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投资报告相关知识_第1页
钢铁行业投资报告相关知识_第2页
钢铁行业投资报告相关知识_第3页
钢铁行业投资报告相关知识_第4页
钢铁行业投资报告相关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3钢铁行业投资报告 摘摘 要要 钢铁产业作为一个原材料的生产和加工部门,一直各国重要的 支柱产业。经过 20 世纪的发展,世界钢铁产业的产品附加值、 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钢铁产业的就业容量在缩小, 钢铁产业步入了成熟的发展阶段。 目前全球钢产量已经超过了 8 亿吨,世界钢材的消费量也接近 8 亿吨,从近年钢产量和消费的增长情况看,世界钢产量和 消费的增长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和北美地区,未来钢产量和消 费量的新增长点已经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 洲国家;中国钢铁产业的规模数量已居世界第一位,产钢量 约占全球钢产量的 15左右,具有明显的吨位优势。但从目 前国内需求来看仍有一定的消费缺口。中国钢铁产业仍存在 着一定的发展空间。 从资源供给来看,我国国内的铁矿石和废钢等主要原料远远不 能满足我国钢铁产量的不断增长的需要,原料供应短缺问题 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钢铁产业的健康发展;从生产角度来看, 我国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产钢国,但企业集中度不高,技术水 平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从市场需求来看,国内 普通大中小型材和线材、焊管、热轧窄带钢、镀锡板等低端 产品已经区域饱和,而冷轧薄板、镀锌板和涂镀层板、不锈 钢薄板、冷轧硅钢片、小厚度的热轧薄板等高端产品供不应 求,需大量进口;我国政府对钢铁产业的政策也随着市场供 需的变化而变化,目前主要目标是实施“总量控制,结构调 整” ,并通过投资、贸易等政策来实现这一目标;传统中国钢 铁产业的十大钢铁企业产量占钢铁产业总产量的一半左右, 随着市场的发展,十大钢的竞争格局也在发生变化,部分先 进的企业开始向国际化进军,而部分企业则被后来者追上; 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研究开发部 北京国经联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2 钢铁上市公司聚集了我国钢铁产业的精华。在中国证券市场 上,钢铁产业上市公司以其资产规模大、总股本和流通盘大、 稳定的收益和低市盈率的国企大盘股的鲜明特征引人注目。 虽然中国钢铁产业正面临巨大的结构调整压力,需要在数量扩 张与素质提高的同时持续发展,但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 钢材消费量总量仍将随着经济增长而不断增加。预计在 2005 年内,中国的钢消费量将增长到 2 亿吨。由此可见,中国钢 铁产业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未来钢铁产业的投资将主要以 更新改造投资为主,投资的产品方向主要集中在市场空隙较 大的高附加值产品上,投资方式会多样化。 2003钢铁行业投资报告 目目 录录 1.1.钢铁产业概述钢铁产业概述 .1 1 1.1 钢铁产业的特征及在国民经济的地位.1 1.1.1 钢铁产业关联度 .1 1.1.2 钢铁产业的附加值.1 1.1.3 钢铁产业的就业容量.2 1.1.4 钢铁产业处于成熟期.3 1.1.5 钢铁产业周期性明显.4 1.1.6 钢铁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地位.5 1.2 钢铁产品的分类 .6 1.3 钢铁产业发展简况 .7 1.3.1 世界钢铁产业的发展情况.7 1.3.2 中国钢铁产业发展情况 .9 2.2.钢铁产业生产状况钢铁产业生产状况 .1111 2.1 钢铁生产规模及区域分布.11 2.2 钢材产品的结构合理性.12 2.3 钢铁产业技术状况 .14 2.3.1 产业关键技术已有的变化情况.14 2.3.2 国内技术与国外技术的差距.15 2.3.3 未来钢铁产业技术的发展趋势.16 3.3.钢铁产业的产业组织状况分析钢铁产业的产业组织状况分析 .1717 3.1 钢铁产业规模经济特征.17 3.2 钢铁产业集中度分析.17 3.3 国外厂商的进入情况.18 4.4. 