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亚霖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心得_第1页
常亚霖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心得_第2页
常亚霖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心得_第3页
常亚霖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心得_第4页
常亚霖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心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 临床应用体会,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甘肃酒泉传承基地,常亚霖 张文福 张琳 黄宁,李可老中医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学术思想今天仍被弟子们传承并广泛应用到临床,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在其学术思想指导下,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我们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就临床应用心得总结如下:,一、对医生及临床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李老先生一生所学甚杂,内、外、妇、儿、五官、皮肤各科均有涉猎和研究,其学术思想是源于他殚心竭虑探索仲景先师六经八纲辨证的理法方药,并借鉴后世百家的临床成功经验以及终其一生超常破格用药、不断临床实践的提炼总结。,一是告诉我们要做为一个明医,在探求医理的道路上必须回归经典勤求古训,方能明医理,开阔思路。,1、五生饮加减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体会,二、典型病案及体会,患者 :蔡某 男 64岁 初诊: 2012年9月2日,主诉:咳嗽咯痰2月,伴胸痛1月。,两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咯白色粘痰,认为感冒所致,即服用感冒止咳药,且未见好转,近一月右侧胸部出现疼痛,遂于8月18日到酒泉市人民医院检查,CT提示:右肺下叶占位性病变,考虑肺癌并多发转移。8月23日到兰州大学一附院呼吸科住院检查,电子气管镜示:双肺各叶段支气管明显炎性改变,右肺中叶外侧支、下叶前基底支、下叶后基底支管腔均存在外压性狭窄。经皮肺穿活检示:肺腺癌。医院建议化疗或分子靶向治疗,8月28日家属放弃治疗出院回酒泉。,现 病 史,患者既往有粉尘接触史15年,有吸烟史4年,后戒烟。 因其女我们熟悉,前来咨询治疗事宜,此前其家属已去人民医院咨询,建议放化疗治疗。我们建议放弃放化疗,采用中医药治疗,述其女与家人商量后再做决定。9月2日其女带父亲前来就诊,症见患者形体肥胖,体质厚实,间歇性咽痒咳嗽,咯少量粘痰,不易咯出,口干不欲饮,右侧胸部咳嗽时疼痛,气不短,呼吸正常,纳可,喜热饮,睡眠好,大便日一解,舌略红,苔薄,脉沉细。,方药(阴寒冰伏兼风、痰毒瘀邪并重、标本同治)生黄芪250克 生附子45克 生川乌45克 生半夏90 克 生南星30克 生禹白附30克 干姜75克 黑小豆30克 防风30克 炙甘草 120克 蜂蜜150克 鲜姜75克 大枣75克 红参45 克 生山萸肉60克 桂枝15克赤芍15克 炙麻黄20克 细辛45克 炙紫菀30克炙百部30克 荆芥30克 川贝母20克 款冬花20克五味子30克 元胡20克 五灵脂45克 没药10克白芷10 克 皂角刺12克 丹参30克 生白术75克茯苓30克,3剂 加水5000ml, 文火煮至600ml,分早晚两次,每次100ml,红参加水150ml,另炖1小时兑入服。,每三日一剂,9月13日二诊 患者咽痒咳嗽好转,痰液少量,较前清稀易咳,咳嗽时右侧胸部疼痛减轻,口干尚可,不欲饮食,大便成形偏干,余无明显变化,继服原方3剂。