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监控电子人像证据鉴定研究.doc_第1页
视频监控电子人像证据鉴定研究.doc_第2页
视频监控电子人像证据鉴定研究.doc_第3页
视频监控电子人像证据鉴定研究.doc_第4页
视频监控电子人像证据鉴定研究.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视频监控电子人像证据鉴定研究 中图分类号: ( ( ( ( 四 四 四 四 号 号 号 号 楷 楷 楷 楷 体 体 体 体 加 加 加 加 黑 黑 黑 黑 ) ) ) ) 密 级: ( ( ( ( 四 四 四 四 号 号 号 号 楷 楷 楷 楷 体 体 体 体 加 加 加 加 黑 黑 黑 黑 ) ) ) )U D C : ( ( ( ( 四 四 四 四 号 号 号 号 楷 楷 楷 楷 体 体 体 体 加 加 加 加 黑 黑 黑 黑 ) ) ) ) 本校编号: 1 0 6 5 2硕 士 学 位 论 文论文题目:视 视 视 视 频 频 频 频 监 监 监 监 控 控 控 控 电 电 电 电 子 子 子 子 人 人 人 人 像 像 像 像 证 证 证 证 据 据 据 据 鉴 鉴 鉴 鉴 定 定 定 定 研 研 研 研 究 究 究 究蔡 蔡 蔡 蔡 鑫 鑫 鑫 鑫 2 2 2 2 0 0 0 0 0 0 0 0 9 9 9 9 0 0 0 0 3 3 3 3 0 0 0 0 1 1 1 1 2 2 2 2 0 0 0 0 0 0 0 0 8 8 8 8 1 1 1 1 0 0 0 0研究生姓名: 学号:校内指导教师姓名: 张 张 张 张 凌 凌 凌 凌 燕 燕 燕 燕 职称: 副 副 副 副 教 教 教 教 授 授 授 授校外指导教师姓名: 职务职称:申请学位等级: 硕 硕 硕 硕 士 士 士 士 学科: 法 法 法 法 学 学 学 学 专业: 侦 侦 侦 侦 查 查 查 查 学 学 学 学( ( 小 小 四 四 号 号 楷 楷 体 体 加 加 黑 黑 ) ) ( ( 小 小 四 四 号 号 楷 楷 体 体 加 加 黑 黑 ) )论文提交日期: ( ( 小 小 四 四 号 号 楷 楷 体 体 加 加 黑 黑 ) ) 论文答辩日期 : ( ( 小 小 四 四 号 号 楷 楷 体 体 加 加 黑 黑 ) )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获得 西 南政法大学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完 全 了 解 西 南 政 法 大 学 有 关 保 留 、 使 用 学 位 论 文 的 规 定 。 特 授 权西 南 政 法 大 学 可 以 将 学 位 论 文 的 全 部 或 部 分 内 容 编 入 有 关 数 据 库 进 行 检 索 , 并 采 用 影印 、 缩 印 或 扫 描 等 复 制 手 段 保 存 、 汇 编 以 供 查 阅 和 借 阅 。 同 意 学 校 向 国 家 有 关 部 门 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硕 士 学 位 论 文视 频 监 控 电 子 人 像 证 据 鉴 定 研 究T h e S t u d y o n V i d e o C o n t r o l l e r s E l e c t r o n i c s F i g u r e s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T T T h h h e e e S S S t t t u u u d d d y y y o o o n n n V V V i i i d d d e e e o o o C C C o o o n n n t t t r r r o o o l l l l l l e e e r r r s s s E E E l l l e e e c c c t t t r r r o o o n n n i i i c c c s s s F F F i i i g g g u u u r r r e e e s s s I I I d d d e e e n n n t t t i i i f f f i i i c c c a a a t t t i i i o o o n n n作 者 姓 名: 蔡 鑫指 导 教 师: 张凌燕 副教授西 南 政 法 大 学S o u t h w e s t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P o l i t i c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L a w内 容 摘 要内 内 内 容 容 容 摘 摘 摘 要 要 要近年来,发生在公共场所的犯罪案件越来越多,如杀人、抢劫、盗窃等,由于公共场所人口流动性大,难以寻找目击证人、获取有价值的物证,这给案件侦破带来很大困难。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许多城市在安全建设时会在公共场所装置视频监控设备,该设备通常全天工作,能在其拍摄范围内记录人物犯罪过程,因此要充分利用视频监控侦破案件、打击犯罪。但是,由于视频监控拍摄范围、拍摄角度、拍摄距离、拍摄光线等因素影响,视频图像质量参差不齐,常常出现人物模糊、变形等问题,因此需要对人像进行技术处理、真实性鉴定、同一认定。笔者在本文中以传统人像鉴定方法为核心,结合视频监控中人像证据的电子属性予以研究,以期通过以上研究能给视频监控人像鉴定研究带来有益借鉴。