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七年时期戏曲电影回顾 十七年时期戏曲电影回顾(一)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我国戏曲电影艺术趋于成熟的时期。新中国诞生后,百废俱兴,在大规模恢复国家经济的同时,在文化战线对旧文艺进行改革,特别是对和广大群众有密切联系的各种地方戏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全面深入的澄清舞台形象的改革活动。1950 年底,文化部召开了全国戏曲工作会议,进一步将戏曲改革引向深入发展。1951 年 1月,又以周恩来总理的名义,发布了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同时人民日报发表了重视戏曲改革工作的社论,都指出:中国戏曲遗产极为丰富,继承这种遗产是十分必要的,但由于它是封建社会的产物,不能不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不能不常常被封建统治者加以各种歪曲,用做麻醉毒害人民的工具,因此,必须按照毛泽东同志早已指出的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的原则,分别好坏,加以清理。对于宣传反抗侵略、反抗压迫、爱祖国、爱自由、爱劳动、宣扬正义及善良的戏曲予以鼓励、推广;对于鼓吹封建奴隶道德,鼓吹野蛮恐怖或猥亵淫毒行为,丑化与侮辱劳动人民的戏曲坚决加以革除。经过几年时间深入细致的审查剧目,修改剧本,并对地方戏曲普遍地加以挖掘、改革、发展,并鼓励各种戏曲自由竞赛,促成了戏曲艺术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崭新局面。在此基础上,文化部于1952 年 10 月至11 月间举行了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展览了几十种戏曲剧种的百个剧目。其规模之大,在中国戏曲史上还是第一次。这次会演,是对人民政权下进行的一次历史性的戏曲改革成就的大检阅;也是各地方剧种第一次会聚在一起互相观摩、互相学习、自由竞赛、促进发展的大好机会。会演并对优秀剧目和表演进行了评奖,进一步推动了全国戏曲的空前繁荣和发展。在这之后,各省又相继举行了地方性的戏曲会演,各种剧种像雨后春笋一样,在党的抚育和扶植下,在戏曲艺术的大花园里发芽、开花。例如在 1954 年 10 月举行的华东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就有 35个剧种的 158 个剧目参加了演出。同时,文化部又于1956 年 4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戏曲剧目工作会议,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了普遍的剧目整理、挖掘工作。全国各地竟发掘出 51867个剧目。这是有史以来,我国第一次群众性的大规模的对戏曲遗产的挖掘和清理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在这种形势下,我国戏曲舞台呈现出空前的一派百花争妍的繁荣局面,从而也带动了戏曲电影的飞跃发展,使 50 年代中后期至 60年代前半期这 10 年间,成为我国戏曲电影最繁荣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共摄制了 90部左右的戏曲片。特别是 1956年至 1963 年这一时期,大多数年份,每年生产的戏曲片都在 9部至13部之间,真是我国戏曲电影丰收的时代。不仅产量高,而且拍摄成影片的戏曲剧种多种多样,地方风格、特色丰富多彩,使这一时期的戏曲电影真正称得上是一派百花齐放的景象。更为突出的是,戏曲片的艺术质量达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戏曲艺术与电影艺术和谐的结合,产生的艺术魅力强烈地吸引了千千万万观众,使戏曲电影成为我国观众非常喜爱的一种片种。