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信县新洋煤矿地质报告_第1页
威信县新洋煤矿地质报告_第2页
威信县新洋煤矿地质报告_第3页
威信县新洋煤矿地质报告_第4页
威信县新洋煤矿地质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云南南省省 威威信信县县 新新洋洋煤煤矿矿矿矿井井生生产产地地质质报报告告 云南省威信县新洋煤矿 二九年十月 云云南南省省 威威信信县县 新新洋洋煤煤矿矿矿矿井井生生产产地地质质报报告告 提交单位:云南省威信县新洋煤矿 法人代表:高 华 勘查单位:云南省煤田地质局 法人代表:罗启亮 总工程师:罗 俊 编制单位:云南雄能地质矿业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罗启亮 总工程师:高世达 项目负责:肖隆兴 编制人员:肖隆兴 杨庆朝 毕德光 能永强 审 核 人:邱益祥 提交日期:二九年十月 1 目目 录录 内内 容容 摘摘 要要.1 第一章第一章 绪绪 论论.2 第一节 目的和任务.2 第二节 位置交通.3 第三节 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7 第四节 以往地质工作.9 第五节 本次工作情况.10 第二章第二章 勘查工作及质量评述勘查工作及质量评述.11 第一节 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11 第二节 勘查工程及质量评述.12 第三章第三章 煤矿地质煤矿地质.21 第一节 地 层.21 第二节 构 造.25 第三节 岩浆岩.26 第四章第四章 煤煤 层层.27 第一节 含煤性.27 第二节 可采煤层.28 第三节 岩煤层对比.29 第五章第五章 煤煤 质质.32 第一节 煤的物理性质和煤岩特征.32 第二节 煤的化学性质及工艺性能.32 第三节 煤类和煤的工业用途.37 第六章第六章 水文地质水文地质.38 第一节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38 第二节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40 第七章第七章 工程地质工程地质.53 第一节 岩石工程地质特征.53 第二节 生产巷道岩石工程地质特征.57 第三节 矿井工程地质条件评价.58 2 第八章第八章 其他开采技术条件其他开采技术条件.59 第一节 瓦斯.59 第二节 煤尘爆炸性、煤的自燃倾向性.65 第三节 地温.66 第九章第九章 环境地质环境地质.68 第一节 矿井环境地质特征.68 第二节 地震与矿井稳定性.68 第三节 地质灾害.70 第四节 矿区水环境.72 第五节 矿井有害物质.73 第十章第十章 矿山开采矿山开采.74 第一节 开采情况.74 第二节 矿井地质.77 第三节 探采对比.78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资源资源/储量估算储量估算 .81 第一节 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及工业指标.81 第二节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及参数的确定.82 第三节 资源/储量类别确定和块段划分依据.83 第四节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84 第五节 资源/储量变动及需要说明的问题.86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煤层气及其他有益矿产煤层气及其他有益矿产.88 第一节 煤层气.88 第二节 其它有益矿产.88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结结 论论.89 第一节 主要地质成果.89 第二节 存在问题.90 第三节 建议.91 3 附 图 顺序号顺序号图号图号图图 名名比例尺比例尺 01综合图例册 0201威信县新洋煤矿地形地质、水文地质及工程布置图1:2000 0302威信县新洋煤矿地层综合柱状图1:200 0403威信县新洋煤矿工程及采样点分布图1:2000 0504威信县新洋煤矿岩煤层对比图1:200 0605威信县新洋煤矿剖面图1:2000 0706威信县新洋煤矿 C9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1:2000 0807威信县新洋煤矿 1-1 