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词里的家教家风许树侠编著一、夙兴夜寐,毋忝尔所生诗经小雅小宛品读【原 文】宛彼鸣鸠(1),翰飞戾天(2)。我心忧伤,念昔先人(3)。明发不寐(4),有怀二人(5)。人之齐圣(6),饮酒温克(7)。彼昏不知,壹醉日富(8)。各敬尔仪,天命不又(9)。中原有菽(10),庶民采之。螟蛉有子,蜾蠃负之(11)。教诲尔子,式穀似之(12)。题彼脊令(13),载飞载鸣。我日斯迈,而月斯征。夙兴夜寐,毋忝尔所生(14)。交交桑扈(15),率场啄粟。哀我填寡,宜岸宜狱(16)。握粟出卜,自何能穀?温温恭人,如集于木。惴惴小心,如临于谷(17)。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注 释】(1)宛:小的样子。鸣鸠:斑鸠。(2)翰飞:高飞。戾:至。戾天,犹说“摩天”。(3)先人:死去的祖先。(4)明发:天亮。(5)二人:指父母。 (6)齐圣:极其聪明智慧的人。(7)温克:善于克制自己以保持温和、恭敬的仪态。(8)壹醉:每饮必醉。富:盛、甚。(9)又:通“佑”,保佑。(10)中原:原中,田野之中。菽:豆。(11)螟蛉:螟蛾的幼虫。蜾蠃(gu lu):一种黑色的细腰土蜂,常捕捉螟蛉入巢,以养育其幼虫。负:背。(12)尔:你、你们,此指作者的兄弟。穀:善。似:借作“嗣”,继承。(13)题(d):通“睇”,看。脊令:鸟名。(14)忝(tin):辱没。所生:指父母。(15)交交:鸟鸣声。一说是往来翻飞的样子。桑扈:鸟名,俗名青雀。(16)率:循、沿着。填:通“瘨(din)”,病。寡:贫。宜:犹“乃”。岸:诉讼。(17)温温:和柔的样子。恭人:谦逊谨慎的人。惴(zhu)惴:恐惧而警戒的样子。【今 译】斑鸠鸟儿小又短,高高飞起上云天。我的心里多忧伤,相信从前老祖先。通宵达旦睡不着,怀念父母在世情。凡是聪明睿智人,喝酒温和不昏乱。那些无知糊涂蛋,一旦酒醉更自满。各人威仪须谨慎,天命一去不复返。田野大豆生长茂,平民采来作菜肴。螟蛉蛾儿有幼子,细腰蜂儿背回巢。好好教育下一代,继承祖德莫忘了。瞧那鸟儿叫脊令,一边飞来一边鸣。我今日日向前进,你也月月忙远行。早起晚睡多努力,不要有辱你父母。飞来飞去桑扈鸟,沿着场圃啄粟米。可怜我们穷苦人,要吃官司坐牢里。抓把粟米去问卦,哪里能够得吉利?人们恭谨又温良,好比住在高树上。惴惴不安多小心,好像走近深谷旁,战战兢兢须提防,就像踩在薄冰上! 【品 读】小宛,诗经小雅的一篇。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小宛一诗抒写了作者在时世混乱中怀念父母,并告诫兄弟继承家风,小心免祸的情思。首章直述怀念祖先、父母之情。其中有疾痛惨怛之情,也暗含着今不如昔的深切感慨。二章感伤兄弟的纵酒,既有斥责,也有劝戒,暗示他们违背了父母的教育。三章言代兄弟扶养幼子,教育他们长大继承祖业家风。四章述自己操劳奔波,以慰藉父母在天之灵。五章说明自己贫病交加,又吃了官司,表现出对命运难卜的焦虑。最后一章,总括了自己诚惶诚恐、艰难度日的心情和对兄弟的期盼。从诗篇所述的内容来看,作者可能是西周王朝的一个下级官吏。父母在世时,对他有良好的教育,家庭生活似乎还很富裕。可是父母去世之后,他的兄弟违背了父母的教诲,一个个嗜酒如命、不务正业,致使家道衰败,甚至连自己的孩子也都弃养了。作者恪守着父母的教诲,终日为国事家事操劳奔波,力图维系着家门的传统。但由于受到社会上各种邪恶势力的威逼和迫害,已力不从心。他贫病交加,并连遭诉讼,所以忧伤满怀。在他“宜岸宜狱”之时,更是耿耿难眠、百感交集,既怀念死去的父母,又怨恨“壹醉日富”的兄弟,思前想后,感慨万端。作者在思念先人中,更是不忘家风,告诫兄弟传承祖德,弘扬家风,时刻都要 “惴惴小心”、“战战兢兢”,“我日斯迈,而月斯征”。“夙兴夜寐”,发奋努力,不忘祖德,不辱门庭,“毋忝尔所生”(不要有辱没父母的英名)。这样,才能有朝一日时来运转,家道复兴。二、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品读【原 文】蓼蓼者莪(1),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2)。蓼蓼者莪,匪莪伊蔚(3)。哀哀父母,生我劳瘁(4)。瓶之罄矣,维罍之耻(5)。鲜民之生(6),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7)。父兮生我,母兮鞠我(8)。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9)。欲报之德。昊天罔极(10)!南山烈烈,飘风发发(11)。民莫不穀(12),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13)。民莫不穀,我独不卒(14)!【注 释】(1)蓼(l)蓼:长又大的样子。莪():一种草,即莪蒿。(2)哀哀:不得终养父母而伤心。劬(q)劳:与下章“劳瘁”皆劳累之意。蔚(wi):一种草,即牡蒿。瓶:汲水器具。罄(qng):尽。罍(li):盛水器具。(6)鲜(xin):指寡、孤。民:人。怙(h):依靠。(7)衔恤:含忧。靡:无。(8)鞠:养。(9)腹:指怀抱。(10)昊(ho)天:广大的天。罔:无。极:准则。(11)烈烈:山风大的样子。飘风:同“飙风”。发发:风声。(12)穀:善养。(13)律律:同“烈烈”。弗弗:同“发发”。(14)卒:终,指养老送终。