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练习题_第1页
《开国大典》练习题_第2页
《开国大典》练习题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6 开国大典一、用“”画去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首都(du d)飘拂(f f)差不多(ch ch)直奔(bn bn) 电钮(li ni)乘车(chn chn)二、看拼音,写词语jin yu zhn yn q zh xi shn pio fzho z hu j dn shn o cho din l三、照样子,换偏旁组字,再分别组词。 例:协(政协)胁(威胁) 檐( )( )( ) 钮( )( )( ) 仰( )( )( )四、按要求写词语 1写近义词。汇集( ) 次序( ) 鼓舞( ) 陆续( ) 率领( ) 隐藏( ) 2写反义词。肃静( ) 热烈( ) 整齐( ) 光明一( ) 空洞( ) 隐藏( )五、选词填空宣告 宣布 宣传 宣读1毛主席庄严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2毛主席在群众阵又一阵的掌声中( )中央人民政府公告。3这庄严的( ),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欢呼起来。陆续 连续 继续1步兵、炮兵、骑兵()不断地经过主席台。2、一万支礼花()射入天空。3、阅兵式结束了,群众游行()进行。六、查字典,按要求填空 “开”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在字典中“开”的解释有:扩大,发展;发动,操纵;举行;起始。“开”在“开会”中的意思是 ,在“开国大典”中的意思是 。七、缩句。1受检阅的部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2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3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八、修改病句。(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1参加开国大典的有工人、农民、市民、学生、女人等各种各样的人。 2城楼檐下,八盏五彩纷缤的大红宫灯分挂两边。3、老公公抡起锄头,把口袋里的狼用锄头打死了。4、爷爷津津有味地讲述着旧社会的苦难生活。5、经过普法教育,群众普遍的觉悟提高了。6、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7、除夕之夜,月光泻在地上,大地像铺了一层银。8、妈妈给我买了铅笔盒、语文书,笔、尺子、橡皮等学习用具。九、根据课文内容填入表示时间的词语。1 起,就有群众队伍入场了。2到了 ,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3 ,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4 ,群众游行开始。十、读句子,体会句子意思再填空。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 “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表明 。十一、课内阅读。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1用“”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2这段文字在写法上运用了先后的方法,重点写了、,应该说他们是全场三十万人的“”。3用“ ”标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个句子把和比作和。4如果把文中的“直奔”换成“走向”,好不好?为什么?七律 长征综合能力测试题一、根据注音书写词语1wi y_2png b_三、翻译“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_四、读七律 长征,回答文后问题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解释下列词语。等闲逶迤磅礴云崖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_4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诗。5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D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五、阅读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回答问题十六字令三首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其一其二 其三山, 山,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倒海翻江卷巨澜。刺破青天锷未残。惊回首, 奔腾急,天欲堕,离天三尺三。 万马战犹酣。 赖以拄其间。1给加粗字注音。下鞍( )巨澜( )酣( )锷( )堕( )拄( )2下列诗句意思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A“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快马加鞭的翻山战士回头一看,那高入云霄的山峰,离天只有三尺三寸了。B“山,倒海翻江卷巨澜”:骑着马在山中奔驰,感到一座座高峰像倒海翻江般卷起巨大的波浪。C“山,刺破青天锷未残”:站在山上,用利剑刺破青天,剑没有半点残损。D“天欲堕,赖以拄其间”:就是天塌下来了,山也能把它顶住。3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三首词都是写山,第一首是写山的崇高,第二首写山的雄伟浩大,第三首写山的坚强。总起来都是写长征的红军。虽是三首,如同一首。B把山比喻为狂涛巨浪、奔腾的战马和刺破青天的利剑,极准确生动,给人以无穷无尽的想像余地,最有力地歌颂了伟大的红军战士。C毛主席诗词无论是咏雪的、咏梅的,都是通过物来咏人。这三首十六字令通过山来反映一个伟大的主题,表现崇高的思想境界:歌颂了红军战士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和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革命精神。D第一首中“惊”字,不但表现了红军对山的高险的惊讶,更主要的还是表现红军战士征服了高山险阻的自豪心情。第二首描写的景象只有坐在奔驰的汽车上的人才能看到。第三首中,毛主席用坚强的山来比拟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工农红军。4十六字令三首的写作时间题为“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简要说说这一段时间红军的情况。_七、(一)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是: 。全诗的诗眼是: 。(4分)2.诗的中间四句承上句分别从哪两个方面写红军战胜困难?你认为诗句中哪些字用得精炼形象?请任选两个加以赏析。(5分)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哪两个事件?请各用一个短语概括。(4分) 11.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案一、1逶迤 2磅礴二、lng ln mn mng jn hng hng三、略四、蜿蜒曲折的五岭山脉在红军眼里就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庞大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就像小小的泥丸在流动。五、1等闲:寻常,平常。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2红军不怕远征难3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翻岷山4抒情七律(近体诗、旧体诗)5C 6略六、1n ln hn du zh 2C 3D 4略8.中心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诗眼:“不怕”。9.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用字的赏析。如“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