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剖面图1:2000 0908威信县新洋煤矿矿坑涌水量估算图1:2000 1009威信县新洋煤矿槽探及主斜井素描图1:200 1110威信县新洋煤矿煤巷素描图 1:500 1211威信县新洋煤矿采掘工程现状平面图1:2000 4 附 表(另册) 1、测量成果表 2、煤质化验成果表 3、生活水水质分析表 4、矿坑水水质分析成果表 5、岩石力学样物理力学性质分析成果表 6、矿区地表溪沟水、地下水出露点调查统计表 7、地下水、矿坑水调查及动态观测成果表 8、煤矿资源/储量估算及汇总表 9、煤层综合成果表 10、地质构造调查表 11、井巷工程地质调查表 12、废弃老窑调查表 13、相邻生产矿井调查表 14、20052007 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成果表 5 附 件 1、勘查资质证书复印件 2、勘查单位对基础资料真实性承诺书 3、云南雄能地质矿业有限公司与新洋煤矿矿井生产地质报告合同 4、威信县新洋煤矿提供资料的承诺书 5、威信县新洋煤矿矿井生产地质报告初审意见书 6、采矿许可证复印件 7、云南省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威信县煤炭资源整合方案 的批复文件(云煤整合200828 号) 8、新洋煤矿 2005 年 C9煤层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 9、新洋煤矿 2005 年 C9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 10、 云南省威信县新洋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 案证明(昭市国土资矿储备字200789 号)及评审意见书 11、威信县新洋煤矿 06 年及 07 年瓦斯等级鉴定报告。 12、威信县新洋煤矿开采煤层瓦斯参数测定报告 1 内内 容容 摘摘 要要 云南省威信县新洋煤矿矿井生产地质报告由云南省煤田地质局、云南 雄能地质矿业有限公司编制。威信县新洋煤矿为云南省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领 导小组批准单独保留矿井,批准扩建矿井规模 9 万 t/a。 威信县新洋煤矿位于威信县县城 339方位,直线距离约 27km。矿区地 理坐标为东经:10458011045900,北纬:280026280116。矿区范 围由17 号拐点圈定,面积为1.0000km2,开采深度为1000m500m。 受新洋煤矿委托,我公司于 2009 年 4 月至 2009 年 10 月完成了新洋煤 矿的矿井生产地质工作;完成1:2000矿区地形图,1:2000矿井采掘工程现状 平面图的重新测图;追索法修测矿区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 图约1.0km2;地面观测路线18.2km,地质观测点134个;井下观测编录巷道 2.18km,观测点 126 个。采取分析煤层样 3 件,岩石样5件,水样3件;本次工 作费用全部由新洋煤矿投入,共计25万元。 新洋煤矿位于新庄向斜北翼东段最北端,地层出露较为完整;矿区无 断层无褶曲构造,构造属简单类型;查明本区含煤地层为龙潭组和长兴组, 含煤 10 层,矿区可采煤层 1 层,主采煤层 C9厚度 1.61m、倾向 37、平均倾 角 17、煤层结构复杂、煤种分类属无烟煤 3 号。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 类型、工程地质条件属中等类型、环境地质条件属简单偏中等类型,2009 年 矿井瓦斯参数测定,主采煤层不易自燃,无煤尘爆炸性。 本次工作在矿权范围内共查明资源/储量190 万t,其中采损量16 万t,保 有资源/储量174 万t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92 万t、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 量(333)82 万t。 报告提交成果资料含说明书 1 册、附图 12 张、附表 13 个、附件 12 份。 本生产地质报告可作为资源整合矿井扩建初步设计依据。煤矿在生产 中应进一步加强生产地质工作,适时开展地质勘探,以便更准确掌握矿区地 质情况,指导安全生产。 2 第一章第一章 绪绪 论论 第一节第一节 目的和任务目的和任务 一、目的 威信县新洋煤矿(以下简称新洋煤矿)位于威信县罗布乡境内,是经 云南省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批准的威信县煤炭资源整合方案 中予以保留的煤矿,整合类型为 单独保留型,同意新洋煤矿生产能力由6 万 t/a 提高为 9 万 t/a。