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许昌经济开发区“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初审稿) 河南许昌经济开发区环境保护局二一年八月1目 录一、总则1、 目的和意义2、 指导思想3、 基本原则4、 编制依据5、 总量控制目标和指标二、“十一五”总量控制现状评估1、 许昌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体情况分析2、 “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实施情况评估三、主要污染物新增量预测1、 社会经济发展预测2、 化学需氧量新增量预测3、 氨氮新增量预测4、 二氧化硫新增量预测5、 氮氧化物新增量预测四、“十二五”总量减排的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一)水污染物减排1、工业污染治理2、城镇生活污水治理3、农业污染源治理(二)大气污染物减排1、电力行业污染治理2、非电力污染治理3、机动车污染治理五、重点工程和投资六、可达性分析七、保障措施八、规划实施和考核附:1、“十二五”许昌市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分解计划表2、相关数据表一、 总则1、目的和意义污染减排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是改善环境质量、解决区域性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战略目标,应抓住“十二五”这一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和解决重大环境问题的战略机遇期,继续强化污染减排,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推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科学编制总量控制规划是落实环保目标、有效配置公共资源、强化政府宏观调控措施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十二五”污染减排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同时也是“十二五”排污总量指标分配、减排考核评估的重要依据。根据许昌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安排部署,我局决定开展河南省许昌经济开发区“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的编制工作。2、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立足点,深入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强化结构减排、细化工程减排、实化监管减排,明确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加大投入、完善政策、落实责任,既要确保我区 “十二五”污染减排目标圆满完成,同时又要实现我区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3、基本原则 统筹衔接。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节能减排重大战略、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要求,从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等全过程系统控制角度,对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进行总体设计。在规划目标与规划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加强统筹协调、上下衔接、部门联动,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区域与流域相结合,行业与项目相结合。 分类指导。基于分区域、分流域、分行业的技术、政策、标准等差异化要求,合理测算减排潜力。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资源能源消费需求,综合考虑地区差异、经济发展水平、环境质量状况、污染治理现状、污染密集型行业比重、环境容量等因素,因地制宜地确定我区总量控制目标与任务。 分解落地。按照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工作要求,准确掌握我区主要污染物排放状况、重点行业治理水平,科学测算总量控制基数和新增量,上下统筹衔接,将减排任务分解落实到责任单位和企业,明确工作重点,落实责任、严格考核,通过规划编制切实推动“十二五”污染减排工作。 合理可行。总量控制目标确定和任务落实要兼顾需求和实际可能,在综合考虑新增量的基础上,按照技术可达可控、政策措施可行、经济可承受的思路,做好存量、新增量、减排潜力、削减任务之间的系统分析,合理把握工作节奏和步伐,做到总量控制目标、任务和投入、政策相匹配。4、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编制指南;(3)许昌市“十二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思路;(4)许昌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5)河南许昌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2006-2020年);(5)河南许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与许昌市人民政府签订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2010年);(6)许昌市环保局关于开展环境容量测算做好“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许环201070号文);5、总量控制目标和指标 总量控制指标。