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志家园-教案_第1页
高山流水志家园-教案_第2页
高山流水志家园-教案_第3页
高山流水志家园-教案_第4页
高山流水志家园-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 山 流 水 志 家 园教材分析本课是“文人情致”单元第一课时,选用的是中国古代音乐中代表性的器乐作品:古琴曲流水和广陵散,这两首作品反映了古代音乐中的一种品质曲风文雅,意境高远。本课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古琴曲的音乐“清、微、淡、远”风格特点,通过欣赏,学生可以了解古琴曲中各种不同音色特点以及多种指法的运用特色,赋予音乐丰富的表现力,意境幽远而有古朴性。课前选用古琴主奏的音乐阳关三叠入手,教师用声情并茂的歌声,创设音乐情境,高一学生对唐诗-阳关三叠中的歌词并不陌生,可以激起学生已有的认知,引出课题-文人情致。聆听流水的部分音乐,结合课本和课件文字相关提示,初步感知古琴的韵味。重点欣赏流水,通过引导学生用唱一唱主题音乐,对比不同风格的音乐等方式参与欣赏,进一步从感性到理性,加深对古琴曲的音乐风格特点的印象。最后的环节主要拓展学生对中国十大古乐和古代乐器的知识面,告诉到学生正确聆听音乐的方式方法,做到学有所获。教学目的1. 欣赏两首古琴曲-流水和广陵散,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古琴的风格特点。2. 初步知道我国古代音乐概况和古琴知识。教学重点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和我国古代音乐的风格及古琴的音色特点,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感情教学难点通过欣赏古琴曲流水,体会它的丰富厚重的文化蕴涵教学过程一.导入1.展示图片,提问:同学们,图片上的人物是谁?(小龙女)提问:大家对她很熟悉啊,那么大家对她手上弹的这件乐器熟悉吗?(有的说是古筝,有的说是古琴,还有说不知道。)2介绍古琴展示古琴图片,文字简介:这件乐器是古琴。古琴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之一,琴被视为“八音之首”,贯众乐之长,统大雅之尊,古琴是文人必修的乐器,也是中国人文精神的化身。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因其古老而又七根弦,故习惯上称为“古琴”或“七弦琴”。音量不大,非常含蓄,颇具君子谦和之风,音色有三种:散音,浑厚如钟;泛音,玲珑剔透;按音,或实或虚,清越明亮。古琴音韵极佳,空灵苍远,古朴幽深,极具沧桑感。在历史的长河中,古琴音乐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仅琴曲就多达三千多首,这在古典音乐中是绝无仅有的。而且中国“十大古典名曲”之中,古琴曲就有7首。(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汉宫秋月、梅花三弄、阳春白雪、胡笳十八拍)2003年11月7日,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和口述文化遗产名录。二、鉴赏古琴乐曲(一)流水1.聆听全曲接下来我们将欣赏古琴曲流水,进一步了解古琴是通过哪些手段来表现它独特韵味的。 听完后请同学谈一谈通过这段古琴音乐你联想到了什么?( 小溪 山泉 大海 )琴曲流水是我国最古老的琴曲之一。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描绘了涓涓的山泉和小溪,也刻画了奔腾的江河与大海,隐喻开阔的胸襟和百折不回的精神。1977年8月20日,美国发射了“航天者”宇宙飞船,携带了一张特别的名为“地球之音”的镀金唱片,其中录有流水,科学家希望这首琴曲能在漂渺无限的太空中为地球上的人类找到天外的知音。2分段欣赏(边听边欣赏)乐曲为复杂的多段体结构。原分九段,可以划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这段音乐歌唱性较强,富于欢快、跳跃的音乐个性。创造了流水在高山峡谷中自由自在流淌的意境。第二部分是乐曲的展开部分。它通过主题音凋的变化加以发展,音乐情绪欢快、跳跃,犹如一股股山泉细流汇集成江河,一泻千里。第三部分这就是由四川演奏家张孔山增加的段落,实际上也是乐曲的华彩部分。 表现流水悠然自得的在太阳光下旋转缓缓流淌。