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性化合物的动态动力学拆分研究进展_第1页
手性化合物的动态动力学拆分研究进展_第2页
手性化合物的动态动力学拆分研究进展_第3页
手性化合物的动态动力学拆分研究进展_第4页
手性化合物的动态动力学拆分研究进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2 2卷 第 5期 2 0 0 8年 1 O月 分 子 催 化 J O U R N A L O F MO L E C U L A R C A T A L Y S I S ( C H I N A) V 0 l _ 2 2 N o 5 0c t 2 0o8 文章编号 : 1 00 1 3 5 5 5( 2 0 0 8 ) 0 5 - 0 4 7 3 - 0 8 手性化合物的动态动力学拆分研究进展 杜志强 , 王安明 ,王 华 ,周 成 ,杨 明 ,张 俊 ,祝社 民 ,沈树 宝 ( 1 南京工业大学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 江苏 南京 2 1 0 0 0 9 ; 2 南京工业 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 南京 2 1 0 0 0 9 ) 关键词:动态动力学拆分; 手性;消旋 ; 过渡金属 中图分类号 :0 6 4 3 3 2 文献标识码 : A 获得光学纯手性化合物已成为精细化学 品和制 药行业的重要目标, 外消旋体的拆分是合成光学纯 手性化合物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I , 其中动力学拆分 是常用的方法然而经典的动力学拆分方法 的缺点 是最大理论产率仅为 5 0 为了提高产率,经典的 动力学拆分方法需要一个底物的消旋化过程 ,理论 产率可以达到 1 0 0 经典 的动力学拆分与底物消 旋相结合的方法即为动态动力学拆分方法动态动 力学拆分技术 自出现以来 , 研究人员将此技术应用 于各种手性物质 的拆分 J ,取得 了很大的进步 , 我们将介绍近几年动态动力学拆分中底物消旋方法 的研究及工业应用 , 并 阐述了消旋与拆分耦合 的现 状 ,对该 课题 的研 究 以及 发 展方 向进 行 探 讨 和 展望 1消旋方法 理论上讲, 动态动力学拆分方法( D K R ) 可以把 所有的底物都转换成某种单一的异构体并且产率达 到 1 0 0 , 其中核心过程是底 物的原位消旋 J 目 前底物消旋的方法主要有化学法 、酶法消旋 1 1化学法消旋 化学法消旋是利用过渡金属络合物或者手性助 剂对未反应的底物异构体进行消旋 的一种方法 其 中酶 过渡金属配合物结合的反应 被广泛的应用 于动态动力学拆分中, 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该 系统适应 的底物范 围广 ,它能拆分各种 醇、二醇 、 胺及烯丙基酯等其中应用较多的过渡金属主要有 钌 、 钯 等 1 1 1钌催化 的消旋反应 目前 , 钌催化的动态 动力学拆分已经广泛应用于酮类的加氢反应 当中 B a c k v a ll 等人 。 。 首先应用脂肪酶 钌复合物催化拆 分仲醇 , 他们利用 4 - 氯苯基 乙酸 乙酯为酰基供体 , 通过研究他们发现在非极性溶液 中结果最好 ,最后 得到产物 的光 学纯度 9 9 ,产 率为 5 0 随后 K i ml 1 1 等人应用钌胡 旨 肪酶复合体催化拆分了烯丙 基醇, 他们采用了两种商业化的钌复合物( p 异丙 基苯) 一 钌( ) 复合物 3和它的氢化类似物4 , p 一 氯 苯醋酸盐作为酰基供体, 获得的单一对映体的产率 为8 0 以上, 对映体过量值( e e ) 为9 9 钌催化的消旋大多数都是在无氧无水条件下进 行的,N a m d u K i m等人 设 计 了一类新 型的催 化 剂( 图 1 ) , 其可以在空气中稳定存在, 他们通过对 ( ) 苯基乙醇消旋研究发现催化剂 的最佳 配基 是 氯化物 , 最佳的溶剂是 甲苯 ,在空气 中产物的产率 达到9 9 , 对映体过量值( e e ) 达到9 9 并且在纯 氧条件下产物的对映体过量值 ( e e ) 都可以达到 6 7 他们还对复合体催化剂( 4 ) 做了批次实验, 前2次的产率和对映体过量值( e e ) 都是9 9 , 第三 次产率为 9 5 , 对映体过量值 ( e e ) 为 9 9 可见此 钌催化剂复合体催化的高效性和可重复性 1 1 2钯催化的消旋反应 R e e