在“十一五”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两项主要污染物的基础上,“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氨氮和氮氧化物(NOX)纳入总量控制指标体系,统一要求和考核。“十二五”期间水污染物总量控制还将污染源普查口径的农业源纳入总量控制范围。 总量控制目标的确定。 “十一五”期间,我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未单独进行总量控制指标的定量考核,而是纳入许昌市直总量控制指标统一定性考核。“十二五”期间,我区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综合考虑我区经济发展需求、污染物排放强度、现有污染源减排潜力等因素,综合考虑我区环境质量状况、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基于排放基数、新增量测算、减排潜力分析,合理确定减排目标。2015年,工业及城镇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应在2010年基础上削减10%,从 万吨削减到 万吨,农业源(规模化禽畜养殖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应在2010年基础上削减10%,从 万吨削减到 万吨;工业及城镇生活氨氮排放量应在2010年基础上削减10%,从 万吨削减到 5万吨,农业源氨氮排放量应在2010年基础上削减10%,从 万吨削减到 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应保持2010年排放水平,控制在 万吨以内;氮氧化物排放量应在2010年基础上削减10%,从 万吨削减到 万吨。6、 规划基准年和排放基数以2010年为基准年,2015年为目标年编制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排放基数:2010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按照我区2009年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数据并综合考虑2010年我区社会经济发展、城镇人口增长及采取的减排措施等因素综合确定。二、“十一五”总量控制现状评估1、许昌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体情况分析结合许昌市“十一五”期间环境统计和污染源普查结果,预计许昌市2010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81000吨,氨氮排放量为3600吨,其中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7200吨,氨氮排放量50吨;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7800吨,氨氮排放量2450吨;农业源化学需氧量排放量56000吨,氨氮排放量1100吨。预计2010年许昌市二氧化硫排放量为32000吨,氮氧化物排放量为59000吨,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1000吨,氮氧化物排放量为34000吨,其中电力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7500吨,氮氧化物排放量25000吨,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1000吨,氮氧化物排放量为2300吨,其中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为21770吨。根据环境容量测算结果,在达到辖区河流规划目标和大气环境质量目标的前提下,许昌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的环境容量分别为 ,其中,化学需氧量基本达到环境容量限值,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均已符合环境容量要求,减排重点在化学需氧量。2、“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实施情况评估“十一五”期间,按照河南省政府与许昌市政府签订的许昌市“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2006-2010年)要求,到2010年底,许昌市COD排放总量应控制在1.29万吨以内,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0.22万吨,削减率14.6%;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15%,控制在3.4万吨以内。根据“十一五”期间污染减排考核体系计算,2005年,许昌市COD排放总量为1.51万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4.02万吨。到2009年底,许昌市两种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较2005年下降16.03%,平均年削减4.01%;二氧化硫(SO2)排放量较2005年下降49.05%,平均年削减12.26%,较好地完成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任务,具体见表一。 