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下册总复习_第1页
现代汉语下册总复习_第2页
现代汉语下册总复习_第3页
现代汉语下册总复习_第4页
现代汉语下册总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 语法第一节 语法概说一、语法和语法体系(一)语法1、定义: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汉语的语法结构规律:A、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不大用形态(表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语序的变化语序:语言单位的排列顺序。语序不同,结构关系和意义就不同。天气好(主谓) 好天气(偏正)虚词的运用(结构、意义)用不用:四川出产的橘子,四川出产橘子。用哪个:我和弟弟,我的弟弟。B、语法结构一致性语素构成词,词构成短语,短语构成短语,短语加语调成句,语法结构大体一致。C、词类和句法成分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词的多功能性(与缺少词的形态变化相关)2、语法学:研究、描写语法规律的科学。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包括词法、句法(1)词法:研究词类和各类词的构成及特征、词形变化(重叠研究、研究研究)。(2)句法:研究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二、语法的性质(一)抽象性(概括性)理由(二)稳固性(三)民族性三、语法的单位和句法成分(一)语法的单位(四级单位)1、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2、词: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3、短语: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4、句子: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二)句法成分1、定义:句法结构的组成成分。句法结构:由词逐层组装成的短语里或句子里的词类系列。2、种类:主:被谓语陈述的对象。谓:陈述主语的。动语(及物) :是支配、涉及后面宾语的成分。宾:表示人、物或事。是动作所支配、所关涉的对象。中心语(P75):偏正(定中、状中)短语、中补短语里的中心成分。定():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状: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补: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独立语(P75)第二节 词类(实词)一、词类的划分(一)词类定义: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二)划分依据:词的语法功能、形态、意义。主要是语法功能。1、语法功能定义:指的是词与词的组合能力。语法功能的表现: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即词的职务。能否充当句法成分(实虚)、充当什么成分(词性)。实词与另一类实词的组合能力。包括这一类能否与另一类组合,何方式组合、组合后发生什么关系。数量词与名词的组合。匹马、峰骆驼。虚词依附实词和短语的能力。包括与何实短语合,表示什么语法关系。如:的、地、得。2、词的形态构形形态:重叠,商量 商量商量(商量一下)构词形态:加缀,剪 剪子(名词) 二 老二(名词,排行为“二”的人)(四)划分应注意1、划分词类的三种依据,在不同的语言中其重要性各不相同。 2、功能、形态、意义三者是一个统一体的不同表现。汉语划分词类,语法功能是主要的。3、在同一词类里,各词的语法特征也有差异。一个具体的词不一定具备所属词类的全部特点。4、在不同的词类之间也有共性,归并成更大的类。5、注意区分一般规律、特殊现象、个别现象(是)。很中国、香港、内地、绅士、淑女。(五)词类概念1、词类和词性词类是对全体词进行分类的结果。词性是给个别的具体的词进行归类的结果。2、实词定义: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有词汇意义、语法意义的词。细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特殊实词拟声词、叹词。3、虚词定义: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词。细分为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二、实词(一)名词1、名词的定义: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包括时间、处所、方位的词在内。 2、名词的种类:一般名词(分类不科学)表示时间表示处所表示方位3、名词的语法特征经常作主语和宾语,多数能作定语和带定语,不能作补语。