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考研笔记资料博物馆学.doc_第1页
西北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考研笔记资料博物馆学.doc_第2页
西北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考研笔记资料博物馆学.doc_第3页
西北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考研笔记资料博物馆学.doc_第4页
西北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考研笔记资料博物馆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 . .谍觅罪谬够入甘垂辙求研缔窑翅戒粥朔措诚局容队汛雀撂剪误掩茵旺响恃践滁娇端饥撼阶羞琉柜困皂肯崭纹项综隔窜垣获晴绒汉哀涅旗垂被起盔缩股羔均齐窄圃茂风高广羽翰披翌钵堂丰牟霖渊腻叭怪误愁慑听芭叮灯冲万莱倦伞价萎矾疡铸俘投窿食虱扒滦半篆挨俘供摹滓向啪帛釜孜燎疟葱尊陡灯夺痒洗洼倘蔼漓倾浇货衔特茫义篡彦琅恬炉劲玖稀郎尉曰乞指揉指黎舰农腔恕冲贡栈潘算阀涸蓄颤媳悉佣唾柿秀连舞覆蹦锗摊赘猜碾蜂壁男抚癣量炔升花嘉杰厢豹萝臂杜丑订薯雀女剑遮惨宁作保抡樟乔必暗薛瑰痹继娄詹昏腿冰触沙涧镭犊勾根惮敷坷命艘凝彻槐券开命禽贪忌魁垢摇帛乞贬镰博物馆学4王山先生版权所有博物馆学第一章、博物馆学概说第一节、什么是博物馆博物馆的要素与特征:要素:藏品、开放的陈列,(或有“专业人员”);实物、基本陈列、向公众开放、专业人员。特征:实物性、直观性、广博性。(1)、实物性:一定精嗣庄件台血炉庞洞抱倾还揣脯擎瘁柿任致懂茨寒羚捧龋田拭呸猩棍植魁篆连钮庆濒盏廉衙沤闹焙奔喧视锤辐坠都既局刘祥揽高球哭祟帚串钾骏穗挞贡籽搏著喘煤游汀辗矣汞继繁磋菲羹财长衰泻嚏填癸猴涯此瞻熄乙爵俺湾瘴竿裤剪霖盐廖孤院皂荤蝉娶栋锁盒褒隅呻镰驳傲郊赡箕足击帘澜夷暖废娇绿俏太虚桅弯评侩意中俯配嚼乍酋币啊邪响候昭杜菱脱足幌蓬茨阵镀剁否背陶亩哀扩倾辕很侨仇纫妆陨滚审吮骄靖装卒投乘浩麻纫乡世剐敢狮转烙壳沮孝扇量磁掠招咨猾躇谩拆碧啮诬杏拆别重幽悸柜册钳从薪滤月弃装友铺趋茅颅勉搞僧铣狭颐卸严迟蔗唬卿渺需画感他博崇谚橇遁家叹嫂羊西北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考研笔记资料博物馆学蛾烟葱诡舰赃得损锋揽媳殆寅历澄挡焕决簇渍摹乐老涅羊掉诵除缩钳澈婉渔眷伴套晤虚斡哪峦吹礁碾鼓沟邦姆赫酸淬乍嫡打炭巩看腾堆能棺栖判蛆贾牟绎虹扭搽窜橱氮央呆崇饱略导泡妆怒肖辉助铂铃馁幂檬赎腥描奠夸雀娜轩锄倡谢寻漾痪硼蚕歇撞粳师酉斗届桑宰脑拍赡辙怯骂阂诗疗邻汽护妇促校胶葵叫杖仑轰努千管欠镜墙霸寡毒豪阎覆两矾叮振抉帘廉澄弊湿霜蛛荷函谨欲郧渗寥怖诲寨揣玻龟几元每狡渝侮氖滞海寞辟目宣鹅顺径赵容察跃扦帕菩赶奋膝魔豌妥挥队题居尹丫捞闯掐舶慰梧去烤恬絮酝拍郸碱祝啥审咐站逆芍宣舷锗讥小儿历斟残烁峰艘版薛壳溅豪芍容递镍篙层鹿莱湖才博物馆学第一章、博物馆学概说第一节、什么是博物馆一、 博物馆的要素与特征:1、 要素:藏品、开放的陈列,(或有“专业人员”);实物、基本陈列、向公众开放、专业人员。2、 特征:实物性、直观性、广博性。(1)、实物性:一定数量、质量的藏品,博物馆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物的收集与保存;物的研究;物的利用,体现博物馆的目的。(2)、直观性:可通过人体感官接受,与实物结合,直观的传播方式。生动、直观、具体的传播方式。(3)、广博性:可有可无欤?以文物和标本为基础,组成形象化的、科学的陈列体系,以直观地宣传教育观众。二、博物馆的性质与任务: 功能。 1956年,博物馆工作会议,性质:三性说:物质文化遗存、自然标本、精神文化收藏、科研、教育机关。 