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训练:文言文断句_第1页
专题训练:文言文断句_第2页
专题训练:文言文断句_第3页
专题训练:文言文断句_第4页
专题训练:文言文断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练习文言文断句 【原文】齐景公谓子贡曰:“子谁师?”曰:“臣师仲尼。”公曰:“仲尼贤乎?”对曰:“贤。”公曰:“其贤何若?”对曰:“不知也。”公曰:“子知其贤而不知其奚若,可乎?”对曰:“今谓天高无少长愚智皆知高高几何皆曰不知也是以知仲尼之贤而不知其奚若。”【参考答案】(2分)今谓天高,无少长愚智皆知高,高几何?皆曰不知也,是以知仲尼之贤而不知其奚若。(共有四处应该停顿的地方,断对23处给1分,4处都对给2分)【参考译文】齐景公问子贡:“你的老师是谁?”(拜谁为师)子贡回答说:“我的老师是仲尼。”齐景公问:“仲尼有才干吗?”子贡回答说:“有才干。”齐景公问;“他的才干怎样呢?”子贡回答说:“不知道。”齐景公说;“你知道他有才干,却不知道才干怎么样,这行吗?”子贡回答说:“现在说天很高,无论老人小孩愚昧聪明的都知道天很高。天有多高呢?都说不知道。因此知道仲尼有才干却不知道他的才干怎样。” 【练习】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参考答案】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料想)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译文】有个妇女把二个小孩放在沙滩上自己在水边洗衣服有只老虎从山上跑下来,妇女急忙跳到水中躲避老虎,两个小孩却仍在沙滩上嬉戏,老虎看了很久,甚至用头去触碰小孩子,大概是老虎害怕了吧,而小孩子懵懂无知,竟然不以为怪我想老虎吃人一定要先用虎威震慑,可是遇到不怕老虎的人威无处施加。 【练习】人之生斯世也但知以已死者为鬼而未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泥土者则其人虽生与死之鬼何异余尝见未死之鬼吊已死之鬼未之思也特一间耳【参考答案】人之生斯世也,但知以已死者为鬼,而未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无知无觉的样子)泥土者,则其人虽生,与死之鬼何异?余尝见未死之鬼吊已死之鬼,未之思也,特一间耳。 【练习】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5分)(2004年北京卷考题)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参考答案】 【练习】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参考答案】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 【练习】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qing显现)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参考答案】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qing显现)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练习】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君子虑福弗及,虑祸百之,君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君子实如虚,有如无。(说苑)【参考答案】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本题2分,断对3处给1分) 【练习】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返为其患(百喻经) 【参考答案】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返为其患。譬彼外道闻节饮食可以得道。即便断食或经七日或十五日。徒自困饿无益于道。如彼愚人。以盐美故。而空食之。致令口爽。此亦复尔。至于 他 家 主 人 与 食/主人 闻 已 更 为 益 盐 既 得 盐 美/所以 美者 缘 有 盐 故 少 有 尚 尔(句式工整,均为四字句) 【译文】从前有个愚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主人端出食物来,他嫌淡而无味。主人听后,就多放了点盐。多加了点盐后饭菜就味道好多了。 这个人就在内心中想:“原来饭菜好吃,味美是因为有盐的缘故啊,就少放那么一点就这么好,如果放的更多不就更好了吗?”愚人没有智慧,就单单吃盐最后终因吃盐过多,导致口味败坏。 这就如同现在流行的非正知正见的外道邪说一样,说什么少吃东西可以得道成仙,于是便开始尽量少吃,不吃,有的甚至持续一周或半月的时间。这只不过是折磨自己的身体而无益于修行,这和故事中的人一样,因为盐可以使饭菜味美而多吃盐,最后导致口腔败坏,腐烂。听信外道邪说并依此修正不是和这位愚昧无知的人一样了吗? 【练习】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参考答案】及(接触)之而后知,履(实践)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披(翻阅)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走一步);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通“贾”,来往于海上的商人)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chu,尝一口)。【参考译文】接触了实际然后才知道真相,实地做了然后才晓得困难,哪有不实践就能够知道的呢?翻阅五岳的地图,以为了解山了,实际不如打柴的人上山走一趟;谈论大海的广阔,以为懂得海了,实际不如做买卖的人在海上望一眼;讲说各种珍品的食谱,以为知道美味了,实际不如厨师尝一口。注释得:取得,获得。引申为占有、接触 履:实行,实践乌:岂,哪里披:披阅,翻看估:估客,商贩,海外贸易商人疏:分条陈述,解释发挥觚:酒器这段记述的大意是:接触了事物后,才能了解事物,亲自实践后,才能知道做事的艰难。