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视频监控人像鉴定的概述。分别介绍了视频监控人像鉴定所涉概念,在电子证据的框架下分析视频监控人像证据的种类属性,分析了鉴定内容数据化、鉴定内容承载方式多样性、鉴定难度大的特点及对其鉴定的必要性。最后介绍了国内外电子证据鉴定的发展现状,笔者认为我国视频监控人像鉴定虽在制度上和技术上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还却乏相关取证规范、鉴定规范等加以指导和约束。第二部分对视频监控人像鉴定工作遇到的主要困境进行了分析。首先分析了视频监控人像模糊性所致困境,包括焦点模糊、光线模糊、运动模糊、曝光模糊,并总结了常用的技术处理方法。其次分析了视频监控人像之取证困境,包括信号转存、复制转存、拍摄转存三种不合理的提取方法,并提出相对合理的取证方法。最后分析了视频监控系统对人脸跟踪定位的困境,提出由计算机识别和专家鉴定相结合的解决对策。第三部分是对视频监控图像真实性鉴定进行分析。真实性鉴定是进一步展开同一认定的基础,是鉴定结论证明力的保障。文中首先针对监控图像的几种伪造手法提出了利用场景、图像质量、画面变化、时间变化、色温变化、被处理痕、录像格式、景深常识、饱和度与对比度知识等方法进行判断,再例举了我国计算机科学领域提出的利用图像中区域的重复性检测、利用期望最大化算法检测图像真实性的识别方法。1第四部分着重分析视频监控人像的同一认定。结合静态人像鉴定理论知识提出了人体头部特征识别、体态特征识别、特殊标记识别、行为特征识别四种方法,并分别对其特征点及鉴定要点进行分析,探讨了在视频监控人像鉴定中的运用方法。关键词:视频监控人像鉴定;模糊;真实性鉴定;同一认定2A b s t r a c tI n r e c e nt ye a r s , m or e a nd m or e c a s e s oc c ur r e d i n publ i c pl a c e s , s uc h a s m ur de r ,r obbe r y, t he f t .a nd ot he r publ i c pl a c e s , t o t he m obi l i t y of t he popul a t i on, i t i s di f f i c ul t t o ne e dt o f i nd w i t ne s s e s , di f f i c ul t t o obt a i n va l ua bl e e vi de nc e , w hi c h br i ngs gr e a t di f f i c ul t y t o t hec a s eB ut w i t h t he de ve l opm e nt of c om put e r t e c hnol ogy, m a ny c i t y i n s a f e t y c ons t r uc t i on i npubl i c pl a c e s f or vi de o s ur ve i l l a nc e e qui pm e nt , t he e qui pm e nt i s us ua l l y a f ul l - t i m e j ob, i n t hes hoot i ng r a nge r e c or d pe r s on a c t i vi t y pr oc e s s , t he c r i m e , s o t o m a ke f ul l us e of vi de om oni t or i ng c a s e i nve s t i ga t i on, c r i m eH ow e ve r , due t o t he vi de o m oni t or i ng s hoot i ng r a nge ,a ngl e of s hoot i ng, s hoot i ng di s t a nc e , s hoot i ng l i ght a nd ot he r f a c t or s , m oni t or i m a ge qua l i t yune ve n, of t e n a ppe a r c ha r a c t e r f uz z y, de f or m a t i on a nd ot he r pr obl e m s , he nc e t he ne e d f or apor t r a i t of t e c hni c a l pr oc e s s i ng a nd i de nt i f i c a t i on. I n t hi s a r t i c l e t he a ut hor t o t he t r a di t i ona lpor t r a i t i de nt i f i c a t i on m e t hod a s t he c or e , c om bi ne d w i t h vi de o s ur ve i l l a nc e i n t he por t r a i t ofe vi de nc e e l e c t r oni c pr ope r t i e s t o s t udy, w i t h pe r i od t hr ough t he a bove r e s e a r c h c a n pr ovi det he be ne f i c i a l r e f e r e nc e on por t r a i t i de nt i f i c a t i on m oni t or i ng.T hi s pa pe r