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大业观后感3000字.doc_第1页
建国大业观后感3000字.doc_第2页
建国大业观后感3000字.doc_第3页
建国大业观后感3000字.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国大业观后感建国虽然离我们很遥远, 我们无法身临其境。但建国大业这部影片带我们走进其中, 走近那个时代,让我们体会到建国道路是困难重重。国内外的势力全都压在共产党的肩上, 然而,这不仅没有使他们退却,反而使得他们更加团结一致,突破重重阻挠,终于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了。 建国大业简述了中共与国民党在抗战胜利后,对如何建国,如何安抚深受战争创伤 的百姓采取了不一样的政策,双方利益分歧巨大,导致了内战的全面爆发。共产党人重视各 民主党派的力量,选择了民主建国,成立联合政府,并以分田地的方式关注了劳苦大众的利 益。而已蒋公为首的国民党人却选择了一党治国,漠视共产党人与其他民主党派的存在,漠 视劳苦大众的利益,结果失败了。 那么共产党为什么会成功,而国民党为什么会失利呢? 第一,共产党之所以得天下,一是因为得民心,二是因为得人才。从建国大业一片 来看, “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基调始终灌注整部影片, 当时的不少人才都倒向了共产党阵 营,这也是政治协商制度诞生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证。相比之下,另一阵营的国民党,派系 纷争内耗,一党独揽,自挖墙脚,众亲叛离,诸如蒋经国、白崇禧等经世之才的一度无奈落 寂,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国民党高级将领李宗仁率部围剿延安的时候,毛泽东讲了一句至今都叫人较好的名言: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们会以一个延安换回整个中国。这正是当 年共产党高级领导人以人为本的真实写照。死守延安,无疑会伤亡惨重,代价太大,不能做 到对人的关爱胜过对地的关爱。毛泽东优先选择了对人的关爱,他的决策无疑是高明的。 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对各民主党派都采取了拉拢的政策。召开旧政协时,国民党承诺 和平、民主建国,但其自恃实力强大,很快撕毁双十协定 ,悍然发动全面内战,欲图消 灭共产党,把各民主党派当成花瓶一样作为民主的摆设。试想,在国家民族遭受日本帝国主 义侵略时,国民党人是出了大力的,但共产党人和各民主党派也是出了一定的力的,同样也 有流血牺牲,国民党却妄想一党独大,遭致共产党人和各民主党派的联合抵抗。最后,共产 党人由于赢得了民心,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同样,在政治上也把各民主党派给争取过来, 与各民主党派一起在 1949 年 9 月 30 日以新政协的名义通电世界各主要国家, 宣告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了。 正如唐太宗所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在国民党在与共产党在对国家权力的争夺上, 国民党以一党私利为重,漠视共产党人、各民主党派的以及劳苦大众的利益。而共产党则把 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置于首位,深得民心。 第二,国民党自身严重腐败。党政军皆然。而共产党自身清廉,团结一心,同仇敌忾, 全党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击退了国内外的反动势力。 第三,国民党社会贫富悬殊极大。四大家族占据了大量的社会财富,而普通百姓一贫如 洗,社会矛盾激化。而共产党与人民同甘共苦,大家有粥喝粥,有饭吃饭,走进群众,深入 民心。 第四, 国民党的经济金融政策严重失败, 当时全国经济片混乱。 蒋经国到上海戡乱整治, 只打老虎,不拍苍蝇的想法也未能实现。 以上的种种原因导致国民党走向失败,而共产党则迈向成功。 看了这部影片,我被深深的震撼了。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民族危机,内外战争不断,人民出 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个曾经一度辉煌耀眼的东方,燃起的是熊熊的战火,滚滚的狼烟。看着电影,想着历史,心中无限感慨。遐想当年历史的种种,心中激起了年轻人澎湃的涟漪, 心在起伏。我感到悲哀,自责,同时也感到了沉重的历史使命感。悲哀自己是个热血年轻人 却只能静静的坐在这里,观看着这一幕幕让人心酸,无奈的历史;自责自己身为新一代的年 轻人却没有实力,没有业绩,没有本事去为国家,为社会做出一点点贡献和牺牲。寒窗苦读 十几年,终于也考上了大学。但是对于自己未来的道路却是一片迷茫,找不到目标。 我们新一代年轻人作为祖国未来的继承人, 却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我们向温室中的花朵 经不起任何的风吹雨打, 新闻中经常出现某某学生因为受不了什么打击而自杀, 最近我们学 校附近的学校竟出现了“裸奔”事件。由此可见,共产党在历史长河中积累流传下来的精神 已经被时间冲刷殆尽了。最近,甲流更加肆虐,我们学校中被隔离的人一个接着一个,我们 也失去了强劲的体魄。面对这些我们感到了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作为独立个体的每个人在生活舞台上扮演不同角色共同构成一个推动社会向前的原动 力。一个时代、一个社会,其发展方向及其速度,相当程度取决于这个社会人的素质。小平 同志曾反复强调、胡锦涛总书记多次重申: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的后劲大小, 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所谓“素质”,指的是人的基本条件和基本能力中包含的思想水 平和文化素质,其归根结蒂是人的认识水平,即世界观的认识观点。青年在跨世纪的改革中 能否担当一个历史赋予的使命,关键在于是否建立正确的、科学的、激人奋进的世界观。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变化着的时代,必然要求主观认识不断着眼现实,开拓新思维。 创造新方式,提出新观点,占领新领域,以创新求发展。这是时代给我们提供的一种契机, 为我们世界观的改造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寻找生长点提供了广阔“舞台”。 如果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身处在这个剧变频增、竞争激烈的时代,面临着经济全 球化、社会多元化的挑战,青年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上所担负的“天下兴亡” 最直接、最沉重。责任,就在于我们要把祖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 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就需要青年人把强烈的爱国热情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和为 社会服务的具体行动。每一个学子都无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正如种子无 法脱离土壤而凭空成长为参天大树, 青年也无法脱离社会而自行成才, 这是从古至今相同的 道理。志愿者精神,深层的内核就是社会责任感。青年志愿者行动无疑是青年社会责任与自 身成长关系的一个示范: 没有心怀天下、 情系苍生的社会责任感就不会有献身志愿服务的行 动,就谈不上爱国和报国;同样,没有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就不能有效地为社会公众服务。 牺牲奉献的精神,源于我们对社会进步和历史走向抱有的持久关注;专业知识和技能,来自 我们日常不懈的学习和工作实践。 有的青年学生和工作人员,缺乏一种“兴亡在抱”的社会关注兴趣,把自己封闭起来做学 问、干工作,结果成了社会中冷漠平庸的一员,不会给他人带来热量或任何利益;也有的青 年,仅凭一腔热情就冲上社会实践的第一线,急于参加志愿服务,却往往发现缺乏所需的知 识和技能而徒劳无功。 在汶川抗震救灾的现场上, 许多志愿救援者因缺乏必要的救护知识而 留下了遗憾。还有一些青年,把自身情况与志愿服务较好地结合起来,如南京的公务员汪学 静,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为社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一方面服务了群众,密切了干 群关系;另一方面,从中了解了民情民意,积累了工作经验,提高了综合素质,实现了一举 多得。弘扬志愿者精神,正是需要这种不失热情而又脚踏实地的务实态度,将自身实际与志 愿服务的要求结合起来, 在提高素质的基础上, 为社会公众提供所需而自己又能够胜任的服 务,从而实现服务热情与服务效果的相得益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