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期中知识点总结_第1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期中知识点总结_第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期中知识点总结_第3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期中知识点总结_第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期中知识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综述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征1.中国古代主要耕作方式:P5(1)“刀耕火种”在最初阶段使用。(2)春秋战国时期,采用牛耕技术和铁器,形成了牛耕铁犁耕作法。(3)汉代,牛耕逐渐传入全国,铁农具的数量大大增加。出现了诸如犁铧、耦合犁和拉牛犁等播种工具。(4)屈原犁出现于唐代,可以控制耕地的深度。附:铁犁牛耕法推广的影响;提高农产品的亩产量是农业力量的一场革命,它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促进小农经济和集约耕作技术的出现和发展。2.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P6(1)商周时期:井田制,即国家公有制,实际上属于国王所有。(2)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建立了土地私有制(3)战国以后,大部分土地为地主所有,农民拥有的土地较少。(4)北魏至初唐:实行土地均等化,国家授予农民土地,农民承担赋税和徭役附录1:战国以后中国社会的主要土地制度:(1)国家土地所有权(2)地主土地所有权(3)自耕农对土地的所有权(4)君主私人拥有土地附录2:P6土地兼并问题(1)原因:1)官僚地主依靠特权拥有公共土地(2)贵族、官僚和强人霸占肥沃的土地,对待穷人(3)由于自然和人为灾害,农民被迫出售土地并逃离。(4)不压制兼并的国家政策(5)(根本原因)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土地可以买卖。(2)危害:土地权利与劳动者分离,导致农业生产秩序严重破坏使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荡(3)使国家减税和劳务征收困难,国力削弱(4)流向土地的社会资本和农民的贫困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和萌芽中的资本主义的成长。(3)解决方案:开明的政治家:改革土地制度,缓解兼并(2)人民暴动:提出平等耕地的口号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战国以后):(1)小农个体经营是主要经营方式。(2)铁犁牛耕是主要的耕作方法(3)主导的土地制度是地主土地所有权(4)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特征是集约栽培。4.列举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历史事实:(1)操作模式:(1)家庭手工业的特点:与小农业紧密结合,是小农个体经济的组成部分;大多数产品和原材料都是自给自足的P10(2)农家手工业的特点:它是在汉代大地主的农舍里进行的。这也是自然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P10(3)国营手工业的特点: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如盐和铁是政府经营的,由政府垄断;皇家作坊专门生产专供政府和皇帝使用的物品。生产技术水平高,但不包括生产成本,使国家财政支出大P11(4)私营手工业的特点:富有的民间为市场创造和生产民用产品,这是商品经济性质的。后期雇佣工人经营的手工业作坊是资本主义的萌芽阶段。(明朝中叶以后,政府营以上领导)(2)工人和铁匠:P11(1)秦汉时政府手工业管理部门称为工官。(2)在古代中国,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家庭被称为铁匠。他们定期在政府经营的手工艺作坊工作。(3)古代纺织工业的发展:P12(1)新石器时代:萌芽期,原料为大麻和葛根,出现了养蚕和丝织技术。(2)汉代:丝绸(5)古陶瓷产业发展:P15(1)原始时代:彩陶和黑陶(2)中商代:原始青瓷(3)东汉末年:制瓷技术成熟,青瓷出土。(4)唐代: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乐清白星、景德镇和大邑白瓷、唐三才釉下彩画(5)清代:粉彩瓷唐宋以来,许多名窑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品5.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1)起源早,历史长,可持续发展。(2)政府办、私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管理形式并存。(3)规模不断扩大,分工越来越紧密。(4)拥有长期世界领先的先进技术和精湛的工艺。(5)该地区分布广泛,并随着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而相应变化。6.概述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况:(1)商人和商人:P17(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商人和繁荣的商业中心(2)汉代:商业活跃,商人追逐利润。(3)唐代:俞夫人驾船;招待所、住宅商店、汽车商店和其他辅助商业机构正在蓬勃发展。(4)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发展迅速,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北宋时期纸币被移交给益州。(5)明清时期:会馆和商人、晋商和徽商势力最大(2)市场:P18(1)秦朝:法律明确规定了明码标价和亲自付款(2)汉代:“城”有专门的行政机构和亭门墙。(只在国家规定的主要城市的固定地点设立,中日之间的交易时间在日落之前固定)(3)南北朝时期:草市形成,其特点:自然形成的民间市场。离城镇稍远一点。位于便利的位置政府还实施行政管理(4)唐代:草市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逐渐演变为一个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相对繁荣。(5)宋代:突破时空限制的城市:这座城市分散在房屋之间。街道排成一排,形成一条商业街。城市也出现在郊区和村庄。商业活动不再由官员直接监控。草市有比较完善的餐饮服务措施。明清时期:商业区相当繁荣。(3)城市(商业城市):P19(1)战国时期:商业城市兴起,更多地依靠政治中心)商业区作为“市场”出现(2)汉代:国家商业中心已经形成;长安、武都和吴军官员(3)唐代:长安城发展成为一个拥有众多商店的永久性商业区。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杭州、湖州(5)宋代:汴京:夜市萧市庙会清代:苏州、汉口、佛山、景德和朱仙(明清:江南工商业城镇的繁荣)7.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1)商业运输和交通运输发达(2)有各种形式的商业市场(城市、庙会、草市场、早市、夜市)(3)商业城市的兴起和发展(4)海外商业的迅速发展(明代以前)(5)活跃的商人群体(明清时期形成的商业集团);(6)通过重农抑商政策长期压制商业。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商业经济在中国古代经济中未能占据主导地位8.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P22(1)意义:强调农业的发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2)目标:维护专制国家权力的经济基础(2)统治者认为它可以稳定人心,维护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3)表现:战国:商鞅变法与吕氏春秋提案(2)西汉时期:(1)商人不准旅行(3)原因:西方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非法活动猖獗。