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产营养管理及前景展望doc_第1页
围产营养管理及前景展望doc_第2页
围产营养管理及前景展望doc_第3页
围产营养管理及前景展望doc_第4页
围产营养管理及前景展望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围产营养管理在围产保健中的作用及前景展望,常州市妇幼保健院 周蓓蓓,中国围产保健之母严仁英,我国著名的妇产科、妇女保健专家,开创 中国围产保健事业。长期从事妇产科临床、妇 女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外 阴白斑、药物终止早期妊娠和农村围产保健研 究方面有突出贡献。 年近8旬着手神经管畸形胎婴儿的防治研 究工作,发现了孕前增补叶酸0.4mg可以减少85%神经管畸形的发生。这一研究成果,被中国卫生部于1996年采纳,同时也成为了世界卫生组织唯一指定的预防出生缺陷叶酸增补标准。她荣获了首届“中国人口奖”和中国福利会的妇幼保健“樟树奖”,被誉为“中国围产保健之母”。,中国围产保健之母严仁英,围产营养的发展概述 围产营养的重要地位 围产营养的前景展望,围产营养的发展概述,营养学的初始中国营养学开始围产营养学的产生围产营养学的兴旺与现状,围产营养的发展概述,营养学的初始最早营养师:“食医” 出现在公元前1100年公元前771年的西周时期,其官方医政制度将医学分为四类: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其中食医排在诸医之首。最早的膳食指南:黄帝内经 战国至西汉时代编写的黄帝内经中,强调“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围产营养的发展概述,营养学的初始1785年法国发生的“化学革命”,标志着现代营养学的开端。1934年美国营养学会成立,标志着现代营养学的基本结构体系形成的开始。,营养学之父拉瓦锡,中国营养学开始:我国的现代营养学,最早开始于1920年之后,主要做一些 “食物成分分析”及“人群的膳食调查”。1927年,中国最早的营养学刊物中国生理杂志创刊。1939年,中华医学会提出了中国最早的营养素供给量参考值。1945年,中国营养学会成立,创办了中国营养学杂志。,围产营养的发展概述,围产营养学的产生1952年,我国出版了中国第一本营养成分表;1959年,实施中国第一次全国营养调查;82年、92年、02年分别进行了全国性营养调查;1962年,提出解放后第一个营养素供给量建议,88年修订;1989年提出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97年修订;1998年发布了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00年提出了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08年发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及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围产营养的发展概述,围产营养学的产生80年代,营养学科专家开始致力于孕产妇营养方面的研究。1988年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医院成立了第一个专门针对孕妇的营养门诊。1989年苏祖斐教授在当年的营养学报上发表宣言:组织起来,勇敢地迎接妇幼营养艰巨任务的挑战。自此,妇幼营养被正式提上台面,作为临床营养学的一处重要分支部分。,围产营养的发展概述,围产营养学的兴旺与目前状态2005年,国内首次引进dohad理论;2008年,中国多哈联盟成立;2009年,卫生部开展围产营养项目,对全国妇幼营养工作进行规范化和逐渐的统一管理。2011年,卫生部围产营养项目逐渐覆盖全国,每个省都有至少一到二家围产营养门诊。,围产营养的发展概述,常州市妇幼保健院妇女营养门诊,成立时间:2000年9月人员配置:副主任医师2名、中级营养技师1名人才队伍: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 省妇幼保健重点人才培养对象。服务内容:孕期营养全程监测和指导 继教培训:近3年省市级继教班4期。 发表论文:SCI、中华及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科技成果:获得常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基,多项课题获省市级科研立项门 诊:3000人次/年;普通门诊:周一至周五,专家门诊:周一、周四全天,围产营养的发展概述,围产期保健是降低婴儿及母亲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母婴健康及安全分娩的重要措施,围产营养是围产期保健的重要内容。妊娠期孕妇除应满足由于生理性变化所致营养需求增加外,还应提供胎儿发育生长所必需营养。婴儿出生后产妇的营养不仅直接关系自身康复,还将影响乳汁分泌和乳汁质量,从而影响婴儿生长发育与健康。