丰馀之人,蠲调敛重徭,免穷苦之子:所谓损有馀而益不足,帝王之道,可不谓然乎?”玄宗抄发其文,令群臣议其可否。大家异口同声:“盐铁之利,甚益国用。”于是令将作大臣姜师度、户部侍郎强循,俱摄御史中丞,与诸道按察使检校海内盐铁之课。开元十年,发布诏敕,正式恢复对盐征税制度。从隋初以来,历经130余年,食盐从无税回复征税,实为中国盐政制度一大变局。从此直到清末,对食盐的管制与时俱进,愈演愈密。 37.唐代盐务官制与“十三巡院”。唐代因盐官后起,所以旧唐书职官志、新唐书百官志均未载盐官序列。但中唐以后的盐务体制已形成完整的系统。中央政府设盐铁使,统管全国盐务。全国登记在籍的煮盐“亭户”和卖盐“盐商”隶属其下,所谓“不属州县属天子”(白居易盐商妇)。管理生产的机构有著名的“四场十监”,监高于场,级别高于县官。监与场均为指导生产和收贮盐货的机构。直接管理盐民制盐的机构称为“亭”,级别相当于现代的乡镇。刘晏任盐铁使时,为巡缉私盐,在邻近海盐产区的交通要隘,设置13所“巡院”:扬州、白沙(今仪征)、陈许(今淮阳、许昌)、汴州(今开封)、淮西(今汝光)、郑滑(今郑县、滑县)、宋州(今归德)、庐寿(今合肥、寿县)、甬桥(今宿县)、泗州(今泗县)、浙西(今镇江)、岭南(今广州)、兖郓(今滋阳、东平),后渐演变为中央盐铁使的派出机构,如设在扬州的“扬子巡院”,负责管理江淮之间盐务,权力很大。其主官常由京官兼任,只留佐贰官驻扎扬州,代表主官处理盐政日常事务,称为“扬子留后”。在刘晏治理下,唐代盐务系统清廉能干,信息灵,效率高,新唐书刘晏传有生动记载。38.韩愈的论变盐法事宜状。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户部侍郎张平叔上书论议刘晏施行的“榷盐法”产生诸多弊端,建议恢复第五琦创行的官卖盐法,并提出13条具体建议,主旨是废除盐商环节,各级官府自己卖盐,认为可以省费增收,富裕财政。穆宗将其奏议抄发朝廷公卿,要大家群策群力,议其可否。时任中书舍人的韦处厚,时任兵部侍郎的著名诗人、散文家韩愈(768824年),奉旨发表见解,对张平叔的建议逐条予以批驳。其文后被收入钦定全唐文,标题为论变盐法事宜状。其中最脍炙人口的观点,是驳斥平叔认为只有官府亲自卖盐,才能确保没人逃避购买有税盐。张的论点是:“若官自粜盐,不问贵贱贫富、士农工商、道士僧尼,并兼游惰,因其所食,尽输官钱。并诸道军、诸使家口亲族,递相影占,不曾输税;若官自粜盐,此辈无一人遗漏者。”韩的驳论是:“臣以此数色人等,官未自粜盐之时,从来籴盐而食,不待官自粜然后食盐也。若官不自粜盐,此色人等不籴盐而食,官自粜盐即籴而食之,则信如平叔所言矣;若官自粜与不自粜,皆常籴盐而食,则今官自粜,亦无利也。所谓知其一而不知其二,见其近而不见其远也!国家榷盐,粜与商人,商人纳榷,粜于百姓,则是天下百姓,无贫富贵贱,皆已输钱于官矣,不必与国家交手付钱,然后为输钱于官也!”“人人吃盐,即人人供税”的盐政原理,就这样被韩愈论说得鞭劈入里、酣畅淋漓。经历这场关于榷盐法的大辩论之后,刘晏的官督商销盐法,不但贯彻到唐代末年,而且沿袭到清末民初。 39.唐朝对中央盐铁使的选任。唐朝廷对选拔委任中央盐铁使十分重视,清雍正敕修两淮盐法志收录晚唐8篇任命盐铁使的诰敕,仪式庄重,用语典雅。如授王播中书侍郎平章事兼盐铁使制,系著名才子诗人、传奇作家元稹(779831年)所撰。先从追溯汉相萧何馈粮济军的典故说起,接叙当前国家财政紧俏,探索其原因在于:主政务者不懂财政,理财政者不参政务,因而决定王播政务财务兼掌之。接着罗列王播履历政绩、才干人望、君臣知遇,补叙任命缘由。然后规定任期职责:“尔其西备戎羌,东定燕冀;内实九府,外丰万人;百度群伦,罔不在尔。”最后提出恪尽职守、克己奉公、不负重托的任职期望:“于戏!典谟训诰,行之具存;邪正是非,知之孔易。予唯以不敏不明,兹故用尔为股肱耳目;又安能以一二戒诲、垂之空言?尔其自励于尔心,无令观听者论尔于乡校!”感情真切,寄望深厚,不由人不奋发。 310.唐代对地方政府的盐课考成。唐代地方政府有协助销盐和缉捕私盐职责,完不成绩效考核的官员会受到罚俸乃至降级处分。盐务机构多收、多贮、多销盐斤,实收盐课比较本年定额、上年实绩、或者祖额(历史纪录),有无超越(称“增羡”)以及超越多少,也有相应赏罚。唐德宗贞元十年(794年),浙西嘉兴监所收盐课特优,盐监官吏和销盐商人都获得相应奖励。当时传为佳话,朝廷秘书省著作左郎、著名诗人顾况(约727约820年)为作嘉兴盐监记,以纪盛事。 311.唐代的私盐律。为维护食盐产销正常秩序,保障政府盐课收入,唐代在汉武帝对贩卖私盐者戴镣收具基础上,对于惩处私盐犯罪作了细化而具体的规定。