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的第一部分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粒子组成的,粒子不断运动,粒子之间有间隙。2.一些常见的现象可以用粒子的观点来解释。3、能设计或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来说明物质粒子。过程和方法1.学会运用日常现象与教科书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用教科书理论解释日常现象;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理解物质的粒子性。3.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实验信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用科学的态度和辩证的思维方式教育学生;2.逐步提高抽象思维、想象、分析和推理能力。3.渗透无限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教学重点:物质是由粒子组成的,粒子不断运动,粒子之间有间隙。教学中的困难:1、帮助学生实现从宏观到微观的转变;2.建立微观粒子运动模型,初步了解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区别。教学方法:复习提问介绍新课实验探究问题讨论归纳总结教学过程简介:我们学习了一些常见的物质(CO2、O2、H2O、空气等)。)就在我们身边。它们都有不同的属性。物质具有不同性质的原因是什么?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学习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黑板书写)第一部分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引言: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那么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学生:通过阅读课本第62页,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回答:(预期答案:物质可以被分割。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组成的。例如溶于水白糖)问题:物质是由粒子组成的。粒子的性质是什么?(板书)一,粒子的本质问:湿衣服在阳光下晒干;走在花园里,我能闻到花香。这是为什么?健康:粒子不断运动。(板书)1。粒子不断运动转变:我们已经知道粒子可以在学生的答案中移动。让我们通过下面的实验继续讨论和验证这个问题。探究活动:粒子的运动实验一:向烧杯a中加入20毫升水,滴加23滴酚酞试液,得溶液a。向溶液中缓慢加入浓氨水,观察现象。这个实验现象表明了什么?现象:溶液是无色的。滴加浓氨水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结论:酚酞试液暴露于蒸馏水时不变色,而酚酞试液暴露于浓氨水时变红。实验2:重新准备溶液。向烧杯b中加入2ml5ml浓氨水,用大烧杯将两个烧杯的溶液盖在一起,观察实验现象。你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现象:溶液变红。问题: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6答:烧杯B中的氨颗粒移入装有蒸馏水和酚酞测试溶液的烧杯中。所以A溶液变成红色。这表明氨颗粒在移动。问题:为什么当粒子不断运动时,B烧杯中的颜色不变?答:各种粒子的运动是不同的。一些粒子很容易从液体或溶液中扩散出来,而另一些则不容易或几乎不可能。不同的粒子运动是不同的。问:为了加快物质的溶解,一般采用加热的方法。为什么?粒子的运动速度与温度成正比。过渡:50 50=?我们用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实验:选择三名学生在原来的座位上完成实验,并描述实验结果。(1)50毫升水50毫升水(2)50毫升乙醇50毫升乙醇(3)50毫升水和50毫升乙醇健康:(1)等于100毫升(2)等于100毫升(3)小于100毫升问:这个实验现象意味着什么?回答:这表明粒子之间有间隙。(板书)2。粒子之间有间隙问题:(1)、(2)实验结果等于100毫升,(3)实验小于100毫升,说明什么?(板书)(1)粒子之间的间隙大小分析:在固体和液体中,颗粒之间的间隙相对较小,而在气体中,颗粒之间的间隙相对较大。由此可见,物质以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存在的原因是颗粒之间的间隙大小不同。问:粒子之间的差距与外部因素有关吗?如果是,涉及哪些因素?健康:根据物质随热膨胀,随冷收缩的现象,可以看出粒子间的间隙与外界温度有关。关系是:温度越高,粒子之间的间隙越大。(板书)温度越高,粒子之间的间隙越大。过渡:让我们通过实验继续探索粒子之间的空隙和外部因素之间的关系。实验:水和空气的压缩实验取两个相同尺寸的医用注射器,向外拔出塞子,分别吸入等量的空气和水,用手指慢慢将塞子推入注射器末端的小孔中。哪个注射器容易压缩?你知道为什么吗?现象:带有空气的注射器易于压缩。思考:这种现象意味着什么?分析:由于气体中颗粒之间的间隙很大,所以很容易压缩。思考:在气体压缩之前和之后,在什么条件下气体粒子之间的间隙大?压缩气体的过程显示了什么?答:压缩前气体颗粒之间的间隙大于压缩后的间隙。这个过程表明气体粒子之间的间隙与压力有关。压力越大,粒子(气体)之间的间隙越小课堂练习:1.