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小论文《生活方式与常见疾病预防》.doc_第1页
行政管理小论文《生活方式与常见疾病预防》.doc_第2页
行政管理小论文《生活方式与常见疾病预防》.doc_第3页
行政管理小论文《生活方式与常见疾病预防》.doc_第4页
行政管理小论文《生活方式与常见疾病预防》.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放专科生活方式与常见疾病预防小论文题 目: 吸烟的危害 班 号: 学 号: 0943001474672 姓 名: 陈永海 教 学 点: 建国人才 专 业:行政管理 一、 内容摘要每一包香烟的侧面都有商家的提醒通常写着“吸烟有害健康”,但99.99999999%的人当看到这行字的时候都是不以为然的继续抽烟,他们不知道也不懂抽烟到底对自身、对周围人群、对居住环境有着什么样的危害,说到这里哪抽烟存在什么样的危害呢?根据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约有11亿吸烟者,其中70%以上的烟民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全球约有47%的男性和12%的女性吸烟,每天还有8至10万青少年成为长期烟民,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烟草生产和消费国,中国每天有2000人因吸烟而死亡。下面为近年来烟草销售税利增长幅度:2008年,全行业累计产销卷烟22000亿支(4400万箱),累计实现工商税利4499亿元,同比增加619亿元,增长162009年全年实现工商税利51311亿元,同比增加5593亿元,增长122。其中实现税费(含国有资本经营收入)41634亿元,同比增加8646亿元,增长262。2010年烟草行业实现工商税利6045.52亿元,同比增加876.39亿元,增长16.95%;上缴国家财政(含国有资本收益)4988.5亿元,同比增加872.5亿元,增长21.2%。2010年烟草行业实现工商税利6045.52亿元,按照17%的增速计算,2011年烟草行业实现工商税利就是7073亿,大约占2011年全年财政收入的7%。从以上数据显示我国吸烟人数每年都在增加,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11月30日为止我国吸烟人数为3.56亿,被动吸烟人数高达5.4亿,其中青少年吸烟人数为1.8亿,全世界每年因烟草疾病死亡人数高达540万人,中国每年死于吸烟疾病人数为100万人,超过因艾滋病、结核、凶杀、自杀、吸毒、溺水、交通事故、工业事故和酗酒死亡人数的总合。预计到2025年死于烟草相关疾病的人数将上升到300万人,从现在开始计算到2050年将有1亿人死于烟草疾病,其中将有一半在中年死亡(3060岁)即损失2025年寿命。以上内容多次提到“烟草疾病”哪到底吸食烟草有什么样的疾病呢?二、 关键词吸烟对人体、周围人群、环境的危害 三、 吸烟的危害 1、烟草的有害成分 成分:尼古丁: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油状挥发性液体,既是一种兴奋剂也是一种抗焦虑药,有成隐性。一氧化碳:是一种无味无色的气体,可以使血液里的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升高,破坏人体输氧功能,加剧缺氧,危害心血管系统。焦油:是一种棕黄色具有粘性的树脂,它可粘附在咽喉和支气管的内表面上,诱发异常细胞生成,形成肺癌。吸烟解读数据: 试验证明,1支香烟所含尼古丁可毒死1只小白鼠,20支香烟中的尼古丁可毒死一头牛,人的致死量是5070毫克,相当于2025支香烟尼古丁的含量。 2、有害物质 香烟燃烧时所产生的烟雾中至少含有2000余种有害成分,其中如多环芳烃的苯并芘、苯并蒽, 亚硝胺、钋210、镉、砷、-萘胺等有致癌作用, 香烟烟雾中的促癌物有氰化物、邻甲酚、苯酚等。吸烟时,香烟烟雾大部分吸入肺部,小部分与唾液一起进入消化道。烟中有害物质部分停留在肺部,部分进入血液循环,流向全身。在致癌物和促癌物协同作用下,损伤正常细胞, 可形成癌症。香烟烟雾中的有害成分包括一氧化碳、尼古丁等生物碱、胺类、腈类、醇类、酚类、烷烃、烯烃、羰基化合物、氮氧化物、多环芳烃、杂环族化合物、重金属元素、有机农药等。他们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包括:1 对呼吸道粘膜产生炎症刺激:如醛类、氮氧化物、烯烃类。2 对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如腈类、胺类、重金属元素。3 使人产生成瘾作用:如尼古丁等生物碱。4 对人体具有致癌作用:如多环芳烃的苯并芘以及镉、二甲基亚硝胺、-萘胺等。5 对人体具有促癌作用:如酚类化合物。6 使红血球失去荷氧能力:如一氧化碳。 人气管和支气管上的纤毛,通常会将外来物从气道和肺组织上排除。这些纤毛会连续将肺中的微粒排入痰或粘液中,将其排出来。烟草烟雾中的化学物质除了会致癌,还会逐渐破坏纤毛,使气管和支气管产生炎症而使粘液分泌增加,于是肺部发生慢性疾病,容易造成微生物感染。2、吸烟的危害 迄今为止,已知与烟草有关的疾病已超过25种。烟草所致的急性危害包括缺氧、心跳加快、气喘、阳瘘、不孕症等。吸烟的长期危害主要引发疾病和死亡,包括心脏病发作、中风、肺癌及其他癌症。通过相关研究表明,吸烟有仅危害吸烟本人,而且还危及间接吸烟者,特别是对婴儿、幼儿危害更大,可导致呼吸道疾病、中耳疾病甚至急性死亡等。致癌作用吸烟致癌已经公认。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吸烟是肺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特别是鳞状上皮细胞癌和小细胞未分化癌。一个每天吸1520支烟的人,最容易患肺癌、口腔癌或喉癌,致死的几率要比不吸烟的人大14,膀胱癌发病率增加3倍,这可能与烟雾中的-萘胺有关。此外,吸烟与唇癌、舌癌、口腔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胰腺癌、肾癌和子宫颈癌的发生都有一定关系。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表明,烟雾中的致癌物质还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致使其子代的癌症发病率显著增高。对心、脑血管的影响尼古丁能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烟草的烟雾能够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这是造成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者的冠心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及周围血管病的发病率均明显升高。