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图书分类号:密 级: 毕业设计(论文)论“三言二拍”中的科举制度SAN YAN ER PAIIN THE EXAMINATION SYSTEM学生姓名倪庆陆学院名称人文学院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涉外秘书)指导教师史春燕2011年5月29日徐州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徐州工程学院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或参考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注。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徐州工程学院学位论文版权协议书 本人完全了解徐州工程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本校学生在学习期间所完成的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徐州工程学院所拥有。徐州工程学院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纸本复印件和电子文档拷贝,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徐州工程学院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提交至各类数据库进行发布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摘要“三言二拍”作为中晚明时期通俗白话小说的代表作品,真实地反映了明代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现实,其中许多篇章有关于科举制度的内容。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的重要方面,也是古代士人生活的主要内容。因此,对“三言二拍”中科举制度内容的梳理和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拟就“三言二拍”各篇章中所涉科举制度进行整理和分析,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通过“三言二拍”来了解明代科举制度的实施,包括对科举制度的沿袭、改变,以及对科举场上舞弊行为的披露;其次,着重描写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包括士人对仕途的热烈追求,士人的生存及生活状态以及对文人参加科举后的出路问题的探讨;最后,描写科举制度对社会其它阶层人们的影响。关键词“三言二拍”;科举制度;仕途;选官AbstractSan Yan as the popular vernacular in the late Ming period the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fiction, a true reflection of the Ming Dynasty, the people of all walks of life the reality of life, many of which chapter on the contents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in ancient China, an important aspect of social history, scholars of ancient life is the main content. Therefore, the San Yan in the examination system of sorting out the content and study of very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on the San Yan chapter in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involved the collation and analysis,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first, through the San Yan to underst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ing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including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followed, change, and