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元四大家对郁证的认识与治法2009年第4期金元四大家对郁证的认识与治法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31()053)丁曦杨思福摘要:从四家论郁证的学术主张可以发现,刘完素认为郁热互生,两者可互为诱因,因此对于郁证的具体治疗,也多结合火热病的证治而提出,同时又根据”郁”的部位在表,在里或表里同病而有所不同;张从正治病重视心理因素,多以情解郁,通过言语改变患者认知和情感的方法来治疗疾病;李果重脾土,认为脾气壅滞是郁证的产生关键,故从脾治郁.所创立的”升阳散火”法是其治疗郁证的又一特色;朱丹溪始创”六郁”,其代表方越鞠丸乃治都证之首推方剂,寓意深刻这些对于我们进一步进行郁证的理论研究和临床施治,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键词:郁证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丹溪论治特色金元时期,各家纷起,学术争鸣,四库全书提要言:”医之门户,分于金元.”其中最具深远影响的是刘完素,张从正,李杲和朱震享四大医家.然四大家之学说,各树一帜,若就某一病证综合分析四大家的理论特色与临证经验,将达到汇其偏而得之全,更好地指导理论研究与临床处方之目的.故本文探讨金元四大家对于郁证的论治特色.郁证的定义郁,乃滞而不通之意.郁证,指的是由于气津液结滞不通,迟留不畅所导致的各种病证.这种认识源于对内经中阴阳,气m运动观的发挥.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将郁证以五行分而论之,称作“五郁”,但此种分型偏于机械,实乃五脏气机郁滞所致的各类病证.故金元四大家论郁多秉承其深意而不拘泥于分型,意于宣通而治法各异.至朱丹溪始作”六郁”,分气,I皿,火,痰,湿,食诸郁,与临床结合紧密而应用广泛.冈郁证主要是从病机角度来阐释病名,故临床表现变化多端,仅考刘完素之索问玄机原病式就多达二十余种,如”腠理闭密,阳气郁结,怫热而作,热燥于筋”之转筋,”火气热甚则郁结,坚硬如果中核”之结核,”阳热怫郁,干于足阳明,而上热甚”之鼻衄等.一1()一刘完素之郁热互生刘河间的医学思想主要是”火热论”,对于郁证的阐解也与”火热”理论关系密切.一方面,火热怫郁是郁证的主要成冈.刘氏的郁证理论多着眼于阳气的流通及其对阴液的宣发作用.例如对于”阳厥”证的理解,素问玄机原病式言:”阳气极甚而阴气极衰,则阳气怫郁,阴阳偏倾而不能宣行.则阳气蓄聚于内,而不能营运于四肢,则手足厥冷,谓之阳厥.”另一方面,”郁”可化火或促使六气化火.例如寒与火热不相及,然寒可化火,素问玄机原病式言:”盖寒伤皮毛,则腠理闭塞,阳气怫郁,不能通畅,则为热也.”对于郁证的治疗,刘氏也多结合火热病的证治而提出,根据”郁”的部位在表,在里或表里同病而有所不同.怫热郁结于体表,燥而无汗,刘氏认为:“以其本热,故得寒则散.”多用辛凉甘寒之品发表,如石膏,滑石,甘草,葱,豆豉等.趁热服之,借其热力而使玄府郁结得通.而怫热无由再作.有时腠理闭密,也可甩辛甘热之品强开郁结,使经络开通,气宣行.如治耳聋一证,刘氏先以干蝎,生姜,附子,醇酒之类,开发玄府,令耳中郁滞通泄,其后再用它法调理.但以热治热之开郁法仅作治标之用,不可过用,宜中病即止.对于表里郁结者,或先投辛甘热药开冲郁结,使郁热稍退,再改用寒药治其根本,或从一开始即寒热并用,以辛甘热药开郁,寒药散热.当避免单纯使用寒药使得腠理郁闭,反而影响郁积的发泄.郁结在里则主要以寒凉之品治之,亦可间或投以辛热之品调之.例如燥热郁结肠道,刘氏多用大承气汤以开郁泄热,疏达气机,并为防止寒热格拒出现的药不能进,巧妙采用寒药热服而取效.反而言之,刘氏对火热病的治疗也不是一味的阳强治阳,而是以开通散结治热为主法,并不一味以寒治热.在刘氏的很多治法中均有使用少量热药以开郁结,也是基于郁热互生这个道理.张从正之七情解郁张从正乃”攻邪派”的代表,除善用汗吐下法之外,还非常重视七情冈素对疾病的影响.张从正认为,七情交战于人体,导致气机紊乱,可变生多种病证.他在卷?儿气感疾更相为治衍二十六中言:”气,本一也,冈所触而为几.”并列出七情所致病证六十余种.同时,医者也可运用七情相胜的原理来治疗疾病:”敝悲可以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谑浪亵狎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以恐惧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彼志此之言夺之.凡此五者,必诡诈谲怪,无所不至,然后可以动人耳目,易人视听.”