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凉山彝区出现的传染疾病及预防对策_曲比阿果_第1页
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凉山彝区出现的传染疾病及预防对策_曲比阿果_第2页
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凉山彝区出现的传染疾病及预防对策_曲比阿果_第3页
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凉山彝区出现的传染疾病及预防对策_曲比阿果_第4页
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凉山彝区出现的传染疾病及预防对策_曲比阿果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凉山彝区出现 的传染疾病及预防对策 曲比阿果1 陈雄飞2 ( 1. 西南民族大学 , 四川成都 610064; 2.西南交通大学 , 四川成都 610064) 摘要: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凉山彝族地区的几种传染性疾病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社会因素, 从而找 到解决的办法, 为医学提供了实际而可行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凉山彝族;传染病;传统文化;民族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5. 71. 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59( 2007) 06-0203-05 Analysis on the Contagion Disease Arisen in the Liangshan Mountain Yi Nationality District and Precaution Countermove by Sociology Angle Qubiaguo1 CHENGXiong -fei2 ( 1.Southwest nationality university , Chengdu, Sichuan 610064;2. Southwest Transportation University , Chengdu, Sichuan 610064, 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analyses the social factors of the difference of some kinds of contagion diseases in the Liangshan Yi nationality area between else areas by sociology angle. Thereby it is to find the means to resolve problem . It can supply the actual and feasible theory basis for medical service. Key words:Liangshan Yi nationality ; Contagion diseases; Traditional culture ; Nationality ; Coun- termove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 , 南至金沙江, 北抵大渡河, 东邻四川盆地, 西连横断山脉。 全州幅员面积 6万余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 763万亩。全州有乡镇611 个, 其中民族乡13 个, 镇73 个, 村民委员会 3707 个, 街道办事处 5 个, 居民委员会 77 个。 1 凉山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 彝族人 口占总人口的 43% 以上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凉山的经济、 教育 、 文化 、 医疗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快 速发展。 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 , 少数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十分落后, 大多数地方没有现代卫 生医疗机构和设施。