the disclosure of fraud examination field; Second, under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focused on literary descriptions, including the enthusiastic pursuit of career Scholars, intellectuals, and the survival of the literary life of the imperial state and the way out after the issue study; Finally, describing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other sectors of the community of people.朗读显示对应的拉丁字符的拼音Keywords San Yan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official career12目 录1绪论12明朝科举制度及在“三言二拍”中的反映32.1明朝科举制度完备,有一套完整的程序32.2明朝科举制度的变质32.3 科举场上的舞弊现象严重43科举制度下的文人53.1科举对于士人的诱惑及士人对仕途的热烈追求53.2读书人的生存及生活状态53.3文人参加科举后的出路64科举制度对社会其他阶层人们生活的影响84.1中晚明时期百姓对于科举的态度84.2文人社会地位的变化8结论10致谢11参考文献121绪论“科举”即分科举人。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用以选拔官吏的制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举制度创始于隋朝,完备于唐朝,以后历代沿袭,其间或有演变和发展,到明清时期达到极盛,至清光绪三十一年废止,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一千多年。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选拔官吏的制度,更是统治阶级为了培养恪守封建伦理道德的忠臣孝子,推行封建奴化教育的有力工具。科举制度在选拔官员的过程中遵循“平等竞争,择优入仕”的原则,与以往社会其它选官制度相比,要进步得多,合理得多。隋朝以前中国选仕的方法,多以门第、家族为衡量标准,如夏商周的世卿世禄制、汉朝的察举征辟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使得世族豪门完全把持着入仕途径,从而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腐败局面。与此相比,科举制度平等、择优的原则打破了门阀世族垄断的局面,为中下层地主阶级出身的士子以及大批出身寒门的才学之士开辟了一条宽广的入仕之路。平等的考试资格几乎给每一个人提供了可以进入仕途的机会,从达官贵人到贫穷之家,凡是读书应试的,都有考试资格,而且学优就可以入仕为官。严格的科考制度是考试公平的保证,唐宋时期形成的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体系以及自北宋开始,各王朝所建立的糊名制、回避制、复试制、锁院制等各种考试规则都是针对官僚特权而设立的。科举制度不仅对社会、经济、政治有着重大的影响,而且,对于文化的影响也有更为深刻的意义。唐诗的繁荣就受到了唐代科举考试的影响。唐代科举考试中以诗、赋最为重要,诗赋考试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构成了唐代文学发展的背景,并且在唐代社会营造了重视诗赋的氛围。这样的价值取向和取士标准为唐代造就了一大批业诗攻赋之人,如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王维、孟浩然、岑参、贺知章等,为唐诗的繁荣兴盛立下了汗马功劳。除此之外,科举制对于笔记、传奇、戏剧、话本小说的影响也有重大意义。如沈括的梦溪笔谈、洪迈的容斋四笔、王士祯的池北偶谈,唐传奇中的李娃传、霍小玉传,南戏中的琵琶记、张协状元,小说有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蒲松林的聊斋志异、曹雪芹的红楼梦等等,这些文学作品无不在科举文化的影响下创作完成。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被称为是一部封建末世的“科举制度的百科全书”,因为它整篇写的都是科举,作者笔下那些有关于科举的活动、名称以及现象,成为研究古代科举制度最好的标本。“三言二拍”作为晚明通俗白话小说的代表作品,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特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三言二拍”的作者冯梦龙和凌濛初,二人在科场上有如患难兄弟,屡考屡败,屡败屡考,郁郁不得志,最终转向文学著述。