个别现象作谓语:明天国庆节特殊现象作状语:时间、方位名词前面一般能够加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名词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重叠词:奶奶、爷爷。量词:人人、家家、户户。表人的名词后面能够加“们”表示群体,不加“们”的名词可是个体,也可是群体。4、时间名词和方位词(二)动词1、定义: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的词。2、动词的语法特征多数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多数能加副词“不”,多数不能加程度副词。表心理活动则可,动词多数可带“着、了、过”表动态。表示可持续的动作的动词可重叠,表示短暂、轻微。单音节:AA,看看,走走。双音节:ABAB:学习学习、讨论讨论、AABB:说说笑笑、打打闹闹A一A:走一走、看一看、考一考A了A:走了走、看了看、考了考A不A:走不走、看不看、考不考3、特殊动词判断动词:主语宾语之间。能愿动词(助动词)趋向动词:表示移动的趋向“有”(三)形容词1、定义:表示性质或状态的词2、形容词的语法特征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多数能够直接修饰名词。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性质形容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有些性质形容词可重叠,重叠后用法同状态形容词。有些单音性质形容词可带上叠音词缀或其他词缀,用法同状态形容词。红彤彤状态形容词的重叠方式(程度加深)。唯谓形容词。不能带“了”,可受“不”修饰,只能作谓语,但多不是光杆谓语。昏沉、可带趋向动词或“着、了、过”。(四)区别词(非谓形容词、属性词)1、区别词的意义定义:区别词表示事物的属性,有分类作用。区别词往往成对或是成组的。 2、区别词的语法特征能直接修饰名词作定语;多能带“的”形成“的”字短语。尖端科学、特级教师,长期的、相对的不能作谓语、主语、宾语,“的”字短语可作主语、宾语。不能前加“不”,否定时前加“非”(成组或单独)。非慢性、非烈性。区别词与形容词的区别。区别词只能作定语,具有非谓性。不能前加副词“不”。不特级。形容词可作定语、谓语、补语、状语,能前加副词“不”。不红区别词和短语的区别。能否插入“的”(五)数词1、定义:表示数目和次序。种类基数词:表示数目的多少序数词:表示次序前后。A、基数前加“第、头”、“初”、老、小B、用表序符号:甲乙丙丁、子丑寅卯、ABCD。2、数词的语法特征数词通常要和量短语合成数量短语,才能作句法成分。数名短语:数词单独作句法成分。在计算,文言格式:万水千山、三教九流、序数词:专名,可直接修饰名词。省略,基数表示序数时。数量短语通常作定语、补语、状语。一些数词有固定用法。(六)量词1、量词的定义和种类定义:表示计算的单位。种类物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与数词合成数量短语,常作定语。动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复合量词:由两三个不同的量词复合而成。2、量词的语法特征量词总是出现在数词的后面,同数词一起组成数量短语,作定语、状语、补语。单音量词大都可重叠(表每一、逐一),重叠后能单独充当作定语、状语、主语、谓语,不能充当补语。体词:(七)副词1、副词的意义和种类定义: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的词。种类表示程度:很表示范围:都表示时间、频率:马上、常常、再三。表示处所:表示肯定、否定:表示情态:表示语气:注意:同类不同用,同形不同类。2、副词的语法特征副词都能状语。程度副词可作补语。副词一般不能单说,只有少数在省略句中可单说。(八)代词1、定义:有代替、指示作用的词。种类(表要看熟)2、代词的语法特征人称代词可分为三身代词和非三身代词指示代词用来指代人和事物。指示和代替。虚指和实指。疑问代词的主要用途是表示疑问。不表疑问的两种情况:任指:虚指:指代不能肯定的人或事物;指代不必或不愿具体说明的对象(可重叠);表示列举未尽;(九)拟声词(象声词)定义:模拟人或事物的声音的词。(十)叹词定义:表示感叹和呼唤、应答的词三、实词的运用(例见书上)第三节 词类(虚词)一、虚词1、虚词的特点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不能重叠。2、虚词的作用虚词和语序是表示语法意义的主要语法手段;每类词数目有限,但使用频率却很高;同类虚词有共性,又有个性;很多虚词往往不止一种语法意义。(一)介词1、定义:起标记作用,依附在实词或短语前面共同构成介词短语,整体主要修饰、补充谓词性词语,表明跟动作、性状有关的时间、处所、方式、原因、目的、施事、受事、对象等。 2、种类:3、作用和特点(二)连词1、定义:起连接作用,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子等,表示并列、选择、递进、转折、条件、因果等关系。 2、种类:3、连词辨析区分同形的连词和介词(三)助词1、定义: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表示结构关系或动态等语法意义的词。 