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部分 魏晋南北朝部分 一、建安诗赋 1、基本常识: (1)建安是魏晋南北朝诗歌创作最为辉煌的时期。 建安诗歌的代表作家是“三曹”、“七子”,还有女诗人蔡琰,曹操是开建安文学风气之先的作家。曹操善于用乐府旧题写时事。最早出现的完整的文人七言诗是曹丕的燕歌行。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是曹植。钟嵘诗品评价曹植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披文质”。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王粲。王粲被刘勰文心雕龙誉为“七子之冠冕”。蔡琰的代表作是五言悲愤诗。 (2)何谓“建安风骨”?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当时的代表作家“三曹”、“七子”等都曾经历社会动乱,饱尝战争的忧患和颠沛。他们的创作继承了汉乐府叙事和古诗十九首抒情的传统,一方面反映社会灾难和人民痛苦,一方面表达建功立业、拯世济民的雄心壮志和实现国家安定统一的理想。作品词采壮丽,骨气奇高,形成了“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的创作原则和审美特征,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它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久远的优良传统之一。 2、重要作家及作品 曹操短歌行: (1)解释: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厌:满足。周公:名姬旦,西周初政治家。吐哺:吐出口中的食物。传说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人才而“一饭三吐哺”。归心:民心归附。 句意为:山不会满足于它的高,水不满足于它的深,我也不会满足于人才的多。我要像古代的周公那样虚心接纳人才,使天下民心都归向于我。 (2)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 本诗抒写了作者渴望招纳贤才以统一天下的急切心情表现了作者宽广的胸怀。作者的远大抱负和开阔胸襟奠定了本诗激越高昂的基调,但他是在对人生短暂的感伤和不得贤才的忧思中来表现自己的抱负和胸襟的,所以笔调显得沉郁顿挫,形成了慷慨悲凉的风格。 曲折跌宕、反复咏叹的情感表现 本诗在谋篇构思上独具匠心。诗人一面饮酒听歌,一面凭空作想,想出诗中这许多曲曲折折,絮叨说来,似连贯,似不连贯,却围绕着一个中心思得贤才。先写人生短暂的忧思,为什么忧思,因为没有贤才的辅助,不能在有生之年统一天下。次写思贤若渴的心情,反复抒写不得的忧思和即得的欢乐。最后写延揽人才的态度,还是思贤。一条线索,贯穿全诗,所以作者思绪的流动看似随意而毫不散乱。 比兴手法 本诗继承诗经的优良传统,使用比兴手法相当成功。如“明明如月,何时可辍”,把贤才比作明亮的月轮,表达了尊贤爱贤之心;再如“月明星稀”四句,比喻还有贤才无所依托,表达自己应广纳贤才的心意;又如“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比喻招纳贤才,多多益善。都起兴恰当,比喻贴切,使诗人思贤若渴的心情的表达更加曲折婉转,更有艺术感染力。 语言形式特点 曹操的时代,诗经的四言形式早以衰落,而曹操却仍用四言形式写出卓越的作品,本诗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诗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和“呦呦鹿鸣”四句,是引用诗经成句,引得自然,与全诗融合无间,无剽窃之嫌,有借助之美。 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1)解释: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骥:千里马。枥:马槽。烈士:建功立业之人。不已:不止。 句意为:千里马即使老伏槽枥,仍怀着奔驰千里的志向。建功立业之人即使到了晚年,他的雄心壮志也不会休止。 曹植白马篇塑造了一个练就一身高超武艺,一心报国而不顾家庭,视死如归的游侠少年形象。全诗感情激烈,斗志昂扬,表达了作者急于建功立业以拯世济民的思想感情。