【今 译】看那莪蒿长得高,却非莪蒿是青蒿。哀伤我的父母亲,抚养我大太辛劳!莪蒿生长高又大,不是莪蒿却是蔚。哀伤我的父母亲,抚养我大身憔悴!汲水瓶儿空荡荡,装水坛子真羞耻。孤独活着没意思,不如早日就去死。没有父亲何所靠?没有母亲何所傍?出门行走心含悲,入门不见父母亲。父呀辛勤生下我,母呀养我劳苦多。抚养我来疼爱我,养我长大培育我,照顾我来挂念我,出入家门怀抱我。想报父母大恩德,老天无端降灾祸!南山高峻难登上,暴风猛烈令人怯。别人都能养父母,独我为何遭灾祸?南山高峻难登上,暴风猛烈尘土扬。别人都能养父母,不能终养独是我!【品 读】蓼莪,诗经小雅的一篇。作者,无名氏。全诗六章,每章四句,二章,每章八句。诗人所抒发的是有孝心的儿子不能终养父母的痛极之情。如朱熹所论:“乃言父母生我之劬劳而重自哀伤也。”(诗集传)此诗第一、二章以“蓼蓼者莪,匪莪伊蒿”起兴,写父母生养“我”辛苦劳累。头两句以比引出,诗人见蒿与蔚,却错当莪,于是心有所动,遂以为比。莪香美可食用,并且环根丛生,故又名抱娘蒿,喻人成材且孝顺;而蒿与蔚,皆散生,蒿粗恶不可食用,蔚既不能食用又结子,故称牡蒿,蒿、蔚喻不成材且不能尽孝。诗人有感于此,借以自责不成材又不能终养尽孝。后两句承此而联想到父母的劬劳、劳瘁,把一个孝子不能行“孝”的悲痛之情呈现出来;由此第三章用“瓶之罄矣,维罍之耻”开头,讲述自己不得终养父母的原因,将自己不能终养父母的悲恨绝望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第四章诗人悲诉父母养育恩泽难报,一连用了生、鞠、拊、畜、长、育、顾、复、腹九个动词和九个“我”字,语拙情真,言直意切,体念至深,无限哀痛,有血有泪。这章最后两句,诗人因不得奉养父母,报大恩于万一,痛极而归咎于天,责其变化无常,夺去父母生命,致使“我”欲报不能!后两章抒写自己的不幸遭遇。头两句诗人以眼见的南山艰危难越,耳闻的飙风呼啸扑来起兴,创造了困厄危艰、肃杀悲凉的气氛,象征自己遭遇父母双亡的巨痛与凄凉,也是诗人悲怆伤痛心情的外化。四个入声字重叠:烈烈、发发、律律、弗弗,加重了哀思,读来如呜咽一般。后两句是无可奈何的怨嗟。子女赡养父母,孝敬父母,本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是一项法律规定的义务。实际也应该是人类社会的道德义务。此诗以充沛情感表现孝敬父母之美德,对后世影响很大。时至今日,子欲孝而亲不在的状况和心情,依然普遍存在。现在,我们正逢中华盛世,无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非前世可比,人们把父母和长辈们仍然健在、一起共享幸福生活和天伦之乐,当作一种理想的美好和幸福!蓼莪一诗劝勉我们,人生短暂、天有不测风云,而奉养父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决不可犹疑迟缓、观望等待或借故推托,否则,将抱憾终身。正如隋唐时期的名儒孔颖达所言:“亲病将亡,不得扶持左右,孝子之恨,最在此时。”(孔疏)三、子子孙孙,勿替引之诗经小雅楚茨品读【原 文】 楚楚者茨,言抽其棘,自昔何为?我蓺黍稷。我黍与与,我稷翼翼。我仓既盈,我庾维亿。以为酒食,以享以祀,以妥以侑,以介景福。济济跄跄,絜尔牛羊,以往烝尝。或剥或亨,或肆或将。祝祭于祊,祀事孔明。先祖是皇,神保是飨。孝孙有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执爨踖踖,为俎孔硕,或燔或炙。君妇莫莫,为豆孔庶。为宾为客,献酬交错。礼仪卒度,笑语卒获。神保是格,报以介福,万寿攸酢!我孔熯矣,式礼莫愆。工祝致告,徂赉孝孙。苾芬孝祀,神嗜饮食。卜尔百福,如几如式。既齐既稷,既匡既敕。永锡尔极,时万时亿!礼仪既备,钟鼓既戒,孝孙徂位,工祝致告,神具醉止,皇尸载起。鼓钟送尸,神保聿归。诸宰君妇,废彻不迟。诸父兄弟,备言燕私。乐具入奏,以绥后禄。尔肴既将,莫怨具庆。既醉既饱,小大稽首。神嗜饮食,使君寿考。孔惠孔时,维其尽之。子子孙孙,勿替引之!【注 释】(1)楚楚:植物盛密。茨:蒺藜,草本植物,有刺。抽:除去,拔除。棘:刺,指蒺藜。(2)艺:种植。(3)与与、翼翼:茂盛貌。(4)庾(y):露天粮囤,以草席围成圆形。亿:形容多。(5)侑:劝进酒食。(6)济济:严肃恭敬貌。跄(qing)跄:步趋有节貌。(7)烝:冬祭曰烝。尝:秋祭曰尝。(8)肆:陈列,指将祭肉盛于鼎俎中。将:捧着献上。(9)祝:太祝,司祭礼的人。祊(bng):设祭的地方,在宗庙门内。(10)孔:很。明:备,指仪式完备。(11)皇:旺。(12)神保:神灵,指祖先之灵。飨:享受祭祀。(13)孝孙:主祭之人。庆:福。(14)执:执掌。爨(cun):炊,烧菜煮饭。踖(j)踖:恭谨貌。俎:祭祀时盛牲肉的铜制礼器。硕:大。(15)燔(fn):烧肉。炙:烤肉。(16)君妇:主妇,此指天子、诸侯之妻。莫莫:清静恭谨。(17)豆:食器。庶:众,多,此指豆内食品繁多。(18)献:主人劝宾客饮酒。酬:宾客向主人回敬。(19)度:法度。卒:尽,完全。获:规矩恰到好处。(20)神保:神灵。格:至,来到。(21)攸:乃。酢:报。(22)熯(nn):敬。(23)式;发语词。愆(qin):过失,差错。(24)工祝:太祝。致告:代神致词,以告祭者。徂:往。赉(li):赐予。(25)苾(b):浓香。孝祀:犹享祀,指神享受祭祀。(25)卜:给予、赐予。如:合。几:期。式:法,制度。(26)齐(zhi):通“斋”,庄敬。稷:疾,敏捷。(27)匡:正,端正。敕:通“饬”,严整。(28)锡:赐。