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年渔沟中学高三历史阶段性试题(二)一、单选题1(2018河南安阳一模1)有学者说,在当时,西周是最先进的国家,王畿外齐、鲁、卫三大国,经济文化远不及西周,更不必说其他小国。秦始皇结束了从西周到战国八百多年的诸侯割据,伟大的中国第一次统一起来。这一叙述()A肯定封建文明的先进性B旨在说明统一来之不易C强调周朝政治的专制性D忽略了分封制的统一性2(2017全国卷高考考前模拟预测二24)西周初年,成王年幼继位,以周公为太傅、召公为太保共同辅政;西周中期出现了卿事寮和太史寮这样的辅政机构;西周晚期出现了总理两寮及公族事务的冢宰,这是类似于宰相的重要辅政大臣。这说明()A王权权威提高B官僚政治萌发C宗族等级严格D周王权威削弱3(2017全国卷高考考前模拟预测二25)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的十余年内,前后进行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共迁徙居民约106万户,达500多万人口。当时的移民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迁豪富、强族于关中;一种是徙平民、罪吏于边境。此举()A强化了关中的经济优势B均衡了全国人口的分布C旨在抑制土地兼并D促进了封建国家的统一4(2017全国卷高考考前模拟预测一25)钱穆在中国传统政治中说:“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这段史料可以用来说明()A国家政治制度的创建体现了时代特征B选官制度体现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博弈C制度的设计要与社会经济水平相一致D九品中正制有利于各地区人才的选拔5(2017全国卷高考考前模拟预测三32)公元前478年,为对抗波斯人,希腊各邦以雅典为首建立起“提洛同盟”。同盟各邦缴纳一定数量的贡金用于战备,结果这些迫不得已献出的贡金却为雅典一邦据为己有,把城市粉饰的金碧辉煌。希腊感到受了奇耻大辱,认为正遭到暴君的独裁统治。这说明()A希腊各邦对外一致B雅典对内实行民主C雅典民主的局限性D城邦利益高于一切6(2017湖南高考考前演练三32)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在阿卡奈人中描绘一雅典公民:“我可总是头一个到场一个人坐好了以后,只好自个儿叹叹气、放放屁、打打哈欠、伸伸懒腰、转过来、转过去、画画符、拔拔鼻毛、算算数目、想望着田园、想望着和平。”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B民众已失去政治热情C参政是民众的义务D统一的公民集体形成7(2017全国卷高考考前模拟预测二32)某学者认为:过去确实有过这样一个时期,把这仅仅是“市民法”的一个卑贱的附属物的“万民法”,认作为一切法律所应该尽可能依从的一个伟大的、虽然还没有发展的模式。这个巨变是正当希腊的“自然法”理论被适用于“罗马所有国家共有的法律”的实践中的时期。”由此表明()A万民法实际附属于“市民法”B万民法成为一切法律的模式C自然法精神推动了罗马法演进D罗马法始终体现自然法精神8(2018广东惠州一模33)正如英国历史学家约翰坎农所说:“贵族权力在1761年达到顶峰”,英国“从外观上看和原来别无二致,所有稀奇古怪的东西都被保留下来,但实际上它比原来更狭隘、更具有寡头性质。”材料可用来说明英国()A资产阶级革命的迫切性B议会改革的必要性C殖民霸主形成的可能性D工业革命的必然性9(2017湖南高考考前演练三33)詹宁斯描述某国体制:“ 首先是作为特别措施召集的,然后发展为一般惯例,最后变成了一种义务。它起初是辅佐性的,后来僵持不下,经过两次革命之后,最终赢得了最高地位。大臣在开始是作为书记官或秘书辅佐国王的,然后是以国王的名义作为国王的代表行事,最后则是代表自己行事,在必要时才向国王请示。”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描述的是德国近代政治体制B走了条疾风暴雨的变革之路C尊重传统与适时变革相结合D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10(2018河南八市高三第一次测评19)1787年5月,在美国费城会议通过了“同意新的法案需要获得13个州中的9个州的批准才能生效”,进而从事实上改变了独立战争后“只有所有州一致同意才能修改邦联条例”的规定。这一变化()A直接确立了共和政体B利于改变松散邦联体制C促进地方权力的加强D推动了美国法治的建立11(2018河南安阳一模21)历史学家德阿宁说:“在革命之前的几个月就已经感觉到充满大革命的气氛,随时都有发生动乱的可能,这种感觉却不是从布尔什维克、马克思主义者和革命家那里显露出来的。”这说明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是()A国内种种不可调和的矛盾B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C沙皇专制统治的极端腐朽D一战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12(2017江苏高考考前模拟预测二16)“(某一事件)从它给予世界发展的影响来说,超越了其他大革命。它在政治和社会经济变革的规模、深度和质量上,以及在给予周围世界以长久影响方面,几乎是史无前例的。只要提一下,大众福利国家和社会,也就是现代人道主义资本主义的形成乃是西方针对社会主义革命给它带来的威胁做出的反应,就足以说明问题了。”这一事件()A为国际工人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 B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C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D打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二、材料阅读13(2017江西贵溪一中高考押题卷40)(25分)任何国家的管理都需要一批善于管理的官吏,因此,各国都重视管理的选拔,官吏选拔也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类的政治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代都非常重视对官吏的选拔,制定了许多种不同的人事选拔方式,由此形成了中国古代富有特点的选拔制度。