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可以做的这么有滋味》摘录_第1页
《班主任,可以做的这么有滋味》摘录_第2页
《班主任,可以做的这么有滋味》摘录_第3页
《班主任,可以做的这么有滋味》摘录_第4页
《班主任,可以做的这么有滋味》摘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摘录1. 同样一斤米。把它放在米店,值2元钱;把它做成米饭,值3元钱;把它做成粽子,值5元钱;把它做成米饼,值10元钱;把它酿成酒,值几十元钱。不过,起点都是一斤米。同样是一斤米,经过不同的加工,最后的价格差异竟有这么大,这就是不同加工所产生的不同“附加值”。同理,在班级管理中的许多细节也极富弹性空间,在不同班主任的经营下,其最后价值也差距甚远,有些班主任不善经营,只当“米”来卖,或只会做“饭”,甚至是半生不熟的“夹生饭”,其价值几无增长。二有些班主任能对这些“米”进行积极开发,精心“加工”,把它做成粽子、做成米饼、酿造成酒,使之成倍甚至数十倍地“增值”。把“米”酿成“酒”,这一过程,需要用所遭遇的种种问题或困难来发酵,用一颗执着的教育心来升温,并用智慧来勾兑,于是米就成了酒。把“米”酿成“酒”,运用之妙,存乎一心!2.对教师而言,尊重学生的名字,则是一种教育智慧,这等于给学生一个巧妙的赞美。马斯洛曾说过,记住学生的名字就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是对他们作为班级成员的认可和肯定。我们想赢得学生的欢迎,善待他们的名字便是一种简单而又实用的方法,这既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情感投资。3.有人为调查使用频率最高的字,对100名测试者随手写下的字进行统计,结果发现竟有80%的人写下的是自己的名字!奇怪吗?不,这恰恰说明名字在每个人心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拨响了每个人的心弦-重视自己。4.“千金不换一褒奖”,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最佳方式,莫过于给他们合适的“精神待遇”。5.一粒沙子,要成为珍珠就必须多斤黑暗的蚌壳内接受磨炼。6.苏格拉底与失恋者的对话 苏(苏格拉底): 孩子,为什么悲伤? 失(失恋者): 我失恋了. 苏: 哦,这很正常. 如果失恋了没有悲伤,恋爱大概也就没有什么味道了。可是,年轻人,我怎么发现你对失恋的投入甚至比对恋爱的投入还要倾心呢? 失: 到手的葡萄给丢了,这份遗憾,这份失落,您非个中人,怎知其中的酸楚呢! 苏: 丢了就是丢了,和不继续向前走去,鲜美的葡萄还有很多。 失: 等待,等到海枯石烂,直到他回心转意向我走来。 苏: 但这一天也许永远不会到来,你最后会眼睁睁看着他和另一个人走了去的。 失: 那我就用自杀来表示我的诚心。 苏: 但如果这样,你不但失去了你的恋人,同时还失去了你自己,你会蒙受双倍的损失。 失: 踩上他一脚如何,我得不到的别人也别想得到。 苏: 可这只能使你离他更远, 而你本来是想与他更接近的。 失: 您说我该怎么办? 我可真的很爱他。 苏: 真的很爱? 失: 是的。 苏: 那你当然希望你所爱的人幸福。 失: 那是自然。 苏: 如果他认为离开你是一种幸福呢? 失: 不会的! 他曾经跟我说,只有跟我在一起的时候他才感觉到幸福! 苏: 那是曾经,是过去,可他现在并不这么认为了。 失: 这就是说,他一直在骗我? 苏: 不,他一直对你很忠诚,当他爱你的时候,他和你在一起,现在他不爱你了,他就离去了,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大的忠诚。如果他不再爱你,却还装的对你很有情谊, 甚至跟你结婚, 生子, 那才是真正的欺骗呢。 失: 可我为他投入的感情不是白白浪费了吗? 谁来补偿我? 苏: 不,你的感情从来没有浪费,根本不存在补偿的问题,因为在你付出感情的同时,他也对你付出了感情,在你给他快乐的时候,他也给了你快乐。 失: 可是,他现在不爱我了,我却还苦苦的爱着他,这多不公平啊! 苏: 的确不公平,我是说你对所爱的那个人不公平。本来,爱他是你的权利,但爱不爱你则是他的权利,而你却在自己行使权利的时候剥夺别人行使权利的. 这是何等的不公平! 