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传染病管理_第1页
年传染病管理_第2页
年传染病管理_第3页
年传染病管理_第4页
年传染病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培训内容,背景传染病防治法肠道门诊与霍乱知识培训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培训内容,性病管理传染病疫情报告卡填写规范我院传染病管理制度我院传染病管理流程,一、背景,1. 史上最严重的一些温疫事件;2. 198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3. 2003年SARS爆发后,暴露了传染病监测和报告的问题;,一、背景,2004年以前,传染病报告卡的上报以信件寄送,国家收到疫情报告的平均时间为24天;实行疫情网络后的2004年,报告时间缩短到不足1天。5. 2004年1月1日起,全国启动了法定传染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报系统,该系统通过现代化通讯手段,在国家、省、市、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信息联网的基础上,实现与当地医疗机构联网,并将信息网络向乡(镇)和城市社区延伸,形成了纵横贯通的信息报告网络,在全国建立了统一、高效、快速、准确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相关概念 规定报告的病种及法定传染病的种类法定传染病部分病种调整疫情报告(责任人、报告程序方式、时限) 传染病预防 医疗救治 法律责任,二、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是政治病?上升到讲政治的高度,传染病防治法:第七十一条 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和责任单位,不报、漏报、迟报传染病疫情的,由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责令限期改正,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根据情节,可以给予行政处分。个体行医人员在执行职务时,不报、漏报、迟报传染病疫情的,由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责令限期改正,限期不改的,可以处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对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的,可以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二、传染病防治法,概念,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病原携带者:指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二、传染病防治法,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病种(1) 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二、传染病防治法,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病种(2) 乙类传染病26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国卫疾控发【2013】28号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炭疽中的肺炭疽按甲类传染病管理,二、传染病防治法,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病种(3) 丙类传染病11种 :流行性感冒(包含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从2014年1月1日起由乙类调整为丙类,并纳入流行性感冒进行管理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不明原因死亡、各地市规定报告病种,二、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部分病种调整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调整部分法定传染病病种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卫疾控发【2013】28号,二、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报告病种调整新增病种:将人感染H7N9禽流感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人感染H7N9禽流感自2013年11月1日起,纳入乙类传染病进行统计汇总。病种减少:将甲型H1N1流感从乙类调整为丙类,并纳入现有流行性感冒进行管理;自2014年1月1日起停止使用甲型H1N1流感信息管理系统,统一纳入流行性感冒统计汇总。管理等级变化病种:解除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二、传染病防治法,报告规范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目前,我国共有39种法定传染病,其中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调整后种类及各类病种数没有改变报告和审核时限对不同等级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限不同医务人员发现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传染病后,要在2小时内进行报告,对于乙类和丙类传染病则要求诊断后24小时内进行报告,二、传染病防治法,疫情报告,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医疗机构为责任报告单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二、传染病防治法,疫情报告程序方式,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传染病报告卡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二、传染病防治法,疫情报告时限,甲类传染病及乙类甲管传染病 小时内电话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小时内电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小时内电话急性迟缓性麻痹(AFP除脊髓灰质炎) 24小时内 卡乙类、丙类传染病 24小时内 卡性病 24小时内 卡死亡病例 7天内 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二、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预防,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加强环境卫生建设建立传染病监测报告制度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二、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救治,指定具备传染病救治条件和能力的医疗机构承担 传染病救治任务,或者根据传染病救治需要设置 传染病医院。