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庸读书笔记摘要: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它也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中庸虽然比较短,但也名列“四书”之中,读过之后感觉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智慧。关键词:中庸 四书 读书笔记一、中庸的释义在读中庸之前,我一直以为中庸就是不积极向上,以平庸为美德的意思,还怀疑以孔子的大智慧怎么会高度赞扬这种主张,也不明白为何人们常常对中庸之道挂在嘴边。拜读过中庸之后,我才发现我以前的想法有多么愚昧,真是贻笑大方。“中庸”的“中”字是“执两用中”的意思,不是在两个极端中选择中间的那个,而是选择合适的那个。对于“庸”字,我看到很多种解释,有说“庸,平常也”,也有的说“不易之谓庸”,还有人说“庸”就是适合的意思。无论“庸”字到底怎么解释,“中庸”的总体意思是不变的,概括起来就是以下三点:执中守正、折中致和、因时制宜。执中致和的意思就是要恪守中道,坚持原则。折中致和与执两用中差不多一个意思。因时制宜就是要会随机应变。总的来说就是要追求中正、中和、稳定、和谐,和胡锦涛主席的执政方针非常类似。二、主题思想与主要原则中庸在第一章中就提出了它的主题思想:“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这是在教育人们要重视自我修养与自我完善,努力提高自己,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人。中庸的主要原则有三条:一是慎独自修,二是忠恕宽容,三是至诚尽性。(一)慎独自修慎独自修对应了主题思想里那句“不可须臾离也”,是中庸中非常重要的论点,是指一种强有力的自我监督精神:即使只有自己一个人,别人都没有加以关注,也要坚持自我约束。这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非常重要:在大学里,没有人会监督我们学习,但我们自已却不能放松学习,否则我们将偏离“正道”越来越远,等到别人开始关注你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二)忠恕宽容论语中说道:子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恕宽容要求人们推己及人、互相谅解、并行而不相悖,这在中庸的第十三章中有所体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意思就是,一个人若能够做到忠恕宽容,离大道也就相差不远了。如果一个人在施行大道的时候排斥他人,那他施行的一定不是大道!在后文中又有说道:“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这句话一直是我的人生格言,犯了错误一定要首先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这样才能不断地改进自己、完善自己,如果一味地责怪他人,那永远都得不到成长。真正的大道就像第三十章中所说:“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只有互利共生才能成就大道。(三)至诚尽性至诚尽性也是中庸中的重要原则,从第二十二章讲到第二十六章。“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这里面将至诚至性提高到了天人合一的地步,可见其重要性。后文中又说道“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这里把至诚说得有点过分夸张,居然能预知未来,有点接近迷信,但也从中体现出了古人对这一优良品格的格外推崇。在第二十五章中说“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告诉我们真诚不光是要完善自我,还要完善事物,否则仁而不智。也就是说,如果别人犯了错误,要及时纠正。自我反省固然是一个人的优良品格,但若只知自省而不去省人,就不能说具有大智慧。三、五达道、三达德、九经中庸之中有三个概念广为人知,分别是五达道、三达德、九经。它们都出现在中庸的第20章:“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其中的“五达道”指的是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五种人际关系,这五种人际关系几乎囊括了世间所有的人际关系,如果能够处理好这五种人际关系,那真是走遍天下都不怕。网上有解读者说:中庸第十二章详细论述了夫妇的人际关系,将夫妇关系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我却不以为然,第十二章中讲到:“君子之遇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年不能焉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虽然提到了“夫妇”二字,但指的“匹夫匹妇”,也就是普通男女的意思,整章大义应该是说君子之道,落到小处,平常男女也可以做到,但论及高深的地方,连圣人也不一定做得到。因此天下正道具备普遍性和提高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手容易,精通难。而那位解读者居然认为这章在讲夫妻间的关系,真是误人子弟。三达德指的是智、仁、勇。这是天下通行的品德,可以用来处理“五达道”中提到的人际关系。关于三达德,有一句话是广为人知的:“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只有具备了三达德,我们才能修身治国。九经是治理天下国家的九个秘诀:“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翻译过来就是:修养自身,尊重贤人,爱护亲族,敬重大臣,体恤众臣,爱护百姓,劝勉各种工匠,优待远方来的客人,安抚诸侯。如果一个君主可以做到这九条,那他必然可以治理好天下国家。四、中庸与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连我们的考试题目都与其有关。“天人合一”在我的理解中就是人与天地如同一体,和谐发展而生生不息。中庸始于“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终于“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在讲君子行正道的时候总是拿天地来作比喻,认为人至圣则可与天地相提并论,这就暗含着天人合一的思想。在第二十二章中更是明确的指出了这一点:“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可见“天人合一”也是中庸中的一大重要思想。其实不光是中庸,中国的经典古籍中大多都暗含着“天人合一”的思想,这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五、总结本来以为中庸很长,且言语晦涩不易读懂,没想到只有三十三章,并且每一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全国燃气安全生产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考试题(含答案)
- 2024骨科护士试题及答案
- 2025消防安全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渠道检修及维护技术工资格知识考试题与答案
- 十四种抢救药试题和答案
- 2025年中小学校长选拔笔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煤气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注册测绘师考试测绘地理信息系统与城市规划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注册测绘师大地测量试题及答案(含2025年测绘新技术应用案例分析)
- 注册测绘师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
- 2025-2026秋学期学校主题升旗仪式安排表+主题班会安排表
- 出租充电桩车位合同范本
- 2025年广元市中考数学试题卷
- 人工晶体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开放性骨折感染预防的护理
- 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项目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特殊药品管理知识讲课文档
- 2025至2030中国智能算力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小额贷款合同范本
- 混泥土计量管理办法
- 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备案材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