,9月28日三诊 患者仍时有咽痒咳嗽,咯痰量增多,右侧胸部咳嗽仍时有疼痛,出现肠鸣,矢气频作,大便不成形,次数增多,日23次,患者似有体内坚冰已破动,伏邪(寒、湿)外泄之象,故守量服3个月,每3日一剂。期间复诊五次,方药基本同前。,2013年3月28日九诊,患者述其在敦煌柳园期间每服半月停药10天,病情稳定未加重,仍咽痒咳嗽,咯少量痰,咳时右侧胸部疼痛,近日不慎受凉感冒,咽痒咳嗽加重,咯痰,痰中带血;口干欲饮,纳差,盗汗,手足心热;舌质淡红,苔薄少津,脉应指。,方药(伏寒兼风、燥、土不伏火)生黄芪250克 生附子60克 干姜60克 炙甘草60克生山萸肉60克 桂枝15 克 炙麻黄10克 细辛15克赤芍15克 天冬30克 麦冬30 炙龟板15克炙鳖甲15 地骨皮20克 白芷10克 皂角刺12克红参45克 生白术45克 生半夏130克 鲜姜30克炮姜45克,每二日一剂,6剂 加水5000ml,文火煮至600ml,分早中晚三次,每次100ml红参加水150ml,另炖1小时兑入服。,2013年4月19日十诊 间歇性咽痒咳嗽,咯少量白色痰,血痰已消失,右侧胸部咳嗽时仍有疼痛感,食欲欠佳,口干欲热饮、手足心热、盗汗诸证明显减轻,二便调,舌淡红苔薄,脉应指,。,方药(阴寒冰伏兼风、燥、痰毒瘀邪并重)生黄芪250克 生附子45克 生川乌30克 生半夏130 克 生南星30克 生禹白附30克 干姜75克 黑小豆30 防风30克 炙甘草 120克 蜂蜜150克 鲜姜75克 大枣75克 红参45 克 生山萸肉60克 桂枝15克 炙麻黄10克 细辛30克 炙百部30克 荆芥20克 五灵脂45克 生白术45克 麦冬30 克 天冬30克沙参30克 地骨皮20克 炙龟板15克 炙鳖甲15克 白芷10 克 皂角刺12克 芦根20克,每七日一剂,3剂 加水5000ml,文火煮至600ml,分早晚二次,每次100ml,红参加水150ml,另炖1小时兑入服,服三天停四天。,服上药后因患者病情平稳,在5月6日十一诊,5月28日十二诊,6月25日十三诊时,处方仍以前方为主略施加减,共服8剂,期间白天间歇性咽痒咳嗽,以平卧时咳多,但入眠后不咳,每至凌晨5点出现咳嗽,咯痰少,口干缓解;不欲饮食,但停药后纳可;偶有自汗,气不短,手足心热消失,大便不成形,患者整体状态良好。,8月24日十四诊 恰逢吕英老师在酒泉义诊,患者白天间歇性咽痒咳嗽,平卧时咳多,但入眠后不咳,每至凌晨5点出现咳嗽,咯痰少,咳嗽时右侧胸部仍有疼痛感,气不短,时有口干喜热饮,服中药时纳差,停药后纳可,大便不成形,日2次,舌淡苔薄。,处方炙吴茱萸10克 炙五味子10克 生附子30克 干姜30克炙甘草90克 生黄芪120克 生白术45克 炙麻黄5克细辛15克 生龙骨30克 生牡蛎30克 磁石30克炙乌梅30克 茯苓45克 生白芍45克 五灵脂45克炮姜30克 白芥子30克 炒山药60克 生半夏60克红参45克 黑豆30克 鲜姜30克 大枣45克赭石15克 生山萸肉60克,每日一剂,7剂 每剂加水3000ml,小火煮4小时,取300ml,分三次,饭后一小时服用。红参加水150ml,另炖1小时兑入服。,9月4日十五诊 服上药后白天仍间歇性咽痒咳嗽,平卧时咳多,但入眠后不咳,至凌晨5点左右出现咳嗽,咯痰少,口干缓解喜热饮,不欲饮食,自汗可,气不短,大便不成形,日二次,精神好。期间于8月27日(2012年8月27日确诊为肺腺癌)在酒泉市人民医院CT复查并与一年前CT片对比提示:右肺下叶原发病灶未增大,双肺结节增多。,方药(阴寒冰伏兼风、燥 痰毒瘀邪并重)生黄芪500克 生附子60克 生半夏90 克 生南星30克 干姜60克 炙甘草 120克 鲜姜45克 大枣45克 红参45 克 炮姜30 克 生山萸肉120克 麻黄30克细辛30 克 炙紫菀30克 炙百部30克 前胡15 克荆芥20克 川贝母10克 款冬花10克 炙五味子30克 瓜蒌30克 炙枇杷叶15克 炙桑叶10克 沙参30克,每三日一剂,4剂 每剂加水5000ml,小火煮5小时,取600ml,每日分二次,饭后一小时服用。红参加水150ml,另炖1小时兑入服。,服药后患者仍时有咽痒咳嗽,平卧时咳嗽减轻,入眠后不咳,至凌晨5点左右咳嗽,咯痰少,但气不短,口干喜热饮,停药后纳可,大便不成形,日12次,精神好。此后患者病情稳定,每月或两月就诊1次,随症加减,服五生饮34剂,上述症状仍时有反复,但患者自发病中药治疗两年来,始终精神好,体质厚实,体重未减,亦未行放化疗治疗。