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建筑设计和服务流程,应 当符合预防传染病医院感染的要求。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对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消 毒;对按照规定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应当在使 用后予以销毁。,二、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救治,医疗机构应当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和接诊治疗,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医疗机构不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应当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二、传染病防治法,法律责任,医疗机构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并可以依法吊销有关责任人员的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传染病防治法,法律责任,未按照规定承担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医院感染控制任务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的;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的;发现传染病疫情时,未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转诊的,或者拒绝接受转诊的;,二、传染病防治法,法律责任,未按照规定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置的未按照规定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或者对按照规定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未予销毁,再次使用的在医疗救治过程中未按照规定保管医学记录资料故意泄露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的。,二、传染病防治法,三、霍乱知识培训,霍乱基本知识霍乱流行病学霍乱诊断要点疾病预防肠道门诊工作要求,三、霍乱知识培训,霍乱基本知识,霍乱( cholera)是一种烈性肠道传染病,两种甲类传染病之一,由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污染水和食物而引起传播。临床上以起病急骤、剧烈泻吐、排泄大量米泔水样肠内容物、脱水、肌痉挛少尿和无尿为特征。严重者可因休克、尿毒症或酸中毒而死亡。夏季为发病高峰季节。近五年,因聚餐引起的暴发是重庆市霍乱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其血清群以O139群为主。,三、霍乱知识培训,霍乱基本知识,根据临床表现常可将霍乱患者分为典型病例(中、重型)、非典型病例(轻型)及中毒型病例(干性霍乱)。典型病例(中、重型):有典型的腹泻和呕吐症状,其中中型霍乱患者腹泻每日达1020次,为水样或“米泔水”样便,量多,有明显失水体征。血压下降,收缩压在7090mmHg,尿量减少,24小时尿量500ml以下。重型患者除有典型腹泻(20次/天以上)和呕吐症状外,存在严重失水,因而出现循环衰竭。表现为脉搏细速或不能触及,血压明显下降,收缩压低于70mmHg或不能测出。24小时尿量50ml以下。 非典型病例(轻型):起病缓慢,腹泻每日不超过10次,为稀便或稀水样便,一般不伴呕吐,持续腹泻35天后恢复。无明显脱水表现。 中毒型病例(干性霍乱):其特点是起病很急,尚未见泻吐即已死于循环衰竭,故又称“干性霍乱”。霍乱病程不长,轻型无并发症者,平均37日内恢复,个别病例腹泻可持续1周左右,并发尿毒症者恢复期可延至2周以上,三、霍乱知识培训,霍乱流行病学,传染源:霍乱的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轻型病人、隐性感染者和恢复期带菌者所起的作用更大,隐性感染者可多达59%75%。 传播途径:霍乱的两个生物型均可经水、食物、苍蝇以及日常生活接触而传播。水型传播是最重要的途径。 因为水最易受到感染者排泄物的污染,而霍乱弧菌在水中存活的时间较长(一般5日以上,可长达数十日),被污染的水可使许多生冷食品受到污染。食物传播的作用仅次于水,霍乱弧菌在食品上的存活时间可达12周或更长。 易感人群:人们不分种族、性别和年龄,对霍乱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但再感染的可能性也存在。,三、霍乱知识培训,霍乱诊断要点,依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判断。