一直到现在,给观众留下优美印象的许多戏曲片,几乎都是这一时期摄制的。新中国成立后,首先是以一批地方小戏搬上银幕而拉开我国戏曲电影繁荣发展时期到来的序幕的,如老艺术家黄佐临导演拍摄了锡剧戏曲片双推磨,林农导演拍摄了评剧戏曲片小姑贤,陈铿然导演拍摄了桂剧戏曲片拾玉镯,徐苏灵导演拍摄了汉剧戏曲片宇宙锋等。这些戏曲片都短小精悍,只有五六本长度,但在当时深受观众喜闻乐见。接着,上海电影制片厂1954 年拍摄了越剧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徐进、桑弧编剧,桑弧、黄沙导演),在50年代首先轰动一时。原舞台剧在 52年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会演时,曾荣获剧本奖与演出一等奖,同时,饰演祝英台的袁雪芬获得荣誉奖。这个妇孺皆知、深入人心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优美传统故事,通过抒情的越剧来表现,又作为我国解放后第一部彩色片搬上银幕,使该剧大放光彩。这是袁雪芬与范瑞娟继祥林嫂之后,在银幕上又一次成功的合作。饰演梁山伯的范瑞娟,表演温厚典雅,嗓音深厚淳朴、凝重圆润,其唱腔旋律优美动听,既有迂回跌宕、错综变化,又能层次分明、和谐统一,有着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1954 年 4月,周总理在日内瓦专门打电报给正在捷克参加电影节的范瑞娟,让她专程到日内瓦陪同卓别林观看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部戏曲片。这位世界艺术大师看得簌簌泪下,连连称赞这是部好片子,夸奖范瑞娟的梁山伯演得好,希望中国多拍这类影片。他并对中国记者深有所感地说:你们有数千年的文化,希望你们能充分发扬优秀的文化传统,你们的成就会吸引整个世界的。卓别林不仅肯定了中国电影与戏曲结合的成就,而且意味深长地指出了它发展的光辉前景。就在当年,这部戏曲片在捷克斯洛伐克举行的第 8 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音乐片奖;第二年,又在英国举行的第 9 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映出奖,这是国际上对我国戏曲电影艺术成就的肯定。在 60 年代初轰动一时的另一部越剧戏曲片是海燕电影制片厂与香港金声公司于 1962年合拍的红楼梦(徐进编剧,岑范导演)。这是将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学名著搬上越剧舞台,再搬上银幕的一次成功的艺术创造,也是徐玉兰与王文娟继1959年拍摄了越剧戏曲片追鱼之后,又一次成功的银幕合作。这部影片不仅在国内引起极其强烈的反响,而且在港澳轰动一时。许多人反复观看多遍,仍然兴趣甚浓,可见这部影片的艺术魅力何等强烈。最主要的原因是饰演贾宝玉的徐玉兰和饰演林黛玉的王文娟,在银幕上成功地再现了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所塑造的两个主要人物的丰满形象,因而获得了广大观众承认。长春电影制片厂 1955年摄制的评剧戏曲片秦香莲(徐苏灵导演),是继梁祝后又一部轰动影坛的戏曲片。这部影片是根据经过加工整理的评剧拍摄的,它吸收了滇剧和梆子等剧种中一些好的东西,保留了传统评剧的精华。评剧是流行于北京、天津及华北、东北各省的一个地方剧种,形成于清末民初,距今约有七十多年的历史。它的艺术特点是以唱工见长,吐字清晰,唱词浅显易懂,演唱明白如诉,表演生活气息浓厚,音乐曲调流畅自然,有亲切的民间味道。它的形式活泼自由,善于表现当代生活。饰演秦香莲的演员李再雯,即著名的筱白玉霜(或称小白玉霜),她是被誉称为评剧皇后的白玉霜的养女。长期以来,她在评剧舞台上塑造了众多的现代和古代妇女形象。如小女婿中的杨香草,家中的瑞珏,苦菜花中的母亲,杜十娘中的杜十娘。秦香莲是她的代表作。秦香莲是一个勤劳、善良、刚强、勇敢,不为权势所屈的我国古代妇女的典型。