两位作者科场失意的坎坷遭遇使得他们长期生活在社会下层,与老百姓共同经历痛苦与磨难,故将自己的遭遇借小说形式加以再现。在他们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作者对于科举无情的批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也可以看到很多的士子及第后的辉煌腾达,这其中大都寄予了作者自己的愿望和理想。今人对于“三言二拍”的研究相对较多,但却大部分集中在对明代的商业经济、市民意识、爱情观念以及人物形象的研究上。而对于“三言二拍”中科举制度的研究却相对较少,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和欠缺,比如对小说中科举制度的描写、读书文人对科举的渴望、士人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状况以及在商品经济下社会各阶层对于科举的认识等诸多方面的研究还很少。本文以“三言二拍”为例,主要是从那些被人们忽略或者说大家关注比较少的科举制度来分析,阐述其特征及影响,进一步发掘其较为深刻的历史文化,从而也可以窥见那个时代留下的文化印记。2明朝科举制度及在“三言二拍”中的反映明朝科举制度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相当完备的阶段,它的开放性、平等性和竞争性为老百姓提供了进入上层社会的机会,底层人物进入统治阶层给封建政权带来了新鲜血液,这也是明朝封建统治时间较长的一个重要原因。“三言二拍”作为明代中后期最具代表性的通俗白话小说,有不少篇章均涉及到科举考试。2.1明朝科举制度完备,有一套完整的程序洪武十七年,朝廷颁行每三年一考的科举制度,确立了明代八股取士的考试规则。每三年秋,取得乡试资格的各府州县的学生,齐集省会参加乡试,取中的称为“举人”。只要是考中举人的都可以于第二年春参加会试,会试取中之后称为“贡士”。凡是会试录取的人都可以参加殿试,经殿试取中的,称为“进士”。殿试发榜以后即可授官任用。如喻世明言第十一卷赵伯升茶肆遇仁宗中博学多才的赵伯升本凭借一笔出众的文采得到皇帝的赏识,只因在“殿试”中皇帝发现了其一个小小的错误,而致使他沦为下第。警世通言第十八卷老门生三世报恩中的鲜于同博学多才,但每每科场落榜,最后阴差阳错的在乡试中考上了举人,在会试中考上了贡生,又在殿试中拔得二甲进士,得选为官。二刻拍案惊奇第九卷莽儿郎惊散新莺燕 梅香认合玉蟾蜍中的凤来仪到京城参加会试,一举成名,做了三甲进士,并且选了福建福州府推官的职位。喻世明言第二十三卷张舜美灯宵得丽女中的张舜美在杭州参加会试得中解元,又赶赴京城参加会试,并在会试中取得进士的头衔,授官回乡。2.2明朝科举制度的变质明朝在前代科举制度的基础上对其继承和发展,并且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莫过于援例制度的出现。所谓“援例制度”是指向政府纳米、纳银,进而成为国子监学生的一种制度,始于明朝的景泰时期,一般都是宦官、富户。警世通言卷三十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讲到:“万历二十年间,日本国关白作乱,侵犯朝鲜。朝鲜国王上表告急,天朝发兵泛海往救。有户部官奏准:目今兵兴之际,粮饷未充,暂开纳粟入监之例。原来纳粟入监的,有几般便宜,好读书,好科举,好中,结末来又有个小小前程结果。以此宦家公子,富室子弟,到不愿做秀才,都去援例做太学生。自开了这例,两京太学生,各添至千人之外。”警世通言第十七卷钝秀才一朝交泰中,事事倒霉的钝秀才马任,通过纳银而入国子监的,不但中了进士,而且选取庶吉士,官至礼、兵、刑三部尚书。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甄监生浪吞秘药 春花婢误泄风情中的甄廷诏家世富有,花钱在国子监买了一个监生,却爱好“黄白”炼丹之术。为人极其贪恋女色,本来就有一妻二妾,又娶了四个丫头。为了取乐,服用方士给的丹丸,纵欲而死。醒世恒言第二十卷张廷秀逃生救父中的赵昂,用了许多银两谋得一个监生的好差。但其为人阴险狡诈,专好挑拨离间,并且嫉妒王员外对张廷秀的好,于是暗中勾结他人谋害张廷秀,后来事情败露被判了死罪。援例制度的出现不得不说是对传统科举制度的一个重大冲击,那些想要靠自己刻苦读书入仕的士子也只能发出无奈的感慨。“三言二拍”的作者通过对监生的种种劣行的揭露,用以抨击揭露社会的黑暗、朝廷的腐败,表达对达官显贵卖官鬻爵行径的深恶痛绝,对社会上权势者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现象的憎恨与厌恶。2.3 科举场上的舞弊现象严重科举考试是很多士子梦寐以求的入仕途径,但是,应考的人数众多,而录取的人数却极少。如此大的竞争压力必然会致使一些有钱有势的人或用钱、或用财,作弊投机。科举考试本来是国家公平竞争选拔人才的最佳手段,它使那些出身寒微的读书人看到了一丝希望,但是科场舞弊,使得一些庸才凭借权势金钱而扶摇直上,有真正才能的人却因无力贿赂而屡遭打击,直接导致人才埋没,国家没落。初刻拍案惊奇第十卷韩秀才乘乱聘娇妻 吴太守怜才主姻簿中韩子文满腹文章极有才学,但在岁考中“梁宗师是个不识字的人,又且极贪,又且极要奉承乡官及上司。”