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代序我的讲义,正标题是“丧家狗”,副标题是“我读论语”。首先,我把这个题目解释一下。什么叫“丧家狗”?“丧家狗”是无家可归的狗,现在叫流浪狗。无家可归的,不只是狗,也有人,英文叫homeless。读论语,我的感受,两个字:孤独。孔子很孤独。现在,有人请他当心理医生,其实,他自己的心病都没人医。在这本书中,我想告诉大家,孔子并不是圣人。历代帝王褒封的孔子,不是真孔子,只是“人造孔子”。真正的孔子,活着的孔子,既不是圣,也不是王,根本谈不上什么“内圣外王”。“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这是明明白白写在论语里面的(述而7.34)。子贡说,孔子是“天纵之将圣”,当即被孔子否认(子罕9.6)。读我的书,你会明白,为什么孔子不接受这个荣誉,而他的学生一定要给他戴上这顶帽子。我宁愿尊重孔子本人的想法。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惶恐,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这才是真相。当年,公元前492年,60岁的孔子,颠颠簸簸,坐着马车,前往郑国,和他的学生走散。他独自站在郭城的东门外等候。有个郑人跟子贡说,东门外站着个人,脑门像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产,腰以下比禹短了三寸,上半身倒有点圣人气象,但下半身却像丧家狗,垂头丧气。子贡把他的话一五一十告诉孔子,孔子不以为忤,反而平静地说,形象,并不重要,但说我像丧家狗,很对很对。在这个故事里,他只承认自己是丧家狗。孔子绝望于自己的祖国,徒兴浮海居夷之叹,但遍干诸侯,一无所获,最后还是回到了他的出生地。他的晚年,年年伤心。丧子,哀麟,回死由亡,让他哭干了眼泪。他是死在自己的家中然而,他却没有家。不管他的想法对与错,在他身上,我看到了知识分子的宿命。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至于副标题嘛,非常简单。我的书是用我的眼光写成,不是人云亦云,我才不管什么二圣人、三圣人怎么讲,大师、小师怎么讲,只要不符合原书,对不起,我概不接受。我读论语,是读原典。孔子的想法是什么,要看原书。我的一切结论,是用孔子本人的话来讲话不跟知识分子起哄,也不给人民群众拍马屁。读孔子的书,既不捧,也不摔,恰如其分地讲,他是个堂吉诃德。马克思说,青年黑格尔派是“德意志意识形态”。论语也是中国的意识形态。历史上捧孔子。有三种捧法,一是围绕政治(治统),这是汉儒;二是围绕道德(道统),这是宋儒;三是拿儒学当宗教(或准宗教),这是近代受洋教刺激的救世说。三种都是意识形态。我读论语,就是要挑战这套咒语。我的读法是:(1)查考词语,通读全书。按原书顺序,一字、一句、一章一节、一篇一篇,细读论语。先参合旧注(以程树德论语集释为主),梳理文义,再考证疑难,把全部细节过一遍。(2)以人物为线索,打乱原书顺序,纵读论语。第一是孔子,第二是孔门弟子,第三是论语中的其他人物。借这种考察,为各章定年,能定的定,不能定的阙如,把论语当孔子的传记读。(3)以概念为线索,打乱原书顺序,横读论语。我把全书,归纳为若干主题,每个主题下分若干细目,按主题摘录,看这本书里,孔子的思想是什么样,与墨子、老子有什么区别。(4)最后,是我的总结。我想思考的是知识分子的命运,用一个知识分子的心,理解一个知识分子的心,从儒林外史读儒林内史。孔子这本书,有不少道德格言,有些比较精彩,有些一般般。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尽心下)。我于论语,也是如此。读论语,要心平气和去政治化,去道德化,去宗教化。目的无他,我们需要的是一个真实的孔子,特别是在这个礼坏乐崩的世界。(节选自李零丧家狗自序,山西人民出版社)论语选读的学习目标要求分为基础要求和发展要求。“基础要求”指名句名段背诵积累、重点字词句段的翻译、课文内容的解读等难度稍低的要求。“发展要求”主要指初步理解论语的文化内涵,探究传统文化对人生和社会的影响及作用。论语选读的复习应该考虑到文字、文章和文化三个层次。“文字”层次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目的在于读懂文章、积累知识;“文章”层次指章法技巧的分析和鉴赏,目的在于学习章法、培养能力;“文化”层次指对文化传统的评析和传承,目的在于传承文化、提升思想。论语选读的考查主要从文化层次切入,考查考生对论语文化内涵的评析和探究。但“文字”和“文章”是基础,也不能忽视。论语选读考试的题型有默写题、赏读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也可能出现。论语阅读考查的内容和形式见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语文“考试内容”第三项“古代诗文阅读”中的第10、11两条(考试说明第5页)。其中第10条为“传统文化经典(如论语)的理解和评价”。我们关注一下这个考点的关键词:理解和评价。理解是前提,分析和评价是建立在正确解读的基础上的更高的要求。解读错了,一切都是空话。第11条为“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默写”。题型如下:(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 (5分)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墨子)孔子和墨子的共同主张是什么?(1分)答:答案:孔子和墨子都主张以爱待人。简析孔子与墨子上述主张的差异。(4分)答:答案:孔子的相爱把孝悌视为根本,主张在此基础上推己及人;而墨子的兼爱是讲求互利的普遍之爱。(四)古诗文默写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2分)今由与求也相夫子,_,_,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论语)答案: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5分)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论语公冶长)【注】微生高:春秋时鲁国人。醯(x):醋。(1)第一则材料主要体现了孔子的_观。(1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孔子这段话的意思是: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显然,这段话体现了孔子的择友观。