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范文之五年级家长教案:滋养关爱之心培养孩子责任意识_第1页
班主任工作范文之五年级家长教案:滋养关爱之心培养孩子责任意识_第2页
班主任工作范文之五年级家长教案:滋养关爱之心培养孩子责任意识_第3页
班主任工作范文之五年级家长教案:滋养关爱之心培养孩子责任意识_第4页
班主任工作范文之五年级家长教案:滋养关爱之心培养孩子责任意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班主任工作范文之五年级家长教案:滋养关爱之心,培养孩子责任意识 第一课滋养关爱之心,培养孩子责任意识第一课时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家长认识到培养孩子责任心的重要性。2、通过学习,让家长明白孩子为什么缺乏责任心。3、通过学习,让家长学会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教学重难点:学会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教学方法:谈话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演示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各位家长:你们好!今天,我们相聚在一起,共同来探讨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俄国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由此可见责任心对于一个人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具有重要作用。(二)案例一;早饭,妈妈没给我买肉夹馍我们来看一段情景对话:1、谈话(1)各位家长,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当你在生病的时候、或者生活中遇到麻烦,或者工作不顺心时,你的孩子是怎样做的?他能体谅你的苦恼吗?他会安慰你吗?(找家长谈)(2)作为父母,我们全心全意地爱着自己的孩子,为他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但是很多家长却没有教会孩子在沐浴爱的同时去细心体会爱、感受爱、回报爱。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了?(3)心中有爱,这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基础。一个连父母都不知道关心、体谅的孩子,怎么能去关心他人?长大了,有怎么能有家庭责任心和社会责任心?2、教师小结:情景中的一幕,读了真让人心酸。面对这样的孩子,相信每一位母亲都会非常难过。这件生活中的小事,折射出的是令人遗憾的亲子关系。我们忽略了对孩子情商的培养。人类的母爱应更加广博和深刻,不只让孩子沐浴爱,还要让孩子感受爱;不只让孩子学会自爱,还要让孩子学会爱别人;不只让孩子学会索取,还要让孩子学会给予必须教会孩子知恩图报。这位母亲,最终在同事的帮助下,巧妙的安排了一个场景,让孩子自己从一个小故事中受到启迪,主动去关心妈妈,挖掘出了孩子内心的爱。你看,只要我们细心的播撒下爱的种子,给孩子找准了施爱的土壤,孩子就会收获爱的种子。3、家长交流孩子缺乏爱心的原因4、教师小结:一位专家说:“孩子的心就是一片空地,播撒什么样的种子就长什么样的庄家。”作为母亲,作为家长,在全心全意给予孩子爱的同时,要让孩子学会爱别人。要让孩子在沐浴爱的同时去体会爱,感受爱,培养孩子具有一颗感恩的心。5、专家建议爱是一种能力,需要学习和培养。作为家长,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1)批评要巧妙不落痕迹当孩子的行为让父母伤心时,父母绝不要把自私、冷酷等字眼加到孩子身上。大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对待孩子的错误不要盲目的批评,因为你的错误批评会在他心灵中形成一生的痕迹。”许多时候,尤其是小孩子的冷漠并不是故意的,而是不知道这样做会上父母的心。当孩子理解了父母的辛苦和疼爱后,自然就会对自己的言行产生内疚感。父母应以巧妙的方式让孩子意识到错误,不落痕迹的批评是最有力量的。(2)父母要有让孩子回报的意识。父母往往具有自我牺牲精神,对孩子的爱只知道给予,而不讲回报。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大量涌现,父母对孩子的爱更是无条件的给予,而没有想过让孩子来回报自己。有些父母对回报有错误的想法,认为孩子成绩好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回报。这些做法会使孩子形成“爱的麻痹和缺失症。”父母可以不图回报,但却必须培养起孩子回报父母意识,这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塑造是非常重要的。(3)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做父母的应从小就在孩子的心中播撒爱的种子,让孩子学会感受爱理解爱感激爱产生爱给予爱。并以身作则,关爱尊敬老人,做好孩子的榜样。正所谓身教甚于言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父母做好了孩子的榜样,相信爱也会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4)让孩子帮自己做点事。父母应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家庭观念,建立起爸爸妈妈需要他做点事情的意识。有首儿歌“妈妈回来了,上班真辛苦,乖乖孩儿快过来,给我捶捶腰和腿,爸爸妈妈都爱你 ”儿歌中的这对父母就做的很好,下班回家后,让孩子做点拿拿拖鞋、递递报纸这样的小事,久而久之就培养起了孩子关爱父母的意识和行为。不要因为这些事情很小就不去做,要知道,孩子的心灵都是在一件件小事中丰富和成长起来的。当孩子对父母表达出关爱时,父母应立即给予孩子鼓励,并愉快地享受孩子给予的爱,这样更能激发孩子的爱心,让孩子体会付出爱的快乐。(5)学会和孩子分享。家长要及时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快乐与忧虑,让孩子一起与自己分享,让孩子参与到父母的生活中来,这样更容易加强孩子与父母的感情,也更容易及时让孩子了解父母。让孩子分享父母的悲与喜,劳与累,可以让孩子学会更加关爱父母。(三)案例二:坏了,我又忘记带书了。1、情景演示:坏了,我又忘记带书了(请一位家长扮演对话中的妈妈,一位家长扮演孩子)2、互动交流:(1)听了母子两个的对话,你心里是怎么想的?(2)你的孩子有没有忘记过带学习用品或者其它物品?(3)你当时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3、教师小结:丢三落四是许多孩子的通病,忘记带学习用品等是常有的事。孩子的丢三落四,让家长不胜其烦。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学习,想办法及时给孩子送过去是大部分家长的做法。