原材料供给现状原材料供给现状 .2020 4.1 我国铁矿石的供需状况.20 4.1.1 的生产及地区分布概况.20 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研究开发部 北京国经联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4 4.1.2 我国铁矿石的供需状况.22 4.1.3 世界铁矿石的供需状况.23 4.2 废钢的利用和供需缺口.25 5.5.钢铁产业的需求状况分析钢铁产业的需求状况分析 .2727 5.1 我国钢铁市场规模 .27 5.2 分类钢材产品的市场规模.27 5.2.1 型材 .28 5.2.2 线材 .29 5.2.3 薄板 .29 5.2.4 中厚板 .29 5.2.5 窄带钢和管材 .30 5.2.6 不锈钢 .30 5.3 国内钢材市场的集中度分析.30 5.4 我国钢铁市场价格变化分析.32 5.5 进出口情况分析 .34 5.5.1 我国钢材进出口总量.34 5.5.2 我国钢材进出口品种.34 5.5.3 我国钢材进出口价格.35 5.5.4 我国钢材进口国别.35 5.6 我国钢铁贸易存在的问题.36 6.6. 国际钢铁市场状况及预测国际钢铁市场状况及预测 .3838 6.1 当前世界钢铁市场态势.38 6.1.1 世界钢铁贸易集中度.38 6.1.2 工业发达国家的高附加值钢材出口.39 6.1.3 普通钢材出口量 .40 6.1.4 钢坯等产成品的出口.42 6.1.5 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是进口钢材的主要市场.43 6.1.6 世界钢材价格在较低价位上运行.44 6.2 全球钢铁市场存在总量过剩的风险.45 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研究开发部 北京国经联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5 6.2.1 世界钢铁行业普遍采取限产措施.45 6.2.2 全球钢铁过剩冲击中国市场.47 6.2.3 未来世界钢铁市场的几个基本趋势:.50 6.3 中国钢铁业应积极开拓国际市场.50 7.7.钢铁产业发展趋势预测钢铁产业发展趋势预测 .5252 7.1 钢铁产业生命周期分析.52 7.2 中国钢材消费总量的预测.53 7.2.1 发达国家钢材需求规律.53 7.2.2 我国钢铁需求与经济发展的关系.54 7.2.3 未来我国钢铁消费总量预测.56 7.3 不同钢材品种的需求发展趋势.57 7.4 钢铁产业投资发展趋势.58 8.8. 政策及相关规定对钢铁产业的影响政策及相关规定对钢铁产业的影响 .6060 8.1 政府对钢铁产业的管制情况及影响分析.60 8.1.1 我国钢铁产业的政策变化.60 8.1.2 钢铁产业政策的执行措施.61 8.2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展望.63 8.2.1 钢铁产业发展目标.63 8.2.2 钢铁产业政策措施展望.64 8.3 加入 WTO 对中国钢铁产业的总体影响.65 8.3.1 我国针对钢铁产业的入世承诺.65 8.3.2 贸易政策调整的影响.67 8.3.3 钢铁产业在加入 WTO 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69 8.3.4 钢铁产业应对入世的措施 .70 9.9.重点钢铁企业分析重点钢铁企业分析 .7272 9.1 我国十大钢铁企业分析.72 9.1.1 十大钢在钢铁产业中的地位.72 9.1.2 十大钢铁企业的资产收益状况.73 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研究开发部 北京国经联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6 9.1.3 十大钢铁企业的资产运营和偿债能力.75 9.2 2002 年主要钢铁企业优劣势对比分析 .76 9.2.1 主要钢铁企业的原燃料供应状况对比.76 9.2.2 主要钢铁企业的市场份额及有效销售半径对比.77 9.2.3 主要钢铁企业的产品制造成本对比.78 9.2.4 主要钢铁企业的国内产品消费市场对比.79 9.2.5 主要钢铁企业产品供应的地域结构比较.80 9.2.6 主要钢铁企业的产品结构和工艺技术优势比较.81 9.3 钢铁产业上市公司分析.81 9.3.1 我国钢铁产业上市公司概况.81 9.3.2 钢铁产业上市公司特点及发展趋势.83 1010 我国钢铁产业投资风险与机会分析我国钢铁产业投资风险与机会分析.8585 10.1 目前我国钢铁产业投资的风险.85 10.1.1 市场风险 .85 10.1.2 新上项目竞争的风险.86 10.1.3 关税减让的风险 .87 10.1.4 资源供应的风险 .87 10.1.5 运输能力紧张的风险.88 10.1.6 环保压力的风险 .88 10.1.7 部分下游行业泡沫带来的风险.89 10.1.8 政策风险 .89 10.2 钢铁产业投资方向和方式选择.90 表目录表目录 表 1.1 