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长期疗效及毒副作用_张倩_第1页
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长期疗效及毒副作用_张倩_第2页
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长期疗效及毒副作用_张倩_第3页
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长期疗效及毒副作用_张倩_第4页
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长期疗效及毒副作用_张倩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hinese Journal of New Drugs 2016,25(8) 888 中国新药杂志 2016 年第 25 卷第 8 期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81430088) ; 黑龙江省自 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H201435) 作者简介张倩, 女,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 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与毒副作用。联系电话: ( 0451) 85555773, E- mail: lovelife0316163 com。 通讯作者周晋, 男,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亚砷酸治疗急 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联系电话: ( 0451) 85555773, E- mail:zhou- jin1111126 com。 综述 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长期疗效及毒副作用 张倩, 隋美娟, 周晋 (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肿瘤中心实验室, 哈尔滨 150000) 摘要 自亚砷酸( ATO) 应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 治疗以来, 并且它显著地提高了 APL 的 完全缓解率( C) 、 无病生存率( DFS) 和总体生存率( OS) 等。临床上常见有 ATO 单药、 ATO/全反式维甲酸 ( ATA) 联合、 ATO/ATA 联合化疗药物治疗 APL 患者, 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与此同时, 其长期毒副 作用包括对各个脏器的损伤、 继发第二肿瘤, 对胎儿有无致畸性等也一直被学者们关注。本文就上述内容进 行综述。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亚砷酸; 长期疗效; 毒副作用 中图分类号 97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3 3734( 2016) 08 0888 05 Longterm efficacy and side effects of arsenic trioxid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romylocytic leukemia ZHANG Qian,SUI Mei- juan,ZHOU Jin (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00, China) Abstract The complete remission ( C)rate,disease free survival ( DFS)rate and overall survival ( OS) rate of acute promylocytic leukemia ( APL)have been dramatically improved 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arsenic triox- ide ( ATO)into the treatment of APL There are common and satisfactory treatments for APL patients in clinic,in- cluding a single ATO,ATO/all- trans retinoic acid ( ATA) ,and ATO/ATA- combined chemotherapy Mean- while,more scholars focus on the longterm side effects of ATO inculding the damage to multiple organs,secondary neoplasms,and fetus teratogenicity In this review we gave a summary in this field Key words acute promylocytic leukemia;arsenic trioxide;long- term efficacy;side effects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 作为急性髓系白 血病的特殊类型, 临床上易并发凝血功能障碍为其 突出特点, 起病凶险, 并且传统的化疗方案具有很高 的早期死亡风险1 2 。