t z 等 首次利用 过渡金属钯一 酶结合 的动态动力学拆分方法制备光 学活性胺,以钯 碳作外消旋催化剂, 用 N o v o z y m 一 4 3 5 作对映选择性的酰基化生物催化剂,乙酸乙酯 作酰化剂, 1 一 苯基乙胺被转化成( 尺 ) 一 N - ( 1 一 苯基乙 基 ) 乙酰胺 ,收率 6 4 ,对映体过量值( e e) 9 9 收稿 日期 : 2 007 8 - 2 3 ;修回 日期 : 2 0 0 7 1 1 1 1 基金项目: 十一五国家8 6 3 项目( N o 2 0 0 6 A A 0 2 7 2 1 1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0 3 7 6 0 3 4 ) , 江苏省 自 然科学基金( B K 2 0 0 6 1 8 1 ) 作者简介: 杜志强, 男, 生于1 9 8 3 年, 硕士生 通讯联系人 , 教授 ,博导T e l : 0 2 5 - 8 3 5 8 7 3 4 9; E m a i l :z s b s h e n h o t ma i l c o rn 4 7 4 分 子 催 化 第 2 2卷 O c 图 1钌复合催化剂 3和4 F i g 1 R u t h e n i u m c o mp l e x e s c a t a l y s t 3 a n d 4 由于外消旋经过一个很慢的钯( 0 ) 促进的胺一 亚胺平 衡步骤, 反应进行了8 d , 且有副产物苯乙酮生成, N ( 1 一 苯基 乙基) 一 N 一 ( 1 一 苯亚乙基 ) 胺和 N,N 一 二 ( 1 - 苯乙基) 胺生成 C h o i 等 用 P d N o v o z y m- 4 3 5结合的动态动力学 过程对上述方法进行了改进,他们用酮肟作为底物 , 在通人氢气 的情况下以乙酸乙酯作 为酰化剂 , 加入 异丙基乙胺抑制上述副产物的生成,一系列酮肟在 6 0反应 5 d被转化成相应的光学活性乙酰胺 , 收 率 7 0 8 9 , 对映体过量值 ( e e ) 9 4 一 9 8 随后 Wi l l i a ms 课题组_ 1 对钯与酶复合催化拆 分作 了研究 ,他们应用 P d () 分别与荧光假单胞 菌属脂肪酶和乙酰胆碱酯酶复合来催化苯基一 环 已 烯基 乙酰肼 ,最后他们研究发现脂肪酶 与钯复合 催化的结果最好 , 产率达到 8 1 , 对映体过量值达 到 9 6 值得一提的是 ,最近 K i m等人 采用 了一种 全新的钯催化剂拆分伯胺 , 他们第一次使用 了钯纳 米催化剂 P d A I O( O H) 来 催化 消旋苯 基 乙胺 ( 图 2 ) , 最后得到对映体过量值( e e ) 9 9 同时他们 以商业化的钯催化剂 P d A 1 0 作为对照, 结果发现 H 一 O 8 _ O H O 。 m 。 l i pa s e UJ f s ) - 1 8 图 2 l 一 苯基乙胺的动态动力学拆分 F i g 2 Dy n a mi c Ki n e t i c Re s o l u t i o n o f 1 - P h e n y l e t h y l a mi n e P d A I O( O H) 催化的消旋过程 比商业化的 P d A 1 : 0 快许多, 在1 2 h 之后对映体过量值减少到2 9 , 而 2 4 h 之后就接近零( 9 8 1 2 2 一 氨基酸衍生物的消旋酶 虽然 自然界 中 a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具有高度的立体特异性 ,主要 是 L 型, 但是最近 D型的类似物在生物资源中被发 现 这些资源大多是具有高利用价值的自然产物 除了通过镜像的从头合成代谢途径, D型氨基酸异 构体可以通过生物催化消旋和拆分来获得, 也就是 通过消旋酶催化 的动态 动力 学反应来获得 目标产 物 氨基酸衍生物的消旋酶主要有谷氨酸酯消旋 酶、 氨基酸消旋酶、 精氨酸消旋酶等等 谷氨酸酯消旋酶的底物范围很小,主要用于 D 型谷氨酸酯的制备, 谷氨酸酯外消旋体中的 L型异 构体可以被谷氨酸酯消旋酶氧化成为 D型( 图4 ) , 其中分子氧作为氧化剂 这样 D型的谷氨酸酯很容 D GI u L L - Gl u 一O 2 + H 2 0 ) ( L-G -u d a s e a k e 啪 l u t H2 02 州 H3 图4利用谷氨酸消旋酶来生产 D 一 谷氨酸的过程 F i g 4 P r o d u c t i o n o f D gl u t a mi c a c i d i n v o l v i n g g l u t a ma t e r a c e ma s e 易分离出来 酸合成酶和氨基酸消旋酶, 以外消旋氨基酸和吲哚 色氨酸是人体的必需氨基酸, K S o d a 等人 。 