世界各国钢铁生产原料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 .2 表 1.2 2002 年和 2001 年世界主要产钢国实物劳动生产率表.2 表 1.3 世界钢铁生产年平均增长率表() .3 表 1.4 2001 年中国钢铁产业部分指标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5 表 1.5 钢的不同分类及特点 .6 表 1.6 钢材按不同形状的划分类别及特点.7 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研究开发部 北京国经联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7 表 1.7 世界粗钢生产量变化分析和预测 .8 表 1.8 世界钢材表观消费量变化和预测 .8 表 2.1 2002 年全国钢和成品钢材产量地区分布.11 表 2.2 19942002 年我国主要钢铁产品类别产量.12 表 2.3 2002 年我国钢材分品种产量.13 表 3.1 2001 年世界几大钢铁公司产业集中度比较.18 表 3.2 2002 年我国钢铁生产集中度.18 表 4.1 2002 年我国主要铁矿石产量的地区分布.20 表 4.2 19982002 年我国铁矿石供应情况.22 表 4.3 2002 年世界铁矿生产储藏和储藏基础.23 表 4.4 19902002 年主要生产国的铁矿石产量.24 表 4.5 世界铁矿石进出口情况 .25 表 5.1 19912002 年我国钢材消费量变化.27 表 5.2 2001 年钢材分品种表观消费结构变化.28 表 5.3 2002 年我国主要钢材产品的地区流向统计.31 表 5.4 2001 和 2002 年上半年主要钢材品种价格变化情况.33 表 5.5 2001 和 2002 年我国钢材进出口品种分析.35 表 5.6 我国进口钢材主要来源国家和地区 .36 表 5.7 2001 年主要国家对我国钢铁出口的反倾销案件.37 表 7.1 近年我国钢铁产业效益变化 .53 表 7.2 发达国家钢消费量变化情况 .54 表 7.3 19802002 年我国钢材消费量与国民经济的关系及预测.55 表 7.4 历年我国钢铁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59 表 8.1 入世前后主要钢材品种关税变化情况 .67 表 8.2 入世前两年我国分品种钢材进出口情况 .68 表 9.1 2000 和 2001 年十大钢铁企业主要产品产量.73 表 9.2 2000 和 2001 年十大钢铁企业资产和收益状况.74 表 9.3 2000 和 2001 年十大钢铁企业资产运营和负债情况.75 表 9.4 2002 年主要钢铁企业产品原燃料供应渠道和供应价格比较 .77 表 9.5 2002 年主要钢铁企业在重点产品中的市场份额.78 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研究开发部 北京国经联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8 表 9.6 2002 年主要钢铁企业的主要产品分段制造成本.79 表 9.7 2002 年主要钢铁企业产品供应的区域分布.80 表 9.8 2002 年主要钢铁企业产品结构和工艺技术评分比较.81 表 9.9 上海证交所 A 股钢铁板块企业一览表 .81 表 9.10 深圳证交所 A 股钢铁板块企业一览表 .82 表 10.1 当前我国钢铁产品的市场空隙状况 .85 图目录图目录 图 1.1 近 50 年来世界钢产量变化图 .3 图 1.2 19922002 年中国钢产量变化情况.9 图 1.3 19922002 年中国人均钢产量变化情况.10 图 1.4 19912002 年中国钢产量在全球的份额趋势.10 图 2.1 我国钢铁生产连铸比历年变化 .15 图 4.1 19952002 年我国废钢进口量增长情况.26 图 5.1 2001 年我国钢材分品种消费对比.28 图 5.2 2002 年我国钢材消费的地区分布.32 图 5.3 1995-2002 年中国钢材进出口对比.34 图 5.4 19952002 年中国钢材进出口价格对比.35 图 6.1 世界主要镀锌板国出口量 .39 图 6.2 世界主要特殊钢出口国出口量 .40 图 6.3 2001 年主要国家线材出口量.41 图 6.4 2001 年主要国家无缝管出口.41 图 6.5 19912002 年全球及中国钢产量增长趋势对比.47 图 6.6 1991 年2002 年全球钢材产量中用于出口贸易所占的比重变化 .48 图 6.7 19912002 年进口钢材在我国消费中的比重变化.48 图 7.1 19902002 年 GDP、固定资产投资和钢材消费量的变化趋势 .56 图 7.2 19922002 年我国钢材消费强度的变化趋势.56 图 7.3 我国历年基建投资和更新改造投资比重 .59 2003钢铁行业投资报告 1.