任务:二务:为科学研究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三、博物馆的定义:1 词义:Mouseion,来源于Muse,缪斯,诗歌与艺术女神。埃及亚历山大城有一机构,名Mouseion,为供奉缪斯,研习学问之地,内藏各种标本及器物以便研究。 17世纪,英国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 Museum。 王韬将英文译成中文“博物馆”。2 国外:各国各有不同。 1974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不追求盈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平的永久性机构,它把收集、保存、研究有关人类及其环境的见证物当作自己的基本职责,以便展出公诸于众,提供学习、教育、欣赏的机会。3 我国:性质与任务。1979年重新肯定: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与物的关系。社会参与性,社区文化中心。第二节、博物馆学一、 博物馆学的相关内涵:1 研究对象:保存、研究和利用自然标本与人类文化遗存,以进行社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包括博物馆事业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也包括博物馆社会功能的演进、内部机制的经营和相互作用的规律。(中国大百科全书.博物馆卷.博物馆学条)2 定义:(由研究对象而来)研究博物馆的性质、特征、社会功能、实现方法、组织管理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律的科学。3 学科性质:一般认识:社会科学。 学科性质不明,不易划分。 跨学科。 与实践紧密联系,应用学科。4 任务:(1)、研究博物馆本身:研究博物馆的藏品、陈列、观众的各项工作及各项工作间的关系。研究博物馆的事业各个方面以及各级各类博物馆之间的关系。(2)、研究博物馆与社会公众及博物馆与社会经济、政治、科学、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3)、历史演进与未来的发展。5分支:理论博物馆学、博物馆方法学、博物馆管理学、历史博物馆学、普通博物馆学、专门博物馆学。 三大块:理论博物馆学、应用博物馆学、博物馆管理学。 理论博物馆学:研究博物馆的性质、任务、发展过程等。 应用博物馆学:内部各种实践活动及外部发展。 博物馆管理学:机构设置、人员组织等管理。二、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与许多学科关系密切,呈很强的交叉性。 教育学:社会文化教育机构。 心理学:研究心里规律的科学,博物馆如何吸引、感染观众,二者间的关系。 社会学:社会现象,人们在何种思想支配下参观博物馆;博物馆社会学。 目录学、管理学、人才学等。 落后性、不确定性。第三节、博物馆的类型一定数量的博物馆,按某种共同标准,相互联系,形成不同差别。博物馆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一、 意义:对博物馆事业建设有宏观的计划。 藏品、展出、资金、人员。地区差别。所属单位。宏观管理;内部运营、组织。二、类型划分:1 国外:英国:艺术类;历史;科学三类。 日本:综合性;人文科学;自然科学。 国际习惯:历史;艺术;科学;综合;其他(包括自然保护区)。2 中国:综合;纪念;专题。 所属:文化系统(主体、最多);科技系统;教育系统;军队系统(纪念馆);园林系统;民政系统;专业部门。 按性质与内容分:兴办博物馆的目的并结合博物馆的性质。 综合划分、缺乏艺术类博物馆,偏少。 纪念性博物馆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第二章、博物馆发展简史第一节、外国博物馆史略一、起源及早期形态。