作为原材料( 图5 ) , D型氨基酸可以很好的分离出 采用了两步法来生产 L 色氨酸 , 反应 中利用了色氨 来 , 最后 他们还在2 0 0 L 反应器 中试验 大肠 杆菌全 NH2 H o 入 洲 l I o t r y p t o p h a n s y n t h a s e 7 - 帕 洲 O D Se r 图 5利用氨基酸消旋酶合成 L 色氨酸的动态动力学拆分过程 F i g 5 S y n t h e s i s o f L t r y p t h o p h a n i n a d y n a mi c k i n e t i c r e s o l u t i o n p r o c e s s u s i n g a mi n o a c i d r a c e ma s e n S 时 m 咖 郇 m 4 7 6 分 子 催 化 第 2 2卷 细胞催化 , 得到一个 比较好的结果 , 产量为 1 1 0 g L 2消旋与拆分反应的耦合 为了解决动力学拆分的最大理论产率问题, 人 们需要在经典的动力学拆分方法 中增加一个未反应 的对映体的循环过程主要的方法有分离、 对映体 的消旋、 重复拆分 但是分离只是简单的将未反应 的对映体分离 ,没有充分利用底物,只能缩短反应 时间, 最大的理论产率仍然没有改变; 再如重复拆 分, 由于酶只能将一种特定的对映体反应, 而不能 与另一构象的对映体反应, 重复拆分只是使产率更 加接近最大产率, 并不能改变最大产率为5 0 的缺 陷 相比于前两者, 对映体的消旋反应很好的解决 了这个问题( 图 6 ) , 消旋化过程主要是利用过渡金 属或手 性助剂 、 消旋酶 等对 未反应 的底物进行 消 Ch i r a l c a t a l y s t +P K 。 s R; , s 图6去消旋化过程中的底物消旋 F i g 6 S u b s t r a t e r a c e mi s a t i o n i n d e r a c e mi s a t i o n 旋, 再通过酶进行拆分, 理论产率可以达到 1 0 0 B a c k v a l l 等人认为消旋与拆分的耦合应该符 合4个基本条件( 1 ) 拆分的对映体选择性很强; ( 2 ) 消旋 反应过程 的速率必须很 快;( 3 ) 过渡金属 或者消旋酶不能与产物反应;( 4 ) 拆分与消旋过程 必须能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兼容 不同种类的催化剂催化底物时 , 反应过程中消 旋与拆分的耦合方式大不相同, 过渡金属催化的消 旋反应往往是在拆分反应之前或者与拆分反应同时 进行比较有代表性的是 K i m拆分伯胺的反应, 反 应的第一步是将底物进行消旋, 条件是纳米钯催化 剂在 甲苯中于 7 0下反应 2 4 h , 最后产物经 H P L C 检测, 构型的伯胺的对映体过量值 ( e e ) 达到 9 8 将第一步得到的产物进行预处理后加入固定 化酶后进行拆分, 再此实验中第一步和第二步的反 应条件相同 , 所以可以在第一步的时候加入固定化 的脂肪酶, 但是在实验过程中要考虑纳米钯催化剂 是否会对酶的拆分产生影响,最后得到 目的产物对 映体过量值( e e ) 9 9 但是消旋酶催化 的过程通常是先拆分然后通过 消旋酶进行消旋得到单一对映体的产物, D e g u s s a 公司_ 2 目前 N 乙酰氨基酸生产线就是采用 了双酶 法来生产单一对映体的 N 一 乙酰氨基酸( 图7 ) 首先 利 用L 氨基酸酰基转 移酶来催化N一 乙酰一 D L - 氨基 N ac yl ar ni no aci d r ac em a se A c y I t N H 人 R CO 2 H H 2 R 、 C o 2 H 图 7利用双酶系统对 N 一 乙酰氨基酸的动态动力学拆分过程 F i g 7 D y n a mi c k i n e t i c r e s o l u t i o n o f N a c y l a mi n o a c i d u s i n g a t w o e n z y me s y s t e m 酸, 最后得到的产物是 L 氨基酸和未参加反应的 N 一 乙酰 D - 氨基酸然后通过结 晶进行分离 , 最后没 有反应的N 乙酰 D 氨基酸在 N 一 乙酰氨基酸消旋酶 的作用下消旋 , 形成 N 一 乙酰一 L - 氨基酸 3动态动力学拆分手性化合物制备 3 1手性醇的拆分 