根据煤矿基本建设要求,初步设计必须依据煤矿地质 报告进行。为加快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改扩建技术改造步伐,云南省发 展和改革委员会、云南省能源局及时制定了云南省小型煤矿矿井生产 地质报告编写暂行规定 (云发改能源20091729 号) ,规定矿井生产地质 报告可作为小型煤矿技术改造和改扩建设计的地质依据。 本次小型煤矿矿井生产地质报告目的是为新洋煤矿生产规模由 6 万 t/a 提高为 9 万 t/a 的扩建设计提供地质依据。 二、任务 此次矿井生产地质报告工作的主要任务如下: 1、重新进行矿山测量,提供 1:2000 的矿区地形图和井下采掘工程 现状平面图。 2、通过勘查手段,基本查 明矿区地层时代、层序、厚度、产状及相关特 征。 3、基本查明矿区构造形态,评价矿区的构造复杂程度。 4、查明矿区可采煤层层数、层位、厚度、结构和可采范围,确定主 要可采煤层的露头位置;查明主要可采煤层风化带界线;评价可采煤层 3 的稳定程度和可采性。 5、查明矿区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基本查明煤的工艺性能,确定煤类; 评价煤的工业利用方向;评价可采煤层煤质变化程度。 6、基本查明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矿床充水因素,预测矿井涌水 量。调查矿井、周边生产煤矿和废弃老窑采空区积水情况。调查收集废 弃老窑和周边生产矿井的涌水量、水质及其动态变化。对本矿坑水综合 利用进行评价,确定矿山供水水源。 7、基本查明主要可采煤层顶、底板岩层工程地质条件,井巷围岩岩 体质量,评价其稳固性及工程地质条件;基本查明矿井瓦斯涌出基本规 律、煤尘爆炸性、煤层自燃倾向性及地温变化规律;调查评价矿区环境地 质条件。 8、对矿区内可能有利用前景的其它有益矿产的赋存情况,作出有无 工业价值的初步评价。 9、根据煤炭资源赋存情况,估算可采煤层的资源/储量。 10、提供相关地质成果资料,为矿井扩建设计提供地质依据。 第二节第二节 位置交通位置交通 新洋煤矿为私营企业,矿区位于威信县城西北部 339方向,距县城 直线距离 27km,地处威信县罗布乡境内,公路距县城 40km。 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458011045900; 北纬:280026280116。 新洋煤矿采矿许可证(证号 27,拐点坐标见表 1-1) ,由 16 个点圈 定,矿区面积 0.2062km2,开采深度为+700+580m,规模 6 万 t/a。有效 4 期:2008 年 1 月到 2010 年 1 月。2008 年云南省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领导 小组文件云煤整合200828 号批准新洋煤矿扩界,拐点坐标由 17 个圈定 (见表 1-2) 。面积 1.0000km2,开采深度+1000+500m,矿井生产规模9 万 t。 新洋煤矿位于新庄向斜北翼东段最北端,东面为鱼洞沟煤矿,煤矿 之间矿界关系明确,彼此无矿权纠纷,见矿界关系示意图(图 1-1) 。 矿区位于威(信) 珙(县)主干公路旁, 南距威信县城公路里程 40km,距昭通公路里程398km,距昆明公路里程698km,距宜宾市公路里程 157km,北东至泸州市公路里程157km,北距珙县火车站 公路里程72km, 交通较为方便,产品外运条件较好,详见交通位置图(图 1-2) 。 新洋煤矿原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 表 1-1 直角坐标地理坐标 拐点 XY北 纬东 经 矿 1.00 .00 2801131045812 矿 2.00 .00 2801091045820 矿 3.00 .00 2801001045823 矿 4.00 .00 2800581045827 矿 5.00 .00 2800511045808 矿 6.00 .00 2800561045806 备注矿区面积:0.2062 km2 开采深度:780 580m 新洋煤矿扩界后拐点坐标表 表 1-2 直角坐标地理坐标 拐点 XY北 纬东 经 矿 1.00 .00 2801161045819 矿 2.00 .00 2801041045825 矿 3.00 .00 2800551045833 矿 4.00 .00 2800391045900 5 矿 5.00 .00 2800261045834 矿 6.00 .00 2800561045801 矿 7.00 .00 2801151045810 备注矿区面积:1.0000 km2 开采深度:1000 500m 6 图 1-1 新洋煤矿矿界关系示意图 新洋煤矿新洋煤矿 7 公司提供地质人员只插红旗 (彩色地图插红旗写矿名) 图 1-2 新洋煤矿交通位置图 第三节第三节 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 一、自然地理 矿区位于新庄向斜北翼东段最北端,为一南东北西向延伸的长垣状脊 岭山脉走向与地层走向基本一致。