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师说_第1页
高一语文师说_第2页
高一语文师说_第3页
高一语文师说_第4页
高一语文师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基础积累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或师焉,或不焉C.君子生非异也D.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解析】选D。A项“受”通“授”;B项“不”通“否”;C项“生”通“性”。,【解析】选C。习:学习。A.老师/学习;B.疑难问题/糊涂;D.道理/方法。,3.下列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C.吾从而师之D.闻道有先后【解析】选D。古今义都为名词“先和后”。A.学者:求学的人(古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今义);B.众人:一般人(古义)/大家,许多人(今义);C.从而:两个词,动词“跟从”和连词“而”(古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今义)。,4.下列同“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生乎吾前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何陋之有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解析】选C。C项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A项为状语后置句。B项为省略句。D项为定语后置句。,5.补写下列空缺处的名句。(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_,吾未见其明也。(2)闻道有先后,_,如是而已。(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其不善者而改之。”(4)韩愈在师说中明确提出了择师的标准:“_,_,_,_。”答案:(1)小学而大遗 (2)术业有专攻 (3)择其善者而从之 (4)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完成69题。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嘉其能行古道 嘉:赞许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身:身体C.术业有专攻 攻:钻研,研究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复:恢复【解析】选B。身:自身,自己。,7.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犹且从师而问焉 犹且:尚且,还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其皆出于此乎 其:难道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乃:竟然【解析】选C。其:表揣测语气,可译为大概。,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第二段古今对比,赞美“古之圣人”,批评“今之众人”,指出他们在学习上态度是不同的。B.第二段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原则,指出学习不要有门户之见,并论述了从师的必要性。C.第二段重点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D.从论证方式上看,第二段立足于“破”,逐层批判了“士大夫之族”、“今之众人”和“君子”,从反面论证了作者的观点。【解析】选D。应是“逐层批判了今之众人、士大夫之族和君子”。,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译文:_(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译文:_(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译文:_,答案:(1)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人。(2)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3)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可羞,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夫子贤之”一句中的“贤”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君将哀而生之乎 B.孔文子不耻下问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吾从而师之【解析】选A。生:使动用法,使生。其他三项和例句都是意动用法。,11.对“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孔文子”是指孔子,“夫子”指孟老夫子孟轲。B.“孔文子”是指卫国大夫孔圉,“夫子”是指孔老夫子孔丘。C.“不耻下问”是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的意思。D.“耻”和“贤”在这里都不作形容词用。【解析】选A。B项正确。C项,“耻”为意动用法,以为耻;下,(身份、学问)低下的人。D项,“耻”“贤”在这里都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12.本文明显借鉴了师说,其中“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一句同师说中的哪句话相应?答:_答案: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1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译文:_(2)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译文:_(3)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译文:_,答案:(1)圣人所不了解(的事物),未必不是愚笨的人所了解的。(2)真理不是只在某些人手里,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那么“问”可以少得了吗?(3)古人把“问”作为美德,而并不认为它是可耻的。,四、语言表达14.教师节到了,高一(3)班的同学给老师写了一副对联,老师也给同学回写了一副。请把对联中空缺的上联和下联补出来。(1)上联:_下联:替国树才教必有方(2)上联:术业宜从勤学始下联:_【解析】对联考查的是对偶的修辞手法,尽量做到词性相对,意义相关。参考答案:(1)为人师表诲而不倦(2)韶华不为少年留,15.(1)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下面“中德文化对比”图的意思。(不超过40个字)答:_,(2)根据图的寓意,请你把“裁员”“减薪”两个词恰当地填入下面横线处。 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