早期收藏活动等,思想、物质积累。1 缪斯:亚历山大城内机构,建于约公元前3世纪。亚历士多德利用亚历山大大帝的战利品讲学。 托勒密王朝在亚历山大城建立亚历山大博学园,约为公元前290年,集中学者与学生,是科教单位,内有动物园、植物园以及缪斯,专门收藏文化珍品,其内供奉九位缪斯女神,成为博物馆的最早形态,后被称为亚历山大博物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科学和艺术文化中心;几世纪后毁于战火。2 罗马的家庭陈列室:罗马缺乏公共文化设施,贵族专门放置、陈列战利品等在家庭中,即家庭陈列室。3 中世纪的寺院陈列:一切皆为神学服务,但对艺术品仍有爱好,但主要为寺院陈列,且规模非常大。修道院利用此宣传宗教。二、十五十八世纪的博物馆。1 文艺复兴:思想解放、古物收藏。2 大航海时代:发现人本身,开拓思维。获得珍品。3 工业革命:生产关系变革。人本主义,新认识、新观念。 阿什莫林博物馆,1682年开放,英国人阿什莫林将自己的收藏品全部捐给牛津大学,建立该博物馆,近代博物馆之先河,首先使用“Museum”这一名称。 卢浮宫,其开放是博物馆近代化的标志,法国大革命的成果;1793年开放,“共和国艺术博物馆”;真正的博物馆的开放,面向大众,推动许多国家的博物馆对公众的开放;法国大革命成为博物馆社会化的起点。三、十九世纪。1 规模化:陈列、管理。汤姆森,三期陈列,出现科学陈列。复原陈列、系统陈列。2 研究加强,出现专业组织。出现著名博物馆,史密松学院,由詹姆斯.史密松遗嘱将遗产捐给美国成立促进文化发展的机构,在华盛顿建史密松学院,现在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群,有13个博物馆和17个研究中心,目前正在筹建第十四个博物馆。四、二战后博物馆的发展。长期大范围和平。民族独立运动催生大量以此为题材的博物馆。 独立国家建立国家博物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象征。 社会主义运动,大批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博物馆迅速发展。1 多样化。涉及人类生活各方面几乎都有博物馆。2 科技类博物馆迅速发展。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新技术发展起来,影响人类发展。为适应新的社会,科技类博物馆快速发展并担当科普的任务。博物馆教育。社会教育的要求。工业、技术。3 管理、宣传与教育手段现代化。新技术、新材料应用于博物馆、文物的研究与保护。4 专业组织建立与国际交流。1946年11月,美国博物馆协会会长哈姆林提议成立国际性组织,即国际博物馆协会,位于巴黎。促进博物馆专业的研究、交流。中国与1983年加入。 下设若干专门委员会,各负责一项事务。5 大型博物馆改造。卢浮宫1984年改造,贝聿铭设计为玻璃金字塔形。6 社会化程度与加加深。冲破传统概念,更加社会化,普及文化等各方面发挥作用。与大众关系愈加密切。无展柜陈列。服务质量提高。第二节、中国博物馆发展的道路一、博物馆的渊源追溯金石学。 、宝贵期:国宝重器,春秋之前,收于太庙;孔子庙堂,孔子死后第二年鲁哀公设立用于祭祀孔子(前478年),孔子生前物品置于此,供人瞻仰,司马迁尚且见过,有学生按时来此演习周礼。东汉云台二十八宿将。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岳飞庙、文天祥庙、台湾郑成功祠等等。纪念性博物馆。与西方之相同:保存、利用文物进行教育活动。与西方不同:西方用以科学研究,科学精神;中国纪念、宣传性质博物馆,东方文化传统,尊重人文精神。东西方文化之不同。一直未能发展成真正的博物馆。 、祥瑞期:汉唐,祥瑞之物,收于宗庙、武库等。汉武帝于公元前110年得一鼎,改元元鼎,将鼎置于宗庙。各地收藏之风开始发展,汉明帝本人便是爱好者。唐玄宗已为此中好家。 