单一手性的仲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中间体, 可 用于制备单一手性药物、 农用品等, 而且具有高光 第 5期 杜志强等 :手性化合 物的动态动力学拆分研究进展 学纯度的某些仲醇还是制备高质量液晶不可缺少的 原料制备单一手性仲醇的比较常用 的方法是采用 酶或化学催化剂来催化动力学拆分 Wi l l i a m s等人 首先报 道了应用多种 过渡金 属作为消旋剂, 与荧光假单胞菌脂肪酶复合催化拆 分仲醇 他们在拆分 1 一 苯基乙醇时利用 R h ( c o d ) C 1 : 作为消旋剂 ,乙烯基醋酸盐作为酰基供体 ,最 后获得产物 ( R) - a 一 甲基醋酸盐 的对映体过量值 Ph ( e e ) 为7 6 , 产率为 8 0 结果不是很理想, 但是 证实了过渡金属与酶动态拆分仲醇的可行性之 后, B a c k v a l l 等人 又对这一方法进行了重要的改 进, 利用二聚体钌复合物与固定化、热稳定的脂肪 酶在9 0 o 【= 复合催化拆分仲醇, 并使用 p 一 氯苯酯作 为酰基供体解决了外消旋剂与酰基供体不兼容的问 题, 最后转化率高达 1 0 0 ,单一产物的产率为 9 2 , 对映体过量值( e e ) 为9 9 5 ( 图8 ) 1 ( 2 too l ) No v o z y m - 43 5 ROAc Ac e t o p h e n o n e Bu OH, 7 0 OAc P R= v i n y l : 5 0 y i e l d, 9 9 e e R= p- c h l o r p h e n y l : 1 0 0 y i e l d, 9 9 e e 图8脂肪酶一 钌复合催化系统对 1 一 苯基乙醇的动态动力学拆分 F i g 8 T h e DK R o f 1 - p h e n y l e t h a n o l b y a l i p a s e r u t h e n i u m s y s t e m K i m和 P a r k 等人 最近的研究扩大了反应产 物的规模, s 构型和 R 一 构型的产物都可以用动态动 力学的方法获得他们对溶剂、 酰基供体、 酶的处 理方法进行 了研究 , 结果表明在 T H F溶剂 中最好 , OH t o l u e n e 2 5 , 3 d 采用了枯草芽胞杆菌蛋白酶作为酰基化试剂,丁酸 三氟乙酯作为酰基供体, 而氨基环戊二烯钌复合物 作为消旋剂K i m和 P ark等人还对获得两种不同构 型的拆分方法进行 比较( 图 9 ) , 结果获得的单一对 OCOP r 三 OCOP r OH 9 4 i s o l a t e d y i e l d 9 9 5 o A Ie e OH 9 5 i s o l a t e d y i e l d 9 95 e e 图 9 m一 异羰基苯 1 - 乙醇的动态动力学拆分 F i g 9 D y n a mi c Ki n e t i c Re s o l u t i o n o f m- B u t a n o y l o x y p h e n y l 一 1 一 e t h a o l 映体在产率和对映体过量值方面都比较接近 3 2手性胺的拆分 R e e t z 等 首次利用过渡金属钯一 酶结合的动 态动力学拆分方法制备光学活性胺此后 B i c k v a l l 等人 报道了利用钌复合物催化胺的消旋, 在 甲 苯中1 1 0下催化消旋未反应的对映体 S h a r f u d d i n 等人 利用脂肪酶拆分酰基亚胺, 他们采用异丙 烯基醋酸盐作为酰基试剂, 以正己烷作为溶剂, 6 0 7 0下反应, 最后通过对很多物质拆分研究得 到的对映体过 量值 ( e e ) 均大 约为 9 9 最近 B a c k v a l l 等人 又对伯胺的拆分进行了研究 他们 利用 自己设计的钌复合物 5 c 和 C A L B共同作用拆 分伯胺, 以甲苯作为溶剂, 加入适量 N a C O , 以酰 基酸作为酰基供体( 图 l 0 ) , 最后得到的最好产率 4 7 8 分 子 催 化 第2 2 卷 为9 5 , 对映体过量值( e e ) 为9 9 NH2 4 mo 1 5 c R1 r a c 1 a - k NHAc C AL - B, Na 2 CO t 3 R o l u e ne ,9 0 C R 2 a - k R 图1 0伯胺的动态动力学拆分 F i g 1 0 D y n a mi c Ki n e t i c Re s o l u t i o n o f P ri ma r y Ami n e s 3 3氰醇的拆分 光学活性氰醇以及由它转变而成的 