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实用2016年高考文言文复习策略.ppt_第1页
巨实用2016年高考文言文复习策略.ppt_第2页
巨实用2016年高考文言文复习策略.ppt_第3页
巨实用2016年高考文言文复习策略.ppt_第4页
巨实用2016年高考文言文复习策略.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年高考文言文复习策略,传统题分数不能丢,分析概括题,翻译题,新型题分数必须拿,一、断句题:文言文断句,就是根据对语段内容理解和把握,对提供考查的语段进行语意和语气上的停顿。文言文断句考查对实、虚词的理解能力,对句式的判断能力和对语气的分析能力。考查方式有两种:一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如2014、2015年的新课标全国卷、湖南卷、广东卷等)二是直接给出指定的句子或段落断句(如2014年的北京卷、湖北卷、浙江卷等),二、文化常识考查题,分析概括题,文言文概括分析题的四个选项,基本上是按照文章行文的先后顺序而设置的。即每个选项对应的是文章的一个层次,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生僻的、难懂的字词造成阅读障碍,此时可借助概括分析题的四个选项,将每个选项中的每句话在原文中找到对应,通过一一比对,既可以破解一些难懂的字词,快速疏通文意,又为解答分析综合题找到了信息比对区间,为准确解题找到依据。,一、借助概括分析题的四个选项,快速疏通文意,二、采用比对法解答分析概括题,比对人物看是否张冠李戴或颠倒事实比对时间地点看有无时序颠倒地点暗换比对细节看有无词义曲解文意曲解比对添加内容看是否无中生有比对因果关系看是否因果不当或强加因果比对表范围或程度的词语看是否以偏概全或缩小范围,翻译题的注意事项,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1卷,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我只知道只有我们的君主能做中国的皇帝,如果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就为此而死。解析:“帝”、“苟”、“死”各分,句意分。(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金人虽然不索取我本人,我也应当跟太子一起去,求见两位酋长当面谴责我们,或者还有可能把事情办好。解析:“俱”“面”“庶或”各分,句意分,翻译题的注意事项,一、文言文翻译要求确保译文字字落实、文通字顺。二、要做到字字落实、文通字顺必须注意:1、专有名词须保留2、文言现代换彻底3、特殊句式调语序4、方言赘词须删去5、成分残缺要补全6、根据语境要变通,翻译题的注意事项,三、考查点:,1、实词的用法,2、虚词的用法,3、特殊句式,4、课本复习,文言句式八大类型,一、判断句二、被动句三、省略句四、主谓倒装句五、宾语前置句六、定语后置句七、状语后置句,八、固定句式,固定句式(此处单独补充的卷子好好看看),1、何所2、何如3、然则4、是以(以是)5、有所、无所6、有以、无以7、孰与(若)8、之谓也9、如何、若何、奈何10、何为、何以为,11、唯(惟)之(是)12、何之有13、不亦乎14、得无乎15、无乃乎16、所以17、庸乎18、其乎,教给学生几种常用的断句方法,一、语感断句法:,二、标志断句法:,(一)虚词标志,(三)句式标志:,(二)实词标志:,(四)修辞标志:,教给学生几种常用的断句方法,一、语感断句法:1、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先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人名、地名、官职名要当心。2、注意句首、句末虚词。3、疑难之处,根据已有的段落层次和上下文进行推断。,二、标志断句法:(一)虚词标志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它们固定的位置和作用。1、句首虚词:夫、惟、而、盖、凡、窃、请、敬、即、苟、纵、纵使、至若、若夫、于是、且夫、向使、或、虽、则、然则、是以、乃、故、今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2、句中虚词:于、以等。3、句末虚词:也、之、乎、哉、矣、耶、耳、者、焉、则已等。常用于陈述句和疑问句末尾,在它们后面一般要断开。这些分类是相对的,如“也”字用作句中语气助词时就不能在它后面断开。如“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负大舟也无力”,2016年高考湖北省黄冈市高三9月质量检测,松年平生不喜蓄财,每除官例赐金帛,以军兴费广,一无所陈请,或劝其白于朝,曰:“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入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松年日:“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况俸廪,主上所以养老臣也。”(节选自宋史胡松年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人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B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人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C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人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D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人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2016年高考石家庄市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一,成亨五年,为鸡林道大总管,东伐新罗。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永隆二年,加太子少傅。数乞骸骨,听解左仆射。武后临朝,复拜左仆射。可根据主语、地名、句意等来断句。