表一许昌市20052010年COD、SO2排放量年度指标200520062007200820092010 COD排放量(万吨/年)1.511.4921.5041.371.2681.29SO2排放量(万吨/年)4.023.993.6493.22.0483.4与2005年相比COD减排率(累计)(%)-1.190.49.271614.6与2005年相比SO2减排率(累计)(%)-0.258.78204915减排成果的取得得益于许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将污染物减排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目标管理体系,实行节能减排目标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市长李亚亲自担任许昌市“十一五”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常务副市长杨献波、常委副市长张宗保任副组长,发改委、环保局、建委、工商局、技术监督局、财政局、监察局、统计局、电力等部门以及各县(市、区)政府为成员单位组织开展工作。每年初在对年度减排任务进行分解的基础上,市政府要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明确各县(市、区)总量控制指标和具体减排措施,并将落实情况纳入我市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目标的考核内容,每两个月进行检查。市政府常务会议经常听取环保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减排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对重点减排工程由政府督查室实行重点督办,推动污染减排工作有序开展。“十一五”以来,全市通过狠抓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监管减排,积极开展“三大体系”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全市共新建6家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由日处理18万吨提高到42万吨,增长133%。关停机械化水泥立窑生产线30条,粘土砖瓦窑厂509家,小火电25.7万千瓦,建成电厂脱硫设施244万千瓦。积极推进在线监控网络建设,全市主要河流全部安装水质监测自动站,实时监控河流水质。环境监察部门对全市所有污染源实行网格化管理,工业企业在线监控设施统一实行“第三方运营”,从而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污染减排工作机制。三、“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新增量预测“十二五”期间,应按照严格控制增量、强力削减存量的原则,根据许昌市“十二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资源能源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重大产业布局等规划目标,合理预测污染物排放新增量。新增量预测根据“十二五”主要污染物类型分别予以分析预测,水污染物预测化学需氧量、氨氮的新增排放量,大气污染物预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新增排放量。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新增量预测包括工业、城镇生活、农业源三部分,新增量采用排放强度法和产污系数法两种方法进行预测,其中工业化学需氧量和工业氨氮采用排放强度法预测,城镇生活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农业源化学需氧量和氨氮采用产污系数法预测。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新增量预测以宏观测算方法为主,并按行业测算方法予以校核。其中,火电等行业以燃烧过程排放为主,采用单位能源消费量排污系数法预测;冶金、建材、有色、石化等行业工艺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量较大,采用单位产品产量(或原料用量)排污系数法预测;机动车根据车辆类型,采用排污系数法预测。(一)社会经济发展主要参数预测规划期内国内生产总值(GDP)、工业增加值、城镇常住人口、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是主要污染物新增量预测的基础。国内生产总值(GDP)、工业增加值、城镇常住人口、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的新增量预测公式采用国家“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编制技术指南推荐的测算公式进行预测。1、GDP测算公式:根据基准年GDP和“十二五”GDP增长率,预测2015年GDP: (式4-1)式中:GDP2010、GDP20152010年、2015年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万元。GDP2010采用本辖区2010年预期值;rGDP“十二五”GDP年均增长率,%。优先采用本辖区“十二五”规划数据;没有“十二五”规划数据的,采用“十一五”期间GDP实际年均增长率。 测算结果:2010年GDP预期值为1300亿元,“十二五”GDP年均增长率取12%,2015年GDP为2291亿元。2、工业增加值测算公式:“十二五”期间各年度工业增加值测算公式如下: (式4-2)式中:Vii年度的工业增加值,万元;i年度,2011-2015;V20102010年工业增加值,万元。