2、分类:结构助词,动态助词,比况助词,其他助词(四)语气词1、定义:表示语气 2、分类:陈动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感叹语气3、语法特征:附着性强,附着在全句或句中词语的后面。4、六个基本语气词辨析:的、了、呢、吧、吗、啊。合音与音变语气词的层次语气词的连用语气词的合音与音变区分语气词“的、了”与助词“的、了”二、虚词的运用(见书上例子)三、词类小结(一)词类的划分划分原则:区分一般规律、有条件或特殊规律、个别现象。(二)词的兼类和活用(见书上例子)第四节 短语一、短语及其分类(一)短语(词组)1、定义:意义上和语法上能够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大于词且不成句的语法单位。 2、特点:短语内的词语依靠一定的语法手段组成一定的语法形式,表现出一定的语法意义(关系)。直接组合主要靠语序。非直接组合靠虚词。(二)分类1、按结构(内部)分:看其内部结构关系类型。 2、按功能(外部)分:看其在更大的单位里担任职务的能力(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相当于哪类词。3、按构成要素是否凝固分:固定短语和临时短语(非固定短语)4、从意义上分:单义和多义。5、按成句能力分:自由短语(能加句调成句)和不自由短语(黏着短语)6、按层次分:一层短语(简单短语)和多层短语(复杂短语)二、短语的结构类(一)五种基本类型1、主谓短语(1)主谓短语由主语和谓语两部分组成,主语和谓语之间是陈述关系。(2)陈述关系用语序而不用虚词表示。(3)分类(见书上例子)2、动宾短语由有支配关系的动语和宾语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表示某种行为动作,是整个短语的核心;后一部分是受前一部分影响、支配的对象。支配关系用语序和词类而不用虚词表示。分类(见书上例子)3、偏正短语定义:由修饰语和中心语两个部分组成。修饰部分在前头,描写或限制中心语。修饰关系。(1)定中短语(见书上例子)(2)状中短语(见书上例子)4、中补短语(见书上例子)5、联合短语(见书上例子)合成词、短语、句子都有五种基本类型。(二)其他短语1、连谓短语(连动短语) (1)定义:不止一个谓词性成分连用,不用关联词,不属其他结构关系。几个动词性词语连用而彼此不形成主谓、动宾、中补、偏正或联合关系的短语就叫做连谓短语。(2)分类(见书上例子)2、兼语短语(递系短语)(见书上例子)(1)定义:前一动词的宾语兼做后一动词或形容词的主语。有兼语的短语叫兼语短语。动作的发出者。3、同位短语:(1)定义:多由两部分组成,各部分词语不同但所指相同,语法地位一样,共做一个成分。(2)分类:(见书上例子)4、方位短语(1)定义:方位词直接附在名词性或动词性短语后面,主要表示处所、范围和时间,具有名词性。(2)种类:(见书上例子)5、量词短语(1)定义;由数词或指示代词加上量短语成。(2)种类:(见书上例子)数量短语指量短语6、介词短语(1)定义:由介词附着在名词等词语前面组成。(2) 种类:(见书上例子)(3) 作用:7、助词短语(1)“的”字短语由助词“的”附着在实词或短语后面组成。指称人或事物,属于名词性短语,能做主语、宾语。(2)比况短语(3)“所”字短语三、短语的功能类(一)短语的功能1、做句法成分,所有短语都能充当一个更大的短语里的组成成分; 2、成句,大部分短语加上句调能独立成句。(二)分类1、名词性短语:功能相当于名词,常作主语、宾语。 2、谓词性短语:功能相当于谓词,常作谓语,也可受副词修饰。四、多义短语(一)种类:(见书上的例子)三个报社的记者和编辑1、结构关系不同的多义短语2、语义关系不同的多义短语3、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都不同的多义短语(三)避免歧义的办法五、简单短语和复杂短语(一)定义1、简单短语是指组成成分为单词的短语。2、复杂短语:内部包含短语或由短语组成的短语。从春城昆明到北京的班机上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散发出来的清香(二)分析复杂短语的方法分析复杂短语,目前最合适的分析方法是层次分析法。六、短语分析小结(一)分析短语的方法直接组成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句子成分分析法中心词分析法(二)析句法的内容1、切分切分的三个条件:从结构上看从功能上看从意义上看第五节 句法成分一、主语 谓语1、定义:主语和谓语是句子里互相对立而又互相依存的两个主要的句法成分。主语是说话人所要陈述的对象,谓语是来陈述主语的。(一)主语的构成材料1、名词性主语(见书上例子)2、谓词性主语由谓词性词语充当,包括动词、形容词、谓词性代词、动词性词语、形容词性短语。3、主谓短语主语(二)谓语的构成材料1、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因此谓语通常由动词、形容词充任。2、名词性词语一般不作谓语,但有例外,表示日期、节令、天气、人的籍贯或描写人的外貌特征的名词性词语,可作谓语,特别在口语里。3、在汉语中,数量词,以及由数量词作定语的名词性偏正短语,也可作谓语。4、主谓短语作谓语。(三)主语和谓语的语义类型谓语如果是由动词性词语充任,那么从意义上看,主语一般说会有以下三种情况:1、主语是施事,即主语所指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的发出者。