夏商西周时期,所谓“天子之子为天于,公之子为公,卿之子为卿,大夫之子为大夫”; 汉代统治者认为孝是“百行之冠,众善之始”,廉则是为官之根本、民之表率,因为对孝廉的考察和荐举十分重视,自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形成制度化,每岁必举;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下诏分科举士,所设十种科目,显然其中最主要的是品德内容。唐朝时科目分为常科和制科,以秀才、进士和明经三科最为重要,武则天当政时首设武举。宋朝时把进士以外的其它科目合并“诸科”,明清时则取消“诸科”,只设进士一科。 摘编自朱绍候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西方文官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国,是随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不断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1833年英国政府各部开始实行官职的考试补缺制度。1853年英国议会派遣麦克莱等3人组成委员会调查东印度公司的用人制度。该委员会在调查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摒弃用人制度上的“恩赐”主义,实行考试任用制度。1854年,英国财政部高级官员查里斯屈威廉和斯坦福洛斯克特对英国文官进行了全面调查,提出了著名的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报告建议设立常任文官制度,包括考试、录用文官、重视文官的专业水平、提拨优秀文官等等。1870年,英国政府又颁布了第2号枢密院令,对文官的考试、录用、等级结构等重要原则做了进一步的确定和完善。至此,世界近代史上的第一个文官制度在英国正式确立。美国文官制度的建立,经历了和英国大体相同的情况。 马桦英国文官制度研究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的沿革历程;并分析最终用考试的办法选官的原因。(15分)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文官制的特征;并分析文官制度的作用。(10分)14(2017湖南高考考前演练二4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律是国家之重器,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和制约,是国家政治制度必须解决的基本课题之一。秦朝御史大夫府设有侍御史若干,分别掌管奏章、律令、文书、档案等,掌刑辟的廷尉每年须到御史府核对法令文本。汉代刺史巡察郡国的一项重要职责是“省察治状”“断理冤狱”,还须监督郡太守是否有“不恤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等行为。 唐朝御史有奉诏复按囚徒或复勘旧狱的职责,一些大狱、重案由御史台与刑部、大理寺一起鞫审。宋朝御史台设“检法官”一职,负责检详法律,另设“推直官”专治狱事,在地方上设提点刑狱司,所辖州府十日上报一次“囚账”,“有疑狱未决,即驰传往视之州县不得迎送、聚会”。 明朝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赋予组织刑部、大理寺参与会审的职权,监察御史奉敕巡按地方,第一职权即为“雪冤狱”,“先审录罪囚,吊刷案卷,有故出入者理辩之”。清朝规定:“官民果有冤枉,许赴院(都察院)辩明,除大事奏请闻外,小事立予裁断或行令该督抚复审昭雪。” 摘编自戴军中国古代监察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和参与 材料二 杨乃武案能得到纠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朝廷要通过复查该案敲打地方督抚,重振渐衰的皇权,改变内轻外重的权力格局。杨乃武是个有功名的举人,作为士绅,他的平反得到了同学的大力帮助,得到了胡雪岩的巨额资助,而18名浙江籍京官的联名呈诉也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民营报纸申报对该案长达三年多全程跟踪式报道,从最初猎奇,进而敢于揭露司法黑幕,仗义执言,为民请命,形成巨大社会舆论。而杨乃武的姐姐和妻子这两位不屈的女性,面对强大的国家机器,利用制度允许的伸冤之路坚持不懈,最终使该案峰回路转,慈禧太后亲自督促下,刑部重新开棺验尸,推翻地方裁决,制造冤案的众多官员受到惩办。 摘编自陆永棣落日残照晚清杨乃武案昭雪的历史、社会与制度因素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监察司法的特点以及百姓蒙冤的基本原因。(13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杨乃武冤案得以昭雪的原因。(12分)参考答案及解析1D 【解析】材料中并没有对封建文化先进性的相关提及况且秦朝也不是封建文明的典范与代表,故A项错误;八百多年的分裂割据,而秦始皇不过用了短短几十年就完成了统一,统一并非来之不易且这也不是材料的主旨,故B项错误;根据史实不难得知,古代中国早期并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也就没有所谓“专制性”一说,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有学者说,在当时,西周是最先进的国家,王畿外齐、鲁、卫三大国,经济文化远不及西周,更不必说其他小国。秦始皇结束了从西周到战国八百多年的诸侯割据,伟大的中国第一次统一起来”可知,该学者并不认可周朝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结合所学我们不难得知,分封制之下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得到了巩固和加强,并使得西周统治集团内部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故D项正确。