夏天你不应该给自行车打气太多。为什么?2.开水保温瓶盖有时会跳起来。为什么?3.为什么夏天空气潮湿,冬天空气干燥?回答:1。夏季气温高,粒子运动快,粒子间距增大。2.保温瓶盖有时会跳起来的原因之一是瓶子里的开水不够满,空气留在瓶子里,受热后颗粒间隙增大;或者当倒入沸水时,冷空气进入瓶子并盖住瓶盖。当空气被加热时,气体颗粒的间隙增加,体积扩大,瓶子里的压力增加,导致瓶盖跳起来。3.夏天气温很高,地面上构成水的微粒移动很快,每天都有许多水微粒扩散到空气中,使得空气非常潮湿。冬天,气温低,构成水的微粒移动缓慢,每天扩散到空气中的微粒更少。总结:在这节课中,我们主要学到了物质是由粒子组成的。粒子不断运动,它们之间有间隙。掌握粒子的特性可以帮助我们解释我们周围的一些现象。作业:课本72页,1 73页,5(1)(2) (3)37第三单元的第一部分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分子和原子)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分子和原子是组成物质的粒子;2.众所周知,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过程和方法1.通过比较和归纳,在微观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2.使用恰当的隐喻将学生的神秘感减少到微观世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确立物质是无限可分的观点;2.教育学生关于世界物质性和物质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教学重点:分子和原子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教学中的困难: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教学方法:复习和提问介绍新课介绍和解释学生活动问题讨论归纳和总结教学过程引言:从以前的研究中我们已经知道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粒子组成。分子、原子和离子是组成物质和三种粒子。在这节课中,让我们首先理解这两种粒子:分子和原子。(黑板书写)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学生:阅读64页,图3-5问:我能从这些照片中得到什么信息?答:干冰由分子组成;铜和钻石是由原子组成的。氯化钠由离子组成。学生:看课本,第65页,图3-6,图3-7,图3-8,第67页,图3答:分子和原子确实客观存在。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粒子组成;分子和原子是组成物质的粒子。氢、水、二氧化碳和其他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和原子非常小,肉眼看不见。(板书)1。分子,原子体积很小,质量也很小。持续锻炼。粒子之间有间隙。分子的原子组成物质的颗粒特征我们怎么能看到分子和原子?38分析:分子和原子不能用肉眼或普通显微镜观察,必须用相对先进的电子显微镜观察。可见的分子和原子是非常小的粒子。同样,将水分子与乒乓球相比较就像将乒乓球与地球相比较。同样,将氢原子与直径为1厘米的球体相比较,就相当于将苹果与地球相比较。问题:当分子和原子这么小的时候,它们有一定的质量吗?答:根据科学研究,分子和原子虽然小,但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26千克。大约有1个。7x1021一滴水中的水分子(基于20滴水为1毫升)。这个数字有多大?如果十亿人计算一滴水中的水分子。每个人每分钟数100次,不分昼夜,要花3万多年才能完成。问题: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所以它有粒子的特性吗?答:分子和原子都具有粒子的特性(见上面的黑板)为什么电解水产生的氢和氧不再具有水的特性?展示:分解水的挂图思考:在水分解的过程中,什么粒子被改变了?什么是相同的粒子?分析:水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分离的。然后两个氢原子结合形成一个氢分子,两个氧原子结合形成一个氧分子。可以看出原子不会在化学变化中再次分裂。这只是参与反应的物质的原子重组过程。氢和氧的性质不同于水。分子发生了变化,物质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板书)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注:原子不仅能形成分子,还能直接形成物质(如金属、稀有气体)思考:从分子的角度来看,水的蒸发和分解有什么区别?总结:在这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分子和原子的特征以及它们在化学变化中的不同变化。由此我们知道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分子和原子都能形成物质,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布置作业39第三单元的第一部分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原子的组成)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众所周知,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过程和方法1.使用恰当的隐喻将学生的神秘感还原到微观世界;2.