极:至,指最大的福气。(29)戒:祭礼毕。(30)徂位:指孝孙回到原位。(31)皇尸:代表神祇受祭的人。皇:大。载:则,就。(32)宰:膳夫,厨师。废:去。彻:通“撤”。废彻谓撤去祭品。不迟:不慢。(33)燕:通“宴”。燕私,祭祀之后在后殿宴饮同姓亲属。(34)绥:安,此指安享。后禄:祭后的口福。(35)将:美好。(36)小大:指尊卑长幼的各种人。稽首:跪拜礼,双膝跪下,叩头至地。一种最恭敬的礼节。(37)考:老。寿考,长寿。(38)惠:顺利。时:善,好。(39)替:废。引:延长。引之,长行此祭祀祖先之礼仪而勿废。【今 译】密密丛生野蒺藜,锄去杂草除荆棘。古今如此为什么?我种高粱和小米。我的小米多茂盛,我的高粱很整齐。我的粮仓已装满,我的谷囤千万计。用来蒸酒做饭食,进献神灵把祖祭,请人安席又劝酒,用来祈求大福气。态度端庄又恭敬,牛羊洗刷多干净。秋祭冬祭都举行。有的剥皮有的烹,摆上桌来端上厅,巫师祭神庙门里,仪式隆重又齐整。先祖到来很赞美,神保品尝真高兴,主祭孝孙有吉庆。神灵报答降大福,赐你万寿无止境。厨师认真做菜肴,盛肉木豆大又高,肉要烧来肝要烤。主妇小心多辛劳,酒肉满桌真不少,招待客人态度好。宾主劝酒交错行,礼节仪式都周到,谈笑得宜不喧闹。神灵大驾已光临,赐你大福相酬报,万寿无疆福齐天。我们态度很恭顺,礼节周到不越分。司仪代神来致辞:去把福禄赐孝孙。酒食馨香祭礼勤,神明享受多欢欣,百种福禄赐你身。祭祀及时合标准,行动整齐又敏捷,态度端正又谨慎。神明赐你无量福,成万成亿无穷尽。祭祀礼仪已齐备,钟鼓乐器同时鸣。孝孙离开主祭位,司仪代尸告礼成。神灵都已醉酩酊,皇尸起立来辞行。打鼓敲钟送神尸,神保告归也起程。诸位厨师和主妇,撤去祭品忙不停。伯叔兄弟在一起,饮酒欢叙骨肉情。移入寝庙乐齐奏,子孙安享祭后禄。你的菜肴多美好,无人埋怨都庆祝。酒已喝醉饭已饱,老幼叩头把话诉:饭菜神灵都爱吃,使你长寿长享福。祭祀适当又适时,已尽孝道合礼数,但愿子孙能保持,永不废弃长如初。【品 读】这是一首祭祖祀神灵的乐歌。它描写了祭祀的全过程,从祭前的准备一直写到祭后的宴乐,详细展现了周代祭祀的仪制风貌。至于祭祀者的身分,古今诗论名家说法不一,后世学者以为祭祀者当为周王。 全诗共分六章。第一章写祭祀的前奏。人们清除掉田地里的蒺藜荆棘,种下了黍稷,如今获得了丰收。丰盛的粮食堆满了仓囤,酿成了酒,做成了饭,就可用来献神祭祖、祈求宏福了。第二章描述祭祀活动。人们步履整肃,仪态端庄,先将牛羊涮洗干净,宰剥烹饪,然后盛在鼎俎中奉献给神灵。祖宗都来享用祭品,并降福给后人。第三章进一步展示祭祀的场景。掌厨的恭谨敏捷,或烧或烤,主妇们勤勉侍奉,主宾间敬酒酬酢。整个仪式井然有序,笑语融融,恰到好处。第四章写司仪的“工祝”代表神祇致词:祭品丰美芬芳,神灵爱尝;祭祀按期举行,合乎法度,庄严隆重,因而要赐给你们亿万福禄。第五章写仪式完成,钟鼓齐奏,主祭人回归原位,司仪宣告神已有醉意,代神受祭的“皇尸”也起身引退。钟鼓声中送走了皇尸和神灵,撤去祭品,同姓之亲遂相聚宴饮,共叙天伦之乐。末章写私宴之欢,作为祭祀的尾声。在乐队伴奏下,大家享受祭后的美味佳肴,酒足饭饱之后,老少大小一起叩头祝福。这首诗展现的是华夏先民在祭祀祖先时的那种热烈庄严的气氛,祭后家族欢聚宴饮的融洽欢欣的场面。祭祀的主人为何把祭祀祖先的活动搞得那么热烈庄严,其中自有他的目的。诗的结尾点明了这个目的:“孔惠孔时,维其尽之。子子孙孙,勿替引之”。即:愿子孙后代不忘祭祀祖先的庄重礼节,尽心恪守孝道,继承祖德,如此将福寿永葆。通过热烈庄严祭祀祖先的活动,让子孙耳濡目染“以孝为本”的忠孝观念及“齐家、平天下”思想,以弘扬孝亲敬长、睦亲齐家的家风,永续“家道隆昌”,“子子孙孙,勿替引之”,祭祀的主人可谓用心良苦。 四、於戏后人,惟肃惟栗。无忝显祖,以蕃汉室。(西汉)韦玄成戒子孙诗品读【原 文】於肃君子。既令厥德。仪服此恭。棣棣其则。咨余小子,既德靡逮。曾是车服,荒嫚以队。明明天子,俊德烈烈。不遂我遗,恤我九列。我既兹恤,惟夙惟夜。畏忌是申,供事靡惰。天子我监,登我三事。顾我伤队,爵复我旧。我既此登,望我旧阶。先后兹度,涟涟孔怀。司直御事,我熙我盛。群公百僚,我嘉我庆。于异卿士,非同我心。三事惟囏,莫我肯矜。赫赫三事,力虽此毕。非我所度,退其罔日。昔我之队,畏不此居。今我度兹,戚戚其惧。嗟我后人,命其靡常。靖享尔位,瞻仰靡荒。慎尔会同,戒尔车服。无惰尔仪,以保尔域。尔无我视,不慎不整。我之此复,惟禄之幸。於戏后人,惟肃惟栗。无忝显祖,以蕃汉室。【注 释】(1)君子:此称其父韦贤。古人称其先人曰君子。(2)棣棣:亦作“逮逮”。雍容娴雅貌。(3)既德靡逮:言德不及其父。逮:及也。(4)车服:即车和礼服。古时以车服为荣。故天子赏诸侯,皆赐予车服。 (5)九列:九卿之列,谓少府。(6)惟夙惟夜:言早晚自戒。(7)申:言自约束。(8)鉴察也。(9)三事:三公之位,谓丞相。(10)先后:即先君,指亡父。兹度:居此位(丞相)。(11)涟涟:泪流不止貌。孔怀:十分怀念;缅怀。(12)司直:丞相司直。御事:办事人员。(13)熙:兴也。我熙我盛:意谓以我复爵为光耀门楣之事。(14)于异卿士,非同我心:谓卿士与自己的想法不一。(15)三事惟囏(艰),莫我肯矜:谓身居相位而怕不能胜任。(16)退其罔日:言贬退无日。(17)戚戚:忧惧貌。(18)命其靡常:言天命无常。(19)靖:谋。享:当。(20)靡:不。荒:荒怠。(21)域:指封邑。(22)复:言复爵位。(23)幸:幸运。(24)肃:恭敬。栗:戒惧。(25)显祖:旧时对祖先的美称。【今 译】高尚的君子,都很肃敬以使自己的德行美善;他们的仪表容止是那样的庄重而雍容闲雅,足以被他人效仿。