一、流行病学史 1、生活在霍乱流行区、或5d内到过霍乱流行区、或发病前5天内有饮用生水或进食海(水)产品或其他不洁食物和饮料史 2、与霍乱患者或带菌者有密切接触史或共同暴露史 二、带菌者无霍乱临床表现,但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细菌培养分离到O1群和或O139群霍乱弧菌,三、疑似病例 1、与霍乱患者或带菌者有密切接触史或共同暴露史,并出现霍乱轻症病例临床表现者 2、具备霍乱轻症病例临床表现并且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标本霍乱毒素基因PCR检测阳性 3、具备霍乱轻症病例临床表现并且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标本霍乱弧菌快速辅助检测试验(胶体金快速检测)阳性 4、具备中毒型病例临床表现并且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标本霍乱毒素基因PCR检测阳性 5、具备中毒型病例临床表现并且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标本霍乱弧菌快速辅助检测试验(胶体金快速检测)阳性 6、具备中、重型病例临床表现者,霍乱诊断要点,三、霍乱知识培训,四、临床诊断病例 1、具备各型霍乱临床表现之一,并且在腹泻病患者日常生活用品或家居环境中检出O1群和或O139群霍乱弧菌 2、在一起确认的霍乱暴发疫情中,暴露人群中出现任一型霍乱临床表现者 五、确诊病例 1、具备任一型霍乱临床表现,并且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细菌培养分离到O1群和或O139群霍乱弧菌 2、在疫源检索中,粪便培养检出O1群和或O139群霍乱弧菌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霍乱诊断要点,三、霍乱知识培训,疾病预防,一、切断传播途径:大力开展三管(管水、管粪、管饮食)一灭(灭蝇)为中心的群众性卫生运动,以切断传播途径。二、管理传染源:包括,健全疫情报告制度,及早发现病人;加强卫生检疫;发现病人及带菌者,按规定进行隔离治疗,直至症状消失,连续大便培养(隔日1次)3次阴性;对接触者隔离5日,同时进行医学观察与3次粪检 。三、致力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原来广泛使用的全菌灭活菌苗的保护率仅52%,亚单位B菌苗的保护率也只有50%,维持免疫时间均不到6个月,而且只能降低发病率,不能减少带菌率,效果很不理想。对渔民、船民、码头职工给予霍乱菌苗接种,在疫区及邻近地区开展有计划的选择性接种,对减少急性病例,缩短流行过程,仍可起到一定作用 。,三、霍乱知识培训,肠道门诊的功能区,挂号室诊疗室观察室实验室药房厕所,三、霍乱知识培训,四、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感染性腹泻,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原则诊断分类病例分类诊断标准分类报告工作流程,2008-12-11发布,2009-06-15实施诊断原则 乙肝的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学及影像学检查等进行初步诊断,确诊须依据血清HBV标志和HBV DNA检测结果。,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分类,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分类,乙型病毒性肝炎,HBsAg阳性,近期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乏力和消化道症状,可有尿黄、眼黄和皮肤黄疸,肝胆生化检查异常,主要是血清ALT和AST升高,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急性乙肝疑似病例,或,诊断标准,乙型病毒性肝炎,急性乙肝疑似病例+以上任意一项=急性乙肝确诊病例,急性乙肝疑似病例,有明确的证据表明6个月内曾检测血清HBsAg阴性,抗-HBc IgM阳性1:1000以上,肝组织学符合急性病毒性肝炎改变,恢复期血清HBsAg阴转,抗HBs阳转,乙型病毒性肝炎,急性HBV感染超过6个月仍HBsAg阳性或发现HBsAg阳性超过6个月,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HBc IgM阴性,慢性肝病患者的体征如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和肝、脾肿大等,血清ALT反复或持续升高,可有血浆白蛋白降低和(或)球蛋白升高,或胆红素升高等,=,或,或,慢性乙肝疑似病例,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HBeAg阳性或可检出HBV DNA,并排除其他导致ALT升高的原因,=,或,或,急性HBV感染超过6个月仍HBsAg阳性或发现HBsAg阳性超过6个月,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HBc IgM阴性,血清ALT反复或持续升高,可有血浆白蛋白降低和(或)球蛋白升高,或胆红素升高等,肝脏病理学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特点,慢性乙肝确诊病例,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HBsAg阳性史6个月以上,=,1年内连续随访3次或以上,血清ALT和AST均在正常范围,HBeAg阳性,血清HBV DNA可检出,慢性HBV携带者,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HBeAg阴性,血清HBV DNA检测不到,=,肝组织学检查无明显炎症、坏死和纤维化,肝脏组织学检查无明显炎症或炎症轻微,疑似病例,肝脏组织学检查,=,确诊病例,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原则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2008-12-11发布,2009-06-15实施诊断原则 依据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体征和肝功能试验结果进行初步诊断,确诊丙型病毒性肝炎须依据HCV RNA检测。,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史,曾接种过血液、血液制品或其他人体组织、细胞成分治疗,或器官移植。有血液透析史、不洁注射史,或其他消毒不严格的有创检查、治疗史,有静脉注射毒品史。职业供血者,特别是接受过成分血单采回输者。与HCV感染者有性接触史,或HCV感染者(母亲)所生的婴儿。,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病程在6个月以内,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等。可有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可伴有低热或出现黄疸。部分患者可有关节疼痛等肝外表现。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病程超过6个月,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等。部分患者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及轻度肝、脾肿大。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临床表现,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可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等。