哪有不经实践就掌握知识的道理呢?只浏览五岳之图,就以为了解山脉,实不如樵夫一双脚接触的多。高谈沧海的广阔,就以为了解海洋,实不如商贩一眼看到的东西多。精通八珍的食谱,就以为知道了食物的味道,其实不如厨师品尝一下。 【练习】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又云无疑者须要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参考答案】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又云:无疑者须要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 【原文】(1)龙者鳞虫之长王府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 【误】 龙者,鳞虫之长。王府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正】龙者,鳞虫之长。王府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原文】(2)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十则) 【解析】(“焉”字在这里是疑问副词,当“如何”讲,应属下。误以为它是句末语气词而属上,就断错了。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原文】(3)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垓下之战)。 【解析】“辟易”是连绵词,当退避讲,不能拆开。这里却误为单音词,将其理解为受惊逃避的意思,并把“易”字属下就错了) 断句步骤总结1、通读,凭语感断,先易后难2、抓词语. 虚词:“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 “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 “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抓语句核心,一般是谓语,然后前后追问,进行推断。3、观句式:对偶句、对举句、排比句,骈文中的四六句等。4、利用上下文内容的关连、呼应断句(1)给叙事的文段断句,一定要先把握事件的梗概:有哪些人,他们之间的关系怎样,事件的中心环节是什么,有怎样的发展过程。(2)议论性的文段,要注意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尤其是一些关联词语。5、找名词(或代词)。名词或代词往往充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即可确定停顿。6、找顶真。顶真是古汉语一种常见的修辞形式,句子往往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主语,也就是现代汉语的兼语句。7、依总分。文言文的句子,也有总分式的,我们可据此判断停顿。8、检查:利用翻译、语法分析或语感来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当然,如果我们能够掌握比较丰富的文化知识,也可以帮助我们迅速而准确地断句。比如行政事务、名物制度等。总之,这道题考查同学们综合运用文言知识的能力,如果我们能掌握一定的方法,再辅以必要的训练,相信在高考中取得满分是完全可能的。 断句口诀: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强化训练 【原文】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往天子尝欲教子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也由此上益重爱之【注】不至:可译为“不必”。【参考答案】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往。天子尝欲教子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也!”由此,上益重爱之。 【参考译文】骠骑将军的为人,话语不多,从不随便多言多语泄漏机密,他作战有勇气,一往无前。皇帝曾经要他学习孙、吴兵法,他回答:“看用兵方法谋略怎样就行,不必学古人兵法。”天子给他建造住宅,让他去看看,他回答说:“匈奴还没消灭,没法考虑家的事!”因此,皇帝更加重视喜爱他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原文】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1)用“/”给划线部分断句(3分) 帝 惊 曰 皇 后何 为 若 是 对 曰 妾 闻 主 圣 臣 忠 今 陛 下 圣 明 故 魏 征得 直 言 妾 幸 备 数 后宫 安敢 不 贺(2)翻译下面文字(3分) 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参考答案】(1)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2)谁能比魏征更让我生气?每次朝会上都直言劝我,弄得我经常不自在。【参考译文】太宗有一次下朝后生气地说:“真该杀了这个乡巴佬!”文德皇后问:“谁惹陛下生气了?”太宗说:“谁能比魏征更让我生气?每次朝会上都直言劝我,弄得我经常不自在。”皇后听了退下去穿上朝服站在庭院里。太宗震惊地说:“皇后为什么这样呢?”皇后回答说:“我听说君主圣明臣子们就忠诚,现在陛下圣明,所以魏征能够直言劝告。我因能在您这圣明之君的后宫而感到庆幸,怎么能不向您祝贺呢?”【原文】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4分)【原文】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鼓径进亟犯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舵【参考答案】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鼓径进/亟犯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舵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波浪的部分断句。