一 羟基酸 , 羟基酯 , O t 一 羟基酮和 B 一 羟基胺等一系列光学活性 异构体都是重要的农药和医药中间体 熊健等人 研究了有机相中脂肪酶催化苯乙 氰醇 的转酯化反应 ,拆 分苯 乙氰醇 考察 了酶、溶 剂 、 溶剂水含量 、 外加苯 甲醛和苯 甲酸以及底物浓 度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 反应2 0 h以后底物转化率 为 5 0 , 对映体过量值( e e ) 大于9 9 K o r d i k 等 人 研究 了 一 氰醇的拆分 , 应用 C A L B作为生物 催化剂, 钌复合物作为消旋剂, 对氯乙酸酯作为酰 基供体, 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3 4萘普生酯的拆分 萘普生是一种非 甾类 消炎 、镇痛、解热药 ,对 关节炎等结缔组织疾病有独特的疗效其药理活性 与分子的手性密切相关 , s 对映体 的药理活性是 R 一 对映体的2 8 倍 而其化学合成产物为 尺 和 s 对映 体的混旋物, 所以其拆分研究受到极大的重视I 3 目前已有很多人研究 了萘普生的拆分,徐 毅 等人选择 了一种便于底物一 产物分离的微水一 有 机两相体系, 将圆柱状假丝酵母脂肪酶( C C L ) 固定 于硅藻土上 , 合成了一种能提高酶催化反应速度的 萘普生氯乙酯 反应2 4 h转化率即可达到3 5 , 反 应速度远大于萘普生甲酯 , 并初步探讨 了水量对酶 催化反应的影响, 发现当水在载体表面形成单层分 布时 , 酶催化反应速度最快鞠培培 等人研究了 拟低共熔体系中脂肪酶水解拆分萘普生酯, 利用圆 柱状假丝酵母脂肪酶( C C L ) 在拟低共熔体系 中拆分 萘普生甲酯制备高效药性的 型萘普生药物, 拆分 效率高达4 5 8 , 比有机相酶促反应提高了一倍以 上然而大多数局限于萘普生酯 的动力学拆分 ,辛 嘉英等人 的研究实现 了萘普生酯的动态动力学 拆分, 他们设计了一种膜反应器 ,巧妙地将碱催化 萘普生酯的原位消旋过程与脂肪酶的拆分过程结 合, 形成一个动态的拆分过程, 反应 3 6 0 h , 转化率 达到 6 0 时,对 映体过量值 ( e e ) 仍保 持在 9 6 左右 4结 语 近十年来 , 动态动力学拆分方法在反应效率和 应用范围取得了很大 的进步 ,酶与过渡态金属 , 或 者酶与消旋酶催化的拆分在生产单一对映体中的作 用越来越重要但是, 这两种动态动力学拆分方法 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4 1过渡金属催化的消旋与酶拆分的反应条件 一 般具有很大差异 ,较难实现反应 的同时进行一 般来说 ,温度升高 ,消旋化速度加快 , 但酶在高温 下容易变性, 反应条件很难统一这要求研究和改 进酶的热稳定性 , 开发更多种类 的嗜热酶目前提 高酶的热稳定性 的方法主要有 固定化方法 、基因工 程、蛋 白质工程以及极端微生物的筛选 4 2酶与过渡金属催化消旋反应的底物适应性 很低 ,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物质 , 并且 回收率很 低现在主要 目标是开发一些新的酶催化系统 ,来 扩大酶催化底物 的广泛性,利用蛋 白质工程技术, 对现有的酶进行适 当的改造 ,扩大酶的底物适应范 围, 同时还要利用各种技术提高酶的稳定性( 例如 酶的固定化) , 使其能多批次使用, 争取扩大其适 应范围和回收率 4 3消旋酶应用的主要瓶颈是酶的来源很少, 并且产量很低消旋酶主要来源与一些特殊 的微生 物和植物的种子 , 但产量很低 ,目前应该利用微生 物筛选技术或基因工程技术对现有的微生物或者酶 进行改造,获得酶的高产菌株并对现有 的分离提 取技术进行改进 , 获得更高产量的酶 4 4目前 ,在拆分与消旋 的耦合过程方面的研 究还比较少, 主要是简单的按照反应条件的不同而 进行耦合,由于酶和金属催化剂或者酶与酶之间可 能会相互影响, 进而影响拆分和消旋的效率, 所以 建议在拆分或者消旋 的过程中采用膜将两个反应体 系分离 , 这样既可 以节省时间又不互相产生影响 , 大大缩短了反应时间 若在消旋和拆分的过程中与 产物的分离进行耦合, 这样可以加快反应的速度, 节省时间, 提高效率 第 5期 杜 志强等 : 手性化合物的动态动力学拆分研究进展 4 7 9 动态动力学拆分已经成为制备光学纯物质最重 要的工业生产方法之一消旋酶催化 的消旋反应较 于过渡金属有很多优点 ,随着 生物工程 、酶工程 、 蛋白质工程等技术的发展, 会有越来越多的消旋酶 被发现和改进 