我们这些后辈,言德远远不及父辈。我曾经得过天子赏赐车服的荣耀,但是因怠慢而失职。然而英明的天子,贤德如光。天子并不计较我的过失,仍然让我复爵并登相位,位列三公。我更加心存忧患,早早晚晚自我警戒。时时畏惧顾忌地约束自己,做事勤快不懒惰。天子明察,让我荣登相位。顾惜我的过失,让我恢复爵位。我既登上相位,就要在任上有所作为。父子都能位居相位,十分缅怀先父。操持承相的事务,感到我能复爵甚为光耀门楣。百官众僚都要来向我庆贺,但我深知卿士与自己的想法不一。我总是担心自己身居相位而怕不能胜任。而且我也担心因为不能胜任而贬退无日,所以时时忧惧。告诫我的后辈子孙,天命无常。你们谋事要当心,不要荒怠。你们要慎重对待朝见,要自我警戒车服的荣耀。不要怠慢,这样才能保住你们的封邑。我能复爵并登相位,这是我的幸运。后辈子孙要有恭敬戒惧之心,不要有愧于显祖,这样才能能“昭续家风”,汉朝天下才能荣华昌盛。【品 读】韦玄成,西汉名儒。字少翁,鲁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丞相韦贤之子。年少时继修父业,勤奋好学。因其父做郎官,宣帝时,以通晓经学被提拔为谏大夫,迁大河都尉,后任河南太守。 他曾因受牵连被黜十年,到元帝(前48一前7在位)即位后才复以明经“继父相位,封侯故国,荣当世焉”。他百感交集,便作戒子孙诗。韦玄成的戒子孙诗,大体可分为三个部分。从“於肃君子”始至“爵复我旧”句,是第一部分。大意是说天子圣明,体恤其祖上俊德,使其复爵并登相位,位列三公。第二部分则是从“我既此登”始至“戚戚其惧”句,大意是说其位列三事(三公),虽然他人都来敬贺,但是内心的忧患却是别人不知的。因为官职越大,责任越重,而为人处事的压力也越大,故有“三事惟囏(艰),莫我肯矜”之感慨。第三部分,承接前两部分的铺垫,戒示子孙。在戒子孙诗中,韦玄成用自己的经验教训告诫子孙:一是要“畏忌是申,供事靡惰”。他在诗中首先做了自我反省,说自己“既德靡逮,曾是车服,荒熳以队”。德行不及君子却还荒嬉轻慢,以至失去祖上受赐的车服。但英明的天子不究前非,恢复了我原有的爵位。为感君恩,“我既兹恤,惟夙惟夜,畏忌是申,供事靡惰”。说我既然已担任了这个职务,只有早晚警戒自己,畏惧敬慎,自我约束,恪尽职责,不敢怠惰。韦玄成以此教诫子孙,要吸取以往过失的教训,倍加珍惜今天的荣誉。二是要“戒尔车服,无惰尔仪”。他在诗中坦示了自己重登高位的复杂心态:“我既此登,望我旧阶。先后兹度,涟涟孔怀。”我登上丞相之位,想起先父也曾任此职务,不禁泪流湿襟,忧思满怀。我虽尽力担负起丞相的职事,但这不是我所能胜任的,所以担心贬退无日,以前我失去官职,害怕的不是这些。今天,却总是战战兢兢,内心十分恐惧。只有“戒尔车服,无惰尔仪,以保尔域”。因为天命无常,惟善是佑,要享有爵位,丝毫也不能荒怠。要戒慎车服,勿惰仪容,以求保住封地。三是要“惟肃惟栗,以蕃汉室”。他对子孙说:“我之此复,惟禄之幸。以戏后人,惟肃惟栗。无忝显祖,以蕃汉室!”我这次恢复爵位,是幸运地得到了上天的福佑,你等不要效法我过去的怠慢,要慎言谨行,不要有愧于显赫的祖先,要尽心尽职地藩卫汉室。这样才能“昭续家风”,汉朝天下才能荣华昌盛。 五、明者处事,莫尚於中(西汉)东方朔戒 子 诗品读【原 文】明者处世,莫尚于中。优哉游哉,于道相从。首阳为拙,柳下为工。饱食安步,以仕代农。依隐玩世,诡时不逢。才尽身危,好名得华。有群累生,孤贵失和。遗余不匮,自尽无多。圣人之道,一龙一蛇。形见神藏,与物变化。随时之宜,无有常家。【注 释】(1)明者:明智的人。 (2)中:中道。(3)优哉游哉:形容悠闲自得、游刃有余的样子。(4)首阳:代指耻食周粟, 饿死首阳山的贤人伯夷、叔齐。(5)柳惠:即柳下惠, 春秋时期鲁国柳下邑人, 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展的后裔。(6)以仕代农:用出仕代替农耕, 即东方朔所谓“大隐隐于朝”。(7)依隐玩世:指依照隐者的生活态度游戏世间。(8)诡时不逢:指不会遇到险恶的局面。(9)有群累生:意思是被人所依附的人, 自己的生命会被拖累。(10)一龙一蛇:指一显一隐之道, 龙比喻显著, 蛇比喻隐遁。【今 译】明智人的处世态度,没有比合乎中道更为可贵的了。从容自在自然合于中道。所以,像伯夷、叔齐这样的君子虽然清高,却显得固执,拙於处世;而柳下惠正直敬事,不论治世乱世都不改常态,是最高明巧妙的人。衣食饱足,安然自得,以做官治事代替隐退耕作。身在朝廷而恬淡谦退,过隐者般悠然的生活,虽不迎合时势,却也不会遭到祸害。道理何在呢?锋芒毕露,会有危险;有好名声,便能得到华彩。得到众望的,忙碌一生;自命清高的失去人和。凡事留有余地的,不会匮乏;凡事穷尽的立见衰竭。因此圣人处世的道理,行、藏、动、静因时制宜,有时华彩四射,神明奥妙;有时缄默蛰伏,莫测高深。他能随着万物、时机的变化,用最合宜的处世之道,而不是固定不变,也绝不会拘泥不通。【品 读】东方朔(前154-前93),汉武帝时为太中大夫,常以正道讽谏武帝,但因未受到重用,内心苦闷。他是西汉辞赋家,一生著述甚丰,后人汇为东方太中集。东方朔晚年写给儿子的戒子诗,从自己亲身经历的经验教训出发,向其子灌输淡泊功名利禄的平和处世之道。 戒子诗开篇就明确教其儿子崇尚中道:“明者处事,莫尚於中。优哉游哉,与道相从。”凡事要顺其自然,不可走极端,从容自在,自然合于中道。东方朔告诫儿子:“才尽者身危,好名者得毕。”用尽才能者危困,好求名声者浮华,因而凡事要留有余地,不要偏执一端。“圣人之道与物变化,随时之宜,无有常家”,凡事都应顺从自然,无为无求,这样才能不累生,不失和。