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状分析_第1页
第2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状分析_第2页
第2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状分析_第3页
第2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状分析_第4页
第2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状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章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体系发展条件分析2.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概况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于江西省北部,范围包括南昌、鹰潭、景德镇3市所辖县(市、区),以及宜春、九江、新余、上饶、抚州、吉安市的所辖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和鄱阳湖全部湖体在内,其中包含6个地级城市,6个县级市,19个县,共494个镇组成的城镇体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条件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行政区划以及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城镇总人口(万人)城镇人口(万人)镇(个数)GDP(万元)财政收入(万元)城市化水()建城区面积总面积南昌市222.5175.29121246.4793.5378.78185617景德镇市45.7937.025196.0715.1480.8572.84423九江市63.847.438390.3212.8874.3489.47598新余市92.2432.8628403.9425.735.6250.51789鹰潭市22.2314.24265.637.2764.0623.68137抚州市111.1132.8427171.255.3429.5647.82122南昌县9723.2916255.5123.9624.01301683.6新建县71.516.219148.359.2222.66262338安义县27.77.61045.622.8327.446.55665.4进贤县81.414.121148.115.4117.322519552浮梁县28.33.61749.023.6212.725.82850.8乐平市86.119.416121.9510.1122.5316.71982.8九江县32.35.11137.613.8215.7913.4873武宁县37.37.31942.26419.57123506.6永修县37.89.41554.345.7224.87162035德安县23.111.81327.43.1651.0815863星子县27.74.61022.732.616.617.2719都昌县79.6112436.053.2313.82101988湖口县28.971248.256.0224.2211.3669.3彭泽县37.16.61331.093.1517.797.441542瑞昌县44.511.11652.116.3524.94141423余江县37.67.51132.95.0719.9510.5937贵溪市59.516.218154.8319.0127.2320.62486新干县32.171343.514.5421.81131252丰城市136.133.927200.4512.0924.9136.82845樟树市54.31514118.0312.8327.6219.51291高安市82.121.72092.678.6726.4320.632439.3东乡县45.314.41354.916.0931.7919.81264余干县97.912.92055.644.4113.18122371鄱阳县155.721.42967.453.913.74194215万年县39.57.51242.393.6918.99101139.7共青城市127.1324.652.0259.1727200总计2050.07662.374944481.51335.3832.31894.5151220.7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面积为5.12万km2,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30%。2009年总人口2050.07万人、非农业人口总数为662.37万人、国内生产总值4 481.51亿元,分别占全省的46.25%、54.98%、58.54%。该区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以及生态功能保护区、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承担着调洪蓄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多种生态功能,具有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条件。2.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体系发展基础条件2.2.1区位条件2.2.1.1空间区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处于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过度地带,同时与很多重要的经济区域毗邻,受多个经济区域的辐射。比如南通珠江三角洲、东临海西经济区、向东北可以直达长江三角洲,西、北又分别与长株潭城市圈和武汉城市圈毗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等重要经济板块的直接腹地,也是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产业转移基地,其空间位置优势十分明显。2.2.1.2 交通区位本区交通便利,南昌、九江、鹰潭都是区域交通枢纽。京九、浙赣、皖赣三条铁路联系本地各中心城市,并与区外各经济中心快速连通。水路运输便利,北依长江黄金航道,有两个国家级的内陆港口。此外,本区还有四条高速公路、三个机场。良好的交通环境和交通条件有利于本地区内部的经济协调发展和物资运输,便于本地区资源和产品的通畅运输。2.2.2资源条件环鄱阳湖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工业基础较好,是我省具有较强发展潜力的地区。近年来,区域各市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外资、民营企业,成为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支撑点,出现了既快又好的发展势头。1、水资源丰富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是重要的天然调节水库,以其自身巨大的湖泊容积调蓄长江中上游和江西五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五大河)的来水来沙,具有显著的削峰蓄洪功能和减灾作用。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淮、海三河入海水量的总和。鄱阳湖有浮游植物、高等植物、浮游动物、鱼类品种非常多,占长江水系中鱼类的46.7%,具有丰富的水产资源和水生物环境,水产业发展空间巨大。2、农业生产条件优越 长期的泥沙淤积作用形成了土质肥沃的鄱阳湖平原。这里土壤肥沃,光照充足,耕作条件好,农产品量多质优,是我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本区生态绿色食品具有明显的优势,粮、棉、油、猪产量一直位居全省前列,形成了许多省优、部优免检产品,注册了一系列著名品牌或商标。多项产品荣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称号。 