在他对于郁证的治疗中也充分地运用这些理论.例如在他的着作儒门事亲中就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金元时期,项关之妻冈爱子病故,悲伤过度,饮食不进,整日抑郁寡欢,故请张从正前来诊治.一番诊查以后,张从正认为,此乃心病,唯有喜气可解其郁,故次前去逗其开心,夫人的心情冈此好转,饮食也逐渐正常,再过一段时间,就完全好了.南此可知,张从正多以情解郁,通过言语改变患者认知和情感的方法来治疗疾病.李果之从脾胃论郁李杲论郁,重在脾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五脏皆得胃气乃能通利.”说明人体脏腑之气的升降,交通,相济为用,全赖脾胃居中的斡旋作用.冈此,李杲认为:”外伤风寒者,故其气壅盛而有余,内伤饮食劳役者,其口鼻中皆气短促,不足以息.”(内外伤辨惑论?辨气少气盛)郁证无论虚实,皆与脾胃密切相关,治郁之关键在于测节脾胃功能,恢复气机升降,并创立以补中益气汤和调中中医文献杂志益气汤为代表的解郁诸方.其中,前者所针对的是脾胃虚弱,气机下陷而形成的内郁之患;后者则在前者的基础上,加强调中醒脾,行气解郁的功能.南此推断,李杲所言之郁证,其临床表现除有各种气郁滞的表现外,一般都伴有脾胃功能低下或紊乱的症状,如脘腹胀满,泄泻,便秘等.从治法看,李杲所创立的”升阳散火”法是其治疗郁证的又一特色.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言:”火郁发之.”发,乃发越,升散之义,却非独指从汗而解.李呆承其深意而善用风药以升阳散火.风药,其性轻扬,既iiiI脾胃清气出坤土,又可鼓荡少阳春生之气,如此清气升腾,气运有序,则诸郁自解.冈此,李杲之”升阳散火”法不单局限于火郁证的治疗,也可通治一切之郁.选药上,李杲分经论治,根据各经郁滞的不同特点配以不同的归经药,归纳起来,其用药规律大致如下:太阳经,羌活,藁本;阳明经,白芷,升麻,葛根;少阳经:柴胡,青皮;太阴经,白芷,升麻;厥阴经,青皮,柴胡;少阴经,独活,防己.后朱丹溪在其基础一L总结得出:”火郁可发,当看何经.”朱震亨之六郁学说内经之”五郁”学说,其实质是五脏气机郁滞所致的各类病证,理论系统完备但临床的实用性不强.冈此,朱震享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创立气郁,湿郁,痰郁,火郁,血郁,食郁的六郁学说,其基本病理为气血怫郁.六郁之中,气郁为先,而后诸郁遂成.何梦瑶言:”丹溪(震亨)分六郁,大要以理气为主,盖气滞则IfIl亦滞,而饮食不行,痰湿停积,郁而成火,气行则数者皆行,故所重在气,不易之理也.”人以气和为本,气和则病无由生.若喜怒无常,忧思过度,或饮食失节,寒温不适等因素,均可引起气机郁滞.气滞则帆行不畅,或郁久化火,或脾运欠司,聚湿生痰,或食滞不化,遂发巾.,火,湿,痰,食诸郁.故病虽育六郁,但都需理气为先.朱震亨之越鞠丸是治疗郁证的首推方剂.吴鹤皋释其方名言:”越鞠者,发越鞠郁之谓也.”“鞠”IIII也,冈本方能发越郁结之气,故名”越鞠”.方中香附为君以开气郁,苍术以除湿郁,川芎以行_If郁,山栀以清火郁,神曲以消食郁.五郁既解,则痰自无由生,故药虽五味,却解六郁.所谓”得古人之意而不泥古人之方”,越鞠丸组方之深意有二:其一,治郁重在调中焦而升降气机.方中苍术,川芎主升;香附,山栀主降;神曲和中.升降相配,使上下2009年第4期得以贯通而解气郁.其二,可根据六郁的偏重,选择对应君药,并随症加减.若气郁重者,君用香附,加木香,枳壳以行气;若I札郁重者,君用川芎,加桃仁,红花以活;若湿郁重者,君用苍术,加茯苓,泽泻以利湿;若痰郁重者,加陈皮,半夏,胆南星以祛痰;若食郁重者,君用神曲,加麦芽,山楂以消食;若火郁重者,君用栀子,加黄芩,黄连以清热.但须注意.本方所治诸郁皆属实证,若属于虚证或虚实夹杂者,都不宜使用.从以上四家论郁证的学术主张可以发现,刘完素认为郁热相关,可互为诱冈,故治疗郁证或热证时应兼顾彼此;张从正治病重视心理冈素,治郁证多以情解之;李杲重脾土,主张脾气壅滞是郁证的产生关键,故从脾治郁,选药上多用风药;朱震亨始创”六郁”,其代表方越鞠丸乃治郁证之首推方剂.?文献文摘?这些对于我们进一步进行郁证的理论研究和临床施治,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参考文献1刘晓庄.刘河间”郁结”理论初探们.江西中医学院,1992,4(1):24.2孟繁洁,王秀莲刘完素”开郁”法之探讨】.浙江中医杂志,2002.9(2):372373.3胡臻土疏泄苍气达李果治郁规律探讨叽河南中医药学刊.2002.15(3):12.4龙泽云,陈聪,王米渠.