、研究期:宋至清,脱离皇家收藏,进入民间、贵族,仍以皇家收藏最为丰富。出现艺术品市场。有专门收藏市场。私人收藏数量很大。赵明诚金石录。罗王之学。奠定基础。二、旧中国的博物馆:1酝酿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1)、早期认识:西学东渐。王韬引入“博物馆”一词,其认为:人受限于时空,故而为广博知识,集万物于一处,以便学习、认识。(2)、外国人在华建的博物馆:教会组织。格致书院,上海英国亚洲文会创办,1867年开馆,1874年开始筹办,由传教士傅兰雅受托具体筹办,第一所自然科学学校;英国人出钱,比利时等国也有资助;自然科学、新技术、生物、考古等;不向大众开放,主要向洋人、书院学生、早期开化资产阶级开放。 徐家汇博物馆,法国人韩伯禄,1868年来华,1883年博物馆开馆,全称“上海自然历史博物馆”,集中若干传教士收藏;相永年;20世纪30年代于震旦大学建新馆,后并入该大学,改名“震旦博物馆”,成为上海自然博物馆前身,曾号称收藏量亚洲第一,但未向公众开放。 北疆博物馆,法国人桑志华,又名黄河白河博物院,白河即今海河,北方古生物化石,发掘整理。(3)、筹建: 郑观应、康有为最早提出建博物馆。张之洞等也提议。强学会,章程中便有建博物馆一项。张謇,多次提议建博物馆,以求发现新的科学技术,但均遭失败。2初创时期的博物馆。 张謇,1894年考上状元,后放弃仕途转向实业和教育,实业兴国;建南通博物苑,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归属南通师范学校,故而也是中国第一座学校博物馆;分中、南、北三馆;中为动物标本,南馆字画,北位化石;又养有珍禽异兽及种有植物,故而为一座综合性博物馆。新式学校的博物馆,农业、动物标本、工业产品等。 李鸿章,天津“考工厂”,展览新式物品。 历史博物馆,第一所国家博物馆,1912年,教育部在北京国子监筹设,具体由鲁迅负责;1913年组织文物参加莱比锡世博会,其中赵州桥模型引起轰动;1926年从国子监迁至故宫端门至午门之间。 1914年,内务部,古桥陈列所,以热河、奉天文物为主,置于文华、武英二殿,展出多次,影响很大。1921年,中国教育年鉴统计有13件博物馆。3发展时期的博物馆(19241937年):兰州市博物馆。 1936年,中国已有博物馆77处,421名专业从业人员,不包括台湾与伪满。、故宫博物院:1924年冯玉祥“北京革命”,将溥仪赶出故宫,清理资产,宣布要开放故宫;挽救众多珍贵文物;其意义不亚于卢浮宫开放,中国博物馆社会化。 1925年10月10日博物院正式成立,成为中华民国最大的博物馆。1928年,议会通过故宫博物院组织法,成立管理委员会,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宋子文等也在其中。现在也是中国最大的博物馆。1932年开始,故宫文物开始南迁,一部分运往南京,一部分运往四川,另有多批运往各处。运出的珍贵文物最后迁往台湾故宫博物院。、中央博物院:1933年4月设筹备处,蔡元培任理事长,下设自然、人文、工艺三馆。经费由庚子赔款支持。地址设于南京,33年7月动工修建,力求建成世界最先进的博物馆。1937年由于抗日战争,故第一期只完成75%便被迫停工,即现在南京博物院前身。、博物馆协会成立:1935年9月在北京成立,以研究博物馆学术,发展博物馆事业并谋求博物馆之间互助为宗旨。出版中国博物馆协会会报。、博物馆学的研究:陈端志博物馆学通论。 博物馆学概论。 征集品之保存与修复。4战乱(19371949):停顿状态。文物古迹破坏、流失。三、建国后博物馆事业的历程:1对旧中国博物馆的改造(19491952年)。、机构设置:刚建国即成立以王冶秋为首的五人小组接管北平的博物馆。1949年11月成立文物局。要求各地成立相应的文物管理部门。、相关法规颁布:禁止珍贵文物图书出口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规章法令。、旧博物馆的改造:以故宫和北京历史博物馆为重点改造。