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中换流站500千伏配套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四川电力公司_第1页
雅中换流站500千伏配套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四川电力公司_第2页
雅中换流站500千伏配套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四川电力公司_第3页
雅中换流站500千伏配套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四川电力公司_第4页
雅中换流站500千伏配套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四川电力公司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雅中换流站 500 千伏配套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建设单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建设管理中心建设单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建设管理中心 评价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评价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评价证书:国环评证甲评价证书:国环评证甲 字第字第 3207 号号 二二一七年七月一七年七月 成都成都 1 工程概况 1.1 项目建设必要性 为满足雅中800kV 换流站接入四川 500kV 电网的需要,加大四川富余水 电外送力度,减少窝电弃水损失,推动清洁能源开发,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雅 中换流站 500kV 配套工程的建设十分必要。 1.2 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雅中换流站 500 千伏配套工程。 建设地点: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 工程性质:新建、改扩建。 建设单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建设管理中心 工程组成:雅中换流站 500 千伏配套工程包括: (1)雅中换流站至盐源 3 回 500 千伏线路工程:第、回线路长约 219.8km,采用同塔双回路架设;第回线路长约 26.6km,采用单回路架设; (2)木里至月城 500 千伏双回线路 接入雅中换流站工程:线路长约 26.1km,其中木里侧长约 23.0km,月城侧长约 23.1km,采用同塔双回路 架设; (3)盐源 500 千伏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盐源 500kV 变电站位于盐源县 卫城镇田家湾子附近,西距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府西昌市约 150km,南距盐源县 城约 13km,目前正处于一期工程施工阶段。本期 3 回 500kV 间隔扩建工程在 站内预留场地内进行,不需新征地。 本工程位于凉山州盐源县境内。 2 评价依据 2.1 评价标准 根据凉山州环境保护局关于确认雅中换流站 500 kV 配套工程环境影响评 价执行标准的函 (凉环建函20171 号) ,本次环境影响评价采用的标准见 下表。 表 2-1 采用的评价标准 环境因子标准名称执行标准 声环境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2 类标准 环境空气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 二级标准 环境 质量 标准 地表水环境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类标准 工频电场 临近居民敏感目标时执行公众暴露 控制限值 4000V/m;架空输电线路 下的耕地、园地、养殖水面、道路 等场所,其频率为 50Hz 的电场强度 限值为 10 kV/m。 工频磁场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GB8702-2014) 公众曝露控制限值:100T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 标准 (GB12523-2011) 昼间 70dB(A) ,夜间 55dB(A) 噪声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 标准 (GB12348-2008) 变电站站界:昼间 60dB(A) ,夜间 50dB(A) 污染物 排放 标准 水污染物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一级标准 2.2 评价范围 表 2-2 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序号环境影响因素输电线路变电站 1 工频电场、工频磁 场 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 50m 以内区域。 变电站围墙外 50m 以内区域。 2声环境 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 50m 以内区域。 变电站围墙外 200m 以内区域。 