(3分)【原文】子厚前时少年,用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取材于韩愈柳予厚墓志铭)【参考答案】谓为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解析】断句的前提是读懂文意,并借助一些断句的手段,如据实词、虚词、对偶排比、人名地名等。上例中的“故”、“既又”、“故”几个虚词和“材”、“道”两个实词就是标志词。 断句和翻译。(9分)(2007年广东高考题)(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3分)【原文】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参考答案1】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ni)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建议】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 。 断句和翻译。(10分)(2008年广东高考题)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4分)【原文】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参考答案2】访练兵简卒 / 欲宣力中原 / 慨然有平河洛之志 / 善于抚纳士众 / 皆为致死 / 闻敦有不臣之心 / 访恒切齿 / 敦虽怀逆谋 / 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原文】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参考答案3】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料想)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参考译文3】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2006年福建高考卷)【原文】孟子曰:“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注】桀:夏桀,暴君。(1)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2分)由 今 之道 无 变今 之 俗 虽 与 之 天 下 不 能 一 朝 居 也【参考答案】(1)由 今 之 道/ 无 变 今 之 俗/ 虽 与 之 天 下/ 不 能 一 朝 居也。(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4分)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4分)【参考译文】(2)现在侍奉国君的人说:“我能替国君开辟疆土,充实府库。”君王不向往王道,不追求仁政,(侍奉国君的人)却谋求使国君富有,这是让夏桀一样的暴君富有阿。 第二节 文言翻译与断句(六年高考题荟萃)(2010年北京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选文】孟子曰:“仁者如射,发而不中,反求诸身。”吾尝学射矣始也心志于中目存乎鹄手往从之十发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有善射者,教吾反求诸身,手持权衡,足蹈规矩,四肢百体,皆有法焉。一法布修一病随之病尽而法完则心不其中目不存鹄十发十中矣。(取材于苏轼仁说)【参考答案】吾尝学射矣/始也心志于中/目存乎鹄/手往从之/十发而九失/其一中也/幸也。一法不修/一病随之/病尽而法完/则心不期中/目不存鹄/十发十中矣。【解析】主观题仍然是断句,而非标点或翻译,这是北京卷自2004年坚持至今的特色。抓住句末语气词,再根据文言文骈句较多,句子对称的特点很容易搞定 (2010年广东卷)【选文】宋忠余众仓皇列阵未成,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宋忠大败,奔入城。我师乘之而入,宋忠急匿于厕,搜获之,并擒俞瑱,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咸顿首称善。(选自明 谢黄后登陆卷下,有删改)【参考答案】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才/以利口取得/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2010年重庆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波浪的部分断句。(3分) 【选文】子厚前时少年,用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行予时也。(取材于韩愈柳予厚墓志铭)【参考答案】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行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 (2010年湖南卷) 【选文】孔明,伊、周之徒也。而论之者多异说,以其遭时之难,而处英雄之不幸也。夫众人皆进,而我独退,雍容草庐,三顾后起。挺身托孤,不放不摄,而人无间言。权倡人主而上不疑,势倾群臣而下不忌。厉精治蜀,风化肃然。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想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孔明皆优为之,信其为伊、周之徒也。而论者乃谓其自比管、乐,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是何足与论孔子之仕鲁与自比老、彭哉!甚者至以为非仲达敌,此无异于儿童之见也。彼岂非以仲达之言而信之耶?而不知其言皆谲也。