采用本辖区2010年预期值;r工业“十二五”期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优先采用本辖区“十二五”规划数据;没有“十二五”规划数据的,采用“十一五”期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排放氨氮的重点行业各年度工业增加值计算公式如下: (式4-3)式中:Vi行业i年度9个重点行业工业增加值之和,万元。9个重点行业包括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饮料制造业,食品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 V2010行业2010年9个重点行业工业增加值之和,万元。采用本辖区2010年预期值;r行业“十二五”期间9个重点行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优先采用“十二五”规划数据;没有规划数据的,采用“十一五”期间9个重点行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 测算结果:2010年工业增加值预计为850亿元,“十二五”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取15%,2015年工业增加值预计为1709.6536亿元,9个重点行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取15%,2015年预计为351.9875亿元,分年度预计情况见附表23、城镇常住人口测算公式:2015年城镇常住人口数优先采用本辖区“十二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数据。没有规划数据的,测算公式如下: (式4-4)式中:P2015人口2015年城镇常住人口,万人;P2010人口2010年城镇常住人口,万人。采用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后的城镇常住人口数据;r人口“十二五”城镇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优先采用本辖区“十二五”规划数据;没有规划数据的,采用“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率,“十一五”期间按非农业人口进行统计的省份采用“十一五”非农业人口年均增长率。 测算结果:2010年城镇常住人口预计为177.5万人,以“十二五”规划城镇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5.09%计算,预计2015年城镇常住人口为227.5万人。4、能源消费量测算公式:能源消费量预测包括能源消费总量、煤炭消费量和电力煤炭消费量等指标,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测算。(1)能源消费总量2015年能源消费总量测算公式如下: (式4-5)式中:En20152015年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煤;e2010 2010年单位GDP能耗,吨标煤/万元。采用本辖区2010年预期值;“十二五”单位GDP能耗下降比例,%。根据当地“十二五”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或能源发展规划取值;没有规划数据的,参照“十一五”单位GDP能耗下降比例取值。(2)煤炭消费增量根据“十二五”期间能源消费总量变化趋势,测算2015年煤炭消费量和“十二五”期间煤炭消费增量,公式如下: (式4-6) (式4-7)式中:M2010、M20152010年、2015年煤炭消费总量,万吨;En2010、En20152010年、2015年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煤;M增“十二五”期间煤炭消费增量,万吨。(3)电力煤炭消费增量采用全口径方法预测燃煤机组发电量,根据“十一五”期间火力发电煤耗下降量预测2015年的发电标准煤耗,据此测算2015年发电煤炭消费量;热电联产供热量增加带来的煤炭消费增量,按照各地“十一五”期间供热煤炭消费量增长比例测算。 (式4-8)式中:M电增“十二五”期间电力煤炭消费增量,万吨; M2015电、M2010电分别为2015年和2010年电力煤炭消费总量(包括发电和供热耗煤量),万吨;CAP20102010年煤电装机容量,万千瓦;CAP十二五“十二五”期间新增加的煤电装机容量,万千瓦。采用项目累加方法,包括在建煤电机组、取得环评文件尚未开工的煤电机组、已经完成可行性研究的煤电机组等预计在“十二五”期间投产的煤电机组;g20102010年本辖区发电标准煤耗,克/千瓦时;M2015热、M2010热分别为2015年和2010年热电联产机组供热煤炭消费量,万吨;2005-2010年热电联产机组供热煤炭消费量年均增长比例,%。2010年供热耗煤量比2005年减少的省份,按照全国平均增长比例(6.2%)确定“十二五”供热耗煤量增长比例。如果“十二五”期间新增加的煤电装机容量(CAP十二五)数据难以获取,可以按照2010年电力煤炭消费量占煤炭消费总量的比例预测“十二五”电力煤炭消费增量,见下式: (式4-9)测算结果:2015年能源消费总量约为1556万吨标煤,煤炭消费增量约为292万吨,电力煤炭消费增量约为285.18万吨。(二)水污染物新增量预测1、工业化学需氧量新增量“十二五”期间,工业化学需氧量新增量为2011-2015年各年度工业化学需氧量新增量之和。“十二五”期间减排核查将按照分年度排放强度进行核算。原则上,新增量采用分年度排放强度和分年度工业增加值增量进行测算。测算方法采用单位GDP排放强度法,使用扣除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10个低COD排放行业影响后的GDP增长率计算,并使用分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排放强度法进行校核。