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培训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doc_第1页
高校教师培训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doc_第2页
高校教师培训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doc_第3页
高校教师培训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doc_第4页
高校教师培训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51 研 研 究 生 学 位 论 文 题 目 作作 者者 姓姓 名名 吉 林 大 学 分分 类类 号 号 单位代码 单位代码 10183 研究生学号 研究生学号 200XXXXXXX 密密 级 级 以上为宋体加粗小四号字 吉 林 大 学 硕士学位论文 高校教师培训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Teacher Training Colleges Management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 作者姓名 作者姓名 专专 业 业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 培养单位 培养单位 年年 月月 ii 51 硕士学位论文扉页书写格式 高校教师培训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Teacher Training Colleges Management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 作者姓名 专业名称 指导教师 学位类别 答辩日期 年 月 日 未经本论文作者的书面授权 依法收存和保管本论文未经本论文作者的书面授权 依法收存和保管本论文 iii 51 书面版本 电子版本的任何单位和个人 均不得对本论文书面版本 电子版本的任何单位和个人 均不得对本论文 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任何形式的复制 修改 发行 出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任何形式的复制 修改 发行 出 租 改编等有碍作者著作权的商业性使用 但纯学术性使租 改编等有碍作者著作权的商业性使用 但纯学术性使 用不在此限 用不在此限 否则 应承担侵权的法律责任 否则 应承担侵权的法律责任 吉林大学博士 或硕士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3 号宋体 以下正文内容用 4 号宋体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 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 容外 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 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 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iv 51 摘摘 要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 高校面临着教育信息化建设这一重要的系统工 程 包括高校教学和管理的各个方面 人力资源管理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 础 高校教师培训又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 也是实现我国高校可持续 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举措 传统面授培训存在缺陷 远程教育给予我 们一定启示 创建网上在线培训必将成为一种趋势 本文所研究的基于 E learning 的高校教师培训管理信息系统是采用基于 B S 模式的三层架构体系 利用集成开发工具 Visual Studio NET 和 SQL Server2000 开发而成 力求整合高校的管理体制 信息资源 在线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管理 系统 首先介绍了高校教师培训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综述了国内外 的研究现状 对教育信息化进行概述 做了教师培训需求分析和 E learning 系 统需求分析 给出了系统的功能模块划分 总体架构设计和数据库建模 本文建立了一套动态的高校教师培训管理信息系统 将传统的信息管理系统 与在线培训系统进行了有机组合 该系统除了具有管理信息系统的一般功能外 还覆盖了高校培训所提出的业务需求 所设计的系统对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和能力 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系统提供了有效的备份恢复机 制 如出现异常能迅速地恢复和检查系统中的数据 有很好的健壮性和容错性 文章探讨描述了各子系统的功能 详细叙述了管理子系统和培训子系统的功能及 实现 最后展望了系统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培训管理系统 E learning B S 模式 教育信息化 v 51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the university is fac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important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 