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及其成因分析——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例_第1页
教学设计--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及其成因分析——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例_第2页
教学设计--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及其成因分析——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例_第3页
教学设计--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及其成因分析——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例_第4页
教学设计--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及其成因分析——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及其原因分析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例(复习课)一、情态分析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及其成因分析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例是人教版教材必修第二单元第二节的活动主题。 至今为止,学生们都学习了“气候类型的判断”,这起到了向本课题转移的学习的楼层的作用。 根据多年湖北省考试纲要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天气和气候是高考高频考试的内容。 本课题是气候比较活跃的特殊分布,是学习地理学人口、农业、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等其他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发挥着启发性作用。2 .教育目标1 .知识和技能目标(1)认识典型热带沙漠气候的非区域性分布(2)了解和分析其形成原因(3)学习与世界其他气候类似的非区域性。2 .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多媒体平台,以照片播放的方式,让学生认识气候的非区域性分布,设置直观、刺激学生的探索兴趣(2)活动,根据学生的探索过程,采用归纳演绎法, 让学生认识到非区域性因素(3)通过学生的集体讨论,分析影响热带沙漠气候形成的非区域性因素,总结解题思路(4)最后留下思考问题,让学生进行知识转移,模仿世界其他气候的非区域性分布及其原因分析,为下节课做铺垫。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1)学生在认识地理环境整体性思考的同时,也培养认识地理环境差异的微观视角(2)培养学生的知识转移能力,探讨和论证地理问题(其他气候的非地域分布现象和成因)的能力。三.教育的重要难点教育重点:从热带沙漠气候的区域分布规律总结了热带沙漠气候的非区域分布现象。教育难点:指导学生分析热带沙漠气候非区域分布的原因。课程类型:复习课会话安排: 1个会话四、教育方法1 .视觉演示法:利用多媒体,通过照片放映等手段进行视觉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教室气氛,促进学生学习知识。2、活动探索法:学生以剧本等活动形式获得知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培养了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小组的语境讨论,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5 .教育过程(一)引进图片,引起兴趣;【教师投影】:热带沙漠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图和热带沙漠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现象图。 诱导学生从热带沙漠气候的地带性分布规律中找出热带沙漠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现象。【学生活动一】:学生分析照片,讲述热带沙漠气候的非地域性分布现象,思考非地域性因素包含什么因素(2)阅读图分析,发现问题【教师活动】:我带学生去讲台之前,指出世界热带沙漠气候的非地域性分布区域在哪里,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图,研究发现差异。【学生活动】:学生们积极进行照片比较,讨论后探索了热带沙漠气候的非地域性分布区域。【教师活动】:在学生们的成果中,总结概况,及时进行表扬鼓励。 世界5个地区中,特别显着、典型的是: (1)南美热带沙漠的气候以细长分布向北延伸至赤道附近;(2)北美热带沙漠气候延伸至38N以北;(3)非洲东岸索马里半岛的热带沙漠气候分布等。(三)活动探究、原因论证;【教师活动】:通过分组学生,各组学生讨论地区热带沙漠气候非地区性分布的原因,总结这些问题的解题思路。