测算结果为工业COD增加2134.87吨2、工业氨氮新增量“十二五”期间,工业氨氮新增量为2011-2015年各年度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9个排放氨氮的重点行业氨氮新增量之和,采用9各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平均排放强度法测算,以分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排放强度法予以校核。测算结果为工业氨氮增加10.75吨。3、城镇生活水污染物新增量预测城镇生活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新增量预测采用综合产污系数法,公式如下:E生活=(P2015人口P2010人口)e综合D10-2 (式4-18)式中:“十二五”期间城镇生活污染物新增量,吨;e综合人均COD和氨氮综合产污系数,克/人日;D按365计。数据来源说明:“e综合”指城镇居民生活污染源和餐饮、医院、服务业等污染源COD和氨氮综合产污系数,为污染源普查中五区五类系数在各省的综合取值。河南省的e综合取值为COD67克/人日,氨氮7.7克/人日。 以“十二五”期间城镇常住人口增长50万人计算,城镇生活COD增长12227.5吨,氨氮增长1405.25吨。4、农业源水污染物产生量预测已纳入污染源普查的农村生活污染源因统计口径不全,不做预测;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污染物排放量较小且不易监控,不做预测。“十二五”期间,农业源水污染物产生量只预测畜禽养殖业部分,采用猪、奶牛、肉牛、蛋鸡、肉鸡等5种畜禽的产污系数分别预测,其中肉畜禽(猪、肉牛、肉鸡)以出栏量为统计基量,奶、蛋等畜禽(奶牛、蛋鸡)以存栏量为统计基量。其他畜禽不在污染源普查统计范围内,不做产生量预测。E2015农业 = (N2015畜禽i e畜禽i 10-3) (式4-19)式中:E2015农业2015年农业源水污染物产生量,吨;N2015畜禽i2015年i类畜禽统计基量,只(头);畜禽i畜禽种类,包括猪、奶牛、肉牛、蛋鸡、肉鸡;e畜禽ii类畜禽产污系数,千克/头年。见下表。 猪、奶牛、肉牛、蛋鸡、肉鸡污染物产生系数表畜禽养殖类别猪奶牛肉牛蛋鸡肉鸡COD产生系数(千克/头年)36.002131.001782.004.750.42氨氮产生系数(千克/头年)1.802.857.520.100.02N2015畜禽i以本辖区2010年预期数据作为基数,按2005-2009年各类畜禽存栏量或出栏量的年均增长率作为“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率进行测算,公式如下:N2015畜禽i = N2010畜禽i(1 + r畜禽)5 (式4-20)式中:r畜禽2005-2009年各类畜禽存栏量或出栏量的年均增长率,%;N 2010畜禽i、N 2015畜禽i分别为2010年和2015年各类畜禽数量,只(头)。N 2010畜禽i采用本辖区预期数据。 经测算,按年增长率猪8%,奶牛2%。肉牛、肉鸡6%,蛋鸡5%计算,2015年农业源COD排放量66794.66吨,氨氮排放量2445.4吨。预计“十二五”期间工业COD 增加3234.87吨,生活COD增加12227.5吨,农业COD增加66794.66吨,共计增加COD排放量82257.03吨。工业氨氮增加20吨,生活氨氮增加1405.25吨,农业氨氮增加2445.4吨,共计增加氨氮排放量3870.65吨。具体预测情况见附表1、2、3、4附表1 “十一五”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情况表省份年份工业生活农业废水排放量(万吨)COD排放量(吨)氨氮排放量(吨)重点行业氨氮排放量(吨)废水排放量(万吨)COD排放量(吨)氨氮排放量(吨)废水排放量(万吨)COD排放量(吨)氨氮排放量(吨)20075067. 97931.91160.1152.289009.2220531.634259.137295.7763.920095380.2722356.5832.739800.5317633243552088.491020.43201055007200503510000178002450560001100注:本表所有污染物排放情况按污染源普查口径填写。重点行业氨氮排放量按照新增量测算选取的9个重点行业的氨氮排放量之和填写。附表2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表省份年份总人口(万人)城镇常住人口(万人)GDP(万元)工业增加值(万元)重点行业工业增加值(万元)2006452.39145.12007454.4153.52008456.41161.62009458.37169.322010460.34177.52011/2012/2013/2014/2015469.62227.5注:重点行业氨氮排放量按照新增量测算选取的9个重点行业的氨氮排放量之和填写,表中“/”部分不需填报,以下各表同。附表3 “十二五”工业和生活水污染物新增量预测表省份年份工业增加值COD排放强度(吨/万元)工业COD新增量(吨)重点行业工业增加值氨氮排放强度(吨/万元)重点行业工业氨氮新增量(吨)城镇生活COD新增量(吨)城镇生活氨氮新增量(吨)20070./0./20090./0./20100./0.00002/20110.792.880.5.25/20120.712.120.2.8/20130.639.540.1.49/20140.574.40.0.79/20150.515.930.0.42/“十二五”合计/3234.87/10.7512227.51405.25注:工业增加值COD排放强度(吨/万元)为扣除10个低COD增长行业(以GDP40%比例计算)后数据附表4 “十二五”畜禽养殖污染物新增量预测表省份畜禽种类“十一五”养殖规模(只/头)“十二五”年均增长率(%)2015年养殖规模(只/头)2015年污染物产生量(吨)200720092010COD氨氮猪844961.442248.07奶牛313132373300236437763.2310.38肉牛648427802800637476677.1528.18蛋鸡57274.81153.15肉鸡6118.035.62合计/66794.662445.4(二)大气污染物新增量预测“十二五”期间二氧化硫新增量采用宏观测算方法,以分行业测算方法予以校核。