在经历了总生存率很低的蒽 环类药物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后, 全反式维甲酸 ( ATA) 的应用使得 APL 患者完全缓解率( C) 提 高到 90% 95%, 后来又将 ATA 与蒽环类化疗药 物相结合, 使得 5 年总生存( OS) 率达到 80%, 但是 仍有 20% 30% 的患者复发 3 7 。直至亚砷酸 ( ATO) 应用于 APL, 其对复发 APL 的疗效显著, 这 就促使 ATO 单药或联合 ATA 以及其他化疗药物 治疗初诊 APL 成为近来研究的重点 8 。ATO 应用 于临床已经几十年, 我们不但看到了其较高的临床 应用价值, 针对其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机理以及耐药 均有所研究, 同时也关注其毒副作用, 本文通过查阅 相关文献对此进行总结。 1亚砷酸与肿瘤细胞间的作用机制 1 1促肿瘤细胞凋亡作用 ATO 作为目前治疗 APL 的主要有效药物, 具有 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根据相关实验研究, 学 Chinese Journal of New Drugs 2016,25(8) 889 中国新药杂志 2016 年第 25 卷第 8 期 者们提出了以下 3 种 ATO 治疗 APL 的机制: 通 过降解 PML- Aa 蛋白诱导 APL 细胞的凋亡。 PML 蛋白在早幼粒细胞核小体的大分子结构中, 与 PML/AA 形成二聚体, 使 PML 丧失功能, 导致细 胞恶性增殖 9 10 , ATO 通过迅速降解 PML/AA 等一系列反应, 使 NB4 细胞中核固缩、 染色质分割、 碎裂进而促进其凋亡。 通过增加细胞内活性氧 ( OS) 的水平诱导凋亡。需氧生物在有氧代谢过程 中会产生 OS, 作为 OS 重要的缓冲系统的还原型 谷胱甘肽( GSH) , 通过抗氧化酶的巯基与人体内 ATO 结合形成 As( GS) 3, 被药物泵排出体外, 因此, 若细胞内 OS 水平增加, 消耗大量的 GSH, GSH 的 解毒作用、 抗氧化能力降低, 增强了 ATO 对 APL 诱 导凋亡的敏感性 11 。 通过 Caspases 通路诱导凋 亡。ATO 可破坏早幼粒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 增加 细胞内膜通透性, 增高胞浆渗透压, 在各种线粒体损 伤应答和促凋亡的刺激下激活细胞内的半胱氨酸蛋 白酶 Caspases, 进而诱导细胞凋亡12 13 。 图 1 ATO 促肿瘤细胞凋亡的 3 种机制 1 2耐药机制 肿瘤细胞耐药是治疗肿瘤过程中的巨大挑战。 亚砷酸对 APL 的疗效如此显著, 它同样也面临着耐 药的问题。亚砷酸治疗 APL 患者时, 多重耐药因素 是导致诱导缓解失败的主要耐药机制: 多重耐药 主要参与者是 ATP 结合盒的超家族转运体, 例如 p- gp 转运体, Kojima 等 14 在耐亚砷酸的小鼠细胞中 发现 p- gp 转运体高表达, 研究证实细胞内 p- gp 转运 体的水平与 ATO 代谢具有相关性。 凋亡基因突 变和促凋亡信号通路的改变增加细胞耐药水平。 Dahia 等 15 研究发现在 HL60A 细胞系中, Akt 信 号通路的抑制剂 PTEN 能够提高 PI3K/Akt/NF- kB 信号通路对 ATO 的敏感性, 若细胞缺失 PTEN, 则细 胞对 ATO 的耐药性增加。Serkan 等 16 通过细胞转 染等生物技术, 发现拥有表达过氧化物酶、 硫氧还原 蛋白的基因的细胞或者抗 BCL- 2 基因的细胞对亚 砷酸的敏感度降低。Emi 等 17 对经 ATO 治疗的 APL 患者中复发的两例患者进行研究发现, 这两例 患者的白血病细胞中, 产生肿瘤蛋白 PML- Aa 的 这段基因里, 个别基因发生了突变, 导致 PML B2 基 因片段的 A216V 和 L218P 位置的氨基酸被替代, 从 而导致耐药。 细胞中存在耐砷剂相关基因。有 学者发现某些细胞中存在耐砷剂基因 AG1, 它产 生能够调节细胞耐砷剂效应的 V- AT 蛋白。Lee 等 18 发现若细胞中缺失与 AsIII 吸收相关的基因 AQP3 时, 会影响细胞的耐砷剂能力。 2长期疗效 2 1亚砷酸单药治疗 APL 临床中亚砷酸单药治疗 APL 的治疗方法并不 少见。研究者 Ghavamzadeh 等 19 对 197 例 APL 患 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 患者应用 ATO 单药作为诱导 缓解和巩固治疗, 形态学缓解率达 85 8%, 达到完 全缓解的中位时间是 30 d; 而对于治疗失败的患者, 是由于诱导治疗的早期的高白细胞血症, 研究者发 现初发时白细胞计数大于 10 109 L 1的患者诱导 缓解失败率远远高于白细胞计数低的患者( 42% vs 6%; P = 0 001) 。上述研究中, 5 年无病生存率 ( DFS) 是( 66 7 4) %; 5 年总体生存率( OS) 是 ( 64 4 4) %。达到完全缓解的患者, OS 和 DFS 比 例是正相关的。对于初治时白细胞数高低不同的患 者, 除了在早期死亡率方面有所差别, 在长期生存率 和 DFS 率并没有显著性差异。在对接受一个疗程 的 ATO 巩固治疗和接受 4 个疗程 ATO 巩固治疗的 患者比较中, 后者的 DFS 率有所增加, 但是 OS 率无 明显差别。Aznab 等 20 对 60 例初发 APL 应用 ATO 单药诱导缓解、 巩固及维持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 随 访 11 年, 发现其中 55 例患者达到了形态学的完全 缓解, 并且平均无病生存期长达 101 个月, 平均总体 Chinese Journal of New Drugs 2016,25(8) 890 中国新药杂志 2016 年第 25 卷第 8 期 生存期达到 103 个月, 至随访终止仍有 85% 患者存 活。