淡泊名利,平和处世,固然有积极的一面,但一昧奉行 “处事”“于中”,而放弃正道,放弃担当,放弃作为,只做个“依隐玩世”、“饱食安步”、“优哉游哉”的人,却是消极的,于世无补的。六、冰霜正惨凄 终岁常端正(东汉)刘祯赠从弟(其二)品读【原 文】亭亭山上松(1),瑟瑟谷中风(2)。风声一何盛(3),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4),终岁常端正。岂不罹(5)凝寒,松柏有本性!【注 释】从弟,堂弟。(1)亭亭:耸立的样子。 (2)瑟瑟(s色):寒风声。 (3)一何:多么 。(4)惨凄:凛冽、严酷。(5)罹(l离):遭遇。【今 译】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寒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品 读】刘桢(186-217),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刘桢的诗刚劲挺拔,卓荦不凡。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赠从弟共三首,都用比兴的修辞手法。这是第二首。诗人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貌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起首二句,描绘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寒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用“亭亭”标示松的傲岸挺立的姿态,用“瑟瑟”摹拟寒冷刺骨的风声。绘影绘声,简洁生动。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并引发三、四两句的胸怀抒发。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五、六两句,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四季始终挺拔端正,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及其品性的价值。诗的意境格外高远,格调更显得悲壮崇高。最后两句以一问一答作结。诗人由外而内,由表及里,既塑造了松树 “亭亭”、“端正”的外貌,又揭示了松树内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这首诗名为“赠从弟”,但无一语道及兄弟情谊。诗人运用了象征手法,用松树象征自己的志趣、情操。同时借松树的高洁以自勉,也借以勉励堂弟,希望堂弟坚贞自守,承传家风,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耕读本性,不因处境艰苦而丧失孝廉本色。七、义方既训,家道颖颖(西晋)潘岳家风诗品读【原 文】绾发绾发。发亦鬓止。日祗日祗。敬亦慎止。靡专靡有。受之父母。鸣鹤匪和。析薪弗荷。隐忧孔疚。我堂靡构。义方既训。家道颖颖。岂敢荒宁。一日三省。 绾发绾发。发亦鬓止。日祗日祗。敬亦慎止。靡专靡有。受之父母。鸣鹤匪和。析薪弗荷。隐忧孔疚。我堂靡构。义方既训。家道颖颖。岂敢荒宁。一日三省。 绾发绾发。发亦鬓止。日祗日祗。敬亦慎止。靡专靡有。受之父母。鸣鹤匪和。析薪弗荷。隐忧孔疚。我堂靡构。义方既训。家道颖颖。岂敢荒宁。一日三省。 绾发绾发。发亦鬓止。日祗日祗。敬亦慎止。靡专靡有。受之父母。鸣鹤匪和。析薪弗荷。隐忧孔疚。我堂靡构。义方既训。家道颖颖。岂敢荒宁。一日三省。 绾发绾发。发亦鬓止。日祗日祗。敬亦慎止。靡专靡有。受之父母。鸣鹤匪和。析薪弗荷。隐忧孔疚。我堂靡构。义方既训。家道颖颖。岂敢荒宁。一日三省。 绾发绾发。发亦鬓止。日祗日祗。敬亦慎止。靡专靡有。受之父母。鸣鹤匪和。析薪弗荷。隐忧孔疚。我堂靡构。义方既训。家道颖颖。岂敢荒宁。一日三省。 绾发绾发。发亦鬓止。日祗日祗。敬亦慎止。靡专靡有。受之父母。鸣鹤匪和。析薪弗荷。隐忧孔疚。我堂靡构。义方既训。家道颖颖。岂敢荒宁。一日三省。【注 释】(1)绾 (wn):把长条形的东西盘绕起来打成结:结。起头发。(2)祗(zh):敬,恭敬:回。仰。奉。承。候。应。(3)靡:(m)无,没有。(4)匪(fi):不,不是。(5)析薪弗荷:原谓父亲劈柴,儿子不能承受担当。(6)孔疚: 孔,很。疚,痛苦。非常痛苦。(7)义方:指为人行事应当遵循的正道。(8)颖颖(yng):出众之意,脱颖而出。(9)荒宁:迷乱安逸。 【今 译】把乌黑的头发卷起来,进入成年人行列。要学习各种技能,继承优良家风,为人要恭敬谨慎。就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家族美德要发扬光大。鹤在北山呜叫,鹤的孩子也附和着呜叫,不能继承发扬家风,感到很痛苦,无法排解。家族的家庭风既定,家规严谨。我必须一日三省,随时随地检点自己,岂敢荒废。【品 读】潘岳(247300),字安仁。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西晋文学家,长于诗赋,与陆机齐名,并称“潘陆”。潘岳可称“才貌双全”,史上有 “才比子建,貌若潘安”之说。子建是曹操儿子曹植的字,文采风流,才思敏捷。