德宗贞元年间(785804年)制定的盐法敕条规定:盗卖私盐一石者判罪至死(宪宗元和年间减死,改为流放,未久论死如初);凡卖私盐一斗以上者杖背,没其车驴;能捕获私盐一斗者赏千钱;凡卖私盐事发,坊市、居邸的主人、市侩连带论罪;私刮盐土一斗比照私盐一升论罪。文宗太和年间(827835年),采咸灰一斗比照私盐一斤论罪;犯私盐二石以上者处死。开成年间(836840年)规定,凡犯私盐一石以上至二石者,脊杖二十,征纳罚钱;犯私盐三石以上者,脊杖之后,待疮损痼身,牒送西北边诸州府效力。宣宗大中年间(847858年),司空舆更立新法,凡盐盗持弓矢者皆判死刑;后又采纳兵部侍郎判度支周墀奏言:凡盗贩私盐者,迹其居处保社按罪,卖五石,买二石,亭户盗粜二石,皆死。312.五代的盐法“条流”。五代时,后唐、后周均制定有系统的禁私法规,称为“条流”。后汉时盐法最为苛峻,凡犯私盐,不计斤两多少,并处极刑。至后周,仍甚严峻。世宗显德二年(955年)改定盐法条流,其主要内容:应有现垛贮盐货处,并煎盐场灶,及应是碱地,并须四面修置墙堑。如是地里遥远,难为修置墙堑,即作壕篱为规隔。于壕篱内偷盗夹带官盐,兼于壕篱外煎造盐货,便仰收捉,及许诸色人陈告,所犯不计多少斤两,并决重杖一顿,处死。其经历地分及门司节级人员,并当量罪勘断。所有捉事、告事人,赏钱二十千;一斤以上至十斤,赏钱三十千;十斤以上,赏钱五十千。应有不系官中煎盐处碱地,并须标识,委本州府差公干职员,与巡检、节级、村保、地主、邻人,同共巡检。若诸色人等偷刮卤地,便仰捉收及许人陈告。若勘捉不虚,捉事人每获一人赏绢十匹,获二人赏绢二十匹,获三人以上不计人数赏绢五十匹;刮碱煎盐人并知情人,所犯不计多少斤两,并决重杖一顿处死;其刮碱处地分并刮碱人住处巡检、节级、所由、村保等,各徒二年半,令众一月,依旧勾当;刮碱处地主不切检校,徒二年,令众一月。今缘改价卖盐,虑有别界分盐货递相侵犯,及诸盐入城。诸色犯盐人随行物色给与本家,其盐没纳入官;所历地分节级人员并行勘断:一两至一斤,决臀杖五十、令众半月,捉事告事人赏钱五千;一斤以上至十斤,徒一年半、令众一月,捉事告事人赏钱七千;十斤以上不计多少,徒二年、配发运务役一年,捉事告事人赏钱十千。 313.宋代的盐务官制。宋代盐务官制在唐代基础上渐趋细密,但宋史职官志仍未列盐官专门序列。宋初沿前代之制,于中央设三司以总国计,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各置使1员),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元丰中改革官制,始归并户部)。置榷货务于京师,会计全国盐茶榷货收入。淮浙江湖6路置发运使1员、转运使数员,发运使总掌6路财赋,转运使专掌1路财赋,而皆兼掌检察地方吏治、举刺州县官员之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始置诸路茶盐制置使。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始专差提举茶盐官。政和改元(1111年),诏江浙荆湖6路共置提举茶盐官1员。南宋时诸路通置提举常平茶盐司。据宋史职官志,其职责为:“掌摘山煮海之利以佐国用,皆有钞法,视其岁额之登耗以诏赏罚;凡给之不如期、鬻之不如式,与州县之不加恤者,皆劾以闻。”盐产区设置监(如泰州海陵监,通州利丰监,楚州盐城监等)、仓、场,场又分催煎场与买纳场,所设官吏有催煎官、买纳官、运盐官、监仓官、支盐官等,统谓之监当官(监管当职官)。宋史职官志:“监当官掌茶盐酒税、场务、征输及冶铸之事,诸州军随事置官。其征榷、提务岁有定额,岁终课其额之登耗以为举刺。”为防止私煎,场区设有巡检官,属武官序列。盐斤销售由各州县佐贰官负责,不另设官。 314.宋代对盐官的选任。宋代盐务官制较唐代为详。据宋史职官志及宋会要辑稿,盐场监当官为初等职官,淮东提举茶盐官品阶与知州大致相当。监当官亦有专门名衔,南宋绍兴年间称为“监州盐场”。提举官列在“监司”一类,职任重大,多出于大臣举荐,皇帝敕授。监当官为士人踏入仕途之始,除北宋初与南宋初世乱初平时出于长官奏辟外,其余升平之世大多出于吏部铨选。史载晏殊、吕夷简、范仲淹皆以进士任泰州西溪(今东台)盐仓监仓官,后晏、吕积官至宰相,范积官至参知政事(副相)。315.宋代对盐官的考绩。监当官煎、买、卖盐皆有年额,任满时,以任期内每年盐货产销数额比较祖额有无增羡及增羡多少进行考课赏罚。