矿区最高点位于矿区西南部,核桃村 8 标高+1025.5m,最低点位于区域北部 2.5km 罗布河下游,标高+480m,为 区域最低侵蚀基准面,地形相对高差达 545.5m,地貌类型属构造剥蚀中 山地貌。矿区外围东北侧有罗布河,它是矿区外围较大的河流,境内长 50.7km,流域面积 468km2,旱季流量小,几乎断流,雨季流量猛增 ,洪水 最大流量160m3/s,平均流量约13.6 m3/s。 矿区地形坡度比较平缓,一般 1026,地表水迳流排泄条件好,矿 区内有 2 条季节性小溪沟,水流方向自南向北汇入罗布河。 矿区属温带的季风立体气候,气候潮湿,夏季多暴雨,冬秋两季多雨 雾,全年雨量充沛,年降雨量 860.7 1230mm,历年平均降雨量 1073mm,雨量多集中于每年的 510 月,以大雨或暴雨降落,雨季降雨 量占全年 78%以上,年降雨天数 204250 天,最大日降雨量 122.2mm(1972 年 8 月 16 日) 。连续降雨天数 15 日,降雨量 17mm(95 年 1 月 14 日28 日) 。年蒸发量 1148.4mm,区内日最高气温 36,最低 气温-9.6(1977 年 1 月 31 日),平均气温 13.2,1 月有降雪和霜冻。全 年日照 860.7943.9 小时。主导风向东北风,频率 54.14%,最大风速 14m/s,无其他重要的灾害性天气,有利于矿山常年长时间生产。 根据云南省地震局资料和云南省地震局记载,威信地区历史上未发 生破坏性地震,地震烈度为 6 度区。县境西临永善、大关强烈地震带, 历史上曾发生过 5 级以上地震 3 次。2004 年 8 月 10 日,昭通鲁甸县发生 5.6 级地震,2006 年 8 月 25 日,昭通盐津县发生 5.1 级地震,县区内有 震感,影响不大。根据 2008 年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 矿区抗震设防烈度属 6 度区,地震 动峰值 加速度为0.05g。 矿区内有威信到珙县主干公路自东向西北贯穿矿区,沿公路西侧民 房较多。居民点比较集中。房屋多为砖混结构(见图 1-3) 。 9 图 1-3 矿区附近居民点 二、经济概况 1、人口民族 罗布乡总面积 164km2,辖 11 个村(居)委会,212 个村民小组, 2006 年末总人口 49772,其中农业人口 37414 人,区内居民以汉族为主, 另有少量彝、苗等少数民族,其中少数民族 7314 人,占总人口的 14.6,人口密度 303 人/km2左右。农业总产值 8262 万元。农民人均纯 收入 784 元。 2、社会经济 罗布乡是以农业为主的山区乡镇,主产玉米、稻谷、洋芋,其次是麦 子、豆类,经济作物以烤烟、油菜子、花生、甘蔗等,并产芝麻、蚕茧、 麻类。其他产品有茶叶、竹笋、柑桔、木漆、油桐等。 煤炭是罗布乡重要支柱产业,煤炭资源的开发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具 有积极作用。 3、资源概况 罗布乡境内资源丰富,水资源1.2 万千瓦,已开发5600 千瓦。 矿产资源有无烟煤、石灰石。煤层产于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和长兴组, 10 为优质无烟煤,含煤层、煤线 10 余层,目前主要可采煤层为 C5煤层和 C9煤层。境内煤炭资源量约在 21 亿 t,可作动力和化工用煤。石灰石在 境内分布广,储量上亿吨,是生产石材、公路碎石、民用水泥的优质材 料。有各类植物数百种,其中有人造杉木林 4.7 万亩,森林复盖率达 33%,绿色植被较好。 第四节第四节 以往地质工作以往地质工作 1、19761978 年,云南省地质局第二区测队开展昭通幅 1:20 万区域 调查,完成了威信幅 1/20 万区域地质与矿产资源调查报告。 2、2004 年 9 月,云南省煤炭地质勘查院、中煤航测遥感局遥感应用 研究院联合研究形成了云南省昭通市煤炭资源调查评价报告 ,为威信 县区域地质、矿区划分和煤矿地质进一步提供了可靠依据。 3、新洋煤矿由云南省煤田地质局、昆明工程勘察总公司进行过储量 核实工作,于 2007 年 7 月提交了云南省威信县新洋煤矿资源储量核 实报告 ,昭通市国土资源局以昭市国土资矿储备字200789 号备案批准 新洋煤矿区煤矿资源 /储量(122b+332+333)25万t,其中(122b)类11.00 万t, (332)40.87 万 t, (333)4.00 万 t。