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读书笔记参考1500字_第1页
《苏武传》读书笔记参考1500字_第2页
《苏武传》读书笔记参考1500字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武传读书笔记参考1500字苏武牧羊的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苏武牧羊在戏曲舞台上长演不衰。在一般人的心中,苏武已经成为一个气节的符号,一个爱国者的化身。今年初夏,偶读苏武传,恍然若有所思,顿然若有所悟,将苏武传的内容与戏曲中的苏武作比照,可相映衬互为表里,亦是有趣的事。汉与匈奴之间,多年来时战时和,两邦间互通使者。后来,匈奴扣留汉使,汉作为报复也扣留匈奴使。至天汉元年新单于初立,尽归汉使以示友好,武帝即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持节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就在此时,在匈奴的一干人正在谋反。有先降汉后随汉将击打匈奴兵败而又降匈奴的原匈奴缑王,有曾任蓝田长水校尉后投降匈奴的虞常。苏武一行到匈奴后,虞常私会副中郎将张胜,言及他欲暗杀卫律,让张胜日后在汉进美言以得到好处。张胜支持叛乱,且偷偷的给予叛乱者物资上的支援。后来,谋反之事败露,卫律奉命审问虞常,虞常供出副中郎将张胜,使得单于震怒,于是扣留了以苏武为团长的汉使团。张胜,作为副团长,与叛乱者勾结,从事了与身份不合的活动,遭扣留乃咎由自取。苏武一再强调此事与他无关,卫律却认为“副有罪,当相坐”,苏武有领导责任。看来,匈奴扣留汉使自有其道理。扣留苏武还有一个原因,单于对苏武一见倾心,见苏武威武不屈,“单于愈益欲降之”,也就是说,单于看中了苏武,一心想将苏武笼络至其麾下。卫律逼降时,苏武痛骂卫律,因为卫律摆出了一张小人得志的厚颜无耻的嘴脸。李陵劝降时,更像朋友谈心,互相尊重。李陵劝苏武投降,论据有三:一为苏武归汉已经没有什么希望,单于对苏武是一片诚心;二为苏武的兄与弟都因事怕武帝的责罚,一个“伏剑自刎”,一个“饮药而死”。苏武的老母亲也死了,身后凄凉,是李陵送葬至阳。苏武的妻子也已改嫁,两个妹妹、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也生死不明十余年。汉已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三为武帝年事已高,视法令如儿戏,大臣无罪而被灭门的有好几十家,苏武即使得归也是安危不可知,为这样的昏君守节不值得。李陵推心置腹,讲的有情有理。李陵言罢,苏武说了,我们父子无功无德,都受到了皇帝的提拔重用,父亲被封将封侯,兄弟三人都作了皇帝的近臣,武帝对苏家来说,可谓皇恩浩荡。因而苏武又说“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对皇帝爱的死心塌地,认为皇帝简直就是他爸,还说即使死了也“诚甘乐之”。也就是说,为皇帝而死,他的感觉也是甜蜜蜜的,是快乐的。这让李陵无语。时光永远流逝,时局也常变常新。武帝的少子刘弗陵当了皇帝,匈奴与汉和亲,两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苏武几经周折,于始元六年春归汉,当年同行百余人,降的降、亡的亡,今随武还者九人。整整十九年啊,汉书说:“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及还,须发尽白。”昨天下午,在央视套,看到长治一个上党梆子剧团的杨家戏,演的是四郎探母事,佘太君痛斥四郎给杨家丢脸了,是猪狗不如,扬言要押了四郎进京治罪,一直逼得四郎拔剑自刎。佘太君见四郎死了,大笑几声,说死了的好。可笑至极!人生有几个十九年啊!“须发尽白”,读之令人不胜感慨: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沧桑间生命的轻重有几多?汉与匈奴的连年征战中,有匈奴降汉的,也有汉降匈奴的。如何看待战争中的投降呢?当弹尽粮绝寡不敌众时,投降恐怕不失为一种合理的选择。苏武传,让我敬佩班固。因为他写的是有情有义、有血有肉的人物,而不是像现在的一些人就知道动不动给人物贴标签,扣帽子、抓辫子、打棍子、假崇高、伪道德。作为一名学生,我要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