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长虹 工笔人物书法家、文博专家_第1页
陈长虹 工笔人物书法家、文博专家_第2页
陈长虹 工笔人物书法家、文博专家_第3页
陈长虹 工笔人物书法家、文博专家_第4页
陈长虹 工笔人物书法家、文博专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陈长虹陈长虹 工笔人物山水书画家及文博专家工笔人物山水书画家及文博专家 陈长虹(原名陈士杰,号大方) (1917.5-1996.5) ,北京 房山区人,幼时受家塾老师影响,喜爱上了绘画,19 世纪 30 年代考入北平京华美 术学院,师从工笔人物画 家徐燕孙学习工笔人物 画。在学习本专业的同时 还向山水画家吴镜汀、邱 石冥、齐白石学习山水画和花鸟画,为徐燕孙、邱石冥入室 弟子。在该校毕业后即留校任教,后经邱石冥老师推荐到故 宫博物院国画研究室工作。 1949 新中国成立后经师兄潘洁兹 先生推荐到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 1958 年为支援刚成立的贵 州省博物馆开展工作,中国历史博物馆委派其到贵州博物馆 指导主持该馆的文物研究及文物高仿工作。为此,其为贵州 的文博及艺术事业贡献到终身。 陈长虹先生在京华美院学生时代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优 秀,于 1936 年端午举办过个人专展,即“陈士杰人物画端 午画展” 。毕业后其作品在京城已颇有名气并经常见于各报 端,且经常在荣宝斋挂笔单(即展销) ,为其中最年轻画家。 2 上世纪四十年代为新民印书馆签约作者,为张深切主编的儿 童新文库丛书配图,深受读者喜爱。 在故宫博物院国画研究室工作期间,由于工作之便得以 饱览了大量的历代字画,为其后来 作品中传统技法的体现打下了坚实 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历 史博物馆工作期间,由于其坚实的 专业水平成为该馆的业务骨干。五 十年代参与了河北望都汉墓壁画的 修复与仿制工作,并编绘了望都 汉墓壁画画册。该书深受郭沫诺 赞赏,并为该书题写了书名。 1958 年到贵州省博物馆后, 指导主持了全馆的文物修复 与高仿工作,使该馆的文物得以新生与再现。1963 年他到遵 3 义桃溪寺宋代杨璨墓主持了对该墓所有浮雕文物的修复仿 制工作,使该墓的浮雕文物得以重生。 1963 年国家文局抽调他到山西永乐宫同潘洁兹一起进 行永乐宫壁画的修复工作,挽救了破损的永乐宫壁画。 4 1964 年在纪念遵义会议召开 20 周年前夕,他主持了遵 义会议及红军总政治部遗址的红色文物修复再现工作。由于 他具有修复壁画的经验,使很多当年红军在此处墙壁上留下 的标语得以再现,至今还在为爱国主义教育服务。 他在贵州为文博事业工作的同时,还进行了大量的本专 业艺术创作。1959 年时值贵州解放十周年之际,他创作了工 笔人物画解放军进贵州 。他发挥了工笔人物画体现人物 细腻的特点,使贵州人民欢迎子弟兵的热烈场面得以充分体 现,展出后深受各方好评。 1961 年工笔人物画家潘洁兹来贵州采风时看了他在贵 州期间创作的作品评价说: “你现在的作品充满朴素美的特 点,风格朴实而清新,体现了对艺术孜孜不倦的精神! ” 在陈长虹的书画作品中,山水画不是主体,而多是人物 及花鸟作品,但却不可因之而漠视,正是这些少量的山水画 与较多的人物、花鸟、书法作品一道,方才构成一位艺术修 养全面而真实的陈长虹。 从陈长虹先生的山水画作本真的视觉评析,的确是精研 传统、强调笔墨、注意山川丘容的纸上营造,但又不乏对生 活的悉心体会。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山水画家的写生流潮成为中国山 5 水画发展过程中具有标志性的活动,也影响了陈长虹的创作 面貌。他在北方长城地区进行的多次写生考察,正是在这种 坚实的写生基础上创作出了优秀的万里长城图 。 陈长虹万里长城图山水画 作品的特点:注重场景气氛的刻画, 笔墨上多采用古代画家马远、夏圭 笔锋劲力的斧皱,着色绚丽悦目, 有时用没骨法,有时勾勒、金碧罩 染,别富韵致。应该说他的新探索 基本上仍是在传统笔墨的范围之 中,但更倾向于色彩的应用。在构 图上凸显了雄伟长城的沧桑姿态, 而却不减磅礴气势,向我们展现了 长城的睥睨千姿。 陈长虹 1958 年刚到贵州,就被贵州的山水所震撼,经 常借工作之便,到贵州各地写生。1959 年他被铜仁地区江口 县群众兴修水利引水上山的精神所感动,创作了山水画高 山引水图 ,在此幅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流动的渠水在画面 中所占比例不大, 而人工凿出的高山水渠, 却占了很大部分。 他通过近实远虚的构图法,体现了高山水渠里流淌的清泉, 6 而远处是隐约的远山和山下江中的流水。在整幅画中山崖所 占比例最大,而标题中的主角“水”却只有寥寥数笔, 就是这高山上的数笔之水,与山下江中的几笔之水使观者一 目了然其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即高山引水。在这幅以水为标 题而又只在纸上体现了寥寥数笔“水”的构图法,作者是需 要有一定勇气和技巧的。体现了作者的功底深厚。面对这幅 作品有谁会不为劳动人民改天换地的精神所倾倒呢。 在陈长虹创作的木兰从 军作品中可以看到该作品中 山水画的比例占了很大部分。 并且山水部分刻画细腻,体现 了山川的静气与林泉的幽姿。 比如,近处的树石笔画趋紧, 取法相对工稳一些,而远处的 山川只是轻松地勾勒,点到为 止。甚至淡墨一抹,稍作收拾, 自然状态频仍。这样初物象远 近所用细致粗疏之法,古今一 体合符情理。 上世纪七十年代他创作的一幅“桥”的山水画,构图精 7 炼,画面上的桥、水只有廖廖数笔,却令观画者进入无限的 遐想,真正体现了意在笔不在的境地。我省山水画家王振中 先生看了以后评价说“该画充分体现了大写意画形式美的特 点,用笔概括性非常强,真正作到了惜墨如金” 。 陈长虹先生是老一辈画家,所谓三绝诗、书、画和 笔墨的功力是有较深造诣的。他在诗词方面的修养可在高 山引水作品中窥其一角。他自幼研习魏碑及龙门二十品作 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