,围产营养的重要地位,围产营养学,优生,优育,母亲健康,围产营养的重要地位,生命的可塑窗口期(1000天理论),孕前期 胎儿期 婴幼儿期 (卵母细胞成熟期) (孕期) (02岁) 均衡营养,合理增重 科学喂养 妊娠到出生后2岁,营养干预 预防慢性疾病的机遇窗口期,围产营养的重要地位,孕期体重异常对子代健康影响深远,母体体重增长过多:子代近期: 胚胎体重增长过多 巨大儿子代远期: 肥胖代谢综合征 心血管疾病,母体体重增长过少:子代近期: 胚胎体重增加不足 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子代远期: 高血压 血脂异常 心血管疾病 胰岛素抵抗,围产营养的重要地位,围产营养管理的主要目标和作用 促进孕产妇营养合理及膳食平衡,制定合理孕产妇及胎儿营养规则,减少妊娠及分娩并发症和出生缺陷胎儿营养相关性疾病,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围产营养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怀胎十月的短短过程,而在于孩子将来一生的慢性疾病的发病可能减少,子代的子代的健康更是要重视。不仅仅在于一家一口一个宝宝的现在和未来,更在于整个国家的未来,子孙后代的持续健康。 营养学与围产医学相互结合,实施科学的围产营养服务新模式,使妊娠合并症发生率明显下降、自然分娩率提高。孕期合理营养是母婴健康的重要措施。,围产营养的重要地位,围产营养的重要地位,“人类健康与疾病的胎儿期起源学” DOHaD理论认为:除了成人期的生活方式和基因遗传之外,生命早期的环境因素包括营养也会影响某些成人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近年来国内外专家通过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后形成的最新医学概念:,母亲的营养状况,出生体重,健 康营 养,营 养过 度,正 常体 重,超 重,成年后体重,正 常体 重,超重的风险高,营 养不 良,低体重,健康的生活方式,超重的风险高,胎儿期营养不良使成人后慢性疾病风险升高,胰岛素分泌失常,营 养不 良,代谢改变,内分泌改变,这些调整对日后丰富的食物摄入做出反应的适应性差,后代的器官被永久性地调整,以适应子宫内的营养失衡,造成出生体重异常:低出生体重或巨大儿,肥胖、高血压、高血脂,日后罹患慢性疾病的风险升高 心血管病、中风、糖尿病等,早期营养关系宝宝一生健康,成人期慢性疾病和胎儿期孕妈妈的营养水平、疾病状况和其它环境因素有关。,近 期 影 响,远 期 影 响,体重身长的增长,肥胖、心血管疾病风险,围产营养的重要地位,孕期营养不良母体:,营养不足性疾病(贫血、骨质软化症、低蛋白血症等)易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胎膜早破分娩时易致宫缩乏力、产程延长、产后出血产后易患产褥感染和乳汗不足妊娠可加重慢性消耗性疾病,围产营养的重要地位,孕期营养不良胎儿方面:,胎儿生长受限、器官发育不良、低出生体重影响智力发育先天畸形(如神经管畸形、呆小症)造成流产、早产、胎死宫内 低出生体重人群 成年后易发生糖耐量异常,高血压和冠心病,围产营养的重要地位,孕前和孕期微量营养摄入不足与胎儿、幼儿畸形,叶酸缺乏与胎儿神经管畸形。碘缺乏与先天性克汀病。铁缺乏与新生儿智力发育低下。-亚麻酸与胎儿脑发育。维生素A不足和过量与胎儿畸形。,围产营养的重要地位,孕期营养与先天畸形,发病率:出生时1-2%,3-4岁时3-4%。叶酸、锌缺乏:神经管畸形、无脑儿、脊柱裂。维生素A过多:先天畸形(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 面部异常)。维生素A缺乏:胎儿眼发育不良。,围产营养的重要地位,维生素: -胡萝卜素、维生素E、维生素C、叶酸、 维生素B6 、维生素B12 。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硒、钙、锌等。,围产营养的重要地位,与神经系统畸形有关的营养素,围产营养的重要地位,其它出生缺陷与营养素的关系,唇、腭裂:铁、维生素B12等。四肢发育异常:维生素D、钙、铜。先天性心脏病:铜、硒、锌。骨骼、牙齿发育异常:钙、维生素D、锰、氟。,围产营养管理可确保胎儿和母体组织的最佳发育,降低低体重/巨大儿出生、难产和发生妊娠并发症的危险。 建议:围产营养管理越早做越好。 通过孕期营养监测,了解自身的营养状况,发现自己可能存在的营养风险和胎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对于有高危风险的孕妇,更应加强孕期营养监测。,围产营养的重要地位,营养学的萌芽与形成期(17851945) 营养学的全面发展与成熟期(19451985) 营养学发展的突破与孕育期(1985),围产营养的前景展望,现代营养学,1.营养学的萌芽与形成期(17851945年)特点:(1)认识到食物与人体基本化学组成,逐渐形成了营养学 的基本概念、理论;(2)建立了食物成分的化学分析方法和动物实验方法;(3)明确了一些营养缺乏病的病因;(4)分离和鉴定了食物中绝大多数营养素;,围产营养的前景展望,2.营养学的全面发展与成熟期(19451985年)特点:(1)继续发现新的营养素并进行系统研究;(2)不仅关注营养缺乏问题,而且关注营养过剩问题;(3)公共营养(public nutrition)的兴起。,围产营养的前景展望,3.营养学发展的突破与孕育期(1985年)特点:(1)营养学研究领域更加广泛:“植物化学物”(2)营养学研究内容更加深入:“分子营养学”、“营养基因组学”(3)营养学研究内容更加宏观:“新营养(科)学”,围产营养的前景展望,随着围产营养学的深入发展,采取新的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更为科学地研究营养素食物、饮食对某些疾病发病的影响和预后。每过数年进行全国居民,包括孕妇的营养素摄入调查,结合当时段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围产营养膳食指南方案。在开展营养食疗结合的临床营养治疗研究,考虑中西医结合,使临床营养治疗和预防更具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