3生态 本工程输电线路不涉及生态敏感区, 线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线路 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 300m 内 的带状区域。 变电站围墙外 500m 以内区域。 2.3 评价因子 2.3.1 现状评价因子 (1)电磁环境:工频电场、工频磁场。 (2)声环境:昼间、夜间等效声级。 (3)生态: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植被、土地利用、生物量、生物多样 性等。 (4)水环境:水质、水体功能。 2.3.2 预测评价因子 (1)施工期 1)生态: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植被、土地利用、生物量、生物多样性、 水土流失等。 2)施工噪声、扬尘、施工排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运行期 1)电磁环境:工频电场、工频磁场。 2)声环境:昼间、夜间等效声级。 3)水环境:水质、水体功能。 3 环境状况及环境质量现状 (1)自然环境概况 工程区地处四川省西部盐源县。盐源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县气候四 季分明,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春干旱,夏秋雨量集中,雨热同季,日照充 足,由于地形地势差异悬殊,具有立体气候显著、垂直差异明显的气候特点。 境内地形以四周高山峡谷,中部丘陵盆地为总特征。盐源变电站场地高程在 2504.52512.5m,木里至月城 500 千伏双回线路 接入雅中换流站工程沿线海 拔高程在 24302485m,雅中换流站至盐源三回 500 千伏线路沿线海拔高程在 23602925m。盐源变电站站址场地开阔,场地及附近无不良工程地质作用。线 路所处区域稳定性较好,不存在影响线路路径成立的地质构造问题,路径区未 发现诸如大型滑坡、泥石流、采空区、危岩和地面沉降、活动断裂等不良地质 作用所引起的地质灾害分布。线路工程跨越的大部分河流较窄,跨越河流时采 用一档跨越,不在水中立塔,不受河流洪涝影响。拟建输电线路沿线以平地、 丘陵地形为主,沿线无 I 级林地,所经区域主要分布成片的经济林木或农作物、 国家飞播林地等。 (2)环境质量现状 本工程线路沿线和变电站站址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均低于相应评价标准 的限值;变电站噪声环境低于相应评价标准限值;输电线路沿线昼间、夜间噪 声均低于相应评价标准限值。 (3)环境保护目标 本工程环境敏感区域仅涉及电磁环境及声环境类。本工程涉及电磁环境及 声环境类保护目标 21 个。 4 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本工程建设期,环境影响主要体现在输电线路和变电站施工对植被、土壤 的破坏和占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水土流失,另外,建设期环境影响还体现在施 工扬尘、少量施工废水、固体废物和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等方面;运行期环 境影响则主要体现在输电线路和变电站运行时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和噪 声等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变电站产生的废污水对水环境的影响、输电线路和变 电站运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在采取有效环保措施后,工程建设对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可得到缓解 或消除。变电站厂界外工频电场强度能满足公众曝露控制限值(4000V/m)要 求,工频磁感应强度能满足公众曝露控制限值(100T)要求。本工程输电线路 在经过耕地、园地、牧草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时,导线经抬高后,线下 工频电场强度能满足 10kV/m 要求;线路在通过居民区时,导线经抬高后,线 路下方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能满足公众曝露控制限值 (4000V/m、100T)要求。运行期间线路沿线声环境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 2 类标准(昼间 60dB(A),夜间 50dB(A))要求。从环保角 度分析,本项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 5 环境影响防治措施简介 5.1 生态保护措施 合理组织,尽量少占用临时施工用地和缩短占用时间;严格按设计的塔基 基础占地面积、基础型式等要求开挖;输电线路小件材料的运输尽量由人力或 畜力完成,减轻由于新修运输道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挂线时用张力机和牵引 机紧、放输电线路,以减少树木的砍伐和植被的破坏;施工物料不得堆放于河 流附近,做好临时堆土及开挖面的水土保持,防止雨水冲刷淤积河道;在林区 提高导线高度,尽量减少林木砍伐,对于必须砍伐的树木,施工单位应办理并 取得当地林业部门相应的手续和文件。 5.2 水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施工设备清洗废水经沉淀后回用于洒水降尘。变电站施工人员产 生的生活污水利用化粪池处理,不外排。输电线路生活污水利用租住房屋处既 有处理设施收集后用作农肥。 运行期,变电站运行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前期设置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处理后,用于站区绿化,本期工程不新增运行人员和耗水设施,不会新增生活 污水产生量。