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课件.ppt_第1页
《论语》课件.ppt_第2页
《论语》课件.ppt_第3页
《论语》课件.ppt_第4页
《论语》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论语(十三则),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被后人合称为“四书”。据说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曾参、子思、孔子、孟子之手。四书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经典。,论语是一部记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它所表现的人生态度、思想观念,在我国文化史、思想史上留下了极为广泛深刻的影响。由于孔子对现实人生和社会生活往往有很深刻的认识,论语中颇多言简意赅、富有哲理性和启发性的语句。,(一)论语-宪问二则,一个有道德的人一定会有精妙的言论,这是言行一致;但有精妙的言论的人未必都是有道德的人,因为生活中难免有心口不一的奸佞(nng)之人。一个仁者一定有大勇,这个勇并不是指会打架的的好勇斗狠,而是无私无畏,见义勇为;而一个勇者却不一定有仁,有的人惊世骇俗,一朝之忿而不顾身家性命,这只是匹夫之勇,是血气方刚之辈。德与言、仁与勇的辩证关系在这里被孔子一言道出。,有德者必有言,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一定有好言论,有好言论的人不一定有道德。仁爱的人一定勇敢,勇敢的人却不一定有仁爱。”,【评析】这一章解释的是言论与道德、勇敢与仁德之间的关系。这是孔子的道德哲学观,他认为勇敢只是仁德的一个方面,二者不能画等号,所以,人除了有勇以外,还要修养其他各种道德,从而成为有德之人。,以德报德,报德、抱怨是人们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其实这是一个做人的原则问题。孔子对于这个问题是什么样的态度呢?这里有人问孔子:“以德报怨,何如?”孔子没有直接反对,只是在逻辑上作一个辩论。他说:别人对我不好,我对他报之以德;那么人家对我好,我有该怎样报答呢?所以他下面就主张“以直报怨”,以直道而行。是是非非,善善恶恶,这是孔子的思想。他是主张明辨是非的。,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译文】有人说:“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评析】孔子不同意“以德报怨”的做法,认为应当是“以直报怨”。这是说,不以有旧恶旧怨而改变自己的公平正直,也就是坚持了正直,“以直报怨”对于个人道德修养极为重要,但用在政治领域,有时就不那么适宜了。,【词目】以直报怨【基本解释】别人对我们怨恨或抱怨时,我们要以坦诚的态度去对待他。,孔子不赞成以怨报怨。不赞成永远以一种恶意,一种怨恨,一种报复去面对别人的不道德,那么这个社会将是恶性循环,无休无止。我们失去的将不仅是自己的和谐,当今的和谐,还有子孙后代的和谐。孔子也不赞成以德报怨。他说你献出太多的恩德,太多的慈悲,你用不值得的仁厚和付出,去面对不讲是非标准、已经有负于你的人和事,这是一种人生的和人格的浪费。孔子的治国方略,提倡“德主刑辅”。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不能只讲道德,没有刑罚。以德治国、治家、治人,以讲究礼仪为主,以仁、义、礼、智、信为做人的标准,教化人民,互敬互爱、无欺无诈,达到高雅、高尚、和谐。对少数为非作歹,顽固不化的人,对道德不屑一顾的人,就不要一味讲究宽容,要辅以刑罚。孔子讲求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严。一味姑息忍让,不是完美的处世之道。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孔子提倡以两者以外的第三种态度对待报怨的问题。他提倡“以直报怨”,即用公正的、率直的、磊落的、高尚的人格,正确面对有过失的和行为不端的人。也就是说:讲道德要有一个标准,一不能冤冤相报,互相残杀;二不能姑息养奸,纵容犯罪。以直报怨,用现在的说法就是拿起法律的武器,以公正的法治来解决不公正的问题,也是对不讲道德的人进行道德和普法教育。法律就是一个标准,一个尺度,人们不能偏离太大。“孔子摄行相事,七日而诛少正卯,而鲁国之邪塞”就是一个很好的以直报怨的例子。,作业,想一想,论语中的语录成为人们常用成语的,你还能举出多少?,(二)、论语-卫灵公四则,知者不失人,本则讲为人处世的道理。我们大家都知道历史上范雎见秦昭王的故事。秦昭王向范雎请教一次、两次,范雎都闪烁其词,使推荐他的人很难堪。范雎说,我若把我的计划贡献出来,可以使秦国马上富强、称霸,可是秦昭王心不在焉,没有专心来听,所以我不能讲。