而一贫如洗的韩秀才因为没有钱奉承,最后只能落个榜上无名的悲惨境地。初刻拍案惊奇第四十卷华阴道独逢异客 江陵郡三拆仙书中的士子李君,科举考试考了十次都没有及第,最后用千贯钱打通了关节才得以及第。警世通言第九卷李谪仙醉草吓蛮书中作者借李白之口道出当时科场的真实:“目今朝政紊乱公道全无,请托者登高第,纳贿者获科名;非此二者,虽有孔孟之贤,晁董之才,无由自达。”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十华阴道独逢异客 江陵郡三拆仙书中开头即说“就如唐时以诗取士,那李、杜、王、孟,不是万世推崇的诗祖?却是李、杜俱不得成进士,孟浩然连多官都没有,止有王摩诘一人有科第,又还亏得岐王帮衬,把郁轮袍打了九公主关节,才夺得解头。如不会夤缘钻刺,也是不稳的。只这四大家尚且如此,何况他人!”从上面可以看出,政治的黑暗、科场的腐败,造成有钱的登高第,没钱的无科名。作者借小说来表达其内心的真实感受,揭露科场的腐败、政治的黑暗,抒发自己对怀才不遇的人的同情,对凭借金钱权势及第的人的痛恨与控诉。3科举制度下的文人科举作为选拔人才的考试制度,由于这种制度引入了一定程度的竞争机制,使有些出身贫寒的下层知识分子“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幻想成为现实,因而在某种程度上促使整个士人阶层把中举作为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追求,把读书作为追求功名的唯一方式。3.1科举对于士人的诱惑及士人对仕途的热烈追求洪武三年,明太祖诏“中外文臣皆以科举进,非科举毋得官”1。这大大提升了科举的社会地位和影响,使得科举成为个人仕进的唯一途径。举业对于当时的文人有着极大的诱惑,因为科举及第可以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从贫困潦倒的到家世富有。昨日还是受贵族歧视的布衣,今日就翻身为身价百倍的名人,真可谓是天壤之别。在明代,秀才见了知县可以不用下跪,官府也不能随便对他们动用刑罚。古代人们的门第观念极强,一些稍有点资质的子弟,自年少时起就被家族寄予了厚望。举子们为了家族荣耀,必需要天天“六经勤向窗前读”。一旦科举成名,“春风得意马蹄急,一夜看尽长安花”,从此就可以步入仕途,拥有辉煌的人生。如马周、独孤生、司马相如、马任、陈多寿、杨延和等为仕途奔走的人们,历尽曲折之后才得以成功走向了仕途,高升要职、衣锦还乡。警世通言第十八卷老门生三世报恩中的鲜于同是典型代表。鲜于同“八岁举神童,十一岁游庠超曾补廪。论才学董仲舒司马相如也不放在眼里,胸藏万卷,笔扫千军”。就是这样一个才高八斗的学者每每落榜,直至六十一岁登科及第,“殿试过了,考在二甲头上,得选刑部主事。历仕二十三年,腰金衣紫,锡恩三代。告老回家,又看了孙儿科第,直活到九十七岁,整整四十年晚运。至今浙江人读书,不到六七十岁还不丢手,往往有晚达者。”这种对仕途执著的精神让人感动,也成为当时士人学习的楷模。当然,并非所有的读书人都能像鲜于同一样大器晚成,幸运的考中进士,更多的读书人是名落孙山。明朝后期,社会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有的读书士人见读书无望转而投身商海去成就一番事业。3.2读书人的生存及生活状态科举制度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从根本上打破了豪门世族对政治权利的垄断,向所有人敞开了政府机构的大门。只要你付出努力,掌握足够硬的本领,就完全有可能在科举的道路上高歌猛进,“拔身泥滓底,飘迹云霄上”2,完成由“白衣”到“公卿”的身份转换。拍案惊奇卷二十九通闺闼坚心灯火 闹囹圄捷报旗玲一篇的入话有段对白:“世间何物是良图?惟有科名救急符。试看人情翻手变,窗前可不下功夫”。科举关系着家族的荣辱、个人的命运,因此牵动了全社会的神经,几乎所有人都被动员了起来。在读书重学的氛围中,父兄们想的是“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应举,为了做官。警世通言第二十四卷玉堂春落难逢夫中的王景隆家门前挂着一副对联“十年受尽窗前苦,一举成名天下闻”,思量道:“这是我公公作下的对联。他中举会试,官至侍郎。后来咱爹爹在此读书,官到尚书。我进在此读书,亦要攀龙附凤,以继前人之志。”喻世明言第三十一卷闹阴司司马貌断狱中的司马貌有济世之才,但年已五十却仍然不能及第,见没有希望,于是指斥阎王不公,说:“我司马貌一生苦志读书,力行孝弟,有甚不合天心处,却教我终身蹭蹬,屈于庸流之下?”可见,一个刻苦读书却终不得志的读书人,心中的不平愤怒之情是如此之大,反映出读书即为做官的本质心理。虽然知道自己可能考不上,但是却没有一个人愿意放弃。既然科举是一场公正而且公平的游戏,那么人一己十、人十几百的勤苦就有了意义。“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只有苦读才能在惨烈的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来。“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3,在荒僻的山村,直到黎明时分,仍然有人在披卷读书。