including all aspects of university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ies teacher training colleges and the University Human core resource management but also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 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and the fundamental measure Traditional instructor led training is flawed distance education has given us some inspiration to create on line training will become a tren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University Teachers Train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E learning is a three tier system based on B S model the use of Visual Studio NET integrated development tools and SQL Server2000 was developed 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 seeks t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formation resources online training for the 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eacher training colleg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review the current research and an overview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do a teacher training needs analysis and E learning system requirements analysis given the function of the system module division the overall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database modeling This paper has established a dynamic college teachers train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the traditi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s and online training system was organic combinations In addition to the general functions of the system with a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but also covers the training of the proposed university business needs the system designed 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standards of teachers and the ability to provide a good environment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The system provides an effective backup and recovery mechanisms such as the emergence of data anomalies can be restored quickly and inspection systems has good robustness and fault tolerance The article discusses describes the function of each subsystem management subsystem vi 51 described in detail the functions and training subsystems and implementation Finally development trends of the system Keywords Training Management System E learning B S mode education information vii 51 目 录 摘要 IV 第 1 章 绪 论 1 1 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 2 研究现状 2 1 3 本文所做工作 3 第 2 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介绍 4 2 1 系统架构 4 2 1 1 客户机 服务器模式 C S 4 2 1 2 浏览器 服务器模式 B S 5 2 2 NET 框架 6 2 3 开发技术 6 2 3 1 ASP NET 6 2 3 2 开发工具 7 2 3 3 SQL Server 数据库 8 2 4 基于 Web 服务的工作流 9 第 3 章 系统需求分析 10 3 1 业务分析 10 3 2 功能需求分析 11 3 3 数据需求分析 17 viii 51 3 