,D,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B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C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D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二)实词标志:1、名词、代词作标志:文言文中的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和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年号、改元、器物名、动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尔、汝、女、公、卿、君、若、其、彼、此、之等。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断句,如果作宾语,它的后面就可能断句。,B,2016年高考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阶段性检测,蕃人赍金以遗,暹固辞不受。左右曰:“公远使绝域,不可失蕃人情。”暹不得已受之,埋幕下,既去出境,乃移牒令收取之。蕃人大惊,度碛追之,不及而止。暹累迁给事中,丁继母忧去职。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旧唐书列传第四十八,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B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C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D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2、对话中的标志动词:曰、道、云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用“曰”“云”为标志,不过,一定要分清对话、转述及引用等不同情况。,B,2016年高考云南师大附中高考适应性月考卷,马芳,字德馨,蔚州人寇尝入威远,伏骁骑盐场,而以二十骑挑战。芳知其诈,用百骑薄伏所,三分其军锐,以次击之。奋勇跳荡,敌骑辟易十里。寇营野马川,克日战。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靡至。芳战益力,寇乃去。(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九十九),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B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靡至C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D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2016年高考冀豫晋陕鄂五省高三阶段性质量检测,起知眉州,改夔州,兼夔路安-扫使。夔部地接蛮獠,易以生事。或告溱、播夷叛,其豪帅请遣兵致讨,执羔谓曰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D,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执羔谓日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B.执羔谓日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C执羔谓曰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D.执羔谓日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三)句式标志: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句式,如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等,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1、判断句,如“者,也”等;2、反问句,如“不亦乎”“孰与乎”“得无乎”“无乃乎”等。3、被动句,如“为所”“见于”等。4、固定结构,如“如何”“奈何”“若何”“与其孰若”等。,D,2016年高考山西省高三年级第一次四校联考,李纲,字伯纪,邵武人也有旨以纲为东京留守,纲为上力陈所以不可去之意,上意颇悟。会内侍奏中宫已行,上色变,仓卒降御榻曰:“朕不能留矣。”纲泣拜,以死邀之。未几,复决意南狩,纲入见曰:“陛下已许臣留复戒行何也今六军父母妻子皆在都城愿以死守万一中道散归陛下孰与为卫敌兵已逼知乘舆未远以健马疾追何以御之?”上感悟,遂命辍行。,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陛下已许臣留/复戒行何也/今六军父母妻子皆在/都城愿以死守万一/中道散归陛下/孰与为卫/敌兵已逼知乘舆/未远以健马疾追/何以御之B陛下已许臣留/复戒行何也/今六军父母妻子皆在都城/愿以死守/万一中道散归/陛下孰与为卫/敌兵已逼/知乘舆未远/以健马疾追/何以C陛下已许臣留/复戒行何也/今六军父母妻子皆在都城/愿以死守/万一中道散归/陛下孰与为卫敌/兵已逼/知乘舆未远/以健马疾追/何以御之D陛下已许臣留/复戒行何也/今六军父母妻子皆在都城/愿以死守万一/中道散归陛下/孰与为卫敌/兵已逼/知乘舆未远/以健马疾追/何以御之,2016年高考河南省开封市高三年级月考试题,熊鼎,字伯颖,临川人洪武改元,新设浙江按察司,以鼎为佥事,分部台、温。台、温自方氏窃据,伪官悍将二百人,暴横甚。鼎尽迁之江、淮间,民始安。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节选自明史熊鼎传),B,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B.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C.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D.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四)修辞标志:1、以“顶真”确定句读。