,Sub title,1. 此肺腺癌患者自确诊服用中药治疗已两年,期间未行放化疗等西医治疗,根据病人症状分析,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化气,阴成形”、“太阳之上,寒气主之”之理,在“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基地”对肿瘤发病机理和辨证论治学术思想的指导下,使用其创立的“五生饮”加减治疗此患者长达23月之久,虽未达到治愈的效果,但至少使病人的肿瘤原发病灶得到有效控制而未增大,临床症状未加重,病人免受了由放化疗带来的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提高了其生存、生活质量。同时,患者长期服用大量“毒性”中药,未见任何不适反应。,体 会,Sub title,2.自己临床已用“五生饮”加减治疗各种恶性肿瘤近100例,皆无任何不适反应,并对改善肿瘤患者疼痛、减轻胃肠道症状、恢复体质、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有效预防和减轻由放化疗引起的各种负反应效果良好。此法值得明医们深入研究探讨和宣传推广使用,以使更多的患者受益。临床上肺癌患者长期的咽痒咳嗽伴胸部疼痛症状很难得到彻底解决,深知能力有限,恳望得到同行明医指点!,体 会,Sub title,3.在临床五生饮的应用比较广泛,除了治疗各种肿瘤外,还用于慢性格林巴利氏综合症、慢性淋巴型白血病、男性不育症、多发性硬化病的治疗,只要辩证准确,随证加减,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需注意的是患者在服药期间常会出现纳差、食欲减退,但停药后自行恢复,疑为蜂蜜所致。,体 会,Sub title,4.中药对恶性肿瘤的治疗,其疗效早中期明显好于晚期,未放化疗者明显好于放化疗者,未转移者好于转移者。在所诊治的恶性肿瘤患者中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肺癌、胃癌、乳腺癌、肝癌、卵巢癌、甲状腺腺癌、直肠癌、舌癌。在血液病中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和慢性粒细胞减少性白血病较多见,中药治疗效果显著,但对降低白细胞、淋巴细胞化验指标值缓慢。 对恶性肿瘤的中药治疗,早发现早治疗,效果会更好。但大部分患者的家属和子女往往出于好心先给予放化疗治疗,后才找中医治疗,此时患者已里气大虚,失去了最佳治疗时间。同时,临床亦未见放化疗治愈者,反见因放化疗引起的各种负反应而加重病情。,体 会,Sub title,5.破格救心汤加肾四味治疗疲劳综合症效佳。 三界方加减治疗慢性肾炎效果良好。 乌蛇荣皮汤治疗银屑病、荨麻疹、顽固性痤疮性瘢痕、脚气病、顽固性单纯性奇痒、斑秃等病疗效可靠。 引火汤加乌梅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失眠、皮肤干燥症、糖尿病疗效好。 高山流水治疗感冒后长期高热不退、小便不利、风疹、加过敏煎治疗慢性鼻炎疗效好。 东方红治疗月经过多疗效好。,体 会,Sub title,脑梗缓调方对轻度脑梗引起的失眠、头痛头晕疗效好。 颈椎增生方治疗单纯性颈椎病和颈肩综合症疗效好。(方见李老经验专辑 P217页) 肩凝痛重方加黄酒治疗单纯性肩周炎疗效可靠。(方见P224页,原方出自傅山男女科)附子用量原方用量3克,自己在临床常用量9克。 重症呃逆方(方见P196页)加苏叶、黄连治疗肝癌介入治疗后和恶性肿瘤放化疗后重症呃逆效佳。,体 会,2、大乌头汤治疗类风湿的临床体会,李可老中医认为,进入中医之门要闯三关(明理关、剂量关、毒药关),第一关便是“明理关”。对“明理关”的真正理解是在临床应用大乌头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之后。大乌头汤由制川乌30g防风30g蜂蜜150g黑小豆30g熟附子120g干姜120g炙甘草120g北芪250g细辛45g(后下10分钟) 麻黄15g桂枝45g 杭白芍45g 生姜45大枣12枚组成,是“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基地”在“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理论指导下创立的名方之一。