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防旱抗旱应急预案_第1页
三亚市防旱抗旱应急预案_第2页
三亚市防旱抗旱应急预案_第3页
三亚市防旱抗旱应急预案_第4页
三亚市防旱抗旱应急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亚市防旱抗旱应急预案 三亚市人民政府 二零一六年目录1 总则- 1 - 1.1 编制目的- 1 - 1.2 编制原则- 1 - 1.3 编制依据- 1 - 1.4 适用范围- 1 -2 基本情况- 2 - 2.1 自然地理情况- 2 - 2.2 经济社会情况- 2 - 2.3 水资源及开发利用概况- 2 - 2.4 干旱灾害概况- 3 - 2.5 抗旱能力- 4 -3 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5 - 3.1 指挥机构- 5 - 3.2 职责分工- 6 -4 监测预防- 10 - 4.1 旱情信息监测- 10 - 4.2 信息报告与处置- 10 - 4.3 预防措施- 11 -5 干旱预警- 11 - 5.1 干旱预警启动- 11 - 5.2 干旱预警信息发布- 13 -6 应急响应- 13 - 6.1 应急响应等级及启动条件- 13 - 6.2 应急响应启动程序- 14 - 6.3 应急响应措施- 14 - 6.4 应急响应结束- 21 -7 后期处置- 21 - 7.1 灾后恢复- 21 - 7.2 工作评价- 22 -8 保障措施- 22 - 8.1 资金保障- 22 - 8.2 物资保障- 22 - 8.3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 23 - 8.4 应急队伍保障- 23 - 8.5 技术保障- 23 - 8.6 通信与信息保障- 23 - 8.7 其他保障- 23 -9 宣传培训及演练- 24 - 9.1 宣传培训- 24 - 9.2 演练- 24 -10 附则- 24 - 10.1 预案管理- 24 - 10.2 解释部门- 24 - 10.3 实施时间- 24 - 10.4 修订要求- 24 - 10.5 名词解释- 25 -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为减轻干旱损失,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抗旱措施,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生产用水,确保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原则(1) 坚持依法编制的原则。 (2)坚持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和各部门分工协作的原则。(3)坚持“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的原则。 (4)坚持“因地制宜、城乡统筹、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5)坚持科学、合理、实用、便于操作的原则。 1.3 编制依据编制本预案的依据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海南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海南省防汛防风抗旱应急预案、抗旱预案编制导则、气象干旱等级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1.4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三亚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各种程度干旱灾害。2 基本情况 2.1 自然地理情况三亚市位于东经10856301094828,北纬180934183727,东邻陵水,北依保亭,西毗乐东,南临南海,东西长91.6km,南北宽51km,行政区域总面积1920.75 km2,海岸线长258.6km,有大小岛屿10个,其中最大的岛为东瑁岛和西瑁岛;有大小山峰200多座,海拔大多在300-1090m之间;有独流入海河流10条,最大河流为宁远河,干流83.5km,集水面积1020 km2。三亚市多年平均气温为26.1,年日照数为2425.2h,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474mm,具有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的特点。