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十三课_____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与交通、通讯的变化.ppt_第1页
第十二、十三课_____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与交通、通讯的变化.ppt_第2页
第十二、十三课_____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与交通、通讯的变化.ppt_第3页
第十二、十三课_____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与交通、通讯的变化.ppt_第4页
第十二、十三课_____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与交通、通讯的变化.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政治制度的变化,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清帝溥仪,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制,经济的变化,铁犁牛耕,机器大生产,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标要求:(1)简述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并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2)了解近代交通、通讯的变化及其影响。,长袍马褂,鸦片战争后,鸦片战争前,一、“断发易服”,1、近代以来服饰的变化,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1)鸦片战争后民间服饰的变化,?,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时代缩影:从孙中山服装看男装变迁,中西合璧,民国,晚清,清朝,(2)官定服饰的变革,改革后的西式军服,清政府改革前的军服,(3)民国颁布男女礼服的形制,民国上袄下裙,中西合璧,五权分立,以文治国,三民主义,礼,义,廉,耻,严谨治身,看看想想:陈独秀变了服饰外,还变了什么?,服饰,发型,颁布准许臣民自由剪发法令,影响不大,颁布剪辫通令强制剪发,结辫陋习彻底革除,断发,因变法失败未实现,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建议“断发、易服、改元”,中国留学生“改装去辫”,政府禁止,2、断发与不缠足运动,剪辫处往往还有一告示牌:“今日剪辫者奖酱肉面一碗。”,溥仪,屡禁不止,康有为广东南海首创不缠足会草例,与其弟康广仁在广州成立“不缠足会”,新式学堂以不缠足为基本入学条件,不缠足运动轰轰烈烈开展,多次下令废除缠足,组织“天足会”,宣传缠足的害处,部分成效,不缠足运动,倡导发起女权运动,始于五代十国时的南唐(唐朝灭亡后的分裂割据政权,公元937-975年)。南唐李后主令妃子用帛缠足,使脚纤小弯曲如新月状,并在六尺高的金制莲花台上跳舞,飘然如仙子凌波,故称“三寸金莲”。以后从宫内到民间皆仿行。,留心她的脚三寸金莲,男人“解放”了头,为什么说“断发”和不缠足运动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女人“解放”了脚,民国剪辫,剪辫后的溥仪,男人解辫带有摆脱专制束缚、民族压迫的意味;女人放足说明妇女逐步摆脱封建礼教的约束,社会地位有所提高。,政治色彩,民众开始产生新闻观念,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新文化运动后,申报,二、报刊与电影,1、报刊,晚清上海望平街报馆一角,上海申报,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点石斎画报,2.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上海徐园,丰泰照相馆,定军山,难夫难妻,故事影片,歌女红牡丹,有声片,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第一部故事影片难夫难妻,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1905,1913,1931,3、近代报刊和电影带来的影响(P56),三、移风易俗,(1)晚清:,(2)民国,握手、鞠躬、免冠,握手,鞠躬,正式废除跪拜、作揖,旧礼仪:,原因:,1、日常礼仪的革新,称谓:“大人”、“老爷”被“先生”、“君”取代,三跪九叩,长拜作揖,民主共和精神的深入,传统社交礼仪,作揖,请安,跪拜,见面礼,清末中外官员握手致意,西方礼仪的冲击,民国初年,人们之间躬身问候,2.婚姻风俗的变革,(1)变化,由父母包办、讲究门当户对到自由恋爱,婚姻礼仪由繁缛走向简约。,(2)原因:,新文化运动和国民革命洪流的推动。,(3)特点:,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层以及官宦人家。,3.丧葬礼仪的变革,(1)变化:,由厚葬变为文明、卫生、简洁的西式葬礼,旧式婚姻新式婚姻,(2)特点:,变化迟缓,旧式婚礼,1929年3月21日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西式婚礼,蒋介石与宋美龄的上海西式婚礼,丧葬风俗,1925年:孙中山讣告、追悼会,文明,简洁,卫生,厚葬,结合材料分析讨论为什么近代社会生活会发生变化?,材料一、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国门的打开,西方文明对中国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习俗造成猛烈冲击。材料二、民国期间政府仿照西方各国,颁布了男女礼服的形制。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自由剪辫的法令。维新派人士倡导发起女权运动。材料三、在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双重刺激下中国的民主工商业产生并曲折的发展,中国沿海及大城市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材料四、受西方民主、平等、自由观念的影响,伴随着晚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大业的进行,社会习俗也发生了变革,晚清社会也呈现出平等化的时代特征。,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政府改革、政治运动的推动,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的影响,外因,政治,经济,思想,合作探究,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影响,有利于列强的侵略,促进了反封建、倡民主,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工业化,有利于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经济:,思想:,政治:,消极:,各条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但由于政治动荡、社会经济凋弊,铁路建设未入正轨。,列强争夺在华铁路修筑权,修铁路成为中国人救亡图存的强烈愿望。,工业文明的冲击及铁路自身的优势,铁路发展原因,1杭江铁路(杭州椒江)2同蒲铁路,19121949(民国时期),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京张铁路(1909,北京张家口,詹天佑),19世纪末1911(甲午战后),1中国境内的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1876,上海吴淞)2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1881,开平胥各庄)3自建的宫廷专用铁路紫光阁铁路(1888),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甲午战前),铁路建设成就,历史时期,近代铁路的发展历程,交通的变化,特点:起步晚,发展缓慢,分布不平衡;被帝国主义控制和掠夺;地方保护主义色彩浓厚。,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民间兴办的各种轮船航运公司近百家,始终在列强联手压价、竞争排挤中艰难求生,没有多大改观,活跃在长江流域的四大航运公司中,中国的轮船招商局的总吨位只占23.1%,中国近代水运,特点:起步晚、受列强排挤,近代航空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其发展较快,起步:迅速发展:,1918年研制水上飞机,尝试:,1909年,制造中国第一架飞机,冯如,1918北洋政府设立,拟定五大民航线路,2、19181928年十年迅速发展,特点:,航空事业的发展脉络,“筹办航空事务处”,福建马尾船厂,中国近代的航空业,古人利用烽火台燃烧狼烟达到传递情报和示警的作用。,知识卡片:唐朝诗人杜甫的首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古代烽火台是一种传递军情的重要方式,此外,中国古代的通讯方式还有哪些?,飞鸽传书,驿传制度是我国古代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通讯手段。是在政府掌管下,利用固有道路或开辟专门要道并设置馆舍、驿站、人员、车马,并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规定。,近代邮政虽然有了缓慢发展,但不均衡,依然落后。,近代中国邮政业,“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后又设邮政部,外国人在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邮政代办所”,中国古代的邮驿只为官家服务,与平民百姓无缘。明清时期,出现了专营民间通信的民信局,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中国告别传统邮政,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正式融入世界,外国在华开办的“客邮”才正式被撤销,中国近代的电讯业,中国近代电报电讯事业的发展历程?,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民国时期,电报电信事业一度发展缓慢,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发生变化,(1)起步晚,发展缓慢(2)区域发展不平衡(3)受封建势力阻挠和西方列强的压制,近代交通、通讯发展的特点,1、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冲击的产物。如:火车、轮船、汽车、飞机等。2、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影响:鸦片战争后,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侵入中国。3、洋务运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