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及腹壁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脾脏肿大和脾功能亢进。失代偿期患者可有腹水、肝性脑病及消化道出血史。,临床表现,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血清ALT、AST升高,部分病例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或,疑似病例,诊断标准,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血清ALT、AST升高,部分病例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或,临床诊断病例,或,血清抗-HCV阳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或,血清HCV RNA阳性,确诊病例,丙型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定义流行病学史临床分型诊断原则诊断标准,定义 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又称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史 患者有不洁饮食和(或)与痢疾患者密切接触史。,细菌性痢疾,临床分型,急性,慢性:急性菌痢反复发作或 迁延不愈超过2个月以上,急性普通型(典型),急性轻型(非典型),急性中毒型,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脑型(呼吸衰竭型),混合型,细菌性痢疾,诊断原则,1、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后作出疑似诊断和临床诊断。2、确诊诊断须依靠病原学检查。,细菌性痢疾,疑似病例 腹泻,有脓血便或黏液便或水样便或稀便,伴有里急后重症状,尚未确定其他原因引起的腹泻者。,诊断标准,细菌性痢疾,临床诊断病例 同时具备:,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粪便常规检查,白细胞或脓细胞15/HPF(400倍),可见红细胞、吞噬细胞,细菌性痢疾,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病原学检查,粪便培养志贺菌阳性,细菌性痢疾,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发病者常有不洁饮食(水)和(或)与腹泻病人、病原携带者、腹泻动物、带菌动物接触史,或有流行地区居住或旅行史;需排除致泻性的过敏原、化学药品暴露史及症状性、器官功能失调等非感染性腹泻病史。,流行病学史,感染性腹泻,每日大便次数3次,粪便形状异常,可为稀便、水样便、脓血便、黏液便或血便。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食欲不振及全身不适。病情严重者可并发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已排除由O1血清群或0139 血清群霍乱弧菌、志贺菌属、溶组织内阿米巴及伤寒沙门菌以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所致的腹泻。,临床症状,感染性腹泻,1.粪便常规检查 粪便有形状改变,常为黏液便、脓血便或血便、稀便、水样便。 黏液便、脓血便或血便,镜检可见多量红细胞、白细胞,多见于沙门菌、侵袭性大肠杆菌、肠出血大肠杆菌、弯曲菌、耶尔森菌等细菌或某些病毒所致的腹泻. 稀便、水样便镜检可见少量或无红细胞、白细胞,多见于肠产毒性大肠杆菌、轮状病毒、隐孢子虫、气单胞菌等所致的腹泻。,实验室检查,感染性腹泻,2.病原检查 从粪便、呕吐物、血等标本中检出01血清群0139血清群霍乱弧菌、志贺菌属、溶组织内阿米巴、伤寒沙门菌、以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原体,或特异性抗原、特异性核酸片段检测阳性。,实验室检查,感染性腹泻,1、临床诊断病例 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粪便常规检查,诊断标准,感染性腹泻,2、实验室诊断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病原学检查,诊断标准,感染性腹泻,梅毒淋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五、性病管理,五、性病管理,梅毒,诊断要点:梅毒诊断标准根据卫生部卫生行业标准梅毒诊断标准(WS2732007)。梅毒诊断分为一期、二期、三期、隐性和胎传梅毒。梅毒诊断原则应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病例记录与报告要求:梅毒病例的记录与报告应按一期、二期、三期、隐性和胎传梅毒进行。仅报告以前未做出诊断的首诊病例或新发病例,复诊与随访检测者不报告。梅毒再次感染者需要报告。术前病人、孕产妇和献血人员的梅毒血清检测阳性者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后报告,仅依据阳性检测结果不报告。梅毒病例分类为疑似病例与实验室诊断病例,无临床诊断病例、病原携带病例和阳性检测病例。,五、性病管理,淋病,诊断要点:淋病诊断标准根据卫生部卫生行业标准淋病诊断标准(WS2682007)。淋病诊断原则应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病例报告要求:只报告以前未做出诊断的首诊病例或新发病例,复诊与随访检测者不报告。淋病再次感染者需要报告。新生儿淋菌性眼结膜炎病例需要报告。淋病病例分类为疑似病例与实验室诊断病例,无临床诊断病例、病原携带病例和阳性检测病例。,五、性病管理,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诊断要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诊断标准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印发的全国性病监测方案(试行)(2007年)。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诊断原则应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病例报告要求:只报告以前未做出诊断的首诊病例或新发病例,复诊与随访检测者不报告。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再次感染者需要报告。新生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眼结膜炎病例需要报告。