曹植“生于乱,长于军”,在父亲曹操的影响和时代的感召下,早就立下了拯世济民的雄心壮志。游侠少年的形象正是这种志趣和抱负的生动体现。本诗用丰富多彩的语言和铺叙手法,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为国杀敌而不惜捐躯的游侠少年形象,以抒发作者要建功立业、拯世济民的雄心壮志和急切心情。 曹植洛神赋这是三国时代文学名家曹植的浪漫主义爱情名篇洛神赋。洛神赋原名感甄赋。其写作牵涉到曹植与汉献帝曹丕之妃甄氏之间的一段错综复杂的感情。描绘对洛神的追求与幻灭过程,借以抒发作者个人政治上的失意和理想的破灭。它熔铸神话题材,通过梦幻境界,描写一个人神恋爱的悲剧。赋中先用大量篇幅描写洛神宓妃的容貌、姿态和装束,然后写到诗人的爱慕之情和洛神的感动:“于是洛灵感焉,徒倚旁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通过这些动作的描绘把洛神多情的性格也刻划得十分突出。最后写到由于“人神之道殊”,洛神含恨赠珰而去,和诗人失意追恋的心情,有浓厚的悲剧气氛。这篇赋想象丰富,描写细腻,词采流丽,抒情意味和神话色采很浓,艺术的魅力很大。 二、正始诗文 正始诗歌的代表作家是嵇康和阮籍。嵇康和阮籍是著名文人群体“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阮籍的主要诗歌作品是咏怀诗82首。他处于魏晋易代之际,在统治阶级内部的残酷斗争中,不仅抱负无由施展,自身的安全也没有保障。于是转而崇尚老庄思想,对黑暗的现实采取了一种消极反抗的态度。他终日“饮酒昏酣,遗落世事”,作官只是“禄仕”而已,言谈交际更是“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阮籍尽管在行动上佯狂放诞,内心却十分痛苦。史载他“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他把这种寓藏在内心的、无由发泄的痛苦与愤懑都在诗歌中用隐约曲折的形式倾泻出来,这就是著名的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咏怀诗不是一时之作,它们真实地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如“夜中不能寐”一诗表现了生活在黑暗现实里的诗人内心苦闷,末两句更充分表现出他那看不见任何希望和出路的忧思。“独坐空堂上”一首则典型地表现了诗人孤独索寞的感情。在魏晋易代之际,最刺激诗人心灵的是政治的恐怖。“嘉树下成蹊”一首,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由繁华而零落憔悴的过程,形象地揭示出曹魏政权的由盛而衰,表现了自己生命难保的忧惧心情。“一日复一夕”一诗更表现了诗人处于这种险恶环境中“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的战战兢兢的心理。 三、西晋诗歌 西晋最有成就的诗人是左思,咏史八首是他的代表作。这些诗并非一时写的,它反映了诗人由积极到消极的过程。左思妹芬为贵嫔,他一生仍不得志,这主要由于出身寒微而得不到门阀社会的重视。正是这样,诗人把笔锋转向了对门阀制度的揭露和抨击。如咏史第二首,全诗前半以贴切而形象的比喻揭露了门阀社会的不合理。后半更指出这种现象的根深蒂固,连古人的牢骚都给发了。这就扩大了诗歌包含的内容,加强了诗的思想感染力量。 四、东晋诗文 1、1、基本常识: 东晋最有成就的诗人陶渊明。陶渊明的诗歌依题材内容可分为田园诗和咏怀、咏史诗两大类,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是陶渊明。被钟嵘诗品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是陶渊明。 2、陶渊明田园诗的主要思想内容 (1)陶渊明的田园诗是他脱离污浊的官场,走上归因道路后写下的。所以他在诗中尽情抒发了对淳朴幽美的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的喜爱,流露出一种悠然自得、自由恬静的心境。并通过对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的描写来映衬官场的黑暗。 (2)陶渊明的田园诗还大量地描写了农事劳动,将自己参加劳动的经历和感受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建立的友谊形诸歌咏。 (3)基于对农民思想愿望的了解和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陶渊明晚年创作了桃花源诗并记,是他的田园诗的一个新发展。这篇作品中的“桃花源”是一个人人劳动、没有剥削压迫的理想社会。它不仅概括了作者自己在长期田园生活中的感受和对封建社会的体认,而且也表达了广大农民希望用自己的劳动创造和平幸福生活的愿望。 3、主要作品: (1)归园田居(其一)诗人把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斥为“尘网”,把投身其中看成是做了“羁鸟”、“池鱼”,把退处田园说成是冲出“樊笼”,重返“自然”,表现了他对丑恶的社会的鄙视。诗人着重地细致地描写了纯洁、幽美的田园风光,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由衷的喜爱。在这里,淳朴、宁静的田园生活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具有格外吸引人的力量。归园田居(其三)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带着月色,从草木丛生的小径上荷锄归来的劳动者的形象 饮酒(其五)诗人避开了达官贵人的车马的喧扰,在悠然自得的生活中,获得了自由而恬静的心境。诗人的田园生活虽然是远离统治阶级,却更接近了下层文人和农民。 4、陶诗的艺术特色 (1)陶渊明的诗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他的诗给人的突出印象是平淡自然。这是和他的诗歌内容以及表现上的特点分不开的。他的诗的主要内容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而又是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直率自然地抒写出来,使人感到真好象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如读山海经第一首,完全是白描的手法,语言十分平淡,使人读来毫不吃力,只觉得接触到一片生活情景,而这些情景、生活,以及诗人的志趣和心情,无一不是诗人真实的感受,所以写来十分亲切。 (2)陶渊明的诗歌虽然平淡,却不浅薄,相反只使人感到淳厚有味。他的诗歌语言虽然只是极普通的“田家语”,却是经过高度艺术提炼的。而在这十分精粹的语言中又都含有丰富的形象,这些形象无论是自然风光,或是社会生活,都有着深厚的现实生活基础。 (3)陶渊明的一些诗歌还富有意境。这在他的田园诗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如归园田居第一首,我们不只看到榆柳桃李中的几间草房,村落中的几缕炊烟,所见深巷的犬吠,树头的鸡啼,所有这一切还构成一种境界,它宁静安谧、淳朴自然。这种特点的形成与诗人的创作方法密切相关。诗人写作田园诗,目的并不在于客观地描摹田园生活,而是要强调和表现这种生活中的情趣。因此,他在创作时并不是随意摄取田园生活的影象,而是把那些最能引起自己思想感情共鸣的东西摄取到诗中来,在平凡的生活素材中含有极不平凡的思想意境,它潜移默化,使人们感到亲切,又感到崇高。 五、南朝乐府民歌 南朝民歌的代表作有西洲曲,这是一首“侬亦吐芳词”的闺情诗,一个少女倾诉了她的四季相思之情。诗中虽没有出现春夏秋冬等字样,但通过“折梅”、“采莲”、“望飞鸿”这类带有季节特征的人物活动,时序的变迁还是非常清楚的。此诗表情细腻,如:“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两句,结合眼前景色,作自我写照,言外便含有无限自怜自惜之意,不惟取喻新颖,属对自然。又如从“采莲”,更生出“弄莲”“怀莲”等事,便觉一往情深,无限低回。按子夜夏歌:“郎见欲采我,我心欲怀莲。”则此处“莲”字亦属双关,有望“怜”意。又此诗运用了民歌惯用的“接字”法,首尾相衔,蝉联而下,更加强了诗的节奏美,声情摇曳,语语动人。结句“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更是涉想新奇,余味无穷。范云闺思诗:“几回明月夜,飞梦到郎边”,又李白的名句:“春风复无情,吹我梦魂散”、“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都是从此化出的。因此我们可以说西洲曲标志着南朝民歌在艺术发展上的最高成就。 六、北朝乐府民歌 北朝民歌的代表作有木兰诗、敕勒歌。 