该项成果较为系统,是本次工 作的重要依据。 4、扩界后的储量核实报告。 (暂缺) 新洋煤矿相邻生产矿井和矿区内已经关闭的 7 个废弃小煤矿、老窑 和本矿井下开采所做的井巷工程为本次生产地质报告的编制提供了可靠 的依据。 上述工作和成果,为本次 生产地质报告的编制提供了丰富的基础资料。 第五节第五节 本次工作情况本次工作情况 根据新洋煤矿委托,我公司于 2009 年 4 月组成煤矿生产地质项目组, 11 在煤矿企业积极组织和配合下,对煤矿地形和井下采掘巷道进行重新测 绘,开展了地面地层、构造观测、地表水体、地灾和环境观测,开展了 老窑和相邻矿井观测、开展了槽探工程等地面勘查工程;开展了井巷观 测编录以及涌水量和地温观测等井下勘查,同时认真收集和整理了大量 相关地质资料和以往地质工作的基础资料(见表 1-3) 。通过对煤矿收集 和新增地质工作获得的大量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计算,于 2009 年 10 月完成了云南省威信县新洋煤矿矿井生产地质报告的编制工作。预 算总费用为 25 万元,全部费用由煤矿自筹资金出资。 生产地质工作量统计表 表 1-3 项 目单位工作量 1:2000 矿区地形图km21.397 1:2000 矿井采掘工程现状平面图幅1 井下首级导线控制点点30 矿井井口控制点点3 矿井近井点点3 GPS 基准点点2 测量井巷总长m4716 井下上测量点成果数据点106 1:2000 地形地质修测,水文、工程、环境地质修测km21.0 1:10000 区域水文地质调查km21.2 巷道编录m 地面实测地层观测点个94 废弃老窑调查观测点个7 相邻生产矿井调查个2 地表水体调查:总/泉/溪沟处9/5/4 地下水、矿坑水调查及动态观测处/点12/12 井下工程地质调查巷道m/个245/11 井下观测巷道/观测点m/个2186/126 煤层煤样件3 岩石力学试验样件5采样化验 水样件3 文字资料份4现场收集 图文资料图纸资料份3 12 第二章第二章 勘查工作及质量评述勘查工作及质量评述 第一节第一节 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 一、勘查方法 本次矿井生产地质报告的勘查方法为重新进行 1:2000 地面地形测量 和矿井采掘工程现状平面图测量,进行地面地质调查和矿井地质编录。 在上一次储量核实报告的基础上,进行地质图修测,调查掌握矿权 范围内地层分布,主要可采煤层露头走向及变化情况,地质构造出露情 况。在地面地质调查过程中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情况进行 比较细致的调查观测,对重要的地质点均用 GPS 定位测量,对矿区范围 内的小窑均进行访问了解和实地调查核实。 井下编录主要是对现有巷道的煤层及其顶底板情况进行深入调查观 测素描,对井下石门进行详细分层编录,并作一壁素描图,深入调查矿 井含隔水层分布及涌水情况,采掘巷道及采煤工作面的矿压状况,对围 岩的稳定性做了深入调查,对矿井可采煤层、煤层顶底板、矿井水和生 活用水均采集样品进行检验。收集了矿井瓦斯检测资料及顺河煤矿可采 煤层瓦斯参数测定资料,对矿井地温情况进行了初步的调查了解。 二、勘查工程布置 新洋煤矿地质构造比较简单,可采煤层稳定,矿井巷道沿走向长约 700m,矿区总长约 1.5km。为此在矿区中部作 1 条勘查剖面,然后在南 北两侧各 500m 加作 1 条剖面,共计 3 条剖面。另在 1-1 位置作一条水 文地质剖面,以此来控制煤层在倾向及走向的变化情况。 此次生产地质工作地面地质观测点 134 个,观路线长度 18.2km。井 下观测巷道 2.18km,井下地质点 126 个。 13 本次工作在 1954 年北京坐标系和 1956 年黄海高程系上进行 1:2000 地形图测量和矿井巷道 1:2000 的测量工作,本次地质图修测和井下巷 道编录均采用实测的图纸资料,地面使用较高精度的手持 GPS 仪进行地 质点定位。 第二节第二节 勘查工程及质量评述勘查工程及质量评述 一、煤矿测量工作 (一)目的和任务 为满足新洋煤矿扩建初步设计等工作的需要,受新洋煤矿委托,专 此为新洋煤矿进行了地面井下全面的实地测量工作。此次测量工作主要 任务如下: 1、查清煤矿地面、井下和采矿许可证划定界线三者的原坐标、高程 系统;检核煤矿原井上、下测量控制系统的统一性;可靠性,确定煤矿 地面、井下统一的坐标、高程系统。 2、确定了煤矿统一的坐标、高程系统后,埋设测量控制点,采用高 精度静态卫星定位仪器经 3 个国家已知测量控制点校验,引入且测定统 一的 1954 年北京坐标系、1956 年黄海高程系于煤矿近井点,以此作为本 煤矿地面、井下原点,并进行井上、下联系测量。 