运行期输电线路不产生生活污水,不会对工程区地表水环境产生 影响。 变电站事故油经事故油池收集后回收利用,少量废油由专业公司回收处理, 不会产生含油废水。 5.3 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贯彻文明施工的原则,合理组织施工,尽量避免扬 尘二次污染;施工弃土弃碴应集中、合理堆放,遇天气干燥时应进行人工控制 定期洒水;加强材料转运与使用的管理,合理装卸,规范操作,以防止扬尘对 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对土、石料等可能产生扬尘的材料,在运输时用防水布 覆盖;在施工现场周围建筑防护围墙,进出场地的车辆应限制车速。采取上述 措施后,施工期对环境空气的影响能得到有效控制。 5.4 声环境保护措施 线路路径选择时,对集中居民点进行了避让。施工期,施工单位要加强施 工管理,做好施工组织设计,选用低噪声的施工设备,施工活动主要集中在白 天进行,尽量避免夜间施工。 运行期,盐源 500kV 变电站间隔扩建不新增强噪声设备,扩建完成后,除 本期出线侧附近在输电线路评价范围内由于受到线路本身的影响而导致噪声可 能发生变化外,站界外其它地段评价范围内噪声环境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基本 维持在原有水平。 5.5 电磁环境保护措施 (1)变电站内电器设备接地;金属构件,如吊夹、保护环、保护角、垫片、 接头、螺栓、闸刀片等应做到表面光滑,尽量避免毛刺的出现;保证变电站内 高压设备、建筑物钢铁件均接地良好,所有设备导电元件间接触部位均应连接 紧密,以减小因接触不良而产生的火花放电。 (2)合理选择输电线路导线截面和相导线结构。 (3)线路选择时取得所在地区规划部门同意,并取得相关协议;线路选择 时避开沿线城镇规划区和居民集中区;在与其它电力线、通信线等交叉跨越时 应严格按规程要求留有净空距离。 (4)单回线路水平排列段在通过耕地、园地、牧草地、养殖水面、道路等 场所时,提高导线对地高度至 11.5m,以满足线下工频电场强度限值 (10kV/m)的要求,同时将边导线外 14.0m 以内区域作为电磁环境影响防护距 离,将来该区域内不得修建居民房屋等敏感建筑物。在通过居民区时,单回线 路水平排列段导线对地高度提升至 21.5m,以确保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 强度满足公众曝露控制限值(4000V/m、100T)的要求。 单回线路三角排列段在通过耕地、园地、牧草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 时,提高导线对地高度至 11.5m,以满足线下工频电场强度限值(10kV/m)的 要求,同时将边导线外 13.5m 以内区域作为电磁环境影响防护距离范围,将来 该区域内不得修建居民房屋等敏感建筑物。在通过居民区时,单回线路三角排 列段导线对地高度提升至 21.5m,以确保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满足 公众曝露控制限值(4000V/m、100T)的要求。 双回线路在通过耕地、园地、牧草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时,提高导 线对地高度至 12.5m,以满足线下工频电场限值(10kV/m)的要求,同时将边 导线外 15.0m 以内区域作为电磁环境影响防护距离范围,将来该区域内不得修 建居民房屋等敏感建筑物。在通过居民区时,双回线路导线对地高度需提升至 22.5m,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满足公众曝露控制限值 (4000V/m、100T)要求。 6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本工程为 500kV 输变电项目,建设及运营的技术成熟、可靠,工艺选择符 合清洁生产要求;工程区域及评价范围的水、气、声、电磁等环境质量现状较 好,没有制约本工程建设的环境要素。 本工程施工期的环境影响较小,对工程运营期可能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 磁场和噪声等主要环境影响,可采取相应环保措施予以缓解或消除。通过认真 落实“报告书”和项目设计中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要求,可缓解或消除工程建 设可能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从环保角度分析,本项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 7 工程建设的环境可行性 本工程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 (2013 年修正)鼓励类的 “500 千伏及以上交、直流输变电”项目,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本工程变 电站间隔扩建工程在盐源变电站内原有预留场地上进行,不需新征地。本工程 线路路径方案已取得所在地规划部门原则同意意见,符合当地城镇规划。 工程在施工期和运行期都不可避免地对当地环境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但 通过采取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对工程沿线的保护目标进行避让,保证变电站 及输电线路附近居民类敏感目标处工频电磁场满足标准的要求,从而使工程建 设所产生的不利影响都得到有效的控制,满足有关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