2、以“排偶”确定句读。顶真、排比、对偶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顶真句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排比、对偶句式整齐,四六句多,这个特点也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D,新型题分数必须拿,二、文化常识2015年的高考设置了文化常识考查题,可能是第一次尝试的缘故,考题相对容易,但有个别名词解释不好辨别。,三、各地模拟,四、文化常识考查题的实质,五、题型变异,2015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D,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政成为进士。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D,阅读训练不忘积累文化常识,积累文化常识,时间表述,古人称谓,官职任免,地理常识,科举考试,传统节日,年龄表述,古代礼仪,姓名字号,古人称谓分类,官职任免词语分类,科举考试制度,院试县、府级考试,及格者称生员(秀才)。未考取秀才者称童生。第一名称案首。乡试省级考试,秀才参加,及格者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会试礼部主持,举人参加考试,及格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皇帝主持,贡士参加考试,及格者称进士,前三名称状元、榜眼、探花。,明清科举简表,古代时间表述,纪年月日,节令,记时,传统节日,一、古人习惯称谓,1:【称籍贯】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2:【称郡望】韩愈昌黎人(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一、古人习惯称谓,3:【称官名】琵琶行:“江洲司马春衫湿”“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4:【称爵名】名将郭子仪因功封爵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北宋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一、古人习惯称谓,5:【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一、古人习惯称谓,6:【兼称】1: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2:促织“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事”,兼称官职、籍贯和尊称。,一、古人习惯称谓,7:【直呼姓名】用于自称: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用于厌恶的人:不幸吕师蒙构恶于前用于给人作传记:廉颇者赵之良将也。8:【称号、字、斋号、谥号】称号:青莲居士、东坡居士字:王子安,白乐天,斋号:聊斋先生谥号;乡先辈左忠逸公欧阳文忠公,(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二、古人称谓之谦称,(2)古代帝王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下官、末官、小吏等。(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二、古人称谓之谦称,(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对别人称自己家年纪大的亲属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二、古人称谓之谦称,家父、家严、家君-家母、家慈:-3.寒舍:-4.家兄:-5.舍妹:-6.舍弟:-7.犬子:-8.内子、内贤:-,自己的父亲自己的母亲自己的家自己的兄长自己的妹妹自己的哥哥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妻子。,(6)其他自谦词有:在下-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晚辈或地位低的人小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老人;妾-女子;寡君-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二、古人称谓之谦称,(1)对帝王的敬称: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陛下代称皇帝。(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殿下。(3)对将军的敬称-麾下。(4)对有一定地位的使节-节下;,三、古人称谓之敬称,(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贤侄、贤弟、仁兄等等。(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丈、丈人专指岳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三、古人称谓之敬称,令尊:-令堂:-令爱:-令兄:-令婿:-令郎:-令妹:-令正:-府上:-跨灶:-高足:-,别人的父亲别人的母亲别人家的女儿别人家的兄长别人家的女婿别人家的儿子别人家的妹妹别人的妻子别人的庭院别人贤能的儿子别人的学生,(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称已经死去的父亲-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先贤。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等;(8)对尊长者朋辈之间的敬称-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9)君对臣的敬称-卿或爱卿。(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三、古人称谓之敬称,荆轲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毛遂自荐:“白起,小竖子耳。”