4、生态环境良好鄱阳湖及内湖的水质都在二级以上,工业污染少,而且自然景观独特,是世界著名的候鸟保护区,全球90%95%的天鹅都栖集于此。全开放的水文生态环境具有较强的排污净化能力,对调节水体水质,发展用水和大运量的现代化产业群都有着重大的引导作用。5、工业基础较好5市几乎集中了全省工业的全部精华,其中汽车、机械、电子、冶金、化工、医药和纺织工业的骨干企业和产品产量有70%95%集中在这一地区。5市产业分工明确,产业链互有渗透。南昌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大的制造业基地,对其他4市辐射强烈;九江作为港口城市是4市大宗原材料和产品进出的集散地,是全省重要的能源、化工、纺织和造船等制造业基地;景德镇与九江历史上联系密切,汽车、电子、陶瓷等产业互相关联;鹰潭的有色冶金、基本化工与九江、南昌密切关联,具有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综合经济实力。6、城镇化进程较快环鄱阳湖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环湖经济带,也是江西省城镇化最快的地区。区域内城镇密度比全省平均水平要多;城镇化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该区域人口众多,科技教育水平较高,劳动力资源丰富,消费市场广阔,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2、生态条件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是中国最大的湿地之一,是中国的“大陆之肾”。她还是我国最大的候鸟集散地、栖息地,生物多样性丰富。鄱阳湖的水质基本维持在二到三类,是四大淡水湖泊中唯一未富营养化的。本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0.2%,位居全国前列。拥有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18个。良好的生态现状是发展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最大的现实优势。3、经济压力(1)内部经济压力 本区经济在本省排位较高,但是相比较省外其他经济区,存在经济总量不足,人均水平低,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有明显差距。(2)外部经济问题 首先,近两年来受美国次贷危机拖累,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中国产品出口压力较大; 其次,受国际能源及矿产资源价格影响,生产成本增大; 再次,由于中国自身金融等问题的累积,国内采取了偏紧的货币政策,外部投资乏力。4 、交通压力 一方面本区中心城市分布松散,间距较大,辐射力不足,这导致区内连片发展困难;另一方面,本区在国家交通总体规划中枢纽地位不高,运输能力偏弱。5、人力资源压力 一方面本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且大量毕业生外流,优秀人力资源不足;一方面充足的富余农村劳动力缺乏技术培训,难以满足企业需求。(1)本地经济基础 本地区有很好的农业、林业和工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发展较好。在这一地区,有40个经过国家批准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6000元人民币。本区4市是江西省及地区的经济中心。南昌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也是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九江是全省重要的能源、化工、纺织、造船等制造业基地,景德镇汽车、电子、陶瓷等产业基础较好,鹰潭的有色冶金、基本化工也有良好的基础。4市产业分工明确,产业链互有渗透。5 文化与人力资源条件本区是江西省文化教育较为发达的地区,拥有南昌大学等多所有实力的高校及科研院所,全省科技人员的70%左右,高校在校学生的76%在这一地区。近年来注重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了一大批技术工人。此外,本区人口近2000万,有丰富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此外,本经济区的规划自开始筹划以来一直就以较高的标准向全球招标,通过顶级的研究机构完成规划有助于未来发展的科学性。(2)外部经济背景随着国际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形成了传统产业向外部转移的浪潮,是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绝好机遇。同时,随着东部地区生产成本的大幅提高,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的意愿也较为强烈。本地区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有望成为产业转移的承接集中区。5、丰富的劳动力资源2000年全县共有劳动力46.27万个,其中农村劳动力为40.72万个,从事第一产业的有30.14万个,全县耕地面积为72053公顷,如按劳均耕地6亩计算,则农村只需要18.01万个劳动力,有12.13万个农村剩余劳动力可转化为城镇人口,为加快城镇化进程储备了充足的后备力量。4、良好的经济基础2000年南昌县国内生产总值为59.80元,为全省县和县级市的首位,在全省91个市县中位于第4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5968元,居全省的第十位,财政收入为26000万元,人均财政收入为259元。从1990200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增5.59倍,年均增长速度为16.93%,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产业结构正在调整,第一产业的比例逐年下降,第二、三产业比例逐年上升,农业由粮食作物、饲料作物二元结构向粮食作物饲料作物经济作物 三元结构转变,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工业化进程加快,小兰工业园区和向塘工业开发区正在快速发展,工业已初步形成医药、食品、纺织、机械、建材等五大支柱产业,尤其是汇仁制药的迅速发展,促使南昌县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工业强县转变,一个城郊型、外向型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2、适时的发展机遇江西毗邻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后方基地,江西利用“三低一高”的优势,积极吸引资金和技术,加速全省工业化进程,促进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近期努力将江西省建成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的承接基地、劳务输出基地、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和人民群众休闲旅游的后花园,远期全力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协调发展,共同繁荣,成为中部地区和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强省。目前全省正全力开放开发,大力吸引资金和技术,调整产业结构,以工业化为核心,推动城市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制订优惠政策,促进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图2.2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条件的分析,主要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区域条件等方面进行考察。