筱白玉霜为创造这个人物的舞台及银幕形象,注入了她全部的心血,将人物感情的发展变化表演得层次清楚、绘声绘色,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影片在拍摄上细腻刻画了人物不同的心理变化,突出展示了几场重场戏,并适当运用了实景,增强了场景的真实感,而又不妨碍演员的表演,整部影片是甚为动人的,因而得到观众热烈欢迎。受观众欢迎的评剧戏曲片,还有长春电影制片厂 1956年摄制的刘巧儿伊琳导演和 1963年摄制的花为媒)吴祖光改编,方荧导演,这两部戏都由新凤霞主演,深受广大群众喜爱。评剧原来以特有的悲切、凄凉的音调,抒发旧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和不幸遭遇为最大特点,所以评剧演出的传统剧目都带有浓厚的悲剧色彩。前述的秦香莲就是很符合评剧表现特点的,因此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50年代初,评剧发生了一个重大变化,那就是评剧由低沉的悲调变为欢乐的喜调了,新凤霞就是这个变化的杰出变革家。在现代题材的刘巧儿这出戏中,新凤霞以欢乐、明快的喜调表现了新社会妇女翻身后的爱情和斗争,充满了喜悦和欢乐,使这个现代题材的剧目成为脍炙人口的流行戏曲。从此新凤霞清新甜润、玲珑婉转的唱腔风靡全国,长久不衰。她在花为媒中塑造的张五可这一形象,也是争取自由、向往美好幸福生活的可爱妇女形象。这个戏拍成电影以后,更加引人入胜。由于筱白玉霜和新凤霞的卓绝演技,也由于电影艺术与评剧艺术的和谐结合,使评剧成为全国观众心目中一个优美的剧种,赢得了广大观众的赞赏。1955 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第一部黄梅戏戏曲片天仙配)桑弧改编,石挥导演*由于它具有优美的唱词,动听的民歌格调的音乐,细致朴素的表演,歌颂劳动,歌颂爱情等特点,因此,这部影片一经问世,即不胫而走,众口皆碑。黄梅戏是安徽省的地方剧种,源于湖北省黄梅县的采茶调。流行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的毗邻地区。最初多演小丑、小旦为形式的两小戏,或再加一个小生的三小戏,后受青阳高腔及徽剧影响较大,还吸收了当地的民歌、小调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被称为怀腔或黄梅调,解放后,在音乐方面发展了唱腔和伴奏,使旋律更为优美,遂改称黄梅戏。在天仙配中主演七仙女的严凤英,不断吸取昆剧、京剧、话剧的表演艺术,极大地丰富了黄梅戏音乐的表现力。黄梅戏由民间小戏发展成为一个有影响的戏曲剧种,严凤英做出了很大贡献。她成功地主演了一批优秀的传统戏和现代戏,如: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江姐、白毛女、党的女儿等。严凤英创造的七仙女形象,既是神仙,又是村姑;既大胆又聪明,既热情又勤劳,她把这种身份、这种性格体现得绘声绘色。特别是把对董永诚挚的爱表现得非常深沉动情。再加之王少舫将董永也塑造得朴实、敦厚、可亲,因此,使七仙女与董永的神话爱情,具有很浓的人情味和强烈的真实感。从而便产生了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天仙配这部戏曲片由舞台到银幕,改编得是比较好的。导演石挥充分发挥了电影的特长来处理这个神话题材,用电影的分场,丰富了天上和人间的环境特色,这是舞台所难以做到的。尤其神仙变化的一些场面,运用电影特技处理,效果甚佳。在影片中,巧妙地吸取了民间戏曲中的一些手法,如七仙女下凡后从清澈的小溪中倒映出自己的影子,用扇一遮,便幻化出了一位村姑。此外,也生动而真实地表现了神话的境界,如土地老人三次问槐树的时候,槐树发生了三次变化;七仙女被召回天宫时,阴森的云际中出现的天神,天地间倏忽变化的萧索景象;与开头在悠扬的仙乐声中,苍茫的云海里隐现出巍峨的楼台殿阁,以及七位仙女拨开云头望见的美丽的人间景色形成强烈的对比,仿佛自然界的景物也都结合着人物的命运和感情而发生共鸣,这种动用电影技巧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增强了这个神话的艺术魅力。这部优美的神话戏曲片给人们留下了一种悠长的余韵,令人回味。严凤英优美的艺术形象也永远活在了广大观众的心中。