钢铁产业概述钢铁产业概述 1.1 钢铁产业的特征及在国民经济的地位钢铁产业的特征及在国民经济的地位 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钢铁材料是诸多使用领 域中的“必选材料” ,是人类社会不可替代的结构材料和产量最 大、覆盖面很广的功能材料。 1.1.1 钢铁产业关联度钢铁产业关联度 钢铁产业作为一个原材料的生产和加工部门,其与上下游 产业的联系紧密。钢铁产业既是耗费原料、能源和交通运输的大 户,同时,它又是建筑、机器制造、汽车、机电等其它行业的基 础产业。 钢铁作为重要的原材料,产品品种多、生产批量大,有十 分广阔的市场,广泛应用于建筑建材、机械制造、能源开发、交 通运输、石油化工、轻工纺织、医药卫生、家电通讯等国民经济 和国防建设以及高新技术产业。 钢铁产业本身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业生产部门,生产中消耗 大量的铁矿石、煤炭、电力、运输(铁路、公路、海运) 、石油 等原材料,生产过程中还需要机械制造、电子电气等部门的密切 支持。 1.1.2 钢铁产业的附加值钢铁产业的附加值 钢铁产业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已经成 熟或进入衰退期。尽管钢铁产业的产品附加价值不如新兴产业那 么高,但是近年来,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钢铁产品的科技 含量不断提高,附加价值水平也是不断提高。 美国、日本、韩国、独联体、中国等国家,钢材生产原料 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研究开发部 北京国经联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2 总成本在生产成本中所占的比重约为 2947;从绝对值看,在 113 到 179 美元/吨之间。 表 1.1 世界各国钢铁生产原料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 单位:美元/吨 注:美国韦伯公司发布数据。 1.1.3 钢铁产业的就业容量钢铁产业的就业容量 钢铁产业吸纳了大量的就业。随着钢铁生产现代工艺和技 术的应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钢铁产业从业人员,特别是发 达工业国家的钢铁从业人员逐年减少。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钢铁产量幅增长,但是主要钢铁生产 国(不包括中国)的就业人数大约从 250 万人减少到 130 万人。 从 1974 年到 2002 年,德国从 23 万人减少到 7.4 万人,美国从 52.1 万人下降到 12.4 万人,日本从 46 万人压缩到 17.6 万人。 人员的压缩天大地提高了世界钢铁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而相比之 下,我国钢铁工业的劳动生产率仍然很低,与发达国家存在着极 大的差距。 表 1.2 2002 年和 2001 年世界主要产钢国实物劳动生产率表 2001 年2002 年 国家地区 就业人数 (万人) 钢产量 (万吨) 生产率(吨 /人.年) 就业人数 (万人) 钢产量(万 吨) 生产率 (吨/人. 年) 德国 7.60 4480.00 589.47 7.40 4500.00 608.11 美国日本韩国独联体中国 生产总成本 447400273294381 原料成本 133117113117179 比重() 29.7529.2541.3939.846.98 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研究开发部 北京国经联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3 意大利 3.80 2650.00 697.37 3.70 2610.00 705.41 美国 14.00 9010.00 643.57 12.40 9220.00 743.55 日本 18.60 10290.00 553.23 17.60 10770.00 611.93 韩国 5.70 4390.00 770.18 5.70 4540.00 796.49 澳大利亚 2.00 700.00 350.00 1.90 750.00 394.74 中国 251.00 15163.00 60.41 240.00 18100.00 75.42 1.1.4 钢铁产业处于成熟期钢铁产业处于成熟期 一个世纪以来,随着钢铁产业的发展,钢铁产业逐渐步入 了一个成熟或者开始衰退的产业。从世界钢铁产业的产量可窥一 斑。190050 年,世界钢产量以年均 4的增长速度递增。进入 从 1950 到 1973 年的 20 余年间,世界钢铁产业增长速度加快, 年均增长速度 5.8%。