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近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思考在这里所说的文化是狭义的文化,即精神层面的文化,或者说是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以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除了意识形态外还有各种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等。这里说的文化交流是指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间的交流,同等水平的文化交流在这里不做讨论。我们知道文化间的交流往往会附着在政治活动或是经济活动中,近代的中外文化交流尤其如此。当一种社会制度走到的其生命的尽头,一个新社会即将产生的时候,先进文化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功能就会凸现出来。变革社会要从上层建筑着手,说得更清楚些就是从思想上层建筑着手,从世界范围来看,重大的历史政治变革之前都有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只有当新的意识形态取代旧的意识形态在社会中的主导地位时,革命或是变革才可能成功。但是当先进的文化传播进来时,因为各种自然科学不体现阶级利益,不会激化阶级矛盾,所以容易被统治阶级接受,对于一种新的先进的文化,首先会被接受的应是其各种自然科学,之后才会是社会科学,这也是一条文化传播的规律。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中国的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只是在没有外来入侵的情况下还没有人意识到中国的封建制度已经落后世界了。鸦片战争的惨败让中国的开明之士开始觉醒,终于兴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写到这里我们不禁会想起明末清初时的外国传教士在中国传教及介绍西方的自然科学的历史,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一度得到了官方的认可,有不少传教士还在政府中任职,但是天主教和西方的自然科学并没有在社会上引起多大反响,只是有几个开明士大夫热心罢了。而鸦片战争时,中国战败,外国传教士很快就取得了在中国自由传教的权利,西方的自然科学也开始在中国传播开来。那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有两个最主要的原因。一个是社会对先进文化的需要程度,另一个是传播先进文化的主体力量的大小,这两个因素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近代中国,后者的作用开始时是绝对决定性的,中国被迫向西方学习,但在学习的过程中,中国逐渐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前一个因素与后一个因素共同发挥其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当留学生取代传教士成为传播西学的主体时,二者共同的决定性作用明显凸现出来。而在明末清初时,社会对西方的先进的自然科学并没有多大的需求度,因为社会需要总要通过个人需求表现出来,当某种个人需求在社会占据主导地位成为一种普遍的需求时,个人需求就成为社会需求。事实是即使到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社会依然对西方的先进的自然科学需求不大,是西方的炮舰的威力迫使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殖民主义在客观上也具有一定的建设作用,不只是破坏作用。再看看明末清初的外国传教士的力量的大小,当时的外国传教士单凭自己的力量进行传教、传播西学,双方是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文化交流的,外国传教士的实力与中国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力量比起来简直是微不足道。但是鸦片战争后就不一样了,外国传教士依托不平等条约及本国政府的支持,甚至凌驾于地方官之上。一个社会对于一种先进文化的学习,绝不会就停留在自然科学的水平之上,随着学习的深入与西方国家社会制度的比较以及对中国旧的的社会制度的落后腐朽的认识,学习西方的社会科学就迫在眉睫了,就是要对意识形态进行颠覆了。首先是君主立宪制度被引进来,维新派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宣传,其影响仅在知识分子阶层,但是其自身力量的不足决定了其失败的命运,之后革命派将民主共和制引进中国,也因其自身力量的不足,虽然推翻了帝制,但是还是不可避免地失败了,最后,社会主义制度被引进中国,广大的共产主义青年在广大工人群众中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并被接受,共产主义在中国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加上之后中国共产党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共产主义在农村也获得了广泛的传播,由于老百姓切身感受到共产主义者是一心一意为他们服务的,这促使了共产主义在中国广大农村占据意识形态的优势,而中国主要的人口在农村,这就意味着共产主义在中国的胜利只是时间问题了。