答案择友(2)孔子为什么说微生高不直?对孔子这种评价,你怎么看?(4分)答: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孔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直率?有人向他讨点醋,他到他邻居家里讨了点给人家。回答第一个问题,要明确微生高的行为隐含的本质是他不直说没有醋。回答第二个问题,态度要鲜明,或肯定,或否定,不可模棱两可。答案第一问:醋是小物,有就说有,无就说无,微生高应据实相告。而他却向邻居求讨,以应求者,用意委曲,并非正直之人,因此孔子认为微生高不直。第二问:孔子的评价是正确的,为人处世要实事求是,要正直。其目的是教诲弟子养成君子品格,于细微事不可不谨。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5分)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注】为吾善:自我完善。用:使。不什数:不能用十来计算,即不到十个。(1)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1分)孔子:韩非子:(2)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4分)答:解析(1)本题两段文字分别截取于论语和韩非子。“仁”是论语这部书的思想核心;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是其代表作品,主张以法治国。(2)“仁”是论语这部书的思想核心,法家学说强调“法”(法律、法令,是要求臣民必须遵守的)、“术”(权术,是君王控制驾驭臣民的手段和策略)、“势”(权势,包括地位和权力,是君临臣民的客观条件)。法家人物对这些各有侧重,商君任法,申子用术,慎到重势,而韩非子则结合了法、术、势,所以说他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也是最早提出君权至上以及“三纲”的法家代表人物。所以本题只要抓住了以上几点就不难回答了。答案(1)孔子:为政以德(或“以德、礼治国”);韩非子:以法治国。(2)孔子认为“法政”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德治”;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两种观点各有侧重,各有偏颇,应相互补充。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不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圣人治理国家,不是依赖于人们的自我完善,而是靠那种人们不敢做坏事的局面。要是人们靠自我完善,国内找不出十个;要是形成了人们不敢做坏事的局面,就可以使全国整齐一致。治理国家的人需要采用多数人都得遵守的措施,不能用只有少数人才能做到的办法,因此不应该推崇德治,而应该实行法治。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4分)“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欧阳修朋党论)答:解析首先明确欧阳修朋党论句子中所阐述的“君子”与“小人”的不同,然后按要求从论语中找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句子,从而进一步分析它们表达的思想。答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告诉我们,君子追求义,小人追逐利。这种思想反映在欧阳修的朋党论中,即君子交友与小人交友的本质区别在于对义与利有不同的价值取向。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5分)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1)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2分)解析本题考查对传统文化经典论语的解读。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比较句读的不同所显示的语意的不同。孔子只关心人的伤亡,对马的伤亡则不闻不问。孔子既关心人的伤亡,也关心马的伤亡,只不过先人后马,先重后轻。答案贵人贱马人、马并重(或“先人后马”)(2)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3分)答:解析本题考查对传统文化经典论语的分析评价,要透过现象认识孔子思想的核心。在当时,马很贵,而看护马的大抵都是奴隶贱民,在一般王公贵族眼里,马是比人要值钱得多的。但是,孔子以人道主义关怀,先问人后问马,体现了孔子的人本思想,值得尊敬。答案这种句读体现了后儒对孔子的推崇,但“人马并重”并非孔子的本意。因为孔子的“仁”并非兼爱,他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走近作者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他发愤为学,博学多能。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财务管理代理合同模板
- 2025电子产品采购合同(通讯设备)
- 2025商务英语写作货物进口合同范本
- 杭州买房别墅合同范本
- 途家租赁合同范本
- 2025购销合同示范文本
- 浴室瓷砖租房合同范本
- 煤炭合同范本模板
- 政府文印合同范本
- 出具汇算报告合同范本
- 2025年公文核改竞赛试题及答案
- 有机硅行业面试攻略:高级岗位面试题库
- 2025历年退役军人考试题库及答案
- 第一二单元月考综合试卷(试题)四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 2025级新生军训开训仪式动员大会
-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与实施路径-洞察及研究
- 专利分级管理办法
- 中组部选调生管理办法
- 克痉方湿热敷: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肌肉痉挛康复新路径
- 血常规检验中的质量控制
- 高尿酸血症健康管理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