本地区季风特征明显,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多年平均风速2.6m/s。年平均受台风影响3-4次。 2.2 经济社会情况三亚市是汉、黎、苗、回等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据2014年统计年鉴显示三亚市常住总人口73.7万人,户籍总人口58.0万人,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04.4亿元,同比增长5.5%(按可比价格计算)。三次产业结构为13.5:20.3:66.2。全市地方公共财政收入77.8亿元,增长15.2%。人均生产总值54872元,同比增长4.0%。全市CPI同比上涨2.9%,价格总水平保持稳定。 2.3 水资源及开发利用概况三亚市2014年平均降雨量1423mm,折合降水总量27.3亿m3,比上年减少23.3%,比多年平均减少3.6%。三亚市2014年水资源总量13.74亿m3,较2013年减少了33.7%,较常年减少4.7%。全市2014年地表水资源量13.5亿m3,折合年径流深702mm,较2013年减少33.8%,较常年减少4.9%;全市地下水资源量共计2.56亿m3,大部分与地表水资源重复,不重复的只有0.24亿m3,现状地下水开采量近0.1亿m3。三亚市有94宗小(2)型以上水库工程,正常蓄水总量74213万m3,2014年年末蓄水总量40601万m3,占正常蓄水总量54.7%,较2013年年末减少27%。其中大中型水库7宗,最大的水库为大隆水库,总库容为46800万m3,正常库容为39300万m3。三亚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全年80%的降雨量集中在6-10月份,西部10.4%的人口、7.5%的GDP拥有42.5%的水资源,中部60%的人口、70%的GDP拥有18.5%的水资源,东部29.6%的人口、22.5%的GDP拥有39%的水资源。2014年供、用水总量27760万m3,比上年减少11%。其中生产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73.7%(第一产业用水量占生产用水量54.7%,第二产业用水量占生产用水量6.9%,第三产业用水量占生产用水量38.4%),生活用水量占24.9%,生态环境用水量占1.4%。全市人均综合用水量379m3。 2.4 干旱灾害概况1950-2015年全市发生旱灾27次。1963年夏旱持续200天,受旱面积2.9万亩。1979年夏干旱,早造插秧5.0万亩,受旱面积3.1万亩,枯死1.2万亩,农村191口水井干涸,385个生产队50235人饮水困难。1989年1至5月,连续干旱,河溪断流,水库干涸,早造失收过半。2004年冬季-2005年春季旱情导致全市农作物受旱面积4.7万多亩。2014年11月至2015年4月未形成有效降雨,气象干旱等级达到轻度干旱(级),2015年6月5日启动城市供水级响应并持续至6月23日,全市48660人饮水受影响,农作物受旱面积2.2万亩。 2.5 抗旱能力三亚市有小(2)型以上水库工程共94宗,正常蓄水总量74213万m3。现有主要灌溉渠道246条,总长653.8km(其中干渠182条长470.1km,支渠64条长183.7km),已防渗配套长272.7km(其中干渠长195.9km,支渠长76.8km)。三亚市2家供水企业共有5座供水水厂,供水管网总长960km,供水人口60万人,设计供水能力38.5万m3/d,挖潜后供水能力46.5万m3/d。2014年供水总量14016万吨,日均供水量38.4万m3/d,高峰供水量41.9万m3/d。三亚各区(管委会)根据规定投入力量建设应急备用水源,并对历年来抗旱机井及大口径井等应急备用水源登记造册,根据三亚市抗旱井管理办法进行管理,抗旱期间及时启用。市、区(管委会)安排了抗旱预算,分级、分部门储备了发电机、抽水机、送水车等抗旱应急设备、物资。3 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3.1 指挥机构我市的抗旱工作由市防汛防风防旱(以下简称“三防”)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组织。