放心使用此方,剂量关、毒药关应该基本过了,既然剂量关、毒药关都过了,应该明理了,否则怎么敢用,那么真正明理了吗?不一定!不妨看看这个典型病例:,加重5天,於2013-04-08入院,主因多关节对称性肿痛7月,患者马某,男,64岁,现病史:患者自诉2012年10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PIP3关节疼痛、肿胀,后渐发左侧PIP4肿痛,于“酒泉市人民医院”就诊,诊断为“类风湿”。予来氟米特20mg po. qd,2周后自动停服,其后患者渐出现双侧跖趾关节肿胀疼痛、双膝关节疼痛,于“玉门油田职工医院”就诊,予对症处理(药物同前),症状未改善。 既往在1996年患“甲状腺瘤”,于“玉门油田职工医院”行手术治疗,现自服优甲乐。,双腕、双侧掌指关节多节、双侧近端指间关节多节疼痛,双膝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晨僵明显,双侧颞颌关节疼痛。食纳可,夜寐尚可,小便有尿不尽感,大便正常。,双腕肿胀、活动受限、双MCP3、4、5肿胀、压痛、右侧DIP3肿胀、左侧DIP4肿胀、压痛。双腕关节背屈受限,肿胀。双侧颞颌关节压痛;诸关节晨僵。,入院症见:,专科情况:,2013-04-09在来氟米特20mg po. qd,美洛昔康7.5mg po. qn 治疗的同时中医辨证为“三阴寒湿”,以“温阳散寒、疏筋通络”为治法,给“寒湿方”加减如下:炙附子先 15g 生白术 30g 茯 苓 30g 猪 苓 15g 山茱萸 30g 红人参 15g 干 姜 15g 炙甘草 30g 老鹳草 15g 透骨草 15g 6剂 水煎分服,一日一剂,2012-04-15辨证为“三阴寒湿,郁而化热”,以“温阳散寒、疏筋通络”为治法,但患者关节灼热感,前方加络石藤,秦艽、青风藤、姜黄,方调如下:炙附子15g 生白术 30g 茯 苓 30g 猪 苓 15g 山茱萸 30g 红人参 15g 干 姜 15g 炙甘草 30g 老鹳草 15g 透骨草 15g 络石藤 15g 青风藤 30g秦 艽 15g 片姜黄15g 7剂 水煎分服,一日一剂,2013-04-24全身多关节对称疼痛基本消失,晨起关节僵硬感消失,夜寐尚可,出院。出院后继用上方加减治疗半月,病情稳定,患者停服中药,继续服用上述西药。,2013-06-01无明显诱因病情反复,出现双腕、双侧掌指关节多节、双侧近端指间关节多节疼痛,右肩关节疼痛、活动略受限,晨僵明显,双足跖趾关节疼痛。口干欲热饮,偶有头晕,食纳及夜寐尚可,大便溏,小便正常。专科情况:双腕肿胀、活动受限。双MCP3、4、5肿胀、压痛。右侧PIP3肿胀、局部皮温增高、皮色发红,左侧PIP4肿胀、压痛、局部皮温增高、皮色发红,双腕关节背屈受限,肿胀。双侧颞颌关节压痛;诸关节晨僵。,复查示:ESR 6.0mm/H;CRP 7.0mg/L;RF 294IU/L 再次给2012-04-15中药,间断服用12副,病情好转不满意。经过反复沟通病人同意用大剂量药物。2013.08.01给与减量大乌头汤加减:制川乌15g 防 风30g 黑 豆 30g 炙附片 60g 干 姜60g 炙甘草60g 黄 芪250g 细 辛 45g 炙麻黄15g 桂 枝45g 山茱萸 30g 生白芍45g鲜 姜45g 大 枣15g 络石藤 15g 青风藤15g蜂 蜜150g 3剂 加水2000毫升,煎取400毫升,分服,二日一剂,ThemeGallery is a Design Digital Content & Contents mall developed by Guild Design Inc.,2013.08.10复诊,患者述因药煎的较多,一副药吃三天,但这三幅药是效果最好的,诸关节疼痛减轻,尤以晨僵减轻明显,食欲增加。只是右侧PIP3,左侧PIP4,肿胀、局部皮温增高、皮色发红变化不大。上方再加姜黄15g继服6副。,2013.09.11复诊,患者述因病情缓解,药煎也较多,一副药吃三到四天,6副药间断吃了一个月。病情进一步好转,诸关节疼痛明显减轻,右侧PIP3,左侧PIP4,肿胀消退、局部皮温皮色正常。现在只有受凉时关节疼痛明显,平时疼痛已不明显。但全身怕冷,背凉,容易感冒,诸关节晨起还有僵硬感。