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童话的语言美_第1页
感悟童话的语言美_第2页
感悟童话的语言美_第3页
感悟童话的语言美_第4页
感悟童话的语言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感悟童话的语言美以巨人的花园为例摘要: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它主要是写给孩子们看的,能让孩子从中得到快乐,获得意义。本文主要是通过解读文本巨人的花园来探究童话的语言美:首先指语言的形象性;其次指语言的简短性;最后指语言的音乐性。这三者共同构建起童话语言的特色,使得这种文学体裁能够在孩子心中唤起最美的记忆。关键词:形象性;简短性;音乐性童话作为一种文字浅显的儿童文学体裁,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简单的故事中往往蕴藏着丰富的哲理,告诉孩子们真、善、美的道理,教会他们如何去爱与宽容,带给孩子们无尽的想象与启迪。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如今提倡教改新理念的大环境下,我们更应该好好地利用这些资源,促进语文教学。童话教学的意义在于: (一)童话教学可以加强学生的朗读与复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和背诵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这是学生理解语言、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朗读和背诵时,如果教师指导得当,学生就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二)童话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能力俄国小说家邦达列夫说:“一个人打开一本书,就是在仔细观察第二生活。就像在镜子深处,寻找自己的主角,寻找着自己思考的答案,不由自主会把别人的命运、别人的勇敢精神与个人的性格特点相比较,感到遗憾、怀疑、懊恼,他会哭、会笑、会同情和参与。”(三)童话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小学儿童的情感发展特点是:情感的表现形态不断发生变化;儿童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情绪多变,激情占优势,心境的持续时间短;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情感的稳定性不断增强;高级社会性情感逐步发展。(四)童话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想象,是童话的突出特点,没有丰富的想象,就没有童话。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是编写童话的主要核心。所以我们要因势利导,利用图片,实物等直观的教具来引导他们先仔细观察,并教会观察的方法。下面就联系我的教学经验,并结合巨人的花园谈谈童话的语言美。一、语言的形象性:语言的形象性指通过想象、拟人、夸张、比喻等,使事物亲切、熟悉;增强动作感;增强色彩感、画面感。巨人的花园开篇就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人间天堂: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这是由作者通过想象构造的世界,经过语言这一媒介,进而由读者进行再想象、再构造。而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乐于想象,也容易想象。乐于想象是因为孩子的天性,童话恰好可以满足他们对事物的美好遐想;容易想象是因为语言文字本身简洁而富有美感。这一想象的发挥对于学生产生的作用有三:其一,产生画面感。所谓画面感,就是看了文章像看了一幅画一样,和王维所说的诗中有画有异曲同工之妙。再回顾“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白雪一片”这几个词不仅对仗工整,而且突出了对应季节中的重要景物。有了一定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孩子们,就能很迅速地在脑海中浮现四幅图景。对于优秀的孩子,也许还能在每一幅图画中增添自己感兴趣的景物。比如:在春天这副图景里,也许还能想象放风筝的趣事;在夏天,有荷塘月色;在秋天,有涨红了脸的高粱;在冬天,有干枯的树枝。这样的想象是富有童真和烂漫的,因而也是愉悦身心的。其二,增强色彩感。色彩是感情的语言,不同的色彩给人的感觉千差万别。原文中的几个关键词“鲜花、鲜果、绿、白”传递给我们的恰是不一样的感觉。先看“鲜花”和“鲜果”,花儿之所以鲜艳,是因为由各种明亮、娇艳的颜色聚拢而来产生的视觉美;瓜果之所以新鲜,也是因为它的色彩是靓丽,而非单一的。这两个关键词传递给我们的感觉是一种奔放的激情。而“绿”和“白”产生的色彩效果是一种反差美。“绿”代表青春、健康和朝气,“白”代表沉寂、纯洁和内敛。这样一种强烈的冲突,带来的感觉却是一种强烈的欢愉。其三,为理解文章中心思想作铺垫。