论张子和在九气七情与心理治疗的贡献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14211423.5蔺焕萍.朱丹溪与”六郁”学说U1.陕西中医学院.2004,27(6):1214(收稿日期:20090109)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古代处方分析根据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腹泻便秘交替型.中医没有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名,但按照主次,分别属于腹痛,泄泻,便秘范畴.本文检索了中华大典?医药卫生典?医学分典?针灸推拿总部所收录的清代以前有关针灸治疗腹痛,泄泻及便秘的相关词条,共1()2条,并分析了这些针灸处方的特点.1,取穴:多局部取穴,最常用的是神阙,天枢,中脘,关元,水分等;重视俞募配穴,如大肠俞和天枢,胃俞和中脘,脾俞和章门,小肠俞和关元;循经取穴以任脉,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太阴脾经为主;辨证则多按照病因进行脏腑八纲辨证.2,刺灸法:采用针灸并用,灸法多用于虚证和脱证.有学者认为目前尚无确切的证据表明针灸对肠易激综合征的有效性,作者因此提出,现代针灸临床应该在经现代实验,临床研究证实的固定处方基础上,完善,规范证候的分型,并借鉴古籍中丰富,有效的辨证取穴方案,配穴加减此外,在针,灸并用的基础上,应根据患者病情,灵活采用现代多样的治疗手段,以提高患者依从性和临床疗效.黄史乐.马婷婷,胡玲香.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32(2):95赵炳南学术经验浅谈赵炳南(18991984年),现代中医皮外科学奠基人.赵氏在医疗实践中始终强调一条宗旨,两个特点.其宗旨为”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正不压邪,正消邪长,阴阳失衡的结果”.特点之一,始终不忘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的中医特色,强调脏腑功能失调是疾病发生的主因;特点之二,皮肤病虽形于外而发于内,既强调内治法,叉重视外治法.其主要经验有:1.关于清热,祛湿,润燥的论述及体会.关于清热,赵氏在治疗急性炎症或慢性皮肤病急性发作时,最重视肝胆与心的辨证,最喜用的方剂是龙胆泻肝汤.赵氏运用的龙胆泻肝汤是医宗金鉴龙胆泻肝汤的加减方,其组成为:龙胆草,黄芩,生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生地,丹皮,大黄,生甘草.在赵氏晚年更强调”肝火盛,心火也盛”的观点,常合并使用龙胆泻肝汤与三心汤(莲子心,连翘心,生栀子).还常用凉血五花汤(凌霄花,鸡冠花,玫瑰花,野菊花,红花),认为凌霄花辛散,泻血热,破瘀血,对热重于湿,火热上炎所致皮肤病有良好疗效.关于祛湿,赵氏尝言”善治湿疹者,当治皮肤病之半”,可见湿邪为病是众多皮肤病的医治核心.赵氏常用的治湿代表方均为自己的经验方,有除湿胃苓汤,健脾除湿汤,除湿健脾汤等,常用的健脾益气药有黄芪,白术,茯苓,怀山药等品.关于润燥,常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职英语听说教学活动设计
- 班级学生纪律管理记录表
- 互联网金融风控体系建设案例
-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范详解
- 软件测试流程与标准规范
- 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流程与报告模板
- 物流运输车辆安全检查表设计
- 人力资源部门员工招聘全流程操作手册
- 义务教育小学英语培训心得范文
- 新教师入职培训年度成长总结报告
- JG/T 404-2013空气过滤器用滤料
- 大米委托加工合同范本
- 学校物品捐赠协议书
- 2025-2030国内地热能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 《财务报表分析课件》
- 《科研经费的使用与管理》课件
- 超市售后服务管理制度
- 贵州省考试院2025年4月高三年级适应性考试数学试题及答案
- 钢筋修复方案
- 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应用课件
- 7.1.1 两条直线相交(教学设计)-(人教版202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