一盏灯火,映照的其实就是士人那颗力图用勤苦叩击学问,并以学问来打通权利之门的坚毅决心。这便是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生活的生动图景和心态的真实写照。3.3文人参加科举后的出路科举制度是一种选拔性的考试制度,本意在选拔那些才能出众的优秀人才入仕为官。然而相对于庞大的考试人群,每次科考录取的人数毕竟是少数,所以并非每一个参加科举考试的人都能被录取,更多的人只能失意而归。当然,那些科举及第的,有些是真正凭借自己的辛勤付出和努力而得到的,也有些是通过关系、金钱而考中的。考中的自然春风得意,没考中的只能灰心丧气。喻世明言第二十三卷张舜美元宵得丽女中的张舜美“是一个轻俊标致秀士,风流未遇的才人”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中了进士。醒世恒言第七卷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中的钱青饱读诗书,广知古今,皆因贫困而无法读书,最后在其岳父的供给下一举成名。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十华阴道独逢异客 江陵郡三拆仙书中的李君一连应举十次,只是下第,后来得到异人的指点,买通关节后才得以及第。警世通言第十七卷钝秀才一朝交泰中的马徳称三科不中,落魄风尘,最后通过纳粟入监的方式才得以及第。那些参加科举考试却没有及第的读书人,有的人可能是因为学问浅薄而实实在在的没有考上,有些人却是因为考官昏庸、贪钱、蛮横而遭拒之门外的。这些士子,落第之后,在失意落魄之中,往往境遇凄惨,或抑郁不平,或绝意仕途。喻世明言第三十一卷闹阴司司马貌断狱中的司马貌资性聪明,八岁即能纵笔成文,只因和考试官发生冲突而落第,至五十也不得出身。醒世恒言第二十九卷卢太学诗酒傲公侯中的卢楠名闻天下,才冠当今,参加科考多次都不及第,遂绝意于功名,最后做了云游道人。当然,还有一些未能成功的失意文人一辈子碌碌无为、活在痛苦悲伤的阴影之下,更有甚者便老死科场也觉得没有遗憾。科举制把读书人引向了死路,不知坑害了多少人才,上演了多少幕悲喜剧。因为它培养了大量思想僵化、不学无术、只知道投机钻营的蠹虫。他们追逐于功名利禄之间,一旦发迹便暴露出贪婪狠毒的嘴脸。二刻拍案惊奇第四卷青楼市探人踪 红花场假鬼闹中的杨姓乡宦,中了甲科,但“其人家富心贪,凶暴残忍”。醒世恒言第二十九卷卢太学诗酒傲王侯中的濬县知县汪岑,很有才学,能诗会文,少年就已经登第。做了官以后却是贪酷无比,又好猜疑,嗜酒成性。初刻拍案惊奇第十卷韩秀才乘乱聘娇妻 吴太守怜才主姻簿中的考官梁宗师,没有文化的他却做了一名主考官,而且是一位眼里只有金钱的贪官。可想而知,他做官的目的就是为了收受贿赂、招揽金银的。而和其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吴公弼太守,吴太守“为人公平正直,不爱那有贝字的财,只爱那无贝字的才”。4科举制度对社会其他阶层人们生活的影响自明初,明太祖朱元璋确立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到中晚明时期,随着社会政治的日益腐败,文网松弛,阳明心学、王学左派、李贽童心说等“异端”思想流布天下,再加上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这些都对人们固有的传统思想产生了巨大冲击,社会各阶层对科举考试的态度也悄然发生了变化。4.1中晚明时期百姓对于科举的态度明代中叶以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商品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商业资本异常的活跃。城市的繁荣,市民的壮大,这种新的社会现实结构培养了新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其对于科举观念的变化也最为明显。以前,科举举业是近乎所有人都要为之奋斗的梦想,而现在受着利益的驱使很多人转变了自己的想法。改变的不仅仅是举业者本人,还有那些普普通通的市民百姓。凌濛初在二刻拍案惊奇第三十七卷叠居奇程客得助 三救厄海神灵显中所说:“却是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产业,科第反在次着。”喻世明言第十八卷杨八老越国奇逢中的杨八老年近三旬,读书不就,准备出外为商,征求妻子意见时,其妻说:“妾闻治家以勤俭为本,守株待兔,岂是良图?乘此壮年,正堪跋涉,速整行李,不必迟疑也。”初刻拍案惊奇第八卷乌将军一饭必酬 陈大郎三人重会中的杨氏对儿子说道:“你如今年纪长大,岂可坐吃山空?我身边有的家资,并你父亲剩下的,尽勾营运。待我凑成千来两,你到江湖上做些买卖,也是正经。”二刻拍案惊奇第二十九卷赠芝麻识破假行 撷草药巧谐真偶中的蒋生对儒家马少卿说道:“小生原籍浙江,远隔异地,又是经商之人,不习儒业,只恐有玷门风。”而马少卿给他的回答是:“江浙名帮,原非异地。经商亦是善业,不是贱流。”由上可以看出,中晚明时期的许多市民百姓已不再像以前那样热衷于科举、热衷于追求至高无上的权利,眼前的实在的经济利益才是最重要的。毕竟,利益可以给人们带来物质和精神上的享受,可以改变他们贫困的经济生活和贫乏的精神生活状况。