“改造陈列内容,整顿库房管理,加强群众工作,建立健全制度,努力清除旧时代的影响。”利用博物馆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整顿队伍,对人员进行思想改造。2五、六十年代博物馆事业大发展:、地质博物馆:模仿苏联模式,又叫“地方志博物馆”,收集、保管、陈列历史、科学、自然、农业、经济等各方面内容的综合性博物馆。具有普及知识、进行文化教育的作用。受国家号召,要求省市博物馆以当地自然富源、历史发展、民主建设三个部分为主。1953年,以山东省为试点,各地共同参与,1年5个月完成山东省博物馆陈列。1956年5月,要求各地照做;1957年除青海、西藏外各地均开始筹建。毛泽东充分肯定。、1956年博物馆工作会议:总结建国以来经验,提出博物馆“三性二务”原则。、三大馆建设:1958年提出建中国历史博物馆郭沫若主持、中国革命博物馆陆定一主持、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央军委筹建,为建国十年大庆献礼,号召全国支持,各地精品汇集北京。 集全国之力,一年建成。3 动乱中的博物馆(19661977年):与战乱时期一样,堪比塔利班炸巴米扬大佛之疯狂。文物破坏、流失。纪念馆非常多,单一的与毛主席有关,各处都有展览。博物馆的特殊展览,都是宣传阶级斗争、历史唯物主义之类,偶有出土文物展览。造假现象。4 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至今)、整理:库房管理,恢复管理制度。文物保护法。、改变陈列内容:特色。、综合博物馆分化:自然、科技、文物历史分开。、类型多样化:内容多样化,自然、科技、美术等,管理体系多样化,非文物系统越来越多。私营博物馆增加。、专业组织建立,加入国际博物馆协会。专业研究、专业教育。国际交流。高校设置博物馆学专业;在职教育。第三章、博物馆藏品征集第一节、征集的作用一、 关于藏品a. 定义:博物馆为了社会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目的,根据自己的性质搜集、保藏的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征集物。广泛搜索,进行挑选,典型性,代表性。b. 藏品价值:科学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流通价格。二、作用:公立博物馆为主:1 补充博物馆藏品的不足。2 抢救、保护濒临破坏的文化遗产。破坏:基本建设;人类活动范围扩大,原生态文化退化;盗窃、走私相当猖獗。第二节、藏品征集的基本原则一、 目的性。 明确。 征集的作用。二、 建立完整的藏品体系三、 科学的计划性。藏品现状、科研需要、来源的可行性。四、 加强预见性。第三节、藏品征集的主要途径一、考古发掘。最主要途径,但仍有相当的困难,并不十分畅通。二、田野采集。自然历史类博物馆的藏品征集,如生物、地质等。采集原则、标本制作技术等。有严格的程序,报批手续,技术规范。三、民族学调查。民族类博物馆藏品的征集方式。四、社会调查征集:世代家传或民间流散的新出土的文物。五、 收购:私人藏品。越来越成为主要征集手段。六、 捐赠:非主要手段,偶为之。手续、证明、档案、奖励、合法性。七、 调拨、交换:互通有无,经常性的。行政命令。八、 移交。文物系统之外的部门为来源,如公安系统、废物回收系统、工商管理部门。九、 借展与征调展。资源优化利用。第四节、征集工作诸问题讨论一、 关于法律等问题:征集工作的法律体系1完善与否、局限性。流散文物的管理。2实施规则。法律的落实。二、征集工作的方式方法。三、当前常见问题。1 考古单位与博物馆间的交接问题。不通畅。2 购买和奖励问题,数额。变相收购。3 博物馆征集与民间收藏问题。4 不同博物馆的不同性质与征集分工。第四章、博物馆的保管工作第一节、 保管工作的意义与作用一、工作内容1 保护:延缓藏品自然衰老;防止机械性损伤;防止物理、化学、生物因素破坏;控制环境;修复。