据统计, 广大少数民族地区只有 300 多个医疗卫生机构, 而且大多集中在城市, 少数民族居住的农村 、 牧区和山区 , 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几乎是空白 , 地方病、 传染病和其他一些疾病 流行蔓延 , 人们只能依靠极少的民族医疗人员和土方 、 草药同各种疾病作斗争 。一旦有疫情流行 , 便 收稿日期:2007- 10- 16。 作者 曲比阿果, 男 ( 彝族), 西南民族大学教师;陈雄飞, 男, 西南交通大学教师。 203 2007 年第 6 期 ( 第 27卷总第 118 期) 贵州民族研究 Guizhou Ethnic Studies No. 6, 2007 ( Vol. 27. General. No.118) DOI : 10. 13965/ j. cnki . gzmzyj10026959. 2007. 06. 016 会有极高的死亡率, 造成了人口不断减少的局面 。改善少数民族人民的健康状况, 扭转人口减少的局 面, 是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的问题。在少数民族地区逐步建立医疗卫生机 构, 扩大保健基本设施, 凉山的医疗状况得到改善。现在除了中央政府的大力投入外, 联合国、 世界 卫生组织 、 国际医疗服务机构 、 香港救世军等, 都在努力提高凉山人们的健康状况 。本文提出, 能否 在医疗条件得到不断提高的同时, 如何正确认识 、 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为民族地区医疗事 业服务, 找到疾病传染的民族性、 社会性因素, 这样才是从源头治理? 试想, 在建国前的凉山, 缺医 少药 , 彝族民间又是如何来应付各种疾病的 ? 疾病和治病是每个社会日常生活中基本的一部分。所有 的社会都以它的文化体系来了解和定义疾病 。如今, 在现代医学不断发展的前提下 , 了解具体社区疾 病的文化背景, 对现代医学也是一大贡献。 彝族是建立在以家支为基础之上的社会 。家支在构建彝族社会稳定、 社区和谐方面起着重要的作 用。在外界的影响下 , 凉山彝族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带来了许多新鲜的事物, 同时也伴随着 出现了一些急迫的问题。如凉山彝族地区的医疗卫生 , 便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尤其是凉山彝区出 现的一些传染性疾病 , 与其他民族地区和汉族地区比较而言, 有其宽泛的社会和民族原因。由于彝族 的民族性特征和彝族社会的各种因素, 使得同样的疾病在彝族地区有其独特的传播渠道 、 解决办法及 产生的一系列和社会密切相关的问题, 把它归为医学社会学的范畴 , 有一定的道理 。 医学社会学是 20世纪 40年代社会学与医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交叉性边缘学科。医学社会学将 其研究对象确定为对医学中的社会学问题和社会学中的医学问题的研究。医学社会学是现代社会学不 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分支。医学社会学是社会学的分支 , 研究医务人员、 病人、 医疗保健机构这些社会 人群 、 社会机构的社会特点和规律 , 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中, 既需要社会医学的研究 , 也需要医学社会学的研究, 它们都将对人 民保健事业作出特定的贡献。 本文试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凉山彝族地区曾出现的一些疾病与彝族的传统文化间的关系来加以分 析。传染病防治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 , 关系到人们健康, 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自然环境、 历史发展 、 地理位置 、 民族传统文化、 经济条件等因素制约, 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民族地区各有其特 点。毫无疑问, 传染病在其他地区也常见, 但在彝族地区的传播方式、 传播速度即对其采取的应急措 施等却带有明显的民族特色, 这与彝族社会的各种因素是分不开的 。疾病不单纯是细菌 、 病毒、 寄生 虫等生物因素引起的生物学现象, 而且还是一种社会现象 : 不同社会有不同的疾病模式 。每个社会都 有一套应付疾病的风俗习惯。而且随着科学研究方法的进步, 人类发现引起这些疾病的因素是复杂多 样的 。医学领域大量社会性问题, 使许多医学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社会学问题的研究 。