其后增长速度趋缓,特别是进入 90 年代以 来,世界钢铁产业的增长处于停滞状态,但 20 世纪 90 年代末到 现在,在中国钢铁产量飞速增长的带动下,世界钢铁产量又有了 新的增长,2002 年世界粗钢产量达到 8.87 亿吨。 图 1.1 近 50 年来世界钢产量变化图 单位:百万吨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钢产量 钢产量189224306433571703746710786753830824 195019541959196419691974197919841989199419992001 表 1.3 世界钢铁生产年平均增长率表() 年份世界 195055 7.3 195560 5.1 196065 5.6 196570 5.4 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研究开发部 北京国经联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4 197075 1.6 197580 2.2 198085 0.1 198590 1.4 199095 -0.4 19952002 2.4 数据来源:IISI 1.1.5 钢铁产业周期性明显钢铁产业周期性明显 1.1.5.1 经济周期与钢铁产业周期经济周期与钢铁产业周期 总体而言,世界钢铁市场的发展是周期性的。但是,各地 区周期循环的各阶段又是不同的。一些突发事件如 70 年代的石 油危机,80 年代的东欧巨变,90 年代末的东亚金融危机都对世 界经济,进而对世界钢铁产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中国钢铁产业历史上的钢材生产波动分析发现,中国钢 材生产波动由资本增量(固定资产投资)扩张与收缩的波动引起, 并独立于世界经济波动周期与世界钢材生产波动周期。由于钢铁 产业建设期长,达产慢,固定资产投资影响的钢材产出波动有较 长的滞后性,大约 56 年,根据这一分析,在 19921993 年, 由于钢材市场需求旺盛,钢铁产业盈利水平提高,引发了当时钢 铁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巨大投入,从 1997 年以来这一投入高峰 陆续形成了新的生产能力,使目前钢铁产业生产能力增长较快, 远远超过了钢材需求的增长。 我国钢材消费随国民经济增长而增长,随国民经济增长波 动而波动,从整体趋势上看,90 年代中期以前,我国钢材消费的 增长一般超过钢材供给能力的增长,从而拉动钢材生产的增长和 钢铁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近几年来,由于钢材消费增长趋 缓,钢材市场出现供大于求,抑制了钢材产量的快速增长。由于 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波动幅度较大,受此影响钢材消费量波动 幅度更大,与钢材生产波 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研究开发部 北京国经联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5 动相比较,钢材消费波动幅度一般也大于钢材生产波动幅度。 钢材消费与国民经济增长的波动关系,不同时期有所不同, 钢材消费量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弹性系数(钢材消费增长率/GNP 增 长率) ,50 年代呈上升趋势,60 年代呈下降趋势,1985 年以前一 直大于 1,1986 年1990 年小于 1,1991 年1993 年又大于 1,1994 年以来小于 1。 1.1.5.2 钢铁产业季节性不明显钢铁产业季节性不明显 由于春节等节假日,中国钢铁生产受到一定的节日因素影 响;中国北方地区因大雪和运输的影响,南方受暴雨等因素影响, 钢铁生产略有波动。建筑钢材受季节性影响比较大,是因为北方 的建筑在冬季不施工,只有等到春季以后进人建筑高峰,冬季建 筑钢材消费趋缓。但是,总体而言,钢铁生产和消费的季节性波 动不明显。 1.1.6 钢铁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地位钢铁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地位 钢铁产业长期以来是各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 具有重要地位。钢产量与人均钢消费量是一国经济发达程度的重 要指标。 美国、日本、德国、前苏联等国家都是钢铁大国。在工业 化过程中;都积极支持钢铁产业的发展。通过对世界人均产钢量 与 GDP 之间的关系分析发现:尽管人均钢产量与 GNP 并不绝对对 应,即人均钢产量最高的国家,其 GNP 不最高;人均 GNP 最高的 国家,其人均钢产量也不是最高。但有一条可以肯定,人均 GNP 达到 2000 美元以上的国家,其人均钢产钢量都在 100 千克以上, 而且人均 GNP 大于 1 万美元的国家人均钢产量范围较大。 