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道德发展.ppt_第1页
第八章道德发展.ppt_第2页
第八章道德发展.ppt_第3页
第八章道德发展.ppt_第4页
第八章道德发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道德發展,陳秀才教授,一、定義,符合社會規範的行為方式,稱之為道德行為。,二、影響幼兒道德發展的因素,認知因素:道德行為有健全的認知。如,智能不足的兒童,因認知發展遲緩,無法發展到自律階段。情緒因素:情緒激動的幼兒,往往會做出違背道德規範的行為教育因素:幼兒所受的良好教育愈多,愈能培養道德觀念。家庭因素:父母教養方式.行為均會影響子女道德行為的發展社會因素:兒童在實際的社會團體中,經由與同伴交往,而習得分辨道德與不道德行為。,三、道德發展的二大理論,1.皮亞傑的道德認知發展論。2.柯爾堡(khlberg)的道德發展三層次六階段理論。,皮亞傑的道德發展理論:,理論重點:(1)皮是以認知發展的觀點來解釋道德發展。(2)其認為道德表現於對是非的判斷,判斷需要智能,智能是隨年齡增長的,故道德也是隨年齡與智力並行發展的。,皮亞傑的道德發展理論:,1.無律階段:出生4歲。此時幼兒的認知處於準備運思期,自我中心強,對任何規範均似懂非懂,故無法從道德觀點來評價幼兒行為。物權觀念尚未發展,屬非道德行為。2.他律階段:4歲8歲。幼兒認為規則是萬能的,不變的,無法理解規則是由人創造的。幼兒總是以極端態度來評定行為的好壞,亦即不是好的,便是壞的。行為是非根據行為後果的大小來決定,而非取決於主觀動機,如幫忙洗碗而打破碗和偷吃糖而打破碗的行為是一樣壞。3.自律階段:8歲12歲。兒童已能意識規則是人們所創造,可加以改變。對行為的判斷建立在行為的意圖和行為的後果上,如偷吃糖打破碗和幫忙洗碗而打破的行為是不一樣的。提出的懲罰意見與其所犯的錯誤更加貼切。,道德發展的三階段:,柯爾堡的道德發展理論:,柯氏的理論係根據皮氏理論發展而來。其運用一系列兩難推理故事來測驗兒童的道德發展。兩難故事中以海因茲偷藥最為有名。柯氏的理論共分為三個層次六個階段,依序為:道德成規前期道德成規期道德成規後期。,理論重點:,三層次六階段的發展理論:,一、道德成規前期:學前幼稚園到小學中低年級。1.第一階段:重懲罰與服從(避罰服從取向)。(A)此期幼兒尚缺乏是非善惡觀念,只為避免懲罰而服從規範。(B)如幼兒認為故事中海因茲偷藥不對,是因會受到處罰。(C)行為好壞係依行為結果來評定,而不考量其動機。2.第二階段:重手段與互惠(相對功利取向)。(A)又稱相對功利取向,或稱個人主義傾向、互惠主義傾向。(B)此期兒童已不再把規則視為絕對的、固定不變的,意識到任何問題都是多方面的,惟均以滿足自我為主。(C)此時兒童的行為均為求得酬賞而服從規範。(D)9歲以下兒童及犯罪者的道德認知都僅停留在此功利主義時期。,三層次六階段的發展理論:(續),二、道德成規期:小學中年級以上至青年期。1第三階段:重和諧與順從(好孩子取向)。(A)此時幼兒為獲取接納與讚賞而遵守規範。(B)並能表現出善意,符合他人期望,故又稱好孩子取向。2第四階段:重制度與權威(法律與秩序取向)。(A)為遵守規則,避免觸法犯罪而遵守規範。(B)個人具有盡責、尊重權威和為道德制度及秩序普遍維護的導向。,三層次六階段的發展理論:(續),三、道德成規後期:青年期以後。1.第五階段:重公約與法理(社會契約取向)。(A)為維護社區利益,促進社會福祉而遵守規範。(B)此時兒童認為應以民主方式決定眾人之事,並重視法令規章制度過程的合理性。2第六階段:重公約與法理(宇宙倫理原則的取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