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制定盐官考课格法,考列“最”等者,有“升堂除名次”、“减磨勘年限”、“减举主人数”等奖赏,“殿”等者亦有具体处罚规定。宋会要辑稿载有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年)三月七日下达的考核海门县官盐务绩效的旨敕:“通州海门知县岁终买纳盐货比较增羡,并依大观元年立定格法减半推赏。及任满,买盐敷足,别无亏欠,与减一年磨勘,选人与减举主一人;未该磨勘,与堂除仍升一季名次;若有亏欠,亦依正买盐官条法减半责罚。馀依见行条法。”316.宋代对盐官的奖惩。监当官隶属州官及转运司或提举茶盐司双重管辖,每日课利收入须具数申报州官,故其考课、举刺,监司与州官皆得兼管。南宋高宗绍兴三年(1133年),泰州所属州县管下盐场煎、卖盐货比较上年大段增羡,经知州奏请、尚书省勘会,州官并所属盐场的催煎、买纳、支盐当职官均各特转一官。监当官任满交接时,须置历(台账簿册)以稽其剩欠(审计盈亏)。监当官一般依循“监当知县通判知州”的次序积资升迁。317.宋初对违犯盐法的惩处。北宋时,官卖、通商相并而行,立有官盐阑入法。宋初规定,凡私煮碱盐至三斤,禁地贸易至十斤,皆坐罪至死;乡村居民所受蚕盐带入城市者,上请定罪。乾德四年(966年)以后每诏优宽。318.宋初发配罪犯煮盐。自宋初以来,官府将犯死罪获得宽贷免死的人,配隶登州沙门岛(在山东)及通州海门岛(豪强难制者隶崇明镇,懦弱者隶东布洲),由朝廷派遣屯兵使者领护,管制劳役,煮盐纳官。至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诏令配役海门岛者分隶盐亭役使,而沙门如故。319.产盐定额与“火伏制度”。太宗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规定亭户煎盐产量,按丁设有定额:隶属海陵监的盐丁每人年额煎正盐35石(每石25公斤),折煎平盐105石(3石折正盐1石);隶属利丰监的盐丁每人年额煎盐90石。各监产额随盐丁滋生和市场供求而调整。南宋时各场产盐数量设有定额。宋代亭户每灶盘铁一昼夜(称一伏火)产盐有定数:北宋时一昼夜可烧干5次,成盐5盘,每盘约35石;南宋时一昼夜可烧干6次,每盘成盐150公斤;遇雨则停。政府于各场设置催煎官及总辖、甲头,负责催煎督产。凡亭户起火、住火,由灶甲、灶头申报火伏日时,抄上簿历,催煎官躬亲监守煎炼,才候住火,即时尽数拘收入官。火伏有法自宋始。又立定赏格,盐场监官年终比较产量增羡,按格论赏。320.宋代禁私敕令。南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颁布禁私敕令,其主要内容:诸犯盐一两至一斤笞四十,二斤加一等,二十斤徒一年,二百斤配本戍。煎炼者,一两比二两;以通商界盐入禁地者,减一等。三百斤,流三千里。其人户卖蚕盐,兵役卖食盐,以官盐入别县界,一斤笞二十,二斤加一等,二百斤加一等,罪止徒三年。诸犯盐榷禁者将有刃器仗随行,以私有禁兵器者论罪。诸贩卖私盐捕获到官之人,若罪合科徒流者,当官相验:身貌强壮及得等杖,堪充征役,免罪,刺填军额;身貌怯小、疾病,不堪役使,即依本法施行。诸监司若当职官及巡捕官司所管诸军公人,各及其家人,贩榷货者,加凡人一等,茶盐又加一等;或将捉到茶盐减克不送官,私自卖买,罪轻者各徒二年;知情不纠举者,部辖人与同罪,所管官减二等;若失察者,各杖一百。诸官司捕获私盐,辄将透漏地分妄入姓名同状申解者,杖一百。诸色人告获私有茶盐及将通商界盐入禁地、官盐入别县界者,准价以官钱支给:不满一百斤全给,一百斤以上给一百斤,二百斤以上给五分。获贩私有茶盐,及告获将通商界盐入禁地、官盐入别县界贩者,除以犯人随行物全给外,别支赏钱:不满十斤给钱一十五贯,每一十斤加一十五贯,至一百五十贯止。诸客贩盐往通商州县经过税务,不将引状批凿者,杖六十,许人告。诸客贩盐,经过税务将引状不为批凿者,杖六十;若批凿而故留滞经日,罪亦如之,每一日加一等,罪止杖一百。 321.宋代管理盐政要领。宋史食货志对宋人管理盐政的要领有所总结。语曰:“爱恤亭户,使不至困穷;休息漕卒,使有以为生;防制仓场,使不为掊克率敛;绝私贩;减官估(价)。”322.元代的盐务官制。元代与前代不同的是,元史百官志创设盐官序列。在各大盐区设置都转运盐使司。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设置两淮都转运盐使司于扬州,隶属江淮行省(治扬州)。两淮运司置运盐使2员,秩正三品;同知1员,正四品;副使1员,正五品;运判2员,正六品;经历1员,从七品;知事1员,从八品;照磨1员,从九品。