新增量测算分为电力和非电力两部分进行测算:ESO2 = E电力SO2 + E非电SO2 (式4-21) 式中:ESO2、E电力SO2、E非电SO2分别为“十二五”期间SO2新增量,电力、非电力行业SO2新增量,万吨。(1)电力行业电力行业SO2新增量根据电力煤炭消费增量、燃煤硫分和脱硫效率进行测算: (式4-22)式中:M电增“十二五”期间电力行业煤炭消费增量,万吨; S燃煤机组的煤炭平均硫分,%。按照2009年本辖区火电机组燃煤平均硫分取值;综合脱硫效率(%),按照燃煤机组全部安装脱硫设施、综合脱硫效率90%取值。按电煤增加285.18万吨,硫分0.5%,电力二氧化硫增加2424吨(2)非电力行业非电力行业SO2新增量根据非电力行业煤炭消费增量、非电力行业单位煤炭消费量的SO2排放强度测算: (式4-23)式中:M非电增“十二五”期间非电力行业煤炭消费增量,万吨; M非电增= M增- M电增+ M替代M替代“十二五”期间淘汰的非电力燃煤锅炉由集中供热锅炉替代的煤炭消费量,万吨;q2010非电SO22010年非电力行业单位煤炭消费量的SO2排放强度,千克SO2/吨煤;E2010 SO2、E2010电力SO2分别为2010年SO2排放总量、2010年电力行业(含自备电厂)SO2排放量,万吨;M2010非电2010年非电力行业煤炭消费总量,万吨;宏观“十二五”期间非电力行业SO2排放强度下降比例,%。按照“十一五”期间环境统计排放强度下降比例取值。按非电煤增加6.82万吨,非电排放强度10千克SO2/吨煤,非电排放强度下降比例0计算,非电二氧化硫增加682吨预计“十二五”期间共增加二氧化硫排放量3106吨。(六)氮氧化物新增量预测氮氧化物新增量预测按照电力行业、交通运输行业、水泥行业、其他行业四部分测算,其中交通、水泥、其他行业“十二五”期间淘汰落后产能等量替代部分单独测算新增量。ENOx = E电力NOx + E交通NOx + E水泥NOx +E其他NOx+E替代NOx (式4-30)式中:ENOx、E电力NOx、E交通NOx、E水泥NOx、E其他NOx、E替代NOx分别为“十二五”期间NOx新增量、电力、交通、水泥、其他行业NOx新增量以及等量替代新增量,万吨。1、电力行业电力行业氮氧化物新增量采用单位燃煤量的排污系数法进行测算,公式如下: (式4-31)式中:ef电力NOx电力行业单位燃煤量的NOx排污系数,千克NOx/吨煤。按照新建燃煤机组全部采用低氮燃烧技术(LNB)并加装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或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脱硝装置测算(其中SCR占90%),平均排污系数取值为1.72千克NOx/吨煤。根据许昌市燃用煤种主要为贫瘦煤计算,电力行业新增氮氧化物排放量4905吨2、交通运输行业“十二五”交通运输行业NOx新增量测算以道路移动源为主(暂不包括船舶、航空、铁路、农用机械和工程机械等非道路移动源的NOx排放量),分车型测算机动车NOx排放量,公式如下: (式4-32)式中:Ai,j“十二五”不同类型机动车保有量的净增长量(i表示车型、j表示燃料类型),根据“十一五”各类机动车保有量增速,分车型进行预测,辆;Fi,j不同类型机动车的NOx排污系数,千克NOx/(年辆);新增车辆的NOx排污系数全部按照国四标准车、燃用国三油品时的排放水平取值,见下表。表4-3 不同类型国四标准车燃用国三油品的NOx排污系数表车辆类型NOx排污系数,千克/(年辆)载客汽车微型出租车汽油6.59其他6.59其他汽油1.27其他1.27小型出租车汽油6.66柴油35.85其他汽油1.14柴油7.18中型公交车汽油4.25柴油164.65其他汽油2.92柴油80.52大型公交车汽油26.69柴油176.69其他汽油67.23柴油371.19载货汽车微型汽油2.54柴油12.89轻型汽油3.33柴油12.89中型汽油5.9柴油162.84重型汽油61.84柴油341.44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32.78低速货车44.03摩托车普通0.49轻便0.16根据“十一五”机动车增速测算,“十二五”期间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增长约3800.32吨。3、水泥行业水泥行业NOx新增量根据水泥行业新增产品产量,采用排污系数法进行测算,公式如下: (式4-33)式中:P水泥“十二五”期间水泥产量的增长量,万吨。根据水泥行业发展规划取值,没有行业发展规划的,按照“十一五”水泥行业产品产量增长速度推算;ef水泥NOx水泥行业NOx排污系数,千克NOx/吨水泥。根据新型干法水泥窑对应的污染源普查系数取值,NOx排污系数为1.584 千克NOx/吨熟料1.746千克NOx /吨熟料,折算成单位水泥产量的排污系数为1.15千克NOx/吨水泥。“十二五”期间按照水泥产量增长600万吨计算,水泥行业氮氧化物排放量增长约6900吨4、其他行业其他排放源的NOx新增量按照煤炭消费增量和基准年排放强度测算,公式如下: (式4-34)式中:M其他增除电力、水泥以外的其他行业煤炭消费增量,万吨。根据2009年该部分煤炭消费量占全社会煤炭消费量的比例和“十二五”全社会煤炭消费增量计算; q其他NOx其他行业单位煤炭消费量的NOx排放强度,千克NOx/吨煤。根据2009年污染源普查数据更新后的其他行业NOx排放量与煤炭消费量的比值计算:以其他行业煤炭消费增量6.82万吨,氮氧化物排放强度2.784千克/吨煤计算,新增氮氧化物排放量190吨。(5)淘汰落后产能等量替代增量淘汰老旧机动车等量替代的NOx新增量,按照式4-32计算;水泥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等量替代的NOx新增量,按照式4-33计算;其他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等量替代的NOx新增量,按照式4-34计算。