推荐的人后来再向秦昭王报告。第三次见面,秦昭王推掉了一切公事,屏退了左右的人,单独和范雎见面,很客气地向他求教。范雎一席话就把秦昭王说动了,任他为相。这个故事是本则讲的为人处世道理的一个生动例证。,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言,失言。知(通”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译文】孔子说:“可以同他谈的话,却不同他谈,这就是失掉了朋友;不可以同他谈的话,却同他谈,这就是说错了话。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说错话。”,志士仁人,论语一书记载孔子讲“仁”达百余次。“仁”是孔子的人生最高境界。“当仁,不让于师。”“仁者爱人。”“仁”是指主观的道德修养状态,是内省性的、反思性的。孔子主张“仁”倡“礼”,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原文】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不苟全性命去损伤仁德,而是宁肯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就仁德。”,【评析】“杀身成仁”被近现代以来某些人加以解释和利用后,似乎已经成了贬义词。其实,我们认真、深入地去理解孔子所说的这段话,主要谈了他的生死观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生命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那就是“仁”。“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自古以来,它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篇。,君子不以言举人,君子是指有道德修养的人。有道德修养的人,对待人的态度是什么样的呢?有些人是言行不一的,有的人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所以,孔子提出对人要“听其言而观其行”。有的人人格不高,甚至卑下,但可能有好的观点、话语。凡有建设性的话语,不管是什么人的,都应该采用。,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孔子说:“君子不凭一个人说的话来举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不好而不采纳他的好话。”,“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君子不因别人的话说得好就提拔举荐他,也不因别人的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告诉了我们一个古往今来正确的选人用人的方法,即在选拔人才之时,不能仅凭一个人的言谈好坏进而决定是否任用,应该更加注重其个人的德行和才干;在任用人才之时,不能仅凭一个人的身份地位高低进而决定是否采纳其意见,而应该做到只要是正确意见便一并采纳。,历史上“以言举人”坏了大事的例子不胜枚举。战国时期的赵孝成王任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替代老将廉颇,结果赵军在长平之战中大败,四十万赵军被俘活埋。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诸葛亮素有知人善任之名,但也同样犯了以言取人的毛病,用了言过其实、不懂实战的马谡当大将,结果失了街亭,最后不得不“挥泪斩马谡”。,而历史上“不以人废言“的例子也不在少数。南宋末年,奸相韩倔胄垮台。依附于他的著名词人史达祖受其牵连被受黥刑,贫病交加而死。尽管史达祖人格上有缺陷,人们对他也多有非议,甚至因此而轻视他的作品,但与之齐名的姜夔并没有因此而否认他的词作成就。姜夔给史达祖的词集梅溪词作序道:“这样的词奇秀清逸,有李贺的气韵,能熔情与景于一炉。”此种豁达开明,令人叹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仁者安仁,智者利仁。子贡问怎样实行仁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先打了个比方,接着又说,住在一个国家里,恭敬地对待贤德的当权者,和有道德的知识分子交友。这是一种类比思维的方式。怎样达到仁的要求呢?工以利器为用,人以贤友为助。孔子曾告诉子路“朋友切切偲偲”,意思是说朋友之间要相互督促。选择品德高尚的人交友,接受其影响熏陶,朋友之间又互相督促,自己的境界和修养就会潜移默化地得到提高,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孔子的学生子贡问怎样修养仁德。孔子说:“工匠要干好他的事情,必须先磨锐工具。