指挥长由分管副市长担任,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任副指挥长,成员由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领导组成,具体负责干旱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市“三防”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市“三防”指挥部组成成员:指 挥 长:分管副市长副指挥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三亚警备区副司令员市水务局局长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成 员:市委宣传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市农业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局、市科技工业信息化局、市卫生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生态环境保护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商务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市园林环卫管理局、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公室、市人民防空办公室、三亚广播电视台、市气象局、三亚海事局、海南省农垦总局驻三亚办事处、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三亚基地、国家海洋局三亚海洋环境监测站、三亚港务局、三亚供电局、中国电信公司三亚分公司、海南天涯水业(集团)公司、三亚中法供水有限公司、三亚长丰海洋天然气供气有限公司、海军榆林基地司令部、武警三亚支队、三亚公安边防支队、三亚边防检查站、海南公安边防总队海警第二支队、市公安消防支队、海南陆军预备役步兵师高射炮兵第二团等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各区(管委会)“三防”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组织各区(管委会)的抗旱工作。 3.2 职责分工3.2.1市“三防”指挥部抗旱工作职责:执行上级防旱抗旱指令,做好旱情监测预警和会商工作,经市政府授权启动和终止抗旱应急响应;统一指挥全市的抗旱应急处置工作;落实抗旱应急资金;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好灾区群众的生活保障、卫生防疫、救灾物资供应、稳定物价、治安管理、恢复生产等工作。3.2.2 市“三防”办抗旱工作职责:在市“三防”指挥部的直接领导下,组织、指挥、协调、管理、检查、监督全市抗旱工作。制定抗旱预案及各项防旱抗旱措施;协调人工增雨作业;执行抗旱期间值班制度;负责抗旱物资储备、管理、应急调度;负责防汛防风防旱指挥系统工程和通信、信息网络的建设、管理工作;负责干旱灾情统计、灾情信息发布和通报。3.2.3 市“三防”指挥部成员单位的抗旱工作职责:(1) 市委宣传部:负责协调新闻媒体做好新闻报道,加强舆情监测,及时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协调媒体发布防旱抗旱公告、公益宣传,增强群众的防旱抗旱意识。(2)市水务局:负责全市水资源统一调度和管理;组织编制大中型水库抗旱工作预案和科学用水、计划用水方案,城市供水应急预案;做好计划供水、节约用水工作,核定紧急供水期间各类用水量,监督各项节水措施的落实;监督自来水向重点保障区域和供水困难区域的供应;做好原水水库应急取水工作,保障城乡供水基本需求;在水源紧张情况下,批准并组织开采地下水。(3)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有关重大抗旱工程项目的立项;保障与抗旱相关的蔬菜、副食品、矿泉水、储水容器等商品的物价稳定,制止价格垄断、价格暴利等违法行为。(4)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组织制定各酒店抗旱节水措施,并监督落实;负责协调全市旅游景区抗旱节水工作,指导景区、酒店尽可能利用中水开展绿化、园林浇灌;向酒店、游客开展节水宣传。(5)市农业局:指导各区做好农业抗旱工作;做好农作物及畜禽生产旱情监测、统计工作,建立健全土壤墒情监测体系;推广农业抗旱节水技术,做好农作物改种工作;指导各区(管委会)抓好旱季常年蔬菜生产和供应本地市场工作。(6)市财政局:负责将防旱抗旱和救灾经费列入市级年度财政预算,发生重大、特大干旱灾害时要根据抗旱工作需要及时调剂、增拨抗旱救灾资金,并监督使用。(7)市教育局:负责在校师生节约用水宣传工作。