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病例分类为实验室诊断病例和病原携带者,无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和阳性检测病例。,五、性病管理,尖锐湿疣,诊断要点:尖锐湿疣诊断标准根据卫生部卫生行业标准尖锐湿疣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235-2003) 。病例报告要求:基于临床诊断病例即可报告。每例尖锐湿疣病人只报告一次。以前无尖锐湿疣诊断病史的首诊病例应报告。尖锐湿疣复发病例不报告。无尖锐湿疣的临床表现,仅为人乳头瘤病毒(HPV)核酸检测阳性,或HPV血清抗体检测阳性者不报告。尖锐湿疣病例分类为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无疑似病例、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病例。,五、性病管理,生殖器疱疹,诊断要点:生殖器疱疹诊断标准根据卫生部卫生行业标准生殖器疱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236-2003)。 病例报告要求:基于临床诊断病例即可报告。每例生殖器疱疹病人只报告一次。以前无生殖器疱疹诊断病史的首诊病例应报告。生殖器疱疹复发病例不报告。无生殖器疱疹的临床表现,仅为单纯疱疹病毒(HSV-1或HSV-2)血清抗体阳性者不报告。生殖器疱疹病例分类为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无疑似病例、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病例。,注:以上五种性病具体诊断标准详见内网性病诊断标准知识要点,六、传染病疫情报告卡填写规范,传染病报告卡及填卡说明我院传染病报卡存在的常见问题传染病疫情报告卡规范填写纸质资料保存,传染病报告卡及填卡说明,六、传染病疫情报告卡填写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编号: 报卡类别*: 1、 初次报告2、订正报告姓名*: (患儿家长姓名: )身份证号: 性别*: 男 女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如出生日期不详,实足年龄: 年龄单位: 岁 月 天)工作单位或学校: 联系电话: 病人属于*: 本县区 本市其他县区 本省其它地市 外省 港澳台 外籍现住址(详填)*: 省 市 县(区) 乡(镇、街道) 村 (门牌号)患者职业*: 幼托儿童、 散居儿童、 学生(大中小学)、 教师、 保育员及保姆、 餐饮食品业、 商业服务、 医务 人员、 工人、 民工、 农民、 牧民、 渔(船) 民、 干部职员、 离退人员、 家务及待业、 其他( )、 不详病例分类*:(1) 疑似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 实验室确诊病例、 病原携带者、 阳性检测结果(献血员) (2) 急性、 慢性(乙型肝炎、丙肝、血吸虫病)发病日期*: 年 月 日诊断日期*: 年 月 日死亡日期 : 年 月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甲类传染病*: 鼠疫、 霍乱乙类传染病*: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艾滋病、病毒性肝炎( 甲型、 乙型、 丙型、 戊型、 未分型)、 脊髓灰质炎、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麻疹、 流行性出血热、 狂犬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 登革热、炭疽( 肺炭疽、 皮肤炭疽、 未分型)、痢疾( 细菌性、 阿米巴性)、肺结核( 涂阳、 仅培阳、 菌阴、 未痰检)、伤寒( 伤寒、 副伤寒)、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百日咳、 白喉、 新生儿破伤风、 猩红热、 布鲁氏菌病、 淋病、梅毒( 期、 期、 期、 胎传、 隐性)、 钩端螺旋体病、 血吸虫病、疟疾( 间日疟、 恶性疟、 未分型)丙类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腮腺炎、 风疹、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麻风病、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黑热病、 包虫病、 丝虫病, 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订正病名: 退卡原因: 报告单位: 联系电话: 报告人: 填卡日期*: 年 月 日备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填卡说明,卡片编码:由报告单位自行编制填写。姓 名:填写患者或献血员的名字(性病/AIDS等可填写代号),如果登记身份证号码,则姓名应该和身份证上的姓名一致。家长姓名:14岁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身份证号:尽可能填写。既可填写15位身份证号,也可填写18位身份证号。性 别:在相应的性别前打。出生日期:出生日期与年龄栏只要选择一栏填写即可,不必既填出生日期,又填年龄。实足年龄:对出生日期不详的用户填写年龄。 年龄单位:对于新生儿和只有月龄的儿童请注意选择年龄单位,默认为岁。工作单位:填写患者的工作单位,如果无工作单位则可不填写。联系电话:填写患者的联系方式。病例属于:在相应的类别前打。用于标识病人现住地址与就诊医院所在地区的关系。现住地址:至少须详细填写到乡镇(街道)。现住址的填写,原则是指病人发病时的居住地,不是户藉所在地址。如献血员不能提供本人现住地址,则填写该采供血机构地址。,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填卡说明,职 业:在相应的职业名前打。病例分类:在相应的类别前打。采供血机构报告填写献血员阳性检测结果;乙肝、血吸虫病例须分急性或慢性填写。发病日期:本次发病日期;病原携带者填初检日期或就诊时间;采供血机构报告填写献血员献血日期。诊断日期:本次诊断日期;采供血机构报告填写HIV第二次初筛阳性结果检出日期。死亡日期:死亡病例或死亡订正时填入。疾病名称:在作出诊断的病名前打。其他传染病:如有,则分别填写病种名称,也可填写不明原因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名称。订正病名:直接填写订正后的病种名称。退卡原因:填写卡片填报不合格的原因。报告单位:填写报告传染病的单位。报 告 人:填写报告人的姓名。填卡日期:填写本卡日期。备 注:用户可填写一些文字信息,如传染途径、最后确诊非传染病病名等。注:报告卡带“*”部份为必填项目。,我院传染病报卡存在的常见问题,1、填报缺项:不勾选“初次报告”、填写年龄后未勾选单位“岁”、未勾选病人现住址所属的区县、现住址的填写未到具体门牌号、学生未填写具体学校及班级、乙肝丙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