i s di vi de d i nt o f i ve pa r t s :T he f i r s t pa r t of t he vi de o m oni t or i ng por t r a i t i de nt i f i c a t i on ove r vi e wI nt r oduc e d vi de om o n i t o r i n g e l e c t r o ni c po r t r a i t i de n t i f i c a t i on of t he c o nc e p t s c ov e r e d i n t he e l e c t r on i c e v i d e n c e ,unde r t he f r a m e w or k of t he a na l ys i s of vi de o m oni t or i ng por t r a i t t ype s of e vi de nc e a t t r i but e ,a na l ys e s t he a ppr a i s a l c ont e nt da t a , i de nt i f i c a t i on of t he c ont e nt be a r i ng m e a ns di ve r s i t y,i de nt i f i c a t i on of di f f i c ul t y m a j or c 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a nd t he i de nt i f i c a t i on of t he ne c e s s i t y.T he s e c ond pa r t i s m a i nl y on t he dom e s t i c a nd f or e i gn e l e c t r oni c por t r a i t i de nt i f i c a t i one vi de nc e de ve l opm e nt pr e s e nt s i t ua t i on, i nt r oduc e d t he f i r s t f or e i gn e l e c t r oni c e vi de nc et he or y a nd t he de ve l opm e nt of A ngl o- A m e r i c a n c ount r i e s e l e c t r oni c e vi de nc e i de nt i f i c a t i ons ys t e m pr oc e s s , t he n t o our c ount r y e l e c t r oni c e vi de nc e i de nt i f i c a t i on t he or y a nd pr oc e s sa na l ys i s s ys t e mT hr ough t he a bove a na l ys i s , t he a ut hor t hi nks C hi na vi de o m oni t or i nge l e c t r oni c por t r a i t i de nt i f i c a t i on a l s o l a c ks t he r e l a t e d e vi de nc e , nor m s t o gui de a nd c ons t r a i n.T he t hi r d pa r t of t he vi de o m oni t or i ng por t r a i t i de nt i f i c a t i on w or k e nc ount e r e d m a j ordi f f i c ul t i e s a r e a na l yz e d. T he f i r s t a na l ys i s of t he vi de o m oni t or i ng i m a ge f uz z i ne s s l e a ds t ot he di l e m m a , i nc l udi ng f oc us bl ur , m ot i on bl ur r a di a l bl ur , bl ur , e xpos ur eF ol l ow e d by t hea na l ys i s of vi de o m oni t or i ng por t r a i t of f or e ns i c s di f f i c ul t i e s , i nc l udi ng t he s i gna l t r a ns f e r ,1de pos i t , de pos i t c opy s hot t hr e e unr e a s ona bl e e xt r a c t i on m e t hod. T he f i na l a na l ys i s of vi de om oni t or i ng s ys t e m on f a c e t r a c ki ng pos i t i oni ng di l e m m aT he f our t h pa r t of t he vi de o m oni t or i ng i m a ge a ut he nt i c i t y i de nt i f i c a t i on a na l ys i sT hef i r s t of t he r e s pe c t i ve c ont r ol s