(8)市卫生局:负责受旱地区的卫生防疫和应急供水水质检测工作。(9)市公安局:做好重要供水设施保护工作,打击各原水供水的偷盗水行为;维护供水应急抢险事故现场秩序,打击阻挠供水应急抢险的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缺水区域社会稳定。(10)市消防支队:协助供水企业调配运水车向缺水区域应急送水。(11)市民政局:申请并管理中央、省下拨和市本级的民政抗旱救灾款物;指导各区(管委会)负责安排好灾民的生活,特别是要救济好孤寡老人、五保户、伤残人员等;指导全市的救灾捐赠工作,发动党政、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及个人开展抗旱救灾募捐活动。(12)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指导各物业小区完善二次供水设施建设;协助供水部门做好供水应急管网的抢修;加强节水宣传。(13)市商务局:做好抗旱期间城市蔬菜及其他生活必需品供应。(14)市园林环卫管理局:指导道路浇洒和市政绿化节约用水工作,充分利用中水进行园林绿化浇灌、道路浇洒;协助受灾区域的应急送水工作。(15)市气象局:负责气象监测、预测和天气预报服务等工作;发布和解除气象干旱预警;实施人工增雨作业。(16)海南省农垦总局驻三亚办事处:负责做好本系统的防旱抗旱工作,做好灾情统计上报工作。(17)三亚供电公司:负责受旱地区及城市应急供水的电力保障。(18)供水企业:制定详细的应急供水预案和各阶段行动方案;设立企业内部供水应急指挥系统;储备应急供水物资、机械、设备等;负责职责范围内原水管道及供水设施的巡查、维修管理和抢修;负责停水区域的应急送水工作;做好进厂水、出厂水、管网水的水质检测。(19)市“三防”指挥部其他成员单位:根据职责分工和指挥部部署,做好行业内抗旱工作。3.2.4 相关单位的抗旱工作职责:(1)市生态环境保护局:负责对水源及供水设施周围污染源的监测工作;组织查处水环境污染事故。(2)市林业局:负责协调指导全市林地的抗旱工作,制定经济林的抗旱措施;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做好枯死树木的改种工作。(3)各大中型水库管理单位:加强对原水水质的保护,对水源保护区进行24小时巡逻,防止水污染事件发生;负责职责范围内原水管道的巡查、维修管理;对存在安全隐患部位立即进行抢修,确保原水足量供应。(4)各区(管委会):统一指挥全区抗旱工作,制定人饮水、农业用水应急抗旱措施;加强水资源管理,协调水事纠纷,厉行节约用水;落实抗旱经费、设备和物资;实施水库、河道应急取水,新建和启用应急抗旱井,维修疏通渠道;开展应急送水;做好本区(管委会)抗旱宣传工作。(5) 各区(管委会)“三防”办:落实本区抗旱工作部署,负责各类抗旱信息收集、汇总和上报。4 监测预防 4.1 旱情信息监测4.1.1各区(管委会)“三防”办负责本行政区内的旱灾信息监测,及时监测水库蓄水、居民饮水、农作物受旱情况等信息。4.1.2市气象局负责监测全市降水、气温等信息,及时发布气象干旱预警信号。4.1.3 市水务局负责监测大中型水库蓄水及城市供水信息。4.1.4 市农业局负责监测全市土壤墒情、农作物受旱情况等信息。 4.2 信息报告与处置受旱各区(管委会)要按照水旱灾害统计报表制度的规定,及时向市“三防”办报告旱灾和抗旱工作信息(旬报及月报)。市“三防”办对旱灾信息要进行综合分析,组织专家进行会商,预测可能出现的旱情或者确定已发生旱情地区的干旱灾害等级,并及时向省防总和市政府报告相关情况。 4.3 预防措施4.3.1市水务局、各区(管委会)水务部门要做好供需分析,根据气象预测,监测居民用水、灌溉用水,统一做好水库合理调度及地下水资源的启用工作;执行节约用水计划,打击偷盗原水行为。4.3.2 各区(管委会)要及时清理修复沟渠,降低农业灌溉用水在输送期间的损耗,在市农业局指导下,推广节水灌溉方式,节约农业用水。4.3.3 各区(管委会)道路喷洒用水及园林绿化用水优先使用中水,通过改变作业时间、作业计划等方式降低园林绿化用水量。4.3.4 对现有抗旱设施进行全面检修,确保抗旱应急期间能及时有效投入使用,同时根据旱情发展加大抗旱物资投入。4.3.5加大节水宣传,积极做好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工作。通过报纸、媒体、移动网络、微博、微信等平台,采用发送短信、发放节水倡议书、宣传册等方式号召市民节约用水。5 干旱预警 5.1 干旱预警启动通过实时监测雨情、水情、土壤墒情等信息,根据气象干旱级别,判断全市或区域内即将出现旱情且旱情有可能持续发展趋势时,适时启动相应等级干旱预警。5.1.1判定指标:判定干旱灾害等级的主要指标为连续无雨日数、降水量距平、受旱面积;参考指标为土壤相对湿度、人畜饮水困难率、河流来水量距平和水库蓄水量距平等。