三十年(1293年),悉罢所辖盐司,以其属置场官。唐宋以来盐业管理机构中“监”的设置至元终止。两淮盐区设盐场29所,每场设司令1员,秩从七品;司丞1员,从八品;管勾1员,从九品。成宗大德四年(1300年),于真州(今仪征)、采石(今属安徽马鞍山)等处置批验盐引所。每所设提领1员,秩正七品;大使1员,正八品;副使1员,正九品。两淮盐务官制至此始称完备,而各级盐官品阶且较后世为高。两淮各场司所在地城镇的形成与发展,实以元代罢监设场官为始。323.元代的条画盐法。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年)始定私盐法。至元二十年(1283年)制订新格盐法,二十九年(1292年)制订条画盐法。嗣经综合修订,成盐法通例,其主要内容:诸犯私盐者,杖七十,徒二年,财产一半没官;于没官物内,一半付告人充赏。盐货犯界者,减私盐罪一等。提点官禁治不严,初犯笞四十,再犯杖八十,本司与总管府官一同归断,三犯闻奏定罪。如监临官及灶户私卖盐者,同私盐法。诸伪造盐引者斩,家产付告人充赏。失觉察者,邻右不首告,杖一百。商贾贩盐,到处不呈引发卖,及盐引数外夹带,盐引不相随,并同私盐法。盐已卖,五日内不赴司县批纳引目,杖六十,徒一年;因而转用者,同卖私盐法。犯私盐及犯界,断后发盐场充盐夫,带镣居役,役满放还。诸给散煎盐灶户工本官吏,通同克减者,计赃论罪。诸大都南北两城关厢,设立盐局,官为发卖;其余州县乡村,并听盐商贩盐。诸卖盐局官、煎盐灶户、贩盐客旅、行铺之家,辄插和灰土硝碱者,笞五十七。诸蒙古人私煎盐者,依常法。诸犯私会赦,家产未入官者,革拨。诸私盐再犯,加等断徒如初犯;三犯杖,断同再犯,流远;妇人免徒;其博易诸物,不论巨细,科全罪。诸转买私盐食用者,笞五十七,不用断没之令。诸犯私盐被获,拒捕者断罪流远,因而伤人者处死。诸巡盐军官,辄受财脱放盐徒者,以枉法计赃论罪,夺所佩符及所受命,罢职不叙。324.明代的盐务官制。明承元制,职官类设有盐官序列。各大盐区设都转运盐使司,于运盐使之上,增设巡盐御史一职,从进士出身的县级京官选任,代表皇帝监察运使履行职责,一年一派,官阶不高,而职权綦重,是盐区最高长官;明初百年以通州为治所,成化间知府郑岑建察院于扬州,始移驻府城;另于安东(今为涟水,景泰间增修)、石港(嘉靖间创建)、东台(嘉靖间创建)建有驻所,供巡视时驻节。巡盐御史之设,表明朝廷对盐课作为国家财政命脉的高度重视。场官初称百夫长,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改称盐课司大使。“盐课司大使”的官名,表明场官职责在于代表朝廷管理产盐,提供盐课。场官之上、运使之下,增设通州、泰州、淮安3个分司,各领10场(习称“上十场”、“中十场”、“下十场”,下十场在淮河南北各5场),是运司的派出机构,级别相当于唐宋盐务的“利丰监、海陵监、盐城监”。三分司判官洪武初年分别建署于通州西城隅、泰州北关、安东县东城坊。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采纳泰州广盈仓大使蔡玄建议,裁废分司公署,运判长驻运司,仅在督办盐课时,下到所管各场办理盐务。正德十五年(1520年),御史郑气奏:“判官职同司牧,不当与卤丁相远,且往来无定所,非恒久道。”于是令各分司选择所辖10场适中之地,建设分司衙署,就近管理辖区盐务。通分司驻石港,泰分司驻东台,淮分司仍驻安东。为检验商盐,淮南在仪真、淮北在淮安,各设批验盐引所一所。为防商盐夹带,淮南在白塔河(在扬州湾头)、淮北在安东坝,各设巡检司1所。为防盐贩透漏私盐,规定凡设置在产盐区附近的地方巡检司,兼听盐运分司提调。据明史职官志:两淮盐区30所盐场,各场设盐课司大使、副使各1人(俱未入流);三分司置判官各1人(从六品);批验所设大使1人,巡检司设巡检1人(俱未入流);两淮置都转运盐使1人(从三品),同知1人(从四品),副使1人(从五品),巡盐御史1人(正七品)。各官均有严格具体的任期考核、奖惩、升转制度。325.明代盐官职责。据嘉靖两淮盐法志,各官具体职责如下。巡盐御史(一称监察御史)掌察两淮盐筴之政令:监临司使,平惠商灶;凡盗煮、私鬻、沮坏盐法者,则督令官军捕扑之;盐粮发运,自兖济距留都(今南京)河渠兼理之,无使壅滞;诸司之事有所兴革,咸请于御史审允之而后行;御史乃亲其成、校其功、状最殿,参其德行、量其材艺而荐纠之,以奉行其制命焉。