e ve r a l i m a ge f or ge r y i s pr e s e nt e d by us i ng t he s c e ne , i m a gequa l i t y, i m a ge c ha nge s , t i m e c ha nge s , t e m pe r a t ur e c ha nge s , i s pr oc e s s e d, t he vi de o f or m a t ,de pt h of f i e l d know l e dge m a r ks , s a t ur a t i on a nd c ont r a s t i nve s t i ga t i on know l e dge , m e t e r i ngm e t hod of j udge m e nt , a nd i nt r oduc e d our c ount r y c om put e r f i e l d w a s pr opos e d a c c or di ng t ot he i m a ge a r e a dupl i c a t e de t e c t i on, us i ng t he e xpe c t a t i on- m a xi m i z a t i on a l gor i t hm t o de t e c ti m a ge a ut he nt i c i t y i de nt i f i c a t i on m e t hod.T he f i f t h pa r t f oc us e s on t he vi de o m oni t or por t r a i t of t he s a m e s e x i de nt i f i c a t i on. T hec om bi na t i on of s t a t i c por t r a i t i de nt i f i c a t i on t he or y know l e dge of hum a n he a d f e a t ur er e c ogni t i on, f e a t ur e r e c ogni t i on, s ha pe s pe c i a l m a r k r e c ogni t i on, be ha vi or r e c ogni t i on of f ourm e t hods , a nd t he f e a t ur e poi nt a nd i de nt i f i c a t i on of poi nt unde r t a ke a n a na l ys i s , di s c us s e d t hea ppl i c a t i on of vi de o m oni t or i ng por t r a i t i de nt i f i c a t i on on.K K K K e e e e y y y y w w w w or or or or d d d d : : : : V V V V i i i i d d d d e e e e o o o o m m m m on on on on i i i i t t t t or or or or i i i i n n n n g g g g p p p p or or or or t t t t r r r r ai ai ai ai t t t t i i i i d d d d e e e e n n n n t t t t i i i i f f f f i i i i c c c c at at at at i i i i on on on on ; ; ; ; A A A A u u u u t t t t h h h h e e e e n n n n t t t t i i i i c c c c i i i i t t t t y y y y i i i i d d d d e e e e n n n n t t t t i i i i f f f f i i i i c c c c at at at at i i i i on on on on ; ; ; ;I I I I d d d d e e e e n n n n t t t t i i i i t t t t y y y y i i i i d d d d e e e e n n n n t t t t i i i i f f f f i i i i c c c c at at at at i i i i on on on on ; ; ; ; F F F F u u u u z z z z z z z z y y y y2目 录目 目 目 录 录 录引 言 1一 、视频监控电子人像证据鉴定概述. 2(一)相关概念明晰. 2(二)视频监控电子人像证据的种类属性 21.保存型与原生型电子证据32.可控型与不可控型电子证据. 3(三)视频监控电子人像证据鉴定的特点 31.鉴定内容数据化 32.鉴定内容承载方式多样性43.鉴定工作的复杂性4(四)视频监控电子人像证据鉴定的必要性41.背景因素 42.自身特殊性53.可鉴性. 5(五)视频监控电子人像证据鉴定发展现状61. 国外研究状况62、我国研究现状6二 、视频监控人像电子证据鉴定的困境 8(一)视频监控拍摄人像的模糊性 81.拍摄焦距引起的焦点模糊 82.拍摄光线条件引起的模糊 84.拍摄时曝光值不正确导致人像模糊91.(二)视频监控人像的取证困境 9.1.不合理的提取方法 92.解决对策 10.(三)视频监控系统对人脸的跟踪定位困境 111.基于采集人像自身特殊性的困境 112.解决对策 12.