通过想象产生画面感和色彩感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花园本身是很美丽的,但如果有破坏力量来摧毁它的美,我们应该与之对抗和较量,一定要维持花园本身的美丽,因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坚持是应该保有坚定的信念的。有了这一层意思的理解,学生才能真正的明辨是非:巨人赶走孩子,不与孩子共同分享花园的美是错误的行为;后来巨人拆除围墙,与孩子共同分享幸福和快乐,这是正确的行为。最后,才能得出不要自私自利,要与人分享快乐的结论。除了想象,巨人的花园里还善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这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此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提起这个小男孩,就想起最后一片叶子里的主人公贝尔曼,他用画笔画了一片“永不凋零”的常春藤叶,给重病患者营造了一个美好而感人的谎言。对比小男孩和贝尔曼这两位主人公,他们共同之处在于都想通过自己的力量对外界作出一定的改变,而且这样的改变都是出于一种善意的目的。而不同的是,小男孩被赋予了一种神力,这就是夸张所带来的效果。这样一来,小男孩的形象就变得高大起来,这正好满足了孩子的一种心理需求。因为每个孩子心里都住着一个成年人,他们渴望自己能够像超人一样拯救世界。再仔细研读描写小男孩动作的词“伸”。这个字非常简单易懂,做出这个动作也不难。它赋予小男孩的人物形象是天真,带点孩子气。把“伸”和后面的“绽出”、“开出”结合起来理解,还能得出以下联系:一、“伸”是动作的实施,“绽出”和“开出”表示一个结果。二、桃树绽出绿芽并开出花朵是一种神力的体现,而此种神力指向的并非神奇非凡的力量,它指的是一种崇高的美德懂得与人分享快乐,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这种夸张的效果不仅仅突显童话语言本身的魅力,更把童话的内容和思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二、语言的简短性: 童话适合孩子阅读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语言的简短性。巨人的花园一文的段落中常用的开头用语有:从前、有一年秋天、不久、一天早晨和从那以后。这几个词和短语都非常简单明了。“从前”是许多童话故事中开头的常用词汇。它是代表过去的一个时态,往往能勾勒起孩子们对以往生活阅历的一个回顾,他们就会不自觉的在后面的故事情节中寻找和自身经历相似的一幕。这从心理学意义上叫做唤起记忆。通过记忆的被唤起,和想象的再现,孩子能产生一种模糊的意识:创作往往来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只有在生活中去发现,去观察,去创作,才能真正践行大语文观。“有一年秋天”和“一天早晨”看似简单随意的语言,恰能突显童话的幻想色彩。这种叙事模式能让孩子的思维随之发散,甚至发挥更多的联想和想象。如果把“有一年秋天”改为具体的时间点,就少了童话的味儿,也会降低孩子的阅读兴趣。“从那以后”这组短语很明显将要引向童话的结尾,读了结尾,再回顾前面的因,才明白事物因果循环的道理。除了叙述的语言简洁明了以外,人物的语言同样如此。巨人一开始对孩子的态度是非常傲慢的,他连续说了三次“滚出去”,这样的用语是非常生活化,和契合实际的。联系课文内容还可以让我们清楚地明白:巨人不但自私,而且没有给予孩子应有的爱护与疼惜。 以上是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童话语言的简短性,另外还可以从语法结构上进行分析和理解。“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属于主谓短语,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最简单的。学生还可以仿照说出很多主谓短语:小鸟飞翔、汽车行驶、粮食丰收等。甚至可以在原文基础上进行扩展训练:五颜六色的鲜花绽开美丽的笑脸。“欢乐的笑声、刺骨的寒风、尽情地玩耍”属于偏正短语,这类短语难在“的”和“地”的区别:“的”是定语的标志,后面接名词;“地”是状语的标志,后面接动词。“绽出绿芽、拆除围墙”属于动宾短语,一般遇到这种类型的短语,可以让学生把主语补充出来,建立起完整的句式概念。除了这三种较常见的短语类型外,文中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短语,在此不一一列举。三、音乐性:语言不仅包括意义层面,还包括声音层面(字音、语调、节奏、押韵)。文中一开始描写花园的词语“鲜花盛开、绿树成荫、鲜果飘香”,这些词的最后一个字都是平声,读来非常响亮动听,给人带来听觉享受的同时,也能让人想象出花园的一幅幅美景。接着巨人回来后,他追赶孩子们,此时孩子们吓坏了,四处逃散。在这里的“坏”和“散”都是入声,使得矛盾双方冲突越发激烈,也让人感觉巨人的可恶和自私。这时,花园里北风呼啸,狂风大作。巨人开始疑惑道:“今年的春天为什么这么冷,这么荒凉呀?”此处连续两个“这么”的运用,使得语调变得缓慢肃静,也引起读者的深思。当巨人再次赶走孩子的时候,“纷纷逃窜、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这几个词的出现,更突出了巨人的自私所造成的恶果。