住在一个国家,就要事奉有贤德的官长,结交那些有仁德的知识分子。”,直面人生,1.孔子说:可以对一个人直言不讳,那人便是自己的朋友。如果看到他发生错误,宁可对他下一个警告,即使他现在因此对自己不谅解都可以,但等到他失败了,就会想到我对他讲的话是有益的,那就是对得起人。你能做到“不失人吗?从人生经验中知道,朋友之间这样,在家庭中亲人之间也是这样,正在对方不如意的时候,去提出问题来谈,谈了也是白谈,这是时机不对。所以人与人之间,说话真难。学校里同学之间相处,经常会碰到这种事情。你能做到“不失言”吗?2.你是如何“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的?,(三)论语-季氏四则,益者三友,损者三友,自古以来,人们一直重视交友,就连皇帝也非孤家寡人,他们也需要朋友。皇帝与臣子以朋友相交的例子有很多:像唐太宗与虞世南、魏征等;像宋太祖经常微服夜行,到赵普家去喝酒闲聊。在文学上,唐代的诗最好,唐太宗的诗也写得不错。可是当虞世南死后,唐太宗认为已失去诗学上的知己,就不再作诗了。交友是很有必要的。否则,独学无友,就会孤陋寡闻。什么样的人能做朋友呢?什么样的人不能做朋友呢?让我们听听孔子的教诲吧!,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pinb),友善柔,友便佞(nng),损矣。”,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与正直不阿的人交朋友,与宽厚诚实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广博的人交朋友,这是有益的。与逢迎奸诈的人交朋友,与矫揉造作的人交朋友,与华而不实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孔子告诉我们交友之道,人生不可能没有朋友,交友不可不慎。朋友就像一面镜子,既可以反映出人的兴趣,志向和品味,又可以督促人奋发向上,走向美好充实的人生。与诚实守信的人交友,能以道义相许,时时听到自己过失、常常改过从善。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携手共进。与见识广博、诚信的人交友,能启发人的观念,开拓视野,使事业知识日渐所高,并能对自已的过失行为既有信心又能包容,伸出友谊之手在人生的广阔天地有所作为。若与便辟柔佞之人相处,则是花言巧语,逢迎谄媚。不能为善行仁骄傲自满,导致自己利令智昏,对人生对事业百害而无利。所以交友必有选择。,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人生须有快乐。人们对于快乐的理解不一样,以业余爱好为例,有的喜欢看足球赛,有的喜欢散步,有的喜欢听音乐。但是,不管怎样,快乐都要建立在品行上,建立在有益处上。我们还是看看孔子的快乐观吧!,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y,同“逸”)游,乐宴乐,损矣。”,文意:孔子说:“有益的乐趣有三种,有害的乐趣也有三种。以得到礼乐的节制为快乐,以宣扬别人的好处为快乐,以多交贤明的朋友为快乐,这是有益的。以骄奢淫逸为快乐,以游手好闲为快乐,以聚众宴饮为快乐,这是有害的。”,君子三戒,孔子将人生分成三个阶段。君子三戒,是对人慎戒的名言。我们加上年龄、经验、心理、生理的体验,就愈知这三句话意义之深刻。壮年戒之在斗,这个“斗”,不只是指打架斗殴而已,大凡一切个人意气之争都是斗。这里所说的“斗”,在今天也可以说,就是争强斗狠,处处想打击人家,这种好斗心理是某些人的毛病。,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子说:“君子应该警惕戒备的事有三件:年少之时,血气未定,要警戒自己不要贪恋女色;到了壮年,血气方刚,要警戒自己不要争胜好斗;到了老年,血气已衰,要警戒自己不要贪得无厌。,诗礼传家,这是孔子本身的故事,是用它放在论语季氏后面来作结论的。陈亢字子禽,是孔子的学生。他常常研究孔子,对孔子常存怀疑。伯鱼,名鲤,是孔子的儿子,年轻时就死了。鲤的儿子就是写中庸的子思。陈亢向伯鱼问了什么问题?伯鱼是怎样回答的?陈亢最后明白了哪些道理?请读下文。,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不偏爱)其子也。”,有一天,陈亢向伯鱼问道:“你在老师那里得到过不同于一般人的教导吗?”伯鱼说:“没有。曾经有一次,我父亲一个人站在庭院中,我快步走过庭中。他问我:学诗没有?我答道:“没有。他就告诫我:如果不学诗,就不善于说话。我回来就努力学诗了。又有一天,我父亲又独自站在庭院中,我又快步走过庭中。他问我:学过礼没有?我说:“没有。我父亲就说:一个人不学礼,怎么立足社会?我退回来,便学礼。我只知道这两件事。”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只问了一件事却知道了三件事:知道了学诗)的意义,知道了学礼的作用,又知道了君子不特殊对待自己的,灵犀一点,1.