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土壤》教学设计_第1页
《了解土壤》教学设计_第2页
《了解土壤》教学设计_第3页
《了解土壤》教学设计_第4页
《了解土壤》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了解土壤教学设计 【教材介绍】本课时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共安排四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课时在“土壤与生命”这个单元它既对第一课时内容的深入,又是为下一课时“肥沃的土壤”的教学做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学情分析】这一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周围的土壤的基础上,来探究不同环境土壤成分之间的差别,我们这里是农村,学生对土壤很熟悉,但他们又很陌生,熟悉是因为土壤他们天天都接触,陌生是因为有了上节课的了解,他们觉得土壤很神奇,还有许多的奥秘他们不知道,这就激起了孩子们探索求知的欲望,孩子主动收集了不同环境里的土壤,我又安排学生准备了一些实验用的器材,让学生先回家自学,想好应该从哪里入手,为本堂课的教学做了充分的准备,由于本堂课是实验课学生参与的兴趣就更浓了。【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了解土壤的成分。2、 能利用观察、触摸、握团、实验等方法比较沙土、黏土与壤土的差异。3、 能通过实验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知识与技能:1、 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2、 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4、 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4、 能够用感官和不同的方法鉴别土壤中沙、黏土成分的多少。5、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与自主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形成探究意识,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2、 具有探索土壤的热情,具有关心家乡的意识,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土壤的成分,难点:区分土壤的种类。【教学准备】1.把28名学生每7人一组分成4组,选出小组长,明确责任。2.把学生和老师取来的土壤样品,分成黏土、沙土、壤土三类,每组三份。【实验器材】土壤、烧杯、水、搅拌棒、纸巾、铁架台、酒精灯、【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观察了我们周围的土壤,你们在土壤中都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老师板书)看到的:石子、树叶、草根、虫子2.同学们,可以大胆的猜一猜,土壤里可能还会有什么?教师相机引导,指名回答。板书:猜想的:水、空气、养料同学们,这只是我们的猜想,没有依据,科学知识需要真实性,我们只有通过实验去验证,才能确定。3.同学们,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指名回答。同学们,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今天的课堂,让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了解土壤二、探求新知(一)验证猜想,探究土壤的成分。1同学们,各小组讨论一下,说说看你们准备怎么去验证土壤里有水、空气、养料呢?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指导实验要领。生:我们准备把土壤取一些放入烧杯中加热,看有水蒸汽冒出,就说明有水,老师补充:受环境影响我们可能看不到水蒸汽,如果用一块干燥的玻璃片把瓶口盖住就看的更清楚了。生:我们准备用干纸巾把土壤抱住,过一会儿,如果纸巾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师:你们的实验可以,但要注意实验样品的选择。生:我们也想用试管加热土壤,在试管口套一个气球,气球被吹起来了,说明有空气。师:这个实验可能不明显,你们可以试一试。生:我们准备把土壤放入有水的烧杯中,观察有气泡冒出,说明有空气。师:你们的实验可行,也要注意土壤样品的选择。师:养料的实验比较难就选一组和老师来共同完成。2.小组长明确分工,选好实验方案,做好实验记录,开始实验。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实验安全和实验卫生。 实验记录单(第 组)实验样品实验器材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组长: 记录人:3.汇报交流,说一说你们在实验中的收获和感想。你们的实验成功了吗?(成功了:实验中有哪些地方做的好?还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好需要注意?不成功?原因出在哪里?怎么解决?)