Mathews21 还证实初发 APL 患者初治时, 白细 胞数小于 5 109L 1, 血小板大于 20 109L1的 患者经过 ATO 单药治疗后, EFS,DFS 和 OS 率均为 100%。 ATO 单药诱导 APL 完全缓解率与 ATA 联合 化疗诱导 APL 完全缓解率是有可比性的。廖志义 等 22 就曾对 40 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 分 别用 ATA 联合化疗药物和 ATO 治疗。观察患者 的临床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 ATA 组和 ATO 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75 0%, 100 0%, 并且 ATO 组治疗复发病例有效率达 75 0%; 在完全缓解 时间上 ATO 组完全缓解时间为( 26 9 3 7)d, 显 著低于 ATA 组的( 37 8 4 0)d。此研究可看出 ATO 单药治疗 APL 的疗效要优于 ATA 联合化疗 药物的疗效。有学者提出应用化疗药物治疗 APL, 年龄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而在应用 ATO 治疗 APL 时, 却发现 ATO 尤其适应于高龄的中低危患 者。Zhang 等 23 对33 例老年患者( 年龄60 岁) , 均 用单药 ATO 治疗, 进行 10 年的随访发现, 10 年的累 积复发率是 10 3%, 10 年的 OS, DFS 和病因明确生 存率( CSS) 分别是( 69 3 8 1) %, ( 64 8 10. 2) % 和( 848 63) %。 2 2亚砷酸联合其他药物治疗 APL 2 2 1亚砷酸联合 ATA 治疗 APL亚砷酸联合 其他药物治疗 APL, 临床最常见的联合治疗方案就 是 ATA/ATO。Hu 等 24 观察 ATA/ATO 治疗成 人 APL, 94 1% 患者获得 C, 5 年无事件生存率 ( EFS) 及 OS 率可达 89 2% 和 91 7%。与上述 1 1 研究结果相比,ATO/ATA 的疗效似乎更显著一 些。Chen25 统计了 1975 2008 年 1397 例患者, 并 按照患者治疗方法进行了 3 个分组, 分别是 1980 1990 年的传统化疗方案组, 1999 2001 年 ATA 联 合化疗方案组, 以及 2000 2008 年 ATA/ATO 方 案组。ATA/ATO 方案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相对生 存率( S) 及 OS 率。陆滢 26 对 298 例初发 APL 患 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发现, 接受 ATA/ATO 治疗的 177 例患者与接受 ATA 联合化疗方案治疗的 116 例患者相比较, 在低中危 APL 患者中, ATA 联合化 疗治疗方案的复发率是22 0%, 而 ATA/ATO 诱导 及维持治疗方案的复发率是 6 1% ( P = 0 004) ; 在 高危 APL 患者中, ATA 联合化疗和 ATA/ATO 诱导及维持治疗方案的复发率分别为 25 0% 和 5 2% ( P = 0 035) ; 两组 3 年预计无复发生存 ( FS) 率在低中危患者中分别为 78 0% 和 92 9% ( P = 0. 021) , 在 高 危 患 者 中 分 别 为 80 8% 和 93. 0%( P = 0 063) , 基于以上研究发现, ATA/ ATO 诱导及维持治疗方案不但能够降低低中高危 患者的复发率, 而且可以延长低中危 APL 患者的预 计无复发生存( FS) 时间。 2 2 2亚砷酸联合 ATA 及化疗药物治疗 APL 也有学者倾向于 ATO/ATA 联合化疗药物治疗 APL。Lou 等 27 对109 例初发 APL 患者临床治疗观 察, 两组患者分别为 ATA 联合化疗药物组和 ATO/ATA 联合化疗药物组, 对其行中位时间为 49 个月的随访观察, ATO 组 5 年无复发生存率明显高 于无 ATO 组。高白细胞的 APL 患者具有较高的死 亡率, 即使达到完全缓解的患者, 复发率也很高, ATO 最初应用于临床时, 主要用于经其他药物治疗 后复发的患者, 其二次缓解率仍然很高。Daver28 对 242 例 APL 临床治疗观察发现, 其中的 29 例患 者初诊时白细胞大于 50 109L 1( 中位值在 85) , 高白细胞患者的缓解率不但低于低白细胞患者的缓 解率( 69% vs 88%;P =0 004) , 并且前4 周的死亡 率也很高( 24% vs 9%; P = 0 018) , 应用 ATO/AT- A 联合化疗药物( 去甲氧柔红霉素或者吉妥单抗) 治疗的 15 例高白患者其 C 和 3 年 OS 率均为 100%, 而只应用 ATA 联合化疗药物的 14 例高白 患者其 C 率却只有 57%, 3 年 OS 率仅有 35%。 3毒副作用 亚砷酸虽然对 APL 患者的疗效确切, 但其毒副 作用也备受学者们的关注。临床治疗过程中, 相关 的短期毒副作用如高白细胞血症、 肝功能损伤、 出 血、 心脏毒性、 水肿、 皮肤及黏膜的损伤等不良反应 均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症处置3 , 对 APL 患者的 预后影响并不显著。然其长期的毒副作用也一直是 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有相关文献证实 ATO 对人体 长期的影响表现在多脏器损伤、 继发第二肿瘤、 胎儿 致畸性等方面。 