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西周时期出现了专门的辅政大臣,说明王权的权威提高,故A项正确;西周时期我国实行的血缘政治,官僚政治萌发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中主要涉及的是政权政治,不是宗族等级,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辅政机构的出现标志着王权的加强,不是削弱,故D项错误。3【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移民既包括迁豪富、强族于关中,也包括徙平民、罪吏于边境,因此不是强化关中的经济优势,故A项错误;人口的迁移有利于均衡我国的人口分布,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抑制土地兼并问题,故C项错误;当时的迁移主要是为了加强统治,故D项错误。4【答案】A 【解析】据材料“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可知,钱穆先生认为九品中正制的施行,是受到当时动乱的社会形势的影响,说明国家政治制度的创建体现了时代特征,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不符,材料并没有体现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博弈,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无关,材料并没有涉及社会经济水平与制度设计的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不能反映其对人才选拔有何积极作用,并且九品中正制推行到后期,不利于国家广泛地选拔优秀人才,故D项错误。5【答案】C 【解析】材料中提到了希腊各邦为对抗波斯人,希腊各邦以雅典为首建立起“提洛同盟”,但材料更多强调的是在同盟各邦缴纳的贡金问题上的矛盾,故A项错误;雅典对内实行民主,但对盟邦确实行霸权主义,毫无民主可言,雅典对同盟贡金的侵吞和滥用,这是雅典民主的局限性,故B项错误;故C项正确;城邦利益高于一切,但雅典损害了其他城邦的利益,故D项错误。6【答案】D 【解析】材料中所提及的内容仅是“该雅典公民”在提前到场后的无聊之举而对公民大会的相关职权与地位则并没有相关的提及,故A项错误;一个雅典公民并不能代表整个公民团体,这属于明显的以偏概全,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公民参政“义务”方面的提及,该雅典公民是主动第一个到达会场而并没有被相关的法律所强制,故C项错误;在这一时期,由于统一的公民集体已然形成,第一个到达会场的雅典公民自然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故D项正确。7【答案】C 【解析】材料中并未说明万民法的实质是附属于“市民法”,故A项错误;万民法只是伴随着罗马的扩张不断完善的法律体现,不是一切法律的模式,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这个巨变是正当希腊的自然法理论被适用于罗马所有国家共有的法律的实践中的时期”说明罗马法中蕴含其中的自然法则精神推动了其演进,故C项正确;罗马法在实际执行中并未始终体现自然法的精神,故D项错误。8【答案】B 【解析】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光荣革命后建立起的是贵族寡头政治,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要求打破贵族集团对权力的垄断,说明英国进行议会改革运动势在必行,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国内的民主改革的必要性,最终促使1832年议会改革等的进行,而英国在18世纪中期就确立了殖民霸主的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改变贵族寡头制的必要性,工业革命的开展是促使改革的经济原因,故D项错误。9【答案】C 【解析】德意志帝国皇帝始终处于国家权力的中心位置,很明显材料中提及的是英国而非德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确立,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不难看出,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确立过程主要还是以平稳过渡而非疾风骤雨为主的,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不难看出,英国议会制度是自中世纪以来就有的惯例并通过“它起初是辅佐性的,后来僵持不下,经过两次革命之后,最终赢得了最高地位”适时地完成了变革,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大臣在开始是作为书记官或秘书辅佐国王的,然后是以国王的名义作为国王的代表行事,最后则是代表自己行事,在必要时才向国王请示”可知,立宪制政体之下较好地实现了对王权的制约与监督,使其最终成为统而不治的虚位元首,故D项错误。10【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通过新法案所需要的标准,没有直接涉及确立共和政体,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13个州中9个批准就能通过新法案,可知一定程度上分化了各州之间的关系,便利了中央法律的颁布,有利于中央权力的加强,故B项正确;从材料中原来各州一致才能修改邦联条例,变为9个州就可以修改宪法,方便了中央法律的确立,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对法律的修改完善,不是推动法治的建立,故D项错误。