考虑到患者已经完全接受大剂量治疗,且疼痛已不明显,停用美洛昔康,给大乌头汤原方:,制川乌30g 防 风30g 黑 豆 30g 炙附片120g 干 姜120g 炙甘草120g 黄 芪250g 细 辛 45g 生麻黄15g 桂 枝45g 生白芍45g 鲜 姜45g 大 枣15g 蜂 蜜150g 3剂 加水2000毫升,煎取600毫升,分服,三日一剂,2013.09.30复诊,患者述服药后临床症状消失,近几天降温出现头晕、怕冷、晨起手指关节略感僵硬来诊。饮食睡眠可,舌淡苔白略腻,脉两寸不起。给大乌头汤合升陷汤:制川乌30g 防 风30g 黑 豆 30g 炙附片120g 干 姜120g 炙甘草120g 黄 芪250g 细 辛 45g 生麻黄15g 桂 枝45g 生白芍45g 鲜 姜45g 大 枣15g 蜂 蜜150g 升 麻15 g 桔 梗10g柴 胡6g 知 母15g 3剂 加水2000毫升,煎取600毫升,分服,三日一剂,2013-10-18复诊,患者述因服药后临床症状再次消失而停中药,复查示:RF 104IU/ml、ESR:1.0mm/H、CRP:2.20mg/L;考虑患者目前临床症状不明显,仅感精力欠佳,夜寐不实,给予来复汤调理恢复:生山茱萸30g 红人参15g 生牡蛎15g 生龙骨15g 生白术45g 炙甘草15g 生黄芪60g 炙乌梅5g 5剂 加水2000毫升,煎取600毫升,分服,一日一剂,患者从2012年10月29日确诊开始治疗到2013年4月8日入住我科历时5月余未见好转,入院后经辨证为三阴寒湿,在原西药不变的情况下,给予三阴寒湿方加减治疗,临床症状消失,患者停服中药。自认为辨证准确,疗效明显,只有35天左右几近临床治愈,患者也认为医生医术高明,疗效显著。以此判断当然是明理了,否则何以辨证为三阴寒湿?何来如此好的疗效?然而仅仅过了半月余患者病情复发,并且从2012年10月29日确诊到2013年06月01日复查,7个月的时间,RF只下降了13个单位,说明患者病情并没有从实质上扭转,此前的疗效只是缓解了症状而已,可见应该还有深层次原因,理并为明了。,体 会,体 会,再看看从8月1日开始给与减量大乌头汤加减(因患者对大剂量有顾虑)9副,9月11日给大乌头汤原方3副,9月30日给大乌头汤合升陷汤3副,到2013年10月18复诊,总共只有两个半月,间断服药也只有15副,不但临床症状消失,而且RF 从294IU/ml下降到RF 104IU/ml,下降了190个单位,至此才能说患者病情从 本质上扭转,向好的方向发展,治疗上取得阶段性成功。,通过这个病例体会到了真正的明理,不仅仅是准确辨证、准确用药,而是在准确辨证、准确用药的基础上明白证从何来,如何探清病证之源。以类风湿为例:类风湿是痹症范畴,素问痹论“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这里就须要明白运气和伏邪两个概念。诸病源候论风痹候说:“痹者,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由人体虚,腠理开,故受风邪也。”况且类风湿后期出现寒热错杂、痰瘀互结之势。这里若不明白人体一气周流,左升右降,肝脾下陷生寒化湿,厥阴中化、厥阴直升生风化热,寒湿痹阻北方,阳明不降郁结南方之理,就很难理解,因为“风能胜湿”、“寒能胜热”怎会三气杂至?怎会寒热错杂?,体 会,大乌头汤是以乌头汤、麻附细、桂枝汤、大剂四逆汤加大剂北芪、干姜等而成,不但解决了肝脾下陷生寒化湿,厥阴中化、厥阴直升生风化热,寒湿痹阻北方,阳明不降郁结南方及伏邪的问题,而且大剂北芪具有“定中轴、厚土气、运中气”的作用,且由中焦而达下焦,恢复了人体一气周流,左升右降的圆运动。,Your Text Here,另外本例患者正好印证了李可老中医的学术经验:本气虚者则初邪在表,正虚无力祛邪外出而入于经络,内舍五脏,伏于血分,形成“伤风不醒变成痨”的格局。这种经验读起来简单,但真正明白却须要在不断的失败中总结思考。这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了“明理关”是何其难过,又是何其重要。