表 1.4 2001 年中国钢铁产业部分指标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 指标单位全国钢铁产业 比例 () 工业总产值(现价)亿元 95448.985707.31 5.98% 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研究开发部 北京国经联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6 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亿元 28329.371530.15 5.40% 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亿元 82834.83743.45 4.52% 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亿元 4308.2114.43 2.66%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37213.49432.12 1.16% 能源消耗总量万吨标准煤18 16.22% 数据来源:中国钢铁产业年鉴 2002,*为 2000 年数据。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中国钢铁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 重要地位,尤其是钢铁产业能源消耗,占到了全国能源消耗总量 的 16.22%。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等指标钢铁产业约占 5%。 由于钢铁产业属于趋于成熟的行业,钢铁产业已逐步成为微利的 行业,其利润总额仅占全国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 2.66%;其固定 资产投资在全国投资中的比重仅占 1.16%, 1.2 钢铁产品的分类钢铁产品的分类 冶金行业分为黑色冶金和有色冶金两大类。黑色冶金指金 属中的铁、铬、锰,其它为有色冶金。钢铁生产属于黑色冶金。 铁经过脱氧、脱硫等过程形成钢,钢锭、钢坯通过压力加工制成 所需要的各种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钢材。钢与铁比较具有更好的 可煅性、可铸性以及延展性等物理特性和耐火、耐候、耐腐蚀等 化学特性。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把钢分成不同的类别,如下 表: 表 1.5 钢的不同分类及特点 分类依据类别主要特征 平炉钢包括碳素钢和低合金钢,按炉衬材料不同又分酸性和碱性 平炉钢两种。 转炉钢包括碳素钢和低合金钢。按吹氧位置不同又分底吹、侧吹 和氧气顶吹转炉钢三种。 按冶炼方法分 电炉钢主要是合金钢。按电炉种类不同又分电弧炉钢、感应电炉 钢、真空感应电炉钢和电渣炉钢四种。 按化学成分 分类 碳素钢铁和碳的合金。除含有铁和碳之外,还含有硅、锰、磷和 硫等元素。按含碳量不同可分为低碳(C0.60%)钢三类。碳含量小于 0.04%的钢称工业纯铁。 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研究开发部 北京国经联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7 普通低合 金钢 在低碳普碳钢的基础上加入少量合金元素(如硅、钙、钛、 铌、硼和稀土元素等,其总量不超过 3%),综合性能较好。 合金钢是含有一种或多种适量合金元素的钢种,具有良好和特殊 性能。按合金元素总含量不同可分为低合金(总量10%)钢三 类。 结构钢按用途不同分建造用钢和机械用钢两类。建造用钢用于建 造锅炉、船舶、桥梁、厂房和其他建筑物。机械用钢用于 制造机器或机械零件。 工具钢用于制造各种工具的高碳钢和中碳钢,包括碳素工具钢、 合金工具钢和高速工具钢等。 按用途分类 特殊钢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能的特殊用途钢类,包括不锈耐 酸钢、耐热钢、电热合金和磁性材料等。 钢材品种繁多、应用广泛,根据断面形状的不同,一般可 划分为板材(热轧板、冷轧板、涂层板、硅钢片) 、型材(螺纹 钢、圆钢、重轨、轻轨、H 型钢、异型钢) 、管材(无缝管、焊管) 、钢丝等类型。(如下表)。 表 1.6 钢材按不同形状的划分类别及特点 类别特点 型钢类具有一定截面形状和尺寸的实心长条钢材。按其断面形状不同又分简单和 复杂断面两种。直径在 6.5-9.0mm 的小圆钢称线材。 钢板类一种宽厚比和表面积都很大的扁平钢材。按厚度不同分薄板(厚度25mm)三种。 钢管类一种中空截面的长条钢材。按其截面形状不同可分圆管、方形管、六角形 管和各种异形截面钢管。