仲达不能逞其谲于孔明,故常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论者特未之察耳。 (选自陈亮集诸葛孔明,中华书局1974年版)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A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B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C宥过无大刑散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D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2010年浙江卷)【选文】时京兆韦祖思,少阅典坟,多蔑时辈,知叟至,召而见之。祖思习常,待叟不足,叟聊与叙温凉,拂衣而出。祖思固留之,曰:当与君论天人之际,何遽而反乎?叟对曰:论天人者,其亡久矣。与君相知,何夸言若是也。遂不坐而去。至主人家,赋韦杜二族,一宿而成,时年十有八矣。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末及鄙黩人皆奇其才,畏其笔。世犹传诵之,以为笑狎。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末及鄙黩人皆奇其才,畏其笔【参考答案】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未及鄙黩|人皆奇其才|畏其笔。 (2009年广东卷)用“/”给下列文段断句。【选文】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与斯见之。【参考答案】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2009年江苏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选文】观 足 下 所 为 文 百 余 篇 实 先 意 气 而后 辞 句 慕 古 而 尚 仁 义 者 苟 为 之 不 已 资 以学 问 则 古 作 者 不 为 难 到 古 者 其 身 不 遇 于世,寄志于言,求言遇于后世也。自两汉以来,富贵者千百,自今观之,声势光明,孰若马迁、相如、贾谊、刘向、扬雄之徒,斯人也岂求知于当世哉。(选自杜牧答庄充书,有删节)【参考答案】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 (2009年北京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短句。【选文】天 之 道 其 犹 张 弓 与 高 者 抑 之 下 者举 之 有 馀 者 损 之 不 足 者 补之 天 之 道 损 有馀 而 补 不 足 人 之 道 则 不 然 损 不 足 以 奉 有 馀 孰 能 有 馀 以 奉天 下 唯 有 道 者 是 以 圣 人为 而 不 恃 功 成 而 不 处。 (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参考答案】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补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解析】文言文的断句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与翻译相关的题型,其难度低于翻译,但读不懂文句,断句也是很困难的。考生可在读懂大意的基础上,据标志词进行辅助断句。如据实词“补不足”、“人”、“损”,据虚词“之”、“是以”等可辅助判断。 (2008年北京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原文】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旅店)。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取材于韩非子说林上)【参考答案】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解析】运用语感,理解文句的意义和结构,正确断句。 (2008浙江卷)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选文】政 姊 荣 闻 人 有 刺 杀 韩 相 者 贼 不 得 国 不 知 其 名 姓 暴 其 尸 而 县 之 千金 乃 於 邑曰 其 是 吾 弟 与 嗟 乎 严 仲 子 知 吾 弟 立 起 如 韩 之 市 而 死 者 果 政也 (史记刺客列传)【参考答案】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县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市/而死者果政也【解析】先整体阅读,弄懂文意再断句。 (2008江苏卷)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选文】班 固 论 司 马 迁 为史记:是 非 颇 谬 于 圣 人 论 大 道 则 先 黄 老 而 后 六 经 序 游 侠则 退处 士 而 进 奸 雄 述 货 殖 则 崇 势 利 而 羞 贫 贱 此 其 弊 也 予 按 此 正 是 迁 之 微意。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有删节)【参考答案】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此其弊也/予按/此正是迁之微意。【解析】根据全文内容,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对句子进行断句。 (2007北京卷)用斜线(/)给下列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选文】太宗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取材于资治通鉴唐纪八)【参考答案】太宗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双斜线(/)处,可断可不断)【解析】运用语感,理解文句的意思正确断句。