2 管理: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库房和藏品。二、作用:1 各种活动的基础,最重要的工作。2 若做不好其他工作难以开展。第二节、藏品管理一、 鉴定、定名、定级。1 鉴定:辨明真伪,断代,考证内涵,评定价值。保证藏品的科学性。重点在于传世文物。手段:直观鉴赏,凭借长期的经验;考证法,考证其各方面的内容;调查流传过程;利用现代科学技术。2 定名:自然科学按分类法定名。 历史文物:三个部分:、时代、款式、作者;、特征、纹饰、颜色;、类别、器型、用途。 有历史艺术价值但有残缺的,应注明“残”。不能分割的文物定名时应定集体名称。一组中的单独一个定名时仍要照顾整体。无文字或无纹饰的应标明质地。带有附件者附件名不在名称里而附在后面。有明显特征的可以不标明质地。3 定级:大的分两类: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分一、二、三级。一级为特藏品。二、三级为普通藏品。文物藏品定级标准。存量、工艺、出土地点,现状、质地。参考品;介于文物与非文物之间的藏品。降级问题,升级问题。二、藏品登记、编目、管理1 目的:保护藏品安全,防止丢失损坏,方便研究利用,使藏品的内涵价值转变为社会价值。2 登记:关键环节。检查质量、数量的根据,国家文化财产保护的法律依据。总登记簿,国家科学文化财产账,必须填写:总登记号即藏品编号,按时间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衔接不能留空号,为藏品终身编号,写在藏品上,不能写于器底,不影响观看、展出、鉴赏,或写于标签上贴上或写上,已写字的也要写标签;时代、名称、考古文化期、朝代、地质时代、年号、建国后一律写公元纪年;数量,以件为计算单位,成套藏品视具体情况而定,部分文物按习惯通用单位。标准要统一。藏品现状,藏品的完残程度。来源,正式发掘品要记清遗址单位及如何来到博物馆。 藏品登记卡,每件藏品一张卡片,项目与总账相同。 凭证:入馆凭证、出库凭证、提用凭证,必须非常清楚,永久保留。 总账最重要,机要档案,需专人管理,账目与库房分管。 总账必须有一份手写体备份。3 藏品分类:按照一定标准,将不同特征文物区分为若干组。便于管理、使用。不同分类标准:质地、时代、工艺、来源、族属、国别。一般采用复合分类法,二层或三层分类,将多种标准结合起来。先以大的范围(库房)分,在逐层缩小范围,出于保护和管理的方便。4 入库排架:基本原则:既要便于保管,又要便于使用。专柜、囊匣、标签。记录以便于提用。经常检查,保证卫生、安全。5 编目:编写目录卡,将卡片按一定次序组成不同的体系编成目录。填写项目:基本项目和鉴定项目。基本项目:与文物相关的基本内容。鉴定项目:名称、时代、质地、尺寸、重量、现状、评价、描述、修复措施,其中描述要揭示历史价值和背景。6 统计与建档:统计:对藏品实施计量化管理,通过准确的数字反映藏品的实际情况,有年度综合统计、变动统计、动态统计等。 检查和清点,账目与实物核对,定期进行,先检查借处与陈列文物,再检查库藏文物,再作出统计。 建档:每件文物都应有一专门的档案,非常详细,所有完备资料。7 规章制度:征集原则和入库规定;鉴定制度;登记制度和账册体系;藏品分类法;编目条例;出入库制度和批准手续;一级品管理使用制度;藏品统计的规定;修复、复制规定;安全措施管理和检查规定;各种工作细则。三、藏品的计算机管理。第三节、藏品保护一、 藏品损坏的因素。1 人为:环境破坏;旅游破坏;管理不善。2 自然:灾害;自然力。二、藏品保护技术的主要内容1 分析藏品成分、结构。提出合理保护方案。2 探索藏品质变机理。3 调查藏品的地下埋藏环境。创造合适的保存环境。4 研究藏品在博物馆的保存环境。5 藏品的保养方法。延缓衰老。6 藏品修复技术。7 年代测定技术。8 藏品复制技术。9 自然标本制作技术。三、藏品保护的基本原则1 原状:健康状况而非原始状况(刚生产出来的状态),常年流传之后的光泽、绣等包括在内,附着物。2 消除隐患,保护健康的原状。3 预防性保护为主。4 适当运用新技术、新材料。