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业开发带来的六大警示_第1页
房地产业开发带来的六大警示_第2页
房地产业开发带来的六大警示_第3页
房地产业开发带来的六大警示_第4页
房地产业开发带来的六大警示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房地产业开发带来的六大警示从来没有一个行业引起过如此广泛的关注;从来没有一个产品价格的升降引起百姓这般牵肠挂肚;从来没有一种经营方式造就那么多的亿万富翁和“明星”;从来没有一种产业吸收了那么多资金及各行各业的参与。如今中国的房地产业做到了。房地产业对地方政府的警示有些地方用“土地银行”经营城市,不论是CBD还是花园广场,目标是营造城市的最高地价,获取地方政绩和利益的最大回报。不少地方房地产税收占地方税收的50以上,在房地产价格体系中税收及土地的构成成本占房地产价格的50以上。有些地方不惜动用规划力量进行圈地运动,如此而为,各种矛盾的出现也在情理之中。城市经济不是由广大人民群众支撑的吗20年前的国人,谁富谁穷多数国人都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好政策,由穷变富,由低素质到高素质,尚未完成这一过程的人应该得到更多的支持与扶助,更应运用社会保障体系帮助他们矛盾的出现与城市土地是面对什么样的人群有关,很明显在稀缺的城市土地资源里,为富人盖房利润回报更高,房地产与地方经济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可见一斑。如此拔苗助长式的GDF的高速增长,一旦崩盘,后果不堪设想。房地产业对开发商的警示一个时期以来,呼声最高的是2/5“中国房价还得涨20年,房价要涨好几倍,因为中国有不断扩张”的真实需求一是从现在的挤破头买经济适用房的现象就可看到现在的真实需求远未满足;二是从每年超过15城镇化率看人口增长、住房需求增长,若再加上所说的“住宅市场化,经济适用房要取消”,无异于广为告之“地产市场空间还很大”这是犯了路线错误。LOCALHOST看到有利可图,大家就一窝蜂全上,很多产业产品已有深刻教训。真正做到产品节能降耗、降低成本并提升市场占有率、确保产业能稳定发展,应该是聪明的房产商追求的目标。一碗饭就想吃成胖子、误导消费者、奇货可居是极愚蠢的。过高的利润及供不应求的假象会引来更多的问题。中国的城镇化扩大需求居住空间,这是一个事实,而它果真首当其冲成为现今预期的高房价的一个支撑点吗解决这样一个供需关系的方法应该是增长供给满足需求,而不是以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姿态出现。房地产业对银行的警示新一轮地产经济中,银行的贡献可谓巨大,不论是其对开发商建设贷款的强力支持,还是引导百姓的银行按揭消费,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从XX年开始,央行就意识到了风险的存在。为防范金融风险,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央行曾就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要求下发各地方银行机构,可惜在地方商业银行过分依赖当前房贷获得利润的利益驱使下,在多方强大利益抗衡下,央行1213/5号文宣告无疾而终。XX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以详实的数据告诉大家XX年全国房地产开发资金中使用银行贷款的比重在55以上,这意味着中国房地产业的风险交给了银行,而银行的风险最终是要由整个社会来承担的,这是极不公平的事,故央行建议取消预售制度。这种跨行业的建议会遭到强烈的反对,何况预售制度的取消还需过人大立法这一关,尽管网上调查有85的支持率,但也只能把开发商吓出一身冷汗而已。信贷风险的确存在,一个人可贷几千万元炒房、上一轮房产热留下的烂尾楼,各商业银行更现实的做法是加强业务的监管,确保专款专用,提防一人按揭几套住房的风险而面对央行的报告和建议,地产商们异口同声对央行说“不”央行能否有铁腕力挽狂澜我们拭目以待。房地产业对百姓的警示中华民族对家的钟爱程度远远超出了世界各国人民,这是数千年文明史留给我们的传统,也是一大特色,这是可以理解的。但问题是热衷得有些盲从。首先倾囊所有也要居上己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购房群体,买房愿望是好的,而超出自身购买能力,提前加速消费,不惜搜尽一切可利用资源加入购房大军,加大供给与需求间的不平衡,一方面推动房价不合理上涨,参与造就了自己的“负翁”绝对值量,这是得不偿失的。其次要买大面积居所。动不动就是购置120平方米的三房两厅,150200平4/5方米的复式房,就连经济适用房也不肯屈居,造出140250平方米的大房我们不妨看看香港豪宅的定义也不过是建筑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有独立的客、饭厅,主人房有独立卫生间而已(1994年,这样的楼宇单位占香港商品住宅的总量不超过3)。在新加坡、日本等国,6090平方米成为住房主力户型。大宅风行,一方面来自地产商制造,另一方面是购房者心理的不成熟,跟风、从众、攀比心理导致了非理性消费。房地产业对专家、学者的警示在这场房地产博弈中,有些专家、学者的呼声从没间断,惊人之作漫天飞舞,惊人之语真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但无论如何,都应该实事求是,都必须追求真理。非专业的个别“专家、学者”,如仅凭借其学术范围内的博学和敏感剖解地产现象,是不太适宜的,所谓“隔行如隔山”、“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等,均是此理,弄不好一叶蔽目全局败光。博学之士,修书立著当时,更该谨记一个道理就是“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在房地产行业上,不单是国计民生的问题,更是考验一个人的良知与责任房地产业对舆论传媒的警示1998年以前,整个传媒业宣传的都是房价太高,政府税费太多,百姓心理越跌越不买,面对通货紧缩,中央采取减免几十种税费政策以拉动经济。随后,房地产经济起飞,房价要涨之声不绝于耳,百姓越贵5/5越买,越涨越买,直至七部委新政出台国人民主意识不断增强,一言堂早已成为过去。马寅初校长的人口论若得以大家参与讨论,中国不会出现较严重的人口问题。房地产问题能得到各方不同声音,此乃社会一大进步,笔者斗胆示警,但只对事不对人。事越辩越明,还需传媒多多关注中国房地产业,各抒己见,就让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随便游览传媒报道、留心身边怪象,不难发现中国特色吃的是每年几千亿元的“满汉全席”;行走在路上的是像中巴车般大的豪华坐骑;住的是一辈子都不落后的豪宅。这与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是多么不协调如果说某些现象是少数富人所为,不必杞人忧天。看看我国在建筑业上的众多令人痛惜行为不管是直冲云霄的楼堂馆所、还是挖地三尺的广场花园;我建你拆的楼宇、你修我挖的马路,无论从建设上,还是从消费上其造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