5.1.2等级划分:干旱灾害分为轻度干旱(级)、中度干旱(级)、严重干旱(级)和特大干旱(级)四个等级(详见表1)。(1)全市或区域内大面积连续25天以上无有效降雨;30天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减少75%,或者60天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减少40%,或者90天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减少20%以上;受旱面积占全市或区域耕地面积1530%,旱情对农作物正常生长造成影响时,为轻度干旱(级)。(2)全市或区域内大面积连续40天以上无有效降雨;30天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减少85%,或者60天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减少60%,或者90天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减少30%以上;受旱面积占全市或区域耕地面积3045%,旱情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一定影响时,为中度干旱(级)。(3)全市或区域内大面积连续60天以上无有效降雨; 60天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减少75%,或者90天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减少50%以上;受旱面积占全市或区域耕地面积4560%,旱情对农作物的正常生长造成较大影响、局部地区的农村人畜饮水发生困难时,为严重干旱(级)。(4)全市或区域内大面积连续80天以上无有效降雨; 60天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减少90%,或者90天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减少80%以上;受旱面积占全市或区域耕地面积60%以上,旱情使农作物大面积发生枯死或需补种改种、较大范围农村人畜饮水面临严重困难、经济发展遭受重大影响时,为特大干旱(级)。干旱指标及等级划分一览表表1 评 价 指 标轻 度 干 旱中 度 干 旱严 重 干 旱特 大 干 旱主要指标连续无雨日(日)25404060608080降水量距平率()30日-75-85-8560日-40-60-60-75-75-90-9090日-20-30-30-50-50-80-80农作物受旱面积比例()15303045456060参考指标土壤相对湿度 ()60505040403030人畜饮水困难率 ()0.51.51.52.52.54.04.0河流来水量距平率 ()-10-30-30-50-50-80-80水库蓄水量距平率 ()-10-30-30-50-50-80-80备注:1.在作物关键生长期连续无雨日相应干旱等级指标上调一级。2.出现连续三个中度干旱年时第三年干旱等级划分为特大干旱;出现连续两个重度干旱年时第二年干旱等级划分为特大干旱。 5.2 干旱预警信息发布各级旱灾预警信息由市“三防”指挥部报市政府批准后统一发布。6 应急响应 6.1 应急响应等级及启动条件对应干旱预警等级,应急响应分别为级应急响应、级应急响应、级应急响应、级应急响应。 6.2 应急响应启动程序市“三防”办通过对信息的综合分析,组织专家进行会商,确定干旱灾害等级,由市政府或市政府授权市“三防”指挥部宣布启动抗旱应急响应。应急响应级别应从低到高逐级启动,必要时可直接启动更高等级的应急响应。 6.3 应急响应措施6.3.1干旱级应急响应(1)市“三防”办:主要负责人主持召开由气象、农业、水务等部门有关人员参加的会商会议;密切监视旱情的发展,做好抗旱水源管理和调度;视情组织实施节水、控水、调水、送水、人工增雨和打抗旱井等各项措施;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抗旱工作情况。(2)市委宣传部:组织新闻媒体进行节水宣传,增强公众的节水意识;组织新闻媒体播发应急响应及注意事项。(3)市水务局:负责做好水库蓄水和江河来水量等水文情况的监测和预报;制定水库供水调度方案、调水工作方案、城市应急供水方案和节约用水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视情制定并实施抗旱打井方案。(4)市农业局:负责土壤墒情监测和预报;核实上报农业旱情。