最后巨人在小男孩的指点下,终于领悟:“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被我永远赶走了。”这句里的“是”和“不是”的对比运用,使得节奏短促有力。同时我们也能通过这扇窗户,看到作者的良苦用心和传达的意义。因此,总观全文,它富有音乐的节奏感,能使学生易于吟唱,乐于吟唱。结合童话语言的特点,在教学中的方法和策略如下:(一)在想象中走进童话的神奇意境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童话常常采取夸张、拟人、象征等手法编织奇异的情节,营造浓厚的幻想氛围。在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在思维和情感上走进童话的幻想意境,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丰富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深刻道理。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理解小女孩在擦火柴的过程中产生的幻想。(二)大胆创新,激发质疑,不通讲课文,只讲关键处很多童话作品,因为情节曲折的缘故,篇幅相对其他体裁的文章而言较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大胆创新,采“用长文短教”的办法。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地理解课文。学生在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提出疑难问题或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师只讲关键处,不需通讲课文。(三)让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尊重个人阅读感受在“个性化”这个词日益被人们所关注的今天,许多学者开始从不同的角度来诊释“个性化”的内涵。但一般来讲,都是从教学的角度来解释的:“个性化教学是指教师以个性化的教学手段,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并促进个体人格健康发展的教学活动。”(四)采取多种有趣的训练形式1、续编童话故事 续编童话故事是诶样想象能力的一种有效的训练形式,根据童话的内容,学生通过想,结合自己的实际感受,构思新的故事情节,在中年纪的语文教材中就有许多童话的结尾可以用来给学生进行训练。最常用的以狼和小羊、坐井观天为多。2、看图编童 在孩子们的世界里,动物是他们最好的朋友,抓住这个特点,可以用直接出示图片或用幻灯片或用电脑演示出一制小动物,如白兔.然后有序地出现一些相关的画,如有顺序地出示草地、树林、太阳、蘑菇、小鸟、一条河.一只大灰狼.兔妈妈及一些动物.每增加一个画面,就让学生进行想象练说,到最后一个画面出现后,一个小白兔与大灰狼之间的故事救灾孩子们独特的构思中漫漫形成了。 3、仿写童话故事 学生的认识规律一般是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的过程。在一、二年级的时候,他们就接触到不少课本里的童话故事。这为训练提供了模仿的机会。以小壁虎借尾巴来仿写小兔子借耳朵.同时,也可以借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书、卡通片来仿写。4、自由编童话的故事童话故事的情节来自于孩子们的生活中,让孩子们的潜意识得到充分的发展是训练的目的。孩子们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所有的东西都有灵气,有生命。所以,在训练到一定程度上时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在想象王国自由遨游,怎样想就怎样写,鼻子、嘴巴、耳朵、牙齿、舌头会互相争功;铅笔、书本会捉迷藏;柳树会跳舞,花儿会唱歌;小鸟会变魔术;森林里会举行一年一度的音乐会.当你被孩子们带入童话世界时,你不得不惊叹,他们的世界是多么美丽。以童话的形式打开写作大门,让学生用自己的全部心思,全部感情,全部智慧去写作,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更能直接培养学生热爱人生、热爱世界的情感。总之: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童话世界,教师只要能用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一定会让孩子们的心灵童话世界更美好。参考文献: 1 赫尔岑.赫尔岑论文学M.辛未艾,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35.2 特伦斯霍克斯.结构主义和符号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74.3 龙协涛.文学阅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0.4 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