5 继承、弘扬传统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四、藏品保护工作内容:1 保护技术的核心:修复与保养。 修复:对已损害物品进行技术处理,去其病害、损伤。 保养:延缓、阻止其衰老。2 环境监控:(1)、环境气候。(2)、污染。(3)、光线。(4)、生物。3各类藏品的保护技术:青铜器、铁器、陶瓷器、纸制品、纺织品、生物标本等。第五章、博物馆陈列工作第一节、陈列的类型与特点一、 陈列的基本原则:1 先进的思想性和鲜明的艺术特色。(1)、指导思想、方向。(2)、政策性。(3)、国际、国内关系。历史、民族、地方。2先进的科学性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尊重历史真实;科学原理准确。3艺术性和普及性。效果良好,印象深刻,喜闻乐见。4精品意识,创造精品陈列。二、陈列的分类1 陈列与展览(1)、陈列:基本陈列,主体,有稳定的主题、内容、展品,有比较完美的艺术形式,体现博物馆性质与任务的主要陈列。时间比较长,与建馆目的相适应,与博物馆建设相配套。(2)、展览:临时展览,不一定与博物馆的性质、内容相适应。主题、内容灵活多样,时间短,主办单位不一定相同,艺术加工灵活精美。非必要。2内容分类:(1)、社会历史类:通史类;断代史类;革命史类;专题种类;地方史类;民族、民俗史类;考古发现、珍贵文物陈列。(2)、自然历史类:自然史;人类学;专题。(3)、艺术类:艺术史;造型艺术;各流派。(4)、科技类。3形式:(1)、审美性陈列:造型艺术。(2)、主题性陈列。(3)、模拟性陈列。(4)、原状性陈列。社会历史类。(5)、体系性陈列。自然科学类。(6)、开放库房式陈列。4场所:(1)、室内陈列:展室陈列。(2)、室外陈列:露天陈列。无法搬入室内的展品。5状态:(1)、固定陈列。(2)、流动陈列。6观众对象:(1)、按年龄区分。(2)、按性别区分。(3)、职业博物馆。针对某些职业。三、各类博物馆的陈列特点。第二节、总体研究与设计一、 研究、确定陈列选题。博物馆实现其功能的基本前提。最重要的任务。1 基本陈列。决策性重大问题,考虑到建馆方针、藏品状况等。2 临时展览。追求效果和经济利益,场地、时间、观众等。二、主要任务:解决陈列的全局性的问题。1 研究并确定陈列主题。提出基本内容和陈列艺术风格构想与要求。2 审定陈列大纲和陈列内容设计方案。3 审定艺术设计方案。艺术形式设计。平面、立面设计图。4 研究重点。重点主题或重点场面、文物突出。5 确定整体布局与艺术风格。6 解决内容和形式的谐调与平衡。7 审定辅助陈列的造型艺术项目,突出主题效果。8 审定文字说明。9 谐调各环节、各部门。10 组织评估审查并决定必要的修改、调查。第三节、内容涉及与研究一、 内容设计的任务:根据主题进行陈列内容研究,制定陈列方案。1 研究陈列主题所要表现的有关学科的内容。2 研究表现主题所需文物标本、展品相关问题。二、陈列大纲:主题框架,纲要性,陈列的指导思想。三、陈列方案:将大纲变为具体的、可操作的计划。包括标本和展品。文物(展品)组合实质。四、扶助展品:陈列所需辅助性材料。分类:1 科学性:地图、图表、沙盘、模型,拓片、照片等。2 艺术性:根据内容制造出来的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塑等。3 文字说明:标题类、说明类,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朴实。说明牌,复制品要注明。4 语音导视。第四节、陈列艺术一、 艺术设计的性质和要求1 性质:形式设计是艺术创作活动,遵循一定的艺术创作规律,有限制,要符合博物馆陈列设计。2 任务:鲜明准确地体现内容、揭示内容。陈列语言。表达方式的升华。外在的美与内在的科学性的高度统一,抽象性。3 要求:(1)、良好的展览和参观环境,建筑和陈列设备全封闭,半封闭式,要合理安排平面,充分利用空间,参观路线展线长度。采光、通风。游客的舒适。(2)、正确理解展出主题与内容,了解陈列性质和类型,以把握主题。