反映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和北国风光的杂歌谣辞中的敕勒歌,二十七个字,便出色地画出了辽阔苍茫的草原景象,并反映了北方民族的生活面貌和精神面貌,具有无比的魅力,的确是“千古绝唱”。 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木兰诗。木兰诗是一篇歌颂女英雄木兰乔装代父从军的叙事诗,也可以说是一出喜剧。它和孔雀东南飞是我国诗歌史上的“双璧”,异曲同工,后先辉映。木兰的英雄形象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具有不平凡的意义的。她是一个勤劳织布的普通姑娘,但当战争到来的时候,竟自勇敢地承担起一般妇女所不能承担的代父从军的任务,买了“骏马”“长鞭”,经历黄河黑水,北到燕山朔野,万里长征,十年转战。凯旋归来后,功成不受赏,气概又表现得如此的磊落轩昂。回到家里,在爷娘姊弟一片热烈欢迎的气氛中,她“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同行的伙伴才惊讶地认出这个转战十年,功勋卓越的“壮士”,竟是一个“女郎”。扑朔迷离的传奇色彩,更使这个勇敢、坚毅、纯洁的姑娘显出了天真、活泼、机智的本来面目。木兰诗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诗篇。木兰既是现实人物,又是人民理想的化身。在北朝,妇女中出现象木兰这样勇敢善战的人物是不足为奇的。在表现手法上,木兰诗也具有两结合的因素。繁则极繁,简则极简。如开头一段写木兰的问答和买马都很繁。但不如此夸张铺叙就无法渲染人物的紧张心情和战争气氛。十年征戍,艰苦备尝,事情原很多,但作者却写得极简,只用“万里赴戎机”六句三十个字就包举无遗。作为繁简的标准的是人物的特征。从全诗可以看出,作者始终是扣紧“木兰是女郎”这一特点来进行剪裁和描写的。木兰诗的语言,丰富多彩,有朴素自然的口语,也有精妙绝伦的律句。但它们在生动活泼的基调上取得统一和协调。此外,如句型的或整或散、长短错综,排句的反复咏叹,譬喻的新奇幽默等,也都加强了诗的音乐性和表现力,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七、南朝诗文 1、基本常识: 南朝最有成就的诗人是谢灵运、鲍照和谢脁。第一位大量写山水诗的诗人是谢灵运。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谢灵运的写景名句。 南朝宋代诗人中对七言诗体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是鲍照。鲍照诗歌的代表作是拟行路难18首。 2、主要作品: 拟行路难最能显示鲍照反抗现实的精神和艺术上的独创性的,这是七言和杂言的乐府诗。拟行路难十八首,这一组诗,并非一时一地之作,内容非常丰富。首先,他在这里对士族门阀的压迫表现了强烈的不满和反抗,其三、其四两首中,前一首虽然没有说出他所愁叹的是什么,但是从他的吞声踯躅之中,我们已经深深感到他胸中的一股悲愤不平之气。在后一首里,这种悲愤不平之气,一开始就在对案不食、拔剑击柱之中爆发出来,他宁肯弃置罢官,也不愿碟躞垂翼,受人压抑,这就是他所以愤慨不平的内容。最后两句,更鲜明地表现了他孤直耿介的性格和对门阀社会傲岸不屈的态度。 八、北朝诗文 北朝最有成就的诗人是由南入北的庾信,拟咏怀27首是他后期诗歌的代表作,庾信诗歌以他出使西魏,被留不返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他是梁代的著名宫体诗人。留仕北朝后虽受优待,但内心却异常痛苦,常怀故国之思,作品从内容到风格也为之大变。拟咏怀27首是庾信后期的代表作。这组诗反复倾诉了对故国的深沉怀念,流露出屈仕北朝的深深内疚,对自己的屈辱境遇发出沉痛的悲叹。 庾信后期的诗歌善于运用典故,贴切地表现思想感情,并且工于声律、句法而又重气质贞刚,以老到深沉的笔墨给荒凉的北朝诗坛带来了转机。他初步融合了南北诗风,是南北朝诗歌之集大成者,为唐诗的繁盛做了铺垫。 拟咏怀第十一首,追述了梁元帝在江陵败亡的悲剧。三、四两句,写的是南朝人民在国破家亡后被西魏俘掳、屠杀的悲惨情景。南史元帝纪说,江陵陷落后,西魏“乃选男女数万口为奴婢,小弱者俱杀之”。诗人虽然不敢明言,但是从杞梁妻哭倒长城的冤痛悲怆的哭声中,我们可以想见北朝统治者的残酷罪行。直虹、长星两句,写梁元帝的兵败情景,也有很强的暗示力量。最后两句,感慨梁朝君臣只顾眼前享乐,不顾国家安危,心情也极为沉痛。 