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482-1995 煤层煤样采取方法》与之前的《GB 482-1979》相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完善:
-
采样原则与目的明确化:1995版标准更加强调了采样的科学性和代表性,明确了采样是为了准确反映煤层的质量特性,为煤炭资源的评价、开发和利用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相比于1979版,新标准在采样目的和基本原则上有更为清晰的阐述。
-
采样方法细化:1995版标准对采样方法进行了详细分类和说明,不仅包括了表面采样、钻孔采样等基本方法,还针对不同煤层条件(如薄煤层、厚煤层、倾斜煤层等)提出了具体的采样策略和技术要求,提高了采样工作的可操作性和适用范围。
-
样品处理与保存规范:新标准对采得煤样后的处理步骤,如破碎、混合、缩分、干燥及储存条件等,给出了更为严格和详细的指导,旨在减少样品处理过程中的误差,确保样品的真实性和稳定性。
-
质量控制与检验:1995版标准引入了更全面的质量控制措施,要求在采样过程中实施质量监控,包括采样人员的资质、设备校准、空白试验、重复性试验等,以确保采样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对样品的检验方法和标准也做了相应的更新和规定。
-
术语定义和计量单位的标准化:新标准根据当时的技术进步和国际惯例,对相关术语进行了修订和补充,使得专业术语更加准确、统一。同时,采用了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体系,增强了标准的国际兼容性。
-
环保与安全要求:考虑到环境保护和作业安全的重要性,1995版标准增加了采样作业中的环保和安全相关规定,强调了在采样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和保障作业人员安全的措施。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文档简介
中华 人民共 和 国国家标 准 G B 4 8 2 一 1 9 9 5 煤 层 煤 样 采 取 方 法(-e rr G B 4 8 2 - 7 9 S a mp l i n g o f c o a l i n s e a m 一 一一 一 一一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层煤样的采取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褐煤、 烟煤和无烟煤煤层煤样的采取。2 引用标准 G B 4 7 4 煤样的制备方法 G B 2 1 7 煤的真相对密度测定方法 G B 2 1 2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3 总则3 . 1 煤层煤样包括分层煤样和可采煤样。 分层煤样和可采煤样必须同时采取。3 . 2 分层煤样3 . 2 . 1 采取分层煤样的目 的在于鉴定各煤分层和夹石层的性质及核对可采煤样的代表性。3 . 2 . 2 分层煤样从煤和夹石的每一自 然分层分别采取。当夹石层厚度大于。 . 0 3 m时, 作为自 然分层采取 。3 . 3 可采煤样3 . 3 门采取可采煤样的目的在于确定应开采的全部煤分层及夹石层的平均性质。3 . 3 . 2 可采煤样采取范围 包括应开采的全部煤分层和厚度小于0 . 3 0 m的夹石层; 对于分层开采的厚煤层 , 则按分层开采厚度采取。3 . 3 . 3 对露天矿, 开采台阶高度在3 . 0 m以下的煤层按本标准执行, 台阶高度超过3 . 0 m用本标准规定的方法确有困难时, 可用回转式钻机取出煤芯, 作为可采煤样。3 . 4 煤层煤样在矿井掘进巷道中和回采工作面上采取。对主要巷道的掘进工作面, 每前进1 0 0 m至少采取一个煤层煤样; 对回采工作面每季至少采取 一 次煤层煤样, 采取数目按回采工作面长度确定。小于1 0 0 m的采一个, 1 0 0 -2 0 0 m的采两个, 2 0 0 m以上的采三个。 如煤层结构复杂、 煤质变化很大时, 应适当增采煤层煤样。