4 2 J ,这将成 为 以后动态动力学拆分 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动态动力 学拆分将会广泛的应用在制药 、 农业和精细化学品 行 、 【 中 参考文献: 1 B e l e n M M, B a e k v a l l J E C u r r e n t O p i n i o n i n C h e m i c a l B i o l o g y J , 2 0 0 7 , 1 1 : 2 2 6 2 3 2 2 K i m M J , A h n Y, J a i w o o k P C u r r e n t O p i n io n B i o t e c h n o l o g y J , 2 0 0 2 , 1 3: 5 7 8 5 8 7 3 Mo h a r e m T E , Wi l l i a m s J M J C u rr e n t O p i n i o n i n C h e m i c a l B io l o g y J , 1 9 9 9 , 3 :1 1 1 5 4 Wa r d R S T e t r a h e d r o n :A s y mm e t r y J ,2 0 0 5 ,6 : 1 4 7 5 1 4 9 0 5 A n d r a o s J o h n P h y s C h e m A J ,2 0 0 3 ,1 0 7: 2 3 7 4 2 38 7 6 P e l l i s s i e r H e l e n e T e t r a h e d r o n J , 2 0 0 3 , 5 9 : 8 2 9 1 8 3 2 7 7 P ami e s O,B a e k v a l l J E T r e n d s i n B iot e c h n o l o g y J , 2 0 0 4,2 2:1 3 01 3 5 8 R i e r m e i e r T h o ma s HT e t r a h e d r o n L e t t J , 2 0 0 5, 4 6 : 3 4 0 33 4 0 6 9 C h o i Y K, J o n g S H, J u n g J Y, e t a 1 O r g C h e m J , 1 9 99。6 4:8 4 238 42 4 1 0 P e r s s o n B A, B te k v a l l J E A m C h e mS o c J , 1 9 9 9,1 2 1 :1 6 4 51 6 5 0 1 1 L e e D, Hu h E u n A O r g L e t t J , 2 0 0 0, 2: 2 3 7 7 2 3 79 1 2 K i m N,K o S B O r g L e t t J ,2 0 0 5 ,7 :4 5 2 3 4 5 2 6 1 3 R e e t z M T ,S c h i mo s s e k K C h i m J ,1 9 9 6 , 5 0 : 6 6 8 66 9 1 4 C h o i Y K,K i m M J ,A h n Y K i m MO r g L e t t J , 20 01,3:4 0 994 1 0 3 1 5 K i m M J C u r r e n t O p i n i o n i n B i o t e c h n o lo g y J ,2 0 0 2 , 1 3: 5 7 85 8 7 1 6 K i m M J , K i m W H, Ha n K O r g L e t t - J , 2 0 0 7 , 9 : l 1 5 71 1 5 9 1 7 X i e Y C ,L i u H Z ,C h e n J Y I n t e r P h a r m J , 2 0 0 0。1 9 6:2 12 6 1 8 L i u Y i ( 刘毅) , Wu X i a o y a n ( 吴晓燕) , J i a o Q i n g c a i ( 焦庆才) C h e m ( 化学通报) J , 2 0 0 5, 1 2 : 9 3 5 93 8 1 9 T u r n e r N J C u rr e n t O p i n io n i n C h e m ic a l B io l o g y J , 2 0 0 4,8:1 1 41 1 9 2 0 G a d l e r P ,G l u e c k S M,K r o u t i l WB i o c h e m S o c T r a n s a