3、测绘新洋煤矿 1:2000 地形图。 4、测绘新洋煤矿 1:2000 采掘工程平面图。 (二)本次工作情况 1、本次工作情况 本次测量工作完全按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煤矿测量 规程 ;煤矿地质测量图例原国家能源部能源煤总 1989第26 号和 14 1:500、1:1000、1:2000 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规定进行, 我公司测量队专业技术人员 5 人分地面组和井下组 2 个组。于 2008 年 9 月10 月完成野外测量工作。 测量仪器为南方仪器公司 NTS310 型 2 级防爆全站仪,测距 (10mm5ppm.D) ;测角中误差2 ,卫星定位测量仪器为 南方仪器有限 公司灵锐S86GPS 接收机。 2、本次测量工作完成工作量 本次测量工作以先地面、后井下顺序方式开展工作,在矿方大力协 助和支持下圆满结束全部工作。完成工作量见表 1-3。 3、本次煤矿测量成果 此次矿山测量中,利用县域内 1954 年北京坐标系和 1956 年黄海高 程系的国家等控制点(大咀梁子)坐标为: X=.34、Y=.70、H=1821.35;国家等控制点(金塘包)坐标为: X=.093、Y=.976、H=1665.00;国家等控制点(冠子山)坐标为: X=.313、Y=.692、H=1824.50;这三个点由威信县煤炭工业局提供,通过 南方灵锐 S86GPS 接收机(仪器标称精度:(5mm+1PPm.D) )联测, 将其坐标系统引到煤矿,然后用南方灵锐 S86GPS 接收机在测区布置图根 点,S86GPS 不能布置的地方采用全站仪测量图根点。在测区布置控制网, 形成导线控制测量点展点图。从而有效保证了坐标、高程系统的传递, 控制测量成果表(见附表 1) 。 本次工作为满足 1:2000 地形图测图和井上、井下联系测量,在矿 区范围共埋设卫星测量控制点 2 个,全站仪导线控制点 6 个(见图 2-1) 。 15 注: GPS 控制点 导线控制点 图 2-1 矿区地面卫星定位及导线控制测量点展点图 (三)测量工作及质量评述 1、测量坐标系统及高程系统 本次测量工作采用南方灵锐 S86 静态 GPS 卫星接收机检测,并归算 到 1954 年北京坐标系,1956 年黄海高程系,测得主井口坐标为:X测 .810m,Y测.331m,高程 H测688.502m,原主井口坐标为:X原 .00m,Y原.00m,原高程 H原675.0m。同一点两者之差值为: XX原X测-85.81m,YY原Y测-13.331m,hH原H测 -13.502m,线量平面误差为 XY=86.839m。因此,本矿井 22 YX 16 坐标系统不统一,必须进行系统改换测量工作。将矿井直角坐标系和高 程系统一到 1954 年北京坐标系、1956 年黄海高程系,以满足煤矿安全、 生产、技术等管理的需要。 依据煤矿测量规程的有关标准,在矿井工业广场周边用混凝土 埋设了 3 个卫星控制测量点,点号为:GP01,GP02 、GP02 三点相互通 视于三点与主井口点通视,作为矿区控制起点和矿井近井点,以此将坐 标、高程导入井下和引入矿区地面,从而实现了矿区井上、井下和矿界 拐点三者之间系统的统一。 三个测量控制基点的坐标、高程卫星定位测量,采用南方灵锐 S86 静态 GPS 卫星接收仪器,边联式进行观测定位,每点观测时间不少于 60 分钟,分两个时段独立观测 2 次。当限差不超限情况下取平均值作为最 终结果。符合 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和煤矿测量规程规范 标准的要求。 四等 GPS 控制测量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1/;纵轴最大误差 0.705mm, 纵轴最小误差 0.013mm,横轴最大误差 0.625mm,横轴最小误差 +0.018mm,高程最大误差 1.122mm,高程最小误差 0.551mm。 二级导线测量质量精度评定采用简化方法平差,测量中误差: m=7.79/2323 2、矿区地形图质量评述 地形图成图初期,到现场进行了检查测量,共检查测量地形点 100 个,平面位置较差未大于图上 0.2mm,最大高程差值 0.31m,其他检 查点误差均在上述最大差值之内。地形点密度适中,取舍得当,建筑物、 构筑物标识明确,达到 1:2000 地形图式的要求。 3、煤矿采掘工程平面图测量质量评述 经内业对原始记录全面检查,所有测站水平角观测数据均无一超限, 17 经附合平差计算,实际坐标方位角闭合差 140,小于允许最大坐标方位 角闭合差m 允=60, =60=300,实际测角中误差m=28,小n25 于测角中误差m=30,均在限差范围之内,导线精度达到并高于煤矿 测量规程井下 30导线的要求。 