(2)封建专制的空前加强,封建制度逐渐衰落(3)自然经济的绝对优势和资本主义发展缓慢(4)(清朝)防止汉人反抗和维护满族贵族。(5)延续中国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为了打击明朝的倭寇,防止大陆居民在清初与郑成功等反清势力勾结(4)影响:扼杀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可能性(2)使中国在19世纪以极其保守的封闭面貌走向世界的现代化(3)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10.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P25(1)发展条件:中国古代的经济进步和特殊商品经济的发展(理解:具体条件包括: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专业化商品化的发展,商品市场的扩大,国家对劳动者个人控制的放松,自由劳动力市场的出现和发展,以及征收金银的税制改革等。)(2)出现时间:时间:明代(中晚期)(2)地点:江南(3)工业:丝织业(4)绩效:产生“机器所有者的贡献、机器工人的贡献”和“物有所值”的雇佣关系。也就是说,雇佣工人生产的手工业作坊出现了。(3)发展:清朝(鸦片战争前)扩大或增加了规模、工业部门和地区。(4)影响:传统经济形式的影响和侵蚀。(5)缓慢的原因:明清时期压制工商业和闭关锁国的政策。(2)强大经济传统的压迫。(自然经济根深蒂固,商人购买土地导致工商业缺乏扩大再生产的资金,封建制度下农民极度贫困,购买力低下等。)(3)根本原因:落后封建制度的阻碍。主题2: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的曲折发展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P30(1)变革的原因:外国资本家的经济侵略经济侵略条件:西方机械制造业质量高、价格低、竞争力强(2)通过战争、条约获得贸易、控制海关、航运等特权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商品出口(2)资本输出(在中国设立企业)(三)低价收购农产品和原材料(2)改变性能:(1)工业:(从东南沿海开始)中国手工棉纺织业(包括农民家庭和城市私营企业)衰落,外国工业企业崛起。(2)农业:农产品的商业化程度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些已经开始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即农业生产日益被殖民化和商业化)(3)商业和金融:外商在中国设立外国公司、银行、航运公司和其他企业(贸易中心从广州转移到上海)简言之: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并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部分。(3)变化的影响:(1)阶级:农民和手工业者大量破产。中国无产阶级的诞生买办出现了(2)经济: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促进现代民族工业的崛起等。2.现代民族工业的兴起:附录:现代民族工业的含义:现代中国人在中国建立的工业企业,使用机器与员工一起生产和经营。从广义上讲,民族工业既包括现代国营工业,也包括现代私营工业。狭义上,民族工业仅指现代私营工业企业(即现代私人资本主义或民族资本主义工业)(1)时间: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后(2)途径:洋务派创办现代军工企业(军工企业是政府经营的;民营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如政府经营企业、政府经营企业和政府经营企业,其中政府经营企业最为常见)(2)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3.理解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出现的历史背景;中国资本主义产生于中国逐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环境中,面临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它主要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是欧洲风格和美丽的雨的产物。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出现相比,它缺乏足够的原始资本积累、成熟的技术条件和人才储备、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政策推动等。上述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长期资本低、规模小、技术实力弱、部门和地区分布不均衡、发展缓慢、无法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等缺点和局限性。促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如下:(1)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入侵瓦解了中国落后的自然经济,扩大了商品和劳动力市场。(2)在通商口岸经营的外资企业的高额利润刺激了中国富人的尝试。(3)早期洋务运动的示范作用等。4.现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非课程标准直接规定的内容)P32(1)时间:从中日战争到20世纪初(2)有利条件:(1)帝国主义扩大了经济侵略,特别是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2)清政府允许私营工厂(3)人们呼吁“建厂自救”,呼吁“以工救国”,以挽救民族危机。(3)代表企业:张謇南通盛达棉纺织厂(4)政治影响:民族资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开始了改革和民主革命运动。5.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P34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1912-1919):原因:辛亥革命的推进:推翻专制统治,扫除障碍;提高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颁布产业发展法激发投资热情(2)人民反帝爱国运动(如抵制日货和促进中国货运动)(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业绩:纺织工业、面粉工业等的发展局限性:区域布局和部门发展仍然不平衡(主要是沿海和轻工业),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2)与外资和传统经济相比,它仍然处于劣势(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发展时间短暂,由于列强的后退和萧条政治影响:无产阶级被迫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大,为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奠定了阶级基础。(2)国民党统治初期(1927-1936)的短暂发展:原因:国民党形式完成了国家统一;(2)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货币改革(和改变新条约运动)等政策措施的推动(3)人民反帝爱国运动(如抵制外国商品和提倡国内商品)业绩:1936年达到最高水平等。局限性:官僚资本的快速扩张作用:为抗日战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3)国民党统治后期(1937-1949):陷入困境原因:日本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