c t io n s J , 2 0 0 6 , 3 4 :( p a r t 2 )2 9 6 3 0 0 2 1 G e o ff r e y C F,S t a m p e r A A,Mo r o l l o D R B i o c h e m J , 1 9 9 8 , 3 7 : 1 0 4 3 81 0 4 4 5 2 2 S i l v i a M,Wo l f g a n g K,K u r t F ,e t a 1 C h e mC o mm J , 2 0 0 5 ,1 9 04 1 9 0 5 2 3 C h o i W J ,L e e K Y,K a n g S H,e t a 1 S e p a r a t i o n a n d P u r ifi c a t io n T e c h n o lo g y J , 2 0 0 7 , 5 3 :1 7 81 8 2 2 4 C h a d h a A,B a s k a r B T e t r a hed r o n :A s ymmet ry J , 2 0 0 2,1 3:1 4 6 11 4 6 4 2 5 S t r a u s s U T,F a b e r KT e t r a h e d r o n :A s ymmet ry J , 1 9 9 9,1 0: 4 0 7 9 4 0 8 1 2 6 Y a g a s a k i MO z a k i A Mo 1 C a t a 1 : E n z y m e J , 1 9 9 8,4:11 1 2 7 O i k a w a T, Wa t a n a b e M, Ma k i u r a H, e t a 1 B io s c i B i o - t e c h n o 1 B i o c h e m - J ,1 9 9 9 , 6 3 : 2 1 6 8 2 1 7 3 2 8 B a e H S , Ho n g S P, Lee S G, e t a 1 J Mo 1 C a t a 1 B: E nz y m e J , 2 0 0 2 , 1 7 : 2 2 3 2 3 3 2 9 Ma y 0,V e r s e c k S ,B o mm a r i u s A O r g P r o c e s s R e s D e v J , 2 0 0 2 , 6: 4 5 2 4 5 7 3 0 D i n h P M, H o w a r t h J A, Wi l l i a m s J M J , e t a 1 T e t r a h e d r o n L e t t J ,1 9 9 6 , 3 7 : 7 6 2 3 7 6 2 6 3 1 P e r s s o n B A,L a r s s o u A L E,B e k v a l l J E ,e t a 1 A m C h e m S o c J , 1 9 9 9, 1 2 1 :1 6451 6 5 0 3 2 K i m M J ,C h u n g Y,C h o i Y K,e t a 1 A m C h e m S o c J , 2 0 0 3 , 1 2 5 : 1 1 4 9 41 1 4 9 5 3 3 P h m i e s 0, H e r ma n n s N, B a e k v M 1 J E T e t r a h e d r o n L e t t J , 2 0 0 2 , 4 3 : 4 6 9 9 4 7 0 2 3 4 S h a r f u d d i n M,A t s u s h i N,Y u k o I , e t a 1 T e t r a h e d r o n : A s ymmet ry J , 2 0 0 3 , 1 4 : 1 5 8 11 5 8 5 3 5 P a e t z o l d J ,B a e k v M 1 J E A mC h e mS o c J , 2 0 0 5,1 2 7:1 7 6 2 01 7 6 2 1 3 6 X i o n g J i a n( 熊健) ,J i Z h e n g( 季峥) , wu J i a n p i n g ( 吴坚平) , e t a 1 C h i n B io p r o E n g i n ( 生物加 工过程) J , 2 0 0 5 , 3 3 : 3 33 7 3 7 K o r d i k C P, R e i t z A B , Me d C h e m J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