3 1亚砷酸对各系统的毒副作用 在脏器损伤方面, 对于心脏的毒性, 在 ATO 治 疗的 48 72 h 会出现 QT 间期延长, T 波变化, 二度 房室传导阻滞, 完全型房室传导阻滞, 而停用 ATO 后, 这些心电图变化随着人体对药物的代谢会恢复 正常 29 。Unnikrishnan30 在相关研究中不但观察到 ATO 能引起心电图 QT 间期延长和 T 波的变化, 还 Chinese Journal of New Drugs 2016,25(8) 891 中国新药杂志 2016 年第 25 卷第 8 期 在 3 例患者身上发现了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 即心 电图尖端扭转型心动过速。这种类型的心电图变化 并非发生于治疗初期, 而是在应用 ATO 治疗中后期 ( 3 例分别在 ATO 应用后 d 42, 16, 12) 观察到的, 并 推测这可能与砷剂在人体内积累有关, 由于这 3 例 患者最终死亡, 并没有进行更长期的随访。Mathews 等 31 对应用 ATO 单药治疗的 72 例患者的观察中 发现 22 例出现肝毒性, 但是给予减量或者终止治 疗, 21 例肝功能很快恢复, 只有 1 例在完全缓解后 6 个月才恢复正常。治疗过程中, 部分患者有神经系 统毒性、 心脏毒性以及皮肤色素沉着等表现, 随着 ATO 的停用, 这些症状均得到缓解, 并且在随访的 3 年中, 并未发现有与 ATO 引起的相关毒性的表现。 Hu 等 24 对 85 例应用 ATA/ATO 治疗的 APL 患者 随访 7 年, 从患者停用 ATO 治疗的 24 个月开始对 其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以及实验室辅助检查, 包括外 周血涂片, 电解质、 血尿素氮水平, 肌酐、 尿常规, 肝 功, 心电图, 心脏彩超, 胸部 X 射线, 皮肤病相关检 查, 神经系统检查,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等来观察 ATO 的长期不良反应, 并没有观察到 ATO 引起的相 关长期不良反应。 3 2亚砷酸治疗 APL 相关的继发性第二肿瘤 Mathews32 对 ATO 单药治疗的 72 例患者进行 3 年的长期随访, 未观察到由 ATO 引起的第二肿瘤 的出现。而 Eghtedar33 对 160 例经过临床治疗的 APL 患者进行第二肿瘤的随访, 其中 54 例经 ATA 联合去甲氧柔红霉素为基础的化疗药物治疗, 106 例经 ATA/ATO 治疗, 随访时间分别是 139 和 29 个月, 以组织活检和病理学检查为诊断标准, 发现无 ATO 组, 有9 例患者发现了第二肿瘤, 包括2 例乳腺 癌, 3 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1 例外阴癌, 1 例前列 腺癌, 1 例结肠癌和 1 例软组织肉瘤。而在 ATO 组 只发现了 1 例黑色素瘤和 1 例胰腺癌。Hu 等 24 对 85 例应用 ATA/ATO 治疗的 APL 患者随访 7 年, 从患者停用 ATO 治疗的 24 个月的时候对患者进行 肿瘤标记物, 如 CEA, AFP, CA199, CA125 等检查, 未发现继发第二肿瘤。 3 3亚砷酸治疗 APL 患者对生育的影响 APL 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处于可孕育年 龄, 亚砷酸对于胎儿究竟有无致畸等作用尚无定论, Mathews 等 32 观察到 3 例女性和 4 例男性 APL 患 者在完全缓解后各自生育, 期间并未出现流产、 胎儿 畸形、 死胎等情况, 并且正常出生的 8 个孩子也均无 畸形, 在对其他可孕育年龄患者的随访中, 也未发现 由 ATO 引起的不能孕育的患者。 4结语 亚砷酸治疗 APL 患者时是否联合其他药物, 以 及联合何种药物, 不但要根据患者的年龄、 初治时患 者的身体状况, 还需要依据对患者的中低高危的分 层来选择。对于其长期的更全面的不良反应, 仍需 要研究者对更多的患者进行长期的随访观察和总 结。而 ATO 治疗 APL 的临床价值相较于其长期不 良反应来说, 有着更加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DE TH H,LE BAS M,LALLEMAND- BEITENBACH V The cellbiology of disease: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rse- nic,and PML bodiesJ J Cell Biol, 2012, 198( 1) : 11 21 2CUNNINGHAM I, GEE TS, EICH LM, et al Acute promyelo- cytic leukemia:treatment results during a decade at Memorial HospitalJ Blood, 1989, 73( 5) : 1116 1122 3LO- COCO F etinoic acid and arsenic trioxide for acute promye- locytic leukemiaJ N Engl J Med, 2013, 369( 2) : 111 121 4ASOU N,KISHIMOTO Y,KIYOI H, et al A randomized study with or without intensified maintenance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who have become negative for PML- Aalpha transcript after consolidation therapy:the Japan Adult Leukemia