失: 可是您看的明明白白,现在痛苦的是我而不是他,是我在为他痛苦。 苏: 为他而痛苦? 他的日子可能过的很好,不如说是你在为你自己而痛苦吧. 明明为自己,却还打着别人的旗号,年轻人,德行可不能丢呀。 失: 依您的说法, 这一切到成了我的错? 苏: 是的,从一开始你就犯了错。如果你能给他带来幸福,他是不会从你的生活中离开的。要知道,没有人会逃避幸福。 失: 可他连机会都不给我,您说可恶不可恶? 苏: 当然可恶。好在你现在摆脱了这个可恶的人。你应该感到高兴,孩子。 失: 高兴? 怎么可能呢,不管怎么说,我是被人给抛弃了,这总是叫人感到自卑的。 苏: 不,年轻人的身上只能有自豪,不可自卑。要记住,被抛弃的并不是就是不好的。 失: 此话怎讲? 苏: 有一次,我在商店看到一套高贵的西服,可谓爱不释手,营业员问我要不要。你猜我怎么说? 我说质地太差了,不要! 其实,我口袋里没有钱. 年轻人,也许你就是这件被遗弃的西服。 失: 您真会安慰人,可惜您还是不能把我从失恋的痛苦中引出。 苏: 是的,我很遗憾自己没有这个能力。但,我可以向你推荐一个有这个能力的朋友。 失: 谁? 苏: 时间,时间是人最伟大的导师。我见过无数被失恋折磨的死去活来的人,是时间帮助他们抚平了心灵的创伤,并重新为他们选择了梦中情人,最后他们都享受到了本该属于自己的那份人间之乐. 失: 但愿我也有这一天,但我的第一步该从哪里做起呢? 苏: 去感谢那个抛弃你的人,为他祝福。 失: 为什么? 苏: 因为他给了你份忠诚,给了你寻找幸福的新的机会。 7.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当我们极度口渴时,喝下的第一杯水是最畅快的,随着杯数的增加,满足感将逐渐减少,当喝到饱腹时,再喝就反胃了。同样,在经典的名言,如果反复的套用滥用,不仅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还会引起学生反感。8.语境之于语言本身,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语言需溶入语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有效的对话强调“语”与“境”的融合,使对话内容与谈话氛围达到高度和谐,浑然一体。9.一些世界名画价值斐然,这固然需要画家的高超画技,但跟重要的是画寄托了作者独特的思想内涵,这就是它们的附加值,但人的思想不是凭空而来的。10.戏剧里青衣走台步,明明可以直奔主题,却偏偏要走一个圆场,从而增加舞台的感染力,这就是舞台艺术的魅力。11.何为大师?大师就是那些下最深的功夫研究,用最浅显的方式表达出来的人。12.“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于言”,有意味的演说需要教师胸藏千秋腹有底蕴,它那显性的精炼在很大程度上必须要有隐性的丰富来支撑。这样的言说才能煦若春风、清如秋水,虽不能毕其功与一役,但可以让学生感觉“眼前时有越到风来”,于是,质与美在这里流淌。13.奖励是对人的某种行为给予肯定与表扬,使人保持这种行为。但并非所有奖励都能使人保持原来的行为,心理学中有个著名的“德西效应”,即当一个人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时,给他提供奖励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他的内在吸引力。14.正义是奖励的灵魂,没有灵魂,教师的奖励就没有生命力,更谈不上激励和导向作用。面对学生一些明显错误的投机做法,一些教师不是提出批评和指正意见,而是默认或大加赞赏,长此以往,势必会误导学生的人生观。15.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放弃了应有的惩戒权利,教育就只剩下苍白无力的“语重心长”和脆弱不堪的“苦口婆心”;如果忽视了应有的惩戒义务,教育就成了轻描淡写的“隔靴搔痒”和不负责任的“放任纵容”。16.教育中,一些学生对同一错误的屡教屡犯,问题往往出在我们的惩戒措施执行不到位和不够持久。17.实施惩戒的前提条件是制定规则,在惩戒的方式内容、操作实施等方面明确要求,订立“君子协议”,而后严格执行。18.惩戒的规则要明确,“丑话”说在前,给学生一个可视的标准,从而注意自己的言行,降低犯错误的几率,起到“防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作用。