两淮运使掌摄两淮盐筴之政令:率其僚属以办其职务,给引符,表商盐,督课程,杜私贩,听讼狱,会计盈缩,平准贸易,明其出入,以修其储贡;亭民阽于水旱流亡则赈恤之,俾无失业;凡兴革之事由所属者咸质正于运使,运使乃议于同知,参于副使,白于御史,而后宣于治境焉。分司判官掌治分司盐筴之政令:督诸场大使,促程课,理积逋,岁巡季历,以稽其课之多寡、官之勤惰,而惩劝之;凡驵侩侵渔、悍玩圮族者则治之以法;而又以时检校巡司,杜缉私贩;凡灶情商隐、士蔽官邪得于睹闻,悉达之总司而入告于御史焉。盐课司大使、副使掌催办盐课之政令:日督总灶巡视各团铛户,浚卤池,修灶舍,筑亭场,稽盘铁;旺煎月,雨旸时若,则促令伏火广积,以待商旅之支给;凡包纳折镪、和土卖筹、虚出通关者,闻于判官禁治之。批验所大使掌验掣盐引之政令:辨引符,防矫伪,权钧石,榷余剩,守其储积,以给藩府、留都、百官之供亿焉。巡检司巡检掌盘诘盐引之政令:凡商盐赴掣,各候验于桥坝下;查无私夹,乃籍其舟次,以上于使司,而放之行;其有犯禁私鬻者,则举其货、系其人,以候所司之究核;月终各以所获之绩,比较于所隶分司,分司季终则以其绩之有无、多寡,请于御史而行赏罚焉。 326.明人管盐要领。嘉靖两淮盐法志卷首,载南京尚宝司卿许谷、两淮巡盐御史杨选、中宪大夫叶观等三篇序言,对明人在实行“开中法”语境下管理盐务的观念、要领、心得有所总结。许序曰:“边储宜裕,而商人极累,不可不通其财;国课宜增,而灶丁重困,不可不恤其隐;自余禁捕调停,科条不一,要在遵成宪以酌时宜,期于公私俱盈、上下无患,庶合立法之旨。”杨序曰:“夫盐制之立也,本在养灶,用在实边,要在通商,机在塞贩。而屯田也者,所由以实边之物也。夫不实边,终不可以利用;不养灶,终不可以生财;不屯田,终不可以裕边需;不通商、不塞贩,终不可以足榷而效输。数者皆盐政相表里者也。”叶序曰:“商穷则课塞,课塞则用歉,用歉则边虚。”这些论述,全面考察了盐务诸要素之间相辅相成关系,贯穿着朴素的辩证法。327.霍韬的淮盐利弊疏。嘉靖年间,詹事霍韬发表了论述盐政管理的著名论文淮盐利弊疏。开门见山,和盘托出论点:“立法须公而溥,行法须严而密,然又善适通变之权,乃可久而无弊。”通篇以淮盐为标本,淮盐利弊明,则全国盐法利弊可推而知。他首先从盐场灶户、即盐业生产的利弊说起。洪武初年朝廷所定收购盐价,是灶户缴盐一引(四百斤),得工本钞二贯五百文(值钱2500文),灶丁颇得实惠;尔后物价逐年上涨,而盐的收购价不变,加之钞轻钱重,钞一贯连二斗粟也买不到;此外,官府出令:“每余盐二百斤,给与米一石。”盐交给官府了,米却没有着落。还有,贫灶卖私盐立马被抓,富室卖私盐畅通无阻,所以贫灶的私盐都走富室的渠道卖出。以上原因,导致灶丁按正当渠道交售盐斤难得温饱,必定要私卖盐。其次从行盐商人、即盐业运销说。“洪武年间,召商中盐,每引纳银八分,官之征至薄,商之获至厚,盐价平贱,民亦受赐。”其后“权奸奏讨,勋戚恩赐,皆给引目,自买余盐”,导致盐供过于求,正额盐在市场上壅滞难销。商人购买盐引缴纳的盐课,也从洪武时每引纳银八分,逐渐增加到嘉靖时每引纳银七钱五分,加之其他开销,商人运销盐每引成本用银二两以上。商人将本求利,成本加利润,正盐的市场售价就高上去了。“正盐踊贵,则私盐盛行;私盐愈行,则正盐愈滞”。从淮盐产销现状出发,阐述救弊三策。核心论点是:“税愈重,则利愈大。奸人避重税,而趋大利。避重税,则正课壅;趋大利,则私盐行。私盐愈溢,正课愈壅;虽绞刑治之,不可禁遏。”最后总结归纳出“为政在人”的治盐理论。清道光中李澄撰辑淮鹾备要,节录其文,谓其反复数千言,所云“正课重故私盐行,私盐溢故正课愈壅”为探本之论,赞为“明疏之不多得者”。 328.李汝华论垦荡害盐。煮海之利资于草荡。灶丁煎盐首重草薪。草多则煎办有具,盐自丰足。故历代政府皆视草荡为煎盐生产根本,明文规定草荡为官地,分派灶户管业,只许蓄草供煎,禁止私垦及典卖,违者问罪。而运司、分司、场官亦将草荡管理列为“正本澄源”要务之一。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户部尚书李汝华奏请禁垦草荡,蓄草煎盐,有语曰:“荡即产金,金不能烧灰淋卤;租即充帑,帑不能煎卤成盐”,极言垦荡害盐。329.明代的盐法条例。明以前盐法随事定例,时有变更。到明代,始订有全面、细致、周密、系统的盐务专门律条,不再因时变更。太祖洪武初年(1368年)制订盐引条例,后又制订盐法条例。其继承元代盐法通例而加以增广者,乃成盐法律条14则,其主要内容:凡犯私盐者,杖一百,徒三年;若有军器者加一等,诬指平人者加三等,拒捕者斩;盐货、车船、头匹併入官。引领牙人及窝藏寄顿者,杖九十,徒二年半;挑担驮载者,杖八十,徒二年。非应捕人告获者,就将所获私盐给付告人充赏;有能自首者,免罪,一体给赏。