3 1 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17 3 3 2 学习系统的需求分析 18 3 3 3 教学系统的需求分析 22 第 4 章 系统设计 26 4 1 系统总体功能结构设计 26 4 2 功能模块设计 27 4 2 1 模块设计 27 4 2 2 系统类图 29 4 3 数据库设计 30 4 3 1 数据库概念设计 30 4 3 2 逻辑结构设计 33 4 3 2 数据库连接 36 4 4 界面设计 36 第 5 章 总结与展望 38 参考文献 39 1 51 第第 1 1 章章 绪绪 论论 1 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教育信息化 1 9 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 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 其具有数字化 智能化 网络化的特点和开放 协作 共 享 交互的基本特征 其建设内容涉及信息资源 法律法规 重大应用 标准规 范 人才培养 国际交流 技术攻关等各个层面 渗透到教育管理 教学 科研 的各个环节 影响和决定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局与走向 教育部提出 21世纪 知识经济飞速发展 我国教育信息化要加紧脚步 考虑到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 衡 从三个层次发展信息化教育 整个教育观念的发展也将促使信息技术在教育 教学中的应用产生重大的转变 高校教师培训通过教育变革将面临新的变化和挑战 10 13 认识高校教师培训 的重要性并加强高校教师培训工作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 课题 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首先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对高校教师的培训与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 14 我 国高等教育体制正在向着以政府调控为指导 以市场机制为导向 以学校办学为 主体及以社会参与为基础的新体制转变 现有的高校教师培训体制仍停留在计划 经济模式 很难适应新的教育体制 势必做出相应的变革 不少教师无法熟练使 用多媒体设备 在课堂教学内不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使得教育信息化的优势无 从发挥 其次 知识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以及社会生活方式都产生了深刻 的影响 15 在以知识为优先发展的今天 高等教育的竞争是跨学科的 而非单个 专业或个人行为 再次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也对高校教师培训开发提出了新需求 16 课程 网络数字化是发展方向 教室多媒体化是发展趋势 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水平要求 也在逐步提高 教师发展与培训问题日益突出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首先是信息技术培训 刚接触信息化技术的教师 先就信息技术基础和媒体 2 51 设备操作上开始学习 不断熟练操作多媒体教学设施 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其 优势 每学期不断循环培训 教师可根据各自的空余时间选择面授培训或者网络 远程培训 现代远程教育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带来巨大的冲击 它不再是教师讲 授 课堂灌输为主的大强度 低效度模式 而是开放式的 主动的 人 网 人的 新型管理模式 一方面满足了广大教师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充分发挥优势资源 另一方面提高了培训的效率 实现教师培训资源共享化 有效解决教师的工学矛 盾等问题 较之传统培训方式 现代远程教师培训正以信息量大 传输速度快 交互性和渗透性强等特点 日益受到教师的认同与喜爱 其次是教学技术培训 要求教师就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应用能力水平进行培训 主要包括教案设计 内容设计 过程设计 方法设计 媒体资源设计 教师与学 生设计 教学评价设计等 教师就课程内容出发 筛选有用信息 将教学方法和 媒体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最后是课件制作与网络课程平台的设计维护 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可以掌握基 本的课件设计和制作方法 进一步还能了解初级的网络课程设计和开发维护技术 建设网络精品课程 高校教师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 我们正在不断为高校教师培训注入新的元素 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 目前 我国高校的教师培训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 教育培 训投资较以前有很大提高 并加强重视教师的再培训 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7 20 1 中国高校在教师培训方面的投资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很低的水平 21 我国虽然出台了有关培训的法律法规 但在实施方面还存在一定距离 2 培训体系多是简单的知识或技能 不论对象如何 培训内容大同小异 流于形式 成为出差旅游的一种福利 22 3 