(见书上例子)2、主语是受事,即主语所指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的接受者。(见书上例子)一般将主语是施事的主谓句,称为“施事主语句”;将主语是受事的主谓句,称为“受事主语句”。受事主语句有以下特点:第一、含有被动意义。汉语里的被动句,不一定有形式上的标志,受事主语句就是被动句。第二、主语是有定的,即主语所指的事物,或者是说话双方已知的,或者含有周遍意义。第三、谓语一般要求是复杂的, 即谓语不能是单个动词。(见书上例子)3、中性主语 主语不是施事,也不是受事。这有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作谓语的动词性词语不表示具体的行为动作。第二种情形是作谓语的动词性词语虽然表示具体的行为动作,但是这个行为动作既不是主语所发出的,也不是主语所承受的。二、动语 宾语 (一)动语和宾语动语表示行为动作,宾语是行为动作所支配、影响或涉及的对象。1、受事宾语。宾语是动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受事者。2、施事宾语。宾语是动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施事者。3、处所宾语。宾语表示处所。4、工具宾语。宾语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5、数量宾语。宾语表示数量。6、宾语表示领有或存在的事物。(三)能作宾语的词语1、名词和人称代词经常作宾语。2、但是更常见的是各类名词性短语作宾语。3、数量词也能作宾语。4、动词性词语、形容词性词语和主谓短语作宾语。(四)汉语里的双宾语1、定义有的动词后面可带两个宾语,通常一个指人,一个指事物,这便是所谓的双宾语。如:(她)给弟弟一支笔(李)老师教我们英语 (他)问你一个问题 (我)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指人的宾语(如“弟弟、我们、你、大家”)靠近动词,一般称为“近宾语”,也称为“间接宾语”;指事物的宾语(如“一支笔、英语、一个问题、一个好消息”)离动词远一点儿,在间接宾语的后面,所以一般称为“远宾语”,也称为“直接宾语”。(远物近人)2、能带双宾语的动词常见的有给 送 教 赔 还(hu1n) 问 借 告诉 三、定语定语名词性偏正短语里的修饰语是定语。(一)定语的构成材料和语义类别1、定语的构成材料形容词作定语。如:名词作定语,是作定语能力最强的。代词能作定语。一般说,人称代词作定语。数量词都能作定语。在汉语里动词也能作定语,但一般要加“的”,如“写的信、买的票、吃的东西、查找的资料、签订的合同”等,如果把这些偏正短语里的“的”去掉,就变成动宾短语了。在汉语里,基本上各种短语都能作定语,但都要加“的”。2、定语的语义类别限制性定语:对中心语所指的事物范围加以限制,使之与同类事物区别开来。描写性定语(二)定语和助词“的”(三)多层定语四、状语 定义:词或形容词性偏正短语里的修饰语是状语。(一)能作状语的词语1、副词都能作状语。如“刚来”、“再玩儿一会儿”、“马上去”、“很漂亮”、“终于回来了”等。需要指出的是,在汉语里,作状语的不限于副词。2、一部分形容词性词语也能作状语。如:3、介词结构都能作状语,如:4、在汉语里,表示动量和时量的数量词也能作状语,不过其中的数词大多为“一”。 5、某些表示时间、处所的名词也能作状语。6、少数由动词“有”组成的动宾短语也能作状语,不过也一定得带“地”。如:(二)状语和助词“地”(参见19页第一行)1、“地”的使用单音节副词后常不加,双音节副词后常可加可不加。少数必加,少数必不加。2、表意差别(三)多层状语1、以左统右2、位置不同,意义不一样。3、决定因素:逻辑和表意。4、大致次序。五、补语(一)补语的构成材料和语义类别补语是放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作补充性说明的成分。 补语的情况比较复杂,有多种类别。而不同性质的补语要求由不同的词语来充任。下面分别说明。1、结果补语 结果补语是表示因动作、行为导致的结果。直接粘连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补充性说明成分。作结果补语的只限于单个儿形容词或动词。2、程度补语能带程度补语的词带程度补语的中心语一般由形容词充任。少数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也能带程度补语。分类带程度补语的中补短语可分为两小类:中心语不带“得”。 中心语带“得”。补语主要由“很”“不得了”“了不得”等充任。3、情态补语 性质:表示由于动作、性状而呈现出的情态。中心语和补语之间常用“得”。 情态补语可由一个形容词充任;也可由各种短语充任。4、趋向补语性质趋向补语是在动词之后用来补充说明行为动作的施事或受事运动、位移的趋向的。趋向补语只能由趋向动词充任。5、数量补语动量补语:用表动量的量词短语充当,表示动作发生的次数。如:看了几遍、打了我一下时量补语:用表时间的量词和加数词组成的数量短语充当。或用“数量名”短语充当,用来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表动作实现后所经历的整段时间。6、时地补语(介词补语):时地补语由介词结构充任,表示时间或处所;作中心语的都是动词。