综上所述,矿区井上、下控制测量、1:2000 地形图、1:2000 采掘工程 平面图所采用的技术要求、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可靠,均达到相关规范 要求,并能满足新洋煤矿开展生产地质报告、矿井初步设计等工作的要 求。 二、地质图修测 为进一步查明矿区内地层和含、隔水层的岩性、层数、厚度、空间分 布,查明地下水补给、迳流、排泄与地表水的水力联系 ,根据煤、泥炭 地质勘查规范 (DZ/T0215-2002)和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GB/12719-91) ,此次工作对原 1:2000 地质图进行修测,现场用手持 GPS 实测各地质点、全面调查方法结合以往的地质工作成果,采用 沿地层 走向追索和横向(垂直煤、岩层走向)穿越相结合的地质工作方法结合 井下勘查编录、采样完成了此次生产地质勘查工作。通过地面勘查,取 得地面勘查工程汇总表(表 2-1) 。 地面勘查工程汇总表 表 2-1 序号勘探线种类 勘查线路(处或条)勘查线路长度 (km) 布置观测点(个) 1地层线55.255 2煤层露头21.826 3剖面线32.513 4老 窑22.57 5相邻矿井23.02 6矸石场10.54 18 7地表水体32.59 8槽探20.218 合计2018.2134 地面勘查工程的布置按勘查工程布置原则进行,其地层、煤层、地 质构造、老窑、相邻矿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的调查观测 原始资料均有记录,再经内业处理,分析、计算,形成矿井生产地质报 告。 本次生产地质工作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各种记录内容齐全、观测 方法正确、数据资料详实可靠、有效保证了观测成果的准确、可靠。本 次勘查符合各种勘探规范规定。 三、山地工程 本次地面勘查动用槽探工程2 条,总长217m,约200m3。着重在矿区 勘查C9煤层及下部C10煤层玄武岩组(P2)地层的顶底部界线 。 四、井巷工程实测及矿井地质编录工作及其评述 井下勘查工程主要包括矿井采掘工程现状平面图的实测以及井巷工 程地质观测编录,煤层顶底板岩石力学检验的取样和检验,可采煤层煤 样的取样检验,标志层的确定,矿井水的取样检验,矿井涌水量的测定, 矿井地温的测定,矿压显现的观测,老窑调查和井下观测编录,相邻矿 井的井下情况调查等内容。 (一)矿井地质观测编录 井巷编录要求:按照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DZ/T0078-93) ,根据 1:2000 采掘工程现状平面图,沿煤、岩层走向 每 3050m 就设置一个地质观测点,对煤岩层产状,结构,构造,煤层 顶底板岩性均进行细致的编录(表 2-2) ,石门巷道则按岩性详细分层并 作巷道一壁的素描图,点位以测量导线点控制。素描比例尺 1:2001:500 中根据巷道长度确定,所有井下巷道都进行编录,但以主要石门,主采 19 煤层和主要运输巷为主,能贯穿井田两翼的所有巷道 也进行编录(见井巷素 描图) 。 此次生产地质工作井下地质编录方法采用详细分层,所有原始数据资 料真实可靠。通过本次对矿井地质资料的收集编录,大大提高了矿井地质 工作程度,满足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的相关要求。 新洋煤矿井下巷道编录汇总表 表 2-2 序号巷道名称巷道岩性巷道长度(m)布置观测点数(个) 1斜井石门 2 条岩石10620 2煤层平巷 3 条半煤巷156081 3全煤上山煤巷52025 合计11 条2186126 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 (一)水文地质工作 根据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GB12719-91) ,矿床充 水类型与本矿地下水类型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本次生产地质工作 主要通过对矿区地面含隔水层的观测记录,描述含隔水岩层的岩性、厚 度、产状、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含水状况等;在井下煤岩巷道编录过程 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