培训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 使得高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对培训的重 视程度严重不足 进而减少培训投入 导致培训效果继续下降 23 1 21 2 研究现状研究现状 目前 世界各国都极其关注高等教育 并把信息技术应用于高等教育推动民 族发展 我国也在不断重视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建设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我国高 3 51 等教育信息化研究的成果如下 29 31 1 参考借鉴国外高等教育信息化技术 1990年美国克莱蒙特大学的K C Green教授首次提出 Campus Computing 校园信息化 的概念 并对美国高校 信息化进行了十五年的深入研究 5 2002年北京大学与香港大学共同启动了亚洲 第一个国际性的高等教育信息化研究项目 Asian Campus Computing Survey ACCS 2 关于高等教育信息化内涵的研究 高校信息化 的概念在学术界没有 达成统一 历经了教育信息化 高校信息化和如今的数字校园 32 34 对其认识也 从一个单纯的技术层面转变为系统的观念 文化 组织 机构等层面 3 高等教育信息化管理模式探讨 学校的管理思想 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 都受到了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影响 学者们重点研究了CIO体制管理模式 即在 一把手 下设置信息主管CIO职位 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6 4 高等教育信息化标准的制定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制定高校信息化标 准 2001年初教育部成立了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化委员会 于2003年提出了较 为完整的网络教育技术标准体系 CELTS 8 填补了国内在教育信息化标准中的 空白 5 关于高教信息化系统集成的研究 组建了远程教育网络平台 实现了信 息融合交互功能 校园信息化装备水平日益提高 已经建成的典型校园信息系统 有中国教育科研网 卫星视频系统和中国教育电视台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平台 35 41 1 31 3 本文所做工作本文所做工作 针对目前高校教师培训管理体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本文分析了高校教师管 理和培养中所面临的主要需求 采用基于B S模式的三层架构体系 利用集成开 发工具Visual Studio NET和数据库技术开发了一套高校教师培训管理信息系统 整合高校的管理体制 信息资源和在线培训为一体 实现动态综合管理 首先介 绍了系统设计和开发时所用到的关键技术 接着对高校教师培训管理系统进行了 需求分析 然后对培训管理系统给出总体设计 并详细介绍了管理子系统和培训 子系统的设计情况 最后 对所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以及对将来研究工作进行了 4 51 展望 5 51 第第 2 2 章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介绍相关理论与技术介绍 教师培训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总体任务是实现教师信息管理以及在线培训的系统化 规范化以及自动化 系统开发需要综合考虑硬件以及软件技术问题 兼顾系统的扩展性 稳定性 成本问题 以便满足客户的需求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 本系统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作为后台数据库 系统架构采用B S模式 Browse Server 浏览器 服务 器 B S模式是传统的C S模式 Client Server 用户 服务器 的改进 它以Web技术为基 础 通过www浏览器来实现用户工作界面 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 2 12 1 系统架构系统架构 体系结构是用于定义一个系统的结构及系统成员间相互关系的一套规则 体系结构 为软件系统提供结构 行为和属性等高级抽象 描述了系统组织和拓扑结构 并包含构 成系统元素之间的关系 系统结构设计的好坏与否会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性能 随着信息 技术的飞速发展 应用程序的体系结构经历了从单机时代主机终端模式的巨大变化 共 享的数据模型文件服务器时代 C S 模式的客户端 服务器的时代 电子商务时代的 B S 网络模式 目前的三层或多模先进 2 1 1 客户机客户机 服务器模式服务器模式 C S C S 模式是一种软件系统体系结构 它充分利用了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 将任务合理 分配到 Client 端和 Server 端共同完成 从而降低系统的通讯开销 如图 2 1 所示 客 户机 服务器模型属于分布式系统 可分为客户机 Client 程序与服务器 Server 程序两 大部分 通常是基于 TCP IP 的 Socket 通讯 客户端程序将服务器程序和用户紧密连接 接收用户指令 同时返回服务器的相关处理 传输用户的指令同时接收服务器的处理结 果 服务器程序主要是处理数据 连接数据库进行数据的协调 处理与保存 目前大多数应用软件系统都是基于 C S 模式的两层结构 数据库应用程序中常用的 有 C S 模式 非常多的系统采用该方式构造 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共同完成任务 使得系 