4.2文人社会地位的变化在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古代中国,士、农、工、商是社会的四种基本阶层,被称为“四民”,士为四民之首。在“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影响下,士人心中充满着无比的优越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是古时士人地位的一个真实写照。明代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重商逐利成为社会的普遍风气,传统的“四民”格局才得以打破,商人的地位大大提高,而士人的地位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的优越,士人也不再是那么的清高和自命不凡。经济利益的诱惑致使他们忘掉了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忘掉了本应属于他们的“财富”。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转运汉巧遇洞庭红 波斯胡指破鼍龙壳中的文若虚出身儒士,只因家境消乏而和朋友一起出外经商。在一次酒席中,主人家说道:“请列位货单一看,好定坐席。”原来他是“以利为重,只看货单上有奇珍异宝值得上万者,就送在首席,余者看货轻重,挨次坐去不论年纪,不论尊卑,一向做下的规矩”。当然,更不会去管你是不是儒士了。文若虚满面羞愧,坐了末位。初刻拍案惊奇第三卷刘东山夸技顺城门 十八兄奇踪村酒肆中做官的刘东山“觉得心里不耐烦做此道路”,便告脱了官职去经商。士、商的地位也曾一度达到了平等的地步。醒世恒言第十七卷张孝基陈留认舅中,“有个贵人,官拜尚书”,他“家财万贯,生得五个儿子。只教长子读书,以下四子农工商贾,各执一艺”,并理智的认为“读书个个营公卿,几人能向金阶走,各务营生不辞倦诸儿恰好四良民”。这里,就把“商”提高到与“士”平等的地位,亘古未有,空前绝后!在婚姻的选择上,出于现实的考虑,“士”、“商”通婚,文士垂青商女的例子不胜枚举。由于明代的秀才大多出身贫寒,因此,传统门当户对的婚姻模式离他们已相当遥远,高攀大家闺秀显然是不可能的,而和富商之家联姻不失是明智的选择。此时的士子早已忘了“商贩之家,慎莫为婚;市道接利,莫与为邻”的古训。喻世明言第二十七卷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中的莫稽虽是饱学之士,但极穷困,情愿入赘人家,思量道:“我今衣食不周,无力婚娶,何不俯就他家,一举两得?也顾不得耻笑。”自己都不在乎,更何况是别人。结论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无疑是具有重大影响意义的。科举制度公正平等的原则,使得出身社会底层的人有机会步入仕途,展现自己的才能、实现伟大的抱负。无形之中推动了国家和谐稳定与繁荣富强,并且在某种意义上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而到了明代中后期,政权的紊乱、官场的腐败以及商品经济的冲击,直接导致了科举的“变质”。通过对“三言二拍”这些涉及科举内容篇章的梳理与分析,可以看出,小说中所描写的科举文化,其实就是当时科举制度的一个缩影。处于中晚期的明朝,其科举制度与科举考试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八股文对于文人士子的毒害极大,禁锢了人们的思想;科场腐败,考生只有通过纳贿的方法才能登高第;有钱的商人通过捐钱捐银的途径得选为官,这又是对传统科举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园拍照防空知识培训课件
- 量子云计算融合架构-洞察及研究
- 现代康复面试题目及答案
- 养老培训宣讲知识点课件
- 2025学年辽宁省沈阳市辅警协警笔试笔试模拟考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医疗设备租赁法规分析报告
- 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在2025年的经济效益与政策导向分析
- K2阶段STEM课程实施效果与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策略报告
- 2025年土壤污染修复技术设备投资成本与效益分析报告
- 可穿戴设备可靠性优化技术
- 仓库人员防暑措施方案
- 小学教师嘉奖主要事迹材料简短
- 2024年江西省高考化学试卷(真题+答案)
- 《科技英语翻译方法》课件
- 血液透析诊疗指南
- 2023年河南省对口升学养殖类专业课试卷
- TSG-T7001-2023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宣贯解读
- 社区健康服务与管理教案
- 房屋装修合同范本下载
- 2023学年一年级语文下册看拼音写词语字帖(全册 部编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