1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在革命之前的几个月就已经感觉到充满大革命的气氛,随时都有发生动乱的可能,这种感觉却不是从布尔什维克、马克思主义者和革命家那里显露出来的”可知,社会各个阶级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都产生了普遍的不满,换言之,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各种社会矛盾不可协调的产物,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这种感觉却不是从布尔什维克、马克思主义者和革命家那里显露出来的”可知,材料并没有突出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故B项错误;十月革命的对象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而非沙皇专制政府,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一战的相关提及,故D项错误。12【答案】C 【解析】理论指导是马克思主义,与材料中“超越了其他大革命。它在政治和社会经济变革的规模、深度和质量上”不符,故A项错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是指巴黎公社,与材料中“社会主义革命”不符,故B项错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与材料中“是西方针对社会主义革命给它带来的威胁做出的反应”相符,故C项正确;新中国的成立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与材料中“从它给予世界发展的影响来说,超越了其他大革命”“几乎是史无前例的”不符,故D项错误。22【答案】(1)我国古代的官吏选拔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 即以禅让制为特点的原始社会的选拔制度; 以世官制为核心的奴隶社会的选拔制度; 以察举征辟制为代表的两汉期间的选拔制度; 以九品中正制为主流的魏晋南北朝时间的选拔制度; 以科举制为主体的隋唐到明清时间的选拔制度。 (每个阶段概括2分,任意概括出其中4个阶段即可,共8分) 原因: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扩大统治基础;士族衰弱,庶族上升;九品中正制的弊端;(每点2分,3点6分,4点7分) (2)特征:公开考试,择优录用。严格考核,晋升唯功;政治中立,职务常任;官纪严明,待遇优厚;(每点2分,3点6分,任意3点即可) 作用:?稳定政局和社会管理;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扩大选材范围,提高行政效率。(每点2分,2点4分,任意2点即可)【解析】(1)第一小问沿革历程,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即以禅让制为特点的原始社会的选拔制度;据材料一“夏商西周时期,所谓天子之子为天于,公之子为公,卿之子为卿,大夫之子为大夫”得出以世官制为核心的奴隶社会的选拔制度;据材料一“汉代统治者认为孝是百行之冠,众善之始,廉则是为官之根本、民之表率,因为对孝廉的考察和荐举十分重视,自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形成制度化,每岁必举”得出以察举征辟制为代表的两汉期间的选拔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得出以九品中正制为主流的魏晋南北朝时间的选拔制度;据材料一“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下诏分科举士,所设十种科目,显然其中最主要的是品德内容”得出以科举制为主体的隋唐到明清的选拔制度;第二小问原因,可以从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扩大统治基础;士族衰弱,庶族上升;九品中正制的弊端等角度回答。 (2)第一小问特征,据材料二“报告建议设立常任文官制度,包括考试、录用文官、重视文官的专业水平、提拨优秀文官等等”得出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据所学知识得出严格考核,晋升唯功;政治中立,职务常任;官纪严明,待遇优厚;第二小问作用,可以从稳定政局和社会管理;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扩大选材范围,提高行政效率等角度回答。23【答案】(1)特点:从中央到地方监察机构均注重对司法监督与制约;(2分)注重对法律文本的经常性审核;(2分)亲自参与和组织对疑案的审理追究;(2分)保持独立,注重对司法办案者的监督;(2分)建立渠道,允许当事人的直接申告。(2分) 原因:专制集权的人治社会,司法救济渠道狭窄;(1分)地方断案多为行政长官兼理,司法独立与专业不足。(2分) (2)原因:清朝拥有司法监察传统、拥有京控制度设计(允许进京告状申冤);(2分)皇权敲打地方权力,强化朝廷权威;(2分)同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综合测评试卷(含答案详解版)
- 井都中学中考试卷真题及答案
- 护航学生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重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综合练习试卷(附答案详解)
- 考点攻克人教版九年级《电功率》综合测试试卷(解析版含答案)
- 2025江苏公考试卷真题及答案
- 2025护师主管考试真题及答案
- 成安一中考试试卷真题及答案
- 屋面防水工程施工考试题及答案
- 药品管理法gsp考试试卷及答案
- (完整版)个人简历模板大全(60种)
- DL∕T 593-2016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
- GA/T 2133.1-2024便携式微型计算机移动警务终端第1部分:技术要求
- DL∕T 5850-202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双页版)
- DG∕TJ 08-2220-2016 桥梁水平转体法施工技术规程
- 火灾车辆鉴定评估讲解
- TB10001-2016 铁路路基设计规范
- 尘肺病工伤认定申请书范文
- 窗口人员服务规范培训课件
- 电务室外设备安装及基础面硬化标准动车论坛样本
- 新媒体视频节目制作 课件 学习领域1 新闻短视频制作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