(5)市民政局:指导各区负责做好受旱地区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6)市园林环卫管理局:减少道路浇洒和市政绿化用水,利用中水进行园林绿化浇灌、道路浇洒。(7)市气象局:每天17 时向市“三防”指挥部报告降雨监测及预测情况;实施人工增雨作业。(8)区(管委会)“三防”指挥部:及时向市“三防”指挥部上报有关旱情和抗旱情况。(9)各国营农场:做好管辖范围内抗旱工作;向市“三防”指挥部提供水库蓄水、旱情及抗旱情况。(10)其他相关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和市“三防”指挥部工作部署,做好行业内抗旱情况。6.3.2 干旱级应急响应(1)市“三防”指挥部:副指挥长主持召开由气象、农业、水务等部门参加的会商会议;密切监视灾情,视情派出工作组指导抗旱工作;加强抗旱水源管理和统一调度;督促落实节水、控水、调水、送水、人工增雨和打抗旱井等各项措施;编制供水计划;每旬向市委、市政府报告抗旱工作情况。 (2)市委宣传部:组织新闻媒体进行节水宣传,增强公众的节水意识,播发抗旱应急响应及各项措施。(3)市水务局:按照“统一调度、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对水源进行调配;科学实施供水计划,实行分时段分区供水,限制高耗水项目生产用水;对出现临时饮水困难的村庄组织应急送水、启动城镇原有的备用水井、抽取死库容等应急措施,保障用水需求;城市供水原水水库停止发电,减少农业灌溉用水。(4)市农业局:负责土壤墒情监测和预报,指导各区引导农民做好抗旱工作,做好农作物种植调整;核实上报农业灾情。(5)市科技工业信息化局:协助做好高耗水工业项目控制用水工作。(6)市民政局:负责做好救灾款物的管理、使用、调拨和发放,保障受灾地区群众的基本生活。(7)市园林环卫管理局:减少道路浇洒和市政绿化用水,利用中水进行园林绿化浇灌、道路浇洒;协助受灾区域的应急送水工作。(8)市气象局:每天17 时向市“三防”指挥部报告降雨监测及预测情况;实施人工增雨作业。(9)三亚供电局:保障赤田、水源池、半岭等水库、河道、抗旱井的应急抽水用电。(10)市林业局:负责做好林区的抗旱保苗工作及森林防火工作。(11)各区(管委会)“三防”指挥部:加强旱情监测,密切监视旱情的发展,定期分析预测旱情变化趋势;组织和发动广大群众进行封江堵河、挖塘打井、清理维修灌溉渠道、修建拦水坝、蓄水池、泵站及抽水引水等;根据市“三防”指挥部的部署,进一步做好抗旱救灾工作;每旬向市“三防”指挥部报告旱情及抗旱工作情况。(12)各国营农场:做好管辖范围内抗旱工作;向市“三防”指挥部提供水库蓄水、旱情及抗旱情况。(13)其他相关单位:在落实级响应规定的各项抗旱救灾工作的基础上,按照职责分工和市“三防”指挥部的工作部署,继续做好抗旱救灾工作。6.3.3干旱级应急响应(1)市“三防”指挥部:指挥长主持召开由全体成员单位和专家参加的会商会议;密切监视、分析研判灾情的发展,部署抗旱救灾工作;派出工作组加强指导抗旱工作力度;加强抗旱水源管理和统一调度;督促落实节水、控水、调水、送水、人工增雨和打抗旱井等各项措施;调整供水计划,鼓励节约用水;动员全市人民投入抗旱;每周向省防总、市委、市政府报告抗旱工作情况。(2)市委宣传部:组织新闻媒体进一步加强节水宣传,开设抗旱专栏,播发抗旱应急响应及各项措施。(3)市水务局:对水源进行统一调配;严格实施供水计划,强化供水管理,实行分时分区供水;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停止建筑、洗车、娱乐等高耗水行业用水;全面落实应急送水、打抗旱井、抽取死库容等应急措施,保障用水需求;城市供水原水水库停止发电,停止农业灌溉用水。(4)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保障应急抗旱期间蔬菜、副食品、矿泉水、储水容器等商品的物价稳定,制止价格垄断、价格暴利等违法行为。(5)市农业局:负责土壤墒情监测和预报,指导各区组织农民做好抗旱工作;指导各区做好农作物种植调整,指导各区推广种植耐旱、节水作物和节水技术;核实上报农业灾情。(6)市财政局:及时筹措并拨付抗旱资金,监督抗旱资金使用。(7)市科技工业信息化局:协助做好高耗水工业项目控制用水工作。(8)市公安局:做好供水设施保护工作,打击原水偷盗和阻挠应急供水的行为;维护应急供水点现场秩序。(9)市民政局:负责做好救灾款物的管理、使用、调拨和发放,保障受灾地区群众的基本生活。(10)市商务局:做好城市蔬菜及其它生活必需品供应。(11)市园林环卫管理局:停止利用自来水进行道路浇洒和市政绿化,全面利用中水进行园林绿化、道路浇洒;协助受灾区域的应急送水工作。(12)市气象局:每天17 时向市“三防”指挥部报告降雨监测及预测情况;多班组、全天候实施人工增雨作业。