19.马卡连柯说,如果5各能力较弱的教师团结在一个集体里,受一种思想、一种原则、一种作风的鼓舞,能齐心协力地工作的话,那就是比10个各随己愿地单独行动的优秀教师要好得多。20.“每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将会使学生无所适从,出现“撞车”或是在无意中互相“拆台”的现象,使教育大打折扣。21.最动人处是细节,细微之处显魅力。人一生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关怀,然而最能打动人心、让人铭记的却是一些细节。这些细节出动了彼此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日子久了,师生的感情就会像润物无声的春雨一样融进彼此的血液里,使这个集体充满了温情、温馨和温暖。22.赢得家长,教育就成功了一半。23.家长是班主任教育行为的基础和延伸,班主任是家长教育活动的依靠和升华。二者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成效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若是家长教子无方,班主任的管理便会平添阻力;若是班主任育人乏术,则家长的教育便如逆水行舟。24.班主任在于家长交往时,需要摆正自己的姿态,不卑不亢,有礼有节。一方面应从谏如流,虚心听取意见;另一方面须冷静审视,过滤其中的消极因素。25.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豪猪法则”:寒冷的冬天里,一群豪猪为了驱寒,相互拥抱着取暖,但因对方身上有刺,容易扎伤自己,于是它们几经调整,找到一个既能相互取暖又不至于扎伤对方的距离,其实这也是人际交往的最佳距离,过近,对方少了自由空间;过远,相互无法理解。26.“合则兴,离则衰”。班主任和家长不该是两个拳头,而应该是两只握紧的手,互相合作,默契配合,从而实现“湖光秋月两相和”。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想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27.有时遇到正在气头上的家长,如果班主任急着辩解,反倒给他们一种推脱责任的感觉,不但于事无补,还会是问题走向反面;如果懒于理会,冷漠置之,更是会激怒对方。班主任此时不妨只做一件事,那就是选择沉默,耐心倾听,让对方发泄完牢骚和不满,然后向家长如实描述事情的真相和来龙去脉,如此一来,家长的情绪自然能够稳定下来。28.班主任与家长因角色不同,对待孩子的侧重点也就有所不同。家长对孩子,往往是情感重于理智,而教师对于学生,往往是理智重于情感。29.班主任只有拥有过硬的事例,才能赢得家长的信任,才能取得他们的支持。同时家长对班主任的信任会自然地传递给学生,给学生带来积极地心理暗示,而学生将这份好感无意识地流露出来,让班主任更自信更灵活的开展班级工作,最终形成了情感上的“良性循环”。30.让家校关系逐步从分享信息阶段,走向协调配合阶段,最后进入共事多赢阶段。31.狄德罗效应:朋友送狄德罗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图案高雅的睡袍,狄德罗非常喜欢。可他穿着这件华贵的睡袍时,总觉得家具的风格不对,地毯的针脚太粗。于是为了与那件高品质的睡袍相配套,他先后更新了一系列家具,连书房都焕然一新,这就是“配套效应”。推而广之,当我们处于某一优雅环境中时,会自觉调整自身的行为与当时的环境相适应,从而达到塑造良好自我形象的心理期待。32.许多班主任缺少道德引领的内在素质,却有不愿低首俯拾规则的把手,于是班级管理落得“一地鸡毛”的下场;或是公开宣称“以德治班”,却又苦于找不着抓手,犹如一只趴在玻璃上的蜜蜂,前途一片光明,却找不着出炉。33.我更注重的是道德期待,希望通过人格的引领,让自己也让学生怀揣着理想又贴着地面行走,如同放风筝,眼望高空,脚踏实地,手抓长线,让理想与现实统一。34.虽说“大火无湿柴”,但必须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是显著的,教育对象中存在特别也是不争的事实,并不是所有的道德期待都能对他们起作用,一些道德底线问题依然需要规则的约束。