【参考译文】太宗对太子少师萧瑀说:我年轻时就喜欢弓箭,搞到几十个好弓箭,自己认为没有能可比的了。近来我把收藏的弓箭拿给做弓箭的人去看,工匠却说我这些弓箭都不是好木材做的。我问原因,工匠说,木材的质地不平直,纹脉都是斜的,弓箭虽然有劲,然而射出的箭不会平直。我才明白从前辨识(弓箭)的方法还不准确。我凭借弓箭打天下,认识这些弓箭还不完全,况且天下的事物这么多,怎么能都了解清楚呢! (2007浙江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选文】夫 明 六 经 之 指 涉 百 家 之 书 纵 不 能 增 益 德 行 敦 厉 风 俗 犹 为 一 艺 得以 自 资父兄 不 可 常 依 乡 国 不 可 常 保 一 旦 流 离 无 人 庇 荫 当 自 求 诸 身 耳(颜氏家训勉学)【参考答案】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解析】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断句的基础在于对文意的领会,因此断句前先要通读几遍,力求对文段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同时,还应注意文段的体裁、语言风格等。这段文字要注意几组动宾结构的对称句子。 (2006北京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选文】(赵围于秦)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 赵 之 于 齐 楚 扞 蔽 也 犹齿之 有 唇 也唇 亡 则 齿 寒 今 日 亡 赵 明 日 患 及 齐 楚 矣 且 救 赵 高 义 也 却 秦 师 显 名也 不 务 为 此 而 爱粟 为 国计 者 过 矣。 (取材于资治通鉴周纪五)【参考答案】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解析】这段文字主要说了赵国与齐、楚的利害关系,再加上我们非常熟悉的“唇亡齿寒”的成语,所以,难度较小。 (浙江省湖州部分地区2010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选文】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参考答案】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 (2010年吉林省榆树市弓棚高中高三第四次模拟)用“/”给下列文段断句。【选文】过 误 之 失 常 人 所 容 若 以 懈 慢 为 愆 则 臣 位 大 罪 重 郎 位 小 罪 轻 咎 皆在臣 臣 当 先 坐【参考答案】过误之失/常人所容/若以懈慢为愆/则臣位大/罪重/郎位小/罪轻/咎皆在臣/臣当先坐。 (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2010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选文】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参考答案】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 (陕西省西工大附中2010届高三第六次适应性训练)用斜线()给下面的划线文言文断句。【选文】宋人好附会名重之人,称 韩 文 杜 诗 无 一 字 没 来 历 不 知 此二 人 之 所 以 独 绝 千 古 者转 妙 在 没 来 历 元 微 之 称 少 陵 云 怜 渠 直 道 当 时 事 不 着 心 源 傍 古 人 昌 黎云:“惟古于词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贼。”今就二人所用之典,证二人生平所读之书,颇不为多,班班可考;亦从不自注此句出何书,用何典。昌黎尤好生造字句,正难其自我作古,吐词为经。他人学之,便觉不妥耳。袁枚随园诗话 【参考答案】称 韩 文 杜 诗 无 一 字 没 来 历不 知 此 二人 之 所 以 独 绝 千 古 者转 妙 在 没 来 历元微 之 称 少 陵 云怜 渠 直 道 当 时 事不 着 心 源 傍 古 人昌 黎 云: (浙江省2010届高三第二次五校联考)用斜线“/”给下面的一段文字断句。【选文】余 居 长 安 岁 闻 给 事 中 校 考 则 曰 某 人 为 某 县 得 上 下 考 由 考 得 某 官问 其 政 则曰 某 人 能 督 赋 先 期 而 毕 某 人 能 督 役 省 度 交 费 某 人 当 道 能 得 往 来 达 官 为 好 言 某 人能 擒若 干 盗 县 令 得 上 下 考 者 如 此【参考答案】余居长安/岁闻给事中校考/则曰/某人为某县/得上下考/由考得某官/问其政/则曰/某人能督赋/先期而毕/某人能督役/省度交费/某人当道/能得往来达官为好言/某人能擒若干盗/县令得上下考者如此 (福建省惠安三中2010届高三下学期预测)用“/”给下面语句断句【选文】暮 春 三 月 江 南 草 长 杂 花 生 树 群 莺 乱 飞 见 故 国 之 旗 鼓 感 乎 生 于 畴日 抚 弦 登陴 岂 不 怆 悢。【参考答案】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乎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 (北京市丰台区2010届高三二模)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选文】故 师 之 教 也 不 争 轻 重 尊 卑 贫 富 而 争 于 道 其 人 苟 可 其 事 无不 可 所求 尽 得 所欲 尽 成 此 生 于 得 圣 人 圣 人 生 于 疾 学 不 疾 学 而 能 为 魁 士 名 人 者 未 之 尝 有也。 (取材于吕氏春秋)【参考答案】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嚣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广东省汕头市2010年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测评(二)用“”给下列文段断句。【选文】服 阕 授 河 南 禹 州 知 州 调 睢 州 频 涝 请粜 请 赈 民 以免 患 浚 惠 济河 以 俸钱 更 直 擢江 南 苏 州 知 府。