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而 Browser Server B S 结构是在 C S 结构上的拓展 将浏览器作 为系统前端 它是种理想的 瘦客户 但系统工作量并没减少 只是从部分客户端转 6 51 移到服务器端完成 Internet Client Server 图 2 1 客户机 服务器模式结构 2 1 2 浏览器浏览器 服务器模式服务器模式 B S B S 结构是对 C S 结构的一种改进 如图 2 2 所示 B S 模型与 C S 模型相似 但 B S 采用 Web 浏览器 Browser 并非普通客户端应用程序 在 HTTP 与 TCP IP 两种通讯 协议下协同工作 B S 结构是基于 Web 应用的三层结构模型 客户端浏览器 Browser 中间应用服务器 Application Server 和 Web 服务器 第一层是用 web 浏览器实现的用户工作界面层 第二层是前端 Browser 负责的少部 分事务逻辑层 第三层是服务器端 Server 完成的主要事务逻辑层 它充分利用了现有 计算机软件资源 只需要安装一个通用浏览器即可 无须安装第三方开发的客户端应用 程序 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随时随地可以运行 满足了广大用户的需要 B S 结构易于扩 展 若网络环境允许 可以尽可能多的增加浏览器和服务器 受原有网络资源影响较小 升级时 只需在服务器上进行必要的更新 客户端不需要做改动 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 级的成本及工作量 降低了用户的总体成本 此外 基于 WEB 技术的界面较为美观 可 在其中嵌入插件 通过文本 声音 动画等多媒体技术实现动态交互 服务器端除处理 用户的相关指令之外 其中的 WEB 服务器还负责与其他服务器 如数据库服务器 进行信 息交互 将动态页面解析成客户端可解析显示的静态页面 Browser Internet Server Web Server Application Other Servers Database Server Other Special Servers 图 2 2 浏览器 服务器模式结构 7 51 2 22 2 NET NET 框架框架 微软公司于2000年推出了 NET框架用于构建新一代Internet集成服务平台 目标是 实现各种系统环境下的应用程序互通信息以及资源共享 NET框架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NET Framework NET企业服务器和 NET开发工 具 NET Framework是一个程序开发环境 它为程序员提供了相应的技术以及服务 方便开 发人员编制程序 NET企业服务器是诸如SQL Server之类的服务器端产品 它们都支持 NET 为了能够在 NET Framework上进行程序开发 需要相应的开发工具 2 32 3 开发技术开发技术 2 3 1 ASP NET ASP Active Server Pages 即动态服务器页面 内含于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 IIS 并提供服务器端的scripting环境 产生和执行动态 交互式 高效率的 站点服务器的应用程序 ASP被引入到Windows NT Server 4并作为IIS Web服务器下的动 态Web应用程序的默认使用平台 采用VBScript语言编译 ASP NET作为ASP的升级 42 是一种建立在通用语言上的程序构架 可用于一台Web服 务器来建立强大的Web应用程序 ASP NET较现有的Web开发模式具有以下优势 1 执行效率高 ASP NET将基于通用语言的程序运行于服务器上 非ASP即时解释程序 而是在服务 器端首次运行时就编译程序 2 强大的工具支持 ASP NET构架可通过visual 环境开发 3 适应性强 ASP NET是基于通用语言编译运行的程序 且语言独立化 可用C C 和Java的结合 体 VB Jscript等多种语言编写程序 4 简单易学 ASP NET页面构架允许建立个人用户分界面 且通用语言简化开发 8 51 5 管理高效 ASP NET使用一种字符基础的 分级的配置系统 配置信息都保存于简单文本中 新设置不需要经本地管理员工具实现 6 可靠的多处理器环境 ASP NET可用于多处理器的开发 采用无缝连接技术提高运行速度 7 自定义性和可扩展性 ASP NET允许开发人员在自己的代码中定义 plug in 模块 可加入自己定义的任 何组件 8 安全性 ASP NET基于Windows认证技术和应用程序配置 可确保源程序绝对安全的 下面介绍ASP NET的工作原理 当浏览器请求Web服务器的ASP文件称为ASP 立即开始 ASP通过调用一个简单的动 态库asp dll 也被称为ASP脚本引擎 工作 动态库文件负责获取一个ASP页面文件和分 析所有的服务器代码 然后发送到相应的脚本引擎 使VBScript或JScript脚本语言的解 释 由于ASP脚本代码重组任何原始文本和其他HTML代码 Web服务器将最终生成的页面 发送到客户端浏览器显示 ASP的工作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 用户发送一个请求ASP在地址栏 步骤2 浏览器向Web服务器的请求 步骤3 如果页面没有被请求之前 或自上次请求更改的脚本引擎 这部分负责剧本 是由Web服务器确定 和不同的任务和其他预防性检查和编译适当的脚本引擎 如果请求 访问数据库脚本包含指令通过ODBC连接后台数据库访问操作的组件执行 步骤4 Web服务器的ASP获得适当的文件从服务器的硬盘或内存 步骤5 Web服务器发送文件到一个特定的asp dll程序 步骤6 脚本引擎使用从Web服务器的ASP代码实现资源 Web服务器还负责对外 ActiveX对象处理的输入和输出 步骤7 整合ASP脚本文件输出的静态HTML代码 步骤8 在浏览器的用户的机器将解释的HTML代码 并显示结果 2 3 2 开发工具开发工具 因为理论上的先前使用ASP脚本语言编程 ASP NET摆脱的缺点 你可以使用任何编程语 9 51 言 包括C VB JS 等 这是最合适的编程语言C 读C Sharp C 是面向对象 的编程语言 具有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的特性 