冠心病和高血压病患者中75有吸烟史。冠心病发病率吸烟者较不吸烟者高35倍,冠心病病死率前者较后者高6倍,心肌梗塞发病率前者较后者高26倍,病理解剖也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前者较后者广泛而 严重。高血压、高胆固醇及吸烟三项具备者冠心病发病率增加912倍。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中的3040由吸烟引起,死亡率的增长与吸烟量成正比。烟雾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是公认的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有害因素。尼古丁又可促使血小板聚集。烟雾中的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影响红细胞的携氧能力,造成组织缺氧,从而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由于组织缺氧,造成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使血粘滞度增高。此外,吸烟可使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加,导致凝血系统功能紊乱;吸烟还可影响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使PGI2生成减少,血栓素A2相对增加,从而使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性增加。以上这些都可能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由于心肌缺氧,使心肌应激性增强,心室颤动阈值下降,所以有冠心病的吸烟者更易发生心律不齐,发生猝死的危险性增高。据报告,吸烟者发生中风的危险是不吸烟者的235倍;如果吸烟和高血压同时存在,中风的危险性就会升高近20倍。此外,吸烟者易患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和闭塞性血栓性动脉炎。吸烟可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COPD),最终导致肺原性心脏病。对呼吸道的影响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慢性气道阻塞的主要诱因之一。实验研究发现,长期吸烟可使支气管粘膜的纤毛受损、变短,影响纤毛的清除功能。此外,粘膜下腺体增生、肥大,粘液分泌增多,成分也有改变,容易阻塞细支气管。吸烟者患慢性气管炎较不吸烟者高24倍,且与吸烟量和吸烟年限成正比例,患者往往有慢性咳嗽、咯痰和活动时呼吸困难。肺功能检查显示呼吸道阻塞,肺顺应性、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降低及动脉血氧分压下降。久而久之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甚至发生呼吸功能衰竭。吸烟者常患有慢性咽炎和声带炎。对消化道的影响吸烟可引起胃酸分泌增加,一般比不吸烟者增加915,并能抑制胰腺分泌碳酸氢钠,致使十二指肠酸负荷增加,诱发溃疡。烟草中烟碱可使幽门括约肌张力降低,使胆汁易于返流,从而削弱胃、十二指肠粘膜的防御因子,促使慢性炎症及溃疡发生,并使原有溃疡延迟愈合。此外,吸烟可降低食管下括约肌的张力,易造成返流性食管炎。其他危害吸烟对妇女的危害更甚于男性,吸烟妇女可引起月经紊乱、受孕困难、宫外孕、雌激素低下、骨质疏松以及更年期提前。孕妇吸烟易引起自发性流产、胎儿发育迟缓和新生儿低体重。其他如早产、死产、胎盘早期剥离、前置胎盘等均可能与吸烟有关。妊娠期吸烟可增加胎儿出生前后的死亡率和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以上这些危害是由于烟雾中的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进入胎儿血液,形成碳氧血红蛋白,造成缺氧;同时尼古丁又使血管收缩,减少了胎儿的血供及营养供应,从而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女性90的肺癌、75的COPD和25的冠心病都与吸烟有关。吸烟妇女死于乳腺癌的比率比不吸烟妇女高25。已经证明,尼古丁有降低性激素分泌和杀伤精子的作用,使精子数量减少,形态异常和活力下降,以致受孕机会减少。吸烟还可造成睾丸功能的损伤、男子性功能减退和性功能障碍,导致男性不育症。吸烟可引起烟草性弱视,老年人吸烟可引起黄斑变性,这可能是由于动脉硬化和血小板聚集率增加,促使局部缺氧所致。最近,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在强烈噪声中吸烟,会造成永久性听力衰退,甚至耳聋。被动吸烟是指生活和工作在吸烟者周围的人们,不自觉地吸进烟雾尘粒和各种有毒物质。被动吸烟者所吸入的有害物质浓度并不比吸烟者为低,吸烟者吐出的冷烟雾中,烟焦油含量比吸烟者吸入的热烟雾中的多1倍,苯并芘多2倍,一氧化碳多4倍。研究发现,经常在工作场所被动吸烟的妇女,其冠心病发病率高于工作场所没有或很少被动吸烟者。据国际性的抽样调查证实,吸烟致癌患者中的50是被动吸烟者。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丈夫吸烟的妻子的肺癌患病率为丈夫不吸烟的1634倍。孕妇被动吸烟可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有学者分析了5000多名孕妇后发现,当丈夫每天吸烟10支以上时,其胎儿产前死亡率增加65;吸烟越多,死亡率越高。吸烟家庭儿童患呼吸道疾病的比不吸烟家庭为多。四、 总结综上所述,可见吸烟对人体健康危害之大,而戒烟后,其毒性作用将渐渐减少,大多数病变都可有不同程度的逆转,并有助于降低COPD、冠心病和癌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由此可见戒烟的重要性。卫生宣教应加强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教育,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限制为烟草商刊登广告,并在香烟盒上印刷吸烟有害健康的标志。戒烟方法很多,诸如针灸戒烟、戒烟糖和戒烟茶等,但主要是心理取胜,吸烟者真正认识到吸烟的危害性,就会决心及早戒除。五、 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