“十二五”期间淘汰老旧机动车可减排氮氧化物3819吨。预计“十二五”期间共新增氮氧化物排放量15795吨。具体数据见表5、6、7附表5 “十二五”能源消费量测算表年份单位GDP能耗(吨标煤/万元)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煤)煤炭消费总量(万吨)其中:燃煤机组装机容量(万千瓦)发电标准煤耗(克/千瓦时)发电煤炭消费量(万吨)热电联产机组供热煤炭消费量(万吨)非电力行业煤炭消费量(万吨)2005年1.37827.491414.7682315.1991209.338972006年1.327924.771632.4941287.063040.8631290.89697357.852007年1.2711011.721565.7667338.070254.9586231.655690.3347.432008年1.2121111.841178.7728232.646788.3217176.7422117.7334392009年1.1521189.231176.6154281.309484.6547134.9118183.7341.792010年1.1121270130059586135245.533020151887.04141.82315.5注:发电煤炭消费量包括企业自备电厂耗煤量。附表6 SO2排放基数与分行业增量测算表2007年污染源普查SO2排放量(万吨)2009年污染源普查数据调整后的SO2排放量(万吨)2010年SO2排放量(万吨)十二五SO2排放增量(万吨)其中淘汰落后产能的替代SO2增量(万吨)全市SO2排放总量合计3.8812.6333.20.31060一、 电力行业排放量2.150.45170.750.2424/ 其中:自备电厂SO2排放量/二、非电力行业排放量1.33821.0971.350.06821、宏观测算结果1.33821.0971.350.06822、分行业测算结果1.33820.9631(1)冶金行业排放量0.00140.11/ 其中:烧结工序SO2排放量0.00140.0824/(2)建材行业排放量0.89760.3952 其中:砖瓦及建筑砌块0.57580.1887 水泥0.03850.0113 建筑陶瓷0.07940.0408 平板玻璃00(3)有色金属行业排放量00(4)石化行业排放量00/ 其中:催化裂化工艺SO2排放量00/(5)其他排放量0.43920.4579附表7 NOx排放基数与分行业增量测算表2007年污染源普查NOx排放量(万吨)2009年污染源普查数据调整后的NOx排放量(万吨)2010年NOx排放量(万吨)十二五NOx排放增量(万吨)其中淘汰落后产能的替代NOx增量(万吨)全省NOx排放总量合计4.48625.85395.91.5735-38191、电力行业排放量1.76292.5052.50.4905/其中:自备电厂NOx排放量00/2、交通运输业排放量1.97272.21762.1770.38-3819其中:黄标柴油车NOx排放量 /3、水泥行业排放量0.11740.2630.30.6904、其他排放量0.63320.86830.9230.0190四、“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途径和要求(一)水污染物减排“十二五”期间,通过开展工业、农业和城镇生活三类污染源的治理,淘汰落后产能,推行清洁生产,加快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处理效果,在农村大力推行生态养殖和畜禽粪便还田,从而减少污染物排放量。1、工业企业治理在工业企业治理方面,一是要强力淘汰落后产能,“十二五”期间要集中对污染重、产值低的造纸、档发行业进行综合整治,淘汰落后产能;二是推行工业污水集中处理,在工业集聚区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减少污染物排放量。(1)淘汰落后产能根据许昌市实际情况,开展许昌市造纸产业结构调整,关闭以废纸为原料年产1万吨以下废纸造纸生产线,积极推动企业自身节能降耗、淘汰产能活动,淘汰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差的废纸造纸、商品浆卫生纸生产线,共计淘汰造纸产能15.1万吨。(2)实行废水集中处理“十二五”期间,根据许昌市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工业企业原则上全部进入产业集聚区发展。产业集聚区内生活废水和生产废水实行集中处理,新建襄城县煤焦化循环经济产业园、鄢陵县金汇产业集聚区、许昌市经济开发区3座工业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8万吨/日。(3)开展工业企业深度处理“十二五”期间,继续开展工业企业深度治理工程建设,造纸行业提前一年达到新标准要求,皮毛皮革行业开展氨氮深度治理,确保达到排放目标。2、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十二五”期间,随着城镇人口的不断增长。生活污染物排放量也在逐年加大,生活污染的削减潜力主要依靠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新建和扩建污水处理设施(2)现有污水处理设施的升级改造(3)完善污水管网系统(4)重视污泥安全处理处置(5)加大再生水回用力度要通过五年的时间,各县(市)要在现有污水处理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建设第二污水处理厂或第三污水处理厂,争取在“十二五”末将现有污水处理能力提高到69.5万吨/日,污水处理率达到 以上。3、农业污染源治理根据污染源普查结果,全市农业源污染主要来自于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和种植业等,其中,畜禽养殖业COD约占农业源COD排放总量的96%,是“十二五”期间农业源污染减排的重点。