7、可能补语(二)多层补语1、层次。两层居多,少数是三层。2、能做多层补语的四种补语。排序(从最外一层开始):趋向补语、处所补语或数量补语、结果补语。(三)补语与宾语的辨认1、标记:动词带“得”2、关系:“什么”宾,“怎么”补3、词性:名谓、补谓(四)补语和宾语的顺序。1、补语在宾语前。最常见,一般规律。2、补语在宾语后。有条件。限于宾语是代词、简短指人名词、处所、受事,补语是时间、动量、趋向等。3、补语在宾语前后。有条件。补语为能离合的双音节趋向动词。离合词:合为一个词,离为两个词。 六、中心语动名均可七、独立语插入语(见书上例子)“这条鱼,往少里说,也有二斤”中的“往少里说”结构、意义, 拟声独语、独字句八、句法成分小结及例解1、句法成分与句子成分2、识别句法成分首先,其次,再次,最后,3、句法分析例解(见书上例子)第六节 单句 汉语里的句子1、特征:句子是语言里最大的语法单位;但从表述的角度说,句子又是最基本的表述单位,因为只有句子才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2、定义:句子是语言中伴有一定句调、表示相对完整意义的语言成分。一句话完了,有一个较大的停顿,书面上用句号、问号或感叹号来表示。3、构成:汉语语法的特点之一是,短语的构造规则和句子的构造规则基本是一致的。 4、分类:单句和复句单句:由带有一个句调的短语或词构成。单句分类:结构分句型,语气分句类。句型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句类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复句:分句:类似单句而没有完整句调的语言单位。句子的结构分类可图示如下:主 谓 句 单句 不完全主谓句 非主谓句句子 无主句(含独词句)复句(还可进一步分类,详见后面内容)一、句型(一)主谓句主谓句(定义):由主语、谓语两个成分构成的单句叫主谓句。按谓语的构成分为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1、动词谓语句动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动词谓语句。构成:主状动补宾主动不可少,其他可酌减。2、形容词谓语句形容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形容词谓语句。构成:指状形,形补,状形补;状态形容词作谓语常加“的”。性质形容词常加上程度副词、某些语气副词或者表比较的成分做状语、补语。3、名词谓语句名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名词谓语句。条件:肯定句,短句,口语句式,限于说明时间、天气、籍贯、年龄、容貌、数量。4、主谓谓语句主谓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主谓谓语句。分类标准:大主语小主语分别是施事还是受事,及其关系。句子的主语叫大主语,充当谓语的主谓短语中的主语是小主语。共分五类:大主语受事,小主语施事。(大受小施)结构:受事施事动作。大主语施事,小主语受事。(大施小受)结构:施事受事动作。大主语和小主语有广义的领属关系。谓语里有复指大主语的复指成分。大主语前暗含一个介词“对、对于、关于”等。(二)非主谓句(词性):分不出主语和谓语的单句叫非主谓句。由主谓短语以外的短语或单词加句调形成。分类:1、名词性非主谓句2、动词性非主谓句3、形容词性非主谓句4、叹词性非主谓句5、拟声性非主谓句二、几种常见句式(一)“把”字句(处置式)1、定义:在谓语动词前头用介词“把”、对受事加以处置的一种主动句。2、格式“把”字句的基本格式是“A把B怎么样”。“把”的宾语B通常是后面动词的受事,如“我把香蕉吃了”。“把”字句在意义上主要表示处置。3、特点第一,受“把B”这一介词结构修饰的中心语不能是单个儿动词,它前后总得跟着一些别的成分。不能是单音节动词。后面常有补语、宾语、动态助词或动词为重叠式。如可说“把门一关”、“把门关上”、“把门关紧”、“把门关了”,第二,句中如果需要出现助动词(如“能够、可、应该”等)或否定副词,一定要放在“把”字前面。(二)“被”字句介词“被”构成“被”字句:“被”字句是跟“把”字句相对立的,第一,“把”字前的主语在意念上是后面动词的施事,“把”字的宾语在意念上是后面动词的受事;而“被”字前面的主语是后面动词的受事,“被”字的宾语在意念上是后面动词的施事。第二,从表达的角度看,“把”字句强调主动性,说明主语把这个受事怎么处置;而“被”字句强调被动性,说明主语受到什么遭遇。不过,有一点它们是共同的,那就是如果句中使用助动词或否定副词,都不能紧挨着动词,而得放在介词“把”或“被”之前。使用介词“被”有两点要注意:第一,当无需特别指明动词的施事时,“被”字后面的宾语可省略,“被”直接放在动词前面,如:“杯子被打破了”“羊被吃了”。第二,“被”字句表示被动,但在汉语里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不一定用“被”字,受事主语句就是被动句,这是汉语语法特点之一。三、句类根据句子所表达的内容和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类。(一)陈述句。陈述句的作用是报道一件事实。陈述句表示陈中心语气,句调是一个降调。在书面上陈述句末尾都用句号(。)。(二)祈使句。祈使句是用来对听话人表示某种请求、商量、命令、劝阻或警告等意思的句子。