鸿门宴:“竖子不足与谋!”孔雀东南飞:“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四、古人称谓之贱称,(1)百姓的称谓。常见: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2)职业的称谓。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师说中的“师襄”“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柳敬亭传中的“优孟”,以优伶为业,名孟,故得名。“优”,亦称优伶、伶人,后亦称戏曲演员。,四、古人称谓之特殊称谓,五、古人称谓之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朋友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贫贱之交”;-“金兰之交”;-“刎颈之交”;-“患难之交”-“莫逆之交”;-“竹马之交”;-“布衣之交”-“忘年交”;-“忘形交”;-“君子交”;,古人命名文集或诗集的方法,(1)以作者姓名命名。如孟浩然集李清照集陶渊明集。(2)以官爵命名。如王右丞集(王维)、杜工部集(杜甫)。(3)以谥号命名。如范文正公集(范仲淹)欧阳文忠公集(欧阳修)。(4)以书斋命名。如聊斋志异(蒲松龄)。,古人命名文集或诗集的方法,(5)以作者字、号命名如李太白全集、王子安集(王勃)、苏东坡全集、稼轩长短句(辛弃疾)(6)以居官地或居住地命名。如樊川文集(杜牧)、贾长沙集(贾谊)、梦溪笔谈(沈括)。(7)以出生地命名。如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柳河东集(柳宗元)。(8)以帝王年号命名如白氏长庆集(白居易)、嘉祜集(苏洵)。,“姓”的由來,战国时期以前,只有贵族有“姓”,平民并没有“姓”,只有名。“姓”有“从女生”的意思,留下了“只知有母”的历史痕迹。“姓”,是家族的族号,用来分别祖先的家族系统。同“姓”有血缘关系,不能通婚。后期,子女分散各地,因此有“氏”的出现来界定每支氏族。,氏的由来,“氏”用以分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氏”的命名方法为:1.以先人的别号为氏2.以居处为氏3.以先人的名为氏4.以邑名为氏5.以官职为氏6.以职业为氏7.以先人的謚号为氏只有贵族男子可以称“氏”,女子只能称“姓”。,“名”“字”的由来,“字”“名”在周代出现,是别人对自己的称呼。古代同姓同氏的人很多,“名”与“字”用以区分,作符号标记,方便人际交往。男子二十岁时举行冠礼时,他的祖父为他取“字”,女子则在十五岁举行笄礼时取。“名”可能与出生的时辰有关,亦可能与出生时的特殊情况有关。“字”与“名”有着意义上的联系,有的是同义词,有的则是意义相反的。,号的由来,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可分为五类,包括绰号、谥号、尊号、年号和庙号。绰号是根据一个人的身材、性格而生的,含有褒善贬恶的意味。谥号是古代的皇帝、诸候、大臣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行为给予一称号,用来判别死者的功德。尊号和谥号差不多,分别是它可以在生前或死后给予的。年号是皇帝纪年的名号,始源于汉武帝。庙号是古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堂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始源于商代。,官职任免之拜官授职,拜:拜官授职,某种官职或名位,如“于是辞相印不拜”张衡传除:除臣洗马陈情表征: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辟:连开辟公府不就张衡传举、荐:举孝廉不行张衡传加封:起:起为太使令选:赠:补:,征辟察举制,官职任免之官员提拔,拔擢进加陟迁升迁授迁叙,官职任免之贬官降职,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外放:出官出,官职任免之罢免官职,谪:降职贬官、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贬官。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去:解除职务,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官职任免之主管主持,知、守、尹:主管、主持,后多跟地点,如知某州,守某郡,尹京(做京城的长官)主、秉、典、司:主管,后多带管理的职责。,官职任免之上任退休,下车:指官员刚刚到任工作。如张衡传“衡下车治威严。”视事:做官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近义词,致仕、致事、致政、休致等。,明清科举考试简表,征辟察举制,【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传统节日,春节元宵寒食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除夕,春节,原指岁始,第一天称为元未旦,也叫元日、正旦、元辰、端日,俗称大年初一。“年”的最初概念,是与作物生长的周期性和人类生产的劳动的周期性相关联的。“元旦”期间,人们喜欢燃点爆竹,增添节日气氛。阳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同时把阴历的正月初一正式定为“春节”。,元宵,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为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起源很古,相传始于西汉,盛于唐、宋。中国“元宵节”的传统风俗有扎花灯、猜灯迷、闹花灯、耍狮子、食汤圆等等。,寒食清明,寒食与清明相差一、二日,但两者属不同系列。寒食为古代政制遗俗,清明为古代历法中二十四节气之一。唐代开始寒食节渐淡,清明扫墓渐兴。清明扫墓是中国人慎终追远的活动,人们来到祖先的墓前打扫一番,以表他们尊敬之意。,端午,战国时代著名爱国诗人屈原,忠心救国却被奸臣污陷,结果抱石投河而死。人民为了纪念这事,用粽子来祭祀他,把农历五月五日定为“端午节”。民间“端午节”还有赛龙舟、挂艾枝、挂蒲剑、洒雄黄水、带荷包等风俗。