(1)畜禽养殖业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污染物排放量大且相对集中,是农业源水污染物削减潜力的主要来源。养殖废弃物的肥料化以及沼气处理是现有养殖废物处理的主要途径,鼓励建设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有机肥生产利用工程,继续做好各种实用型沼气工程,积极推进其他方式的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鼓励养殖小区、养殖专业户和散养户进行适度集中,对污染物统一收集和治理。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对进入贮存设施的粪便,应按规定建立进(产生量)、出量(处理利用量)原始记录档案。到2015年,要求全市80%以上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配套完善的固体废物和污水贮存处理设施,并保证设施正常运行。(2)水产养殖业水产养殖业虽然不是我市农业污染源减排的重点,但也是局部水体污染及富营养化的主要来源之一。要根据水生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逐步减少围网养殖;发展生态养殖,少投饵料;推广池塘循环水养殖技术,构建养殖池塘湿地系统,实现养殖水的循环利用。(3)种植业种植业污染物的削减潜力主要来自于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化肥,要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和改变施肥方式等措施,提高化肥的利用率;通过调整种植结构,防治污染物流失。积极推广循环农业生产模式,使污染物在农业系统内得到循环利用,以减少污染物排放。要加强农药市场监管,鼓励使用高效、安全、低毒农药产品,推广新型植保机械和实用技术,提高农药的利用效率。(二)大气污染物减排“十二五”期间,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污染减排总体要求,加大各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力度,燃煤电厂、钢铁烧结机、焦化、工业炉窑等重点污染源安装污染治理设施,排放超标设施必须采取措施实现达标排放。1、电力行业2010年底,全市火电机组装机容量已达到245.5万千瓦,脱硫机组244万千瓦。“十二五”期间将新增70万千瓦脱硫机组,淘汰未脱硫的1.5万千瓦机组,并对已安装的脱硫设施中运行不稳定、排放超标的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综合脱硫效率。同时,积极对现役30万千瓦以上机组实施脱硝改造,使 NOx脱除效率维持在70%-90%。对“十一五”末已安装脱硫设施但脱硫效率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如循环流化床锅炉),或已安装脱硝设施但运行不正常的燃煤机组,通过加强管理等措施,提高减排能力。脱硫设施烟气旁路取消或全部铅封。2、冶金行业加强SO2管理减排,对“十一五”末已安装烧结烟气脱硫设施的青浦合金材料有限公司烧结机脱硫工程加强管理,提高减排能力,确保脱硫效率保持在80%以上。3、建材行业一是结构减排,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淘汰年产1000万块以下的砖瓦生产企业,18门以下砖瓦轮窑以及立窑、无顶轮窑、马蹄窑等土窑;70万平方米/年以下的中低档建筑陶瓷砖、20万件/年以下低档卫生陶瓷生产线;二是SO2治理工程,所有煤矸石砖瓦窑、规模大于70万平米/年且燃料含硫率大于0.5%的建筑陶瓷窑炉实施脱硫改造,确保综合脱硫效率达到60%。三是NOx治理工程,对水泥行业新型干法窑推行低氮燃烧技术和烟气脱硝示范工程建设,并逐步推广,综合脱硝效率达到70%以上。4、焦化行业淘汰年产30万吨以下焦化生产企业,并对保留的焦化企业加强管理,提高炼焦炉荒煤气脱硫效率,确保H2S脱除效率达到95%以上。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设备岗位安全操作培训课件
- 2026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武汉大附属外语学校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安全驾驶培训第13期课件
- 2025年爱耳日培训试题及答案
- 电工实地考试题及答案
- 近代诗词竞赛试题及答案
- 2026届江苏省宝应县英语九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吉林省长春朝阳区六校联考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安全月竞赛试题及答案
- 健康护理试题及答案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重点难点解析
- 重庆市南开中学高2026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答案
- 肖婷民法总则教学课件
- 教育培训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南模板
- 2024年中国人寿集团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压 实 度 试 验 记 录 表
- GA/T 1069-2013法庭科学电子物证手机检验技术规范
- 新版药品管理法培训培训课件
- 单位线法推求流域出口洪水过程工程水文学课件
-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讲座课件
- 2021年新疆第二医学院辅导员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