潘安则有“千古美男子”之称。潘岳的家风诗旨在颂扬家风,表明自己接受了家风的薰陶,并表示对家风的尊重和坚守。五十六字,字字珠玑,信手用典,清新浅显。孝弟之情,跃然纸上!潘岳的家风诗,始创“家风”一词,并被广泛应用。在潘岳家风诗的影响下,魏晋时期出现了很多颂扬家风家教的文学作品。据史料记载,随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推行和郡国岁举孝廉制度的确立,儒学遂成为汉代社会文化和家族教育的核心内容。富有的家族要想崛起,跻身社会上层,就必须利用财力方面的优势,教育子弟钻研儒家经典,以经学起家,明经人仕,并用经学传统作为维系宗族的纽带,由累世经学而成为累世官宦的士族。潘岳的祖父潘瑾在汉灵帝中平元年(184)黄巾起义被迅速扑灭后出任安平太守,其父潘芘于西晋王朝建立之初被任命为琅琊内史,这在崇尚儒学、“以名教治天下”的汉晋两代, 可谓名门望族。潘岳家属于中级门阀,自汉末到西晋,研习儒家经典,奉儒守官,可以说是中牟潘氏的家风。潘岳很以自己的家风为自豪。他写这首家风诗,通过回忆、总结、展示,赞颂长辈的优良品德,颂扬优良家风。“义方既训,家道颖颖。” 潘岳说其“家道”是在“义方既训”后开始“颖颖”,即脱颖而出。因此,教育子弟恪守“义方”,则是中牟潘氏的家教传统。他说自己“义方既训,家道颖颖。岂敢荒宁,一日三省”,他就是在儒家“义方”的严格训诫下成长起来的。这种“义方”对潘岳影响至大至深。因此,他特别强调良好家风的重要性,表明受家风的薰陶和自己的笃孝之情,并表示对家风的尊重与坚守。他自觉光大门庭重任在肩,丝毫不敢懈怠荒废,每日反省自新,表示自己以后要以潘氏家风为行为标准,不敢遗忘。八、孝无终始,不离其身(西晋)傅咸孝经诗二章品读【原 文】立身行道,始于事亲(1)。上下无怨(2),不恶于人(3)。孝无终始(4),不离其身(5)。三者备矣(6),以临其民(7)。以孝事君(8),不离令名(9)。进思尽忠(10),义则不争(11)。匡救其恶(12),灾害不生(13)。孝悌之至,通于神明(14)。【注 释】(1)“立身行道,始于事亲”:截取自孝经开守明义章第一。(2)“上下无怨”:截取自孝经开守明义章第一。(3)“不恶于人”:截取自孝经天子章第二。恶:厌恶,憎恨。(4)“孝无终始”:截取自孝经庶人章第六。“孝无终始”,是说实行孝道,不分贵贱,超越时空,无始无终。(5)“不离其身”:截取自孝经诸侯章第三。(6)“三者备矣”:截取自孝经卿大夫章第四。“三者”,指服饰、言语、德行。(7)“以临其民”:截取自孝经圣治章第九。“临”,这里批治理、管理。(8)“以孝事君”:截取自孝经士章第五。“事”,侍奉。(9)“不离令名”:截取自左传谏诤章第十五。“令名”,好名声。(10)“进思尽忠”:截取自孝经事君章第十七。“进”,指上朝见君。(11)“义则不争”:截取自孝经谏诤章第十五。“争”,同诤。(12)“匡救其恶”:截取自孝经事君章第十七。“匡”,纠正,扶正。(13)“灾害不生”:截取自孝经孝治章第八。(14)“孝悌之至,通于神明”:截取自孝经感应章第十六。“至”,极致。【今 译】人在世上要遵循天道,而孝道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的。(先王以德治国)人们无论尊贵还是卑贱,都没有怨恨不满。亲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厌恶别人的父母。孝道是无始无终的,能够保持富有和尊贵。服饰、言语、行为这三方面都合乎礼法道德。先王以规矩法度来治理国家,管理民众。有孝行的人侍奉国君必能忠诚,不会失去自己美好的名声。要竭进忠心,对合义之事,就不要谏诤。对过失行为要加以匡正补救,就不发生各种天灾。对父母兄长孝敬顺从到了极致,就可以通达于神明。【品 读】傅咸(239年294年)字长虞,北地泥阳(今陕西耀县东南)人,西晋文学家。曹魏扶风太守傅干之孙,司隶校尉傅玄之子。曾任太子洗马、尚书右丞、御史中丞等职。封清泉侯。他为官峻整,疾恶如仇,直言敢谏,曾上疏主张裁并官府,唯农是务;并力主俭朴,说“奢侈之费,甚于天灾”。元康四年(294年),傅咸死在官署,享年五十六岁。傅咸是魏晋文坛复古文风的代表人物。北地傅氏是魏晋望族,傅氏家族曾祖傅燮始,祖傅干曾为扶风太守,父傅玄就有很强的家族观念。傅氏家族以儒学传家,家风学风薪火相传。傅咸在其家风学风影响下,首开集句诗的集句模式,在赋的抒情性方面赋予政教内涵。集句诗,又称集锦诗,就是从现成的诗篇中,分别选取现成的诗句,再巧妙集合而成的新诗。目前,学界公认,集句诗始于西晋傅咸的七经诗。七经诗现存六首:孝经诗(二章)、论语诗(二章)、毛诗诗(二章)、周易诗(一章)、周官诗(二章)、左传诗(二章)。作为中国最早的集句诗,傅咸用四言诗的形式写成的七经诗,不但宣传了儒家思想,而且开创了用别人已有的语句写诗的道路。孝经诗(二章)是从孝经里截取一些名句集成的,承载了傅咸的儒家政治理想,充满了仁德忠孝的观念。傅咸认为孝是维系家国社会稳定的核心观念。他认为,以孝亲之心用于君王便是忠的表现,而孝道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的。孝道是无始无终的,身居高位而能行孝道,就能能够保持富有和尊贵,然后保持国家的安稳。他将忠孝作为君主临民行政的必要条件,说君主遵循孝道,服饰、言语、行为这三方面都合乎礼法道德,以亲爱恭敬之心尽心竭情地侍奉父母,才能治理国家,管理民众,使人民和睦相处。九、夙兴夜寐,愿尔斯才(东晋)陶渊明命子品读【原 文】悠悠我祖,爰(1)自陶唐。