祈使句表示祈使语气,句调有的是一个降调,有的是一个急促的高降调。在书面上祈使句末尾或用句号(。)、或用叹号(!)。(三)疑问句。疑问句的作用是提出问题。在书面上,疑问句末尾都用问号(?)。疑问句内部又可细分为四小类:1.是非问句。形式上跟有的陈述句、祈使句没有什么区别,不同的是句调用升调。回答时可只用“是”、“不是”或点头、摇头来回答。2.特指问句。句中一定有疑问代词,以表示疑问。回答时不能只用“是”、“不是”或点头、摇头来回答,而要作出具体回答。特指问句的句调可用升调,也可用降调。3.选择问句。问话人提出几种可供选择的情况,要听话人作出回答,其基本询问方式是“X还是Y”。选择问句的句调可用升调,也可用降调。4.反复问句。问话人只提出肯定与否定两项,要求听话人在肯定与否定之中作出回答。基本询问方式是“V不V”或“V没(有)V”。反复问句的句调可用升调,也可用降调。(四)感叹句。感叹句用来抒发某种强烈的感情(如喜悦、愤怒、惊讶或悲哀等)。表示喜悦、愤怒、惊讶的感叹句一般用高而平的句调,表示悲哀的感叹句一般用低而趋降的句调。书面上感叹句末尾多用感叹号四、分析句子结构的基本方法分析复杂短语,用层次分析法。对于句子,我们如要对它的结构进行分析,也是用层次分析法。第七节 常见的句法失误(常见的语法错误)第八节 复句一、复句概说1、定义: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按某种逻辑联系组合在一起,形成的较为复杂的句子。3、复句分类根据分句间的逻辑联系,或意义上的联系,复句可分成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大类。联合复句的各个分句地位平等,偏正复句的分句有主要和次要的分别。二、复句的类型(一)联合复句联合复句总的特点是,各分句地位平等,没有主次之分。但联合复句内部各个分句之间意义上的联系还是多种多样的,所以联合复句还可分为不同的小类。1、并列复句:并列复句表示并列关系。2、选择复句选择复句表示选择关系,各个分句分别说出不同的情况,要求从中选择一种。3、递进复句递进复句表示递进关系,即表示后一个分句比前一个分句在意思上进一层。根据关联词语的使用情况,又可分为两小类:第一类是前一分句不用关联词语,只在后一个分句里用“而且”、“更”、“尤其”、“甚至”或“何况”、“进而”等关联词语,以显示递进关系。第二类是前一分句用“不但”、“不仅”、“不只”等关联词语,后一个分句用“而且”、“同时”、“还”、“更”、“也”等关联词语。(二)偏正复句偏正复句都有两部分组成。最简单的偏正复句只包含两个分句,表示次要意思的分句称为“从句”,表示主要意思的分句称为“主句”。偏正复句,一般都是从句在前,主句在后。有时,从句也可在主句后出现,这通常是为了突出主句的意思,而让从句只处于补充说明的地位。偏正复句内部也还可分为不同的小类。下面分别进行介绍、说明。1.条件复句条件复句表示条件和结果的关系,从句在前,提出条件,主句在后,说明结果。条件复句还可细分为以下三小类:(1)表示要讲条件的条件复句。从句里主要用“只要”、“只有”等关联词语,主句中分别用“就 ”、“才”与之呼应。(2)强调“无条件可讲”的条件复句,简称“无条件条件复句”。从句里主要用“无论”、“不论”、“不管”等关联词语,主句常常用“都”、“也”、“还是”、“仍然”等关联词语。(3)表示排除条件的条件复句。从句里用连词“除非”,有时不用;主句里用连词“否则”或“才”。2.假设复句假设复句表示假设与结论的关系,从句提出一种假设,主句说出根据前面的假设所推出的结论。假设复句,也可在从句和主句中都不用关联词语。3.因果复句因果复句是表示原因和结果的关系的。从句在前,说原因;主句在后,说结果。在口语中,因果复句里可不用关联词语。4.目的复句从句说明目的,主句指出为要达到那目的所采取的行动。目的复句也可从句在前,主句在后,其格式是“为了,”。5.转折复句转折复句都表示转折关系,即主句不是顺着从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口气一转,说出与从句相矛盾甚至相对立的意思来。三、复句的结构类型(一)多重复句1、定义:一个复句若包含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句,而且这些分句不在同一个构造层面上,这样的复句就称为多重复句。分析多重复句时,需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复句里的各个分句总是按一定的逻辑联系组织起来的,因此在分析复句时,一定要充分注意并把握好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第二,复句里各分句在组合上是有层次的,所以我们在分析一个复句时一定要有层次观念,以便看清复句的脉络。第三,复句里往往含有像“因为”、“所以”,“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即使”、“也”等关联词语,它们是分句间逻辑关系的一种标志,我们在分析复句时就要充分利用句中所包含的关联词语。(二)紧缩句(紧缩复句)1.定义:由复句紧缩而成。分句间语音停顿没有了;结构上有些词语被压缩掉了。如:“你只要一听,你就会明白”可紧缩为“你一听就明白”2.紧缩句与单据的连谓句的区别结构上无关联词,意义上无复句所具有的假设、条件等关系。四、复句运用中常见的错误(一) 分句之间缺乏密切联系(二) 防止偷换主语(三)关联词语使用错误在运用关联词语时,要注意下面三个问题:第一,该用关联词语时,一定要用;没有必要用时不要用。