九、魏晋南北朝小说 1、1、基本常识: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小说发展粗具规模的时期。 魏晋南北朝小说按其内容可分为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又称轶事小说)两大类。志怪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一部是晋代干宝的搜神记;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世说新语对后世笔记小说和小品文影响深远。 2、2、主要作品: 搜神记干将莫邪(又名三王墓): (1)本篇写楚国巧匠干将莫邪为楚王造剑,剑成反而被杀,其子赤长大后为父报仇的悲壮故事,揭露了统治者的残暴罪行,表现了人民对暴君的憎恨和对侠义英雄的赞颂。故事中所表现出的人民对残暴统治者的强烈的复仇精神,是中国文学中少有的。 (2)故事以很短的篇幅,写出了一个震撼人心的复仇故事,得力于精练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故事中两个复仇人物赤和山中客,说话都很简短,却都生动地表现出了各人的性格特点。如第三段中写赤与客的对话,客一问赤为何而哭,赤就说出自己是谁,要为父报仇的秘密,这表现了赤一心只想着为父报仇,心地单纯的特点。而客对赤说:“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这样的话,非豪侠之士不能说出。赤听说后,只说了“幸甚”二字,即自刎。这同样表现了赤的心地单纯,同时也表现了他强烈的复仇精神,只要能为父报仇,需要死也毫不犹豫。而客见赤尸身不倒,只说了一句:“不负子也。”这同样是重然诺、轻生死、重行而不重言的豪侠气概。 过江诸人(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本文写晋室南渡之初,上层士人面对国破家亡、偏安一隅的形势而产生的不同思想感情。本文艺术上除了语言的简约、准确、传神外,最突出特色是以人物语言的对比,来展现各自的思想性格。周顗在欢乐饮宴之际,仍不忘国破偏安之痛,但他说出的话却是对这种状况的悲伤与无奈,只能引起众人“相视流泪”。而王导的话,则表现了他要努力匡扶晋室、收复中原的积极进取精神。在两相对比中,突出了王导精神的可贵。 第三部分 隋唐五代部分 一、隋代诗歌 了解一下。 二、初唐诗歌 1、基本常识: (1)唐诗的发展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初唐是唐诗的开创时期。唐初诗坛承袭齐梁的浮靡诗风,流行宫体诗,能够摆脱宫体诗浮靡诗风影响的诗人是王绩,他推崇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和诗歌风格,主要描写田园风光和个人的田园生活,诗风疏淡质朴。 (2)“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诗人,他们的主要贡献是破坏和改造了宫体诗,奠定了五律,发展了七言歌行。继“四杰”之后使律诗定型的两位诗人是沈佺期和宋之问。 (3)唐代第一个举起诗歌革新大旗的作家是陈子昂。他推崇汉魏古诗,提倡“汉魏风骨”、“风雅兴寄”,他以复古为革新,扫除了宫体诗的浮靡诗风,端正了唐诗的发展方向,为盛唐诗歌高峰的到来铺平了道路。 2、主要作品: 登幽州台歌本诗是陈子昂随武攸宜征讨契丹,因直言进谏而遭处罚后所作。 本诗通过登幽州台吊古伤今的感慨,抒发了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深切悲愤和孤独情怀,同时也流露出天地悠悠、人生短促的忧伤。本诗在艺术上不同于一般登临之作的重在描写登临所见,而是着力表现时空的无限和人生的有限,在有限与无限的对照中表现了作者深沉的情感。与这种情感相适应的是北疆原野广阔而萧索的图景,苍凉而悲壮的气氛;因而使本诗显得意境开阔,格调慷慨悲凉。 三、盛唐诗歌 1、基本知识: 盛唐诗歌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盛唐的两大诗歌流派是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和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边塞诗派的重要诗人还有王昌龄、王翰、王之涣、李颀、崔颢等。李白和杜甫是盛唐双峰并峙的大诗人,他们的诗歌代表了唐诗乃至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 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和称“吴中四士”。 