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单片机驱动智能小车原理图_第1页
51单片机驱动智能小车原理图_第2页
51单片机驱动智能小车原理图_第3页
51单片机驱动智能小车原理图_第4页
51单片机驱动智能小车原理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计计 算算 机机 控控 制制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题目: 循 迹 小 车 学生姓名: 王 荣 明 学生姓名: 王 荣 明 学 号: 200706040123 学 号: 200706040123 院 (系) : 院 (系) : 电信学院(自动化系) 电信学院(自动化系) 专 业: 专 业: 测控技术与仪器测控技术与仪器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刘文波、姜丽波 刘文波、姜丽波 2011 年 2 月 25 日 2011 年 2 月 25 日 2 循迹小车方案书循迹小车方案书 一、课设题目:一、课设题目:循迹小车 二、课设要求: 二、课设要求: 1、完成基本设计功能 (顺利走一个“8“字型的黑色轨迹一周) 2、所用时间长短 3、自己发挥部分(音乐、彩灯、壁障、显示等) 4、指导老师:郑恩让 周强 黄建兵 姜丽波 刘文波 三、任务时间表三、任务时间表:1、元月 4-6 号完成方案的大体框架,确定大致元器件及元器件相关参数。 2、元月 7 号完成电路图绘制 3、元月 8 号确定元器件清单 4、元月 9-10 进行编程,仿真 5、元月 11 号购买元器件 四、框架图 四、框架图 五、小车各模块电路图及说明 五、小车各模块电路图及说明 1 电源部分: 方案 1: 采用 6 节 1.5V 干电池供电,电压达到 9v,经 7805 稳压后给支流电机供电,给单片机系统和其他 芯片供电。但干电池电量有限,使用大量的干电池给系统调试带来很大的不便,因此,我们放弃了这种方案。 方案 2:采用 2 节 4.2V 可充电式锂电池串联共 8.6V 给直流电机供电,经过 7805 的电压变换后给支流电机 供电,给单片机系统和其他芯片供电。但由于电压不太够,价格昂贵,因此,我们放弃了。 方案 3:采用:9V 蓄电池为直流电机供电,将 12V 电压降压、稳压后给单片机系统和其他芯片供电。蓄电池 具有较强的电流驱动能力以及稳定的电压输出性能。但蓄电池的体积过于庞大,使用极为不方便,因此,我们放 弃了。 单片机 电机 循迹小车 光电传感器 车速和方向 给定值 r | 反馈值 + 偏差 e 控制器 执行器 被控对象 图 1 循迹小车框架图 3 方案 4:直接采用 9V 直流电源,由稳压模块将 220v 交流电转换为 9V 直流电,再经 7805 稳压到 5V 供单片 机,电机使用。但其不能用于远距离,且在运行中要注意电线的干扰。由于用于本次设计演示的标轨道不太大, 在演示时我们可以人为控制电源线部分,所以我们采用此方案,因为它最经济实惠。电路图如下: 图 2 电源模块电路图 2、电机驱动控制部分: 这部分采用专门的电机控制芯片 L298,它可同时对两个电机进行驱动控制,电路简单,控制效果好,干扰 小,因此我们采用此方案,电路图如下 图 3 电机驱动控制部分电路图 L298 的具体参数如下: 4 L298 管脚排列如下: 3 传感器探测部分: 方案 1方案 1:用光敏电阻组成光敏探测器。光敏电阻的阻值可以跟随周围环境光线的变化而变化。当光线照射到 白线上面时,光线发射强烈,光线照射到黑线上面时,光线发射较弱。因此光敏电阻在白线和黑线上方时,阻值 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将阻值的变化值经过比较器就可以输出高低电平。 但是这种方案受光照影响很大,不能够 稳定的工作。因此我们考虑其他更加稳定的方案。 方案 2方案 2:用红外发射管和接收管自己制作光电对管寻迹传感器。红外发射管发出红外线,当发出的红外线照 射到白色的平面后反射, 若红外接收管能接收到反射回的光线则检测出白线继而输出低电平, 若接收不到发射管 发出的光线则检测出黑线继而输出高电平。 这样自己制作组装的寻迹传感器基本能够满足要求, 但是工作不够稳 定,且容易受外界光线的影响,因此我们放弃了这个方案。 方案 3方案 3:用 RPR220 型光电对管。RPR220 是一种一体化反射型光电探测器,其发射器是一个砷化镓红外发光 二极管,而接收器是一个高灵敏度,硅平面光电三极管。 