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学家的“精神气质”默顿于1938年以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这篇论文也是科学社会学的开山之作。同一年,他发表了著名的科学与社会秩序一文,针对当时科学和科学家在纳粹德国的境遇,指出科学正受到非理性的威胁。比如,为了维护民族和种族的“纯洁性”,所有不符合雅利安种族的“政治条件”的科学家被赶出大学和研究所;科学研究的自主性也因国家的压力而丧失。有鉴于此,默顿提出,科学不能成为神学、经济或国家的婢女。在此基础上,默顿于1942年发表了“民主秩序下的科学技术”一文(收入科学社会学一书时题目改为科学的规范结构),进一步强调了科学与社会的关系。这篇论文的划时代意义在于提出了科学家应该遵循的四项规范(或科学家必须具备的“精神气质”),包括普遍性,即科学的评判标准是事先确定的,不受非科学的人为因素的干扰;共有性,认为科学发现是科学家合作的产物,归科学共同体所有;无私利性,即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推动科学发展,而不是获取个人私利;最后,有理性的怀疑性,即科学家要敢于对科学发现提出质疑。当然,默顿所描述的是一种理想状态。虽然科学家的行为应受此规范的约束,但并不能排除违背这些原则的行为的发生。在科学发现的优先权、科学家的行为类型、科学家的矛盾心理等论文中,默顿提到了违反上述规范的行为,包括伪造数据、剽窃、自我吹嘘、否定对手等;有的科学家选择放弃对科学的创造性的追求,转而从事教学和管理,甚至彻底离开科学研究。默顿认为,科学作伪,与研究领域的热门与否、从事研究的科学家多少有关。除了科学家的素养、心理和道德,科学体制本身也要为舞弊行为负责。比如,科学所崇尚的独创性和新颖性,会使某些人去“创造”某种耸人听闻的发现。科学发现所带来的荣誉和成功,也会驱使某些人铤而走险。再就是科学竞争的压力,使得某些科学家关注对手是否会超越自己而得到承认,并为了战胜对手而不择手段。如果科学仅仅崇尚新颖性和独创性,科学家也许会更注重对科学优先权的承认。其实,科学还有其另一方面的功能,那就是对科学前辈的尊重和自我谦卑,用牛顿的话来说,“如果我能看得更远,是因为我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科学家的谦卑还体现在他们知道个人的局限和科学知识的局限。但是,默顿认为,体制化的科学在强调独创性科学家因最先取得发现(优先权)而得到承认的同时,又认同谦卑性,即科学家个人在历史上是渺小的。这两种价值观其实是互相冲突。因独创性而争夺优先权并不是谦卑的行为,而否认他人的优先权并不是对独创性的肯定。结果,科学家会觉得无所适从。科学的奖励和评价由科学的普遍性规范出发,默顿和他的学生进行了一系列实证研究,以他本人1957年在美国社会学会年会上所作的主席报告“科学发现的优先权”为发轫。体制化的科学早就形成了一整套对那些遵循其规范的科学家的奖励体系。首先,科学家的名字被用来命名定理、定律、假设,如虎克定律、普朗克常数等。推而广之,科学家的名字甚至是时代的象征,如达尔文时代等。而创立某一领域的科学家会被冠以“某某学科之父”;当然,科学史也容得下多个“之父”,如波义耳无疑是“化学之父”,但这并不妨碍普利斯特利成为“气体化学之父”、拉瓦锡成为“现代化学之父”、吉布斯成为“物理化学之父”等。某一领域的某个分支也可以以科学家的名字来命名,于是有了欧几里德几何等。诺贝尔奖也许是近百年来对科学成就的最引人注目和奖金最高的褒奖。与此相关的还有以其他科学家名字命名的奖项,再就是诸如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美国科学院院士之类的荣誉头衔。科学家甚至会被封侯授爵。科学史上那些最先取得发现的人迟早会得到承认。但同时,科学史上也不乏争夺科学发现优先权的例子,从牛顿与莱布尼茨谁先发明微积分,到圣西蒙和孔德谁是社会学之父。而这些频繁、尖锐有时甚至是丑陋的争论,实际上成了科学家之间社会关系的一部分。科学发现的优先权的争论由何而起?一般的解释是,科学家也是人,需要实现自我满足。不少科学家因看中科学的名声而选择以此为职业。那些谦卑的科学家却热衷于争夺优先权,光用自我并不能完全解释。在默顿看来,这又与体制化的科学规范有关。科学崇尚新颖性和独创性的规范会给科学家造成压力,使得那些在日常生活的其他方面与世无争的科学家会一反常态。如果科学像其他社会体制一样,承认发现,科学家的自我兴趣和道德约束便各司其职,而发现也属于科学共同体所有。问题是承认和名誉成了科学家工作出色的象征和奖励。更有甚者,争夺科学发现优先权甚至成了国家行为,比如法国和美国就曾因AIDS病毒发现的优先权而吵得不可开交。而这一切都违反了科学的无私利性规范。科学评价与“马太效应”在科学社会学的最后一个部分“科学的评价过程”中,最重要的自然要数科学奖励中的“马太效应”一文。所谓“马太效应”,在这里指的是著名科学家所获得的荣誉往往会使人们容易夸大他们对科学的实际贡献。默顿认为,“马太效应”在科学发展过程中作用具有两重性。在科学家合作研究或默默无闻者与著名科学家同时提出新见解,前者可以借后者的影响使发现更容易被科学共同体接受,这里,“马太效应”违反了科学的普遍性规范。更有甚者,小人物的贡献往往会被淹没,而如果著名科学家的观点有错误,由于其地位,一般很难被推翻。笔者以为,去年中国爆发SARS期间,洪涛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身份多少阻碍了其他科学家对他的“衣原体”理论的挑战。当科学社会学一书于1973年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时,科学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门显学,默顿学派在哥伦比亚大学可谓是人才济济,除了默顿、朱克曼之外还有巴伯和默顿的学生乔纳森科尔Jonathan RCole,默顿的另一个学生、科尔的哥哥斯蒂文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遥相呼应。进入20世纪80年代,科学知识社会学(SSK)从欧洲大陆崛起,默顿学派受到了批评而逐渐边缘化。SSK打开了科学研究的“黑箱”,把一切科学知识都看成是社会建构的结果。但是,笔者认为,默顿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业开除员工合同范本
- 社区干部劳务合同范本
- 礼品红酒采购合同范本
- 关于教师节主题班会教案
- 衣柜木板买卖合同范本
- 人民邮电版·2016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中职中职专业课计算机-辅助设计类71 电子与信息大类
-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五年级下册青岛版(六三制)
- 加强用户教育与引导体系建设
- 酒店制作窗帘合同范本
- 酒店出资装修合同范本
-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 2025年基层党支部书记述职报告
- 中国稀土镁合金治炼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GB/T 30340-2025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业务条件
- 传统文化经典教案范例分享
- 2025艺术品买卖合同范本
- 新保密教育线上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幼师考编真题及答案
- 科技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 2025年潜水泵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低空经济无人机网络安全事件案例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