第四部分包括八、九两段,是乐曲的再现部分,形象地表现了流水似乎已经穿越急流险滩,以从容不迫的姿态向前奔流,浩浩荡荡地注入大海。3. 典故 听完了这首流水之后,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想到“高山流水遇知音”这句话呢?学习了语文,相信同学们对这个故事十分了解,有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说说这个典故?请同学们讲一讲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教师补充: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有一年,伯牙出使楚国,当他返回晋国时,在汉阳遇上了大雨。望着大好河山,一时兴起,就抚起琴来。弹着弹着,琴弦突然断了。按照当时的说法,只有遇到懂得音乐并理解弹琴人心境的人时,琴弦才会绷断。伯牙走出船舱,见到岸上有一个身穿蓑衣,头戴斗笠的樵夫,那就是钟子期。刚才在附近躲雨时,被俞伯牙的琴声吸引而来。伯牙问他:“你听我弹琴,但是你能听懂其中的寓意吗?”钟子期答到:“能。”于是,伯牙马上换好琴弦为他鼓琴一曲。钟子期说:“你的琴声威武雄壮,这是在赞颂巍巍高山。”伯牙又鼓琴一曲,子期说:“你的琴声浩浩荡荡乎,是在赞颂汹涌澎湃的流水。”伯牙所念,子期心明。二人一见如故,结为知交,约好明年此时再到这里相会。但是伯牙如期赴约,却没有等到子期。打听之下,方知子期已经因病去世。伯牙悲痛欲绝,跑到子期墓前,献曲高山流水以作悼念。他感叹自己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再弹琴。“知音”之典故由此而来。) 这是一则感人的故事,人们为了纪念俞伯牙与钟子期后在湖北省武汉市筑建了一座古琴台。(看图)(二)。广陵散在古时除了这首流水广为人知之外,还有另外一首,那就是广陵散了1. 乐曲介绍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原为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今扬州地区)的民间乐曲。该曲早期书中并无记载,很多数琴家是按照聂政刺韩王的民间传说来解释乐曲。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个民间传说呢?聂政刺韩王大意是说:聂政,战国时期韩国人,其父为韩王铸剑,误了限期而被杀。聂政立志报仇,先作泥瓦匠混入韩宫,谋刺韩王不成,他只身逃入山中学琴十年,后漆身吞炭,改变音容回到韩国,以他出色的琴技轰动了远近的听众,最后利用韩王请他进宫演奏的机会,趁韩王听琴不备,从琴腹中抽出匕首将韩王刺死。为避免连累母亲,聂政毁容自尽。在知道这部作品的背景之后,我们来完整聆听全曲2.聆听全曲(因乐曲较长,边听边介绍)这首作品以其磅礴的气势、庞大的结构、独特的风格,为中华民族古老的音乐文明提供了闻之有声的实例。乐曲是对聂政壮烈事迹的讴歌和赞扬,表现了他从怨恨到愤怒的感情发展过程,深刻地刻画出他的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复仇意志。作曲家把聂政那种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复仇意志通过古琴表现得淋漓尽致。三拓展欣赏中国十大古乐曲:高山流山、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打除外,其余均为琴曲。(结合课本169页拓展与探究第三题) 1、听十面埋伏片断,说说主奏乐器,音色特点。(多媒体展示埙图片)简介: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气势雄伟激昂,艺术形象鲜明。是琵琶武曲的顶峰之作。这首乐曲是根据公元前202年楚汉两方在垓下(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进行决战时,汉军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从而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乌江这一历史事实加以集中概括谱写而成的。 2、 听梅花三弄片断,说说主奏乐器,了解编钟。(多媒体展示编钟图)简介:我国古代的打击乐器,被称为“歌钟”,它是依据钟大小不同而有次序地悬挂在木制钟架上,用木槌敲击发音,音色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