如封装 继承 多态性 等 使包装代 码逻辑清晰 易于管理 并将其应用到ASP NET允许HTML页面和业务逻辑分离 所以不管 怎样改变页面原型 业务逻辑代码不需要做任何改动 继承和多态性使得代码的可重用 性大大提高 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现有对象通过继承保护你的以前的投资 与C和C 摇 晃 Java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调试和校正系统 选择ASP PHP JSP或ASP NET最终取决于 应用程序需要的系统环境 运行程序 考虑服务器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 和ASP NET安全 其熟悉的开发人员 并最终确定C 开发工具系统 2 3 3 SQL Server 数据库数据库 数据库是为了满足某一部门中多个用户的多种应用需要 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在计 算机系统中组织 存储和使用的互相联系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系统将各种数据库建立联 系 组织沟通 管理大量 持久 可靠 共享的数据 SQL 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 结构化查询语言 44 是操作关系数据库的通用语言 集合了数据库操作语言 索引 视图 等 目前所有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都支持SQL SQL Server属于中型数据库 可应用于 中小型企业 其中分布式 复制 全文检索 DTS都可以满足中型应用 SQL SERVER的数 据存储在安装目录下的DATA目录下 由和数据库同名的数据文件和日志文件组成 此外 SQL SERVER支持触发器 自定义函数等操作 在选择数据库平台时 应考虑以下因素 1 性能 数据库的数据处理能力 2 开放性 数据库是否能在多种操作系统下使用 3 安全性 数据库是否具有高度的安全性 4 可靠性 数据库是否具有高度的可靠性 5 并行性 数据库是否并行运行在多节点上 6 可操作性 数据库在使用前是否需要复杂的培训 SQL Server 2005是在SQL Server的最新版本 它继承了数据库软件设计和引擎方面 的优势 具有独立于硬件平台 对称的多处理器结构 抢占式多任务管理 完善的安全 系统和容错功能和易于维护等特点 SQL Server 2005 拥有大型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特征 但保持了windows环境下界面友好 操作简单的特点 称为windows环境下开发中 小型 系统比较流行的数据库系统 10 51 2 42 4 基于基于 WebWeb 服务的工作流服务的工作流 Web Service技术是一种新的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 指各个企业可把与自身业务相关 的API发布到Internet上 其他客户通过一定的协议和标准进行检索 调用 以完成基于 Internet的互操作 并封装实现的细节 同传统的分布式模型相比 Web Services体系 具有两大优势 1 适应性广 Web Services利用标准的Internet协议和XML 其中XML的内容与表 示的分离使得处理起来灵活方便 2 语言独立 Web Services使用XML且抽象程度较高 只要遵守Web Services的接 口就可进行服务的请求与调用 工作流管理系统是一个软件系统 完成工作流的定义和管理 并按照预先定义的工 作流逻辑推进工作流实例的执行 从比较高的层次上来抽象的考察工作流管理系统 归 纳出三大基本功能 建立阶段功能 实现工作流过程和相关活动的定义与建模功能 运 行阶段的控制功能 在一定运行环境下 执行工作流过程 并完成活动的排序和调度功 能 运行阶段的人机交互功能 实现各种活动执行过程中用户与IT应用工具之间的交互 11 51 第第 3 3 章章 系统需求分析系统需求分析 高校教师培训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总体任务是实现教师信息管理的系统化 规范化 和自动化 本系统开发的基本要求与功能是实现教师信息数据库包括与教师有关的数据的管理 与操作处理 采用基于Microsoft SQL Server2005数据库系统来管理数据使得该系统具 有优异的性能 系统的基本数据处理过程为 用户数据的输入 教师基本信息管理 培 训课程信息 教师教学信息的输入 以及用户提出的对教师信息的查询和其他要求所产 生的数据输出 数据的输入与输出处理流程都要依靠数据库的支持 3 13 1 业务分析业务分析 高校培训需求分析是在规划和设计培训方案之前 采用各种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学校 及其教师的知识 技能 态度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鉴别和分析 从而确定是否需要给予培 训以及采用何种培训内容的一种活动 重视培训需求分析 令培训能有效回应高校和教 师的需求 已逐渐成为改进我国高校教师教育事业的必然选择 高校教师培训需求分两方面 一方面是高校对教师提出的培训要求 是学校发展和 教育工作本身对教师发展提出的需求 属于外部需求 另一方面是教师对自身提出的培 训要求 属于内部需求 只有满足教师内在需求的培训才具备持续稳定的学习动机 故 真正有效的培训应建立在教师内在需求的基础上 从功能上划分 高校教师培训系统包括学习管理 资源管理和考试管理三大块 1 学习管理 分学习计划管理和学习过程管理 学习计划管理主要是管理员根据教 师职称安排必修课程 受训教师则根据自己的职称岗位和自己的能力选择和修改选修课 程 职称分为 助教 讲师 副教授和教授 主要课程有 现代教育理论 计算机基础 知识及其操作 教育资源检索 教学设备使用 多媒体课件制作 网页制作 图像处理 和动画制作 本学科前沿知识 高层次学术交流 教育教学技能 师德修养 学习过程 管理是管理员可按照部门 岗位或自行添加标签归类查询教师的选课情况和培训进度 也可输入工号 