还有一点就是关于文化梯度力。我们知道在高气压和低气压之间存在着一个气压梯度力,我想在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之间也存在一个文化梯度力,正是在这个文化梯度力的作用下,先进文化流向落后文化,这是一个理想状态,在没有其他外力的影响下是这样。社会对先进文化的需要程度以及传播先进文化的主体德力量的大小决定了这个力的大小。最后比较一下明末清初及晚清时期的外国传教士在中国传播宗教及西学。十六世纪以来,随着西方传教士的东来,中西文化在中国的交汇,引发了中西文化一定规模的交流。早期来华的传教士主要是耶稣会的传教士,他们的文化素质较高,大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为传教将西方的大量自然科学知识介绍给中国,以此作为向中国传教的敲门砖,但对中国的影响仅局限在统治阶级的上层,对当时整个中国的知识结构及中国人信仰的变化影响不大,但其影响也是深远的。到了近代,鸦片战争等一系列战争的失败,一批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外国传教士最终在中国获得了自由传教的权力,此时的外国传教士很多不只是为传教而传教,而是作为本国殖民者侵略中国的工具,当然也有一批传教士向中国介绍了大量的西方国家的科学文化知识,特别是兴办教会学校,普及了传进中国的西学,同时教会学校初期不收学费,为平民子弟上学提供了便利。创办报刊杂志,传播了西学。虽然很多传播西学的外国传教士本身文化素质不是很高,但由于西方的科学文化通过学校教育这种手段的传播,此时外国传教士对中国在科学文化方面的影响是巨大的。正是因为传教方式的不同,导致了这两个时期外国传教士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不同。利玛窦来到中国后,由于他的传教方式,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有了质的进展,天主教传教获得巨大成功。他的传教方式:走官方路线,先在中国立足,获得一个小小的定居点,传教的事慢慢来;之后尽可能结交中国的士大夫们以西方的科学激发他们的兴趣,与他们发展友谊并进行合作,最终获取皇帝的传教许可。利玛窦精通汉语,研究儒家经典,尽可能将天主教义和儒家文化结合起来。他用从西方带来的一些新奇物品,如圣母像、魔术般变幻光线的棱镜及自鸣钟等来吸引中国人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西方的兴趣。他走官方路线,用西方的新奇物品先是征服了地方官,获取了他们的好感,在地方上定居下来,最终凭借自鸣钟征服了万历皇帝,在京城定居下来,从而得以开展他们的传教活动。但近代以来外国传教士的传教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教士们可以直接在中国建教堂,在民间直接宣传天主或是耶稣的教义,随意吸取中国人入教。当然还有很多传教士继续翻译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同时在中国兴办学校。但同时,也有大批传教士充当本国侵华的急先锋,在中国搜集情报,霸占田地欺压中国老百姓甚至地方官。比较这两个不同的时期,外国传教士的传教方式,后者对前者虽有继承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其中的原因是深刻的且发人深省的。首先,在前一时期,中国是独立的主权国家且很强大,西方较中国为弱。这就决定了外国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教必然要服从中国政府,不敢任意妄为,传教活动受到很大的限制。但后一时期,情况发生了逆转,中国弱西方强了,外国传教士在中国颐指气使,甚至地方官都得让他们三分,他们在中国自由传教,无论是从沿海还是到内地。只有独立的主权国家才具有平等交往的条件,满足国家需要这是国家运动变化的永恒主题,这种需要总的来说可以分为生存的需要和发展的需要,到底哪个方面会成主要矛盾,这主要是由当时的国力状况和世界潮流所决定的。明清之际的中国国力强大,外来势力不足以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他们只能以和平的方式传教,并且是绞尽脑汁取得中国统治阶级的传教许可。而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了,生存问题成为当时中国的主要问题,反对外来侵略从而建立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成为当时中国的主要目标之一,这个目标贯穿中国近代的始终,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的建立。在此时师夷长技以制夷被广泛的接受,学习西方成为中国人自觉的行为。这也为外国传教士在更大范围和规模上干涉中国文化教育创造了条件。其次,明清之际的中国是官本位的强大封建帝国,又是国力较强的主权国家,外国传教士要想在中国立足,走官方路线是一个捷径。