三 、视频监控图像的真实性鉴定 13(一)认定视频图像真实性的一般方法 14.1.辨别利用不同视频监控图像混合制作视频的方法 14.2.辨别利用相同视频监控图像混合制作视频的方法 15.3.辨别利用不同元素伪造监控视频的方法 164.辨别利用语音伪造视频监控中的方法 17(二)计算机认定视频图像真实性的方法 181、利用图像中区域的重复性检测 192、利用期望最大化算法检测 19四 、视频监控人像同一认定 19(一)头部特征认定 19.1.面部一般特征 202.面部五官细节特征 20.3.面部伪装认定 23(二)体态特征认定 251.体态特征 25.2.体态特征提取的方法 263.视频监控图像中身高测量的方法 272.4.视频监控图像中各肢体测量方法 28(三)特殊标记特征认定 29.1.特殊标记特征 292.成像要求 303.特殊标记的鉴定方法与评判标准 31四行为特征认定 32.1.人体行为特征 322.视频监控中人体行为鉴定的局限 333.人像行为特征的最佳鉴定依据 33结 语 35后 记 36参 考文献 3734视频监控电子人像证据鉴定研究引 言在我国,犯罪分子的作案场所已出现由原来的居民大院,转向广场等公共活动区1域的倾向。 该类案件作案人员多为流动性人口,加之其反侦察意识较强,侦查机关很难在犯罪现场获取有价值的证据。此时,视频监控设备在城市安全建设中的广泛运用为获取犯罪嫌疑人证据、侦查破案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视频监控图像信息在法律实务中的运用不断增多,截取犯罪嫌疑人在视频监控中的图像进行寻找辨认,已成为视频侦查中应用最普及、效果最佳的侦查模式。例如南京、重庆、长沙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正是运用视频监控图像分析锁定犯罪嫌疑人并制作通缉图片。而视频监控人像鉴定是视频侦查的技术支撑,它在确定犯罪嫌疑对象、印证犯罪嫌疑人口供、固定其作案过程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视频监控电子人像证据有着证据内容数据化、承载方式多样化等不同于传统证据形式的特点,并且视频监控系统拍摄的人像易受光线、拍摄角度等因素影响而产生模糊、变形等问题,所以对视频监控电子人像的鉴定方法不完全等同于传统纸上静态人像的鉴定。司法实践中,大量视频监控电子人像电子证据出现,这必然产生与之相应的鉴定需求,同时也对视频监控电子人像鉴定工作的效率和精确度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一过程是有历史必然性的。本文从视频监控电子人像鉴定的基本概念、特征、国内外视频人像研究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视电子频监控人像鉴定所遇的几种困镜,总结视频监控图像真实性、同一性鉴定的方法,在肯定传统人像鉴定方法的巨大成果基础上,结合视频监控电子人像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合它的鉴定方法,以满足实践需要。1 ht t p: / / ne w ss ohu. c om / 20050812/ n226645037. s ht m l 2005王姝: 公安部通报全国治安形势 犯罪转向公共场所 , , 年08 12 02: 19月 日1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视频监控电子人像证据鉴定概述(一)相关概念明晰2鉴定,中文词义为“鉴别评定,确定优劣真伪” ; 英文表述为3“authenticate”,可译为“证明是真实的、可靠的或有效的”。 视频监控电子人像证据同一认定是指鉴定人运用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人像识别知识等,对诉讼涉及到的视频监控中的人像电子数据进行比对,判断其与样本是否为同一影像或同一人,4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 视频监控电子人像证据同一鉴定包含了监控图像真实性鉴定,图像真实性鉴定是进行人像同一认定的基础,是视频监控电子人像鉴定结论准确性、可靠性的保障。视频监图像真实性鉴定,是指对监控图像进行鉴定,判断其是否5被加工变造,如改变形体、删除背景物品、添加人物背景等。视频监控电子人像鉴定的工作主要是围绕监控图像中的人像、物品展开,对图像原始性、真实性所作的认定是进行同一认定的基础,只有在图像是原始、真实的情况下,同一认定结论才更具可靠性和证据价值。实践中鉴定结论有三种,即肯定、否定、倾向肯定或否定,这三种鉴定意见都有其不同的线索或证据意义,对侦查破案、案件审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二)视频监控电子人像证据的种类属性视频监控中的电子人像证据实质是信息系统中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储的能以人物图像表现案件事实内容的证据材料。这些证据材料一般由计算机、u 盘等电子设备存储,也可能由计算机程序生成,如视频监控程序拍摄的人像等。根据电子人像证据的来源,可将其分为原生型和保存型视频监控电子人像证据;根据在刑事诉讼中电子证据6的来源,可以分为可控来源和不可控来源的视频监控电子人像证据。