凡盐场灶丁人等,除正额盐外,夹带余盐出场及私煎货卖者,同私盐法。凡买食私盐者,杖一百;因而货卖者,杖一百,徒三年;百夫长知情故纵及通同货卖者,与犯人同罪。凡妇人有犯私盐,若夫在家,或子知情,罪坐夫男;其虽有夫而远出,或有子幼弱,罪坐本妇。凡守御官司及有司、巡检司,设法差人于该管地面并附场紧关去处常川巡禁私盐。若有透漏者,关津把截官及所委巡盐人员,初犯笞四十,再犯笞五十,三犯杖六十,并附过还职。若知情故纵及容令军兵随同贩卖者,与犯人同罪;受财者,计赃以枉法从重论。其巡获私盐入己不解官者,杖一百,徒三年;若装诬平人者,加三等。凡军人有犯私盐,本管千百户有失钤束者,百户初犯笞五十,再犯杖六十,三犯杖七十,减半给俸;千户初犯笞四十,再犯笞五十,三犯杖六十,减半给俸;并附过还职。若知情容纵及通同贩卖者,与犯人同罪。凡起运官盐,每引二百斤为一袋,带耗五斤,经过批验所,依数掣挚称盘;但有夹带余盐者,同私盐法。若客盐越过批验所,不经掣挚关防者,杖九十,押回盘验。凡客商贩卖官盐,不许盐、引相离,违者同私盐法。其卖盐了毕,十日之内不缴退引者,笞四十;若将旧引影射盐货者,同私盐法。凡起运官盐并灶户运盐上仓,将带军器及不用官船起运者,同私盐法。凡客商将官盐插和沙土货卖者,杖八十。凡将有引官盐不于拘该行盐地面发卖,转于别境犯界货卖者,杖一百;知而买食者杖六十,不知者不坐,其盐入官。凡监临官吏诡名及权势之人,中纳钱粮、请买盐引勘合、侵夺民利者,杖一百,徒三年,盐货入官。凡客商中买盐引勘合,不亲赴场支盐、中途增价转卖、阻坏盐法者,买主卖主各杖八十,牙保减一等,盐货、价钱併入官。其铺户转买拆卖者,不用此律。凡民间周岁,额办茶盐商税诸色课程年终不纳齐足者,计不足之数以十分为率,一分笞四十,每一分加一等,罪止杖八十,追课纳官。若茶盐运司、盐场、茶局及税务等官不行用心办课,年终比附上年课额亏兑者,亦以十分论,一分笞五十,每一分加一等,罪止杖一百,所亏课程著落追补还官。若有隐瞒、侵欺、借用者,并计赃以监守自盗论。 330.审理私盐案的法则。明代审理私盐案件,为防冤假错案,对形成证据链条,有明令规范:“获盐不获人不问,获人不获盐不问”。见于詹事霍韬淮盐利弊疏。331.清代的盐务官制。清代盐务官制总结前代利弊有所因革,而愈臻周密。清初即于各盐区设置盐官。两淮设盐政1人(初称巡盐御史,雍正年间改称盐政,俗称盐院,道光年间裁归两江总督兼管),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俗称运司)1人,通州、泰州、淮安盐运分司各设运判1人(通、泰分司驻地与明代同,淮分司乾隆中移驻板浦,改称海州分司),30所盐场各设盐课司大使1人。各官职责,据钦定历代职官表:盐政掌察群吏,纠其征收督催之不如法者,以时审其价而酌剂之,凡盐赋之奏课与盐法之宜更者奏报以闻。运使掌督察场民之生计与商之行息而平其盐价,水陆挽运必计其道里,时其往来,平其贵贱,俾商无滞引,民免淡食,以听于盐政及兼理盐政之督抚。运判掌分司产盐之地而纠察之,辅运使以分治其事。另据光绪两淮盐法志:两淮巡盐御史掌巡视两淮盐课,统辖江南、江西、湖广、河南各府州县额引督销,察照运司、分司及各场灶官丁亭户,严行卫所、有司缉捕私贩;驻扬州,有典吏12人。两淮盐运使掌理两淮盐法,严察场灶户丁,稽核派销斤引,速征纳,疏积壅,兼辖行盐地方该管州县,兼管下河水利,凡盐场火伏、缉私营兵暨各委巡备弁兵役并各处盐义仓谷俱归钤束经管;驻扬州,有典吏10人。分司运判掌所辖各场盐筴之政令,驻所辖盐区适中之场,有典吏2人。332.清代盐官的职级与俸禄。清代盐官,分司以上品级与明代相仿。御史本为专管监察的内官,官阶正七品,雍正年间改正五品。大凡官吏被差巡盐时,例加监察御史衔,故称巡盐御史;而被差巡盐之人,除原为御史者外,亦不时差遣其他职衔官员充当,后者仍带原衔品级,故光绪两淮盐法志称“巡盐御史无专品”。巡盐御史除原官俸禄外,享有养廉银5000两。两淮盐运使秩从三品,享有俸薪银130两,心红银40两,养廉银初为6000两,后屡减至2000两。分司运判秩从六品,享有俸薪银60两,心红银20两,养廉银2700两。333.清代场官的职权加重。清代加重各场盐课大使职权,品衔亦较明代为高。据钦定历代职官表,清代凡直省沿海及有盐池之地,听民辟地为场,置灶开畦为盐而授之商,或官出帑收盐授之商而行之;以盐课大使掌其池场之政令与场地之征收,其有井者分掌其政令,皆治其交易、审其权衡而平准之,日稽其所出之数,以杜私贩之源。另据光绪两淮盐法志,两淮各盐场大使皆有经征灶课折价、稽督煎丁火伏、查缉场区私盐以及弹压商、灶之责权,并兼管灶河水利,各辖攒典1人。