但正当她艺术生命放射绚丽光彩的时候,四人帮对她进行了惨无人道的迫害,致使她在 38 岁的美好年华时,含冤离开了人间,也离别了热爱她的广大观众. 十七年时期戏曲电影回顾(二) 50 年代中期出现的另一部令人瞩目的戏曲片,是1956 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昆曲戏曲片十五贯陶金编导。原舞台剧是浙江昆苏剧团改编并演出的,它是古典传统剧目推陈出新的一个典范性作品,是解放后戏曲改革运动的结晶。56 年 4-5 月间,昆苏剧团在北京作汇报演出时,周总理看后给予高度赞扬。昆曲是我国一种很古老的剧种,约有500多年的历史,约于元末明初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它的剧目极为丰富,剧本文词典雅华美,文学性较强,发音、吐字讲究四声,严守格律、板眼。每出戏由成套曲牌构成,唱腔圆润柔美,悠扬动听,表演细腻,身段动作和歌唱紧密结合,舞蹈性很强。明代中叶,昆曲向北方流传,遂与北方的语言相结合而形成了北昆,表演风格刚健豪放,以演武戏较多;而原来流行于江浙一带的昆曲被称为南昆,注重音韵吐字和细腻做工,比较清婉缠绵,以演才子佳人戏较多。流行地区逐渐扩大,便产生了湘昆、川昆、宁昆等许多支派,因此,到明末清初,昆曲一度繁荣,在艺术上更加精致完美,如同后来的京剧一样,成为一个具有全国影响的剧种。但到了清代乾隆时期,昆曲艺术被统治阶级所夺占,内容趋向宫廷化,唱词也愈加艰涩难懂,以致脱离了人民群众。于是到辛亥革命后,专门的昆曲戏班已经很少。到了解放前夕,昆曲已经濒临奄奄一息,朝不保夕的悲惨境地。解放后,在推陈出新方针指引下,在戏曲改革运动中,浙江昆苏剧团的艺术家们,进行了艰苦的努力,对旧的昆曲剧本、唱词、唱腔等方面进行了很大改革,力求通俗易懂。特别对清代朱素臣的双熊梦传奇剧本进行了认真的改编和加工,更进一步丰富和刻画了过于执、况钟、周忱三个不同典型的官吏,摒弃了原剧中熊友兰弟弟、熊友蕙与侯三姑的另一条线的十五贯钱冤案情节及其它一些迷信成份等糟粕。凿璞见玉、磨砺生光的崭新的十五贯使原作脱胎换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都大大提高,不仅富有现实意义,而且给观众以焕然一新的美的享受,成为推陈出新的成功的典型。就这样,一出十五贯,使面临湮没的古老昆曲获得新的生命。昆曲这株行将枯萎的兰花,又在戏曲百花园中重新开放,散发出了奇异的芬芳。特别是将它及时地搬上银幕后,便赢得了亿万的知音,十五贯在表演上达到了高超的艺术水平,特别是重调查研究的况钟、自以为是的过于执、奸诈的娄阿鼠,这三个人物搬上银幕以后,形象更为鲜明突出,给观众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十五贯原始本,长达几十场,需要一天一夜才能演完,经过改编,成为 8 场舞台戏,3 小时可演完,搬上银幕时作了进一步提炼,只演 2小时,但人物形象却更加鲜明突出了,可见从舞台到银幕改编上的艺术成就。这是一部有着相当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戏曲片,在艺术史上无疑是有着很重要意义的。 在昆曲戏曲片方面,不能不谈到对昆曲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并创立俞派表演艺术的俞振飞。到目前为止,他恐怕是昆曲界艺龄最长,拍摄的昆曲戏曲片最多的一位昆曲表演艺术家。他博采众长,勇于革新创造,将京、昆表演艺术融于一体,形成儒雅、秀逸,富于书卷气的俞派优美表演风格。他学识渊博,能诗善画,且擅长吹奏笛子方面的文化艺术修养。他的代表作断桥,梅兰芳饰白娘子,梅葆玖饰青儿,他自己饰许仙 , 于55年搬上银幕 梅兰芳舞台艺术$ 中的片断之一$;游园惊梦#梅兰芳饰杜丽娘,言慧珠饰春香,他自己饰柳梦梅于60 年搬上了银幕;墙头马上 言慧珠饰李倩君,他自己饰裴少俊 于63 年搬上银幕;太白醉写 他自己饰李白 于76 年通过录音录像转制成影片。56年 5月 17 日,周总理在中南海紫光阁召开的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在赞扬昆曲十五贯的同时赞扬了粤剧搜书院,他说:两个剧种的成绩都是奋斗不息的结果。又意味深长地说:昆曲是江南兰花,粤剧是南国红豆,都应受到重视。