如今, 对医学的 研究 , 不仅是医学家的特权, 而且也是社会学家的责任。通过研究能够发现客观真理, 能够揭示社会 生活的规律和动力, 对医学领域的活动和形成的社会关系体系能有科学的理解和正确的阐明 。 凉山彝族地区传染病的社会及民族特征如下 : 一、 彝族社会的现实生活状况、 卫生条件及传统社交、 节庆礼仪与几种传染疾病的 传播 1. 彝族人居住的大部分地区自然环境条件差 , 不具备抵御传染病的卫生条件。 在彝族地区 , 有的情况是你无法想象的 , 如饮水问题 、 人畜同住一屋 、 无钱就医、 农村医疗条件 较差等, 都使传染疾病在凉山成了一个社会问题 , 解决的好坏 , 直接关系到彝族社区的稳定 。 204 2007 年第 6 期 贵州民族研究 双月刊 2007年 12 月版 在凉山彝族地区 , 虽近年来解决了一部分村民 “吃水难” 的问题, 安上了自来水管 , 但依然大面 积存在这样的事实:许多彝族村寨十多二十户人家共在一处取水。这处饮用水的取水口毫无遮拦 , 村 民们都从此处用木桶背水回去 。彝族传统文化中有爱护水源、 不准向水中丢弃污物的习俗, 但却没有 禁止有传染病人的家庭来取水之说 , 再加上彝族人习惯喝冷水 , 没有经过高温消毒 。这也为疾病提供 了传播条件。彝族农家的厕所是搭在屋外的简易棚, 并十分珍惜农家肥, 这也成为传染性疾病传播的 一个渠道 。另一方面 , 彝族非常注重家支、 朋友的感情。真可谓 “有福同享 , 有难同当。 ” 彝族人家 里的红白喜事, 邻里和亲戚都会出手相帮。一旦发生疫情 , 又恰逢疫区有红白喜事发生时, 疫情的控 制难度加大, 甚至将疾病传播得更广更快。如几年以前发生的一个事实, 就足以证明。当时在某县出 现了传染病 , 在疫区死了一个人, 明知是疫区, 邻县的亲戚还是去奔丧 , 就迅速将疾病带到了邻县, 同样的情况下, 疫情扩大到另一个县。最后 , 情况越来越糟。只得动用公安、 武警守住疫区的病人, 不得自由流动, 并调动各级行政力量, 守住疫区的病人, 不让他们走亲戚 。即便在这种情形之下 , 还 有一些人不顾一切地去走亲访友, 没有认识到疾病的严重性。如果疫情刚赶上过彝族年 , 问题还会更 加复杂。过彝年亲戚间要背肉拜年 , 过去各地彝族年的时间是不统一的, 俗话说彝族过年三月都过不 完, 走到哪儿都在过年。在这样的前提下疫情一旦传播开来, 便无法控制局面 。最后只得采取各地不 要拜年、 不要互送过年肉 。各交通要道都设岗, 检查过往行人是否携带了肉和食品 , 所有车辆都要经 过检查和消毒。通过这些强制性的政府行为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 同时也得到了大多数彝族群众的理解 和认可。 2 2. 缺乏医学知识 , 对传染疾病无任何预防和应急措施。 虽是常见的几种疾病 , 但人们对其传播的方式、 传播源及疾病的危害程度 , 没有全面的认识 。虽 有医务工作者大量的宣传 , 但还有一部分人对其一知半解。也就造成对疾病的漠视和无所谓的心态。 在加上彝族人相信上天安排了人类的命运, 包括生、 老、 病、 死, 都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 是符合自然 法规的, 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 。即便传染上疾病 , 也可能在其他方面找原因, 找来毕摩为其占卜 , 到 底是什么原因让他生病, 是否鬼怪缠身 、 灵魂游荡、 得罪了祖先, 需要作些什么仪式才能康复。这样 就耽误了这类疾病就医的最好治疗时间 。一旦发生疫情 , 村民们大多不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识别疾病, 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 就已经传播, 而且是传染面扩大后, 才意识到是传染病。 3. 采取 “作毕” 仪式来对付疾病, 拖延病情后, 无钱就医, 只能听天由命 。 在彝族毕摩经书中如何治疗各种疾病 ( 对一些疾病的仪式作法)占了一定的篇幅。其中最为常见 的如风湿病、 皮肤病 、 肺结核 、 妇女不孕症等, 都有详细的记载。对传染疾病除了参考文献中的作法 外, 毕摩还有了一定的创新。赶上抵抗力强的, 可能休息时日就会慢慢康复, 但大多数的情况都不宜 乐观 , 许多都拖至毕摩作法无效后 , 才急着就医 。我们不否认毕摩和医生在对待病人的愿望上是一致 的, 毕摩采用的是精神疗法, 医生靠的是现代医疗手段, 他们之间互相并不存在矛盾, 最终目的是让 病人恢复健康。但对于彝族农村的大多数家庭来说 , 首选的医治方法是 “作毕” 。在凉山, 有许多医 生无法治愈后经毕摩作仪式后恢复健康的个案, 但也有毕摩的亲人作毕后不见效而求助于医生的事 实。传统文化与现代医学在特定的社区应付疾病是缺一不可的 。但对一些急发性的传染疾病 , 更有效 的还是依靠现代医学 。