应该培养“道人之善”的乐趣。为解读“乐道人之善”,建议你读一读美国学者戴尔卡内基著的人性的弱点。我们中有许多人一碰到一起,就谈论别人的不足,这就是乐道人之恶,这样很不好。宋代的名宰相王曾就能做到“扬善公庭,规过私室。孔子提倡以宣扬别人的好处为快乐。圣经上说:“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在谈论别人这个问题上,你看东、西两种文化有无相同之处?你体验到“道人之善”的快乐吗?说出来与同学分享。2.孔子曾经对他的学生说:“你们这些学生以为我对你们有所隐瞒吗?我没有任何隐瞒,我没有一件出言行不能向你们公开,这就是我孔丘的为人。”“诗礼传家”证实了孔子的话。爱学生如同爱自己儿女一样,对自己儿女和对学生一样。这是一种教育上没有私心的做法。从这里,你能看孔子有什么样的人格魅力吗?,直面人生1.有的人天性贪得无厌、极为吝啬,如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文学家王戎,既贵且富,却生性吝啬。他的家里有上好的李子,果实成熟时,卖李子,又恐怕别人得到种子,于是他就把李子核钻出来再卖。当然,大多数人是老了才贪得无厌的,所以老年人“戒之在得。曾经看到许多人,年轻时仗义疏财,到了老年却贪婪吝啬。可见,“戒得”的修养太重要了。你在生活中发现这个问题了吗?2.“乐多贤友”,以交了不少贤明朋友为快乐。不仅有生活中的贤友,而且要有穿过时空隧道的贤友。房龙著的与世界伟人谈心),你不不妨买来读一读。你能否经常与古往今来的伟人谈谈心?,(四)论语-阳货三则,割鸡焉用牛刀,孔子一生的志向、活动和功业,全在维护和恢复周礼,即维护“礼乐传统”上。“乐”(艺术)可以直接通过陶冶、塑造人的内在情感来维护人伦政教。孔子追求的“泛爱众”、“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等等仁学的诸要求、理想,也就应该由“乐”来承担一部分,“乐”是用来教化民众的。,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wan)尔而笑,日:“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孔子到了武城(今山东嘉祥。孔子的学生子游时任武城长官),听到弹琴唱歌之声,便微微一笑说:“杀鸡哪里用得着宰牛刀呢?”(意即治理这小地方,用得着如此礼乐教化么?)子游答道:“以前我听老师说过:“君子学习了礼乐便有仁爱之心,老百姓受到礼乐的教化便容易治理。”孔子接着向学生们说:“你们听着!言偃(子游,姓言名偃)说得对,我刚才的话不过是跟他开玩笑罢了!,恭宽信敏惠,子张问孔子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五个方面都做到的,可以称作仁。子张问:哪五个方面?孔子说:恭、宽、信、敏、惠。在古文里这五个字很简单,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五条原则、五个目标或守则。怎样来理解这“恭、宽、信、敏、惠”呢?五个方面各有什么样的作用呢?请读下文。,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孔子的弟子子张问孔子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能够在普天之下实行五种品德的,便是仁了。”子张问:“哪五种?”孔子说:“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庄重就不会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戴,诚实就会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取得成功,慈惠就能很好地使用别人。”,爱的回报-孝,中国的古礼,父母死了,子女要守孝三年。在孔子所处的时代,“礼崩乐坏”,三年守丧之礼也受到极大冲击,已很少有人遵守。孔子极力维持孝道,认为父母死生之间的大事,应该依照古礼。我国古代政治推崇“以孝治天下”,做官的人,不管文官武官,也不管官做多大,遇到父母之丧,如果不马上请假还乡,便要被监察御史弹劾,可以处分到永不录用的程度。当然,实际操作起来也并非概如此,许多王朝规定官员守丧一年,可在任,也可以离职;对一些重要官员甚至令其持服,不得离任,称其“夺情”;对守丧不足三年而被起用者称为“起复”。这是中国古礼,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宰予现在提出这个问题,孔子持什么样的观点呢?,宰我(即宰予)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su)改火,期(,一周年)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r,通“汝”)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