第二,要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什么样的逻辑联系由什么样的关联词语来表示,一般都是确定的,不能乱用。第三,要注意关联词语的位置。七 检查语法错误的两种方法(一)紧缩法运用紧缩法要注意:一,紧缩的时候,要注意保持原句子的基本结构。二,紧缩时,对于那些会严重影响原句意思的修饰成分还得适当保留。如否定词语(二)类比法第八节 语体 一、什么是语体根据不同交际领域和交际目的而形成的各具特点的语言表达体系就是语体。各类语体在运用语言材料、运用语言的表现手段时所呈现的不同特点,集中表现为不同的语体色彩。各种语体的不同特点和不同的语体色彩,都是通过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方式、篇章结构等等语言因素,以及一些伴随语言的非语言因素具体表现出来的。这些能形成不同语体色彩的因素,叫做语体要素,可简称为体素。二、语体类型1语体分类口头语体政论语体自然科学体语体 科技语体社会科学体格律体韵文体 自由体说唱体书面语体 文艺语体 散言体散文体 对白体行政公文体公文体 法律文书体财经文书体事务语体 书信体日用体 告白体条据体要注意区分语体同语言表达形式的关系。语体是不同交际领域内语言运用特点的体系,语言表达形式是语言的传达方式,也就是人们运用语言的物质显现形式,指语言是通过口头传达出来诉诸人们的听觉,还是通过语言的记录符号文字在书面上传达出来,诉诸人们的视觉。口头语体言语作品的典型传达方式是口头表达形式,也可用书面表达形式传达,即写出来的口头语;书面语体言语作品的典型传达方式是书面表达形式,也可用口头表达形式传达,即说出来的书面语。比如,所谓比较正式的口头语体实际上就是书面语体的口头表达形式,如教师讲课、正式会议上的讲话、事先有准备的演讲等。口头语体、书面语体同口头表达形式、书面表达形式的相互关系见下图: 口头语体 口头表达形式传达 方式书面语体 书面表达形式2现代汉语口头语体口头语体的主要特点是遣词造句较为随意,话题经常变换,语气生动活泼,风格平易自然。词语多运用口语词、方言词、俚俗词,以及惯用语、歇后语、谚语等俗语;语音上语调变化丰富,停顿较多,儿化、叠音也出现较多,而且有一些语流音变;句法上多用询问句、祈使句、独词句、省略句等,且多用单句,不加长修饰语,即使运用复句,一般也较少使用关联词,句子比较简短,语气词使用较多;修辞方式上多用形象性辞格,如比喻、夸张、借代等。由于口语交流的双方多为面对面,因此口头语体经常运用非语言因素,如表情、手势等态势语,而正是有了这些非语言因素的帮助,口头语体中句子常常省略某些成分而不致影响意思的表达。文艺语体中有些人物对话属于口头语体,是写出来的口头语。如:赵老:他心眼儿并不坏!四嫂:我知道,要不然我怎么想跟您商量商量呢。当初哇,我讨厌他蹬车。因为蹬车不是正经行当,不体面,没个准进项。自小妞儿一死啊,今儿个他打连台不回来,明儿个喝醉了,干脆不好好干啦。赵大爷,您不是常说现下工人最体面吗?您劝劝他,叫他找个正经事由儿干,哪怕是作小工子活掏沟修道呢,我也好有个抓弄呀。这家伙,照现在这样,他蹬上车,日崩西直门了,日崩南苑了,他满天飞,我上哪儿找他去?挣多了,愣说一个子儿没挣,我上哪儿找对证去?您劝劝他,给他找点儿活干,挣多挣少,遇事儿我倒有个准地方找他呀!(老舍龙须沟)这段对话中,句式的简短,语气词与儿化词的丰富,加上大量口语词和北京方言词的运用,都极富口语色彩,是典型的口语语体。3现代汉语书面语体(书卷语体)书面语体主要包括政论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事务语体等。政论语体政论语体是在论述政治、社会问题,进行政治鼓动时运用的一种语体。除政治术语外,政论语体多用一些通用词语,但为了增强鼓动的艺术感染力,也不排斥艺术性词语,句法上可选用各类句子,有时还运用一些增强形象性的修辞方式。如:当今年的新年钟声敲响,全中国人民、全世界人民都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迎接将要到来的新世纪曙光。值此重要的历史时刻,我们为千百年来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深受鼓舞,为我们的党和人民在过去的岁月中所创造的辉煌业绩骄傲自豪,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焕发生机和活力而充满信心和力量。(人民日报1999年1月1日社论迎接新世纪的曙光元旦献辞)科技语体科技语体是记载、传播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成果时运用的一种语体。科技语体主要是叙述说明而非描绘抒情,因此其语言讲究逻辑性、科学性、简明性。科技语体大量运用科技术语,经常运用非自然语言的符号、公式、图表等,如“ ”等。由于科学技术互相交流的需要,科技语体还往往在运用术语时插入相关外语的对应词语。句式严整而较少变化,而且有一些特定的句式框架,如“当且仅当”“设”等。修辞上较少运用修辞方式,特别是形象性、描绘性的修辞方式。科技语体分自然科学体与社会科学体两类分语体,各自特点又稍有不同。如:美感是否有关联想的问题与形式和内容的问题密切相关。康德是偏重形式而忽视内容的。他的学说在近代影响极大。近代艺术无论在理论方面或在实施方面,都在倾向形式主义。