2.2.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省内的经济地位2009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范围内GDP、财政收入分别达到4481.51亿元、335.38亿元,各占全省的58.54、57.69。人均GDP21860.3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588.38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5489元,高出全省1468元。产业结构比为9.96:54.43:35.61,整个江西的产业比为14.35:51.20:34.45。值得一提的是,经济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原因可能与鄱阳湖湖滨的一些县市的农业发展水平有关,比如鄱阳地处鄱阳湖沿岸,地势较低湖水时常泛滥,再加上人口众多、农业结构单一(主要以粮食作物为主),使其成为全国特困县之一。余干县、都昌县也类似情况。但是从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来看,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省处于领先地区,是江西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极。(下表)经济区与全省主要经济指标的比较指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江西省占全省比重(%)土地面积(万km2)5.1216.6930.69常住人口(人口)2050.14432.1646.25城市化率(%)32.1 43.2-GDP4481.517655.1858.54人均GDP2200017335-财政收入335.38581.3057.69第一产业(亿)443.871098.6640.4第二产业(亿)2423.973919.4561.8第三产业(亿)1585.902637.0760.1实际使用外资 (万美元)70.2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7101560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49055075.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548914021.54-2.2.2经济发展水平与周边区域的比较分析 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众多,必须选择合适的指标体系,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本文选取了9项指标,应用区域经济分析中常用的主成分分析方法,来综合反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以及周边省份、经济区的地区综合发展水平,然后得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区域中的经济地位。本文选取前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93.253%(累积贡献率85%),适合做主成分分析。根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下表)可将指标分为三个主因子,第一主因子在城市化率、GDP、人均 GDP、非农产业比重(%)、人均财政,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上具有很大载荷,从各指标的经济含义可知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将其定义为经济发展水平因子;第二主因子在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居民生活水平上有较大载荷,从各指标的经济含义可知反映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将其定义为居民生活水平因子;第三主因子在人均当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万美元) 上载荷较大,从各指标的经济含义可知是反映经济外向度水平,将其定义为经济外向度因子。并计算权重,最后得出6个省份、区域的综合经济发展水平。旋转后因子载荷量结果分析Table 3 Result of load factor after rotation指标主成分1主成分2主成分3城市化率.988-.028-.013GDP.590.179.782人均GDP.937-.084-.090非农产业比重.833.378.125人均财政.886-.300.270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4 .826-.11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041.071-.995人均当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 540.019.7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970-.05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与周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区域名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皖江城市带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 福建浙江综合得分-0.729-0.47330.-0.452930.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与周边区域各经济指标的比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皖江城市带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福建浙江土地面积(平方公里)5.127.62.815.8112.410.18常住人口(人口)2050.13072.513652998.936275180城市化率(%)32.14860.6938.5513959GDP4481.56733.26716.58000.411949.522832.4人均GDP22000.632751.85010726677.63305144335非农产业比重(%)90.0389.2793.7289.7290.194.9人均财政1677.93259.63221.31486.625704136人均消费品零售总额(元)710171871866612101123551664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49055155692965153668010007人均实际使用外资 (万美元)138.697222.999.2621292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548915464.8212001679519576.824610.8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城市化水平、人均GDP、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明显落后于其它地区;非农产业比重,人均当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万美元) 处于中游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与皖江城市带相当,但明显落后于其它区域。人均财政略高于武汉城市群,但远落后于其它的区域。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周边的省份以及区域,处于塌陷的地位。