2、主要作品: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张若虚仅存诗二首,前人称赞春江花月夜“以孤篇压倒全唐”,闻一多更是赞扬它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背诵“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为宫体诗旧题,相传为陈后主说制。张若虚这首诗虽沿用旧题,却能洗脱宫体诗的脂粉气,表现了新的思想内容。诗中细腻描绘了月夜、春江、花林等美好景色,抒写了离人相思之情以及作者对对人生奥秘的沉思遐想。诗中虽不无感伤和哀愁,但所讴歌的纯洁爱情、美好憧憬,为传统的闺情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2)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这首诗细腻地描绘了月夜、春江、花林等美妙景色,抒写了离人相思之情以及对人生哲理、宇宙奥秘的沉思遐想。全诗诗情、画意、哲思水乳交融,创造了令人心醉神迷的意境。诗中紧叩春、江、花、月、夜的背景展开描写,而以月为主线贯穿全篇,随着月的升起、高悬、西斜、落下,依次展开画面和思绪;以从月升到月落为时间线索,把从天上到地下的寥廓空间,从明月、江流、花林、青枫、白云到水纹、落花、海雾等等众多景物,以及游子、思妇种种细腻的感情,通过环环相扣、连绵不断的结构方式组织起来。由春江引出海,由海引出明月,又由江流明月引出花林,引出人物,转情换意前后呼应,若断若续,使全诗既完美严整,又有反复咏叹的艺术效果。 诗的前半部分重在写景,在美景下生发出对宇宙奥秘的思考,富有理趣;后半部分重在抒发游子思妇之情,这情是在景的基础上产生的,景中亦自有情。结尾一句,更是情景交融。全篇有情有景,亦情亦景,情景交织成有机的整体,其中还流动着一种哲理的思致。 诗中写了许多色彩鲜明的形象,如皎月、白沙、白云、青枫等,这些景物与花颜月色共同组成了柔和静谧的诗境,与所抒发的缅邈深挚的情感十分和谐统一。 全诗36句,每四句一换韵,平仄相间,韵律婉转悠扬,与诗情相得益彰,读来一唱三叹,情味无穷。 王维的山居秋暝 (1)解释“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随意:任凭。春芳:春天的花草。歇:消逝。王孙:原指贵族子弟,这里指作者自己。留;居留。 句意为:任凭春天的美景消逝,山中的秋景也同样美好,我当然乐意留居这里。 (2)这首诗“诗中有画”的特色。 本诗描绘秋日傍晚雨后山林的景色,表现作者乐于归隐的生活意趣。中间两联,诗人捕捉松间明月、石上清泉、翠竹、碧荷、浣女、渔舟等富有特征的景物,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既给人留下了鲜明的视觉印象,又传达了融于画面的音响,并赋予画面以动态,创造出清新静谧的意境,典型地体现了王维山水诗“诗中有画”的特色。 李白的行路难 李白的这一首乐府诗,虽说是拟古,却处处有“我”在,呈现出他人无法摹似的个性特色。从语调到气势,都是李白式的,以第一人称的抒怀和议论表达主观感受,完全打破了传统乐府用赋体叙事的写法。诗人在选择乐府旧题抒写己怀时,常根据这个题目在古辞中的寓意和情感倾向,进行创造性的生发和联想,运用大胆的夸张和巧妙的比喻突出主观感受,以纵横恣肆的文笔形成磅礴的气势。李白将自己的浪漫气质带进乐府,从而使古题乐府获得了新的生命,把乐府诗创作推向了无与伦比的高峰。李白把自己的个性气质融入乐府诗的创作中,便形成了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有一种奔腾回旋的动感。这种动感,见诸于字句音节时,常表现为句式的参差错落和韵律的跌宕舒展,在杂言体的乐府中尤为明显。李白乐府的代表作行路难等是以五、七言为主的杂言体。这种杂言体乐府,在体制和格调方面,与唐代盛行的歌行体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差别。李白的乐府诗创作,实已完成了从汉魏古体到唐体的根本性转变。 梦游天姥吟留别: (1)本诗是李白欲从东鲁(今山东南部)南游越中(今浙江一带),临行前与朋友告别之作。 解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摧眉折腰:低头弯腰。事:侍奉。开心颜:心情愉快,笑逐颜开。 