教师给予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做一名善于动手动脑进行发现研究的小科学家。4.教师讲解养分、养料的实验方法,供学生课余实验参考:我们知道养料用眼睛看是看不到的,能够看到的是一些比较大的杂质或腐殖质等,因此我们必须利用过滤装置过滤掉这些杂质,由于时间的关系,上课前,老师已经过滤好了土壤的溶液。点燃酒精灯,用试管夹将玻璃片夹住,使用滴管吸出一滴溶液,滴在玻璃片上,然后放在酒精灯上均匀加热,待溶液蒸发后,观察一下玻璃片,我们会看到一层白色的污渍,这就是养料的一种,我们把它统称为无机盐。注意:在实验时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加热的玻璃片。(因为这个实验有一组已经和老师做了,这里只讲操作要领,不再做。)(二)探究土壤的分类,认识土壤的渗水性1、教师介绍土壤分类,通过感官区分土壤的分类。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土壤是什么颜色的?有几种土壤?学生在小组内感知操作台上三种实验土样。摸:感觉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的潮湿程度等。看:观察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的颜色深浅等。捻:感觉土壤颗粒的硬度,土壤的粗糙程度等。握和搓:通过水的作用,感觉土壤的黏性等。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板书:沙土:色浅 细松散黏土:色浅 粗黏壤土:色深 粗松散2.分组实验,用实验区分土壤的分类。(1).拿出准备好的沙土、黏土、壤土三种土样。(2).取一定量土块放入水中,用玻璃棒搅动后静置一段时间,观察水里有什么? 实验报告单(第 组)实验样品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及结果 沙土 黏土 壤土 组长: 记录人:3、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小结:人们将土壤分为三种: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三)、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土壤渗水性能:取同样多的三种土样把三种土壤放入三只相同的漏斗,用好纱布。倒入相同的水。观察漏斗下面杯子中的水分。指名回答实验结果。教师小结:沙土下面的水最多,黏土下面的水最少,壤土次之,说明壤土的土壤最好。(四)、认识不同土壤适合不同的植物。 学生讨论后汇报交流小结:土豆、红薯适合沙土,果树、水稻适合黏土,壤土花生最适合。三、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四、拓展与延伸1、课后继续研究你们家果园、玉米地、菜园等周围的土壤,看看它们属于哪种土壤,含有哪些成分。2、上网了解不同土壤的各自的用途。【教学评价】本堂课学生能积极的参与,课前能积极的做好预习,有个别学生还求助过家长,网络等对实验有了准备,本堂课学生能积极的参与,课前能积极的做好预习,有个别学生还求助过家长,网络等对实验有了准备,师生都做了大量的准备,实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多数实验都成功了,学生在实验中能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通过现象学生能准确描述实验结论,学生在活动中敢于发问,勇于探索。例如有一组用试管加热土壤,在试管口安装气球检验是否有空气,结果他们失败了,但他们说闻到了刺鼻的气味,就来问我是什么原因,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说答案就在土里,他们就在实验样品中仔细翻看,终于借助放大镜发现是腐殖物,如果不是他们的用心实验,他们只会停留在实验失败的沮丧中,最后在我的引导下,他们用带有导管的木塞塞住试管口,把导管引入水中,终于看到有气泡冒出了,看到实验成功了,他们欢呼雀跃。他们真正感受到了探索的乐趣。但在两次实验中还是各有一组实验不成功,师生都做了大量的准备,实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多数实验都成功了,在两次实验中各有一组实验不成功,一组是分工不明确,实验过程混乱,记录不详,一组是操作不当现象不明显,总体上实验让学生对土壤有了深入的认识,达到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用心观察的目的。课堂上学生能积极的发问,探索的欲望强烈,开小差的同学很少,不足的是学生不注意实验卫生,污染了仪器和操作台,取样时不能用工具,而是直接用手抓,这些现象以后实验前我需要加强教育,做的不好的地方学生也认识到了,吸取了教训。由于本节课有实验,学生比较兴奋,课堂的组织尤为关键,幸好有班主任的协助,本堂课才顺利的完成。【设计概述】 本堂课贴近生活,学生熟悉土壤,又有急于了解土壤的欲望,在这样的背景下,课前我引导他们做好充分的准备,课中教育他们要细心观察,课后鼓励他们大胆探索。设计时我就从学生的猜想入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土壤的成分,引导他们探索的方向,从他们喜欢动手的实验入手,严格要求了实验的完整性,小组活动明确分工,有组长监督防止个别学生开小差。通过实验充分发挥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