5 RPR220 采用 DIP4 封装,其具有如下特点: 塑料透镜可以提高灵敏度。 内置可见光过滤器能减小离散光的影响。 体积小,结构紧凑。 我 们 设 计 并 论 证 了 两 种 光 电 对 管 检 测 及 调 理 电 路 , 电 路 原 理 图 分 别 如 4 和 图 5 所 示 : 图 4 光电对管检测电路 1 图 4 所示电路中,R1 起限流电阻的作用,当有光反射回来时,光电对管中的三极管导通,R2 的上端变为高 电平,此时 VT1 饱和导通,三极管集电极输出低电平。 当没有光反射回来时,光电对管中的三极管不导通,VT1 截至,其集电极输出高电平。 VT1 在该电路中起到滤波整形的作用。 经试验和示波器验证,该电路工作性能一般,输出还有杂散干扰波的成分。如果输出加施密特触发器就可以 实现良好的输出波形。 但是这种电路用电量比较大,给此种传感器调理电路供电的电池压降较快。究其原因,是因为光敏三极管和 三极管 VT1 导通时的导通电流较大。 因此我们考虑用比较器的方案。 6 图 5 光电对管检测电路 2 RPR220 参数如下: 六、总电路原理图图: 六、总电路原理图图: 7 图 6 循迹小车电路图(详见附页) 七、元器件清单: 七、元器件清单: 元器件 数量 电机(带轮) 2 L298 1 LM339 2 RPR220 4 Max232 1 Stc89c51(带底座) 1 104 电容 10 10uf 电容 2 1k 电阻 5 2k 电阻 5 510 欧姆 5 10K 电阻 5 5.1K 电阻 2 10K 电位器 2 个 开关 5 电路板 1 33pf 12晶振 Led 1 7805 1 8 排阻 1K 1 二极管 4148 10 八、程序流程图 八、程序流程图 九、循迹小车程序 九、循迹小车程序 开始 启动寻迹程序 探 测 黑 线 是否探测到黑线 判断处理程序(switch) 右轮探测到黑线 左轮探测到黑线 左右轮同时探测到黑线 向 右 转 向 左 转 继续前进 继 续 前 进 是 否 结束 9 #include /*第一部分 Start* sbit IN1=P10;/以下是点击驱动芯片 L298 管脚位声明 sbit PWM1=P11; sbit IN2=P12; sbit IN3=P13; sbit PWM2=P14; sbit IN4=P15; sbit RPR1=P16;/此处是传感器 RPR220 管脚位声明 sbit RPR2=P17; int count1=0;/用于定时计数的两个全局变量位声明 int count2=0; /*第一部分 End* /*第二部分 子函数定义 Start* void forward_turn1()/电机 1 前进 IN1=0; IN2=1; void reverse_rutn1()/电机 1 后退 IN1=1; IN2=0; void forward_turn2()/电机 2 前进 10 IN3=0; IN4=1; void reverse_rutn2()/电机 2 后退 IN1=1; IN2=0; void speed1(int ct,int sd)/电机 1 速度控制函数,其中参数 sd 为生成 PWM 波形的比较基准 if(ct=1000)/周期是 1s count2=0; /*第五部分 中断服务程序 End* 十、总结 十、总结 这次课程设计,不仅锻炼了我单片机硬件设计的能力,也进一步掌握了 C51 语言的编程,让我对自动控制领 的相关理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看到了教学知识与工业应用的差距。 这次运用的处理器是 C51 单片机,程序是用 C 语言编写的,这不但要求设计者具有较强的编程能力,还要对 硬件相当熟悉。从计算机诞生到现在已有 60 多年了,计算机现在已成为了一种工具,编程能力强的人不胜枚举, 熟悉硬件的同志比比皆是,然而既有较好的编程能力,又能熟悉硬件,并且能基于硬件进行开发的工程师仍是稀 缺资源, 这是以后发展的一个亮点, 也是我们奋斗的一个方向。 微控制领域已从 8 位的单片机发展到 16 位的 DSP 器件,而目前 32 位的基于 ARM 的嵌入式控制技术已经成熟,小到 MP4,大到航空航天,应用领域十分广泛, ARM 占据嵌入式处理器 75%以上的份额, 可见学习 ARM 之类的处理器已势在必行。 遗憾的是学校没有开始 ARM 的课程, 这就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