Study Group( JALSG) APL97 studyJ Blood, 2007, 110( 1) : 59 66 5ADES L,GUECI A,AFFOUX E,et al Very long- term out- come of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fter treatment with all- trans retinoic acid and chemotherapy:the European APL Group experienceJ Blood, 2010, 115( 9) : 1690 1696 6AVVISATI G,LO- COCO F,PAOLONI FP,et al AIDA 0493 protocol for newly diagnosed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very longterm results and role of maintenanceJ Blood,2011,117 ( 18) : 4716 4725 7BUNETT AK,HILLS K,GIMWADE D, et al Inclusion of chemotherapy in addition to anthracycline in the treatment of pro- myelocytic leukaemia does not improve outcomes: results of the MC AML15 trialJ Leukemia, 2013, 27( 4) : 843 851 8SOIGNET SL,FANKEL S,DOUE D,et al United States multicenter study of arsenic trioxide in relapsed acute promyelo- cytic leukemiaJ J Clin Oncol, 2001, 19( 18) : 3852 3860 9DYCK JA,MAUL GG,MILLE WH, et al A novel macromo- lecular structure is a target of the promyelocyte- retinoic acid re- ceptor oncoproteinJ Cell, 1994, 76( 2) : 333 343 10WANG ZY,CHEN Z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from high- ly fatal to highly curableJ Blood,2008,111( 5) :2505 2515 11麦玉洁,邱录贵 三氧化二砷治疗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的机制 J 国外医学 生理、 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4,24( 2) : 166 169 12KITAMUA K,MINAMI Y,YAMAMOTO K, et al Involvement Chinese Journal of New Drugs 2016,25(8) 892 中国新药杂志 2016 年第 25 卷第 8 期 of CD95- independent caspase 8 activation in arsenic trioxide- in- duced apoptosis J Leukemia, 2000, 14( 10) : 1743 1750 13CAI X,SHEN YL,ZHU Q, et al Arsenic trioxide- induced ap- optosis and differentiation are associated respectively with mito- chondrial transmembrane potential collapse and retinoic acid sig- naling pathways in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J Leukemia, 2000, 14( 2) : 262 272 14KOJIMA C,QU W,WAALKES MP, et al Chronic exposure to methylated arsenicals stimulates arsenic excretion pathways and induces arsenic tolerance in rat liver cells J Toxicol Sci, 2006, 91( 1) : 70 81 15DAHIA PL,AGUIA C,ALBETA J, et al PTEN is inverse- ly correlated with the cell survival factor Akt/PKB and is inacti- vated via multiple mechanisms in ha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J Hum Mol Genet, 1999, 8( 2) : 185 193 16SEKAN S,TOME M,BIEHL MM, et al Factors determining sensitivity and resistance of tumor cells to arsenic trioxideJ PLoS One, 2012, 7( 5) : e35584 17EMI G,AKIHIO T,FUMIHIKO H,et al Missense mutations in PML- AA are critical for the lack of responsiveness to arse- nic