通过 56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粤剧戏曲片搜书院及 60 年海燕厂与珠江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的粤剧戏曲片关汉卿(均系徐韬导演),便可体味到粤剧这个别具一格的剧种的特点,正如田汉同志对粤剧的美赞:热情如火,缠绵悱恻。粤剧约有 300年的历史。明代,弋阳腔、昆腔相继流传广东;清初,徽剧、汉剧风行广东,接着出现广东本地班汇集众腔之长,并吸收广东流行的民间曲调,在唱念方面更多使用广州方言,至清代中叶便逐渐形成为粤剧,成为南方一大剧种,但并没有粤剧这个名称。有人考证,到 1925 年才正式命名为粤剧。它的表演、舞台美术、灯光等方面吸收了话剧、电影、西洋歌剧的特长,乐器除民乐外,也运用了小提琴、萨克斯等西洋乐器,这样便逐渐形成了它独特的风格。解放前因受帝国主义文化影响,粤剧曾一度走上了商业化、殖民化的歧途;解放后,经过戏曲改革,才恢复了优秀的艺术传统,走上了健康的发展道路。搬上银幕的改编传统剧搜书院,及根据田汉同名话剧改编的历史剧关汉卿,都是很有影响的粤剧剧目。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马师曾与红线女,在这两部戏曲片中,成功地塑造了书院掌教谢宝和关汉卿、丫环翠莲和朱帘秀的银幕形象。粤剧戏曲片搜书院与关汉卿在国内外得到强烈反响,主要归功于马师曾与红线女这两位卓越的粤剧艺术家超群的表演才能。同时,也与编导等创作者充分发挥电影特性,对原舞台剧进行创造性的艺术加工和提高是分不开的。例如关汉卿这部影片,从头到尾,有一种回肠荡气、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的强烈撼人力量,由于电影艺术家们在艺术再创造上既保存和发扬了话剧原著的思想内容与原粤剧戏曲演唱的细腻优美,又发挥了电影艺术的变化灵活、精炼简洁、形象表现力强等特长的结果,在情节内容上增减得当。在影片中大刀阔斧地删去了话剧原著中酒家刘大娘的女儿二妞被阿合马的第二十五公子抢了去,而又被关汉卿仗义救了出来的这条贯穿全剧的次要情节线索,仅留下抢民女的一个俯瞰镜头,作为激发关汉卿写窦娥冤这个剧本的思想感情因素。全剧便把笔墨集中在写窦娥冤、演窦娥冤、禁窦娥冤的一条向纵深发展的情节线上,更有利于集中表现关汉卿与朱帘秀两个人物在这一事件中进行的斗争与遭遇、思想与感情、精神与情操,从而丰富了两个主要人物的性格,使其形象更加鲜明。再如将舞台剧暗场处理的演窦娥冤一场戏,在银幕上做了正面表现,增加了关汉卿窥看演出时的反应。还增加了人民群众写万民禀,西厢记作者王实甫在万民禀上签字,共同保释关汉卿出狱;玉仙楼关汉卿与朱帘秀誓不改窦娥冤词白;以及当晚共商对策等情节和场景的戏,很好地表现了关汉卿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关系,以及关汉卿与朱帘秀内心世界的激荡和矛盾,展示了主人公勇于自我牺牲的高尚情操,把人物思想境界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狱中一场的开头,还增加了关汉卿读王实甫送给他的一首诗,引出关汉卿受感动而唱出一段抒发豪迈胸襟抱负的精彩唱腔。关汉卿与朱帘秀相会时,互相明志的对答,把人物的崇高精神渲染得更加突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以上这些,可以清楚地看到电影关汉卿在思想性、艺术性上,又比原来的舞台剧提高了一步。 50 年代拍摄戏曲片,开始向各个比较重要的大剧种发展,例如,54年东北电影制片厂就摄制了汉剧戏曲片宇宙锋 (徐苏灵导演 ),59 年武汉电影制片厂又摄制了一部汉剧戏曲片二度梅(陶金导演)。这两部影片都是著名汉剧表演艺术家陈伯华主演的。汉剧旧称楚调或汉调,辛亥革命前后才改称汉剧。这个剧种约有300 年的历史。拍摄成电影的宇宙锋、二度梅均是汉剧常演不衰的剧目。在表演上,陈伯华首创青衣、花旦、闺门旦于一炉的汉剧新行当。她创立了唱、做独具风格的陈派艺术。她的嗓子宽亮、甜美,演唱婉转缠绵、娓娓动听。每唱一句常常伴随着许多细腻的表演动作,善于运用眼神、手指和身段来传达情感。