清初沿袭明代之旧,曾将盐场大使品衔定为未入流杂职。世宗雍正六年(1728年),学士缪沅、长芦巡盐御史郑禅宝以“各省盐大使俱未入流,职分卑微,不足以弹压商灶”,奏请改为正八品,与按察使知事、府经历、县丞等官一体较俸升转,经吏部议奏,奉旨覆准。高宗乾隆七年(1742年),江苏巡抚陈大受奏请允许盐课大使受理场区盐商、灶户之间事关盐法的词讼,经吏、刑二部覆准。十一年(1746年)又增其司法之权,允许大使对灶区命盗重案先行申禁约束、就近查拿。于是场大使一官遂与亲民官相类,“职守介于正、佐之间,经管涉乎两可之事”,“灶户之有大使犹如民户之有州县”。各场大使薪俸:清初按未入流杂职食俸,年支俸银31.52两;雍正年间改品入流而食俸照旧;乾隆三年(1738年)经盐政三保等题准,始定各场大使皆自乾隆二年(1737年)为始照正八品职衔年支俸银40两,此外享有养廉银400两(石港、金沙、余西等兼管并场的大使500两)。334.清代各场盐课司内部机构。各盐场大使为履行职务,一般聘请幕友3人,俗称师爷,一管文牍,一管收发兼校对,一为会计兼庶务。此外专供办公驱使者有“三班六房”数十人。六房为吏房、盐房、粮房、日行房、承发房、新淤房,每房各4人,2人为稿生(拟稿),2人为写生(誊抄)。三班即快班、皂班、隶班,有头儿约10人,门吏约5人,门照约6人,军健约6人,巡役约5人,粮差约10人,盐快约10余人,茶房2人;其中的巡役,俗呼之曰“五路财神”。据近人记述,清代盐场大使衙门有“正堂”之称,印是方的。耆老回忆,盐场大使惩治违例灶民可用笞杖枷锁,出行乘肩舆(轿子),有仪仗,皂隶手执“肃静”、“回避”牌子鸣锣喝道开路,坐堂问案亦有皂役呼喝助威。335.清代对盐官的考绩制度。清代对盐运使、分司、大使等专管盐务的官员订有盐课考成制度。规定:欠不及一分者停其升转,罚俸6个月;欠一分者罚俸1年;欠二至五分者分别降职14级,俱令戴罪督催,完日开复。欠六分以上者俱革职。运司、分司被参后,限半年全完,大使限一年全完。如限内不完,不复作分数,仍照原参分数题参:运使照布政使“地丁钱粮”例处分,分司照州县官“地丁钱粮”例处分。凡经管盐课官员盐课未完不许离任,巡盐御史准其离任者降二级调用。凡因“丁忧”等特殊情形准予离任者,由接任及代理官员接续催完。运同、运判、大使等官新旧交代,照州县例,限两个月交代清楚,由管盐督抚、盐政取具册结报户部备案。此外,对盐场大使还订有产盐、发盐专项考成制度。对各省盐运使则订有销引专项考成制度,而于两淮尤为注重,若有堕销,处分较他省为重。336.清代私盐法律集前代之大成。清代沿用明代全部盐法律条(文字小有异同)。此外又根据实行官督商销后出现的新情况,参照明代盐法条例,制订诸多新条例,并随时加以修订,使盐务禁私法网愈趋周密。其主要规定有如下19条:凡豪强盐徒,聚众至十人以上,撑驾大船,张挂旗号,擅用兵杖响器,拒敌官兵,若杀人及伤三人以上者,比照强盗已行得财律皆斩;为首者仍枭首示众。伤二人者,为首斩决,为从绞(监候)。伤一人者,为首斩(监候),为从发黑龙江等处给与披甲人为奴。凡得赃包庇之兵役俱拟斩(监候);私售之灶丁及窝顿之匪犯俱发伊犁、乌鲁木齐等处为奴。其虽拒敌,不曾杀伤人,为首绞(监候),为从流三千里。各处盐场无籍之徒,号称“长布衫”、“赶船虎”、“光棍”、“好汉”等项名色,把持官府,诈害客商,犯该徒罪以上,及再犯杖罪以下者,俱发近边充军。凡灶户煎盐,俱令堆贮垣中,与商交易;如藏私室及垣外者,即以私盐论。商人领引赴场,亦在垣中买筑,场官验明放行。倘有私贩、夹带等弊,该场官役一并参处。凡灶丁贩卖私盐,大使失察者革职,知情者枷号一个月发落,不准折赎;该管上司官俱交该部议处。运同、运判失察一次者降职二级,失察二次者降职四级,俱留任戴罪缉拿;一年限满无获,罚俸一年,各带原降之级缉拿;如又限满不获,仍罚俸一年,各带所降之级缉拿;拿获之日准其开复,或拿获别案私盐,亦准其抵销开复;失察三次者革职。盐场大使失察灶丁透私,即行拿获者免议;或自行查出,未经拿获、详报通缉者,照例革职留任,限一年缉拿。限内全获,并拿获过半、兼获首犯者,准其开复;若逾限不获,仍行革职;如犯在邻境被获,将革职留任之案按年开复,兼辖之上司俱免议;若并非自行查出者,仍照向例革职,毋庸限缉。凡越境兴贩官司引盐至三千斤以上者,问发附近地方充军。其客商收买余盐,买求掣挚至三千斤以上者,亦照前例发遣。掣验官吏受财,及经过官司纵放,并地方甲邻里老知而不举,各治以罪。巡捕官员乘机兴贩至三千斤以上,亦照前例问发。凡私盐枭由他处入境,人盐并获或拿获过半者,免其处分,余犯照案缉拿。其有经由地方并无贩卖情事,经别处发觉者,系大伙,将地方专管官罚俸一年;小伙,罚俸六个月。