3 . 5 煤层煤样应在地质构造正常的地点采取, 但如地质构造对煤层破坏范围很大而又必须采样时, 也应进行采样。3 . 6 在采样前 , 必须剥去煤层表面氧化层。3 . 7 煤层煤样由煤质管理部门负责采取, 具体采样地点须按本标准规定, 如遇特殊情况可和地质部门共同确定。3 . 8 采样工作应严格遵守 煤矿安全规程 , 确保人身安全 。国家技术监督局1 9 9 5 一 0 8 一 0 7 批准1 9 9 6 一 0 4 一 0 1 实施 G B 4 8 2 一 1 9 9 54 器具4 . 1 带有扁头和尖的手镐或适用的采样机械。4 . 2 锤子。4 . 3 铲子。4 . 4 风镜 。4 . 5 钢卷尺 : 不短于 2m; 直尺、 皮尺 : 不短于 1 5 ma4 . 6 致密、 牢固、 防水的铺布, 面积 2 . 5 m 以上。4 . 了 致密、 牢固、 防水的装煤样 口袋。4 . 8 记录本和所需文具。4 . 9 工 具包。4 . 1 0 标签 标签按下列形式印制: a 煤层煤样报告表编号 :; b 采样地点 :; c 工作面编号:; d 煤样编号:; e 采样人 :; f 采样时间 :年月日。 标签填妥后装入标签塑料袋。5 采样步骤5 门准备工作 首先剥去煤层表面氧化层, 并仔细平整煤层表面, 平整后的表面必须垂直顶、 底板; 然后在平整过的煤层表面上, 由顶至底划四条垂直顶、 底板的直线, 直线之间的距离, 当煤层厚度大于或等于1 . 3 0 m时, 为。 . 1 0 m, 当煤层厚度小于 1 . 3 0 m时, 为。 . 1 5 m。若煤层松软, 第二、 三条线之间的距离可适当放宽; 在第一、 二条线之间采取分层煤样, 在第三、 四条线之间采取可采煤样, 刻槽深度均为0 . 0 5 m o5 . 2 分层煤样的采取 在第一、 二条线间标出煤和夹石的各个自然分层, 量出各个自然分层的厚度和总厚度, 并加以核实。详细记录各个自然分层的岩性、 厚度及其他与煤层有关事项。 在采样点的底板上放好一块铺布, 使采下来的煤样都能落在铺布上, 按自然分层分别采取。每采下一个自然分层即全部装入煤样袋内, 并将袋口扎紧, 铺布清理干净, 接着再采取另一个自然分层, 直到采完为止。 每个煤样袋均须附有按规定填好的标签。 分层煤样编号: x一 分一 X o 例: 2 一 分一 4 表示第二号煤层的第四个分层样。5 . 3 可采煤样的采取 采取可采煤样时 , 在采样点的底板上放好一块铺布 , 使采下的煤样都能落在铺布上 , 将开采时应采的煤分层及夹石层一起采取, 所采煤样全部装入煤样袋内, 每个煤样袋均须附有按规定填好的标签。 可采 煤样编号为: x 一 可一 1 , 2 , 3 , - - - - - - . 例: 2 一 可一 1 , 2 , 3 . 表示第二号煤层的可采煤样, 包括 1 , 2 , 3 . . . 分层。6 结果整理6 . 1 采完煤层煤样以后应及时送到制样室按G B 4 7 4 制成空气干燥煤样。不得在井下处理煤样。 G B 4 8 2 一 1 9 9 56 . 2 按G B 2 1 7 和G B 2 1 2 测定每一分层煤样的真相对密度和灰分。 根据测定结果, 分别计算全部分层样、 应开采部分分层样和煤分层样的加权平均灰分, 计算公式如下: 二A t i T R D 、 十 A d z t T R D : 十 A d . t T R D A二 二里 一 二 二 一二 二云诀长一 二 上全 一粉不二厂,一下 洲 ,瑞旨只二 竺 “ d 一t , T R D , t T R D , t T R D式中:A d 煤样的加权平均灰分( 干燥基) , ; A d l , A d 2 . . . A d , 第1 , 2 . . . n 个煤分层或夹石层的灰分( 干燥基) , ; t 1 I t 2 . . . t 第1 、 2 、 n1 , 2 , 个煤分层或夹石层的厚度, m; T R D T R D Z T R D第1 , 2 , n 个煤分层或夹石层的真相对密度。6 . 3 根据应开采部分各分层样算出的加权平均灰分与可采煤样灰分之间的相对差值 不得超过1 0 , 如超过限度时, 则所采的煤样作废, 应重新采取。 相对差值按下式计算: 、 ) A d ,f A d ,.f X 1 0 0 一 、 。 