35.规则意识是现代公民必备的一种意识,是公民意识的核心要素,规则意识从何而来?只能在一个注重规则的氛围中接受规则教育。36.唐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参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37.班级管理也存在三重境界:没有制度(或制度不合理)的无序-有制度的有序-没有制度的有序。唯有“没有制度的有序”才是我真正的追求,唯有老子所描述的“太上,不知有之”才是我的真实渴望。可是,如何让这美好的设想走向现实?我想,应该是先制定合理的制度,形成有序的班级风貌,进而在这有序的办风中给学生以道德濡染,让学生自觉用规则看守心灵,将道德内化于无形,最后让制度成为“摆设”,如老子所云“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38.规则,就想悬崖边上的栏杆,不只是一种约束,更是一种保护。39.遵守规则有时需要一种“傻“劲。虽然对有些执意闯红灯的人我们无法阻拦,但如果我们坚定地站在那里,用自己的行为塑造一种美的形象,后面有些人说不定会站住脚步。用自己的行为改变别人,这就是一种成功,我们有理由感到自豪。40.“破窗理论”。一扇窗户被打破了,如果没有及时得到修补,隔不久,其他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了一些涂鸦,没有被及时清洗掉,很快地,墙上就会布满乱七八糟的东西;一个洁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一旦地上出现了垃圾,人们就会无所顾忌地丢弃,丝毫不觉得羞愧。41.我深信,“治”终不及“防”。而“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才是我的追求。42. 美国华盛顿广场有名的杰弗逊纪念大厦。因年深日久,大厦墙面出现裂纹。为能保护好这幢大厦,有关专家进行了专门研讨。最初大家认为损害建筑物表面的元凶是侵蚀的酸雨。专家们进一步研究,却发现:对墙体侵蚀最直接的原因,是每天冲洗墙壁所含的清洁剂对建筑物有酸蚀作用。根据专家推理,有如下许多原因:(1)每天为什么要冲洗墙壁呢?是因为墙壁上每天都有大量的鸟粪。(2)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鸟粪呢?因为大厦周围聚集了很多燕子。(3)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燕子呢?因为墙上有很多燕子爱吃的蜘蛛。(4)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蜘蛛呢?因为大厦四周有蜘蛛喜欢吃的飞虫。(5)为什么有这么多飞虫?因为飞虫在这里繁殖特别快。而飞虫在这里繁殖特别快的原因,是这里的尘埃最适宜飞虫繁殖。(6)为什么这里最适宜飞虫繁殖?因为开着的窗阳光充足,大量飞虫聚集在此,超常繁殖由此发现解决的办法很简单,只要关上整幢大厦的窗帘。此前专家们设计的一套套复杂而又详尽的维护方案也就成了一纸空文。43.身为班主任,千万不可以学生的不自律(比如责怪他们不好好搞卫生,责怪他们乱扔垃圾)作为挡箭牌和障眼法,借此替自己的不作为开脱;或是空谈一番并非发自肺腑的“道德期待”,以所谓高深的理论、先进的理念来掩盖自己内心的虚假和行动的无助。44.一个困难就是一个新的已知条件,只要我们积极面对,就有可能转化为自己专业成长的“增长点”。所以对于教育的“痛处”,我们需要坦然面对,同时积极应对。45.如果没有合理的制度,有缺乏言说的魅力,只一味依赖学生的道德自律,要想拥有良好的班级秩序几乎是不可能的事。46.班主任得以“木匠的眼光眼光”看学生:在木匠的眼里,每块木头都是有用的-平整的木头可以做椅面,较长的木头可以做椅腿,短木可以做横档,连一块小木头。也可以做加固的木楔。一句话,只要你用的恰当,就没有废木,所有的木头都有其独特的价值。47.关注是最好的激励方式,它将为学生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48.苏霍姆林斯基,真正的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