邈焉虞宾(2),历世重光。御龙勤夏,豕韦翼(3)商。穆穆(4)司徒,厥族以昌。纷纷(5)战国,漠漠衰周。凤隐于林,幽人(6)在丘。逸虬(7)绕云,奔鲸骇流。天集(8)有汉,眷予愍侯。放赫(9)愍侯,运当攀龙。抚剑(10)风迈,显兹武功。书誓(11)河山,启土开封。亹亹(12)丞相,允迪前踪。浑浑(13)长源,蔚蔚洪柯。群川载(14)导,众条载罗(14)。时有语默,运因隆寙(15)。在我中晋(16),业融长沙。桓桓(17)长沙,伊勋伊德。天子畴(18)我,专征南国。功遂(19)辞归,临宠不忒。孰谓斯心(20),而近可得。肃(21)矣我祖,慎终如始。直(22)方二台,惠和千里。於皇(23)仁考,淡焉虚止。寄迹风云(24),冥兹愠喜。嗟(25)余寡陋,瞻望弗及(25)。顾惭华鬓(26),负影只立。三千之罪(27),无後为急。我诚念哉,呱(28)闻尔泣。卜(29)云嘉日,占亦良时。名汝曰俨(30),字汝求思。温恭(31)朝夕,念兹在兹。尚想孔伋(32),庶其企而!厉(33)夜生子,遂而求火。凡百(34)有心,奚特于我!既见其生,实欲其可(35)。人亦有言,斯(36)情无假。日居月诸(37),渐免子孩。福不虚至,祸亦易来。夙兴夜寐(38),愿尔斯才。尔之不才,亦已(39) 焉哉!【注 释】(1)爰:乃。陶唐:指帝尧。(2)虞宾:指尧的后代。重光:谓家族的光荣相传不绝。(3)勤:服务,效劳。翼:辅佐。(4)穆穆:仪表美好,容止端庄恭敬。司徒:指周时陶叔。(5)纷纷:骚乱的样子。漠漠:寂寞的样子。衰周:周朝的衰落时期,指东周末年。(6)幽人:隐士。(7)逸虬(qi球)绕云:奔腾的虬龙环绕着乌云。虬:传说中无角的龙。奔鲸骇流:惊奔的鲸鱼掀起巨浪激流。(8)天集:上天成全。憨侯:汉高祖时右司马愍侯陶舍。(9)放(w乌)赫:赞叹词。运:时运。攀龙:指追随帝王建功立业。旧时以龙喻天子。(10)抚剑:持剑。风迈:乘风迈进,形容英勇威武。显兹武功:显扬了如此的武功。(11)书誓山河:指封爵盛典。启土:指分封土地。(12)斖斖(wi伟):勤勉不倦的样子。(13)浑浑:大水流动的样子。蔚蔚:草木茂盛的样子。洪柯:大树。(14)载:开始。罗:罗列,布列。(15)时:指时运。语默:代指出仕与隐逸。语,显露;默,隐没。隆:高起、兴盛。窊(w蛙):低洼。隆窊:谓地势隆起和洼下,引申为起伏、高下,或盛衰、兴替。(16)中晋:晋世之中,指东晋。融:光明昭著。长沙:指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17)桓桓(hun环):威武的样子。伊:语助词。(18)畴:使相等。专:主掌。南国:南方诸侯之国。(19)遂:成。辞归:逊位归隐。临宠不忒(t特):在荣宠面前不迷惑。忒:差错。(20)斯心:指“功遂辞归,临宠不忒”的思想境界。(21)肃:庄重,严肃。慎终如始:谓谨慎从事,善始善终。(22)直:正直。方:法则。二台:指内台外台。御史台为内台,刺史治所为外台。千里:为郡守所管辖的区域。(23)於皇:赞叹词。皇:美,正。仁考:仁慈的先父。考,是对已死的父亲的称谓。淡焉虚止:即恬淡无为的意思。焉、止,皆语助词。(24)寄迹风云:暂时托身于仕途。古人常把做官叫作风云际会。冥兹温喜:没有欢喜和恼怒的界限。 (25)瞻望弗及:谓不如前辈。(26)华鬓:花白的头发。负影只立:只身单影,孤独一人。(27)三千之罪:意谓犯五刑罪的有三千种之多。无后为急:孟子离娄:“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无后,即无子。急,指最重要的。(28)呱(g姑):婴儿啼哭声。(29)卜(b补):占卜。(30)俨(yn眼):恭敬)庄重。古人的名与字多取相近的意义。陶渊明给长子起名与字取义于礼记曲礼:“毋不敬,俨若思。”(31)温恭:温和恭敬。念兹在兹:念念不忘。(32)孔伋(j极):字子思,孔子之孙。庶:庶几,表示希望之词。企:企及,赶上。(33)厉:同“疠”,患癞病的人。遽(j据):急,骤然。(34)凡百:概括之辞。心:指对儿子的希冀之心。奚:古疑问词,何。特:独。(35)可:合宜,好。(36)斯:此,这。(37)日居月诸:意思是说时光一天天地过去。居、诸,皆语助词。(38)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奋不懈。愿尔斯才:希望你成才。(39)亦已:也就罢了。焉哉:感叹词。【今 译】我家祖先甚遥远,帝尧之世称陶唐。其后为臣宾于虞,历世不绝显荣光。御龙效力于夏世,豕韦亦曾辅佐商。周世陶叔甚端庄,我祖由此得盛昌。乱世纷纷属战国,衰颓冷落彼东周。凤凰隐没在林中,隐士幽居在山丘。虬龙奔腾绕乌云,鲸鱼奔窜掀激流。上天成全立汉代,顾念我祖封愍侯。赫赫愍侯声威扬,命中注定辅帝王。英勇威武仗剑行,屡立战功在疆场。汉帝盟誓泽子孙,我祖受封甚荣光。陶青勤勉任丞相,先人功业得弘扬。涛涛大河源头长,茂盛大树干粗壮。群川支流共来源,众枝虽繁依树长。时运有显有隐没,起伏盛衰岂有常?在我东晋鼎盛日,长沙郡公业辉煌。威武英姿长沙公,功勋卓著道德崇。天子赐爵永世袭,分掌军权司南征。功成不居愿辞归,心明无须恃荣宠。谁说如此高尚心,近世能得再遭逢?我祖严肃且稳重,谨慎善始亦善终。正直严明树楷模,恩惠遍郡似春风。可赞先父仁慈心,恬淡无为不求名。暂时托身于仕途,不喜不怒得失同。叹我寡闻学识浅,仰望前辈难企及。自顾华发心惭愧,孤身一人负影立。刑罚罪过有三千,身后无儿数第一。我心为此甚忧虑,欣然听你叭叭啼。我子降生我占卜,皆曰吉日兼良时。为你取名叫做俨,为你取字叫求思。温和恭敬朝夕处,名字含义须牢记。孔子贤孙名孔伋,愿你效法能企及。