句意为:我怎能够去低头弯腰侍奉权贵,使自己得不到欢欣愉快。 (2)这首诗是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本诗通过由梦游仙境到复归现实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名山仙境的向往,表现了他的自由和理想境界的渴求,以及不满黑暗现实、蔑视封建权贵的叛逆精神。 全诗按入梦原因、梦游经过和梦后感慨展开诗人的思想过程。诗人平生以修仙学道作为人生寄托,所以以海中仙山的渺茫难求开篇;又“一生好入名山游”,所以欲游越中,人还未行,心早已飞到了越中名山,于是有天姥仙境之梦游。梦醒后好景不在,思想复归现实,觉得人生行乐和世间万事无非如此,如梦幻,如流水,一切世俗的追求都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提出人生应该自由自在的生活,尤其不能处在必须低心下气地巴结权贵的官场中。 本诗突破了一般留别诗伤离惜别的常调,在艺术构思、表现手法和语言运用上都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特色。 别具匠心的构思 这首诗突破了一般留别诗伤离惜别的常调,别具匠心地围绕梦境进行构思,为驰骋幻想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全诗在结构上可以分为入梦原因、梦游经过和梦后感慨三部分,而以梦游经过为主。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对此欲倒东南倾”,写梦游原因,以虚幻难求的瀛洲衬托实际存在的天姥,并用,夸张的对比手法描绘出天姥山的高大形象。第二部分从“我欲因之梦吴越”到“失向来之烟霞”,写梦游天姥的经过,时间上从入梦到梦醒,空间上是山下到山上,展现出一幅幅瑰丽变幻的奇景。第三部分从“世间行乐亦如此”到结束,写梦后感慨,向朋友们表明对世事的看法(如梦幻,如流水)、自己今后的去向和不媚权贵的态度,即归到“留别”的题面,又点明了主题。正因为有前面的梦幻境界,后面的感慨才显得合情合理。 丰富的想象和高度的夸张。 诗中将丰富的想象和高度的夸张相结合,创造出辉煌流丽、缤纷多彩的艺术形象。夸张为想象服务,正因为夸张了天姥山的高峻。后来梦游所见的山水奇幻、云霞明灭、众仙来会的境界,才显得真实合理,和谐统一。 语言酣畅淋漓,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全诗以七言句为主,随着感情的起伏,杂以长短不齐的句式,造成疾缓相间的节奏。如“列缺霹雳”四句,以急骤的节奏,表现电闪雷鸣、山崩石开的情景;接着改用七言句写神仙来会,以舒缓的节奏表现众仙飘然而下的情景。不同的节奏与不同的内容相统一,极尽和谐之妙。 杜甫兵车行 (1)杜甫诗的思想内容 杜甫的诗歌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充满忧国忧民的感情,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许多诗篇反映了广大人民在战乱中、在赋税剥削和和不合理兵役制度压迫下的痛苦生活,并流露出深深的同情。杜甫关心国家命运,他的大部分诗篇忧国悯时,流露出真诚感人的爱国热忱。杜甫还勇于揭露弊政,抨击上层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和骄奢淫逸,表现出清醒的批判现实的战斗精神。杜甫一生始终洋溢着真挚火热的激情,在其吟咏自然景物、怀念亲友、咏史怀古的作品中,也常倾注着他热爱祖国、同情人民、关怀时政的思想感情。 兵车行是他在困守长安时期所作,抨击了唐玄宗的穷兵黩武,致使人民流血破产。 (2)杜甫诗歌以精确描绘社会生活画面为基本特征。他的叙事诗长于写实,寓主观于客观;其抒情诗善于融情于景,使情景交融,创造出动人的意境。杜甫诗歌风格多样,“沉郁顿挫”则是其基本风格。杜甫擅长各体,尤精于律诗,他的律诗格律谨严,章法整饬,对仗工稳,技巧圆熟而多变,代表了唐代律诗的最高成就。杜甫的乐府诗继承了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创造了“即事名篇”的新形式,开创了新题乐府的创作途径。 四、中唐诗文 1、基本常识: 中唐前期诗歌创作处于低潮,后期重有出现繁荣景象。唐代宗大历年间在诗坛享有盛名的十位诗人合称“大历十才子”。中唐前期元结、顾况注重反映现实民生,是杜甫开创的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到以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运动中间的过渡性诗人。