我发现,影响气候非地带性分布的非地带性因素主要为海陆分布、地形、海流,使学生们再次熟悉世界海流分布:海陆分布影响非地带性分布的延伸方向和范围的山地背风坡具有焚风效应,形成雨影区,降水少的大陆西岸以寒流为普遍,寒流作用降温减少并且让同学们分析了热带沙漠气候非地域性分布的原因,最后总结了分析这种气候非地域性分布的解题思路。【学生活动】:第一组探讨南美西海岸热带沙漠气候非区域分布原因的第二组探讨北美西海岸热带沙漠气候非区域分布原因的第三组探讨非洲东部索马里半岛热带沙漠气候非区域分布原因的第四组探讨澳大利亚中部热带沙漠气候逼近西海岸的原因。【教师活动】:总结学生的解答,进行知识的转移、思考的开展,总结了这些问题的解题构想。(四)知识转移、思维扩大;【教师活动】:分析其他气候类型的非区域性分布及其原因。 以日本亚热带季风气候增长到45 N为例,分析其形成原因。【学生活动】:通过讨论,认为是海陆分布、地形、海流的综合影响,导致知识转移。(五)分析、学习和使用真正的问题;【教师活动】:【个案研究】(2013年新课标卷4-6 )图2是45N附近某地区的遥感影像,其中浓色部分为植被霸区,淡色部分为高原沙漠区,全年冰雪霸山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公里。 读图二,完成四六题。高原沙漠地带植被复盖区山峰山脉01020公里n图24 .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因素是:a .大气环流b .地形c .纬度位置d .海流5 .该区域应:a .亚洲大陆太平洋沿岸地区b .亚洲大西洋沿岸地区c .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d .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6 .该地区中山脉西坂山麓的自然植被a .常绿阔叶林b .常绿硬叶林c .针阔叶混交林d .草原【解答分析】4 .从b题干可以看出该地区位于45N处,比较接近海洋,从该图可以看出西侧有山脉,有植被霸盖,东侧为高原沙漠。 由于纬度位置不同,该地区应受西风带的影响,西侧西风受风坡影响,降水量多,植被复盖好,东侧西风背风坡雨影地区,降水量少,形成高原沙漠,因此引起图示地区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形。5. D该地区位于西风带,靠近海洋,西侧有山脉,有植被霸盖,山脉东侧为高原,高原有沙漠景观,世界地理欧洲西部与美国学到的知识相结合,很容易判断该地区为北美太平洋沿岸地区。6. C常绿阔叶林是适应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植被,常绿硬叶林是适应地中海气候的植被,该地区为45N,并非有这两种植被,故a、b项错误的针阔叶混交林主要分布于亚洲大陆中的高纬度地区,图示地区为45N, 因为是山区,所以是针阔叶混交林,c项正确的草原一般是与降水量少的半干旱地区相对应的植被,但是图示地区的西侧受到西风带和地形上升作用的影响,降水量多,所以不是草原,而是d项错误。热带沙漠气候的非地带性3 .非洲大陆东岸索马里半岛分布1 .南美洲西海岸成因地形海流海陆的不同2 .北美洲西海岸4 .澳大利亚中部的热带沙漠气候逼近大陆西岸(6)板书设计(7)作业练习:(二选一)(1)分析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及其成因。(2)总结分析世界其他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及其成因。六.课程总结本节总结热带沙漠气候区域性分布规律中热带沙漠气候的非区域性分布现象,并分析其原因。 最后总结了这类问题的解题思路,列举一反三,比较其他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及其原因。课程大纲:地球上其他气候的不平整地分布及其分析课程总结比较理想大陆的气候区域分布照片的放映你要问问题吗?复习旧知识,指导新课程看清变化,找出热带沙漠气候的非区域分布总结非地带性和地带性的差异和联系找出分布区域影响气候形成的所有因素是什么?指导学生分析热带沙漠气候的非区域分布及其原因选择显着典型地区分析其原因总结热带沙漠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的解题思路知识的转移,吸引发展,举一反三学生练习某种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及其原因分析高考试题解答,在此类问题中的应用事件1活动2事件3事件4展示板书,分层布置作业【教室凝固】(2007年,全国卷3-5 )读图2,回答3-5题。3、暖流影响显着的是a、T B、Q C、R D、s气候的特征是“冬天温和多雨,夏天炎热干燥”a,T B,Q C,R D,s5、图3所示几个气温的年变化和年降水量的情况下,与p地一致的是a、 B、 C、 D、(2013年江苏高考模拟)阅读世界某自然带的局部分布图,回答第(1)(2)个问题。(1)在该自然带的分布地区,甲地区的最高纬度分布较低(不足35S ),其主要影响因素为()a .陆地纬度分布b .降水条件c .地形d .洋流(2)世界陆上自然带的分布图表明,北半球的苔原带和针叶树林带向东西延伸,南北交替的现象,与此相对,南半球缺少这两个自然带的原因是()a .受西风漂流影响的b .受海洋和陆地分布的影响c .受地形和地形影响的d .受热和水分条件的影响答案:(2007年,全国卷3-5 )3. C澳大利亚东北部受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