加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势在必行。它对于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中部的崛起等都有重要的意义。1-9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情况简析 2011-12-03 23:56 来源: 大江网 【字体:大中小】在线投稿 新闻热线:0791-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充分发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龙头作用和示范作用,1-9月区内经济发展态势良好,能源消耗继续下降。一、经济总量增速高于全省1-9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产总值达4676.38亿元,同比增长12.9%,比全省生产总值增幅高出0.1个百分点,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7.8%,比去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2.08亿元,同比增长4.5%,比全省第一产业增幅高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803.91亿元,同比增长14.1%,比全省第二产业增幅低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550.39亿元,同比增长12.4%,比全省第三产业增幅高1.8个百分点。二、农业生产形势优于全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早稻生产虽受春夏连旱、旱涝急转等恶劣天气的较大影响,但由于区内农业生产基础好,春耕备耕充分以及灾后补救措施到位,早稻生产形势较好于全省。区内早稻总产量386.44万吨,同比增长13.8%,比全省早稻产量增幅高2.4个百分点。1-9月,区内畜牧业生产保持稳定发展,区内肉类总产量69.52万吨,同比增长1.9%,比全省肉类总产量增幅高0.3个百分点。三、工业经济高位平稳运行1-9月,区内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73.95亿元,占全省的比重达60.0%,同比增长18.2%,较1-8月提高0.4个百分点,拉动全省工业增长11.4个百分点,贡献率达59.7%。其中,区内工业园区工业增加值1143.41亿元,同比增长19.3%,较1-8月提高2.0个百分点,占全省的比重达55.6%。四、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1-9月,区内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总额3494.49亿元,占全省比重达56.6%,同比增长30.3%,增速比全省高2.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投资79.79亿元,增长29.8%,增速比全省高11.2个百分点,对全省一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75.7%;第二产业投资1964.02亿元,增长26.4%,增速比全省高3.3个百分点,对全省二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62.9%;第三产业投资1450.68亿元,增长35.9%,对全省三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57.1%。五、利用外资水平不断提高我省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1-9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02家,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到27.05亿美元,占全省总额的59.9%,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2.2%;利用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实际进资金额902.22亿元,占全省总额的51.0%,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42.5% 。六、内贸、外贸快速协调发展1-9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贸持续活跃,区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9.21亿元,占全省比重达57.2%,同比增长17.8%,增速比全省高0.1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零售总额517.22亿元,占全省比重达68.0%,同比增长31.6%,增速比全省高2.2个百分点。区内外贸进出口势头强劲。1-9月,区内进出口总额达到147.97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34.7%,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70.1%。其中,进口总值81.64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48.4%,占全省进口总额的59.3%;出口总值66.33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1%,占全省出口总额的90.3%,成为拉动全省外贸出口增长的主力军。七、经济效益继续提高1-9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财政总收入达625.77亿元,占全省财政总收入的50.8%;同比增长39.5%,增幅比全省高2.8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81.50亿元,同比增长41.2%,增幅比全省高6.1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中完成税收收入305.17亿元,同比增长41.1%,增幅比全省高0.4个百分点。1-9月,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927.54亿元,占全省工业收入62.3%,同比增长41.1%。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670.65亿元,占全省工业利税55.1%,同比增长38.7%。八、能源消耗继续下降1-9月,区内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235.99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2.1%,增幅比全省低0.7个百分点;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1.39吨标准煤,同比下降5.2%,降幅比上半年提高1.9个百分点。煤炭消费量3263.08万吨,同比增长17.8%,增幅比全省高5.6个百分点;成品油消费量36万吨,同比增长5.7%,增幅比全省高0.6个百分点;电消费量293.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0%,增幅比全省低0.9个百分点。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品牌防御体系构建 双击自动滚屏 新闻作者:徐玉萍 发布时间:2010-1-21 17:18:15 阅读:854次 商场现代化2009 年4 月(上旬刊)总第571 期240 区域经济 江西日报:“鄱湖战略”擦亮绿色崛起品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半年亮点聚焦 2011年07月19日 江西日报记者张志勇 实习生余凤娇7月19日报道: 一年多来,特别是今年以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延续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东风,高擎江西科学发展的大旗,乘风破浪,奋勇前行,成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中最优美、最动人的旋律。