【参考答案】服阕 / 授河南禹州知州 / 调睢州 / 频涝 / 请粜请赈 / 民以免患 /浚惠济河 / 以俸钱更直 / 擢江南苏州知府。 (重庆市重庆一中2010届高三4月月考)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选文】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年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参考答案】由周而来 / 七百有余年矣 / 以其数 / 则过矣 / 以其时考之 / 则可矣。 (重庆市南开中学2010届高三4月月考)用斜线“/”给下面的一段文字断句。【选文】顾 是 役 也 奉 檄 北 上 草 草 行 道 中 耳 非 游 也 然 以为 游 则 亦 游 矣【参考答案】顾是役也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江苏省2010届高三百校大联考试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自古亡国,未必皆愚庸暴虐之君也。其祸乱之来有渐积,及其大势已去,虽有智勇,有不能为者矣,可谓真不幸也。昭宗为人明隽初亦有志于兴复而外患已成内忧不止颇亦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无贤佐徒以益乱。迹其祸乱,其渐积岂一朝一夕哉!(新唐书纪第十三)【参考答案】昭宗为人明隽/初亦有志于兴复/而外患已成/内忧不止/颇亦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无贤佐/徒以益乱。 2.(2010年广东高考仿真模拟测试题)用“”给下列文段断句。【选文】昭容貌矜严有威风权常曰弧与张公言不敢妄也举邦惮之年八十一嘉禾五年卒遗令幅巾素棺敛以时服。【参考答案】昭容貌矜严有威风/权常曰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举邦惮之年八十一嘉禾五年卒遗令幅巾素棺敛以时服 (2010年温州市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用斜线“/”给下面的一段文字断句。【选文】樗不才木也生岂无才者耶何其嗜好与人不同也所恶乎樗者以其无用也【参考答案】樗/不才木也/生岂无才者耶/何其嗜好与人不同也/所恶乎樗者/以其无用也 (2010浙江高考模拟试卷(十九)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选文】前承谕作木假山记跋尾,以明允公之文章,如天地之有元气,万物资之而春者也,岂可复刻画藻绘哉!往年欧阳文忠公作五代史或作序记其前王荆公见之曰佛头上岂可著粪窃深叹息以为名言。凡作序、引、后记,为无足信于世,待我而后取重尔!足下深谅之。(黄庭坚与人书)【参考答案】往年欧阳文忠公作五代史/或作序记其前/王荆公见之曰/佛头上岂可著粪/窃深叹息/以为名言 (2010年抚顺市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高考模拟考试)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选文】颎受命便发遣人辞母云忠孝不可两兼歔欷就路至军为桥于沁水【参考答案】颎受命便发/遣人辞母/云忠孝不可两兼/歔欷就路/至军/为桥于沁水 (2010浙江高考模拟试卷(三)用“/”为下列句子断句。【选文】陆 机 临 死 叹 曰 华 亭 鹤 唳 岂 可 复 闻 乎 吾 死 而 不 死 则 今 日 者 是 复 得牵 黄 犬 出上 蔡 东 门 复 闻 华 亭 鹤 唳 之 日 也 以 李 斯 陆 机 所不 能 得 之日 吾 得 之 亦 已 幸 矣【参考答案】陆机临死叹曰/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吾死而不死/则今日者/是复得牵黄犬出上蔡东门/复闻华亭鹤唳之日也/以李斯陆机所不能得之日/吾得之/亦已幸矣 (2010浙江高考模拟试卷(四)用斜线“/”给下面的一段文字断句。【选文】荣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体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是荣辱之大分也。【参考答案】荣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体/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是荣辱之大分也。 (2010浙江高考模拟试卷(五)用“/”给下列文言文材料断句。【选文】中孺趋入拜谒将军迎拜因跪曰去病不早自知为大人遗体也中孺扶报叩头曰老臣得托命将军此天力也。【参考答案】中孺趋入拜谒/将军迎拜/因跪曰/去病不早自知为大人遗体也/中孺扶报叩头/曰/老臣得托命将军/此天力也。 (2010浙江高考模拟试卷(一)用斜线“/”给下面的一段文字断句。【选文】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乃不俯寻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参考答案】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乃不俯寻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 (湖南省长沙市2010届4月份调研测试卷)用斜线“/”给下面的一段文字断句。【选文】虽 与 子 美 同 时 饮 酒 得 罪 之 人 多 一 时 之 豪 俊 亦 被 收 采 进 献 于 朝 廷而 子 美 独不 幸 死 矣 岂 非 其 命 也 悲 夫!【参考答案】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献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献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广东省中山市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选文】一 幅 数 千 言 不 加 点 窜 当 时 学 者 翕 然 宗 之 而 博 览 强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