殊不知,这样做恰恰助长了孩子的依赖心理,强化了孩子的不良行为。作为父母,应采取有效的行动来加以改正,帮助孩子克服这种丢三落四的坏毛病。4、专家建议:如果你的孩子有丢三落四的坏毛病,做为家长,要先了解孩子出现丢三落四的原因,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1)孩子的性格不同,有的粗枝大叶,有的谨小慎微;有的一时兴起,有的有条不紊。属于前者的孩子做事不够细心,容易出现丢三落四的情况。(2)家长没有及时纠正孩子做事马虎的不良行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3)孩子缺乏责任心,做什么事都心不在焉。(4)孩子需要做的事情太多,紧追慢赶,往往就丢三落四。家长了解了孩子丢三落四的原因以后,可以参考以下几点建议,帮助孩子彻底纠正丢三落四的坏毛病。(1)心平气和,善待孩子。丢三落四的坏毛病,几乎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的,是孩子自理能力差、责任心薄弱的表现,而不是故意丢三落四给家长添麻烦。孩子要求家长给自己送来丢掉落掉的东西,说明孩子对家长是信任和依赖的。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这一心理,心平气和地找孩子谈一谈,让孩子认识到这种坏习惯的危害性,帮孩子自觉改掉这个坏习惯。(2)学会自然惩罚法则。“自然惩罚法则”是教育家卢梭提出的,其指导思想是:让孩子从自己的过失中直接体验到后果,从而督促他自觉地去改正。当孩子在行为上犯了错误时,父母不应对孩子进行过多的指责,而应当让孩子自己承受错误直接造成的后果,给孩子以心理惩罚,使孩子自我反省,自觉弥补过失,纠正错误。如一个孩子总是弄丢自己的课本,那就不要再买新的给他,他自然会体会到没有课本是多么的麻烦,这种“麻烦的感觉”会让他认真对待自己丢三落四的坏毛病,从而自觉地加以改正。(3)以身作则。家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言行举止无轮好坏都会被孩子不自觉的效仿。所以,要想孩子有良好的习惯,家长首先应具备良好的习惯。一个丢三落四老找不到钥匙的妈妈,很难培养出细心的孩子。所以,家长应摒弃丢三落四的坏毛病,让自己细心起来,条理起来,养成好习惯,做孩子的好榜样。(4)教给孩子一些行之有效的技巧。做事的方法策略,对于帮助孩子克服丢三落四的毛病会大有帮助。例如:帮助孩子准备记事本,养成每天写记事的习惯;帮助孩子用贴标记的方法辨别物品,将物品分类摆放;提前将第二天上学需要的物品整理好,不要等到早晨才去整理等等。(5)帮助孩子养成自我检查的习惯。养成孩子自我检查的习惯,可以帮助孩子克服做事丢三落四的毛病。例如带孩子旅游时,可让孩子检查自己应带的用品;每晚睡前对照课程表逐一检查要带的书本和文具等等。(四)、感悟探索:1、通过对刚才两个案例的分析,以及听取了专家的有关建议,相信家长对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有了很多收获。下面,请家长们互相讨论一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家长应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2、家长讨论,交流做法。3、教师小结:责任心培养应遵循这样一个规律:从自己到他人,从家庭到学校;从小事到大事,从具体到抽象。家长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应从家庭起步,从日常生活小事抓起,循序渐进,让孩子在家庭的岗位上感受责任的分量,哪怕只是清扫一次垃圾,洗一块手帕,忠于职守时应给予表扬鼓励;失责时应给予批评和惩罚。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超越“以自我为中心”,了解自己周围的世界,从而强化自己对他人负责,对周围环境负责的责任心。(五)、课堂总结:孩子一天天长大,如果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就很容易养成孩子各种各样的不良习惯,孩子的责任心也培养不起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作为家长,要给孩子这样一个信念:我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我要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培养自己的责任心!相信在家长的努力和帮助下,我们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第二课时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发展的影响教学目的:通过本次活动,让家长们认识到良好的家庭环境气氛,尤其是良好的家庭情感气氛、心理气氛和文化气氛,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很重要的。为了教育好子女,家长应努力把家庭构建成为孩子的乐园。教学方式:交流讨论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家庭是构成社会的最小单位,是所有人心灵的港湾,是我们每个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更是小学生成长的乐园,不良的家庭环境会给小学生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甚至终身二、案例分析:1、家庭环境对小学生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的影响。2、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基本生活技能的影响。3、家庭环境对小学生道德情操的影响。4、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理想志趣的影响。小结:由此可见良好的家庭情环境对孩子的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有重大影响,每个家长都要充分重视这个问题,努力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气氛。三、讨论:怎样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1、家长自由讨论。2、集体交流,教师相机归纳:a、家长必须注意自身的心理健康,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才能形成良好的家庭心理、文化气氛,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b、家长要多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跟子女心理相通,形成融洽的情感和心理气氛。c、家长要注意身教,身教和言教并重,才能引导孩子朝着健康的方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