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ppt_第1页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ppt_第2页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ppt_第3页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ppt_第4页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是一种累及白质和灰质的全脑炎。大量研究认为,这种疾病是一种罕见的、致命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由慢性持续性缺陷型麻疹病毒感染引起。这种疾病的特点是发病隐匿,亚急性或慢性进展和最终死亡。道森于1933年首次报道了这种疾病。他被命名为亚急性包涵体脑炎。一些学者也称之为道森病和亚急性硬化性脑白质脑炎。对儿童和青少年有益。发病年龄为6个月至32岁,高峰发病年龄为5岁至15岁。男性:女性=24:1。神经症状通常发生在麻疹病毒感染后711年。典型病例根据其特点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行为和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人格、行为和人格异常,包括嗜睡、情绪异常、学习困难等。持续数周至数年;二期为运动障碍,特征性症状为肌阵挛,主要发生在清醒期。肌阵挛的特征包括弥漫性、重复性和频繁性。此外,还可能出现舞蹈样运动、共济失调和癫痫发作,通常持续3至12个月。在期,大脑僵直期皮质下灰质核团和脑干积聚后,大脑和运动的进行性衰退明显,一般持续3-18个月。第四阶段是最后阶段。病人生活在植物人状态,经常死于感染。然而,大多数病例没有典型的临床阶段,其表现也不典型。病理学、早期组织病理学变化主要通过脑活检获得,主要是炎性病变、脑膜炎和脑炎、皮质和皮质下灰质和白质受累、胶质增生、浆细胞和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晚期病例死亡后尸检:大体解剖显示脑回变宽变平,脑沟变窄,皮质变薄,脑白质增大,脑萎缩。显微镜下的病理变化主要是神经元坏死和胶质增生,很难看到典型的炎症变化。核内包涵体是该疾病的特征性变化之一。电镜显示包涵体含有典型的麻疹病毒核衣壳管状结构。脑成像检查和脑CT检查对SSPE不太敏感。大多数在早期是正常的,在晚期是中度至重度脑萎缩。脑部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敏感的成像方法。在病程早期,灰质和皮质下白质,尤其是大脑后半球可见到不对称的局灶性T1低信号和T2高信号。然而,对于病程小于6个月的患者,脑部磁共振成像也是正常的。磁共振成像显示病变逐渐浸润到深部白质,最终显示中晚期儿童脑萎缩。同时,发现SSPE儿童的脑部磁共振成像变化与疾病的持续时间显著相关,但与临床严重程度无关。脑电图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第一阶段可以有正常的或只有非特异性的慢波增加。第二阶段有特征性变化,即周期性高振幅锐波或锐-慢复合波爆发,或爆发后轻度抑制;期出现严重脑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背景活动节律障碍和高振幅慢波。第四阶段脑电图活动进一步恶化,节奏更差,振幅降低。诊断标准:(1)典型的临床过程。(2)特殊脑电图变化。(3)在脑活检或尸检中发现SSPE病的病理变化;(4)脑脊液中球蛋白含量增加,占总蛋白含量的20%以上。(5)血清或脑脊液中麻疹病毒抗体水平高,血清1:24;脑脊液1:8。如果5项符合3项,则可进行诊断。治疗和预后方面,目前还没有明确而持久的治疗方法,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a)抗病毒治疗:该疾病由中枢神经系统慢性持续性感染的病毒引起,因此,抗病毒治疗应是首选。异丙基肌苷(肌苷复合物)和鞘内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