例如她手上的功夫,她把自己的十个手指的每一关节,都练活到柔若无骨的程度,在表演中做出兰花手、菊花手、鸳鸯手、一皮叶等手式,特别是她的飞雁手堪称一绝。人们从戏曲片二度梅的重台别一场戏的表演就可看到,陈杏元面对即将离别的未婚夫梅良玉无限惆怅时,有一句唱词是朔风起黄叶落孤雁南飞,陈伯华以飞雁手的表演加深了对唱词的形象表达。同时,陈伯华很重视通过眼功表现人物内心活动。而她最大的成就是把汉剧旦角唱腔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她主演的宇宙锋在 52年全国戏曲会演中荣获表演一等奖。通过宇宙锋、二度梅两部戏曲片,使观众欣赏到了汉剧这一大剧种的艺术特色,更重要的是欣赏到了汉剧杰出的艺术家陈伯华的技艺。川剧是我国有影响的又一个大剧种。54 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川剧集锦王逸导演(,是由五台会兄、评雪辨踪、秋江等三个著名的川剧传统折子戏组成。并由许倩云、陈书舫、周企何等著名川剧艺术家主演的。川剧是我国西南地区古老的地方剧种之一,形成于清代中叶。川剧剧目十分丰富,具有幽默风趣的特色。戏曲语言生活气息浓厚,表演细腻真实,有完整的程式动作。影片中的三个折子戏,正是最有代表性的。在秋江中饰演陈妙常的陈书舫,以闺门旦见长,她在 多年的舞台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川剧生、旦两个行当的表演艺术。她的唱腔明快清爽、音色纯美,声情并茂。她演出的秋江、柳荫记在52 年第一届全国戏曲会演中获演员一等奖。在秋江中饰演艄公的周企何,具有 60年的艺术实践,擅长老丑、婆子丑,他在秋江中扮演诙谐风趣的艄翁。曾在第一届全国戏曲会演中荣获演员一等奖。在评雪辨踪中饰演刘翠屏的许倩云,戏路很宽,花旦、奴旦、正旦、摇旦、老旦皆能胜任。她的唱腔韵味隽永。她在继承阳友鹤表演艺术的基础上,发挥个人特长,力求深刻细腻地表达人物思想感情,从而塑造出不少人物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如柜中缘中的刘玉莲、孔雀胆中的阿盖公主等。川剧集锦戏曲片纪录下诸多川剧著名表演艺术家的精湛演技,是很有价值的。 十七年时期戏曲电影回顾(三) 57年,北京电影制片厂也摄制了一部川剧戏曲片杜十娘许珂导演。饰演杜十娘的是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廖静秋。她的嗓音清亮、圆润,朴素自然中见纤巧,委婉轻柔中见刚强,她主演的贵妃醉酒、归舟投江、梁红玉、王昭君等,表演细腻入微,声腔富于变化。在杜十娘中,廖静秋将杜十娘表现得温厚贤慧,对她一心要过真正人的正常生活的挚切心情,表演得非常真切。从头至尾,她都在一条船上做戏,又要表现心理矛盾复杂的过程,没有深厚的功底是很难胜任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57 年廖静秋在紧张地拍摄杜十娘时,已患了恶性肿瘤,她却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坚持拍完了这部影片后,便于第二年与世长辞了。因此,杜十娘这部戏曲片是颇为珍贵的,它保留下了这位卓越的川剧艺术家最后的艺术形象及其用生命熔铸的艺术结晶。50 年代后半期与 60年代前半期,真可谓戏曲电影最光辉灿烂的时代。以上列举的仅是部分例证,还有很多优秀戏曲片尚未提到,如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绍剧戏曲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杨小仲、俞仲英导演,六龄童主演 ,不论思想价值或艺术水平都是很高的。毛泽东同志当时观看了这部影片,联系国际形势还写了一首著名的诗,可见这部影片的思想意义不同一般。再如,60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京剧戏曲片杨门女将崔嵬、陈怀皑导演,杨秋玲、王晶华主演,其英雄主义精神震撼和鼓舞了多少观众。还有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创造的生动而可爱的花木兰银幕形象,以及闽剧戏曲片炼印林赶山主演、曲剧戏曲片杨乃武与小白菜魏喜奎主演、秦腔戏曲片火焰驹陈妙华、肖若兰主演(等都很受观众喜爱。