凡回空粮船,如有夹带私盐闯闸闯关,不服盘查,聚至十人以上,持械拒捕,杀人及伤三人以上者,为首并杀伤人之人拟斩(立决),未曾下手杀伤人者发边卫永远充军;其虽拒捕不曾伤人,及十人以下拒捕伤人致死者,为首拟斩(监候),为从者发边卫充军。头船旗丁、头舵人等虽无夹带私盐,但闯闸闯关者,枷号两个月,发边卫充军;随同之旗丁、头舵照为从例,枷号一个月,杖一百,徒三年;不知情不坐。卖私之人及灶丁将盐私卖与粮船者,各杖一百,流二千里;窝藏寄顿者,杖一百,徒三年。其虽不闯闸闯关,但夹带私盐,亦照贩私律加一等,流二千里。兵役受贿纵放者,计赃以枉法从重论;未受贿者,杖一百革退。贩私地方之专管官、兼辖官及押运官并交部议处,随帮革退。其虽无夹带私盐,倚恃粮船闯闸闯关者,押运等官革职,随帮责三十板革退;不服盘查,持械伤人者,押运等官革职,随帮责四十板革退。倘关闸各官勒索留难,运官呈明督抚参处。凡贩卖私盐案内拟徒之犯,已经发往配所逃走者,辑获到案,除去役过月日,面上刺“逃徒”二字;原犯徒一年者,枷号一个月,杖八十,徒二年;徒一年半者,枷号三十五日,杖一百,徒三年;徒二年者,枷号四十日,杖一百,流二千里;徒二年半者,枷号四十五日,杖一百,流二千五百里;徒三年者,枷号五十日,杖一百,流三千里。其发往流所又逃走者,面上刺“逃流”二字,枷号两个月,照依地里远近,改发充军。拿获私盐各官,将所获盐斤尽入己囊,或与各役分肥,并以多报少者,即将该管官弁指名题参革职,计赃以枉法律治罪;其未曾侵匿、不行详究者照例处分;上司各官知情故纵及不知情而未经揭参者,照例分别议处。巡盐兵捕自行夹带私贩及通同他人运贩者,照私盐加一等治罪。凡收买肩贩官盐越境货卖,审明实非私枭者,除无拒捕情形仍照律问拟外,其拒捕者照“罪人拒捕”律加罪二等;如兴贩本罪应问充军者,仍从重论;如拒捕殴人至折伤以上者绞,杀人者斩(俱监候)。为从各减二等。盐商雇募巡役,如遇私枭大贩,即飞报营汛,协同擒拿。其雇募巡役不许私带鸟枪,违者照“私藏军器”律治罪;失察之地方官,交部照例议处。凡运盐船户偷窃商盐,整包售卖者,照“船户行窃商民”例,分别首从,计赃科罪,各加枷号两个月,仍尽本法刺字,所卖之赃照追给主,如追不足数,将船变抵。其押运商厮起意通同盗卖者,依“奴仆勾引外人同盗家长财物,计赃递加窃盗一等”例治罪;如非起意,止通同偷卖分赃者,依“奴仆盗家长财物”,照窃盗例计赃科断。若商厮稽察不到,被船户乘机盗卖者,照不应重律,杖八十。如押运之人或系该商亲属,仍分别有服无服,照“亲属相盗”律例科断。埠头明知船户不良、朦混搅装,及任意扣克水脚,致船户途间乏用、盗卖商盐者,照“写船保载等行恃强代揽,勒索使用,拢害客商”例治罪,外加枷号一个月;船户变赔不足之赃,并令代补。如无前项情弊,止于保雇不实者,照不应重律,杖八十。盐船失风失火,责成州县官会同营员查勘确实,出结通详,以凭饬商补运。仍令沿途督抚及该管盐道、知府、直隶州随时查察。如有勒索捺搁及受贿扶同捏报情弊,即将该员指名题参,革职治罪。如将淹消火毁之案不详悉勘讯辄行结报,后经查出不实,罚俸一年。凡商人运盐有定价者,照额发卖,不准加增;无定价者,不得高价病民,违者治罪。各省派出缉私员弁兵役,准其携带鸟枪,编列字号,官为给发;遇有大伙私枭、抢窃贼匪持械拒捕者,许令施放鸟枪抵御,登时格杀者,照“罪人持仗拒捕,登时格杀”律勿论。若非格杀,或遇零星小贩,及虽属大伙而非持械拒捕,或缉私兵役所带鸟枪并无官编字号,实系抵御聚众私枭辄行放枪,致有杀伤者,各依“罪人不拒捕而擅杀伤”律分别科断。凡贩私盐徒,如有略置货物,装点客商,被官兵格伤后,挟制控告者,除聚众贩私杀人罪犯应死无可复加外,余于“巡获私盐,装诬平人,满流”律上加一等,发附近充军。若兴贩本罪已至充军,复行挟制控告者,于犯事地方加枷号一个月,满日发配。337.对地方官员参与盐务的奖惩。清代为鼓励地方官员参与缉私护课积极性,订有专项奖惩制度:地方专管官,一年内拿获邻境大伙私贩一次者纪录一次,二次者纪录二次,三次者加一级,四次者加二级,五次者不论俸满即升。兼管官,通计所属一年内拿获三次者纪录一次,六次者纪录二次,九次者加一级,十二次者加一级、纪录一次,再有多获每三次照此递加。地方武职专汛官,一年内拿获过境小伙私枭每二起纪录一次;拿获大伙私枭每一起纪录一次,三起者加一级,四起者加二级,五起者不论俸满即升。兼辖官,一年内统计所属拿获小伙五起者纪录一次,十起者加一级;拿获大伙三起者纪录一次,六起者加一级。如有大伙兴贩,或首犯在境隐匿不报,或将大伙捏报小伙,或明知而不行擒拿,或人盐并获而轻为开脱者,专管官革职,兼辖官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