姓名 课程编号 课程名等进行查询 管理员还有禁止和删除培训信息 的权利 受训教师只可查询自己的选课情况和培训进度 2 资源管理 包括课程管理和其他资源的管理 课程管理是管理员创建新课程 编 辑 发布 删除课程内容 也可根据课程名称 课程编号 操作人等进行查询 受训教 12 51 师则只享有课件的下载功能 其他资源管理是管理员创建新的资源类型 如视频 音频 文件 并享有创建 搜索 编辑和删除教学资源的权利 受训教师则只可以下载 上传 除课件外的其他资料 上传的资料需要经过管理员的审查才会显示在资源区内 3 考试管理 包括题库管理 考试管理 练习管理和成绩管理 题库管理主要是根 据课程设置考试题库 管理员具有添加 查看 修改和删除试题的权利 受训教师屏蔽 该权利 考试管理主要是设置考试时间 模式等 考试时间通常设置为60分钟 考试模 式多采用整卷式 管理员可以进行查看 修改 删除试卷操作 还可以设置参加考试人 员名单 试卷分类 A B卷 阅卷人 查看交卷记录和评卷情况 受训教师只可以在考试 时间在线答题 练习管理主要是根据课程设置习题库 管理员具有创建 查看 修改和 删除习题的权利 受训教师只享有查看和在线答题练习的权利 成绩管理主要是为管理 员提供成绩查询功能 可根据岗位 工号 姓名 考试名称 考试时间等进行统计查询 受训教师只能查询自己参加的考试成绩 高校对教师的培训管理目标如下 1 对于新教师 通过职前培训熟悉环境 了解工 作所需的知识技能 尽快进入角色 2 通过有效培训更新教师知识结构 改善人际关系 提高技能和工作效率 3 通过有效培训为学校造就人才 4 通过培训提高教师胜任工 作的能力 从而改变教师工作态度 缓解不良情绪 5 通过培训令教师对学校产生认同 感和归属感 实现教师之间和谐统一 开发教师智力和技能潜力 6 通过培训提高教师 对组织创新的认识 培养教师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 增强高校生命力 7 通过培训让教 师改变固有的组织观念来接受促进学校发展的新观念 3 23 2 功能需求分析功能需求分析 教师培训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功能 29 教师基本信息管理以及教师培训 信息管理 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 涉及到每学期的工作量和所讲授课程 论文著作 学期考核和班主任工作等信息量也不断增加 在填写相关表格时教师们必须到各部门查 找数据 这也给主管人员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 另一方面 新教师来到学校工作前 并不清楚学校和学生的具体状况 通过在线培训可以使新教师尽快熟悉环境 了解学校 文化及自己所应承担的具体工作 新教师的培训工作可以由在职教师承担 这里新教师 具有双重身份 本身即是教师又是学员 因此 将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和教师培训结合 可以便于教师的查询和培训学习 具有开放性 实用性和灵活性的教师信息管理培训系 统 已成为每所高校的必然需要 这样既可以对每一个教研室或系进行评审提供量化的 13 51 依据 同时也可以为学校老师提供方便快捷和实用的信息服务和培训服务 本系统旨在为广大高校教师以及信息档案管理员提供一个功能齐全 使用方便的教 师信息管理培训系统 一方面使用计算机替代传统的手工信息档案管理 另一方面为教 师提供一个快捷的查询浏览数据信息和在线培训的平台 通过对大量高校教师的调查以及对高校相关部门的调研 高校教师培训管理信息系 统的信息管理部分满足下列基本功能 1 掌握全校教师的基本情况 其中包括教师编号 所属部门 姓名 出生日期 性 别 学历 职称等 2 要求在系统中能够对教师信息进行灵活浏览 能够将教师信息按所在的系统进行 浏览 3 可以对教师基本信息进行变动管理 进行添加 删除和编辑等基本操作 4 掌握教师的授课信息 并能够对教师的授课信息进行添加 编辑和删除等操作 5 可以将教师的基本信息和教师的授课信息生成报表并且打印 在线培训部分的基本功能简要描述如下 1 网上培训功能包括培训目标 在线课堂 巩固练习 知识拓展四个子模块 1 培训目标 介绍培训要求 使受训者明确自身学习目标 了解通过学习课程需要掌握的知识 为今后学习制定一个目标 2 在线课堂 这是在线培训部分的主要内容 为了方便受训者浏览 培训内容以章 节 知识点 逐层展开的方式设计培训内容 受训者可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主动选择学习内容 同时 为了将培训和考试结合起来 根据采集受训者的相关资料 利用合理算法生成受训者的 培训级别 当在线培训时长达到相应要求后 才有申请参加考试的资格 在线培训需要 校内网和外网都可以正常进行 3 巩固练习 本功能主要实现培训者自主选择章节知识点 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 也可自主生成 模拟试卷 参加模拟考试 4 知识拓展 对培训内容的扩充 对知识点做进一步的阐述 为受训者更好的理解培训内容 开 拓眼界 提高学习兴趣 提高综合素养 14 51 2 题库编辑维护功能 实现对题库的在线维护 如试题数据的添加 修改 删除等 题库包括填空题 判断题 单选题 多选题 问答题五种基本类型 试题图文并茂 可 附加 GIF JPG BMP 格式图片 将图形 公式 特殊字符等与试题正文整合 为提高题 库的维护效率 可对题库整体或部分数据进行导入 导出 3 组卷功能 1 管理员预先定义试卷 管理员预先定义考试试卷和各种选项 以满足各种考试 练习和作业需求 试卷题目可由题库中人工取题生成试卷 也可用 excel 输入题目然后 导入生成试卷 或由其他导出文件生成试卷 2 由题库随机取题生成试卷 不满意可进行自动换题或手工换题 题目可以是随 机的 每个人的考题都不同 也可以是固定的 3 允许定义参加考试的受训者 可以指定有效时间和允许参加的受训者 只有在 规定时间有权限的受训者才能参加考试 4 可以定义是否允许受训者查看答卷 查看答卷可以列出试题正确答案和对错 4 考试功能 实现受训者登录 试卷抽取 试卷显示 在线答题及限时自动收卷等 功能 本模块在技术上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1 现场保护和恢复 