中唐前期的刘长卿和韦应物以山水诗见称,是王维、孟浩然的余绪;卢纶、李益的边塞诗,是高适、岑参的余绪。中唐后期的两大诗派是新乐府派和韩孟诗派。 中唐新乐府运动,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一批诗人,自觉发扬杜甫的写实精神,从生活源泉中觅取诗材,写下了大量赋咏新题材、运用新语言、标以新诗题的乐府诗,掀起了一场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的中坚诗人还有张籍、王建、李绅等。 韩孟诗派与新乐府派几乎同时出现,以韩愈、孟郊为代表。他们标榜“陈言务去”,尚古拙,求奇险,艺术上避熟就生,因难见巧,刻意求新,形成奇崛险怪的风格特色。在两大诗派之外,能够独树一帜,成就较突出的诗人有刘禹锡、柳宗元、李贺等。 2、主要作品: 刘禹锡的乌衣巷 刘禹锡具有朴素唯物论的思想,政治上也有进步见解。长期的贬谪并没有改变他的思想。他不少的诗篇抒发了自己身世遭遇的愤懑和痛苦,有的诗更直接讽刺了当朝的权贵。 这首诗写煊赫了二百年的王谢世族的没落,感叹六朝门阀都已成为过去。刘禹锡的诗,律诗、绝句比古诗成就高,仿效民歌的乐府小章尤为著名。“开朗流畅,含思宛转”,“运用似无甚过人,却都惬人意,语语可歌。”(胡震亨唐音癸签)当时白居易称他为“诗豪”,宋代苏轼、黄山谷,对他也很推崇。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这首诗颂扬宫廷乐师李凭演奏箜篌的高超技艺,是唐诗中描写音乐的著名作品之一。箜篌引是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名句“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五、晚唐诗词散文 1、基本常识: 晚唐是唐诗的夕阳返照时期。诗坛的整体状况是感伤气息浓重,雕琢风气盛行。晚唐前期极负盛名的诗人是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他们也是晚唐最有成就的诗人。晚唐后期出现了以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为代表的一批诗人,发扬中唐新乐府派的创作精神,注重反映社会民生,但艺术成就不高。 2、主要作品: 杜牧的早雁 用比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年度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通关考试题库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城市轨道交通乘务安全操作规范
- 2025年康复医学综合评估与制定治疗方案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河南推拿职业学院招聘博士研究生10人笔试高频难、易错点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肾脏内科实际操作技能综合考核答案及解析
- 2025年病理学疾病组织切片诊断评估模拟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社区医学健康管理实务模拟案例答案及解析
- 2025年药物分析与检验药物分析方法评估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急诊医学急救实践考核答案及解析
- 工地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及案例分析
- 小学生科普课视错觉课件
- 电力安全微课堂
- 质量部长述职报告
- 无人机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 规模灵活资源广域接入的新型配电系统分层分群架构与规划技术研究
- 音乐心理学理论-洞察分析
- 法院报名登记表
- 上海市闵行区区管国企招聘笔试冲刺题2025
- 中外建筑史课件
- 2024年度商业保理合同:保理公司与出口商之间的商业保理协议3篇
- 应急管理部14号令《生产安全事故罚款处罚规定》 修改前后对照表及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