了解如何通过了解材料结构来构建模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2.教育学生关于世界物质性和物质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教学重点:了解原子的组成。教学中的困难: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提问学生活动问题讨论得出结论教师总结拓展思维教学过程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不会改变。那么,原子能不能再分裂了吗?如果可以划分,它由哪些部分组成?通过这些问题,我们将探索原子的组成。(板书)1。原子的组成学生:阅读67页的教科书,扩展“人类对原子的理解”的视野答:谁提出了原子理论?原子理论的三个论点是什么?出生:道尔顿提出原子理论。这三个论点是:(1)原子是不能细分的粒子。(2)同种原子具有相同的性质和质量。(3)原子是微小的固体球。思考:主题是“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想象一下原子应该是什么样子。例如,原子就像一个固体球。原子像一个乒乓球。分析:每个人头脑中的原子可能是一个没有内部结构的球体。然而,经过20世纪整整一个世纪的努力。科学家不仅打开了原子的大门,还发现小原子的内部结构很复杂。许多组成原子内部的基本粒子已经被发现,并且仍在探索中。过渡:人类对原子内部结构的理解是一首壮丽的诗。汤姆森发现了电子,卢瑟福发现了原子核。学生:阅读68页的教科书交流与讨论讨论:讨论卢瑟福实验中的现象40分析:对于上述现象,用汤姆逊原理是无法解释的(原子中充满了带正电的液体,而电子浸没在这种液体中)。因此,汤姆逊的学生卢瑟福提出了自己的原子模型思想。他认为原子核在中心,集中了原子的所有正电荷和几乎所有质量,而电子带负电荷,在原子核外的大空间中不规则地高速运动。质子(带单位正电荷)中子(未充电)学生:阅读课本第69页的自然段落1、2和3,并总结出哪两部分组成原子?原子不显示电的原因是什么?(板书)1。原子的组成核核外电子原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2、核电荷=核外电子=核内质子问题:物质可以分为分子、原子和离子。在原子核外,分子可以被分成原子,原子可以被分成电子。原子核能再次分裂吗?学生:看课本第69页,扩大视野,“核里有什么?”感应:原子核中有质子和中子。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而中子不显示电。中子的质量几乎等于质子的质量。(板书)3。不同种类的原子在原子核内有不同数量的质子,在原子核外有不同数量的电子。注意:氢原子没有中子。(黑板书写)m(原子)=m(质子)m(中子)m(电子) m(质子)m(中子)注: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课堂练习:道尔顿原子理论中的三个论点。从现代原子的观点来看,你认为道尔顿的论点有不准确之处吗在这节课中,我们主要研究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外的电子组成,而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电子带负电荷。任务:41第三单元的第一部分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相对原子质量)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并将检查相对原子质量表;2.相对分子质量可以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来计算。过程和方法它已经初步形成了抽象和定量描述事物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充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技能。教学重点: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教学中的困难: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教学方法:提问学生活动演示和解释模仿练习总结和改进教学过程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原子和分子的知识。请记住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船务代理合同范本
- 员工激励股合同范本
- 定制货物送货合同范本
- 小型宾馆出租合同范本
- 家庭照料合同范本
- 石材材料供货合同范本
- 科技创新项目担保合同
- 油库租赁合同范本
- 2017建材销售合同范本
- 安装燃气入户合同范本
- ks-9000气体报警控制器使用说明书
- 《SPC统计过程控制》课件
- GB/T 14153-1993硬质塑料落锤冲击试验方法通则
-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及答案【新版】
- 并购贷款业务培训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疗知情同意书汇编
- 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
- 牙体牙髓病最全课件
-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 疫苗运输温度记录表
- 各国钢材-合金牌号对照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