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还拍摄了一些剧种编演的优秀的现代题材戏曲片,很受广大农民欢迎。如:吕剧戏曲片李二嫂改嫁 郎咸芬主演、沪剧戏曲片罗汉钱丁是娥主演、评剧戏曲片刘巧儿新凤霞主演、豫剧戏曲片朝阳沟魏云主演等,都反映了解放后农村劳动妇女和青年新思想的成长。这些现代题材的戏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地方色彩,清新、乐观,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给人们鼓舞和力量。从这些不同剧种的现实题材戏曲片所获得的成功,使我们更加感到发展现代戏的光明前景。总之,从以上可以看到五六十年代,无论是传统剧戏曲片,新编历史剧戏曲片,还是现代题材戏曲片,都获得很大丰收,成为我国电影史上一个令人瞩目的戏曲电影的成熟繁荣期。 五六十年代,中国戏曲电影最重要的艺术成就,是戏曲电影类型的成熟和戏曲电影美学原则的建立。在拍摄戏曲电影的艺术实践中,费穆、桑弧、徐韬、应云卫、杨小仲、俞仲英、岑范、崔嵬、陈怀皑等电影导演艺术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各人都拍出了富于生命力的作品。然而,纵观电影史,有两个人对戏曲电影艺术做出了创造性贡献:一个是费穆,一个是崔嵬。前者在 40年代将梅兰芳先生主演的生死恨搬上银幕,无论从剧本改编或戏曲电影化的艺术处理上,均做出了独创性探索,将戏曲片从纯舞台纪录提高到戏曲与电影相结合的艺术水准。而后者在 60年代将我国戏曲电影艺术提高到了一个臻于完美和成熟的美学水准。崔嵬与陈怀皑、聂晶、秦威等长期合作,在导、摄、美艺术创作上非常默契,杨门女将、野猪林、穆桂英大战洪洲等片是他们美学理想的结晶,在戏曲电影史上独放异彩。虽然新时期以来,出现了白蛇传、七品芝麻官、五女拜寿这样一些很突出的优秀戏曲影片,但仍未超过崔嵬戏曲电影的艺术功力及审美价值,可见其艺术成就在戏曲电影史上的界石地位。崔嵬生前编导的戏曲电影有以下几部:57年为长春电影制片厂王家乙导演的河北梆子戏曲片蝴蝶杯改编了电影剧本。58年为江南电影制片厂徐苏灵导演的豫剧戏曲片穆桂英挂帅改编了电影剧本。59 年为北京电影制片厂许珂导演的昆曲戏曲片游园惊梦担任了艺术指导。60 年在北京电影制片厂与陈怀皑合作导演了京剧戏曲片杨门女将。此片发行香港轰动一时,连映月余时间,观众达 20 多万人次,创香港电影史上从未有过的奇迹。在香港新晚报举办的当年十大名片评选中获第一名;在大众电影举办的首届百花奖评选中获最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电子商务电子合同电子合同电子证据采集与固定合同
- 2025电子商务平台网络安全与防病毒合同
- 2025年养老产业联建房地产开发合同样本
- 2025版外墙粉刷与外墙装饰材料供应合同
- 2025版文化创意产业版权管理劳动合同
- 2025年度航空航天零部件销售与服务合同
- 2025年二手房买卖中介服务与房屋租赁及维修保养合同
- 2025年度融资租赁担保合同效力认定与执行细则解读
- 2025年度大型工业管道玻璃钢防腐施工技术服务合同
- 2025版商铺装修施工合同范本:创新设计与施工管理规范
- 酒店会议服务标准流程作业指导书
- 网络攻防原理与技术 第3版 教案 -第12讲 网络防火墙
- 第一响应人应急培训
-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思维导图
- 中学八年级信息技术Excel-电子表格教案
- 《认识感官》课件
- 工程伦理课程课件
- 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课件
- 055.重症超声在重症相关操作中应用专家共识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单元复习课件)
- 2024小学语文教学及说课课件:二年级上册《田家四季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