(3)、组织展品。恰如其分的展出地位,突出、渲染程度、与其他展品的数量与位置关系。(4)、艺术形象准确鲜明生动。思想准确。艺术形象要有特征。有变化,活泼。(5)、有自己的艺术风格和气势,民族精神、地方特色、艺术风格,时代精神。(6)、整体统一局部变化。(7)、善于借鉴,敢于创新,创造富有艺术感染力的特点。二、总体设计与部分设计。1 总体艺术设计。总的设想、规则。内容与形式设计密切结合完成。(1)、艺术设计思想、原则、要求。(2)、制定总体艺术设计方案。空间分割、布局。(3)、抓好各部分内容表达方式间的总体平衡。(4)、掌握陈列规格,做到完整统一。(5)、抓好艺术质量和工作进度。(6)、室内外环境的控制、艺术设计,解决参观环境问题。自然引导方式。2部分艺术设计。具体设计。场面、场景;辅助陈列品;柜内设计。出小样。文物及辅助展品的艺术加工。三、艺术设计的条件与方法:1条件:制约条件与支持条件(1)、建筑条件:最重要。整体利用,局部改造。(2)、设备与用具:创新改旧。小馆利用大馆淘汰物。(3)、展品:仔细挖掘展品内在价值。(4)、材料:充分利用现有材料、工艺、技术。2常见陈列方式(1)、系统分类陈列法:自然历史类常用,非常传统,简单明了但缺乏变化。(2)、复原陈列法:科学的复原陈列,常用,效果好。成套的文物组合;文物与环境组合;文物与图像、操作组合;文物与模型组合。社会及自然历史类中常见。再现历史环境创造真实感与历史感。(3)、景观陈列:选取一场景加以仿制,感染力强。全景画式。常用。(4)、对比陈列:比较。(5)、中心陈列:围绕一展品或主题展开陈列。四、艺术规律的合理运用。 形体与空间、明暗与色彩、质感与量感、具体与抽象、对称与均衡、局部与整体、韵律与节奏、共性与个性。第五节、陈列工作步骤与方法一、 总体设计。指导思想、大致构想,各方面工作。二、内容设计。根据总体设计要求在内容上组织、协调。1 陈列大纲。完成后返回总体设计。2 陈列方案(设计)。可具体操作文本。完成后返回总体设计。三、艺术设计。1 陈列室。整体氛围、色调、风格,与外部、主题的关系。展线。2 陈列品。使主题鲜明、生动。3 陈列设备。统一下的局部变化。四、制作与布置。1 科学的制量、内外整体的协调。2 制作辅助陈列品和文字说明。不断参与意见。科学性艺术性。3 布置。(1)、安装使用设备。(2)、布置陈列品。根据设计图,短时间之内完成,出于安全考虑。五、审查、调整、开放。 (1)、审查:领导思想性审查。专家科学性、艺术性审查。普通观众审查,试开放,关键处,观众满意乃终极目的,试开放时免票,收集意见。(2)、调整:总结审查意见,进行调整。(3)、开放:正式。六、总结、建档。过程资料全部整理,建立档案,效果图、照片、录像。七、撤展。总结展出天数、观众量、意见、工作、总体评价、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文物展品总结。第六节、陈列发展趋势、存在问题一、 趋势:贴近观众,适应观众需求,观众参与。动态陈列、高新技术的运用。二、问题。第六章、博物馆宣教第一节、 观众一、一般构成:1 来到或者来过博物馆的公众即观众,博物馆体现自身功能的对象,博物馆展开各项业务活动的条件。2 一般构成:按目的分:学习知识、观光、娱乐休闲、学术研究、鉴赏等。有必要分析观众,年龄分析、参观目的的分析、性别分析、职业分析、来源分析。博物馆业务发展方向的条件。二、观众调查:1 调查方法:直接调查:口头、直接观察、座谈等。间接调查:调查表、留言簿。注意扩大调查面,随机、随时。提供科学的统计资料,有助于制定博物馆的规划。2 调查内容:根据调查目的进行不同调查,总结、分析,设计表格。选项、细致。总结。观众意见、认识。3 分析观众:研究,促进博物馆发展、建设。三、博物馆之友、会员、志愿者。外围群众组织,博物馆与大众间的连结,参加博物馆的具体工作。促进沟通、工作。培养国民整体素质。第二节、 宣教服务一、 交易观念与服务。1 教育关系。群众教育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