2夏征农等: 辞海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年版,第 4844 页3英霍比恩: 牛津英汉双解词典 ,石孝殊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年版,第 96 页4蔡鑫: “人像电子证据鉴定方法及完善对策” ,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 年第 6 期,第 62 页5廖根为: 监控录像系统中人像鉴定问题研究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年版,第 9 页6参见:刘广三、李文伟: “刑事诉讼中的图像电子证据初论” , 法学论坛 ,2009 年第 1 期,第 31?32 页2视频监控电子人像证据鉴定研究1保存型与原生型电子证据保存型电子证据,是指用电子设备对已经存在的图像进行拍摄存储,不能显示更多细节的图像,即二次转存图像。这类图像会丢失一部分原生图像本应该显示的图像细节。例如,对已经形成的人像用专门的拍摄装置进行拍摄后,受像素等因素的影响,图像不能被无限放大,只能显示出有限的特征信息。原生型图像电子证据包含着符合图像生成目的的 , 拍摄对象的图像细节 ,比如图像的分辨率、可放大倍数等。视频监控中的电子人像证据属于保存型电子证据。视频监控是对其拍摄范围内人和物予以拍摄、存储,其拍摄角度固定、拍摄距离有限,可能会导致所拍摄的人像模糊、变型,由于保存型电子证据不具有显示图像具体细节特征的属性,其鉴定难度自然较大。2可控型与不可控型电子证据可控来源的电子证据,是在刑事侦查过程中,侦查人员为调查和收集证据而依照法定程序、方式,有目的的产生刑事照相等电子图像数据;不可控来源的电子证据是案件调查中已经存在或有当事人提供的电子证据,这种电子证据的产生和保存失去程序控制,其证据意义明显低于可控型电子证据,因此其引起司法鉴定的可能性也更大。视频监控中的电子人像证据分为可控型与不可控型,司法实践中,送检的视频监控人像证据大多是不可控型证据。(三)视频监控电子人像证据鉴定的特点实践中对于视频监控电子人像证据的争议有以下几个方面,如:电子人像证据在存储前是否被篡改、毁损,生成该人像证据所依赖的计算机程序是否可靠。受电子人像证据“电子”这一属性的影响,产生以上鉴定疑问实属正常。笔者结合这一属性,分析出电子人像数据鉴定工作具有以下特征:1鉴定内容数据化3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视频监控中的电子人像证据实质是“一组以电子形式存在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7包含于各种波形、二进制编码或者是磁密度的变化之中, 需要通过相应的信息系统和专业设备对其进行读取,方能被人感知。人像电子证据的鉴定实质是利用技术手段对该电子人像的数据内容进行鉴定,如电子成像是否正常、电子数据是否被修改等。2鉴定内容承载方式多样性视频监控中的电子人像证据反映为一组电子数据,有别于传统的人像证据,它并非以纸张作为其承载物,而是以数据形式存储于 U 盘、磁盘、光盘等电子载体上,因此,鉴定内容承载方式多样化。进而对电子人像的鉴定需着落于上述电子设备方能对电子人像作同一认定。这要求鉴定专家不仅要具备人像知识,还要掌握一定计算机知识。3鉴定工作的复杂性实践中送检的视频电子人像材料因其在物理属性和检验条件方面的局限,造成了鉴定工作的复杂性。该复杂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送检材料易被修改。这是因为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用户端设备可以实现对电子人像鉴定材料的任意修改,且由于材料的数字特征使得修改过程不存在可依传统鉴定手段识别的外部特征,增加了鉴定工作的复杂性;另一方面,视频监控中的电子人像证据因为拍摄条件的限制,易出现变形、失真、模糊等情况,进一步加大鉴定的复杂性。(四)视频监控电子人像证据鉴定的必要性1背景因素近年来,发生在学校、商场、银行等公共场所的刑事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严重扰乱了我国的社会秩序。同时随着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公共场所安装视频监控,初步形成了社会安全防控体系。例如武汉市于 2011 年建成全国首个城域级全数字化监控系统,达到平均每平方公里摄像头超过 500 个,其中市级监控点7杨涛: “电子证据的特征和认定” , 大众科技 ,2004 年 12 月,第 37 页4视频监控电子人像证据鉴定研究5000 个,区级监控点 2 万个,社会监控点 22.5 万个,覆盖主城区出城道口、跨江大桥、隧道、主要路口和重要部位。重庆力在建成“全国最大城市视频监控系统”,计划截止 2012 年摄像头数量将从 30 多万变成 50 万,将达武汉的 2 倍。广州等地早在82005 年便开始建设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 因此,视频监控的充分运用,会为侦查破案提供重要的线索来源,视频监控人像鉴定在该工作中的作用日益突显。2自身特殊性人像电子证据在侦破案件、严惩违法犯罪活动中运用颇为广泛。根据视频监控录像中的人像确定侦破方向,寻找犯罪嫌疑人,或直接提取案发现场的人像资料作为电子证据,使侦查效益价值最大化。但是人像电子证据作为一种专业性强且较“抽象”的证据,它的提取、保存不同于传统纸上人像证据,甚至它的形成过程也如上文所述,是可以修改的。所以在诉讼过程中其真伪及证据价值容易受到质疑,故必须由专家对其真伪进行鉴定并出具有法律效力的鉴定意见。