,七夕,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也是中国神话故事中的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的日子。后世人把牛郎织女用为夫妻或情人相会的典故,又把七月初七定为“女儿节”。妇女会在“七夕”结彩缕,向织女星穿针乞巧,称为“乞巧”。,中秋,古代中国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自唐朝,人民开始每逢八月十五欢度中秋。中秋吃月饼(祭奉月神的供品之一),家人喜团圆、赏月已成为主习俗。此外,各地还有赏桂、舞草龙、堆宝塔等有趣的习俗。,重阳,每年九月初九日是“重阳节”。晋朝,人民有野餐、登高、赏菊、饮酒的习俗,还会佩茱萸,驱除恶气,御初寒。应节食品有“重阳糕”,以高粱、黏米所制。,冬至,冬至是一年廿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气。冬至白天的时间最短,日影最长,所以又称至日、长至、长日。每年12月21、22或23日古俗以鞋袜献给尊长庆贺冬至,表示足履最长之日影祝祷长寿。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庆贺往来,有如年节。“做节”与过年相近,有些人更认为“冬至大如年”。,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洒扫去尘,钉桃符、贴春联,祭祀祖宗。又称除夜。,纪年月日,(一)纪年(1)干支纪年: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两字相配,60年周而复始。(2)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如,鲁庄公十年、赵惠文王十六年。(3)年号纪年:汉武帝始有年号;皇帝即位,均要改年号,称改元;一个皇帝在位,亦可变更年号,重新纪年。如,贞观、嘉祐、崇祯、康熙等。(4)生肖纪年: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纪年月日,(二)纪月四时纪月:孟春(正月)仲春(二月)季春(三月)孟夏(四月)仲夏(五月)季夏(六月)孟秋(七月)仲秋(八月)季秋(九月)孟冬(十月)仲冬(十一月)季冬(十二月)(三)纪日(1)干支纪日:每一个“甲子”代表一天,60甲子周而复始使用。(2)特定名称:朔(初一)、望(十五)、既望(十六)晦(月末),古代纪时法,天色纪时法地支纪时法五更报夜,天色纪时、地支纪时与今天序数纪时对应关系,天色纪时、五更纪时与现代纪时对应关系,古诗文与纪时,平明:“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日中:两小儿辩日陈太丘与友期人定:“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初定”(孔雀东南飞)日暮:“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更定:“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张岱湖心亭看雪夜阑:“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暮春:王羲之兰亭集序三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三秋:“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古代的礼仪,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礼俗,吉礼,主要指祭祀自然神和祖先的礼仪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祭品规格,【太牢、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凶礼,指凭吊各种天灾人祸的丧葬的礼节。,五服制度,“死”的讳称,古代的“五服”制度,中国封建社会是由父系家族组成的社会,以父宗为重。其亲属范围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后裔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孙的九个世代,通常称为本宗九族。在此范围内的亲属,包括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为有服亲属,死为服丧。亲者服重,疏者服轻,依次递减,礼记丧服小记所谓“上杀、下杀、旁杀”即此意。服制按服丧期限及丧服粗细的不同,分为五种,即所谓五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s麻。,五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s麻,斩衰,“衰”(读做“催”)就是指不缝缉的意思。凡诸侯为天子、臣为君、男子及未嫁女为父母、媳对公婆、承重孙对祖父母、妻对夫,都要穿斩衰,是最重的孝服。齐衰,是用本色粗生麻布制成的。自此制以下的孝衣,凡剪断处均可以收边;下摆贴边都在砸边际。孙子、孙女为其祖父、祖母穿孝服;重子、重女为其曾祖父、曾祖母穿孝服;为高祖父、高祖母穿孝服均遵“齐衰”的礼制。,五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s麻,大功,是用熟麻布制作的,质料比“齐衰”用料稍细。为伯叔父母、为堂兄弟、未嫁的堂姐妹、已嫁的姑、姐妹,以及已嫁女为母亲、伯叔父、兄弟服丧都要穿这种大功丧服。小功,是轻于大功的丧服,是用较细的熟麻布制作的。这种丧服是为从祖父母、堂伯叔父母、未嫁祖姑、堂姑、已嫁堂姐妹、兄弟之妻、从堂兄弟、未嫁从堂姐妹,和为外祖父母、母舅、母姨等服丧而穿的。,五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缌s麻,是用稍细的熟布做成的。现在大多用漂白的布做成。称为“漂孝”。凡为曾祖父母、族伯父母、族兄弟姐妹、未嫁族姐妹,和外姓中为表兄弟、岳父母穿孝都用这个档次。,古人对“死”的讳称,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薨、崩、百岁、千秋、晏驾。2、父母之死:见背、孤露、弃养等。3、佛道徒之死:涅磐、圆寂、坐化、羽化、仙逝等。4、一般人的死:亡故、长眠、长逝、谢世、殒命。,军礼,指军事活动中的礼节规范。包括出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