向来学者喜欢把艺术分为两个成分,一个是“内容”,又称“表现的成分”(representative element)或“联想的成分”(assoiative element);一个是“形式”,又称“形式的成分”(formal element)或“直接的成分”(immediate element)。比如说图画,题材或故事属于“表现的成分”,颜色、线形、阴影的配合属于“形式的成分”。再比如说诗,我们读了一首诗所了解的意义是“表现的成分”,它的音节则是“形式的成分”。(朱光潜文艺心理学)社会科学体与政论语体在语体特点上有些交叉。文艺语体文艺语体是运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时运用的一种语体。文艺语体开放性极强,有助于生动表达的词语、句式、修辞方式等都可运用,还有一些文艺语体色彩极浓的专用“艺术辞藻”,如“皓月、碧波、绚丽、婆娑、飞舞、徜徉、似水流年、袅袅婷婷”等。文艺语体运用语言的特点总的来说具有情意性、形象性、生动性、变异性、音乐性、多样性、独创性等。由于文学体裁丰富多样,其对应的语言运用特点体系也相应地不止一种,因而文艺语体内部又可分为若干分语体。文艺语体首先可分为韵文体、散文体两大分体。韵文体指文艺语体中讲究用韵的一种分语体,其显著的标志是有鲜明的节奏与和谐的韵脚构成的韵律特征。韵文体特别注重语言的音乐美,凡有助于加强音乐性、提高表达效果的语音材料和表达手段,如押韵、双声、叠韵、叠音、拟声以及音节的配合、平仄的调配等等,都可根据需要选用。现代的韵文还具有分行排列的特殊形式,从行款上就明显地区别于散文体。韵文体内部还可再分为格律体、自由体、说唱体。韵文体由于要适应其表达特点,词语运用与句法结构往往采用一些变异用法。如,郭小川的青纱帐甘蔗林押的是江阳辙,用了“芬芳”;在甘蔗林青纱帐中则调换语序成为“芳芬”,因为押的是人辰辙。又如,徐志摩的苏苏中“苏苏是痴心的女子,像一朵野蔷薇,她的丰姿”有别于一般的句法结构,将谓语前置,突显“像一朵野蔷薇”,且“丰姿”与“女子”押韵。散文体与韵文体相对,其内部再分为散言体与对白体,前者与小说、散文,后者与戏剧等文体大致对应。散文体的形式特点是散行排列,不讲究韵律,但仍注意利用语音因素提高表达效果。因无形式限制,散文体遣词造句、谋篇设格就自由而洒脱。所以比之韵文体,散文体更可兼容词汇体系中的所有词语,对所有的句式句型全面开放,凡有助于加强形象性、情意性的修辞方式都可运用,语言的表现风格也相应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如:深巷里花香浮动。合欢树细枝密叶柔柔地沿街飘拂。凤凰木成堆的树叶像绿色的层层云片,掩映着一幢幢小楼,影影绰绰的。墙头藤萝蔓生,时或有一丛丛早开的象牙红探出头来,喜孜孜地红艳照人。长巷仄径,庭院深锁,疑是无人居住,忽然随风吹来飘忽的钢琴声,钢琴诗人肖邦的升F长调夜曲带着春日迟暮的气息,明亮而又迷茫。芬芳的音符款款飘垂,飘垂在小巷深处,犹如瓣瓣落花消逝在春水里。(何为白鹭和日光岩)事务语体事务语体是机关团体以及人民群众之间相互处理事务时运用的一种语体。事务语体可分为公文体与日用体,其中公文体又分为行政公文体、法律文书体、财经文书体;日用体又分为书信体、告白体、条据体等。事务语体的主要特点是质朴、平实、简明,有些有固定格式和专用术语。其中公文体的特点是具有庄重性、程式性、套语性,术语运用较多,句法上运用带套语的框架式句子格式,陈述句与非主谓句运用较多。如:第十六条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除本条第二款的规定以外,著作权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作品完成两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日用体的特点是平实、简明。其中书信体较为灵活,正文可丰富多样,形式也不拘一格。但开头、结尾以及信封等也有特定的表达格式,还有些固定的问候语与祝颂语如“你好、此致、敬礼、顺颂、春祺、冬安、教祺、撰安”等。告白体主要用于简短的启事等,一般无固定格式限制。条据体如借条、领条、介绍信等,也有些套语,如“今借到”“今领到”“此据”“兹介绍”“为荷”等,涉及款项与物品的数字须大写为“零、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等。(三)语体渗透1语体的相对独立和相互渗透各类语体对其他语体要素都具有排斥性,以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和稳固性。但随着交际领域的日益扩大,交际内容的日益繁复,要想更好地达到交际目的,各语体又得根据表达的需要而吸收一些其他语体的要素,以完善自己的语体系统,丰富自己的表现力,这就形成了语体的渗透。2语体交叉渗透的方式语体间互相交叉渗透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加合式渗透为帮助甲类语体更好地完成交际表达任务,在甲类语体中加入乙类语体的体素,乙类语体的体素渗入之后,甲类语体的基本特征保持不变,这种形式的体素渗透称为加合式渗透。以加合式方式进行渗透的体素可是个体形式的,也可是板块形式的。个体形式即某个词语、某种句式或某类辞格等。个体形式的加合式渗透,如在文艺语体中运用某一科技术语,在事务语体中加入一个感情真挚的呼告等等。板块形式指一个完整的具有某种语体色彩的自然语言或非自然语言片断,是一种体素的组合。板块形式的加合式渗透,如在文艺语体中嵌入一段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