(13)三亚供电局:保障赤田、水源池、半岭等水库、河道、抗旱井的应急抽水用电。(14)市林业局:负责做好林区的抗旱保苗工作及森林防火工作。(15)各区(管委会)“三防”指挥部:加强旱情监测,密切监视旱情的发展,定期分析预测旱情变化趋势;根据市“三防”指挥部的部署,进一步做好抗旱救灾工作;每周向市“三防”指挥部报告旱情及抗旱工作情况。(16)各国营农场:做好管辖范围内抗旱工作;向市“三防”指挥部提供水库蓄水、旱情及抗旱情况。(17)其他相关单位:在落实级响应规定的各项抗旱救灾工作的基础上,按照职责分工和市“三防”指挥部的工作部署,继续做好抗旱救灾工作。6.3.4干旱级应急响应(1)市“三防”指挥部:市长主持召开由全体成员单位主要领导和专家参加的会商会议,宣布全市进入紧急抗旱状态,全面部署抗旱救灾工作;派出工作组全力指导抗旱工作;做好抗旱水源管理和统一调度;全面落实节水、控水、调水、送水、人工增雨和打抗旱井等各项措施;动员全市人民投入抗旱;每日向省防总、市委、市政府报告抗旱工作情况。(2)市委宣传部:组织新闻媒体进一步加强节水宣传力度,加强旱情和抗旱工作的宣传,开设抗旱专栏,播发抗旱应急响应及各项措施。(3)市水务局:全面实施水资源统一调度;严格落实供水计划,强化供水管理,实行分时分区限量供水;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停止建筑、洗车、娱乐等高耗水行业用水;采取一切措施应急调水、运水、送水,停止原水水库发电和农业灌溉,确保城乡居民基本生活用水。(4)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保障应急抗旱期间蔬菜、副食品、矿泉水、储水容器等商品的物价稳定,制止价格垄断、价格暴利等违法行为。(5)市农业局:加强指导各区组织农民做好抗旱工作;加强指导各区做好农作物种植调整,组织各区推广种植耐旱、节水作物和节水技术;核实上报农业灾情。(6)市财政局:全力筹措资金,保障抗旱工作顺利开展。(7)市科技工业信息化局:协助做好高耗水工业项目控制用水工作。(8)市公安局:维护缺水受灾区域社会稳定。(9)市民政局:负责做好救灾款物的管理、使用、调拨和发放,保障受灾地区群众的基本生活;组织动员社会各界捐助,支持抗旱救灾。(10)市商务局:做好城市蔬菜及其它生活必需品供应。(11)市园林环卫管理局:停止利用自来水进行道路浇洒和市政绿化,全面利用中水进行园林绿化、道路浇洒;协助受灾区域的应急送水工作。(12)三亚市气象局:每天17 时向市“三防”指挥部报告降雨监测及预测情况;多班组、全天候实施人工增雨作业。(13)三亚供电局:保障赤田、水源池、半岭等水库、河道、抗旱井的应急抽水用电。(14)市林业局:负责做好林区的抗旱及森林防火工作。(15)各区(管委会):加强抗旱工作的组织领导,把抗旱工作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动员抗旱服务组织深入一线抗旱,动员社会各界投入抗旱工作;组织抢修抗旱应急工程或增建临时抗旱设施;每日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全区灾情及抗旱工作情况。(16)各区(管委会)“三防”指挥部:将抗旱救灾工作当做中心工作来抓,动员一切力量全力投入抗旱,保证居民基本生活用水需求;每日向市“三防”指挥部报告灾情及抗旱工作情况。(17)各国营农场:做好管辖范围内抗旱工作;向市“三防”指挥部提供水库蓄水旱情及抗旱情况。(18)其他相关单位:在落实级响应规定的各项抗旱救灾工作的基础上,按照职责分工和市“三防”指挥部的工作部署,继续做好抗旱救灾工作。 6.4 应急响应结束当旱情得到有效控制,经市政府同意后市“三防”指挥部宣布终止抗旱应急响应。7 后期处置 7.1 灾后恢复当应急响应终止,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做好灾后恢复工作。7.1.1各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帮助受灾群众尽快恢复生产,做好灾后自救。7.1.2市水务局、各区(管委会)水务部门应当对抗旱工程进行检查评估,及时组织修复干旱灾害期间损坏的水利工程。7.1.3及时归还紧急抗旱期间征用的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等,并按有关法律规定给予补偿。7.1.4抗旱期间兴建的各类应急水源工程设施,应按相应规定建立运行维护管理机制,确保工程抗旱应急备用功能。因抗旱而开凿的地下水井应在旱情解除后及时封存,以保护地下水资源。 7.2 工作评价应急响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