彝族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差 、 无钱就医, 这也是西部许多少数民族地区面临的共 同问题。要改变这个事实 , 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我们只有寄希望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外界的关 注。凉山的医疗卫生事业近年来也得到了国内外的关注。 4. 从农村到城市 , 带病回家。 205 曲比阿果 陈雄飞 : 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凉山彝区出现的传染疾病及预防对策 劳动力剩余 、 土地贫瘠, 使一部分凉山青年到大都市找零工。他们当中很多是文盲或是受过一点 初级教育的。城市对外来人口的排挤、 就业的严峻, 使得很多人在都市无立身之处, 又不甘心回家。 他们在都市里彷徨, 处于城市的最底层 , 被内地人称为 “都市盲流” 。民族间的接触也带来了凉山彝 族地区新的疾病 。如爱滋 , 在以前凉山的卫生志里看不到这样的词汇。彝族人们对它是陌生的, 在彝 语里也没有这个词, 但现在凉山彝区却有了爱滋这样的病例。在城市打工生病后无钱就医, 便拖着病 体返回家乡。由于缺乏医学知识, 在当地极其恶劣的条件下, 传统的医治已无能为力, 只能等着自生 自灭 。 二、 解决的对策 1. 改掉传统习俗中有利于疾病传播的因素。 积极预防, 改掉生活中的一些陋习 , 如改变某些不良的饮食习俗。凉山州出台了许多文件, 对农 村群体性聚餐申报许可和管理 、 农村餐饮加工方案、 各级承担的责任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 象这一类的 行政命令从根本上遏止了疾病的发病率 , 这几年凉山的传染疾病的控制与预防工作卓有成效 , 过去一 些常见疾病的发病率降低了或是消灭了 , 这些成果都是振奋人心的 。 2. 大力宣传 、 普及医学常识, 应对常见性疾病。 医务工作人员应深入农村 , 用彝语宣传医学知识 , 或是在每个乡进行试点培训 , 由受培训的人员 再去告之更多的人。 3. 加大农村医疗投入 , 稳定 “赤脚医生” , 不断补充后备力量。 解决乡村最基本的医疗设施, 能让一部分受过卫生学校系统教育的新生力量补充到 “赤脚医生” 的队伍中去, 这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要投入才能见效应 。 4. 利用传统文化 , 防止疾病的产生 、 蔓延。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 , 彝族和其他民族一样 , 历尽沧桑, 在同大自然和疾病斗争过程中 , 积累了 具本氏族特色的传统医学 。彝医不仅重视治疗疾病, 同时也强调预防疾病 , 养生和预防是彝医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彝族传统文化里有许多有利于预防 、 治疗疾病的内容, 只要是可行的, 就应当推广, 不管是医生还是毕摩 , 在治病这一点上目的是一致的 , 医生依据科学应付疾病 , 毕摩对病人进行精神 疗法 。我认为他们相互不抵触, 对彝族来说 , 宗教仪式也是能治病的, 是可以与现代医学共存的 。美 国医学人类学专家Arthur Kleinman 估计 , 在台湾和美国 70% 的疾病并非由医生治疗 , 当研究者评估一 个社区的医疗需求时 , 应当注意民间治病法和医疗知识。传统的应对疾病的风俗习惯和民族医药在中 华医学界里, 是值得开发和探索的一块风华宝物 。 5. 借助于外界力量, 积极投入到农村医疗卫生工作 。 随着改革开发的脚步 , 凉山得到各界的关注 , 尤其是教育和卫生。近年来 , 资助教育卫生的项目 较多 , 他们派来大量的义工, 深入到彝族村庄, 解决了彝族村民的燃眉之急。许多人忌讳的事情 , 现 在有了志愿者。如麻风病 , 是彝族人非常忌讳的一种病。许多麻风村都建在很偏僻的地方, 几乎成为 一块与世隔绝的禁地 。随着人们观念的更新 , 这种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 现在有极个别的彝族志原 者到麻风村工作 。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如美姑县大桥的麻风村 , 麻风村里有几个信仰基督教的修 女, 她们来自中国的其他城市 , 作为义工轮流去这样的地方服务。她们将麻风村安排得井井有条 , 为 病人洗澡 、 修指甲、 擦洗溃烂的伤口、 换洗衣服等, 教麻风病人的小孩识字、 讲故事。她们觉得自己 的工作很充实, 心情也十分愉快。在麻风村有一位彝族志愿者 , 这在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