A ,3f A d , VT 、 一 2式中: A d ,开应开采部分各分层样的加权平均灰分( 干燥基) , ; A d ,可 可采煤样灰分( 干燥基) , 。6 . 4 测定全水分用的煤样, 从可采煤样中按G B 4 7 4 缩制。6 . 5 可采煤样应在矿化验室测定全水分、 全硫和发热量, 并进行工业分析。6 . 6 每个煤层每年至少选两个代表性的煤层煤样送矿务局中心化验室根据需要按G B 4 7 4 规定做原煤和浮煤的有关项目的分析。6 了 厚度的测量及灰分、 真相对密度的计算结果取小数点后三位, 再按数字修约规则修约到小数点后第二位 。6 . 8 按附录 1 的格式填写煤层煤样报告表并且绘制柱状图( 包括伪顶、 伪底的厚度) 。柱状图按附录c中的图例规定绘制。 G B 4 8 2 一 1 9 9 5 附录A 煤层煤样报告表 ( 参考件) 第号采样日期年月日 填表日期年月日 1 矿务局矿井层 2 采样地点: 3 工作面情况 ( 顶板、 底板和出水情况) : 4 . 煤层厚度( 按 3 . 3 . 2 条) 与灰分: ( 1 ) ( 全部) 分层厚度m, 灰分A d , ( 2 ) 应开采部分厚度m, 灰分A d , ( 3 ) 煤分层厚度m, 灰分A d , 5 可采煤样的编号:可 6 可采煤样的分析试验结果: 表 A1牡川一 表A2 煤层煤样柱状图及分层煤样试验结果一了扮 G B 4 8 2 一 1 9 9 5 续 表 A 2洲州 介毕 附录B 计 算 示 例 ( 参考件) 有一个煤层总厚度为1 . 6 2 m见表B 1 , 由三个煤分层和二个夹石层组成, 该煤层的各个煤分层和夹石层的厚度、 灰分和真相对密度如表所示, 可采煤样灰分( 于基) 为1 9 . 3 7 。 其全部分层样、 应开采部分分层样和煤分层样的加权平均灰分及应开采部分分层样的加权平均灰分与可采煤样灰分之间的相对差值按下式计算。 表 B 1一一一 a 全部分层样的加权平均灰分( ) : 仁 ( 1 0 . 0 0 X0 . 3 0 X1 . 3 1 ) ( 8 0 . 0 0 X 0 . 3 0 X 2 . 1 5 ) ( 8 . O O XO . 4 0 X1 。 3 0 ) ( 8 5 . 0 0 X 0 . 1 2 X 2 . 2 0 ) ( 1 2 . 0 0 X0 . 5 0 X1 . 3 2 ) 十 ( 0 . 3 0 X 1 . 3 1 ) 十( 0 . 3 0 X2 . 1 5 ) ( 0 . 4 0 X1 . 3 0 ) ( 0 . 1 2 X 2 . 2 0 ) ( 0 . 5 0 X1 . 3 2 ) 3 6 . 2 8 b 应开采部分分层样的加权平均灰分( ) ; ( 1 0 . 0 0 X。 , 3 0 X 1 . 3 1 ) 十( 8 . O O X0 . 4 0 X1 . 3 0 ) ( 8 5 . 0 0 X 0 . 1 2 X 2 . 2 0 ) ( 1 2 . 0 0 X 0 . 5 0 X 1 . 3 2 ) 令 ( 0 . 3 0 X 1 . 3 1 ) ( 0 . 4 0 X1 . 3 0 ) ( 0 . 1 2 X 2 . 2 0 ) ( 0 . 5 0 X l . 3 2 ) 2 0 . 9 3 c 煤分层样的加权平均灰分( ) : ( 1 0 . 0 0 X。 , 3 0 X l . 3 1 ) ( 8 . 0 0 X0 . 4 0 X1 . 3 0 ) ( 1 2 . 0 0 X 0 . 5 0 X 1 . 3 2 ) 令仁 ( 0 . 3 0 X l . 3 1 ) ( 。 4 0X1 . 3 0 ) 十( 0 . 5 0 X 1 . 3 2 ) 一1 0 . 1 8 d 应开采部分分层样的加权平均灰分与可采煤样灰分之间的相对差值 2 0 . 9 3一 1 9 . 3 7 ( ) 舟, . ,.一,书拼 , . . X 1 0 0二 7 . 7 4 一、 U 2 0 . 9 3 1 9 . 3 7 2 此值小于1 0 , 所采煤样符合要求。 G B 4 8 2 一 1 9 9 5一 一一 一一 一一一 一一一 一一 附录c 柱状图例 ( 补充件 ) B E泥m 石三闪长 鬓鬓 砂夔 ?1奎 毫 安w 鑫 泥质呼鬓 夔霎 安1114灰 鑫 羹 菱 T/cz. j a. d ppp ppp dy安山、 鬓 长璧 萎铁矿% X X 蓦 砂 璧 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