3可鉴性人像电子证据在法庭上作为证据使用主要是依靠其图像属性,即人像电子证据的证据能力表现在其数据内容和表达内容连贯完整上,它在表现一个图像内容时相邻电子像素和内容具有连续性,其证据稳定性较高。如在人脸图像上任选两个不同的部分,这两部分之间的像素、色彩、分辨率、景深、亮度等必定符合自然的过渡及布局规律,一旦被修改,这些过渡和布局规律将有很大变化,则可以被鉴定专家发现。其次,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科学领域对电子人像的鉴定方面取得的成果甚多,其中人脸识别法已达到自动识别水平,并且人像科学知识不断完善,对人体五官、形态、体态的研究也不断体系化、深入化,这为视频监控人像的鉴定工作提供了较好平台。8ht t p: / / w w wy o oa n. ne t / a / xi ngy e x i nw e n/ 201201 1 3/ 4751 1ht m l天安网, 全城监控下公共安全的维护 , ,2012 年 1 月 13日 08:46,最后访问日期,2012 年 3 月 3 日5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五)视频监控电子人像证据鉴定发展现状1国外研究状况(1)技术进程。西方国家在理论上对电子证据鉴定的研究已比较完善。目前,多数国家正投入大量资源用以研究电子证据鉴定技术。在人像鉴定方面的成就比较瞩目。如美国 FBI 实验室早在 1984 年成立了 C A R T (计算机分析相应组)以研究计算机9取证及鉴定问题; 国际计算机专家联盟于 1991 年的培训会中正式提出“C om put e r F or e ns i c s ” 这一术语。在国内,有学者将这一术语译为 “计算机法庭科10学” ,也有的译为“计算机取证” , 但国外关于这一术语的真正意义实际上并不限于计11算机证据,还包括其他存储设备,如 MP3、U 盘、SMS 卡等。 20 世纪 60 年代,12Bledsoe 开始利用计算机研究人脸识别方法,并建立了半自动的人脸识别系统。 到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在人脸自动识别系统的研究上已硕果累累。在此不予赘述。(2)制度进程。美国、英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电子证据鉴证制度”,如美国电子证据鉴证规则包括:第一,电子证据的鉴证必须遵循“非歧视原则”。“非歧视原则”实质是传统证据与电子证据之间的平衡,既要重视电子证据的特殊性,又要将其与传统证据平等对待,指在审查电子证据是否属实时一方面考虑其特殊性,另一方面又要与传统证据平等对待的作法。第二,电子证据的鉴证主要考查其是否具有形式上的真实性。其鉴证标准是指形式上的真实性,而非实质上的可靠性。第三,电子证据的鉴证方法主要是侧面认定方式,即自认、证人作证、推定与鉴定方式。这是因为电子证据在产生、存储、传输与取证等各个阶段都有可能出现人眼不能察觉的差13错,对这些差错只能通过间接方式识别。 视频监控电子人像证据鉴定在以上制度框架下进行。2 、我国研究现状9杨爽, “论电子证据鉴定的法律规制” ,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09 年第 5 期,第 97 页1 0麦永浩等: 计算机取证与司法鉴定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第 102 页1 1B r uc e JN i kke l , ” C om put e r f or e ns i c s a nd i nc i de nt r e s pons e e s s e nt i a l s ” , E l s e vi e r i n D i gi t a lI nve r s t i ga t i on, V o l , 1N o, 4, A ugus t1, 2005, pp10151 2邱天爽、杨春晖: “一种基于改进邻分类器的人脸识别方法” 信号处理 ,2008 年第 1 期,第 36 页1 3刘品新主编: 美国电子证据规则 ,中国检察出版社,北京:2004 年版,第 41 页。6视频监控电子人像证据鉴定研究(1)技术进程。在我国,计算机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运用到鉴定中的研究成果当属人脸自动识别系统。其中常见的人脸检测与识别方法有基于几何特征的人脸识别、14基于统计特征提取的人脸检测与识别、基于图像代数特征的人脸检测与识别等。 其次法庭科学领域关于人像鉴定问题的研究虽已延伸到摄影角度的测量、录像中步态特征的研究,但主要还停留在静态人像照片检验上。要将计算机领域对人脸自动识别的研究应用到视频监控中的人像鉴定还很艰难,因为计算机自动识别研究的基础为国内外公用的人脸数据库,该人脸数据的采集一般是静态、正面人脸且图像背景简单,这与视频监控中拍摄的图像动态、侧面或半侧面人脸、背景复杂等存在很大差别。只有将计算机人脸识别系统与人像鉴定结合,在人脸自动识别系统检测到共同特征的人脸后由专家进行差异性鉴定,最终做出鉴定结论。(2)制度进程。我国电子证据的法律地位已确立,并在诉讼中得到很广泛的应用。公安部于 1998 年 5 月 14 日发布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在第 234条中第一次明确地将“电子数据鉴定”纳入鉴定范围,这意味着电子证据正式走进司法领域,但对电子证据鉴定的具体实施尚未明确规定。2005 年公安机关电子数据鉴定规则中也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