trioxide treatment J Blood, 2011, 118( 6) : 1600 1609 18LEE TC,HO IC,LU WJ, et al Enhanced expression of multi- drug resistance- associated protein 2 and reduced expression of aquaglyceroporin 3 in an arsenic- resistant human cell lineJ J Biol Chem, 2006, 281( 27) : 8401 8407 19GHAVAMZADEH A Phase II study of single- agent arsenic triox- ide for the front- line therapy of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J J Clin Oncol, 2011, 29( 20) : 2753 2757 20AZNAB M Induction,consolidation,and maintenance therapies with arsenic as a single agent for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aemia in a 11- year follow- up J Hematol Oncol, 2015, 5( 2) : 58 67 21MATHEWS V Single- agent arsenic trioxide in the treatment of newly diagnosed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durable remis- sions with minimal toxicityJ Blood,2006,107( 7) :2627 2632 22廖志义 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疗效及不良 反应J 当代医学, 2015, 21( 18) : 138 139 23ZHANG YM Long- term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rsenic trioxide for first- lin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J Cancer, 2013, 119( 1) : 115 125 24HU J,LIU YF,WU CF, et al Long- term efficacy and safety ofall- trans retinoic acid/arsenic trioxide- based therapy in newly diagnosed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J Proc Natl AcadSci USA, 2009, 106( 9) : 3342 3347 25CHEN Y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 population- based stud- y on incidence and survival in the United States,1975 2008 J Cancer, 2012, 118( 23) : 5811 5818 26陆滢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 177 例急性早幼粒 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观察J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5, 36( 5) : 372 377 27LOU Y Long- term efficacy of low- dose all- trans retinoic acid plus minimal chemotherapy induction followed by the addition of intravenous arsenic trioxide post- remission therapy in newly diag- nosed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aemiaJ Hematol Oncol, 2014, 32( 1) : 40 46 28DAVE N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aemia and hyperleucocytosisJ Br J Haematol, 2015, 168( 5) : 646 653 29BHANDAI AK,SCHEINMAN M The long QT syndromeJ Mod Concepts Cardiovasc Dis, 1985, 54: 45 50 30UNNIKISHNAN D Torsades de pointes in 3 patients with leu- kemia treated with arsenic trioxideJ Blood,2001,97( 5) : 1514 1516 31MATHEWS V Single- agent arsenic trioxide in the treatment of newly diagnosed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dur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