与官府结交关系,获取他们的好感,才可能被容许住在中国,进一步才可能在中国传教。而到了近代,中国衰落了,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在地方上,外国传教士不但不再讨好中国地方官而且还欺压地方官,同时还驱使地方官保护他们的教堂坟地等。他们的传教活动可以直接走民间路线了,因为有不平等条约的保护,清政府已经站在他们的背后了。再次,两种文化的交流,首先是两种文化都有交流的需要,这是一个大前提,这样两种文化才能比较顺利的交流。满足需要,这是交往的决定性条件。在和平的状态下交往的双方必须都有交往的需要,在此前提下交往才能正常开展。倘若只是一方有交往的需要而另一方没有交往的需要,这个时候一方硬要进行交往那就需要一个力量的作用了,那就是强过对方的武力。在前一时期,中国王朝自以为天朝上国无所不有,不需要外国的补充,把对外交往看做是对外国的恩赐。所以当外国传教士到来的时候,他们遇到极大的困难,摆在他们眼前的是如何让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的统治阶级认识到和他们交往的必要,最终他们用欧洲的棱镜、自鸣钟等激发了中国官员甚至是皇帝的兴趣,引发中国对他们的需要,在这一点上他们 做得很成功。到了近代,对西方科学的需要成了一种普遍的认识,学习西方科学成了中国人的自觉要求,中国人已开始自觉引进西方文化,外国传教士为继续保持他们在文化传播方面的优势地位,以便更好地为传教服务,他们开始在中国兴办学校,并且最初还是免费教育,这一举措恐怕是外国传教士在近代中国影响巨大且最具决定性的因素。科学知识这种资源必须要在人群中普及开来才能发挥它的指导性的作用。而创办学校并且还是免费上学这无疑为广大的上不起学的中国孩子进入知识的殿堂打开了方便之门。第四,两种异质文化的接触,冲突和矛盾不可避免。如何寻找一个切入点是很关键的,利玛窦用儒家思想来解释天主教义无疑是成功的,他将儒家文化和天主教教义结合起来,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解决了二者的矛盾与冲突。到了近代为了救亡图存需要向西方学习,中国的儒家文化被中国自己都漠视了,陈独秀等所发起的新文化运动在对待儒家文化上就是采取了全盘否定的态度。所以此时外国传教士用不着再去找两种文化接触的切入点了,而是可以直接宣传西方的科学文化。这两个时期,外国传教士在中国都引进了大量西方科学,但对中国造成的影响是不同的。前者对当时的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仅局限在中国的上层社会,而后者的影响却遍布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影响颇巨。这其中的原因也是深刻的。我想,明清之际的中国社会对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的需求不具有紧迫性,从而西方的科学文化不具备在当时的中国进行广泛传播的条件,这直接局限了当时外国传教士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到了近代,为了救亡图存不得不学习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社会对西学有了迫切的需要,并且后者兴办了一批批学校,从小学到大学,将传入中国的科学文化知识系统化并通过学校这种教育手段普及开来。前者虽然在天文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低度酒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冷藏和冷冻食品包装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兽医治疗学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企业管理软件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化学课堂互动教学计划
- 活动策划设计工作进度计划
- 市场营销实习生培养计划
- pep小学三年级英语下册学习计划
- 服务合同口译服务合同
- 温室环境智能控制系统维护与优化补充合同
- 创新设计前沿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浙江大学
- 2025年高考生物复习新题速递之基因工程(2024年9月)
- 小型手推式除雪机毕业设计说明书(有全套CAD图)
- 【数 学】同底数幂的乘法课件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 地铁导向标识安装施工方案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毕业实习》 课程教学大纲
- 政务新媒体管理培训
- 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英语真题(含解析)
-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卷(副省级)答案及解析
- 家长写孩子在家学习情况的发言稿
- 《拟行路难(其四)》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