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品牌”越擦越亮今年上半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15家,实际利用外资18.15亿美元;利用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402个,实际进资659.95亿元;全省144个增资扩股外资项目中,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占90%,其中4个项目增资超过3000万美元,充分体现了海内外投资者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前景充满信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名片”越打越响今年江西(香港)招商引资活动周期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共有45个项目签约,外商投资总额60.3亿美元,分别占签约总数的59.2%和70%。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王牌”越来越强今年上半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产总值预计同比增长13.5%,比全省GDP增幅高出0.5个百分点,占全省的比重达58%,比去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十二大生态经济工程”龙头高昂,重大项目建设扎实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风光无限项目是关键,项目是载体,项目是后劲,项目是财源。没有项目作支撑,经济发展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和标志性工程,“十二大生态经济工程”龙头高高昂起,总体进展顺利,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先导工程。“两核”工程:彭泽核电项目已基本具备开工条件,大件码头等辅助工程建设及各项生产准备工作正按计划进行。万安核电项目已列入国家核电发展规划,可研阶段29个专题评审已完成24个,明年上半年力争完成可研报告初稿。“两控”工程: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六大课题”研究、基础地理测量等工作基本完成,力争实现年底前国家批复立项的目标。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已完成投资6.7亿元,一期围堰浇筑已经封顶,二期围堰即将截流,三期围堰计划近期开工。“两网”工程:天然气管网方面,西气东输二线江西境内“一干两支”工程进入收尾阶段,年底将建成通气;省天然气管网一期工程累计建成管网785公里,实现向南昌、九江、景德镇、新余等地供气。电网方面,特高压入赣工程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南昌特高压输变电工程正在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智能电网工程,已向国家发改委申报将共青城智能电网和南昌湖畔明珠苑智能电网列入国家智能电网试点项目。“五河一湖”水污染治理工程:环鄱阳湖各设区市全部建成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实现对企业全天候动态监控;环鄱阳湖地区国控、省控企业均安装建成自动监控系统。“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三年来累计完成投资189.1亿元,造林绿化面积1313.4万亩,新建森林公园58个、湿地公园33个,全省城乡绿化水平显著提升。长江暨鄱阳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工程:2011年省财政新增安排资金2.5亿元,将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从每亩10.5元提高到每亩15.5元。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在成为全国第3个全部建成县(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省份的基础上,我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二期配套管网建设正在加快实施。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工程:首批10个示范工程有4个主体工程即将完工;第二批30个项目已于5月中旬签约,计划年底前全部开工;第三批37个项目计划年底启动。农村清洁工程:在建成200多个国家级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的基础上,2011年省财政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对全省3万个村点实施农村清洁工程。龙头高昂,龙身劲舞。在“十二大生态经济工程”的引领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省市县三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全部完成,国家发改委批复九景衢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300亿元的神华集团国华九江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揭牌,中石化九江分公司油品质量升级改造工程通过环境影响技术专家评估,“十二五”污染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全面启动,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工程开始实施,中国鄱湖云计算中心在南昌高新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正式启动运营,江西鄱阳湖血吸虫病防治中心在余干县正式竣工并投入使用先行先试风生水起,各项改革风起云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活力迸发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是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现实选择。为充分激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生机和活力,我省切实用好用足用活国家赋予的“先行先试权”,积极开展体制机制改革和重大举措创新,陆续启动改革试点工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生态补偿改革资金量大,我省已投入2亿多元对“五河”和东江源头地区进行生态补偿试点。融资改革涉及面广,鄱阳湖产业投资基金运作顺利,首期已投资4亿元用于上饶建设项目;非上市公司股权交易所已完成工商注册,力争10月挂牌营业;南方林业产权交易所已开展林权交易560余宗,成交金额5.7亿多元;累计开业和筹建村镇银行20家。国企改革运作平稳,507户国有工业企业改革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七个系统国企改革已有1696户完成改制,占总数的95.2%。城市改革试点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