癞病患者夜生子,急取灯火瞧仔细。凡百君子皆有心,并非唯独我自己。既见我儿喜降生,实愿将来有出息。人们经常这样讲,此情真诚无假意。日月如梭去匆匆,我儿渐渐会成长。幸福不会凭空至,灾祸容易身边降。早起晚睡须勤奋,愿你未来成栋梁。如你竟然不成才,休矣休矣我心枉。【品 读】陶渊明(365427),东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陶诗的艺术成就从唐代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是“为诗之根本准则”。命子这首诗作于393年(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此时,陶渊明二十九岁,诗人的长子已经七岁。命子者,训子也。命子诗展示出一位刚刚升级为父亲的年轻人的喜悦与热切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有作为、有抱负的人,继承陶家历史上的辉煌,光耀门楣的愿望。命子诗共十章,前六章历述陶氏先祖功德,以激励儿子继承祖辈光荣的家风;后四章旨在表达对儿子的殷切希望和谆谆诫勉,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全诗言辞恳切,感情厚重,表现出诗人对儿子的希冀之切。这首诗讲述陶氏远祖始于尧,源远流长,根深叶茂,且累世盛德,辉光相承。因时运而有盛有衰,有高有低。在中晋之时,长沙公陶侃功业昭着。祖父一生谨慎、正直义方、仁爱和顺;先父性情淡泊,不因仕宦与否而愠喜。这就是陶氏的家风。从诗人对陶俨生辰的占卜、命名取字中,表现了他对儿子寄予的无限希望,即希望儿子承传家风,追慕孔汲,牢记为人要时时文和恭敬。他告诫儿子说,祸福不会无缘无故到来,都是由人自己生成。望儿子能早起晚睡,勤奋刻苦,努力成才。这些无不是一个慈善父亲的殷殷希望。最后,诗人宽容地对其子陶俨说,如果按照以上所说的去做了,你还不能成才,亦无可奈何了。这就是诗人对其子的的慈善和宽容。十、数子勉之哉,风流由尔振(东晋)谢混诫族子品读【原 文】康乐诞通度(2),实有名家韵。若加绳染功(3),剖莹乃琼瑾(4)。宣明体远识(5),颖达且沈隽。若能去方执(6),穆穆三才顺(7)。阿多标独解(8),弱冠纂华胤(9)。质胜诫无文,基尚又能峻。通远怀清悟(10),采采标兰讯(11)。直辔鲜不踬(12),抑用解偏吝(13)。微子基微尚(14),无倦由慕蔺(15)。勿轻一篑少,进往必千仞(16)。数子勉之哉,风流由尔振(17)。如不犯所知(18),此外无所慎。【注 释】 (1)族子:即祖父的亲兄弟的曾孙称之为族子。(2)康乐:即谢灵运,晋宋间文学家、诗人。他是谢玄的孙子,袭爵封康乐公,后世习惯称他为谢康乐。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主要成就在于山水诗。由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3)加绳染功:加绳:自我束缚。染功:陶染。(4)剖莹琼瑾:剖莹:剥开玉石。琼瑾:美玉。(5)宣明:谢晦,字宣明,谢瞻之弟,南朝刘宋大臣。(6)方执:棱角。(7)三才:指天、地、人,亦指天才、人才、地才。(8)阿多:谢曜字多,为御史中丞、彭城王刘义康长史。(9)纂华胤:纂(zun):继承。华胤(yn):荣耀的祖业。(10)通远:谢瞻,一名瞻,字宣远;一名檐,字通远。陈郡阳夏人,是卫将军谢晦的三哥。历楚台秘书郎、刘柳建威长史、武帝镇军参军、琅邪王大司马参军。转主簿、安城相、宋国中书、侍郎、相国从事中郎、豫章太守。(11)采采标兰讯:采采:事事。兰讯:对别人书讯的美称。(12)踬(zh):绊倒,挫折。(13)吝:吝啬(小气)(14)微子:谢弘微,名密,字弘微,号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XX学校情绪管理主题班会你可以生气但别越想越气
- 白酒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深度调整期白酒底部机会
- 高一细胞核课件
- 高一物理必修课件
- 高一化学全套讲解课件
- 离婚后财产清算及债务承担补充合同
- 石家庄租车合同车辆使用过程中责任归属界定
- 《婚姻裂痕小说章节:情感纠纷离婚协议》
- 离婚协议书范例:财产分割与子女监护权协议样板
- 离婚协议书样本:车辆分割与子女抚养赡养费支付
- 以气体制备为主体的实验-2025年高考化学专项复习(解析版)
- 护理工作中的冲突与管理
- 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准则
- 《社区调查报告》课件
- 2025-2025学年外研版七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计划
- 《胸腔穿刺术》课件
- 《人才选用育留》课件
- 农村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书
- 任务1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基本组成与原理
- 富血小板血浆(PRP)临床实践与病例分享课件
- 华为HCSA-Presales-IT售前认证备考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