,体 会,3、破格救心汤加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体会,充血性心力衰竭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高,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患者心功能下降,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其长期而且反复加重所消耗的诊疗费用已成为沉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充血性心力衰竭属于中医“心悸”、“怔忡”、“咳喘”、 “痰饮”、“水肿”、“积聚”等范畴。 素问 逆调论“若心气虚衰,可见喘息持续不已”。圣济总录 心脏门“心衰则健忘,心热则多汗”。 医参“主脉,爪甲色不华,则心衰矣。” 汉代张仲景提出了与心衰有关的,“ 支饮 ” 与 “ 心水 ”。,支饮表现“咳逆倚息, 气短不得卧,其形如肿”;心水表现为“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 ” ,并在伤寒论中创造性的提出真武汤、葶苈大枣泻肺汤,苓桂术甘汤,肾气丸等方剂治疗。 金匮要略又云:“腰以下肿,当利小便”为中医治疗心力衰竭给出了治标之法。,慢性心力衰竭病机:心气(阳)虚是导致心衰发生的直接原因,气(阳)、血、水病变构成了心衰病理实质内涵,气(阳)虚血瘀 水停的演变则是其病变规律。初以气(阳)虚为主,偶见阴虚者;后逐渐发展到气虚无力运血,或阴虚脉道不充,则成血瘀;最终导致阳气不足,水津失于气化运行,则结于体内而成痰浊水饮。,慢性心力衰竭病机转化决定因素在于原发疾病、正气强弱及正邪消长变化,心气不足,鼓动无力,最终导致阳气不足,水津失于气化运行,则结于体内而成瘀血、痰浊、水饮。气虚血行不畅而留于心,心脉瘀阻,肺瘀水结,肺气不降则不能平卧,呼吸短促;心病及肾,气不化水,水道不通而为水肿;脾为统血之脏,火不生土,则脾失运化而腹胀、纳呆、呕恶等;肝藏血,若子盗母气,肝失疏泄,血结于内则肝脏肿大。,心气虚是心衰发生、发展变化全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本病的根本所在。心衰之虚证形成以后,由于虚实互为因果,可因虚致实导致邪实证候,表现为血瘀、水饮、痰浊等有形实邪泛滥,其中以血瘀最为常见,而邪实证候形成之后,可进一步损耗正气,致虚者愈损,实者愈盛,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导致病情恶化加重。,在李可老中医 “气一元论”学术思想的指导下,结合临床观察,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阳虚为主,标实为血瘀、水停、痰饮,病位在心肾。并据此理论确定治则治法为:补坎益离、回阳救逆、温阳利水、益气行血。取“破格救心汤”、“高山流水方”之意,拟定了“加味补坎益离汤”来治疗本病,临床治疗效果满意。方药组成:附子45克 干姜60克 炙甘草120 克 人参45 山萸肉120克 黄芪150克 车前子30克 茯苓15克 泽泻15克 肉桂30 克 细辛6克(后下),煎煮方法:病势缓者,上药加冷水1800m1,文火煎煮34小时,取汁900ml,6次分服,34小时1次;病势危重者,武火急煎,随煎随服,不分昼夜频频喂服,半小时1次,每次2030 ml。经治危重病例12例,均取得了良好效果。,(1)方药取“破格救心汤”、“高山流水方”之意方,方中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补元阳。为补阳方中常用药;肉桂温补命门,引火归元,为治命门火衰要药。常与附子相须为用,既能温补肾阳,又可引火归元。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黄芪定中轴,运大气。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长于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为补气升阳要药。山萸肉补肝体助肝用,大能收敛元气,固涩滑脱,收涩之中,兼具条达之性;敛正气而不敛邪气之效。可助附子固守已复之阳,挽五脏气血之脱失。,体 会,车前子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配伍附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