按加工工艺不同又可分无缝钢管和焊管钢管两大 类。 钢丝类线材的再一次冷加工产品。按形状不同分圆钢丝、扁形钢丝和三角形钢丝 等。除直接使用外,还用于生产钢丝绳、钢纹线和其他制品。 1.3 钢铁产业发展简况钢铁产业发展简况 1.3.1 世界钢铁产业的发展情况世界钢铁产业的发展情况 1901 年全球钢产量为 3000 万吨,目前全球钢产量超过 8 亿 吨。世界累积钢产量已超过 350 亿吨。美国(1953 年) 、前苏联 (1967 年)欧共体(1969 年) 、日本(1975 年)和中国(1996 年)的钢产量先后超过了一亿吨。同时,钢铁生产地区也在慢慢 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研究开发部 北京国经联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8 发生转移,1900 年,美国钢产量占全世界钢产量的 37,战后 亚洲钢铁生产占世界钢产量的 40;欧洲钢产量占 36,北美 是 14.5。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世界钢铁产量增速趋缓,但仍 然在起伏波动中增长。2001 年,世界钢产量达到 8.45 亿吨,其 中欧洲、北美、亚洲国家的钢产量分别占世界钢产量的 25%、14% 和 41%。从近年钢产量增长情况看,世界钢产量的增长主要集中 在亚洲地区和北美地区,中国钢产量一直保持世界第一位。因而, 未来钢产量的新增长点已经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 亚洲国家。 表 1.7 世界粗钢生产量变化分析和预测 单位:百万吨 年度 1998199920002001 2002 2003(预测) 欧洲 15 国 161.2155158159159162 欧洲其它国家 47.34547494753 原苏联 71.468.56910010073 北美 130127131119124140 中南美 36.33435.5384140 非洲 12.11213151514.5 中东 91010.5121212.5 中国 115123115149181189 日本 93.59093.510310896.5 其他亚洲国家 9289.594.59793108.5 世界总计 775.3758780845887898 世界钢消费量从 20 世纪初的 2800 万吨增长到目前的近 8 亿 吨,年均增长 3.4。2001 年世界钢材表观消费量 7.65 亿吨, 其中亚洲、欧洲、北美国家的消费量分别占世界总消费量的 47%、24%、17%。未来世界钢铁市场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 其次为欧洲和北美等,因而,亚洲特别是中国的钢材市场潜在的 增长能力已备受国际产钢大国的关注,成为发达国家扩大钢铁出 口,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的首选目标。随亚洲钢铁产能的增长, 供给能力的增强,亚洲钢材市场的竞争将更为激烈,市场钢铁产 品价格也将保持逐步降低的趋势,钢铁业的赢利水平也会随之降 低。钢材的需求,亚洲的 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研究开发部 北京国经联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9 需求量将占世界总需求量的 50。亚洲将是未来钢铁产业发展的 重要动力。 表 1.8 世界钢材表观消费量变化和预测 单位:百万吨 国别 1998199920002001 2002 2003(预测) 欧洲 15 国 138138145142138157 欧洲其它国家 454146443643 原苏联 222330323029.5 北美 144140146131131166.5 中南美 272427282837.5 非洲 151515151619 中东 151517162019 中国 114131141170211131.5 日本 706976737281 其他亚洲国家 97111121120123138.5 世界总计 685702760765819830 1.3.2 中国钢铁产业发展情况中国钢铁产业发展情况 我国钢铁产业经济 50 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 系。1949 年中国钢产量只有 15.8 万吨,经过国民经济庆复建设 时期到 1953 年,钢产量为 135 万吨。1978 年钢产量达到了 3178 万吨。1979 年改革开放,钢铁产业在原来的基础上保持了加速发 展的势头。到 1996 年突破产钢 1 亿吨,1999 年钢产量达到 12426 万吨,比 1978 年增长 3.91 倍,年均增长达到 6.7。90 年代以来,中国钢铁产业飞速发展,钢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