当考试过程中遇到死机 掉线等异常情况时要能对当时的现 场进行有效保护 为受训者再次进入时能准确恢复现场 2 二次登录问题 当受训者遭遇不可预测的突发事件而导致考试过程异常中断后 要保证受训者通过授权能重新进入原考试现场 3 重新考试问题 当受训者正常考完以后系统会将受训者考试状态标记为已考 但如果由于一些可观因素需要受训者重考时 应保证受训者能重新进行考试并覆盖前面 的考试数据 4 控制试题显示方式 对于随机卷而言由于受训者题目不同 有效避免作弊 对 于人工卷而言 所有受训者题目相同 为了避免作弊 每位受训者试题显示顺序被打乱 可起到与随机卷一样的效果 5 自动交卷问题 第一种考试时间未完由受训者点击交卷按钮手工交卷 第二种 是考试结束系统自动强行收卷 5 阅卷功能 实现客观题的自动评阅以及主观题等的手工评阅接口 对于手工评阅 部分 分为课程批改模式和单位批改模式 6 考试科目管理功能 实现对考试科目信息的管理维护功能 如添加 修改 删除 15 51 考试科目等 7 难度管理功能 实现对题库题目的难度分级管理以及灵活的定义试卷难度标准 8 成绩发布功能 实现成绩的在线发布及打印功能 9 考试监控功能 对考试过程的实时监控 以及时了解每一位受训者的考试状态 10 成绩统计及分析功能 受训者允许查看自己的成绩和答卷 管理员可以对该考 试的所有成绩进行查询 对受训者分数 参考人数 及格率进行分析 可查看每道题的 正确率了解出错最多的题目 也可将成绩导出到 excel 文件中进行更多的统计分析 本系统的权限设置有三种 教师 学员和系统管理员 不同的权限具有不同的功能 其中教师可以查询 修改自己的个人信息 查询 浏览培训课程信息 申请 新的培训 课程 删除已经申请的培训课程 系统管理员可以浏览查询所有教师信息 添加 删除 教师和培训课程记录 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下面通过用例图进一步说明高校教师与教师培训管理信息系统的关系 用例图用于 描述用例 参与者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关系 一个用例描述了一组动作序列 每一个序列 表示系统的外部设施 系统的参与者 与系统本身的交互 从一个特定参与者的角度看 一个用例完成对其有价值的工作 系统用例图如下所示 16 51 数据库模块 查询各种基 本信息 赋予权限 查询教师基 本信息 查询学员基 本信息 修改培训课 程信息 选择培训课 程 进行在线测 试 管理员 学员 教员 图3 1 系统用例图 如图所示 用例图从参与者使用系统的角度来描述系统中的信息 教师培训管理信 息系统的参与者分为三类 分别是教师 管理员和学员 管理员可以查询并修改各种基 本信息 如教师基本信息 学员基本信息 课程信息等 并且能够给新用户赋予不同的 权限 教师可以查询教师以及学员基本信息 修改自己的基本信息 修改培训课程信息 上传教学资料 包括视频 课件以及讲义等 与学生进行在线交流以及答疑 学员可以 查询教师以及学员基本信息 修改自己的基本信息 选择培训课程 进行在线测试 按功能将教师管理系统横向划分为以下几个子模块 1 系统管理子模块 用于用户的注册 登录 密码修改以及区别不同的用户权限等 17 51 功能 2 教师信息管理子模块 用于对学校教师的基本信息进行管理 如查询 添加 删 除和修改 报表生成等功能 3 培训管理子模块 用于教师的培训管理 教师可以通过该模块申请 查询培训课 程以及自己的培训历史记录 培训计划管理者可以通过这个模块 获得其他教师的培训 历史记录 4 课程管理子模块 实现培训课程的查询 添加 修改以及报表生成等功能 5 统计分析子模块 实现在线统计分析功能 方便使用者查询 其中 培训管理子模块是本系统的核心 我们将该模块的功能继续细化为以下几个部 分 1 培训课程模块 该模块负责维护课程信息 主要是对课程分类的维护和课程信息的维护 课程信息 中最重要的是课程信息的维护 在操作上主要是添加 删除和修改等 具体展开如下 课程分类信息 所有课程进行多级分类 方便维护和查找 课程基本信息 包括课程名以及课程相关介绍等文字信息 课程技能集 培训的最终目的是提升教师某种技能 教师选择某课程培训时应明确 了解参加这个课程需要哪些技能应该达到何种程度 培训完后哪些技能得到提高 达到 到何种程度 2 培训计划维护模块 选择课程与受训者 安排培训计划 如具体的教材 培训时间和培训地点等 3 培训纪录显示模块 显示各种职称教师的培训历史记录 个人可以查看自己的信息 管理员可以获得所 有教师的培训历史记录 4 培训评价模块 培训评价包括对培训课程的评价和对被培训者的评价 对培训课程的评价包括对课程 设置 课程内容 授课效果的评分 对培训者的评价包括学前测试 平时测验 在线考 试和学后评价 学前自测目的在于了解学员的知识水平 根据测得结果给予相应建议 学后自测目的在于了解学员掌握知识的情况 根据测得结果也给予相应建议 平时的练 习 目的在于测试教师对新学习知识的掌握情况 在线考试规定教师在固定时间内完成 考试 18 51 综上所述 子模块的结构图如下所示 教师培训管 理信息系统 系 统 管 理 教 师 管 理 培 训 管 理 课 程 管 理 统 计 分 析 培 训 课 程 培 训 计 划 培 训 记 录 培 训 评 价 图 3 2 子模块示意图 3 33 3 数据需求分析数据需求分析 3 3 13 3 1 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E learning 管理系统主要负责确认用户身份 分配权限 管理系统的教学过程 注 册人员分管理员 教师和学员 管理员权限最大 可操作系统所有功能 包括 注册管 理 选课管理 创建取消班级 分派教师 培训点信息管理等 教师可发布课程和班级 信息 监控学生学习 发布考试和评估学员成绩等 学员可以选择要参加的培训课程 利用本系统提供的资源进行在线学习 交流和接收反馈 1 用户注册管理 通过注册获取学员信息 以便根据学员数据改进教学效果 发放证书 2 培训点管理 培训点的管理由管理员负责 更新系统数据 完善培训工作 并做好各 站点间的沟通 3 发布培训信息 设置信息发布中心发布培训相关新闻通知等 4 课程管理 管理员负责安排课时 分派教师 19 51 5 学习资源管理 按照学科组织建设与使用资源 并按照物理属性分类进行存储管理 用户注册管理 培训点管理 培训信息管理 课程管理 学习资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